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企合作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摘 要: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为社会提供最多技术人才的资源库,注重的是学员的实践能力了,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重要。
关键词 :计算机;基地建设;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G65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96-02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49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 000多人,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首批江苏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无锡市重点专业和第三批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实训基地曾被评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2〕34号)要求,申报成为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建设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我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学校锐意创新,多方借力,深化实训基地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基地特色,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细化计算机专业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原有的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专业优势得到削弱。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专业办学的市场导向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重点转到专业的“精细化”发展上。一方面对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内涵的提升,突出“3+4”(3年中职+4年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的社会紧缺的计算机类的应用型专业,2013年,新开设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013年以来,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应用专业深化与江阴市信息化协会的合作,成立了由政府、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利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开展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成效显著。
二、积极教育,厚德励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坚持面向信息服务业,及时把握IT发展动态,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终身学习发展能力,达到计算机应用类(办公自动化、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技术应用等方向)中级工技能水平的具有项目主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本着“积极德育塑人品、积极教学育人才、积极拓展绘人生”的原则,创新学生积极教育体系。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完善“积极德育”工程
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聘请社会劳动模范、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等人员担任德育导师,通过讲坛、授课、交流等形式,借助德育导师的模范与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创新德育课程教学。
2.剖析专业及课程,夯实“积极教学”工程
学校以“积极教学”为落脚点,通过专业剖析,厘清计算机专业相应的岗位职业活动,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生产合格产品,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思路,以典型项目(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同时,学校联合企业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技能课程特色教材。在专业细化、小班化教学、项目推进的实施下,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好企业、有发展的岗位进行定岗实习,通过企业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员工,这样才能使专业办学出现良性循环。
3.开展“九个一”活动项目,做强“积极拓展”工程
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双证制”的前提下,每年举办计算机文化节,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并将课堂实践教学模块向课外拓展,以“九个一”项目为主线(做一名金手指、装一台电脑、组建一个局域网、设计一个网站、办一份电子报刊、出一份海报、制作一分钟宣传片、获取一张ATA证书、走进一家IT企业),分层递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一专多能,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为止,我校计算机专业利用江苏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江阴地方财政需配套350万元),按照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评审要求,第一年度到帐的200万元,学校根据实训基地申报书中的规划,将新增和改造10个实训室(具体见项目申报书)。学校将省财政计算机实训基地专项拨款到帐的200万元前期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计算机基地建设项目。
序号建设项目内容预算资金(万元)
第一,改造第4、第5、第9、第11和第12机房,报废五个实验室计算机 216台。添置一体化教学用计算机200台。并将1、2机房改造成2个高级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将第4机房改造成1个印刷编辑排版综合实训室,第5机房改造成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第9机房改造成1个图形图像实训室。 75.5
第二,改造和扩建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 44.5
第三,新建2个动画设计与制作实训室。 53.5
第四,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网络改造。 22.5
第五,其它(学生创新工作室、各室投影设备等)。 4
合计 200
此外,企业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学校现代图文工作室,全部由江阴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三、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学校围绕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基地管理体制。
1.实施“分线分块”管理,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框架如下:
岗位名称工作职责
实训中心主任总体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负责实训教学安排、职业技能鉴定安排,实训中心人员管理。
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计算机类实训教学实施。
辅导员具体负责计算机专业实训德育工作,指导实训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
对外培训与校企服务110负责人具体负责对外培训和企业技术服务,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管理,承接对外项目开发等业务。
2.积极实施实训基地日常巡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学校实施实训基地安全巡查、教学巡查制度。重点查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与班主任沟通,并立即加以解决。
3.实施实训基地晚自习值班制度
学校为了让实训设备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增加计算机设备使用率,增强学生计算机专业动手能力,晚自习安排计算机系的学生在机房进行自习,让学生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学习训练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技能。为此,学校实行晚自习值日制度,计算机专业教师晚自修都要轮流安排到机房辅助管理,避免夜间可能出现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开展。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要害措施。积极参加公司及本部组织的各种学习及观看“电业安全生产知识”录象,并认真写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使自身思想素质和安全工作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另还利用业余时间参阅涉及本专业的各种反违章、反措知识,为完成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恪尽职守,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一年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配合专责认真地做好班小组调配工作。围绕班各小组的人员实际配制情况,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灵活性。二是扎扎实实地做好检修工作。一年来,认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异动及改造工作任务,积极主动收集各班组工作进程中涉及本专业的工作内容,主动协调有关事宜,为领导当参谋,出主意,尽量减少工作过程中纰漏的产生。三是积极配合技术员建立本班组设备材料统计计划和各项设备台帐的整理、登记及日常办公和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严于律已,不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一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工作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行为,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谦虚谨慎,主动接受同事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机组设备运行的事不做,杜绝隐患和故障的发生。
总之,一年来,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和同事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价值观树立得不正确,工作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期望。
一是进一步提升学习意识,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理念,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不断吸纳新知识、把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
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在省、市局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统筹集约各种有效资源,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业气候资源开发能力为重点,全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三个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作用,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优质气象了保障服务
二、总结十以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成立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三农”气象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通知》,《关于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关于成立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组的通知》,《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和《 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实施细则》,《关于印发 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通知》等文件,为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为气象为农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通过加强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强化部门合作和加强社会宣传等手段,使全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为地方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信息员数量,更新了气象服务短信平台,将全县222个行政村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70余名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和50余名种养殖大户吸收为气象信息员,实现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行政村和蔬菜种植专业户的全覆盖。全县11个乡镇全部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使灾害防御责任主体明确,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同时积极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三)面向需求,进一步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促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深入发展。
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气象为“三农”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然是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短板”, 县是全省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县,全县有蔬菜大棚12000余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服务设施农业为重点,树立“减灾就是农业增效、防灾就是农村维稳”的理念,认真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
在蔬菜大棚示范园区安装了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观测站和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实时观测数据、最新天气预报信息和每日气象服务信息。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观测站的建立,使得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可以根据天气实况、预报信息和种植品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损失。为实现从关键农时服务向农业生产全程精细化服务转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着力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体制
1、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部门联动机制建设,与各涉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气象为农服务的合力。
2017年7月20日, 县气象局、 县农业委员会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以共同加强对“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三农”的支撑作用方面达成了以下合作:“联合开展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网建设、联合开展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联合开展为农服务产品制作、联合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联合开展为农服务信息、连个推进农业气象保险工作、联合开展农情灾情调查、联合开展教育培训”。
与县林业局、县文广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民政局、县环保局、县文化广电局等单位已合作多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数据资源和信息共享,组建了县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
2、制定印发《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和《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开展重要农事季节、特色农业、灾害性天气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主动做好春播、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定期开展农田调查,了解作物生长状况和发育过程,细化、订正省、市两级业务单位下发的农用天气预报等产品,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
3、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科普宣传
统一制作和印发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县气象防灾减灾指南》、《气象科普读物》、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等, 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日等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科普宣传。
4、通过省市县一体化平台、电视、手机短信、微博、微信、MAS系统、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将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及时传递给重点服务对象。
5、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截止到目前,我局布设增雨焰炉六个,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增雨作业,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五)“三农”专项进展顺利。
我局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把“三农”服务专项工作作为创新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积极探索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新思路。通过两个标准化乡镇的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县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建立了 县“三农”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指标集和 县“三农”气象服务农业气象工作历,为当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业保险等提供科学支撑;进一步扩大“直通式”气象服务范围,提升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建立“直通式”服务台账,推广应用手机APP,强化直通式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
三、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始终是气象服务的重点,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坚持发展农业和生态气象服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建立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联动响应机制,面向农村有效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建设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方面,采取多种举措着力促进气象为农保障服务水平的提升,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防灾减灾救灾等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高极端天气监测预警精准度,及时准确提供服务信息;强化部门合作和联动机制,细化重大天气应对措施,联合对外信息;加强信息共享,整合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对特种行业开展“点对点”专项服务,做好精细化预报;保障安全生产。
四、 分析气象为农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县局业务人员严重不足,分工不细,业务能力与素质有待提高。
2、气象预测预报的准确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
五、今后气象为农服务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1、加强现代化建设,提升“三农”气象服务的能力。完善现代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综合各类气象信息,强化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提高预报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全县实施有机旱作红芸豆5.5万亩,计划于2018年底前完成 县红芸豆气候品质认证,以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提高 县红芸豆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助推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2、加强服务产品开发,提高气象为农服务针对性。针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特点,突破传统、单一的预报服务模式,围绕现代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和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广度和深度,深化气象服务内容,开发系列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满足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
3、加强农业气象科研,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支撑能力。研究设施大棚的小气候规律、作物关键生育期的适宜生长的气象条件指标、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病虫害指标以及相应的对策,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提高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内涵;研究不同种植、养殖品种的农业气象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和周年服务方案;研究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提供支撑。
校企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让行业和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业指导与分配等,学校参与企业诊断与咨询、企业员工培训、企业运营等,形成校企之间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但校企合作的现状往往是基于完成学校或企业的某项工作而进行浅层次合作。同时在校企合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主要靠“关系和信誉”建立与维系,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最终使校企合作或流于形式,或止于纸上合作,很难发挥预期功能。
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为解决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确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即推动和保证校企长期合作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以及运行和保障体系。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经过多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条“品质致胜,内涵合作,弹性管理”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其基本框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校企合作预期功能,制定规范、完善、稳定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和教学执行计划》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行为规范;《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是专业教学与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专业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教学条件要求、教学组织要求及考核评价要求;《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协议》、《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导师管理办法》等是校企合作操作性文件,规定了校企合作的运作、评价及考核要求。(二)建立严格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必须建立严格的程序加以规范,才能降低随机性,克服短期行为,保证合作的质量,提高合作效率,实现合作预期目的。市场营销校企合作运行体系如图1所示。(三)建立全面的校企合作动力保障建立全面校企合作的长期、正常、高效运行的各项资金、政策、动力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推动各项制度、计划、项目落实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机制运行的每个环节资金到位、责任到人。
三、校企合作的组织与实施
(一)校企合作的咨询与准备
1.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合作内容是实现成功合作的前提。选择合作企业应该是在企业品质、经营理念、经营规范性等方面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有鲜明的企业文化、良好的经营理念和杰出的管理层,对实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合作的学校在专业品质上也应具有优势,师资队伍雄厚,能对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只有这样,校企双方才能在平等地位上展开合作。2.合作接洽。校企合作双方通过初步接洽,增强双方彼此了解和信任,双方相互向对方提供基本情况介绍,并就共同感兴趣的合作领域、合作方式、合作项目、合作意向形成初步共识。3.建立咨询档案。建立咨询档案的目的在于掌握合作企业的具体业务范围、经营规模、经营特色、经营理念、领导素质、经营团队、企业文化、学生吸纳能力、潜在实训可能等等,以便于制定今后双方合作的具体方案。4.合作准备。就开展合作所应进行的各项制度、师资资源、实训项目等工作做好准备。
(二)校企合作项目决策
双方就合作项目、合作内容、合作要求等意向达成共识,并就具体合作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对合作内容、合作形式进行决策,并正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三)制定校企合作计划
根据合作企业的经营规划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每年年初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具体执行计划。
(四)校企合作的组织与实施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与执行计划,各自负责具体合作工作的安排与任务的落实。1.弹性实习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弹性实习项目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与专业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实训活动。对弹性实训项目经常化管理,可以解决校企合作的无序性问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营销专业为企业提供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具体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实训要求和实训目的。(2)校企双方根据合作企业日常经营实际情况与教学要求,共同开发与设计实习项目,并形成项目执行计划。(3)根据具体营销项目,校企共同商定开展实习项目所需投入的人才、财力、智力资源。(4)学校与企业分别下达项目(实习)活动任务书,规定经营活动(实习项目)的具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包括项目实施的时间、地点、要求、预期效果。(5)在保证教学任务基础上,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实行弹性课时管理。(6)做好实习的各项准备。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实习前的相关专业知识准备,班主任做好实习前的动员。(7)合作企业项目负责人(专业兼职实习导师)向学生介绍实习项目内容,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工作任务和实习任务。(8)合作企业全权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包括日常的工作分组、任务安排、业绩考核等,按公司正式员工标准及公司的相关制度进行员工式管理。(9)班主任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安全、纪律工作,专业教师根据实习任务协助企业指导学生圆满完成项目工作任务。(10)实习项目的检查评价。项目实习结束后,企业对每个学生的实习表现作出评价,每位学生填写并提交实习报告,专兼职指导老师、班主任共同对学生作出实习鉴定,作为学生实习成绩。校企双方对实习活动进行全面总结。2.半年顶岗实习的组织与实施。合作企业在营销专业第六学期提供半年就业顶岗实习机会。顶岗实习根据实习程序进行,实习结束后,合作企业根据学生实习表现,择优录取优秀毕业生就业。这对于提高营销专业就业率、就业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3.校企内涵合作的组织与实施:(1)发挥合作企业实践优势为专业教学服务。通过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行业专家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就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与模式共同进行探讨与总结,形成符合高职高专人才成长规律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营销实际工作岗位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同时,聘请合作企业中热心于教育事业的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客座教授、兼职教师,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授课、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实习指导。(2)发挥智力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利用高素质师资队伍积极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咨询服务、营销策划、专业培训等,通过专业实力为合作企业服务,主动为企业承担市场调查、客户开发、促销策划等项目的设计与实施。(3)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专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参与企业的市场调查、大型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4)学校为合作企业提供物质支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学校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拥有充足的教室、体育场、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学校可根据企业的需要,对教室、市场营销实训室、会议室、体育场馆长期向合作企业进行开放,增强相互的依存度。
(五)校企合作过程的检查与评价
构建面临的问题近年来,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相关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校企合作主体的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评价和考核,值得关注。常见的问题有:
第一,教师进入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无论是平时与企业的洽谈还是下企业实习,教师都表现得不够主动。
第二,对下企业实习教师没有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
第三,教师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时没有明确的分工,主要工作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教师身上。
第四,没有形成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缺乏相关政策保障,导致教师在投身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师责任机制的举措
(一)建立校企合作教师管理责任制度
从学校层面或院系层面和酒店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长可以由学校或院系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秘书由校企合作专职人员和教研室主任担任。成员由专业教师、酒店主要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的职责有:
1、协调学校和酒店企业的合作关系;
2、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如对市场进行分析,对专业进行规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总结工作、宣传工作等;
4、负责对校企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实施情况等,如校企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互派师资、合作开发教材等具体事宜;
5、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经费的管理;
6、制定校企合作中教师、学生、企业校内兼职教师、校外指导师傅等有关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7、合理设置校企合作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保障校企合作工作有序化、科学化。
(二)推进校企合作评价与考核制度
第一,建立教研室层面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工作指标及等级标准、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办法等校企共同参与的综合考核体系,将校企合作纳入教研室年度考核中。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教研室全体老师的积极性。教研室校企合作工作的主要考核细则包括与酒店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酒店企业参与专业及课程建设、与酒店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师资互派等内容。重点观测教研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融合度。每年考核一次。教研室可以根据指标和考核要求整理原始材料,自评打分完成并完成总结汇报,由考评组听取教研室汇报,查阅原始资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研室得分。如果高质量完成各项指标,可以对教研室颁发奖状,奖励校企合作经费,作为教研室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二,建立教师个人层面的评价考核制度。比如加强对下企业实习教师的过程监控和考核验收,根据每个教师的实践部门、实践时间、实践方式,制定明确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考核指标和考核细则,由教研室和院系对实习教师进行严格、客观、公正、全面考核。教师经过企业实践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更新专业教学方法,将在酒店企业所学用于教学过程中。
(三)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激励制度
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该得到学校、院系、教研室等各方面的关注。通过建立各种制度激励和保障制度,创造各种机会,提供经费支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校可以给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教师一定的工作量奖励;设立校企合作专项经费,用于交通、通讯、招待、下企业实习等事宜;在教师职称晋升、职务晋级、出国研修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在各类考核方面对校企合作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优先给予评优评先的机会。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