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探索识字教学自身的改革,还需要处理好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写话教学之间的关系。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但不是教学孤点。为了落实大识字量的教学要求而忽视阅读、写话教学是不可取的。如何充分发挥识字、阅读、写话教学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避免三者在教学中相互掣肘,使识字教学能够借阅读、写话教学之力促进自身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汉字特点(音、形、义的统一体)及儿童识字的心理特点,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构建立体状识字途径系统。一条线为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相结合,课内部分包括识字兴趣的培养、识字方法的教授,课外部分包括生活识字、校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等;另一条线为识字与阅读、写话相结合,包括经典诵读识字、写话识字等。两条线螺旋状交叉、紧密联系,共同构建起立体状识字途径,辐射识、读、写的语文课程内容和学生课内、课外生活。
一、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相结合,拓展识字途径
1.激发兴趣,传授方法,奠定识字基础。
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的识字教学中重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讲授识字方法,为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养成提供基本要素,同时为课外识字提供导向。如教师采用歌谣、谜语、故事、想象、游戏、形体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利用汉字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象形指事法分析独体字、会意形声法分析合体字、归类法识记形声字、比较法辨析形近字、拆零记忆字形等识字方法。通过课堂识字后的推荐阅读,鼓励学生课外识字。
2.营造氛围,让校园成为识字的摇篮。
新生一入校,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将识字与参观校园、讲述感受结合起来。一个月下来,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将校名、校训,各个功能教室的标志,室内室外提醒学生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的提示语上的汉字识记下来。
同时,在班内开展“请让我来认识你”的识字活动,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并请家长帮助学生制作姓名卡片摆放在课桌上。教师鼓励学生:“谁认识了班里同学的姓名谁就能当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发作业本。”这一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将教室里现成的实物,如门、窗、电灯开关、黑板、讲台、桌椅、书柜等贴上标签,使学生看物想字,见字想物,将熟悉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
3.开放课堂,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大大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家里》一课后,让学生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他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然后请家长写上词语卡片贴在物品上,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照实物认字。学习《识字(二)1比一比》,结合课后练习“我会说”,进行量词使用的说话练习,通过提供实物或图片等方式进行拓展性训练,如一个西红柿、一个苹果、一块奶糖、一袋饼干等,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子自编韵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量词。学习《自选商场》一课,结合认识食品、日用品、文具用字,引导学生到自选商场看一看,观察商品包装袋,认认上面的字。学完《菜园里》,随父母家人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将认识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再写上名称。学习《语文园地四》时,借助教材中的提示,鼓励学生认广告、路牌上的字,巩固了识字,开阔了学生视野。一年级上学期,结合教材一个星期设计一份这样的识字练习,使识字走入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写话教学相结合,拓展识字途径,培养读写兴趣
1.提早阅读,在阅读中识字,提高语文素养。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刚入学时,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讲《白雪公主》《海的女儿》……每到这时,学生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教师抓住学生好奇、爱探究的心理特点,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籍。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教师在课前设立“5分钟故事园地”。在这个园地里,学生可以读故事,可以讲故事,可以演故事,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平台,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
在识字与阅读中,教师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提倡每天在家庭中开展30分钟的“父母伴我天天读”活动,把识字阅读活动延伸到每个家庭,让学生以阅读促识字,又以识字促阅读,实现阅读与识字互促的良性循环。学生在父母陪伴下,逐渐养成好学、勤读的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益。在阅读中巩固认字,不但降低了难度,让学生体验到识字成功的乐趣和自由阅读的成就感,而且促使学生亲近汉字,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诵读经典,在感悟中识字,亲近祖国文化。
为了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经典诵读已成为我校的常规。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规划,一、二年级的诵读内容主要为《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唐诗和一些童谣、儿歌等。
如,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教师利用每天晨读十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一起诵读《弟子规》,并且将《弟子规》的字句融进生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弟子规》。伴随着《弟子规》的诵读,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巩固汉字,一方面使学生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懂得做人的道理,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3.写话练习,在尝试中运用,积累语言文字。
大量识字有助于让低年级学生尽早掌握汉字这种工具,尝试阅读和写话,为学好祖国文化奠定基础。但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入学前已经认识了五六百个汉字的学生,在后来的写话和习作中不见得比入学前未识字的学生强。这说明,学生对认识的字词不一定都能正确理解,而只有理解、会用,才算真正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