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沟通技巧的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展优质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心身护理,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要求护士能应用护理知识和技巧,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广泛内容的全方位服务。新的工作方法对护士的要求更高,其中包括了护士如何与病人进行情感、信息、观点、思想等交流,这是沟通,即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我科2011年8月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两年多来,模式病房的护士对沟通基本知识缺乏了解,30%的护士有些知识但理解不深,只有10%左右的护士有确切的知识。可见沟通技巧是模式病房全体护士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优质护理实施过程中护士必须利用沟通技巧来了解病人的心身状况,取得护患关系的彼此信任,提供正确的信息,书写护理病历、制定护理措施,加强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实施护理方案。
1转变观念,知识沟通的重要性
优质护理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功能制分工的旧模式,要求护士必须转变观念,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将过去的机械化流水操作法改变成为整体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观念更新的重要的转变,包括护士如何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目前的护理工作,护士被动地完成日常工作,态度简单生硬,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作简单的回答,对专业知识缺乏全面了解,而这一切均妨碍了与患者的正常沟通。
2沟通技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分管病床护士对沟通的重要性缺乏全面了解,沟通意识不强,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表现为护士热情不够,对病人冷淡,接触病人时间少,护士与病人之间有一条鸿沟,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我科年轻护士较多,缺乏临床实践能力,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曾多次得到病人表扬,护士长和科室领导、年老护士也称这些年青护士是好护士。2011年8月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后,作为责任护士,走进病房后,面对肾孟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患者等肾内科疾病,病情危重,而接受血液净化,结肠透析,特别是遵医行为较差的病人,对于体重增长过多,并发症重,爱唠叨的这些病人,重复的让患者遵守这样、遵守那样,与人交流方式简单,病人不耐烦,心里不高兴但不说话,表情冷漠,患者家属十分不满,自尊心受到损伤,对护士工作不满意,而发生纠纷,经过调解、谈话,年青护士觉得委屈,认为作为肾内科护士向患者进行干体重、饮食宣教,从患者的健康出发,关心患者,避免过重并发症发生,使用动、静脉内瘘、避免脱水过多造成“瘘闭”,并没有与患者发生争吵,受到批评,心理想不通。经过教育认识到冷的态度,高调带有抱怨的语气也是对病人不尊重,如何和病人沟通缺乏技巧,向病人赔礼道歉。从这些事情可说明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3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沟通
3.1形象沟通――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患者进院入科后与第一位接待的护士开始了沟通,俗话说,第一印象是重要的,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友好的微笑都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是缩短护患距离的基础,再加上轻盈的步履、敏捷的动作,可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3.2语言性沟通――交谈交谈是护患间直接沟通的方式。恰当的语言能体现出对病人的关怀,从而使之配合工作,因此在了解病情、询问病史、健康指导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要符合伦理学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要用礼貌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和谨慎性语言,做到科学语言大众化,严肃语言礼貌化,使患者易接受,不强求一次交谈解决所有问题,必须在护理实践中,处处、事事贯穿见缝插针,必定会收到满意的结果。
3.3实际操作沟通娴熟的操作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确保沟通的重要条件。患者到医院治病,护士的形象固然重要,但没有精湛的技术及良好的护理手段,则同样不能使病人满意,因此我们不仅要有外表的端庄,还必须有内在的“质”,就需要分管病床护士不断努力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做到沟通得心应手。
[关键词]师生关系 高校师生 沟通障碍 沟通技巧 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37-03
一、高校师生沟通现状
高校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关键时期,受教师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最重要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必须有大量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当前高校师生关系普遍冷淡,有时师生见面互不搭理,形同路人。据调查,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较冷淡”或“很冷淡”的占到了85%。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抱怨教师不够和蔼可亲;另一方面,教师抱怨学生不够奋发好学。当前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这种状况急需扭转,否则,对师生双方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也将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高校师生沟通障碍的原因探究
笔者在初为人师的几年中也常常受到师生沟通障碍的困扰,后来经历了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过程,逐渐走出心理误区,才大彻大悟、豁然开朗。总结分析起来,造成当前高校师生沟通障碍的原因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师道尊严观念
中国传统师道尊严观念认为,教师是“道”的代表、“礼”的化身,对学生来说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不可以对教师的言行有任何不恭和异议。教师常常以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身份自居,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较少体谅学生的情感,容易对学生过于严厉苛刻,使得学生产生畏惧感,自然对教师避而远之。
(二)教师的素质修养和思想觉悟
有些高校教师平时过分注重学术研究和学术教学,学究气太浓,讲课生硬死板,缺乏幽默感,不接地气,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压抑,容易使人疲倦和郁闷,这些是朝气蓬勃、见多识广的学生们不喜欢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很容易不愿听课,更不愿与教师合作交流。另外,还有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觉悟不高,喜欢追名求利,过分忙于科研和各种社会兼职,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副业应付了事,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诚意、精力和时间都十分有限。
(三)大学的地理位置、工作制度、教学体制和招生规模
大学校园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教师不坐班的制度客观上制约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而且,随着高校大幅扩招,高校学生人数激增,一名教师有时需要面对上百名学生进行授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与每个学生都充分沟通。
(四)年龄差造成的代沟
师生之间的较大年龄差造成在兴趣爱好、文化底蕴、人生阅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即客观上师生之间存在代沟,这使得师生双方缺少共同语言,难以推心置腹、心悦诚服地交流沟通。
(五)学生的叛逆倾向
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成长中的大学生具有反抗权威的叛逆倾向,尤其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身也有诸如懒惰任性、娇纵自私等弱点,有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教师不够尊重的消极情绪,这容易给原本诚心诚意教书育人的教师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积极性和热情容易被削弱。
三、高校师生沟通技巧
如前所述,诚然造成高校师生沟通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光荣使命,在审视学生的弱点和缺点的同时,也要清醒地审视自身的不足。学生毕竟还是涉世不深的孩子,教师应该在谙熟师生沟通技巧的情况下,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尽量克服师生沟通的障碍,把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过程推上一个教学相长、互惠互利的良性共赢的发展轨道。笔者在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师生沟通方面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总结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感悟,认为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师生沟通技巧和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合作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想与学生更好地沟通,首先要转变角色,与学生重新建立一种人格平等、亦师亦友的合作型师生关系。在我国古代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求学生必须对教师毕恭毕敬、言听计从。这种专制型师生关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使学生畏手畏脚、循规蹈矩,不敢挑战权威,不敢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教育方式与当前大力倡导的创新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是不可取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突飞猛进的经济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特质,他们不是机械单一和被动接受的群体,在与教师相处互动的过程中,他们通常不甘于全盘接受,对知识的领悟、对规律的探索、对人生的追求等均有着独到的见解,教师应尊重、爱护和发扬青年学生的这些创新特质,使他们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能提出独到见解,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教师也能从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得正能量,不断激励自己提高专业素质,使教学过程形成一种教学相长、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自身素质,获得学生的信任
怎么才能让学生能敞开心扉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呢?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前提。笔者认为,教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学高身正,具有感召力和亲和力
学高身正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本前提。学高身正的教师博学多识、技术精湛、为人正派、爱岗敬业,学生自然尊敬、爱戴和亲近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另外,开朗幽默、谈笑风生,不乏感召力和亲和力的教师往往能激发学生沟通的意愿,而冷漠古板、不苟言笑,缺乏感召力和亲和力的教师往往会打消学生沟通的意愿。
2.教师应该尊重、理解学生和真诚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要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虽然教师的人生阅历肯定比学生深厚,人生经验比学生丰富,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我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应该认可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独立性,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虚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欣然融入教学过程中来。
理解学生就是要尽可能地了解年轻学生的兴趣热点,多渠道地扩展自身的文化底蕴,缩小师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代沟。同时,学会欣赏、宽容、赞美和委婉地批评学生,善于在不回避矛盾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和提升自信。
真诚对待学生就是要主动、恰当、适时地将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与教师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3.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与技巧
第一,教师要善于倾听。教师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敬和欣赏。此外,倾听还能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另外,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倾听学生的心声,还可以通过表情、身姿、动作这些非语言表达来倾听学生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思想,尤其是在课堂上,根据倾听的结果适时、适当、灵活地调节变换授课方式和风格,可以增进与学生的互动沟通的效果,冲淡某些学术问题引发的枯燥呆板的气氛。
第二,教师应该开辟多种沟通渠道。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新校区大多地处偏远郊区,高校教师通常不坐班,这客观上造成高校师生当面沟通机会少的现状。因此,教师应努力开辟其他一些灵活多样的沟通渠道,以增加沟通机会。其他沟通渠道一般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短信、QQ聊天、课程网站等。巧妙、恰当、综合地使用以上多种沟通渠道可以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和频繁度,有时甚至会产生超越当面沟通的神奇效果。
第三,教师应该善于使用语言沟通技巧。语言能力强的教师一般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处于积极正面的学习状态。而语言能力弱的教师容易使学生处于消极负面的烦躁状态。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使用以下常用的口语技巧和策略:首先,教师语言应幽默。恰如其分的幽默语言具有活跃气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消除疲劳的神奇功效。其次,教师语言应委婉。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委婉地表达否定和批评的意见,学生易于从理智上、从情感上接受这些意见。再次,教师语言可适当使用反语。师生沟通中,教师恰当利用反语可以在不破坏和谐气氛的前提下达到批评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四,教师应该善于使用非言语沟通技巧。非言语沟通是指在沟通中通过说话的语音语调、身体语言、身体距离等非语言传递信息。非言语沟通在师生交流中往往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神奇作用。首先,教师应注意说话的语音语调。一般来说,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易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教师表达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注意说话时的身体语言。在授课和师生互动时,教师应表现出恰当得体的表情和姿态,经常自然而然地展示温暖阳光、平易近人的笑容,充分发挥身体语言的独特魅力,营造和谐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再次,教师应注意身体距离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人与人沟通时的空间距离,会直接影响沟通双方的亲疏程度,教师授课时适时适当地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会让学生更有亲近感。
4.营造有利于教学沟通的氛围
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首因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因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人的最初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对该人以后一系列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解释。依据首因效应的原理,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日后师生沟通的难易程度。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并精心设计和准备第一堂课,为以后的师生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同理心营造和谐的教学沟通氛围。同理心是指沟通方暂时放弃自己的主观参考标准,尝试以对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看待事物,设身处地地体察对方的思想和感受。教师在课堂上越能设身处地地体察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就越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沟通氛围。
5.最大化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古言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表明,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要授业,更重要的是要传道,即传授治学和做人的道理和态度。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治学与做人的道理和态度却可以使他们终生受益。据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品格中,“育人有道”列于榜首,“幽默感”和“公正”分列第二、第三,而“渊博的知识”只排到第四位。可见学生更希望教师是一个“传道”者。教师“传道”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信念和理想。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充满兴趣和激情,自己首先要对知识有着孜孜不倦、学无止境的追求和梦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把正能量和精神食粮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终生受益。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虽然他们身上既有朝气蓬勃的优点,也有固执任性的缺点,但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不应把当前存在的师生沟通严重障碍的现状全部归咎于学生一方,应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不足,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师生沟通技巧和艺术,并把它们有意识地巧妙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样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在巧妙运用沟通艺术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将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学无止境的追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终生受益。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沟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
[2] 常丽丽.大学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追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48-02
这两天进行了这学期的最后一次见习,两个全天。我们已经由最初的兴奋新奇变成现在的习以为常。这次来到了消化三科,这里的医生护士都非常和蔼随和。又跟着交了一次班,再一次看到了护士工作的认真与严谨。
跟着教员扫床时,扫到26床,在门外就闻到一股难闻的臭味,原来这个病人是由高空坠落,腹腔内脏都有损伤,并且腹腔都是积粪,所以特别难闻。看医生换完药就走了,连收拾都没收拾,留下护士在善后,又是整理各种管子,又是叫病人家属引流,又是冲洗,又是换床单,当时就觉得护士真辛苦,不仅要忍受难闻的气味还要耐心的指导家属如何护理,真有种不想再干护理的念头,同时又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更让人气愤的是,护士在查房时,有些病人爱理不理,表现出很不耐烦的表情,而就在后一分钟,医生进来时,还没说话,病人就立马来了精神,眼睛睁得老大,急忙和医生问好。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能让护士和医生有同等的低位,得到同等的尊重,我们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又能做些什么呢?将这两个场景结合起来就觉得护士委屈,一面是任劳任怨对着满屋子臭味的病人进行护理,一面又是部分患者不屑的深情,想想就心寒。可是回过头来想想,大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还是比较尊重的,也会和护士微笑,也会认真听护士的嘱咐。得到的是尊重还是不屑不仅需要改造整个社会对此的态度与风气,还要从自身找原因,理论知识是不是过硬?能不能正确回答患者与家属的问题?操作技术是不是娴熟?能不能做到一步到位给患者以信任感?沟通技巧是否运用自如?能不能缓解病人心理问题,让他们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这次见习还有一个感悟就是沟通交流很重要,教员在给一个病人换深静脉置留针的贴膜时,那个患者很紧张,以为是要把导管给拔了,赶紧把脖子扭向一侧,说:你要给我拔了吗?我上这个管子很贵的,在别的医院置的,一下800多呢!这时教员连忙说,我只是给你换个贴膜,患者才又开始配合了。这也给我以后的工作提了个醒,在做任何一项简单的操作前都最好给患者讲解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另一个列子也是在这次见习时看到的,护士在给一个长期卧床的病人做雾化,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做,患者吸了一会儿就不吸了,问为什 么要给我吸这个?这一下也好多钱吧,这是一个实习生解释道,是为了祛痰,患者就更不高兴了,说我没有痰,吸这个干吗?我在别的医院人家就没给我吸这个,实习生也不知道如何解释,这时,一个有经验的护士说,你长期卧床,又要做手术,做这个雾化是防止肺部感染的,你不能出了问题再治吧,那时候不仅花更多的钱,你人也受罪,说着又说了一句,你赶紧吸吧,再这样举着药一会儿就没了。患者听到这里就乖乖的深呼吸来配合雾化了。这也让我有所反思,不仅要会给病人做护理和治疗的操作还要明白医生下医嘱的用意,要有专业的知识给自己说的话提供支撑,提高可信度,让患者觉得护士是有专业知识的,护士的话是可信的,听护士的话是对的。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进行的更加顺利。在做到以上各点还不够,我们不能像一个背书或者执行的机器,我们要用我们的热情与微笑来打动患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护士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他们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考虑。这样护士与患者的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不仅避免了纠纷也为自己为病人提供了方便,给了自己一个好的心情。
这两天的所见所感所想我会牢牢的记在心里,我会像教员们学习,学习她们的态度,她们的技术,她们的沟通技巧。在这几天发现的问题我也会认真思考与体会,避免在自己都工作中重蹈覆辙。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努力,在这一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贡献我的光和热。
【关键词】 儿科 护患关系 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儿科具有家长情绪焦虑,患儿不能准确表达主诉等特点,极易引起纠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在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矛盾日渐成为关注热点时,认真分析护患矛盾,探讨其缓解对策,对维护病人的利益,体现医院职能,更好地推动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现有护理人员25人,其中门诊输液室7人,脑瘫训练室3人,儿科病房15人。其中副主任护士3人,主管护士2人,护师6人,护士14人。从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收治住病人9000多人次,临时输液5400多人次,3年间共发生护理纠纷20起,其中服务态度6起,液体外渗3起,对医院管理收费不满4起,查对不严引起差错4起,家属直接原因3起;2起纠纷由医院解决,其余均在科内得到解决。
2 原因分析
2.1护理人员的因素
2.1.1护士语言生硬,服务态度差
儿科住院病人多,环境嘈杂,工作繁重,劳动强度大,易使护士身心疲惫,产生烦躁厌恶心理。患者多护理人员少的情况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只能机械地完成各项操作工作,无暇顾及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宣教,或回答问题简短、生硬,致使家长对护士的态度生硬产生反感引发矛盾。
2.1.2护士的穿刺技术不娴熟
儿科护士每天面对的都是家庭的宝贝,接触的都是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家长,患儿家长都要求护士能一针见血,家长疼爱孩子的情绪严重干扰了护士的心理状态,造成紧张心理,如未能做到一针见血,有的家长就不理解,产生不满甚至投拆。
2.1.3护士工作状态不佳,心理压力过大
儿科的工作是紧张又忙碌的,经常要加班加点,护士还必须保证自己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技术操作上不允许出半点差错,以至做事反复检查,对事情过分担扰和紧张,同时缺乏自我心理平衡能力,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已的心态,造成工作时身体疲惫,无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护理工作。
2.1.4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知识淡薄
长期以来护理人员一直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举证责任倒置”护士又感悟不深,极易引起法律纠纷。
2.2患儿家属因素
2.2.1患儿家长心情急迫
孩子病了家长心情焦虑、紧张、慌乱,每个家长都希望找到一条就医治疗的绿色通道,在愿望没能满足,经排队看病、取药、输液登记等几个环节后已产生不满情绪,再加之输液穿刺不成功,不满情绪一触即发。
2.2.2患儿家长对护士的要求过高
很多家长缺乏基本的医疗就诊知识,他们无法接受治疗无进展和失败,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方式误解医护人员。将正常的操作或药物的副作用归咎于护士操作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2.2.3缺乏与患儿家长的交流沟通
与患儿家长良好地交流沟通,可形成良好的情绪互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护士缺乏与患儿家长的交流沟通,有时因此而引发矛盾。
2.2.4费用纠纷
医疗制度改革后儿科患者的医疗费用均需家长自行承担。孩子生病会给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家长在费用上有疑问都会问护士,如解释不到位矛盾就会激发。
3 防范措施
3.1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服务意识
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护士应该会换位思考,转变服务观念,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对患儿既要关心又要有耐心。操作时应细心,听取意见应虚心。
3.2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儿科专业性强,病种多,病情复杂多变,护士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加强岗位练兵,狠抓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
3.3关心护士的生活和学习,注意调节心理状态
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制”排班,克服“疲劳战”现象,减少护士因身心疲惫引起不良情绪。护士要学会自我评价,保持良好的心境,学会自我放松,学会自我减压,
3.4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注意沟通技巧
在给患儿进行操作时,与患儿家长交流沟通,满足患儿家长情感的需求。态度和蔼、有理有据地解答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掌握时机做好健康教育,提出好的建议。
3.5严格护理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
[关键词]学生需求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76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关注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由此导致的氛围沉闷、学生厌烦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落脚点,千方百计关注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关注学生需求,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寻求学生与课堂的联结点,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
思想品德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但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处于边缘状态,不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跟不上集体活动的步伐,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俨然是学习的旁观者。我们要对这些旁观者给予足够的关注,尽量创设更多更合适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辩论会、情景表演等形式,找出旁观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满足他们与人交往的内在需求,让他们感受人与人之间融合与沟通的快乐。如苏人版(下同)七年级第17课《成长不烦恼》中,在关于“与人沟通技巧”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展开,让学生自主选择擅长沟通的内容进行相关情景表演,如善于体谅、承担责任、主动道歉、主动交流、讨论问题、认真倾听、控制情绪等方面,每一个沟通技巧都可以编排一个微型情景。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安排个别学生的“独角”表演,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的合作表演,即尽量让每名学生都建立起与课堂的联结点,让更多的学生有积极参与课堂的机会。这样,让小组合作更接近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更容易呈现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价值观引领,真正落实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二、挖掘教材在教学中的内容盲点,让学生得到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我们可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当作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基础,但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并不能概括社会生活的全部。因此,我们要将思想品德课堂打造成为对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展示和认识感悟的平台,使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体验能进一步完善和升华。如七年级下册涉及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内容有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第21课《护佑生命健康》、第22课《筑起防火墙》等,这几课从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司法保护、自我保护等不同角度强调了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各道安全关口,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但教材自始至终未能呈现当下社会各种诈骗形式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损害和有关防诈骗技巧的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安全需求。对生活在现在社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教育盲点。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挖掘教材中的这些盲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通过情景表演、视频资料、问题分析等多种方式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各种诈骗伎俩,提升防诈骗保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回归现实生活的设计,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满足学生享受安全惬意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展,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轻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