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脊柱骨科和关节骨科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骨科临床与康复医学的关系
早在现代康复医学诞生之前,著名骨科专家RobertJones等己十分重视骨折和骨关节病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骨科常用的矫正体操、关节体操、器械治疗(mechanoiherapy)后来也成了康复运动治疗的基础。因此,国外有人说:“骨科乃康复之父”,意思是指现代康复医学得以诞生的一部分基础源于骨科。直到如今,仍有许多日本骨科医师报名兼修康复医学专业课程,经统一考试后取得康复医学“专门医”(即专科医师)的资格,成为既是骨科专家,又是康复医学专家,一身二任,可见骨科与康复医学关系之密切。20世纪60~70年代骨科康复医学成为康复医学骨科学一个分科(subspecialty),更显示了康复医学与骨科学的密切联系。
2.骨科康复学的定义和内涵
骨科康复学(orhcpaediclehabilitation)是一门研宄在骨科患者身上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学科。骨科康复学既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科,也是骨科学的一个分科。现代骨科康复学把功能训练、假肢和矫形器辅助、手术治疗作为它的3个基本组成部分,上述3大手段都是围绕着康复的目标进行的(包括手术性治疗和非手术性治疗)在综合的骨科康复治疗中,手术属于康复性手术(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肌腱移位手术恢复运动功能)或预防继发残疾的手术(如脊髓损伤后脊柱移位的整复手术以预防脊柱不稳或加重损害),而且手术治疗要有功能训练和假肢或矫形器辅助相配合,才能收到康复的效果。所以骨科康复的3大治疗手段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固然有许多骨科疾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只在手术前后配合功能训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骨科疾病患者不需要手术,只需进行非手术性的康复治疗。
广义的骨科康复非手术治疗除了上述功能训练和假肢矫形器辅助治疗外,还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咨询(与职业康复有关)、药物、护理等。
3.骨科康复学的新理念
骨科康复学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在骨科治疗和康复治疗理念上革新和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这两个学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成的结果。从20世纪70~80年代初,骨科学己越来越重视对骨科患者给予全面的、综合的医疗护理,注意到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甚至顾及劳动和职业能力的恢复问题。广大的骨科医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逐步认识到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美的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骨科医师对康复的认可及支持的增加,使骨科康复的开展有了很好的基础。
骨科康复是很复杂的问题,它不但与疾病本身有关,也与手术操作技术、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以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又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创伤性疾病的发生率逐步增加,人们对于治疗的效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无疑对骨科康复学提出了挑战。由此,也促使了骨科康复学新理念的形成。
3.1骨科康复新理念
对骨科医师来说,越来越多人同意以下原则:
(1)不仅要救死扶伤,而且要防残治疗。
(2)不仅要重视急性骨科疾病的手术治疗,而且也要重视所谓“冷性骨科病”(coldorlhopaedics),即慢性的、先天性的、退行性(变性)的非创伤性骨关节病的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我国骨科专家过邦辅教授指出,不论急性或慢性疾病,骨科医师都应注意到可能产生的残疾,应事先予以防止,这就是骨科康复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3)不仅要重治疗,而且要重康复。实际上,康复治疗应贯穿在骨科治疗的始终。美国坦普尔大学骨科及物理医学与康复教授M.A.Keenan认为骨科领域的医师、治疗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在处理多种患者时,都要参与康复治疗计划(rehabilitationprogram)
(4)不仅要重视手术过程,而且要重视其功能结果({uncticnaloutosme)。有的骨科专家认为,评价骨科医师对一个病例治疗结果最有效的依据是患者最终的功能恢复程度,重新获得生活、劳动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早晚和水平。
(5)不仅要靠手术者个人的技术和贡献,而且也要依靠整个康复治疗组或团队(rehabilitationteam)的协作,促进患者功能的全面康复。
(6)不仅要从治疗的观点出发,而且也要从预防(残疾、功能障碍)的观点出发设计手术术式。
3.2康复医学新理念
对于康复医师来说,骨科康复学的出现也给他们带来了或强化了新的理念:
(1)不仅要对恢复后期或后遗症期的患者进行康复,而且也要从临床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因此,要强化临床康复意识。
(2)不仅要掌握康复治疗专业本身的技术,也要熟悉相关疾患(如相关的骨科损伤和疾患)的临床处理原则,以便配合进行康复。
(3)不仅要与康复医学科内各个治疗部门的治疗师联合组成“科内团队”进行康复治疗,而且也要与骨科和其他相关临床科的医师紧密联系,组成“跨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复治疗。
(4)不仅要充分发挥非手术康复疗法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而且也要充分认识必要的骨科手术对功能康复的价值和作用,及时介绍应做康复性手术的患者到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纠正畸形,增进功能。
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大规模系统化的康复中心目前还很缺乏,多数医院没有专门的康复科或理疗科,专业康复人员也较少,导致我国骨科康复尤其是骨科术后的康复开展的不够广泛与深入,普遍存在着手术与康复严重脱节,重手术、轻康复的状况,造成一些成功的手术难以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这与骨科及康复医学的发展都是极不相称的。而且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还较低,这些因素造成多数患者不能得到专门的康复治疗。尽管如此,康复治疗在骨科中的作用己引起越来越多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并大力提倡针对骨科疾病开展诊断、手术、康复一体化的治疗模式,重视康复新理念、新技术的采用。
4.骨科康复学的发展趋向
国际医学界己把2001~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TheBoneandJoiitDecade)也有人意译为“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行动”。这表明在新世纪的第1个十年中,随着“骨关节十年”的开展,骨科康复学也将有快速的发展。根据发起“骨关节十年”的各个国际医学团体和取得共识的行动纲领所列的任务,并参考我国及欧美一些国家在骨科康复学中研宄的课题,可以了解到在新世纪初骨科康复学的主要发展趋向。
4.1寻找和开发骨科康复患者适用的评价工具
更有针对性、更敏感并能反应功能变化的新的评价工具应当是以残疾为取向(disahililyorienled)的,能反映残疾障碍及康复的指标,并可预测社会康复(如重返工作岗位)同时,新开发的评价工具也应当是以患者为取向(pathrtoriented)接受不同干预手段的患者在评价项目上应有所区别,如作植入手术、组织修复等的患者其评价项目应与接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者有所不同。
4.2深化骨科疾患的临床生物力学的研宄
深化对骨关节病病因的临床生物学研宄,阐明骨关节的力学环境的改变与组织的适应、破坏、修复的关系,从而为选用适当的运动疗法和研发新的康复技术谋求最佳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要提倡用有效的、费用低廉的、使用方便的功能训练方法。
4.3研发新的辅助器具
研发新的(矫形器、夹板、特殊座椅、轮椅及其他功能辅助用品用具),提倡医工结合,即骨科医师康复医师与康复工程师密切结合,一方面推进新型的、高科技的假肢和矫形器,同时,也按照适用技术(appropriatetechnology)的原则,提供实用、有效、简单而廉价的假肢和矫形器的设计和产品,使更多残疾人受惠。
4.4发展工伤康复
我国在这一领域己开创了一个新模式,即结合社会劳动保障设立工伤康复中心。在广州市创建的“广州社会劳动康复中心”(又名“广州工伤康复医院”),就是第一个尝试。在此基础上,预计今后我国将会把工伤的后期康复与工伤的早期康复有系统地连接起来,提供工伤康复连续而完整的服务。在此过程中,我国工伤康复技术预期也将迅速实现现代化。
4.5骨科康复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
重视在家里给予骨科疾病患者(包括术后患者)以良好的护理和康复是一种新的趋向,因为大多数骨科患者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在康复医疗机构内长期住院完成。只要加以指导和监测,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来说也是有益和有效的。
4.6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多学科合作的机理和工作方法
【关键词】腰1、2椎体包虫病;前路椎体包虫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85-02
Treatment of The 1, 2 lumbar vertebral hydatid disease in 16 cases
收集我院骨科2009年10月一2013年l2月腰1、2椎体包虫病手术资料1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效果均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均为腰1、2椎体,年龄22~ 65岁,平均36.6岁。合并腰椎结核6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经抗结核治疗后患者椎体压迫症状无任何改变,在阿苯达唑药物治疗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治疗下行手术治疗。取胸腰段腰椎病灶清除术切口,依次切开露出背阔肌及腹外斜肌,切断背阔肌、下后锯肌及部分骶棘肌,显露出胸12横突及第12肋骨、切开第12肋骨骨膜,于肋骨膜下剥离肋骨骨膜,注意保护胸膜,提起肋骨端,切开肋椎关节,切除第12肋骨,留备植骨,暴露出胸12椎体侧面,切除第12肋骨后自其远端开始切开肋骨床,并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可见囊性组织,进一步显露肾周围脂肪囊将其向腹侧牵拉,显露出膨隆的腰大肌,在腹膜外充分显露腰大肌及病椎的侧面(腰1、2病椎及间隙);切断并结扎腰升动脉,将整个病椎充分显露,见胸12-腰2水平椎旁干酪样组织,将病灶显露清楚后,用细针抽出乳白色干酪样液体,囊液抽出(慎防囊液外溢),然后将内囊轻轻剥离并摘除,完整取出内囊送检。将病灶剥离干净后用椎体撑开器将腰1、2椎体撑开,将预先修整好的肋骨条整理并放置于适度长度的钛网内植入椎间隙内,在腰1、2椎体侧方中心精确定位后,于椎体侧方放置钢板,拧入4枚螺丝钉加强固定。术后给予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坚持服用阿苯达唑联合治疗。
1.3 结果:
本组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为6―20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随访术后x线片及脊柱活动等情况,得出术后患者胸腰背部疼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消失,发热症状消失,能正常行走,复查核磁共振发现病灶完全消失,16例均获得病灶彻底清除,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平均19周,未出现包虫病复发或内固定断裂。
2 讨论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Genus echinococcus)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虫种有细粒棘球颖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 (E. multilocularis)、伏氏棘球绦虫 (E. Vogeli Rausch)和少节棘球绦虫 (E. oligarthrus)。其形态、宿主和分布地区略有不同,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该病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该病在我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骨骼包虫较为罕见,国外报告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国内报告远低于国外,仅占0.2%左右。以骨盆和脊椎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四肢长骨、颅骨、肩胛骨、肋骨等。人感染包虫病后,常因少量抗原的吸收而致敏,如囊肿穿破或手术时囊液溢出可致皮疹、发热、气急、腹痛、腹泻、昏厥 、谵妄、昏迷等过敏反应,重者可死于过敏性休克。一般患者感染该病会出现厌食、消瘦、贫血、儿童发育障碍、恶病质等毒性症状; 晚期泡型包虫病病人可能会出现黄疸、上腹部疼痛、腹水症状。
骨包虫病是指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骨骼中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占全部包虫病的1%~2%(国外),0.2%(国内)。很多患者在儿童期受感染,到30~50岁发病。据统计骨包虫的发病率:骨盆36%、脊柱29%、股骨17%、肱骨10%、胫骨9%。骨包虫病病变多从松质骨或骨髓腔开始,沿髓腔或骨质薄弱处蔓延,形成多房性包囊。在X线上早期表现为囊状、虫蚀样、蜂窝状、泡状、斑点状溶骨性骨质缺损等多种征象。核磁提示母囊呈高信号,子囊较母囊信号更高,呈现非常典型的多囊状结构,囊壁不明显。脊柱包虫囊具有膨胀性生长、多囊型改变的特征。脊柱包虫病可对脊髓形成压迫,对周围组织呈膨胀性压迫,区别于恶性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包虫囊内呈现多个小囊状结构,生发层不明显,这是包虫病在MRI上的特异性表现。骨包虫病非常少见,很容易误诊和漏诊。骨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与常见的肿瘤及瘤样病损有非常明别。有对本病的认识和意识,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鉴于骨包虫病发病率在全部包虫病中的发病率较低,我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占22%,在国内我省为包虫病的高发地区,在治疗包虫病方面我省有着较其它地区丰富的经验,在脊柱包虫病方面我科自2009年以来先后有16例患者使用前路腰椎体包虫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术后治疗效果明显,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考虑该方法安全性好、耐受性好,疗效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该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善患者的压迫症状,能防止出现囊肿破损囊液溢出导致皮疹、发热、腹痛、昏厥 、谵妄、昏迷及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厌食、消瘦、贫血、恶病质等毒性症状能在术后很快改善;打破了既往考虑术后出现截瘫、加重中毒症状、丧失正常生活的陈旧观念,且有望能配合药物化疗达到根治脊柱包虫的目的。存在的问题是该手术在国内有几家医院已开展,但在我省这个地处偏远的高原,经济落后,牧区百姓尚不能解决温饱,生活条件艰苦、困难,患者的文化水平低及健康意识差,导致就诊率低,不能长期坚持服药化疗,更不能实施手术治疗,近些年上述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患者就诊率提高,病源有增加,但医疗费用仍然是牧区百姓的第一困难,再者该病复发率高,目前仍不能彻底治愈。该手术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疗效佳。
参考文献:
[1] Helfet DL,Koval K,Pappas J,et a1.Intraarticular“Pilon”fracture of thetibia[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4,(298):221-228
[2] Pedrosa I,Saiz A,Arrazola J,et al.Hydatid disease:radiologic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complications-[J].Radiographics,2000,20(3):795-817.
[3] 谢增如,李纲,骨包虫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J],实用骨科杂志,2003.9(1):65-66.
[4]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6
[5] Kralinger F,Lutz M,Wambacher M,et a1.Arthroscopically assistedreconstruction and percutaneous screw fixation of a Pilon tibial fracture[J].Arthroscopy,2003,19(5):E45.
[6] 包根书,史大中。棘球蚴病药物治疗现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3,21(6):363-365.
[7] 侯树勋,王继芳,张伯勋,等.现代创伤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l 231
[8] Sirkin M,sanders R,Dipasquale T,et a1.A staged protocol for softtissue manag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Pilon fractures.JOrthopTrauma,1999,13(2):78―84.
虽然疼痛科在很多医院已逐步开展,但半数的疼痛患者就诊时并没有首先想到挂疼痛科的号,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会去骨科治疗,而女性腰疼会挂妇科的号……目前,无明显诱因引起的疼痛患者较多,他们不知道去看什么科,很多患者周转了好几个科室才到疼痛科。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胸痛,应该去疼痛科还是去心脏科?也就是说到底如何区别疼痛科与其他科室的关系呢?
选择什么科室就诊主要应根据疼痛的性质来决定。如果是胸壁剧疼并且出了疱疹就应到疼痛科就诊;如果是心脏压痛、闷痛就应看心脏科;如果是胸膜炎引起的疼痛,就与呼吸有关,则应到呼吸科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对于尚未查出病因或者即使查出病因却无根治方法的疼痛性疾病,都可以看疼痛科。
>>延伸阅读
出现8种疼痛需及时就诊
1.剧烈疼痛:全身或局部剧烈的疼痛可能预示有比较严重的疾病存在,需尽早就诊。
2.伴有发热:感染可能是腰痛、胸痛、腹痛、头痛、关节疼痛的潜在性原因。许多脊柱外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出现腰腿痛,这时候的腰腿痛只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然而脊柱在感染时出现的发热则是局部疾病的全身性表砚。另外,许多肿瘤也可以引起发热。
3.出现马尾综合征:即出现会麻木甚至感觉消失、尿潴留、大小便失禁。腰腿痛的患者出现马尾综合征是一个相对紧急的情况,应尽快地手术治疗。
4.伴明显的体重下降或既往有肿瘤病史:这种通常是全身性疾病、感染和恶性肿瘤的特点。
5.老年患者和儿童出现腰痛:老年的腰痛首先要排除肿瘤,其次是椎体压缩性骨折、椎管狭窄、退变相关。儿童一般不会出现腰痛,一旦出现应该引起重视。儿童疼痛常与感染、肿瘤、脊柱侧弯、先天畸形有关。
6.休息痛和夜间痛:持续不断的休息痛和夜间痛是严重腰腿痛的表现,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现象是感染某些炎症和许多肿瘤的特点。
7.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后出现的疼痛: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后可致骨质疏松引起压缩性骨折,同时免疫力下降,会造成感染、肿瘤。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经椎弓根内固定 融合 复位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59-03
胸腰段是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与生存质量,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趋向于尽早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以前采用哈灵顿(Havrmgton)棒治疗脊柱骨折,优点是恢复脊柱轴向压缩效果好,但在控制侧方移动和旋转活动不理想,而且创伤大、固定节段多。Luque内固定能有效地控制脊柱旋转和水平位移,但矫正脊柱轴向复位又不尽满意,创伤大。经椎弓根AF钉内固定是脊柱外科发展的一新里程碑,是脊柱三维空间矫形与固定的一种理想的方法。我院从2003年1月~2007年6月使用AF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38例患者,现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系我院2003~2007年6月使用AF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男33例,女5例,年龄32~62岁,平均44岁。致伤因素:高处坠下致伤24例,车祸14例,骨折类型:暴裂骨折2例,骨折脱位6例,屈曲压缩性骨折15例,屈曲旋转型骨折2例和屈曲拉伸型骨折3例。骨折部位T9 1例、T10 2例、T11 5例、T12 13例、L1 15例、L2 2例,38例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害26例(68.4%),其中完全性瘫痪15例,不完全瘫痪11例、无神经损伤12例。手术时间为伤后当天至16天,平均为7天,全部行短节段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手术最短时间为60分钟,最长3小时,平均1小时30分钟,平均出血量为400ml,术后一周鼓励患者在床上坐起活动。不完全瘫痪及无脊髓神经损伤者拆线后,支具固定3~4个月,术后6周允许患者带支具活动。
1 手术方法
本组38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AF系统进行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前X线下定位伤椎及上、下椎体椎弓根,用龙胆紫做好标记。术中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及双髋部垫软垫,腹部悬空。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以骨折椎为中心做正中切口,长约12~15cm,显露骨折椎及上、下各一个脊椎节段的椎板及关节突。用Weinstein[1~4]定位法,腰椎取横突的水平中线与所在连接的上关节突外侧缘垂线的交点为进针点。胸椎取小关节下缘与小关节中线交点外侧3mm为进针点。进针方向:腰椎横向角取5º~10º,胸椎横向角10º,进钉平行于上、下终板。确定进针点及进针方向后,手锥钻孔、拧孔,并用探子探察四壁是均为骨质,之后植入椎弓根钉,深度为椎体的60%~80%,一般胸椎AF直径6.5mm。椎弓根钉植入后,安装连接杆,适度撑开复位,拧紧自锁螺钉帽,本组有14例未行直接椎管减压,其余做有限的椎板切除减压,碎骨块取出,常规后外侧植骨于关节突关节外侧,负压引流术后48小时左右拔管,术后平均卧床8天后,带支具下地活动,均半年后撤除支具。
2 治疗结果
随访采用门诊复查、电话及形式。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
2.1 神经功能评定如表1所示,按Frankel标准,术前A级5例、B级10例、C级6例、D级5例、E级12例。术后A级5例中有神经功能1级以上改善者2例,而感觉障碍平面有1个以上节段下降的为3例,不完全截瘫患者均有1级以上功能改善,其中D级均恢复到E级。神经功能恢复与手术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取决当时受伤的程度,骨折的复位及脊柱结构的恢复,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条件,因为神经细胞的损伤一般是不可逆的,本组神经功能恢复与当时受伤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Frankel A级5例,只有一例恢复到C级,C级6例恢复到E级5例,D级5例恢复到E级5例。这种恢复可能是当时脊髓休克的原因,与手术没有关系,因为所有恢复都是在伤后2~3天内,以后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术后的康复锻炼有很大的意义。全组术后无一例神经功能加重。
2.2 骨折复位术后立即复照X线显示,畸形角术后较术前平均改进23.2,矢状面水平位移平均改进33.2%,压缩椎体高度则平均恢复44.5%。半年至一年复查,X线显示复位椎体高度无明显改变。
2.3 术后6个月以后,来我院复查,通过病人自诉腰痛症状的消失及腰部无压痛,活动可,腰椎正侧位片显示,复位椎体高度无明显改变,植骨区有骨痂形成,同时AF钉无松动。判定植骨融合率75%。(因我院所做的AF钉均为不锈钢材料,术后不能做三维CT检查)。
2.4 并发症:共有并发症3例,其中1例为术后3个月发现T11一例椎弓根螺钉松动,引起背痛,后打石膏背心,2个月后来院复查,症状消失,植骨融合;第2例为T12椎弓根螺钉穿入T12、T11间盘中,没有神经症状,8个月后植骨融合,取出;第3例发现术后6个月螺钉刺破皮肤,外露,后到我院取出。全组病人无1例手术死亡,无1例手术损伤神经根。
3 讨论
胸腰段骨折是脊柱外科中最常见的骨折,在有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需早期处理。理想的治疗应是彻底减压,恢复足够的神经通道,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从而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5] 。以前我们曾采用棘突钢板、哈氏棒及DICK钉进行手术治疗,棘突钢板固定不可靠,不能保证胸腰段骨性结构的有效稳定。哈氏棒手术切口长,创伤大,只是二维空间矫行与固定作用,而且容易脱钩。DICK钉操作复杂,也不可取。
3.1 AF钉是经弓椎根内固定装置的一种具有自锁角度螺孔,正反螺纹套筒,螺钉粗大且呈锥型,钉杆角固定,角度螺钉的坚固性和准确性,易安装,不易松动,复位撑开简单及时,能有效恢复生理曲度,利用后纵韧带张力使椎体骨块前移,达到椎管间接减压,能同时对脊柱前、中、后柱结构进行复位和内固定[6]。它具有三维空间矫形与固定作用,它固定在伤椎上、下各一个椎体,短节段,固定牢固、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是基层医院能开展的理想手术方法。
3.2 手术时间。骨折脱位的复位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首先是与手术时间有关,多数学者主张尽早手术提高复位效果,应尽量争取在伤后8小时内手术,最迟不超过2周。我们主张尽早手术的观点,但是否急诊手术还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所在医院条件来决定。
3.3 椎管减压是脊髓神经损伤功能恢复的基础。本组病例大部分行椎板有限切除,椎管探查减压,但有14例未行椎管直接减压,骨折脱位的复位及突出椎管骨块的复位,均能使椎管获得一定间接减压作用,但是直接减压和间接减压在神经功能恢复上没有多大区别。这种研究阮狄克、Cratcher、Certzbein均做了大量统计学研究分析。
3.4 脊柱骨折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按照脊柱的三柱学说,脊柱分为前柱、中柱、后柱。脊柱骨折稳定性取决于三个因素,1、椎体是否完整,2、后柱结构是否受损,3、脊柱排列是否改变。AF钉能够恢复椎体的高度,术中一般没有破坏脊上韧带,脊间韧带及椎板,脊突等后柱结构。AF钉固定后,改变后凸畸形角、矢状面水平移位以及椎体高度,可以说AF钉内固定解决了脊柱骨折稳定性。关与植骨融合问题以前一直存在争议,现在已达成共识,任何坚固的内固定材料,它都存在抗疲劳问题。虽然AF钉后路手术的骨小梁支持系统未被破坏,术后椎体的高度可以恢复到近似解剖形态,但骨小梁的支持不能恢复形成一个没有完整结构的蛋壳椎、空心椎,导致在术后伤椎高度的丢失和塌陷。只有植骨融合和伤椎体的重建后,才能达到永久的内固定。目前植骨融合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和椎间植骨融合。后外侧植骨融合包括小关节的外侧缘和横突的基底部、椎板。操作相对简单,但融合率相对低,没有椎间植骨融合率高,但椎间植骨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后外侧植骨融合后期容易引起椎体高度丢失,但本组38例通过一年的随访,椎体高度没有明显丢失。至于后外侧融合可能引起螺钉断裂、松动,本组没有发现。本组均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取自体髂骨,融合范围是伤椎上、下各一个椎体,植骨量必须量多,才易融合,而内固定可以稳定植骨融合。
3.5 任何内固定系统均有一定的并发症。本组病例38例,而出现3例并发症,我认为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掌握内固定的适应症和提高椎弓螺钉的安装技术。
3.6 理想的内固定系统应具有:①骨折复位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性;②固定的稳定性;③节段短;④创伤小,操作容易,并发症少;⑤价格适中。故AF钉是胸腰段脊柱损伤可选择的良好内固定系统之一。
参考文献
[1] 徐宝山,唐天驷,杨惠林.经后路短节段椎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暴裂型骨折的远期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1,641~674.
[2] Weinstein.TW.spartt KF,Spengler D.etal.Spinal Pedicle fixa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lty of roentgenogram-based. Assessment and surgical factors on Successful. Screw placement [J].Spine,1988,13(9);1012~1018.
[3] 邹得威,海涌,马松华.AF三维椎弓根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4);219.
[4] 饶书城.脊柱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6~375.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射频及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诊断;治疗;思路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不以神经组织受压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易发生误诊、误治。故只有熟悉其发病机制,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造影才能最终确诊,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改变盘源性腰痛的病理状态,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1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定义及症状
我国学者于2005年在全国腰椎退行性疾患座谈会上将椎间盘源性腰痛定义为: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1]。疼痛源于椎间盘自身,区别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的根性痛。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典型症状是腰部中线部位疼痛,为非放射性牵涉痛,多位于膝关节以上,通常涉及的部位有腰部、臀部、大腿外侧。有些患者伴有疼痛性质不明确的腿痛,表现为臀部或下肢的沉重感或下坠感,但多缺乏典型的神经分布特点。查体时棘突部位有深压痛,棘突旁压痛不明显,多无神经根损害的阳性体征,由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客观体征少,又缺乏特异性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手段,所以明确诊断非常困难[2]。
2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
目前,临床常通过症状及MRI的“黑椎间盘”表现,然后经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来确诊[3],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确定是否为椎间盘源性腰痛[4]。造影剂注入椎间盘内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与平时相同或者类似的疼痛,造影图像会显示椎间盘破裂,那么这个椎间盘造影就被认为是一个阳性的椎间盘造影,也可以说这个椎间盘就是腰痛的原因。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可综合考虑几个方面进行诊断[5-6]:①腰部及下肢疼痛的部位与神经根定位不符;②症状反复发作,病程在半年以上;③MRI的T2Wl上病变椎间盘低信号,部分出现高信号区(HIZ);④椎间盘造影阳性且相邻节段为阴性对照;⑤如怀疑关节突关节退变引起疼痛,可进行关节突关节封闭排除。
3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理机制
由于对这种疼痛的病理生理、神经传导机制等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缺少客观的检查指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7]。其病理机制有以下几点:①在椎间盘纤维环背外侧、后纵韧带、腹侧硬膜有大量的窦椎神经分布[8];②伤害感受器在退变的椎间盘终板、髓核、纤维环内数量增加[9],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③椎间盘退变、内层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侧移动,刺激了炎症递质的产生,作用于窦椎神经的伤害感受器引起疼痛[10];④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狭窄,椎间可能会产生一定量的非正常的机械运动,使纤维环神经末梢受刺激而产生疼痛[11];⑤肉芽组织和感觉神经纤维沿纤维环裂隙长入椎间盘组织内[12];⑥产生疼痛的退变椎间盘终板内、髓核、纤维环内比单纯退变椎间盘有更多的伤害感受器末梢[13]。
4 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欠佳的原因
保守治疗腰痛的方法有腰背肌功能锻炼、腰椎牵引、短期卧床休息、理疗、热疗、按摩、针灸、电针、药物等。这些方法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性刺激,提高痛阈而达到镇痛目的;还可通过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使韧带松弛,增大椎体间隙,减轻张力,减少对致敏神经组织直接压力或者接触力从而减少神经根症状。但是其治疗方法并没有改变致病椎间盘的病理状态,不能修复退变的椎间盘,也不能解除椎间盘内的炎性反应,这也就解释了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5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
①椎间盘电热法纤维环成形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apy therapy,IDET):通过封闭纤维环的小裂缝,加热灭活椎间盘内炎症因子和痛觉神经末梢,起到治疗作用。②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是用射频电场生成等离子层,使盘内钠离子获得动能,分解髓白分子而完成其重建,使椎间盘体积缩小,内压降低。③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radiofrequency posteiorannuloplasty,RFA):是通过高频变化电极发热来破坏髓核结构,灭活盘内增生的神经。④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通过激光的光热效应和生物刺激作用,消除椎间盘内炎症反应,杀灭盘内增生的神经,修复纤维环,但由于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多而且很严重, 现已被禁用。⑤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是结构植入技术,将受累脊柱的一部分切除并植入替代物,同时给以内固定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减轻对窦椎神经的刺激。⑥棘突间内固定(Wallis,Coflex,Dynesys):在病变椎间盘相邻的椎体间进行动态稳定内固定,增加其稳定性,保护椎间盘组织,减少盘内的压力,减少对窦椎神经的机械刺激。⑦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prosthetic dics nucleus,PDN):手术保留纤维环、终板和韧带等结构,可以恢复椎间盘的力学性能,但要防止假体的脱出,手术要求椎间盘纤维环完整。⑧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是脊柱外科的一场技术革命,该手术是切除病变的髓核组织,代之以人工假体,既能有效减压,又能恢复正常的脊柱功能,从而能防止相邻节段退变,逐渐成为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新标准。
6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笔者以前对椎间盘源性腰痛只单纯行射频消融治疗,近期的优良率占65%,但根据1年的随访,总的优良率只占50%左右。考虑原因为射频穿刺位置距离后纵韧带前方有1 cm距离,因射频尖端热凝范围仅为半径0.3 cm,传至后纤维环温度不足以杀灭后纤维环内的肉芽组织、伤害感受器;且因为神经大多是网状分布,射频很难达到长期的治疗作用,故现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来治疗盘源性腰痛。
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诊断为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89例,排除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患者后剩余76例接受了椎间盘造影术。对造影阳性的37例作为观察对象,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17例;
年龄21~67岁,平均(47.67±11.76)岁;病程1~4年,中位数37.8个月。L3-4椎间盘5例,L4-5椎间盘15例,L5S1椎间盘13例;L3-4+L4-5椎
间盘1例,L4-5+L5S1椎间盘3例。治疗方法:穿刺针在CT引导下,使针穿刺于椎间盘中心或中后1/3交界处,注入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国药准字H31021606)3 mL诱发与平时完全一致或相似的疼痛,并且经CT扫描显示椎间盘结构有形态改变者为阳性,并以相邻间盘穿刺造影结果对照。固定射频穿刺针,放入射频电极,与射频热凝器(深圳安科,ASA-601T)连接,测阻抗为150~300 Ω,先给予100 Hz行感觉功能测定,再给予2 Hz行运动功能测定,无异常后,调节射频温度分别为60 ℃、
70 ℃、80 ℃,各持续作用60 s,共进行2次。然后撤出射频电极,用一次性10 mL无菌注射器分次取浓度为40 mg・L-1的臭氧(咸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JZ-200型臭氧机制成)10~20 mL,
2~3 min内匀速注入,并保持一定压力,使臭氧和髓核广泛接触。术后卧床1~2 d,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并给予甘露醇、七叶皂苷钠3 d治疗。1~2周
内佩戴腰围并在床上行腰背肌锻炼,2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6个月内禁止负重。
疗效评定标准:①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让患者在标尺上标出自己疼痛不适的分值,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对腰腿部疼痛及不适进行评分。②临床疗效评价,采用改良MacNab标准[14]。优:症状消失,工作和运动完全恢复。良:偶有腰部、下肢疼痛不适,工作无限制。可:仍有腰部、下肢疼痛不适,但症状明显减轻,工作受限制。差:症状、体征无改变,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3次随访,评分分别为(1.42±1.05)分、(1.17±0.87)分和(1.08±0.79)分,分别与术前VAS评分(6.35±1.03)分比较,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按照改良的MacNab评分标准,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70.27%(优14例,良12例,可8例,差3例),78.38%(优16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和81.81%(优16例,良14例,可5例,差2例)。
7 结 语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疗效肯定且不易反弹,近期、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8 参考文献
[1] 杨惠林.全国腰椎退行性疾患座谈会会议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0):711-716.
[2] 张继东,夏群,苗军.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价值[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3):217-220.
[3] 郝定均,刘团江,吴起宁,等.腰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75-1677.
[4] Fraser J,MC CallI,Park W,et al.Discography in degenerating discdisease[J].Oahop Trans,l983,7(3):466.
[5] 夏群,Stefen S,胡永成,等.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初步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3):162-166.
[6] 汤冀强,黄庆森.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7):1307-1310.
[7] 徐卫星,陈其昕,黄悦.腰椎间盘造影在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08,21(1):20-22.
[8] Suseki K,Takabashi Y,Takabashi K,et al.Sensory nerve fibres from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s pass through rami communicantes:a passible pathway for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J].J Bone Joint Surg Br,1998,80(4):737-742.
[9] Peng B,Wu W,Hou S,et al.The pathogenesis of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J].J Bone Joint Surg Br,2005,87(1):62-67.
[10] Ohtori S,Inoue G,Ito T,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 immunoreactive cells and PGP 9.5immunoreactive nerve fibers in vertebral endplates of patients with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and Modic Type 1 or Type 2 changes on MRI[J].Spine,2006,31(9):1026-1031.
[11] 彭金淦,孙金烈,王晓宁,等.腰椎间盘造影一致性疼痛反应和纤维环破裂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3):190-192.
[12] 辛志强,赵,王剑文,等.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9,22(4):3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