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 网络工程人才 层次性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近期国家又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将大学划分为应用型与理论研究型,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对网络工程人才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显得尤为突出。下文就新形势下,新时期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层次性进行分析。

一、新时期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层次性培养的必要性

1.社会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模以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网络的管理、安全等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社会对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会随着网络的规模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而出现增长。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就业面积虽然广泛,但是不同的行业依据自身的需求对网络工程人才的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进行网络学研究的行业,需要工程人员拥有扎实的网络图论、控制论以及网络原理知识,而应用型行业,需要工程人员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总之,从社会分工,就业角度来看,只掌握笼统的网络知识的人员很难立足,因此,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员要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提高自己就业成功率,也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社会需求和自身就业原因,新时期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需要进行层次性培养。

2.教育要求

网络工程的知识体系丰富,涉及的学科众多,如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数学、信息论、密码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等,学科综合性强,学科内容庞杂,因此,如果不分层次的进行人才培养,只能使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沦为“万金油”――自己对专业涉及的学科都懂一点,各行各业也都用到一点。但只是一点,使得人才培养失去了重点。另外,作为当下发展最快的信息网络技术,知识更新频繁,很可能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还是比较前沿的,可毕业之后所学的知识就为行业所淘汰。加之,国家现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对大学进行分工,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研究型高校培养的是理论研究型人才,虽然目前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教学,但是这种高校教育模式在以后教学中将会得到巩固。因此,无论从国家教育层面,还是学科层面角度来说,进行应用型网络人才层次性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新时期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层次性培养策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学科主攻方向不一样,能大大促进学科的繁荣发展,从宏观层面来说,学科的分层教育是为永恒的社会发展输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分层时既要有中坚力量又要注意后备力量。有鉴于此,将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分为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编程与系统集成两个不同的应用层次。作为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多进行实践教学,积极为学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自己要注重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网络问题,进行网络产品设计。

1.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人才的培养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等,严重影响了网络秩序,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3]。另外,人们对信息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网络故障问题越来越为人所诟病,网络故障问题层出不穷、多种多样,在网络故障出现时进行及时的维护,用最快的速度恢复网络的正常已成为信息行业竞争的关键点。这类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传授他们网络安全技术知识,从识别网络安全风险以及实现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以及可审查性等角度进行开展教学活动。让他们掌握漏洞扫描技术,防火墙技术、VPN、NAT、网络加密技术等等。还要针对网络故障以及维护问题,对他们进行网络维护理论、方法以及技巧的培养,让他们对常见的故障进行总结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人才是应用型网络技术人员后备理念,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

2.网络应用编程与系统集成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世界的繁荣是通过各个系统的集成整合以及各个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实现的,网络应用编程主要是培养这类人才的网络编程技术与方法、网络协议以及编程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他们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应用编程工作,进行网络产品的开发,他们一般为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等。而系统集成人员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结合网络技术,为用户进行网络系统方案设计。他们将来从事的是软硬件开发、系统工程施工工作,他们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经济成本,为用户选择配套相应的软硬件,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与应用编程人员是应用型网络技术技术人员的中坚力量,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三、结语

总之,社会分工不一,国家又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在这样的形势下,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就必须实现分层性教育,针对不同方向的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郭海儒,刘沛骞,袁玲玲.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2,9(19):56-57

[2]姜腊林,易建勋,陈倩诒,吴佳英.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23(03):11-12

[3]蒋吉频,高东发,阳爱民,谢建国.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J].计算机教育,2010,5(12):42-43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需求驱动;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727-03

1 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应用普及,网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迎合当前就业形势而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整体发展前景良好。从2002 年起至今,全国已有270多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然而,受到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中东部相比,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通过对西部多所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结合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竞争力;2)学生网络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开发型人才的需求;3)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工程实践能力欠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教育部2012年3月刚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1] 。正是社会的需求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的发展只有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样才能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西部地区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办好网络工程专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本文根据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拟通过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2 相关研究

近几年,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张远等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指导思想、确立培养目标、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编制教学计划、革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介绍[2]。胡山泉等人提出“平台+方向”的建设方式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知识体系[3]。田生文等结合网络工程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出发,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4]。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丰洪才等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5]。为了更好的适应就业需求,张新有等人对网络工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6]。根据地方高校实际,马莉等人结合实际,探讨了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7]。为了更好的提升实践教学,何建新等人对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8]。张蕾等提出一种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9]。钟鸣等结合桌越计划,提出了一种基于工程师工作室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10]。此外,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方式也受到重视。金永涛等对网络工程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内容、效果及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探讨[11]。吴许俊将国外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网络工程教学中,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12]。蒋吉频等对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和改进,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思路及展望[13]。徐明等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对重点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全面的研究[14]。最近,张棋飞等人提出了新的社会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新思路,实现学科渗透、交叉和互补,促进专业融合[15]。

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内高校普遍开设的新兴专业。如何创建网络工程专业,国内外并没有统一模式和现成规范,为此,国内众多教学专家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发表大量教学论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体系等方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针对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

3 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1 目标

网络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展迅速,这就要求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准确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方向传授给学生网络工程应用型各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方案从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从知识体系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西部地方高校实际的,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西部高校网络工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被动局面。

3.2方案介绍

1) 在需求驱动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方面,对社会需求深入细致的调研,在网络工程人才需求方面,如下四个方向: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和网络性能测试,对于西部高校而言是比较合适的。网络应用开发方向主要包括网站开发、手机程序设计、网络通信编程等方面。主要侧重学生的编程能力训练。网络工程与设计方向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的选用、规划和设置和布线和调试等方面,主要侧重学生的网络设计与动手能力。网络安全与管理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配置、设备管理、故障诊断与维护等方面,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管理能力。网络性能测试人才需求量大,但国内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极少。该方向主要侧重于学生对网络性能测试的过程及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对于以上四个方向,需要考虑各专业方向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一种“平台+方向”的模式。即在公共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选修不同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方向差别。

2) 在需求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采用竞赛加认证的课程教学模式、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目前主要的竞赛有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这些竞赛题目很多都是来源于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Web编程等课程中,可以采用与竞赛相关的教材与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此类竞赛。对于网络工程专业高水平的网络工程师培训和认证也日益深入人心。比如有思科、华三、锐捷的各级各种认证, 也有国内的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和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这些考试都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强调动手能力, 重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拟选用相关的教材和实例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参加此类认证考试。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实施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创新能力。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拟通过选送教师参加网络技术培训,承担学校和企业网络工程项目,以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3) 在需求驱动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采用一种全方位实践平台建设方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展有关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网络的应用十分普遍,而高校内部的网络中心和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平台。每年这些部门都有一些相关的网络建设项目,加强与这些部门的合作与联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这些项目中,为学生的综合实训创造条件。对于校外资源,随着网络的普及,当地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从事网络技术的公司(企业),积极主动与这些公司(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建立面向课程群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利用学校网络设备采购与网络实验室建设,加强与网络设备供应商的联系,积极与他们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就业机会。

整体方案可用图1来描述。

4 小结

总而言之,虽然近几年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极大的促进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及一些重点高校,其大部分条件和要求对于西部地方高校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其成功模式并不适用于西部地方高校。本文结合西部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需求驱动的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为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套经济、可行的方案,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2012.3.

[2] 张远.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5-157.

[3]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12): 88-89.

[4] 田生文,邹海林,杨洪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5):101-105.

[5] 丰洪才,李雅琴,阮灵.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3):91-93.

[6] 张新有,窦军. 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56-160.

[7] 马莉,钟勇,杨文茵.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J].2010(12):135-138.

[8] 何建新,周建存,张永红.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5):45-48.

[9] 张蕾,孙润元,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训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1):79-82.

[10] 钟鸣,陈晓龙.基于工程师工作室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5):58-61.

[11] 金永涛,邹澎涛,魏艳娜,刘洁.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0(12):30-32.

[12] 吴许俊.基于CDIO 理念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2):40-42.

[13] 蒋吉频,高东发,阳爱民,谢建国.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J].计算机教育,2010(12):29-31.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技术 就业

目前计算机类岗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岗位需求,为了计算机专业的长远发展,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网络人才。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如何通过广泛应用互联网,并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现代化改造,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却处于较低的层面,主要是集中企业新闻和产品服务信息的、客户信息的收集等方面。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中有占八成的企业,其信息化发展,面临着网络应用人才缺乏的困境。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潜在的就业方向及从事岗位

经统计表明,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有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的计算机网络的测试、维护、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岗位。企业内部网(Intranet)、小型局域网的规划设计、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等

面向的岗位群有:计算机网络组建,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安装与维修,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图形图像处理等岗位。

计算机网络岗位能力所应具备的技术:

1、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能力:

2、网络安全监控与管理能力:

3、网站规划设计与开发能力

4、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能力

三、某高职院校2009级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2009级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共98人,其中60%的毕业生就职于IT业,从事与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岗位,40%从事其它行业,岗位内容与计算机网络无关。

在就职于IT业的毕业生中,从事网络组建与维护的占25%,从事网站规划设计与开发的占28%,从事网络安全的占7%,从事网络应用软件的占5%,其它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

四、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普高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缺乏系统知识结构,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差异太大,难以确定毕业生的能力特点。

(6)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差;

(7)市场适用能力较差,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缺乏对计算机最新技术的了解。

五、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反应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实用技能的训练的相对不足。一方面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未得到全面的实施。导致专业的部分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强调具有较中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因此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六、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专业培养计划是根据对网络技术体系和对企业网络技术岗位所需技术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深入研究设计开发的。通过以上行业和岗位分析,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编程、网络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其专业特色既区别于研究生、本科教育培养的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师、网络系统集成师,更不同于中技类学校培养的网络操作员、网络维护员,而是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公司、学校、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员、网站开发设计员、网络安全与维护员,同时具备一定的网络工程设计能力、网络软件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开发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将成为面向应用领域的网络工程师。

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加以改进和提高:

(一)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通过岗位的分析,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以及往网站建设与管理的网络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从事网络及其相关产品的安装、调试工作;计算机局域网的系统维护、综合布线、施工、技术指导和管理,互联网应用等工作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行业的针对性

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领域是:计算机网络公司、通讯企业、大型网站、银行和证券公司、大型企业、电子商务类公司、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以网络管理与维护类、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类、网络工程类为主,以网络编程类、网络产品开发与营销类等为辅。

(三)专业设置岗位的针对性

网络工程重在网络技术原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产品与技术的销售、培训、网络管理与安全以及工程设计与实施等知识的应用;网站建设重在网页制作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网站管理与安全、信息等知识的应用;网络编程重在程序的阅读、程序调试与简单程序开发等知识的运用。

(四)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适用于以IT行业领域的网络工程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为主的职业岗位群,增强了学生择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岗位:

(1)主要工作岗位: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网络工程公司从事网络系统方案的设计、网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从事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等工作。

(2)次要就业岗位: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软件公司网络协议层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小型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和维护和信息工程监理。

(3)其他就业岗位:网络设备销售与技术支持、网络应用软件的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从事计算机的培训、服务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修维护等工作。

(五)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我们应重视对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把握,对就业信息充分掌握,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结语

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懂技术开发、会管理、能维护的复合型网络技术人才。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量几年来一直位居各类人才需求排行榜前列。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从业人员的变动,即使原来已经不缺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单位,也会产生新的人才需求。只要我们继续围绕网络策划、网站建设、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的应用与开发、网络产品的营销、网络安全等实用技术,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多规格的网络人才,我们的毕业生就一定能够更为社会所接受,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端工程技术人才越来越多的跨国流动,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教育的国际化以及工程师的培养、资质获取和国际互认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签订工程教育学历、学位、工程师资质等互认协议,对加强工程师跨国工作交流和推动我国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体系和具体操作模式,因此,教育部一直强调工程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工程专业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工程的蓬勃发展而迅速壮大的。专业建设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发展迅速,专业知识体系和内涵也逐渐成熟和完善。国务院于2015年7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互联网+”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网络工程专业是培育“互联网+”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专业之一,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工程专业现状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发端于美国,经历90余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开始大量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1992年,土木类和建筑类专业开始实施专业认证;2006年起,教育部组织试点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13年6月,我国成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工程教育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已经开始与国际接轨,对提升我国工程教育及相关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网络工程专业2001年被教育部正式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目录外专业(080912W),2011年列入目录内专业(080903),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软件工程(080902)等相关专业同属于工学计算机类专业。自2008年起,全国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研讨会每年召开,在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索和讨论。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2年,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借鉴ACM/IEEE Computing Curriculum 2005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分析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典型任职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并将其映射为相关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同时强调从工程的视角讲授相关知识,开展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至今,全国开办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已多达400所,对人才的培养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当前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问题。

1)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区分度小,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由于网络工程专业起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而且大多数专业教师也毕业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重叠较多,专业特色不明显,培养目标不明确。

2)课程体系未能紧跟网络技术发展,教学内容前沿性不足。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移动计算、大数据等已成为新的研究和技术热点。而现有培养方案在制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技术,并且很少有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内容落后。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才培养专业结构、层次水平、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变化,以推动网络工程专业教育机构、层次、规模质量的有机统一。

3)专业评价强调输入导向,教学过程缺乏反馈。

目前评价专业建设好坏通常从教学条件、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对教学效果和毕业生能力方面评价较少。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关注自己教了什么,而不会过多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后较少注重对教学的总结思考,缺少学生反馈信息改进措施,形成“教”“学”分离。

4)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不足。

目前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考查以试卷考试为主,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和考查不足;教师科研优势转化不足,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向创新实践成果转化比例偏低。

2.工程专业认证要达到的目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实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和实践,具体包含以下目标。

1)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结合国家人才战略需求与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明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为基础,紧扣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体现认证需要覆盖的所有毕业生的特性。具体毕业要求确定为基本要求和业务素质要求两方面。

2)构建前沿课程体系。

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定期研究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了解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紧跟网络工程技术发展的步伐,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

3)健全评价反馈机制。

完备的教学过程评价制度和跟踪反馈机制是培养目标达成的保障,也是专业持续改进的基础。教学过程监控制度包括教学各环节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机制等。

4)工程性、实践性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和出发点,也是毕业学生能否具有国际工程师水准的关键。在“强实践、重创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研究与整合,搭建起“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持续改进。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完成网络工程专业评估报告,迎接专家检查。并根据专家意见,对于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探索具有研发能力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3.培养方案的具体改进方法

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修订和完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和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坚持“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宗旨,推动校内校外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讨论和改进。

3.1培养方案闭环设计模式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整个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是一个“闭环系统”模式(见图1)。通过毕业生和企业反馈,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实现培养方案建设。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听取业界声音,由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共同制订课程体系,动态构建并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具体研究内容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是整合理论与实践的学科,覆盖面十分广阔,并且该学科技术发展迅速,与工业界联系紧密。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在学生培养模式上,拟采用“五步式”阶梯培养框架:①明确培养目标,②设计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③教学实施,④效果评价,⑤持续改进。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从整个“五步式”阶梯培养框架来看,它们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同时,它们不是一个单向的传递过程,而是通过后面的步骤不断给前面的步骤反馈信息,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

3.2.1明确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需要,具备计算机网络管理、配置、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领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能在电信、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对计算机网络有较高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网络与安全程序设计等实际工程工作的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网络工程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或攻读网络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或从事网络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毕业5年左右,毕业生具有的能力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拥有扎实的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能够使用恰当的技术,在社会和道德的范围内,提供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能够在网络工程领域,成为技术或管理骨干,参与全国及世界性的经济技术发展活动;

(3)拥有创新能力,能够为社会提供有创新性的网络工程相关服务;

(4)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技术需求,继续在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包括考取研究生资格等,具备科研能力。

3.2.2设计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见图2),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研究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沿动向,调研社会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需求,紧跟网络前沿技术的发展;调整专业课程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纠正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态,保证实践学时的总学时比,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使之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求。厘清每门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确保每个毕业要求都有课程支撑实现。

据此思想,同时参考国内一些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将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群、物联网方向课程群、网络安全课程群、“互联网+”前沿课程群等四大模块(见图3)。目标是构建传统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前沿课程相结合的研究性课程群,夯实课程基础,发展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具体实现手段:将现有课程资源整合到对应课程体系,将企业应用的先进技术与现有课程进行融合,课程内多知识点融合,跨课程知识体系融合,理论、实验、实训与课外教学、研究多元融合等。

从“互联网+”人才需求发展出发,与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应,在对各教学环节整体优化与提高的基础上,构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该课程体系框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每个课程群都有充足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支撑。课程体系设置将走访腾讯、思科、华为等业内领先企业,深入了解业界的要求,以学生就业为核心。

3.2.3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改革。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好的学习质量的前提,本课题将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形式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能够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形式有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习题课等共性化教学环节。也设置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本项目拟建设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案例,以供学生进行工程训练或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使用。这些教学案例将涵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安全等“互联网+”前沿主题。

2)精品课程建设。

按照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中的4大模块,每个模块对应建设一门精品课程,并逐步推广到其他课程。针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群中的4大模块,配合精品课程的建设,对现有网络综合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进行改造和升级,建设与“互联网+”精品课程相适应、功能集约、资源优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3)创新实践强化。

为了提高网络工程实践水平,建立良好的科研/实践环境和以学生科研/实践兴趣为主导的自主学研创新实践环境,网络工程专业老师与业界顶尖的网络公司思科、华为、H3C展开校企合作。骨干老师参加网络工程师培训,带领学生参加网络技术大赛,联系学生到这些公司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邀请业界和学界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展学生视野。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实践活动。通过搭建一个集成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创新实践环境,使学生能更形象、更深入地掌握网络工程中大规模组网、网络融合、智能感知、海量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专业知识,提前体验研究生阶段科研工作的方式与乐趣,从而彻底改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常常陷于纸上谈兵的境地,切实让学生体验到科研带动教学的创新实践模式。

4)拔尖人才培养。

建设“互联网+”精英班。立足“互联网+”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互联网+”创新思维,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互联网+”创新人才。“互联网+”精英班将与国内外互联网领军企业(如微软研究院、思科、腾讯、百度、华为等)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实习就业、认证考试、成果展示等平台。精英班采用小班培养、因材施教和全程导师,助推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

3.2.4效果评价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方法。

1)形成教学评价的跟踪反馈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网络前沿技术不断发展,企业需求不断变化,因此需要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持续改进。高校开展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满足注册工程师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相关职业领域提供资格保证。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本身贯穿了这种质量持续提高与改进的基本理念。专业必须对自身在标准要求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信息获取途径,有明确的改进机制和措施,在进行跟踪反馈之后用于持续改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从机制、制度、评价到结果、反馈和改进这一螺旋式的持续上升。

2)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成为教育评价重要的组成内容。

认证标准强调所设置的工程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具有一定的社会竞争力,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明确要求专业要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和市场评价成为评判其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指标之一。毕业生离校后在工作岗位上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思想品质、综合素质是对专业教育水平的印证和检验,因此,教育评价的过程应该延伸到学生离开学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学质量是一种市场表现,忽略学生、社会需求,脱离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考察教学质量问题,特别是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很可能出现教学质量评价偏误。

3.2.5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前沿专业,其专业内涵和技术内容是不断发展的,这意味着培养方案的制定绝非一劳永逸,网络工程专业老师将根据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持续跟踪和评估,持续对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持续改进是保证专业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从招生、毕业生反馈到其他各项指标都必须有必要的制度或措施保证定期评价。评价结果和反馈信息必须用于持续改进。例如,培养目标和必要要求必须定期评价达成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修订、授课与考核、教材选定、评教、专业与社会实践实习、创新能力训练、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都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学术及教改活动;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源定期更新与维护等。

为了保证持续改进的达成,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完善校内校外评价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讨论、改进方案的确定和落实。相关工作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督导组、教务办公室、就业办公室、专业教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含企业人员)等多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完成,重点强调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参与。该项工作也可以利用教师出差、开展合作项目等各种机会对企业进行调研,主要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以及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新需求。

4.结语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约120名,已经为互联网、电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等行业以及一些国内外著名院校和研究机构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近年来,网络工程专业教师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对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存在一些不足。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 学科规范 课程体系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已渗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 6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38亿[1]。在网民数量激增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建立基于自身业务的网络系统,并开发基于网络的应用和业务。目前,国内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原有的计算机本科专业为基础,课程体系[2]沿用计算机本科体系,无法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例如:以编程类课程来说,计算机专业[3]强调的是语言编程,而网络工程专业强调的是网络管理编程及其底层协议通信。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泛而不专,不能体现一专多能的作用。另一类是以通信工程为主体,强调计算机网络与原有电信网络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各个邮电学院的培养计划中。这两类都不符合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需求,没有给出清晰的专业定位,造成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

目前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人才呢?而国内的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呢?为此,我们一方面调查并分析了多个典型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跟踪分析了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美国 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点军校、CC2005、加拿大 Dalhousie 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国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当前网络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及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制定覆盖各知识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2、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网络工程师,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有网络工程管理与规划设计、网络维护与管理以及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方向[4-8]。根据普通工科高校办学层次和培养对象,我们立足于“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突出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确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网络规划设计部署、网络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3、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的方法

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以采用“需求驱动”的方法。首先,对人才市场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分析,得到了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大致确定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根据这些专业课程又需要哪些专业基础课程的支持,从而大致确定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分析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应该得到哪些基础课程的支持,大致确定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最后,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仔细、合理地调整各模块内容和学分分配。

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4.1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分析网络工程的专业特性,且与当前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基于网络的社会需求众多,网络技术日益复杂,因此,最好根据需求,将这些特性分类,设计网络工程专业方向,然后为不同专业方向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我们从两个学科的本质出发,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划分社会需求,分为网络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网络系统软件的完善与拓展、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与工程设计 3 个方面。第 1 方面属于硬件领域,第 2 和第 3 方面属于软件领域的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在网络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 CISCO、华为、H3C、中兴等;在网络系统软件的完善与拓展方面,有代表性的领域有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研究、无线通信协议的研究、网络安全相关协议的研究等;基于网络的应用软件与工程设计有 Web程序设计、防火墙和 IDS 软件的研发、网络规划与设计等。

4.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对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进行知识点的归类整合,在工科学生培养的框架内,重新组织课程,增强课程教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在课程结构调整方面,以课群为基础组织和建设课程内容,这样既便于同类相关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又便于在课群内组织任课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等教学研究活动。同时,专业课群也体现了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学生应具备的主要技能,便于在课群的基础上通过修订课程内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

4.3课程体系强化方向性

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虽然与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相近,但具有其鲜明的专业特色。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虽然总在调整,但总体而言,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很多高校网络专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尝试以任务驱动及实例教学为主,通过学习和模仿,制作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能够完成一定操作的程序(或应用软件)。这种尝试,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改革力度是不够的。建立切实可行、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要瞄准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浓缩课时,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培养应用型本科来说石家庄铁道学院网络课程体系结构以四大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三大专业方向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基础主干课程涵盖了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四大专业体系,保证了本科教学的宽基础平台。

4.4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必须加强实践环节,IEEE-CS和ACM任务组在CC2001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将专业实践并人课程中的必要性。1999年,全国开始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IT类本科学生数量急增,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IT市场的人才紧缺状况。然而,从近两年的毕业分配情况看,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而许多IT类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IT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二是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得不够。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的结果,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能够马上胜任本专业某个领域工作的人为数不多,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些还不如高职毕业生,需要单位进行岗前培训,而高职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又不够,因此必须对本科毕业生进行正确定位,对本科培养方案作适当调整,以满足社会需求。

4.5专业课程的设置

教学计划以计算机网络规划、网络管理及应用开发能力培养为特色,加强包括计算机网络总体规划设计、网络管理、网站开发设计及维护等教学环节,涉及网络协议与路由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等内容。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课群:1)网络设计与规划课群;2)网络管理课群;3)网络应用技术课群。学校还应加强前沿与特色选修课程的开设。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我校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强化网络安全特色方向,通过该专业特色方向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网络安全应用的配置和开发能力。

4.6加强实验室建设

对于实验室建设,我们遵循两个步骤:确定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确定实验环境和实验设备。根据课程体系确定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包括:网络组建/规划、网络设备配置/设置、网络操作系统使用/配置、网络管理、网络协议分析。对于实验方式,应采用分组进行,这样既便于实验课管理,也具有较好的课堂气氛,并且学生可以独自动手在真实设备上操作、配置,教师可以控制和检查学生配置、实验结果是否正确。但由于设备的各种接口易损坏,所以需要限制教师和学生此类操作。

5、结语

作为本科院校,在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制定过程中,我们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管理及网络应用与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体现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东. 大话存储: 网络存储系统原理精解与最佳实践[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潘旭华,鲁声清,尉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探析[C]//电子商务理论、应用和教学研究论文集[D].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吴怡,蔡坚勇,洪亲. 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及改革方案[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3):87-89.

[5] 焦炳连,浦江.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15-318.

[6] 王亚文,容晓峰,范会敏,等. 论网络工程独立实验课程的建设[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4):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