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世界经济现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文明矿井;主风机;变频技术
1.文明矿简介
文明矿10KV供电线路为农电,主电源526线路来自杜家村35KV站,在井上使用两台型号为FBCDZ NO.28/2×250型地面用防爆抽出式对旋轴流通风机为井下供风,整个矿井通风机为变频控制,抽出式通风方式。
2.煤矿传统通风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矿井风量需求及通风网络情况是动态过程,需要对风机工况进行适时调节以满足生产要求。煤矿主通风机传统的控制方式是风机全速运行,通过调节风叶安装角度或风门开度调整所需风量。这种运行方式能耗大,约占煤矿能耗的15%~20%左右,并且调节不方便,前者需停机操作,且会对风机效率产生影响,而风门开度调整属风量节流调节,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3.风机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原理
3.1变频调速原理
运用变频调速技术自动调节风机转速的方法,可实现不改变风机的效率,在各工况下不停机调节风机风量的目的。风机转速的调节则通过调整拖动风机的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为
n=60f1(1-s)/p(1)
式中f1———电源频率,Hz;
s———转差率;
p———电动机磁极对数。
要改变转速,采取的措施有3个方面:①改变转差率s;②改变电机的极对数;③改变电源频率f1。
然而,实际情况是一旦风机的配套电动机选定,如不进行特殊的处理,其p和s为定值,这时电动机的转速将与供电频率成正比,即电源的频率越高,转速就越高,反之,转速越低。
3.2调节阀门与调节风机转速节流下的节能分析
调节风机风量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风门的开度恒定,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二是电动机的转速恒定,调节风门的开度。其中第1种方法即运用变频调节技术,根据变频器调节风机工况,在满足风量要求的情况下达到节能之目的。图1为风机的特性曲线与管网曲线图。
图中曲线H-Q-1,H-Q-2分别为风机转速为n1,n2时的风压—风量特性曲线。h1,h2为管网特性曲线,管网特性曲线与风压—风量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风机的工作点。以下分析2种调节风量法的节能情况。
A点对应的风量为QA,风压为H1,是风机的原工作点,将管道风量从QA调到QB,用调节阀门和调节风机转速2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1)阀门关小,调节阀门。管网特性曲线从h1变为h2,风机的特性曲线仍为H-Q-1,但风机的工作点由点A变到点B,对应风压由H1变到H2。假设风机工作在A点时,效率最高,此时输出风量QA为100%。此时轴功率为P1,且P1与Q1,H1的乘积S1成正比,即P1∝SAH1OQA,当需要调节风量时,把矿井所需风量从100%减少到额定风量的60%,即从QA减少到QB时,如果用调节风门的方法来调节风量,将会使管道阻力曲线由曲线h1变为曲线h2。显然,由图1可知,用减小风门的开度来调节风量将会增加管网阻力值。此时,系统的工作点由原来的A点移至B点。风机输出风量虽然降低了,但相对风压却增加了,此时轴功率P2与面积四边形BH2OQB的面积成正比,即P2∝SBH2OQB
(2)若调节风机转速,使风机转速由n1降到n2。根据风机参数的比率定律,可得出在转速为n2工况下的风压—风量(H-Q-2)特性曲线图,此时,风机在C点处运行。
可见,在保证同样风量QB的情况下,调节转速可使风压大幅度降低到H3,此时的轴功率为P3,H3与QB乘积的面积为SCH3OQB。
比较在2种情况下得到风压与风量乘积,用图形面积可以直观得到:SAH1OQA>SAH1OQA,显然P2>P3,即采用变频调速的方法在获得同样风量的情况下,电机的轴功率得到了明显降低。由此可见,用调速的方法来控制风机工作状态的节能效果十分有效。与调节风门后的P2与P1相比,减少不明显。
4.煤矿风机变频节能实现
使用变频控制技术时可达到同时启动和停止的效果,而需要工频控制时又可以分别启动,平时工作时主要抽出式对旋轴流通风机由变频控制运转,另外1台可待机备用。每台对旋轴流通风机又分别具有工频、变频控制功能,工频控制为变频控制的备用。通过2台对旋轴流通风机的相互配合及变频控制与工频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来确保矿井通风安全,一次侧接线如图2所示。
4.1具有变频器跳闸抑制功能、过电流抑制功能、过电压抑制功能,根据负载调整所需的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减少了跳闸的发生,提高了风机运行的安全性。
4.2具有可编程序运行功能,实现简易顺序控制功能,可以简化上位装置和周边回路,节约了控制柜空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变频控制柜可靠性。
4.3采用冷却风扇、平滑电容等长寿命部件,具有寿命诊断功能,可以发出预告信号,提示在这些部件发生故障前对其进行更换,提高了变频器的可靠性。
4.4一个按钮即可实现变频器的紧急切断,不通过变频器的CPU,通过硬件就可以切断输出,从而实现高可靠性紧急切断,保证应急停风机的要求。
5.结语
采用变频调速的转速控制法在调节风机负载运行状态时,能改变风机的性能曲线,使风机始终运行在高效区,提高风机的运行效率。变频调速则可以通过变频改善启动特性,减少电网冲击。通过变频可控制无附加转差损耗,效率高且调速范围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结核,肺;患病率;诊断;学生
【中图分类号】R 179G 478.2R 447R 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0-9817(2007)06-0535-02
Detection Method and Morbidity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wo Universi ties in Wuhan/HU Yong-feng*, SUN Xue-zhi, TAO Hong-bing, et al.* Anti-tuberculosis Institute of Xinzhou District in Wuhan, Wuhan(430400), Chin 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tection method andmorbidity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mong freshmen in the university, and to es tablish files of tuberculosis for them. MethodsPulmonary tub erculosis was detected thro ugh a visit to par ents and entrance physical examination.ResultsIn 16 258freshmen, 37 cases wer e detec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14 cases were positive in the sputum.The morbidity was 227.58/100 000; the rate of smear positive was 86.11/1000 000 . About 81.08%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85.71% positive sputum were detected t hrough a visit to parents. The cost of the visit to parents was only twelfth toeighth of that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labor was only tenth of that.ConclusionA visit to par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suppl e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etection after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Key words】 Tuberculosis,pulmonary;Prevalence;Diagnosis;Stude nts
近年来,大学生结核病时有发生,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带 来了新的困难。在武汉市政府和市结核病防治项目办的资助下,2003年10月和2004年9月笔 者分别对武汉某经济学院和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经院”和“科大”)入学新生进行了肺结 核病患病情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经院2003级入学新生4 896名,科大2004级入学新生11 362名 ,共16 258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0 433名,女生5 825名。
1.2 方法 成立结核病入学体检工作组和线索调查工作组,分别由结核病防 治专业人员组成。发放“让校园远离结核病”的结核病宣传单,使学生初步了解结核病的基 本知识,以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与密切配合,建立新生结核病健康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对 入学新生采取“家访式”结核病线索调查[1],对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和高发病人群( 既往有结核病史者、与排菌病人密切接触者、易患感冒者等)[2]进行登记造册。 对入学新生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结核菌素PPD试验,胸透异影者摄全胸X线片,并备夜间痰、 清晨痰、即时痰行萋尼抗酸染色镜检。
2结果
2.1 结核病患病情况 经院、科大共调查入学体检新生16 258人, 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者317例,有既往结核病史者53例;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7例,其 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227.58/10万,涂阳患病率为86.11/10万。 以入学体检发现病例为基础,家访式线索调查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0例,占81.08%,其 中涂阳肺结核12例,占85.71%。
2.2 2种途径发现新生肺结核患病情况比较 见表1。
2.3 2种途径成本效益比较 对2种发现新生肺结核的途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显示,体检每发现1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需要成本1 200~1 500元,而家访仅需100~ 15 0元;体检方法完成2所高校新生体检工作所需时间为30 d,而家访仅需6 d;体检需要工作 人员为8人,而家访为4人。
3讨论
高校人口集中、密度大,学生之间接触较为密切,存在结核菌感染的潜在性威胁,易造 成校园结核病传播与流行。因此,宣传防治知识,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是学校健康教育 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次调查显示,武汉市2所高校新生入学体检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227.58/10万,明显高于 北京(28.8/10万)[3]和西安(78.11/10万)[4],亦高于全国2000年流行病 学调查同 年龄段平均水平(191.3/10万)[5]。说明武汉地区高校结核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提示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威胁我国青少年身体健 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青少年学生休学的主要原因之一[6],新生入学体 检因而显得特别有意义,需进一步加强新生入学的体检工作。
从结核病发现途径看,家访式线索调查能发现体检活动性肺结核的81.08%,涂阳肺结核的85 .71%,所需要费用仅为体检的1/12~1/8,全程所需人次数仅为体检的1/10。因此,家访式 结核病线索调查是继新生入学体检后,高校肺结核病发现的重要途径和补充。提示结核病防 治机构和学校要以新生入学体检为基础,每年对在 校学生进行家访式结核病线索调查,积极发现现症结核病人,特别是排菌患者,保证患者早 发现、早隔离、早规范化治疗,以便有效控制结核病的爆发与流行,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4参考文献
[1]胡永峰,肖海霞.3种结核病例发现途径的比较.中国防痨杂志,2004,26(1):56-57 .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医政司.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1999:13-16.
[3]刑福华,刘玉清,徐道康,等.北京35所高校结核病流行情况分析.中国防痨杂志,1 999,21(3):129-131.
[4]罗亚娜,刘天路,胡先珍,等.大学生结核病发现方式的探讨.中国防痨杂志,2005 ,27(3):192-1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汇编.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3:153-204.
[6]陈丽萍,胡永峰.2004年武汉某高校入学新生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患病现况调查.中 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7):424-425.
[关键词] 中国文化贸易 现况 原因 竞争力 支持政策 发展战略
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全球的文化市场以两倍的GDP增长率迅速扩大,文化贸易已悄然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03年文化与创意产业一项对全球GDP的贡献超过7%,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并且从2000年起保持每年7%的增长速度。相比全球文化贸易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明显落后。据统计,07年中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只达2.6%左右,05年在文化产品出口量占了全球市场19%的同时版权贸易赤字状况达到了5:1,在世界上处于虽然是文化产品工业复制大国但内容原创的严重落后的地位。
基于国内文化产业的落后发展,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具体现况和分析如下:
一、中国文化贸易现状
中国文化贸易从总体来看,在图书进出口、商业演出、电影进出口、电视剧、音像进出口、网络游戏、动漫等方面均处于明显的贸易逆差状态,并且中国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对外贸易在世界处于竞争劣势。从文化贸易的结构上看,其贸易方向仍将是欧美市场为主,文化产品出口流向与移民的分布情况相对应。从文化产品的结构上看,对加大内容产业的发展,提升版权对象的质量有强烈的要求。从中国文化出口的市场来看,传统文化出口发展势头良好,世界华人文化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二、中国文化贸易现状的原因
中国文化贸易现状尤其是明显的贸易逆差的格局的形成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文化贸易认识肤浅;缺少能够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知名品牌;缺乏国际营销,文化产品传播方式落后;缺少中西文化的“摆渡者”,尚未形成完善的中介机制;以及缺乏政策规范,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都是重要成因。而货物贸易体系没有自觉地承担起宣传中国文化元素的责任,利用货物贸易体系进行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中国文化贸易的竞争力
中国文化贸易在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之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看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中国文化贸易集中在价值链低端,远未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位于市场价值最小的生产环节,整体水平比较低下。中国当前文化贸易竞争力比较弱。
未来,国内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迅速崛起的产业基础,巨大的潜在国内市场和绵延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中国文化具有天然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和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将会是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因素。
四、 中国文化贸易的政策支持
中国文化产品要走出国门,要从质量和品种、渠道、人才、效益、技术和文化资源等多方面着手的。其中政府的支持政策影响显著。政府可以通过对文化出口进行宏观统筹,注重提高文化出口效益。 实行重点与多元的内容战略和增加发行网络和发行渠道,可以更好更快地打开国外文化市场。 另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中国文化出口的财政支持和建立文化出口信息交流与数据统计平台以及鼓励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等都是解决当前制约文化产品出口瓶颈的重要支持政策。
五、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战略应采取循环渐进的方式,先是有重点地推进文化服务产品出口, 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而后再全面推进文化服务产品出口, 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经济贸易类产业的结合;最后要实现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 使货物贸易和其他服务贸易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 打造强势文化和强势经济, 整体推进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应该把影视、演艺、出版物和动漫产业作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以建立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并结合国际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和最新趋势为战略发展方向;建立以东部为主,以京沪粤为中心连接周围城市,向中、西部辐射的国内格局和加快扩张亚洲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集中投入进一步打开欧美市场的国外布局相结合的战略布局,以在把现有政策细化落实到实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支持力度,使对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能够成为长期性、持续性、社会性的公益事业作为战略保障。以此形成中国文化贸易较完善的发展战略。
为了更好地实施文化贸易战略,不仅需要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业集团,建立完整的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法律体系, 还需要企业在自身经营中重视选择不同文
化背景下人类的共同主题,实行市场营销战略,将新技术融入文化产品的制作中,整合资源促进品牌产品和衍生产品“齐头并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及通过公司并购等方式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并且也需要依靠其他文化机构以及文化团体的大力配合和各种载体的充分利用,完成文化贸易发展战略实施的系统工程。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良师,通过中国文化贸易各个方面的分析将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不足和未来的可能性,寻求中国文化产业和贸易的发展道路。不过贸易的内容是什么,其目的都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文化贸易也不例外。因此在这场文化大战中,若中国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改进和出击,将有望据此更好更快发展本国经济,提升自己的世界地位。
参考文献:
[1] 曹 岚 卢 萌: 刍议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0.(2):221-222
[2]史瑞丽: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问题研究 [J].国际贸易,2007.(12):38-39
中国钢铁产业是活跃国家经济所必须的供给原材料中较为重要产业之一,在近几年中GDP增长率呈持续、高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钢铁贸易里逐步形成了西方国家所谓的“”。特别是在东亚地区,中国与韩国、日本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现在的中国钢铁产业正赶超韩国,向日本先进国家看齐。到目前为止,由于对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实体没有具体的研究, 致使对整个钢铁产业的认识还远远不足,本文从中韩钢铁产业间存在的激烈竞争力入手,利用UN COMTRADE钢铁产业贸易统计数据,通过对中韩两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变化和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二、究调查
近来对中韩研究的学者有韩金(2008),Im(2007),庞黄(2007),Kim Suh(2006),金(2005),Nam(2004)等等。Im(2007)和Kim Suh(2006)运用贸易竞争指数和比较优势指数等,分析中韩和韩日钢铁产业竞争力,确定了韩国钢铁产业处于“汉堡”的竞争力状态。除此之外的经济学者们主要针对中韩日钢铁产业竞争力和中韩日FTA对国家钢铁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分析。 其次是针对韩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向上及发展战略的研究。其中,有Sohn You(2005), 金(2006), Kim(2000)等等。吴(2001)通过中国钢铁产业的分析,导出对韩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启示。
还有,关于钢铁产业研究的中国学者是赵徐刘(2005), 李(2004), 谢(2003)等等。 他们针对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变化,给钢铁产业的发展方向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里地位提升的现况分析,提出钢铁产业的发展战略。或是针对WTO和FTA对中国钢铁产业带来巨大影响的分析。
据以上研究的考察,本研究主要借鉴韩金(2008)研究的分析方法,考察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构造特征,同时利用各种贸易指数,测定中韩钢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商品别的比较优势。
三、钢铁产业的贸易构造
为1985年到2008年中韩日和世界粗钢生产趋势。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日本粗钢生产的趋势逐渐减少,中韩粗钢的生产趋于增加,而中国粗钢生产的增加率高于韩国。2008年中韩日粗钢生产占据世界粗钢生产总值的50%以上,这一数据说明中韩日的粗钢生产占世界粗钢生产的比重非常大,三国可以通过钢铁产业实现以规模经济为主体的核心力量来确保钢铁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因此,中韩日三国间维持相互盈利的自由化协力关系比相互竞争的关系更为重要,这样的话,不仅可以确保各国钢铁产业在世界市场的优势,同时也可以确保世界钢铁产业稳定迅速的发展。
是2008年中韩日钢铁区域内进出口现况。在里2008年中国对韩国和日本区域内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对世界进出口总额的27.9%, 同样韩国占51.7%,日本占44.9.。日韩所占据的比重相对于中国比较高,但是韩国最高。由此可以得知,中韩日钢铁产业的贸易构造具有相互依赖性。
四、竞争力分析方法
根据中国钢铁产业的个个商品对世界和韩国竞争力水平不同,将商品分为以下5个商品群。第一商品群为绝对竞争力优势,第二商品群为竞争力优势,第三商品群为竞争力均衡,第四商品群为竞争力劣势,第五商品群为绝对竞争力劣势。五个商品群的分类运用各种贸易指数,经过4个阶段的筛选整理出来的。下面将对各个阶段采取的不同分类方法进行说明。
(一)第1阶段: 中国钢铁商品依据对世界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分类
在第一阶段里的商品群分类采用对世界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Specification Index: TSTicw)。对世界贸易特化指数是指中国钢铁产业里的某种商品对世界的净出口值于该商品进口值和出口值合计的比值。若该比值为正值,表明是净出口国,若该比值越接近1,说明国际竞争力越强
本研究里利用村(1996)分类区间,进行商品分类。村(1996)利用国际分工的分类为出口竞争力型的垂直分工;顺差基调水平分工;均衡、赤字基调水平分工;进口特化型垂直分工。从表3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世界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等于0.34的商品分类为绝对竞争力优势商品群。当它的值大于等于0.03小于0.34的商品分类为竞争力优势商品群。竞争力指数大于-0.03小于0.03的商品为均衡商品群。还有指数大于-0.34小于等于-0.03的商品为竞争力劣势商品群,竞争力指数大于-0.34的商品为绝对竞争力劣势商品群。
(二)第2阶段: 利用中国钢铁商品对世界出口增长率再分类
第二阶段是将第一阶段里分类出来的第五商品群里的个别商品进行再一次的调整。如果第五商品群的某种商品对世界出口的增加率是中国钢铁产业全体的出口增加率的2倍以上,可以判定这个商品向后的增长可能性很大。所以将这些商品提升到第四商品群中。(2000年的出口增加率以1995年作为基准,2005年和2008年以2000年作为基准)
(三)第3阶段: 中国对韩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商品再分类
第三阶段里主要考虑贸易交易国之间商品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利用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再次调整。由于个个商品对韩国和对世界的竞争力不相同,因此在第一和第三阶段里对相对国和世界的竞争力指数进行同时考虑。这样同时的考虑对竞争力分析能够具有可靠的客观性。
(四)第4阶段: 中国对世界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商品再分类
在第四阶段里利用中国钢铁产业对世界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ic)。这个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于在1965年提出,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它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如果特定商品的RCA的值大于1的话那个商品在世界市场里可以判断为比较优势,比1小的话可以判断为比较劣势。
Xic 是i 商品中国的出口, Xiw是i商品全世界的出口
Xc是中国总出口, Xw是全世界总出口
第三阶段里的第二、三、四、五商品群中的商品,它们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钢铁产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平均值的2倍以上,这些商品群的商品向上提升一个商品群。
(五)第5阶段: 中国钢对韩国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市场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商品
同样,为了研究的结果的确实可靠,再次我们也考虑到交易国家之间的商品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重要性。
Xick是i商品中国对韩国出口, Xicw是i商品中国对世界的出口
Xck是中国对韩国总出口, Xcw是中国对世界总出口
第四阶段里的第二、三、四、五商品群中的商品,它们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钢铁产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平均值的2倍以上,这些商品群的商品向上提升一个商品群。
五、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钢铁产业的对韩国的竞争趋势
利用上面提到的分析方法,以2000年、2005年、20008年为基准,首先看一下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竞争力的分析结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中国对韩国进出口商品有158个,2000年对韩国总出口为8亿5640万美元,2005年增加到42亿1320万美元,到2008持续增加到162亿8760万美元。从2000年到2008年为止8年时间里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1%。
中国对韩国总进口在2000年的19亿2780万美元和2005年的51亿1010万美元,2008年增加到51亿3850万美元。从2000年到2005年平均增长为9.3%,但是从2005年到2008年增长缓慢(年平均增加率只有0.1%)。由此可知,相对于出口总额的增长进口持缓慢态势。
由于以上的进出口结果,我们可以轻易的推断出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的贸易收支的趋势如何。2000年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贸易收支为10亿7140万美元赤字,但是从2005年赤字开始减少到8亿9700万美元,进入2008年中国对韩国赤字开始向111亿4920万美元的顺差转变。所以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由对韩国的劣势转变成优势。
接下来我们从钢铁产业品目群别的角度观察中韩钢铁产业的竞争力,首先,中国钢铁竞争力中具有绝对优势的第一商品群对韩国进出口一共52个商品,对韩国出口6亿793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73.9%。2005年对韩国钢铁产业进出口商品数增加到63个,同时出口额也增加到21亿1660万美元,但是占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比重却减少到50.2%。2008年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进出口总数增加到84个,对韩国钢铁产业出口额也达到了156亿5990万美元,几乎占据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全部份额为96.1%。而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进口在2000年仅有732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进口的3.8%,但是2005年略有增加为5亿632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进口的11%,2008年对韩国进口27亿97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进口的52.7%。
综上所述,第一,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竞争力中具有绝对优势第一商品群里的商品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进出口额也不断增加,由于第一商品群的竞争力具有绝对优势,占据对韩国钢铁产业进出口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的贸易收支来看,从2000年的6亿61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5亿5340万美元和2008年129亿5020万美元对始终保持着贸易顺差的态势。由此可知,中国相对韩国的钢铁产业具有竞争力绝对优势商品群不仅出口所占的比重是最多的,进口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多的。
第二,中国相对韩国钢铁产业具有优势竞争力的第二商品群2000年进出口商品数仅有6个,对韩国的出口也仅有18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0.2%。2005年商品数虽然增加到了16个,但是出口额不过2亿341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的5.8%。虽然2008年商品数开始减少到了14个,而出口额却增加到了4亿330万美元,但是在对韩国总出口的比重却减少到2005年的一半2.5%。相对韩国钢铁产业的出口额,进口额比较低。同时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也很低的。但是贸易收支均为顺差小幅度增加趋势。
第三,具有均衡竞争力的第三商品群在2000年到2008年的商品数已经微乎其微。对韩国的出口也不过3000万美元,占据的比重最大不超过2005年1.4%。而进口相对出口的情况要好一点,所以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的贸易收支处于逐渐减少的逆差态势。
第四,具有劣势竞争力的第四商品群的商品数从2000年的52个,减少到2005年的43个和2008年32个。相反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的出口2000年的233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2.7%。2005年增加到17亿9760万美元,同时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比重也增加到42.7%。但是2008年出口减少到1亿7520万美元,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比重的1.1%。但是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的进口额一直持续增长态势,而对韩国钢铁产业总进口的比重却是从2000年的28.2%增加到2005年的67.6%后,回落至20008年的30.6%。贸易收支维持在赤字,趋于增长再回落的趋势。这个现象表明具有竞争力优势的第四商品群里的商品大量趋向于其他商品群。
第五,具有绝对劣势竞争力的第五商品群,本群的商品数由2000年的45个减少到2005年的32个和2008年的26个趋于减少趋势。从出口和占对韩国钢铁产业总出口的比重来看,只有2000年1亿4190万美元(16.6%)最大,而2005年和2008年的出口额和比重都非常小。同样进口由2000年的12亿5210万美元(65.5%)减少到2005年6亿1370万美元(12%)和2008年的7亿1210万美元(13.9%)。贸易收支也处于赤字并趋于减少的态势。
从以上叙述内容可以得知,在2000年和2005年里,中国对韩国的钢铁产业进口主要以绝对劣势竞争力和劣势竞争力为主,而出口仅仅以优势竞争力商品为主。从进出口额上看,由于进口的大于出口的规模,所以中韩钢铁产业贸易收支有很大的赤字,由于这个原因中国钢铁产业相对于韩国处于竞争力劣势。但是在2008年里这样的现象不再出现,大量具有绝对劣势和劣势的竞争力商品群(第四,第五商品群)里的商品向具有绝对优势的第一商品群移动,经济规模也向出口大于进口的态势转变,贸易收支转为顺差。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贸易由竞争力劣势转变成里竞争力优势。下面我们就从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商品数现状来分析一下。
(二)中韩钢铁商品群区分的竞争力
从表7的整体来看,2008年的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比2000年的优势竞争力的商品数(a+b)增加到了98个商品。劣势竞争力的品目数减少到58个商品.。由此可以推断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处于相对比较优势的状态。在竞争力优势(a+b)的商品里竞争力最强商品的商品数分别是:11个一次材料、18个棒形钢类、17个钢管类、30个钢铁制品。板材类的情况确实相反,虽然板材类有15个优势竞争力产品, 但是相对于自身优势产品它还具有30个竞争里劣势产品,因此板材类对对韩国处于竞争力弱势。
表8是中国对韩国钢铁产业贸易收支赤字或是顺差为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在表8里,竞争力优势(包括绝对优势)的商品中贸易收支顺差为1亿美元以上的商品一共有19个。其中有一次材料2个,半制品1个,板材类6个,棒形钢类5个,钢管类2个,钢铁制品3个,还有贸易收支5亿美元以上的品目有5个,其中67300商品的贸易收支最大为56亿美元,在竞争力优势商品中这些商品的竞争力特别强。
第二,竞争力均衡商品2个为钢铁制品。
第三,竞争力劣势(包括绝对竞争力劣势)的商品中贸易收支为赤字3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一共13个, 一次制品1个,板材料9个、钢管类2个,钢铁制品1个。还有,贸易收支赤字6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一共10个,其中 28221、67413、67443、67511、67411的贸易收支在赤字1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对韩国的竞争力比较弱。
同上所述中国钢铁的板材类在2000年的比较劣势转变成2008年的比较优势,大部分商品对韩国处于竞争力优势。
(三)2000年至2008年商品竞争力变化趋势
表9是2000年到2008年间商品别竞争力变化趋势图。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优劣势的变化结果看一看到,2008年现在处于优势竞争力的商品比劣势竞争力的商品多。其中有绝对劣势,劣势向绝对优势,优势转变的商品很多。主要以板材类,棒形钢类,钢管类,钢铁制品较多。反面竞争力劣势商品有绝对优势,优势向绝对劣势,劣势转变的几乎很少,大部分是以板材类为主的从绝对劣势,劣势转向和保留在绝对劣势,劣势的商品。2008年现在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的板材类、棒形钢类、钢管类、钢铁制品等的竞争力提高带动整体的竞争力提高。
六、分析结论
本研究利用各种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在2008年现在中国钢铁产业的对韩国的竞争力。分析结果,中国钢铁产业整体在2000年相对于韩国处于竞争力劣势,其中除一次制品、半制品等的一部分商品以外,大部分商品处于竞争力比较劣势。以2005年作为中韩钢铁竞争力的转折点,在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的板材类、棒形钢类、钢管类,钢铁制品里的很多商品竞争力由比较劣势转变成比较优势,致使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的竞争力增强。
根据这样的分析结果,中国钢铁产业要赶超日本,保持对韩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可以考虑采用一下的几种战略:第一,通过M&A等的结构调整提高生产体制的效率。第二,通过工程技术革新,创造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形成差别化。第三,通过M&A等的结构调整,促进国内钢铁流通产业的大型化和售后服务的高度化。第四,可以利用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间中韩日钢铁产业间的合作,从而来确保三国的钢铁产业在世界贸易里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金博洙,外8人, 2005, “韩中日FTA: 制造业部门的对应战略-民间品目作为分析中心”, 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 协同研究丛书 05-04-02[M], 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韩国,首尔,266-313
[2]Kim, Sae Young, 2000, “韩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方案[C]”,贸易学会志,第25卷, 第3号,韩国贸易学会,韩国, 首尔, 379-402
[3]Kim, Gene Uhc and Suh, Young Suhk, 2006,“关于韩国・中国・日本的,钢铁产业竞争力变化研究[C]”,国际通商研究, 第11卷,第1号,韩国国际通商学会,韩国,首尔,1-24
[4]Nam, Si Kyung,2004,“通过引力模式分析韩中日钢铁产业的贸易自由化效果[J]”,POSRI,经营研究,第4卷,第2号, POSCO经营研究所,韩国,首尔,29-53
[5]Sohn, Soo Suk and You, Seung Lok, 2005, “关于韩日FTA对韩国的钢铁产业巨大影响研究[C]”,经济研究,第23卷,第2号, 韩国经济通商学会,韩国,釜山,71-94
[6]Shin, Hyun Gon, 2004,“韩中日钢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和启示点[J]”,POSRI,经营研究,第4卷, 第1号, POSCO经营研究所,韩国,首尔,5-28
[7]Im, Hye Joon, 2007, “韩国钢铁产业的对日本及对中国竞争力分析[C]”,贸易学会志,第32卷, 第1号,韩国贸易学会, 韩国,首尔,263-282
[8]吴东胤, 2001, “中国钢铁产业发达现况和对韩国的启示点”, KIEP 世界经济, 第34卷,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韩国,首尔, 72-81
[9]韩基早金玲瑾(2008),“中国钢铁产业的对韩国及对日本竞争力分析[C]”, Journal of the Korean Data Analysis Society, Vol.10,No.1(B), Busan,Korea,February,pp.379-397。
[10]金相勋,2006,「中韩钢铁贸易的比较优势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硕士论文
[11]李汉敏,2004,“试析中日韩建立FTA对中国钢铁业的影响[J]”,冶金经济与管理,第5期,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东北大学),13-16
[12]村和久, 1996, “日本的对世界贸易高度成长结束后的日本贸易构造的变[C]”, 济论集, 第33卷, 第1号, 龙谷大学济学会, 日本、京都、96-135
[13]庞德良 容均,2007,“东北亚“钢铁三强”一体化分析[J]”,东北亚论坛,第2期,吉林大学,8-14
[14]谢向前 张先平,2003,“国际钢铁贸易新发展的统计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3期,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 16-18
[15]赵昌旭 徐长生 刘泽斌,2005,“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贸易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第8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5-20
[16]IISI Steel Statistics, 省略
【关键词】自由;自我丢失;独立人格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55-01
一、自由的外部侵略
外部环境对自由的干预和阻扰是有史以来一直存在的矛盾。这其中既有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之间的冲突又有自由与必然的相互干预。最早最典型的外部世界限制个体自由的方式:消灭自由思想的传播者一肉体。然而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增多,在文字出现之后,思想自由的火花更是漫步到了世界各地,因此限制自由也并非以往消灭人的肉体那般简单。限制甚至是剥夺自由的另一种方式一禁锢或者统一思想也颇为常见。
一直以来,国人的西化思想在不可遏止的疯长。我们不禁在想世界经济一体化到来的同时,我们所进入的是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界还是一个众口一致的模式化的世界。诚然,面对强大的外部干预,自由权利会一再的缩水甚至会荡然无存,有史以来外部环境对自由的限制的事例数不胜数,而相对弱小的自由权的享有者的成功反抗确实为罕见。
二、自由的自我丢失
惮于外部事例对自由的强大威胁,如诸多大家所言,我们常以为自由是因外部干预而受损的,实际上,自由被限制乃至剥夺更主要的是自我丢失。尤其当外部社会条件越来越好时,更是如此。很多情况下是我们自己没有把握好自由,不懂得如何获取自由并使用自由,结果是是我们自己丢失了自由。我们是如何丢失的呢?自由在卢梭的理论中有诸多涵义,但最本质的涵义就是后来伯林所称谓的积极自由,其核心是自主。即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而对于大多数已经生活在外部自由不受限制的环境中的个体来说,积极主动完全自主的把握自由却极为鲜见。
自由的自我丢失首先就是对自由的乱用。通常的表现是以自己为中心,乱用自由、没有意识的漠视自由,进而则失去自由。当我们在渴望从外部社会、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自由的时候,并且甚至一味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的谋取所谓的自由的时候,我们在保障、维护和发展自身的自由方面,做了些什么?
自由的另一种丢失是源于市民主体对于自由的漠视或者说是对一种没有充分的自由的生活的习以为常。一些观念影响自由,而当人们接受这些观念的时候,就是对自由的自我丢失。某种意义上讲,意志上的奴隶更为可悲。因为他们失去的是灵魂;他们的生命不过是行尸走肉,再也不会有什么意义可言。
在我们这个时代,外表上的奴隶越来越少,但意志上的奴隶则仍然浩浩荡荡,无所不在。我们最惧怕一种模式,即在一种外表看似和谐的环境下,每个人独立自主的发展或者追求其自身的自由的这种信念与勇气的丢失,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丢失,从最早的消灭肉体的限制自由的方式到限制人们的思想,没有一种比这种让自由权利的主体自己沉沦并放弃追求自由的手段更加残酷,
三、寻找自由的出发点
人们要怎样来“自我拯救”,如何才能“救救自己的灵魂”、成为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现代人的权力界限观十分敏锐,在其清楚地得知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那一刻时起就愈来愈注重个人的生活领域,或者说,强调一个不受国家强制力干预的私人空间,强调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
那么自由的公民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独立的人格是享有自由的基本心理品质。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但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丢弃自由的盲从,实即思想自由的自我丢失,在权威面前的自我丢失。此外,若想从根本上摆脱一种人格依附,除了独立人格的建立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面对一日千里的社会发展现况,我们的理想信念出现了许多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