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网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网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馆;网络建设

目前,关于校园网络建设的讨论和探讨很多,但针对校园网中体育馆这个特殊对象的网络建设的研究却很少。而当代的体育馆建设又处于上升期,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院校体育馆的网络建设研究进行下分析。

1.校园网建设基本理论

1.1 校园网建设的总原则

校园网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局域网的建设,它受限于院校的个体能力和需求,总的而言,总原则不外如下几条:

1)实用性与先进性:校园网的建设首先要符合院校本身的财力、物力与人力,不能超出财政预算,也不能不为现有技术人员所掌握;同时,校园网的建设又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要适量地应用最新技术,尤其是最新网络技术。

2)稳定性与可扩性:校园网的建设,同任何网络一样,必须稳定可靠,而不能出现经常性宕机、网络攻击等非稳定现象;同时,校园网的建设,又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有利于在网络建设之后能进行适度更新与再建设。

3)可维护性与可管理性:建好的新校园网,要能为现有网络管理人员所用。[1]

1.2 校园网建设的总流程

校园网的建设流程,和任何网络工程一样,都包括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测试与运行及维护等活动,期间,分别产生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说明书、设计文档、项目书、测试报告等工程文档。[2]

2.高职院校体育馆的网络建设

参照校园网建设的基本理论,我们以某化工学院的体育馆网络建设为实例,进行具体说明。

2.1 建设背景

化工学院新建体育场馆,需要对场馆进行网络规划。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如何在校园网的基础上营造多姿多彩的数字化氛围,这是作为院校网络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2.1.1 建设目标

具体为:网络需要具备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能力;具备安全防御能力——接入层设备具备ARP防御功能;

有设备到终端的线路采用六类线缆铺设;接入层设备到汇聚设备之间通过光纤线路连接。

2.1.2 设计原则

体育场馆的网络建设要实现内部全方位的数据共享,应用三层交换,提供全面的QoS保障服务,网络安全可靠,从而实现场馆内智能化的网络应用。所选用设备必须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可管理、可增值特性以及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展性。所有信息点全部使用6类布线系统。主干线路使用光纤,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做到线路冗余。

具体而言,化工学院体育场馆网络建设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高带宽:体育场馆内部新建网络为简洁的二层结构,即接入到汇聚,整个网络构架比较简单。为了保障全网的高速转发,新建网络的组网设计的无瓶颈性,在方案设计的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同时要求汇聚交换机具有高性能、高带宽的特性,整网汇聚交换要求能够提供无瓶颈的数据交换。

2)高可靠: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在网络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订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最大限度地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3)技术先进和实用:在保证满足网络使用需求的同时,要体现出网络系统的先进性。在网络设计中要把先进的技术与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标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网络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4)可扩充:考虑到未来用户数量和业务种类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学校核心机房增加的汇聚交换机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高效的。网络要建设成完整统一、组网灵活、易扩充的弹性网络平台,能够随着需求变化,充分留有扩充余地。

5)标准开放:技术选择必须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及国内标准,避免个别厂家的私有标准或内部协议,确保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连互通,满足信息准确、安全、可靠交换传送的需要;开放的接口,支持良好的维护和管理手段。

6)安全可靠:网络结构拓扑方便、灵活。要求支持动态地移动、加入及变化,根据不同客户组成逻辑网段,故要求有虚拟LAN的功能。具有灵活可控的安全管理手段,保证关键数据不被非法窃取、篡改或泄漏,并能满足安全防护规范的要求;安全的远程访问能力(Internet)。

2.2 整体设计

2.2.1 总体设计目标

我们在设计体育场馆网络系统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未来的扩展、安全理念、应用类型等,同时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关键设备应当适度超前,满足未来几年的信息增长需求。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标准的布线规范,开放式的体系、灵活的模块化结构。系统应能适应于目前的应用,又能面向未来的先进技术;能方便的扩容、变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保证了用户投资的长远利益和合理性。[3]

2.2.2 网络需求分析

针对本次体育场馆新建网络,本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按照校园网的应用需求,力求为体育场馆的网络使用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先进、灵活,高带宽、高可靠性的多业务的网络平台。使得能够基于这个平台,实现外部Internet的快速访问,实现内部网络的连通,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

1)骨干层设备需求分析:在网络中骨干设备担负着连接低层设备的工作,同时通过骨干设备的连接,形成一套完整的网络。对于网络的骨干设备同时需要对网络的接入层提供不同的网络层的路由规划和信息转发的功能,同时还需要保证不同级别的网络QoS。设备必须支持对不同部门的规划,如实现全网统一VLAN的规划等。对每个部门分配不同的VLAN并且针对不同VLAN实现不同的安全和控制的策略等。同时需要通过完全的三层策略来进行VLAN的终结和三层数据的交换工作,不建议全网全部采用统一网络协议进行规划,建议采用二层和三层协议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实现网络的规划工作。

2)接入层需求分析:网络的接入是对用户直接进行数据透传的层次,但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本次的接入层主要是对一个局域网进行接入。对接入层概念就有了更新的解释。

对本次的接入层的主要需求的分析如下:

A.接入层用户数量大,直接产生大量的数据报文,通过三层的数据承载上来,同时造成碰撞域和冲突域,使网络瓶颈产生于网络的低层,直接影响接入质量。

B.接入层用户数量大,而所应用的数据种类繁多,多种网络业务流量的产生,包括组播业务的产生,对所接入的网络设备要求很高,使整个接入层产生了一个业务接入瓶颈。

C.网络的访问终结于共享数据的特定位置,因为接入层用户需要通过网络最终访问位于网络另一端的共享服务器,而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远端的同一台服务器或者存在访问网络的其他节点的服务器,就需要这几个用户争抢网络带宽,使接入层瓶颈提升到核心层,造成核心层资源的浪费。并且根据网络流量的分析得出用户的访问方向是不规则的,网络一定会出现闲置的带宽的现象,如何规划路由将非常重要。

D.网络流量和网络流向是宽带网络的一个新瓶颈。对于宽带网络接入,接入层网络的通常是以新2/8原则来划分的,其中有20%的流量是在接入层交换机的内部进行交换的,而80%的网络流量是通过上联出口访问其他的网络设备。这里,就涉及到网络产生流量后,网络流向的问题,网络流向直接造成网络对于流量和流向所产生的网络瓶颈。

E.网络用户是局域网用户,实际接入的用户就是一个网络,那么对于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访的安全性控制更是由为重要,同时各个不同的部门对本部门内部流通的部分文件是要求要有绝对的安全性的,对其他部门的用户的访问是分为很多的不同的级别的。同时对于关键性的资料,可能会采取完全隔离的做法实现对数据的保密性。

2.3 网络整体解决方案

在学校的核心机房中增加一台S7500E路由交换机,此台设备的增加主要从学校网络长远规划考虑,目前学校机房现有两台核心设备双机热备,新增一台设备,用来汇聚其它楼宇的线路。分担一部分核心的端口占用及负载。此设备可提供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可从控制、管理、转发三平面全面保障网络的安全。体育场馆内部的汇聚交换机选用一款三层多光口的千兆交换机,利用其高效、稳定、可靠的性能保障整个场馆网络畅通。所有信息点全部使用六类线铺设,接入层设备建议采用百兆二层交换机,通过802.1x、Guest VLAN、防ARP欺骗、防蠕虫病毒、防MAC地址攻击、智能绑定(一键绑定)、DHCP Snooping、ACL等一系列安全特性保证网络稳定的运行。

具体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1。[5]

3.总结

通过此体育馆的网络建设,我们发现,在过程与方法上,体育馆的网络建设,基本可以采用校园网的建设流程与方法,并且,其骨干层必须在校园网整体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但是,体育馆的网络建设,也有它的独特性,比如它的接入层相对简单而又密集等。

参考文献

[1]陈永清.校园网络建设方案与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5).

[2]田丰,王自强.网络工程与实训[J].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3]胡同宇,曹哲新,邓涛.高校校园网建设现状与趋势[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杨威等.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网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为契机,稳步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工作。要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理顺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与机关业务工作融合。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建立电子政务推广和应用标准,为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应对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社会和基层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认真做好市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调研论证工作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发展需要,立足市情,开展市电子政务“十一五”期间建设情况回顾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调研论证和编制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组织,立足实际,分别编制本县(区)、本部门和本系统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

三、加快政务专网建设,促进电子政务推广应用工作

要巩固全市政务专网一、二期建设的成果,进一步扩大政务专网覆盖面,大力推进市县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省驻单位政务专网接入和推广应用工作,为建设统一的基础性、公共性应用系统以及政府和部门城域网、纵向网奠定基础。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应用的维护、管理工作,保障全市政务专网建设和应用稳步推进。加快电子政务推广应用进程,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农村多媒体信息化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无线数字、数字城管和平安城市等各项应用平台建设。

四、全力推行办公自动化,实现电子政务协同办公

加快办公自动化应用进程,逐步推进全市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促进市、县(区)四大班子的无纸化办公。市政府各部门要在做好本部门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基础上,共同搞好全市统一的综合办公平台、电子公文传输和交换平台、多媒体信息资源平台、电子邮局、短信平台等基础性和公共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推广工作。推进无线政务办公、政务手机报、手机图文信息、会务通等无线业务,为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工作交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电子政务服务。

五、做好公众信息网站升级改造工作,促进县级政府网站建设

打造以《公众信息网》门户网站为核心,各县(区)政府、各部门网站为基础,依托政务公开办公室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市政府门户网站群,增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互动交流等功能。开发市人民政府WAP网站,拓宽网站信息渠道,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面。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功能、亲民信息查询等功能,提高便民服务质量。加快县(区)政府及各部门网站建设,规范运行机制,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政府网站管理机制,增强和提高专业人才素质,稳定管理队伍,确保政府系统网站健康发展。

六、完善政府视频会议系统保障机制,促进乡村视频信息系统建设

加快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全面完成政务专网视频会议系统的延伸工作,积极搞好推广应用。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保障队伍和一套运转规范、高效标准的视频会议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视频会议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制度,规范视频会议会前申请受理、会中保障和会后处理机制。完善市视频会议控制中心管理平台,提高音、视、讯传输质量和智能化管控能力,健全政府卫星广播系统平台,为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区)政府召开视频会议、远程培训,面对面交流提供音视讯保障。进一步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全面开展乡镇多媒体信息卫星广播系统建设,力争有条件的行政村同步推进,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突出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农村信息渠道多元化,扩大边远山区农村信息化覆盖面。

七、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按照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力的要求,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着力转变政府施政方式、管理办法和工作作风,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依托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力争实现各级政府、各部门网络全覆盖,继续做好中央、省驻各单位的网络延伸和互联互通。分层次、分类型建立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方式,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增收、行政强制等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推行重大项目、政府采购活动网上运行,公开招标,规范操作,接受社会各界全面监督。进一步完善内外网信息交互机制,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加强行政审批监管,实行过程控制,强化监察职能,规范审批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加强绩效考核,提高行政效能。抓紧开发重点市场、重大项目等电子监察子系统,提升和完善升级平台监察功能,实现行政权力运行数据电子化、流程标准化、办公网络化、信息公开化。健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管理机制,构建操作性强的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考核、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公众评议以及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形成保证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长效机制。

八、加大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农村多媒体信息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优势,扩大农村信息覆盖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网络延伸、全面覆盖”的目标。推广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宕昌试点的成功经验,加快省政府多媒体信息卫星数据广播系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工程和劳务知识培训等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整合利用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充分认识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整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三网合一”为契机,行业资源优势为龙头,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融合,从各自行业角度出发,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努力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使用效率,为我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

九、全面实施政务外网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步伐。按照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988号)精神和评审通过的《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全市政务外网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建成覆盖市县两级的市电子政务外网。确保国家、省政务外网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横向要连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政务部门,纵向要覆盖中央、省、市、县,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并争取承载5—10个业务系统。

十、积极实施“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市应急指挥和应变能力

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以省政府应急平台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市、县(区)政府应急平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使全市各级政府在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中反应更加迅速、决策更加科学、处置更加有效、保障更加有力、能力更加增强。实现与国务院、省政府应急平台包括视频图像、信息报送等在内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县区政府、各部门应急平台包括应急通信、值班值守等在内的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以市政府应急管理平台为中心,县(区)政府、部门为一体的市政府应急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十一、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加大网络管理力度,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方法。加大投入力度,做好网络监控管理设施、政府网站安全和监控设施建设,减少不良信息和非法信息的网上传播,杜绝对网络及网站攻击、篡改,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运转,为全市党政机关提供安全、高效的信息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