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电力行业;综述;问题解析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safety standardization of power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basic management of safety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safety produc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ourse of safety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in power production, and clear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safety standardization in power industry. Also, it gives introduc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safety standardization. At last, it proposed solution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safety standardized.
Keywords: Safety Standardizatio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Review; Problem Resolution
1 前言
电力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是基础产业之一,电力行业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电力行业为高危行业,存在较大的事故风险。因此,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效的控制电力行业事故风险,最大化电力社会、经济效益,最小化电力危害和损失。在电力行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保证电力生产安全、促进电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积极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用电环境,发挥经济发展基础作用。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风险分析与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而使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2 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历程
总的来看,我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国务院总体部署,原国家电监会和国家安监总局深化明确,各地电力监管机构及安监局开展落实。
2010年7月19日,鉴于全国生产安全的严峻形式,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国务院通知》中在“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并且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技术标准体系,政策引导”等方面明确了主要任务,要求严格企业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011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 〔2011〕11号),以下简称《国办通知》。《国办通知》中提出“推进安全达标,强化安全基层基础”,要求有序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升级。广泛开展以“企业达标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且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2011年3月下旬,电监会印发了《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意见》(电监安全〔2011〕9号)。明确了“杜绝重大以上电力生产人身伤亡责任事故、杜绝重大以上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杜绝电厂垮坝事故,防止重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防止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防止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事故,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持电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工作目标,并提出在电力行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要求电力监管机构和电力企业要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确保主要电力企业按照国家要求三年内全部达标。
2011年5月3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文《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以下简称《安委意见》。《安委意见》中提出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并提供了实施方法和工作要求。
2011年10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2011〕47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完善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体系,提高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强电力调度监督与管理,加强厂网之间协调配合。扎实开展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加强新能源发电监督管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加强核电运营安全监管,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已投入运行20年以上的水电站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加强水电站大坝补强加固和设备更新改造。
2011年10月10日,为全面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提高防范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原国家电监会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电力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电监安全〔2011〕21号)、《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电监安全〔2011〕23号)、《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管理办法(试行)》(电监安全〔2011〕28号)和《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细则(试行)》(办安全〔2011〕83号)。文件中明确了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即:努力实现2013年底前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达标,2015年底前所有企业标准化达标,确保一般事故隐患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整治或监控,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三违”现象得到有效禁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显加强。为此,各地电监会部门及电力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组织,精心策划,纷纷部署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断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
2011年12月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安监局参与推动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会同电力监管机构加强对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管,积极会同电力监管机构推进本地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2011年12月9日,原国家电监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山东联合召开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会议,要求我国电力行业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012年7月20日,原国家电监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试行)》。
2012年10月,原国家电监会出台《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试行)》。
另外,为配合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工作,原国家电监会公布了一批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机构。要求发电企业和中介评审机构高度重视、通力合作,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推动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工作的开展。原国家电监会分别于2012年3月9日和8月20日公布了全国首批和第二批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机构。2012年10月26日,原国家电监会公布全国首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机构。2013年1月28日,原国家电监会公布全国首批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机构。
3 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步骤
不论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主要指输电企业和供电企业)或者是电力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总共分为六个阶段:
(1)宣传动员阶段。通过宣传动员,使得电力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参加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制定计划阶段。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必须要制定科学完整的实施方案和合理的计划。计划制定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范围;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度表;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内容。
(3)文件编写阶段。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先要确定标准,不断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其次,电力企业还要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程序和评分标准。
(4)选择试点阶段。为促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施前选择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试点,根据试点经验,为全面实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做铺垫。
(5)全面实施阶段。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进行全面实施。
(6)检查验收阶段。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实施一段时间后,要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以实现该项工作闭环管理,保证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
4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的必要性及意义
观近年来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情况,整体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49起,死亡86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5起,死亡人数增加18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33起,死亡39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3起,死亡人数增加1人;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16起,死亡47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17人。2012年,全国发生较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事故10起,死亡42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5起,死亡人数增加20人。
电力行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其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涉及电力企业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可靠保障。在发电行业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防范和减少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因此,企业进行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在电力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其必要性。
(1)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企业贯彻电力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标准,在管理要素、设备设施要求、现场条件等方面,都体现了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并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从业人员及操作岗位,促进了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好转。
(2)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企业预防控制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率。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过程中,对企业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系统识别、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使隐患排查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3)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助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将安全责任逐一落实到具体人员和具体操作岗位,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4)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建立约束机制、树立良好形象。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绩效考核、内部评审等方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减少伤亡事故,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5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现状
5.1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机构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和外部评审的方式。目前经原国家电监会批准开展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机构共83家,批准开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机构共48家,批准开展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机构共54家。
5.2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流程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工作流程如图5-1所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三级达标工作流程与一级类似,其审核会由原国家电监会组织召开。
5.3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评审统计
截至到2013年12月,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主要为发电企业,通过达标评审的企业数量为606个。其中一级达标211个,二级达标324个,三级达标71个。具体达标企业数量及等级统计情况见图5-2。
图5-1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工作流程图
图5-2 截至2013年12月达标企业数量及等级统计情况
5.4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2012年全面开展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来,各电力企业及评审机构均高度重视和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但标准化工作在电力行业的开展处于积累经验阶段,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部分电力企业认为标准化工作是短暂性、短期即可完成的主管部门组织的一项任务,甚至认为标准化仅仅是投入资金换来一张牌匾而已,没有意识到标准化工作开展对企业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忽视了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的重要性。
(2)标准化工作的连续性不强,全面推进的力度不够。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需要一个不断宣传、启动,逐步推广、提高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全面开展。个别地方和企业对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态度缺乏持续不断、大力推进的热情,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3)缺乏激励约束,自愿程度不高,企业被动参与达标。一方面,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法律法规层面仍缺乏有效支撑,难以依法强制推动。另一方面,缺乏对电力企业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手段,导致电力企业主动创建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认为创建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耗时、耗力、耗财,投入多而不能在短期内取得直接经济效益,因而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被动参与标准化工作。
(4)评审机构良莠不齐,评审质量标准难以统一。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核心在于现场评审,而现场评审依托于社会中介机构,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各个评审机构的评审质量难以保证。
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扭转电力企业目前存在的不正确思想意识,通过理论和实际情况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强调安全是电力企业生存根本,安全是第一生产力,安全就是企业效益等经过事实证明的正确理论,采取一系列理论结合实际的措施,提高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电监会派出机构及电力企业应对标准化工作持有持续开展、循序渐进的态度,争取将标准化工作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可靠,切实满足标准化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对于原国家电监会批准的标准化达标评审机构,首先要强调行业自律,提高评审机构开展工作的认识和觉悟,不能为了企业利益而使得标准化工作成为表面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评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处理评审机构违规行为,建立评审机构退出机制,建立评审机构编制的评审报告考核制度,对于评审报告质量不合格、存在造假、虚构查评情况的评审机构,应严格查处。建立评审机构间相互监督机制,严格审核评审报告,对通过的电力企业适当进行验收,明确相关方的主体责任。
6 结论
2013年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推行的一年,根据相关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达标,其余企业在2015年前完成达标。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科学合理指导,电力企业积极参与和认真整改,评审机构客观组织评审和公正完成评审报告,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从而提高电力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稳定供应,更好的发挥电力行业作为我国能源支柱产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网站./
[2]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网.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电力企业良性环境和和谐用电环境的构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力企业要想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需要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得以完成,所以说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同时也关系到职工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所以安全生产的最根本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使股东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另外企业要想发展,需要安全生产随行,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是企业得以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1、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良好进行,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能够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企业,电力企业的发展直接对社会当中多个行业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交通、工业以及农业当中,同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社会不断发展,不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技术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生活当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也开始不断的增多,这就直接增大了对于电力的需求。
1.2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了,电力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收获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其安全生产就是电力企业顺利运营的有效保证,电力企业一旦出现电力生产事故或者是电力方面的费用支出,及增加情况不明都将直接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甚至也可能会直接威胁到有关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必须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以此来保证电力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2.1 缺乏安全意识。电力企业生产活动当中,从领导到职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高,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有习惯性违章行为,容易导致人员责任事故较为频繁地发生。尤其是在检修和施工工作中,由于对现场的安全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上没有认真落实,从而导致作业规程和现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导致人员伤亡情况严重。
2.2 安全管理措施得不到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不定却存在着,同时各项措施也得不到具体落实,如在现场运行中,没有及时对运行规程进行修订,“两票”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各项装置的管理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发现设备缺陷时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导致设备长期处于带病状态下工作,使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受到较大的影响。认识不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态度还是工作作风都缺乏认真的态度,许多时候安全工作只停留在嘴上说的状态,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得不到落实。
2.3安全管理薄弱。在大部分电力企业当中,由于领导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预防措施。对于安全工作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出了事故就开始抓安全管理,而过段时间又放松了,而且在抓安全管理工作时存在着碍于情面,怕得罪人的情况,所以导致许多时候安全管理工作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检查督促都不到位,缺乏必要的跟踪检查,不能严格进行事故处理,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的较为频繁。
2.4职工安全责任心不强。在电力企业安全事故发生中,其中由于安全责任心不强所导致的事故占很大一部分。这主要是由于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对《安规》不熟悉,在执行过程中为了一时方便,往往简化手续,导致执行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再加之各部门之间联系和沟通的较少,这样就留下安全隐患,使安全生产受到不小的威胁。
3、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3.1 规范管理制度,实施标准化生产
电力安全管理是否合格将直接成为电力企业的综合性标准,因此就需要做好全面的电力企业管理工作,必须要严格的对企业内部安全管制度进行规范。做好企业内外部的有效结合,有效地促进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有效因素加以整合,以此来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相应的条件。同时应当严格的规范各项制度,谨记电力安全的中心程度。企业方面的领导也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以此来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这样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才能实现标准化。
3.2常抓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硬件的健康水平是电力安全运行的关键。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其次,还要加强设备管理中危险点的分析和控制,因为设备的危险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可能表现为静态或是动态两大类,其处于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对其进行控制时也要具有动态性,应从人身、电网和设备三方面入手进行。
3.3 加强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人员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不论是企业内部的领导还是企业基层内的员工都必须要从根本上来改善自身的陈旧观念,并以此来树立起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这就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方面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结合企业方面的发展现状来不断地完善安全培训的有效机制,同时聘请相关人员来对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的要点进行讲解,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员工们的安全理论知识。而领导方面则必须要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鼓励和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
3.4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超前做好预防工作,一经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再次发生。抛开外力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事故的不断发生主要是因为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尽相同,有的还很低。其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不一样,有些隐患尚未知晓。因此,电力企业应树立风险忧患意识,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机制,把问题设想得复杂些,后果设想得严重些,措施考虑得周全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需要规范管理制度,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强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对电力生产设备的安全维护、更新及管理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坚.浅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通讯世界,2014(19).
[2] 邓小黄,陈凤乔.浅谈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06)22-23.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工作事关企业发展大局,供电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和电力职工的安康,是供电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对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供电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探索新思路,就要不断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1 目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企业虽然制定出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仍然有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进度的关系;抓安全生产的态度不坚决,作风不扎实,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对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认真的分析,没有找到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不能及时追究责任、吸取教训。
1.2 缺乏对危险源的辨别能力
受业务素质、知识能力以及责任心的影响,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隐患,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缺乏对危险源的辨别的能力,看不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找不出周围存在的巨大隐患,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和危害。
1.3 现场标准化作业不到位,经常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善以上现象,要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员工培训、强化监督控制等综合手段,建立健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2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 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已经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栖息相关,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企业领导到基层班组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操作人员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2.2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安全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及经济活动中为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企业只有具有掌握专业安全文化的生产力,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企业安全文化,既可以肯定员工的价值观念,也可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念。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并且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其重点是从人的观念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方面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2.3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项监管工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其它相关工作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按责任制追究责任。以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开展工作,防止工作开展的随意性。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
2.4 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
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因此,企业也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素质,使人人都懂得安全、会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教育除了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企业还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并且要分层次、分对象、分岗位、分工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整体提高,从而适应电力生产建设的需要。
2.5 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杜绝习惯性违章
规范现场作业程序,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人员失误的防范和控制水平,可以从操作层面,建立所有操作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所有业务活动、生产活动的流程化,把各类文字流程图表化、现场化。推行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明确排查措施,量化操作参数,界定操作步骤,重点推广应用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巡检、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资料、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交接班、标准化讲解、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推广应用,实现杜绝岗位员工习惯性违章的目的。
2.6 抓好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设备的缺陷有关。一是以缺陷管理为中心来加强设备管理,着重应用好红外测温及成熟的在线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二是合理安排电力设备检修计划,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加强设备检修管理,稳步推进输变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建立健全输电线路设备状态评估办法;三是增加和完善保证安全的技术手段,加快老旧变电站、输电线路的改造,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四是对一时难以消除的设备隐患,加强监测和跟踪,制定完善的应对预案,采取果断措施,不能存在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五是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根据电网迎峰度夏、防洪、防汛等特殊时期保供电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电网设备各个时期的运行管理,对重要输电通道、枢纽变电站定期巡视,重点检查。
3 结束语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查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力事业发展迅猛,截止2012年一季度,全国全口径装机容量达到10.6亿万千瓦,居世界第2位。年发电量达4.8万亿KW·h,居世界第1位。为抓好电力安全监管工作,2011年12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首次会议,要求电力行业努力实现2013年底前规模以上电力企业标准化达标,2015年底前所有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目的是确保一般事故隐患排查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整治或监控,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三违”现象得到有效禁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显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
1 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概念及主要内容
1.1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风险分析和预控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设备、环境、管理处于良好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1.2 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内容包括
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安全装备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
2 安全生产标准化依据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电监安全[2011]21号)
(2)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印发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电监安全[2011]28号)
(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印发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办安全[2011]83号)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印发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的通知》(电监安全[2011]23号)
2.2 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火力发电企业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等44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个别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已实施最新版的。
GB 2894安全标准志及其使用导则、GB 4053-199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等21个国家强制性及推荐性标准。
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T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等34个电力行业标准。注意个别标准及技术规范已有新的版本,如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 408-1991由新的GB26860-2011代替。
AQ/T9006-201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等5个安全及其他相关规范。
3 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所含盖的内容
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信息报送和事故处理、绩效考核和持续改进等13个方面计54项。
4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过程
某发电企业是两省资源优势互补,煤电联营的示范企业。2012年11月以88.93分通过电力监管机构二级标准化评审。现将该企业开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工作介绍如下:
4.1 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先进的安全理念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方法,思想带动工作。企业按照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要求,紧密结合本企业“三标一体”(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质安健环整合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利用各种条件和场所大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同时邀请相关专家结合国家电监会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和发电企业达标评级标准,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规定、核心内容、自查和自评方法、达标程序、达标条件等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讲解,使企业员工进一步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工作核心、目标、内容和评审步骤。
4.2 成立组织机构,实施方案,开展动员工作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该企业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领导小组,下属设立综合管理、安全、锅炉、汽机化学、电气仪控信息、灰硫燃料环境和消防交通保卫等七个工作小组,并确定每个工作的负责人及组员。同时,编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宣布培训学习、自查自纠、复查验收和提出评审申请等各阶段的计划内容。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计划完成时间。依据工作实施方案,企业组织各工作小组召开动员会议,对标准化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实现标准化达标的目标进行宣贯,做好开展自查自评准备工作。
4.3 安全生产标准化教育培训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评分内容、标准,企业组织各工作小组组长、部分领导小组成员和专业工程师,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专项培训学习。掌握电力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的要求,具体到每一项查评的方法和依据,并确定适用于本企业的评审条款。
4.4 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
依据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确定符合本企业的共有119条,1500分。各工作小组根据标准相关内容,逐条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对查评的每条内容,尽量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充分的证据及支持材料,真实反映本企业的技术、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设备、设施缺陷等安全问题,主要有:
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及时发现了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全面梳理了设备、设施的缺陷,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5 查评整改中的注意事项
查评后的整改阶段关键是重点解决检查出的问题,这是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中,即耗时最多,也是最为烦锁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各专业小组集思广益、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自查出的问题,按照“边查边改”和“闭环管理”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时间、责任人,落实整改。对有一定难度或需上级领导支持、协调的问题, 及时汇报,做到自查中不留死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整改中出现的问题。
各专业组自查梳理的问题完成整改后,按照评级标准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并对结论进行评议。对暂时整改不了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扣分。
规范填写自评表,评定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最终形成自评报告和自评分数。
6 查评中的注意事项
(1)企业向评审组提交自评报告,真实反映自查自评的情况,以及查出的问题整改完成的情况。避免出现评审机构查评分数与企业自评分数差距过大的现象。
(2)自查报告附件资料必须完整有效,如:《电力业务许可证》《并网安全性评价合格证》等。
(3)各专业组提前准备相关受审材料及查评的支撑资料、电子台账、投影等,以便节约查评时间。
(4)首末次评审会议:在首次会议上,电力监管机构代表提出查评要求。查评组组长介绍查评组员、查评内容及分工安排。受审企业向查评组介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开展情况
(5)企业合理安排人员全程陪同检查,查评中尽量做到有问必答。同时准备检查车辆,便于厂外灰场、补给水泵房及补给水管线等厂外设施的检查。准备部分检测工具如:手持测温仪、万用表等,用于现场设备、设施的检查。
(6) 在末次会议上,评审组分别对查评的问题及扣分项目进行阐述,并给出查评的综合评分和评级。企业负责人及各专业组长认真听取评审组的汇报,确认评审组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在电力监管机构规定的整改期限内,向电力监管机构汇报查评问题整改的情况。
张娟(1987—),女,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会计研究生,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会计学。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而电力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期时期尤其需要做好企业自身的安全成本管理工作。本文首先对安全成本概念及构成进行界定,进行安全成本优化分析,进而提出增强效益的对策,为电力企业安全成本管理提供可靠借鉴依据。
关键词:安全成本;安全成本优化;安全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电力工业发展滞后将制约着其他行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故障,不仅造成本系统的停运,减少的电量供应,造成电力企业直接经济损失。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间接损失。因此,各级政府、各级单位对电力安全由为重视。经济越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也会越大,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寻求如何保障以最小的安全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是电企目前需要做好的紧要工作之一。
一、电力企业安全成本分析
电力企业的安全成本是以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安全成本的科学分类及安全成本的特性。安全成本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内关于电力安全成本研究还近乎空白状态,所以对安全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对电力企业的安全成本进行界定,并对安全成本构成及特性进行分析。
电力企业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和提高电力企业安全水平,改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条件等进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或因安全问题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安全成本由保证性成本和损失性成本构成。保证性成本是保障或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所付出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是企业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事故损失,它涉及到企业的内外部的各种损失而带给企业的成本支出。
安全成本由损失性安全成本和保证性安全成本构成,因此安全成本受两者的影响,进而影响安全水平。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具有自身的特性和变化规律。认识这些特性和规律,有利于指导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如图所示,保证性安全成本、损失性安全成本影响安全水平,同时三者都受安全保证程度的影响。首先保证性安全成本曲线随安全保证成本的增加而提高。而损失性安全成本曲线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其随着安全保证程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安全水平曲线则随着安全保证程度的增加先不断下降,然后微微上扬。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是互逆的,两者相互影响和联系。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事故越严重,企业的损失越大,损失性安全成本越大;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往往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设安全设施,采取安全措施等,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以提高企业安全水平。
二、电力企业的安全成本优化分析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投入并非越高越好,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安全投入。如图所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与安全水平三者交叉作用,可找到一个安全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最低合理安全成本。我们结合电力企业生产实际特点,将安全水平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安全改进区域、安全成本最佳区域、安全过剩区域这三个区域。分析三个区域安全水平的特点,原因,以提出优化策略。 (1) 安全改进区域。此区域由于损失性安全成本的不断增加导致安全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安全效益的降低,增加企业负担,影响安全管理工作。在此区域的优化措施包括:合理配置企业安全资源,防止浪费;加强对安全设施和安全技术的维护和创新;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建立企业安全成本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
(2)安全成本最佳区域。此区域的安全成本趋近最低,说明安全成本最为合理,安全保障适中,安全工作较理想。所以此区域的优化策略主要集中于稳固企业安全成果,如建立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实现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对安全投入进行独立核算,分析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制定解决措施,为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3)安全过剩区域。此区域由于保证性安全过高导致安全总成本不断增加,从而造成安全功能过剩。此区域的优化策略包括:降低不必要的安全费用,精简安全管理流程,降低企业形式化安全工程建设以降低安全成本,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
三、提升电力企业安全效益的对策
电力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降低安全事故,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从而提升企业安全效益。我们可以依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 做好安全资源的合理规划,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浪费。优化资源电力企业需要有效利用有限各种资源,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合理配置和利用安全资源,达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是提高企业安全效益和社会安全效益的重要途径。另外,电力企业可以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安全规范和制度,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可以转嫁本企业的一部分损失费用。
(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电力事故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力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效益,需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增强意识。其根本途径是对员工的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及时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3)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投入的长期保障机制。电力企业的安全效益的提高前提是加强安全管理,即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保障各种安全措施有效、顺利实施。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样电力企业在进行安全成本管理的时候,尤其需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其次,保障企业有效安全管理的另一措施是建立电力企业安全投入的长期保障机制,即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专项资金和电力安全设备研发与使用,从资金和设备上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最后,电力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规范要落到实处,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四、结束语
本文依据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首先对电力企业安全成本的概念及构成进行界定,然后进行安全优化分析,并提出提高安全效益的措施。充分理解在电力成本及其构成的相关关系,可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并且更好地发挥安全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维,叶义成.煤炭企业安全成本与安全投资比例优化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9).
[2] 兰小童,安全成本与效益分析[M].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4-16.
[3] 宋红霞.企业安全成本分析及控制[J]. 安全管理.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