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设计策划

城市设计策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设计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设计策划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测绘;信息化测绘体系;设计建设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城市化的测绘工作中,要提高其测绘的精准程度,就应该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其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测绘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而当前,我们应该在城市测绘中建设一个信息化的测绘系统,重点掌握的三个环节应是生产环节、服务质量以及科学管理,进而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信息化测绘的概念以及特点

1.1、信息化测绘的概念

信息化测绘是在完全网络化运行环境下,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为社会经济实时有效地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的一种新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传统手工式或数字化的测绘体系,必将过渡和发展到以服务为本质的信息化测绘。

1.2、信息化测绘的特点

(1)从“生产”到“服务”,即体系的功能取向是以测绘产品生产为主,转为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为主。过去测绘体系中“数据采集获取”数据处理生产“数据应用服务”三个基本环节的“橄榄形”资源配置要得到加强,中间环节要从基础测绘生产的定式中拓展出来,更多地面向多样化,灵性化信息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

(2)从“静态”到“动态”,即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建设将从以静态生产为主,转以动态变化监测和实时更新为主,信息化测绘要通过研究和综合采用航空,航天,地面和水小等一切可使用的快速观测新技术和组织运作方式,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化。

(3)从“局域”到“广域”即作为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的网络支撑运行环境,对于数字化测绘生产可以局域网为主,但对于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必须依靠广域专网或国际互联网,要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彻底的网络化。

2、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措施

2.1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建设

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作为测绘工作整体体系的前提,是测绘工作中常见的一种依托体。它主要是通过测绘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来对其测绘工作体系中的各个机构进行分析,从而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当前的测绘工作中,测绘生产体系建立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为基础,按照信息化测绘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对其各个部分进行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特征。在对于初级的测绘产品生产而言,我们只需要安装文件模式的形式对其进行储存,然后再通过信息变化将测绘信息转入到数据库当中。我们就把这个时期的工作内容称之为地图信息的制作模式。而这个测绘活动最为关键的一定就是以信息化测绘建设为主要目标,将科学技术作为当前城市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并完善城市测绘体系,这样不断可以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大幅度的提升生产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推动城市信息化测绘工作的发展。另一个则是在后续时期对前期测绘工作的延续和继承,从而将前期信息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通过现有的现象内容测绘活动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获取不同的成功,因此,我们就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地质信息制作过程。

2.2、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现阶段,国内城市测绘系统的发展方向为由单一测绘领域向多个领域相融合,因而测绘工作也将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多种先进技术。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基础数据的质量对其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在信息化测绘发展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质量,从而能够达到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所以,在信息化测绘发展的过程中,应对数据的完善程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数据的采集过程!数据库的建立过程等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测绘体系的服务质量出现较大程度的提升。

下面是信息化测绘服务的基本要求:

(1)大众化。Web2.0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和普及,人人都成为“自发传感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各类信息的普适获取、集成和通信的机制,可方便地通过网络环境共享和,成为大众化的产品形态。

(2)开放性。可自由地参与软件的应用开发,实现分布式地理信息处理框架。因此,未来网络地图将是全球无数网民合力打造的开放“数字地球”。

(3)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能够集成全球海量的多数据源、多分辨率、多尺度和多时相的矢量、影像、地形和城市精细景观模型数据,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与图片数据统一组织管理,比较符合真实地理空间三维环境,迎合新地理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

(4)可量测和可挖掘。信息化测绘服务不仅直观,而且通过相应的应用软件、插件和API,用户可按需进行直观浏览、相对测量(高度、坡度等)、绝对定向解析测量和属性信息挖掘。信息化测绘服务包含了传统地图所不能表现的空间语义,代表着地理实际的物理状况,是聚合与人们生活环境相关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知识的地球全息图。

(5)实时/准实时。实时/准实时的信息化测绘服务,包括各类地理数据的快捷获取、产品流程化作业、地理服务互操作和测绘资源的共享,可快速及时地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满足应急响应如抗震救灾等应用的现势性要求。

2.3、信息化测绘管理体系的建设

(1)单位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意义和各阶段具体工作目标的确定是决定各项管理工作的方向与基本依据。基本定位依据自身的自身实力、基本业务、政府支持与社会需求;发展目标依据行业动态与社会潜在的需求;各阶段的具体目标依据基本定位、发展目标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依据对社会的服务承诺与具体业务确定。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方向,研究发展定位与方向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如今,该体系的创建要明确为测绘行业的关键前进方向。在后续的时间之中,领域的各个机构要以有序的体系和方式来带动体系创建工作的开展。因为体系创建活动很是繁琐,在建设的时候要切实的明确测试的目的,并且要论述清楚各个时期的具体活动,对于建设活动开展有序的调节,经由对组织模式以及管控体系等等的调节,切实的实现对资源和装置以及技术等要素的使用。为了实现管控的力度,要设置有许多管控步骤和它对应,要设置有序的组织体系,而且要给与其适当的权限。建立起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工作,从而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2)单位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意义和各阶段具体工作目标的确定是决定各项管理工作的方向与基本依据。基本定位依据自身的自身实力、基本业务、政府支持与社会需求;发展目标依据行业动态与社会潜在的需求;各阶段的具体目标依据基本定位、发展目标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依据对社会的服务承诺与具体业务确定。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方向,研究发展定位与方向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如今,该体系的创建要明确为测绘行业的关键前进方向。在后续的时间之中,领域的各个机构要以有序的体系和方式来带动体系创建工作的开展。因为体系创建活动很是繁琐,在建设的时候要切实的明确测试的目的,并且要论述清楚各个时期的具体活动,对于建设活动开展有序的调节,经由对组织模式以及管控体系等等的调节,切实的实现对资源和装置以及技术等要素的使用。为了实现管控的力度,要设置有许多管控步骤和它对应,要设置有序的组织体系,而且要给与其适当的权限。建立起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工作,从而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测绘系统的信息化也将成为其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要重视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设计与建设,进而实现基础设施公用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共享法制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填基础设施;思路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被动性强,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大,市场体系不完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为适应城镇安稳致富、培育新兴产业、完善社会功能等紧迫需要,基础设施必须跨越式发展,急需国家特别政策支持,实现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系统的可扩展性,最大限度发挥各级各类基础设施综合效能。

一、制定支持城镇化基础设建设的有关政策、法律

制定、完善支持城镇化基础设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法律,以更好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规范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相关制度,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二是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贷款,也可以成立新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专门满足城镇化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需求。三是构建和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比如《资产证券化法》等;完善和规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技术体系,成立必要的相关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创造有力的政府支持机制和监管机制,抓紧研究相关细则;培育和规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运行环境,包括信用环境、市场环境等。四是把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公益性项目上,并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杠杆作用,通过部分投资、贴息、信贷担保和减免税等多种方式来吸引全社会投资。五是通过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现金流量、培育收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及以资产划拨方式降低资产负债率等途径提高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贷款融资能力,并从未来可借资金总量中划出一块用于债务重组。

二、合理划分基础设施供给层次与政府间权责问题

1、合理划分基础设施供给层次。根据市场化程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基本属于市场化的类型,即能够回收投资,且能产生资本积累的项目,如电力等具有竞争性质的行业,应在政府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二是半市场化的类型,如公路、自来水、污水垃圾处理、农村通信、城镇防洪等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公共政策支持和产品与服务价格改革给予市场补偿相结合,吸引社会投资。三是基本由政府投入的类型,即纯公益性项目和低收费项目,如生态环保、消防、城市道路、农业灌溉、农村人饮等,其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征收税费和投入部分经营性项目收益解决。

2、科学划分基础设施政府间权责。按照权责对称原则,合理划分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权责。作为市级政府,一是对接和影响国家重大决策,承担基础设施需求预测、总体布局、中长期建设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促进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二是建立激励区县政府相互合作的利益机制和督导机制,让区县将地方基础设施规划融入全市总体规划,并引入竞争机制。三是有效规范基础设施运营商。对强自然垄断行业,规定服务质量、限制产品价格、保护公共利益;对具有替代性的基础设施领域,为竞争提供便利。

三、解决城镇基础设施稳定投资渠道问题

金融机构应找准切入点,加大支持力度。一是金融部门要把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信贷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的重点之一。人民银行要把支持城镇化基础建设列入金融工作的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小城市基础建设,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融资渠道。

1、选择金融衍生工具。一是有保护的可提前退还债券。政府政策的制定或改变、税法更改,汇率波动等,可能导致基础施项目未来现金流的不利变化,使基础设施项目经济价值下降,从而给债券持有者带来损失。而设计一个保护性的可提前退还债券,可以允许债券持者在不利事件发生时,以预先确定的价格提前退还债券,收回现金。债券的持有者不但购买了债券本身,还购买了债券的看跌期权。二是可转换含看涨期权的债券。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有权在将来某些事件发生时,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股票。当基础设施投人营运后的收益由于特殊事件的发生达到或者基至高于人们的期望时,对于发行者而言可以提前付清欠款而要求赎回,债券持有人为了分享更多的利益,可以把债券转换为股票。原本的负债就可以转变为公司的权益资本。

2、合理发行市政债券。市政债券在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成熟的、信用等级非常高的融资工具,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战后的日本将市政债券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融资工具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发行市政债券来募集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市政债券由市县、镇等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目的在于募集当地开发公共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发行市政债券确实能够给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资金的压力问题,但在事实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扩大公共投资,市政债券作为地方政府债券在主要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各种证券的竞争风险;二是发行者必须具有很高的信用等级,在我国、发行者必须是政府机构,尤萁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政府机构;三是市政债券的发行规模是一个很严肃的经济学问题,总的来说不能超过地方政府每年财政收人的一定比例,但是也不应过少,如果数量过少,就会影响债券的流通性,并且不能少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但也不能过大,因为如果量过大,如果政府不能到期还本付息,一方面降低政府的信誉度,另一方面会增加地方政府的速效规模。

3、接受投资信托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能够通过参与各主体的协调,设计出好的融资计划,风险控制方案、收益共享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信托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不仅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经验和资本优势,而仅能参与设计融资计划,而且.信托公司和其它机构还可以积极参与发起项目公司,成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办人。信托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融资方,接受分散的投资者的资金信托,主要有贷款信托和股权融资方式:一是贷款信托。信托公司以发行债权型峻益权证的方式接受投资者信托,汇集受托资金,分帐管理,集合运用。通过项目融资贷款的方式对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支持。项目公司以项目的经营权质押和机器设备等实物抵押。项目主办人专门为项目的融资和经营成立一家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而不是项目主办人的名义向外贷款,以信托人的身份作为贷款方,着眼于该项目的收益向项日公司贷款。二是股权融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通过私募的形式募集投资公司、实业企业,为基础设施项目或企业直接提供股权支持,并从事资本经营与监督。它集中社会会闲散资金用于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基础设施项日进行股权投资,并对基础设施项目公司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通过股权交 易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通过基金管理人对资金的集中运作和专业化管理,保证基金股东获取比单独投资更高的收益。

作者简介

刘奇(女,1981―),山东单县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

张立群:(男,1972-),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问题;策略

引言

现代社会城市发展规模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发展空间和可利用资源日渐紧张,由此使得城市发展规划的设计质量重要性得以凸显。一个城市发展好坏与否,城市发展规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科学开展城市规划设计,是当代城市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 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要全面、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务必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切实性。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具体要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1.1 社会原则

城市是人类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经济活动、人群生活、工作的重要环境。社会活动是城市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社会性,要将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到一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的共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开展城市规划设计首先要注意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引入生态环保理念,同时为社会活动提供服务。比如在设计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时,要以将其作为城市人流、沟通的场所为目的进行设计。同时注重引入生态因素,合理规划,做好绿化,保障光照充足、空气清新,在将现代化的设施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到一起,为人们提供条件优越的人居环境。二是要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既要为正常人群提供服务,也要满足老、弱、病、残、幼等特殊人群及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公共设施、场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1.2 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原则,首先是体现在城市建设发展的经济效益方面。城市规划建设需要使用大量资源,投资规模巨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在项目决策阶段就要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就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讨论,严格依照经济规律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避免一言堂。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高效、充分运用资金、资源,避免因为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浪费。要坚持集约、节约建设原则,特别是要注意对土地资源的科学使用,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既要顾及当前的利益,更要注重长期性的发展需求。城市规划要有预见性,要为城市后续发展保留空间。

1.3 安全原则

安全是城市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基础要素。一是城市规划设计要满足城市对地震、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及火灾等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的防护需求。对于位于地震带、洪灾区的城市要强化抗震、防洪设计,在消防安全隐患较多的位置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措施。同时,城市规划设计还要注意社会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减少安全盲点。

1.4 生态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日渐强烈。城市规划设计既要在物质层面满足多种用途的使用功能,又要在精神层面满足城市人群各种类型的审美需求。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一要注意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现代文化、当代精神文明特点,在历史建筑、名胜古迹的保护性维修、维护工作中,既要保护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又要体现时代精神,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将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艺术上和技术上的生化。二要注意两个“协调”,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和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在满足客观需求、用途的同时,通过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将现代城市的精神风貌、文化特征展现出来,成为城市的宣传“名片”。

1.5 整合原则

城市发展中涉及大规模资源的运用,受多种因素作用、影响,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不能将某方面的资源、要素割裂开来,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各个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加以整合利用。一是要使城市发展重点、规模、项目建设与城市现实条件和具体需求相适应,编制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实际情况。二是要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的短、中、长期规划,做到环环相扣,彼此呼应,每一个阶段都要符合每一个阶段的实际条件,满足该阶段的发展目标。三个阶段的规划要做到协调统一、科学设置。三是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2 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环境保护总是程度不够

在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普遍存在重视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经济效益指标的提升,而对于工业生产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审核把关不严。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但在具体执行层面效果并不理想。

2.2 缺少长期规划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管理者任职期限等原因,在城市规划设计时,更加注重短期的效果,越是时限长久的规划越是粗略、不具体。再加上对经济发展的过度重视,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落后于工业生产,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缺乏长期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短视与浪费。

2.3 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都在谋求自身的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单纯依靠城市自身资源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必须注意吸引外部资源对城市的投入。如何吸引外部资源就成为城市管理者重视的问题。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自身地方特色是吸引外部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注意凸显地方自身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而实际情况无疑是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

3 关于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的建议和对策

首先,要坚秉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对待当前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确保措施得当。其次,要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最优化,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为之生产、生活,努力奋斗的目标,缺一不可。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时,要注重各方面平衡发展,避免单一发展造成结构失衡。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规划设计越来越显得重要。科学的发展规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城市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设计,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规划设计城市安全、环境、建设等方面,以促进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城市供水;规划设计;水资源

城市若要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处理好“水”的问题,在进行城市供水系统规划时,要善于发现并妥善处理好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水在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中所占的地位已愈加的重要,科学合理的编制城市供水规划,是一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力保障。

1 城市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供水量有待提高

我国目前的城市缺水主要有管理型缺水、资源型缺水等类型,虽然我国的淡水储存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淡水占有量不足。全国大部分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有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尤其是某些大中城市缺水情况尤为严重,长期受缺水困扰,城市的发展严重受到制约。缺水城市从北方和沿海的部分城市,已经逐渐向内地扩大。我国人均水源量不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对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

1.2 供水管网建设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需水量也日益加大,城市的供水也面临这新的挑战,然而一些城市的供水系统项目的建设却滞后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居民在用水高峰期的正常用水得不到保证。当前供水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供水管网的建设滞后于水厂工程,水厂的建设滞后于水源工程,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滞后无疑已经成为城市供水系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对现有的供水管网重新进行规划优化改造,以适应城市发展对供水的总体发展要求,保障安全供水。

1.3 水资源浪费严重

一些地区单纯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的发展一些高污染、高耗水的项目,社会经济发展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一些城市虽然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去开发新的水源,但是却忽略了节水环节,城市供水系统老化,跑水、漏水等问题普遍存在,城市节水工作滞后。

1.4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不合理

在以往我国的城市地下建设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统筹安排,城市的地下空间比较随意,这给新铺设管道、道路改造等不能明确地下状况,从而给规划、设计带来很大麻烦。为了能够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国家先后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要求相关部门在布设供水等地下管线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兼顾城市长远发展需要,使得各类地下空间建设有序和谐推进。

1.5 事故处理困难

在日常的供水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供水管道破裂的现象,管道的破裂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供水系统资料的管理还延续以往手工管理的方式,效率低下,资料难以查找,造成出现事故时,查找事故隐患比较困难。

2 从规划设计的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针对城市供水系统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从规划设计的层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1 从宏观上进行科学的规划

水作为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原动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很多大中城市已经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以往在对于城市供水的规划的重点在于水源的寻找,但由于受到水资源含量大小、与城市距离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寻求到理想的水源。一些城市的供水依靠中小河流为水源,但是对河流的径流调节能力较差,一方面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在丰水期造成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流失,另一方面枯水期容易出现水源短缺的现象。还有一些城市虽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浪费比较严重,缺乏节水意识,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速度滞后于用水需求的速度,在用水高峰时甚至会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城市水资源问题在全国很多城市中普遍存在,因此,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首要问题就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宏观规划。

2.2 提高水资源使用率

从过境水中单纯的提取水源,导致大量的水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取水利用率比较低。因此,在对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的利用水资源,行动起来改变城市供水的被动局面。在规划开发水资源的过程中可以与水利部门进行合作,但是在合作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由于水利工程影响面的广泛性及其本身具有的多功能性,除了对其向城市增加供水进行论证,还应认真仔细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例如,利用农业水库向城市供水,不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在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 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一些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对耗水多、污染严重的行业进行限制,大力提倡实行节水工程,对企业原有落后的用水设施进行扩改,全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率。

2) 对上游用水较多的农业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调整,推行节水灌溉措施,缓解农业用水与城市供水之间的矛盾,为下游城市提供丰裕的水资源环境。

3) 随着产业的技术进步与节水意识的不断提高,改善供水设施及用水器具,降低用水单耗,防止跑水、漏水的现象发生。

因此,必须协调好城市供水与防洪、灌溉、环保等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共同发展。全面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推进城市节水的活动。

2.3 严格保护水资源

水污染不但破坏了水环境,同时还会减少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更加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水资源作为公共资源,水环境的保护应当纳入政府资源建设和管理的范畴,政府部门必须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及宣传力度,避免水资源等公共资源被污染、破坏。在供水系统整体规划的过程中,明确每一处水源的责任人,要根据当地水文关系及环境容量,划出水源保护区,并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水源进行保护,治理有关污染源、清除排污口;其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坚决避免新污染源出现,对于流域性的水污染问题,应提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整治。

2.4 对供水管网进行科学规划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变频供水设备的使用,在日常的城市供水过程中出现了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等问题,使水厂的供水难度。因此在供水系统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例如确定科学的供水管的管径,道路管线铺设时预留供水管位等,避免重复投资。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图纸对管道安装工程进行安装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公厕;规划建设;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人民服务。城市公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其规划设计彰显一个城市的形象,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1、公厕设计的原则

1.1、公厕的整体方案设计要体现全面先进的原则

所谓全面先进就是指无论在投资、造型还是在设施上都要精品化,要比周围环境提升一个档次,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市民长此以往对公厕形成的脏、乱、臭的印象。

1.2、公厕的外观设计和谐的原则

外观和谐原则就是在不考虑公厕内部情况的前提下,注重公厕外观设计。其外观要与周边的环境协调一致。创新公厕外观设计可以美化环境,成为区域内的建设焦点,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有效的连接区域环境。总之公厕建筑不能孤立突出,应该融入到整体环境建设的氛围内。

1.3、公厕的内部设计简约清爽的原则

内部设计简约清爽原则是指公厕内部功能区域划分明显,易识别,不要迷宫化,给人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在建筑用料上遵循成熟化原则,在追寻新颖美观的基础上,必须采用质量可靠的原材料。

1.4、公厕的设施设计成熟先进的原则

所谓设施设计成熟先进是指公厕的给排水设施应该通畅并易于检修,管理设施自动化程度高,空气清新度高,卫生设施节能且安全可靠,使用寿命较长。

2、城市公厕存在的问题

2.1、公厕布局不合理,而且数量少

目前许多街道的公厕很难找到,很多城市新建了大量的公共厕所,但面对城市发展的需求,公厕的数量仍然不足。一是城市公厕规划滞后。二是旧有的公厕已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要求。

2.2、“如厕难”的问题

在全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出“如厕难”的问题。主观上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引不起重视有关,客观上也不肯用寸土寸金的土地建厕所,单位和居民谁也不愿意把厕所建在自己旁边。

2.3、城市公厕卫生情况

城市公厕卫生状况虽有所改善,但由于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素质低下,有的在蹲位之间的隔板上乱涂不堪入目的字画,有的将黑色的脚印留在雪白的墙上,同时也存在舒适程度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厕所未采取防滑、防臭措施等问题,公厕内的环境还是不能让人满意。

2.4、建筑设计方面不完善,难以表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公厕设施中缺乏对儿童、老年人、盲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针对这类人群配套的设施,比如轮椅坡道和扶手、盲道、安全抓杆、专用便器、专用洗手盆等的配置缺少,而且部分公厕的设施还缺少梳妆镜、厕内挂钩、洗面台等,不方便让人们使用。

3、公厕规划建设的管理对策

3.1、要求沿街商业服务业店铺增建室内厕所

有关调查表明,一些饮食服务业和文化娱乐场所,他们有条件也有必要设置厕所,但都不设或设置不足,而是依赖使用附近的公厕。若再增加建设独立式公厕,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如果要求这些店家建设内部公厕,不仅不影响其经营,反而还会增加顾客流量。当然,这就需要环卫部门会同工商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有关部门协商,共同制订一个关于饮食服务业和文化娱乐场所设置室内厕所的法规性规定,由环卫部门牵头监督实施。如果这些规定都到位了,中国城市将省去一大笔建公厕的资金。

3.2、以商养厕,免费开放

公厕的建设管理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第一,企业出资建设、管理、使用,产权归政府所有,允许企业在公厕内部、外部做广告宣传,但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这样可谓一举多得,既宣传了焦作,又宣传了企业;既解决了群众如厕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公厕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二,合资建设公厕,由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所有单位出地皮,投资者出资,约定经营年限,投资方在约定期限内可利用广告费收回投资,期满后所有权归还土地使用权所有方,这样多方位进行公厕建设,使焦作市公厕在好的基础上,更上档次、上规模,更方便市民和游客。

3.3、加强公厕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根据建设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和《城市公厕管理办法》,结合焦作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地方性有关公厕方面的规章,把公厕的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市容环境卫生的主体是广大市民。市委市政府在对公厕的资金投入给予大力支持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报纸、社会宣传栏等媒介宣传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扩大影响,提高社会知晓率,不断增强市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激发市民爱护城市、美化家园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自觉抵制破坏公厕设施的行为,形成人人关心公厕、爱护公厕,自觉维护公厕设施的氛围,促进公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4、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

4.1、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大部分管理部门已然接受并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在理念的理解上却没有充分。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以人为中心来展开设计思考是人性化的本质,将设计方向定位在人性的方面,综合考虑产品开发所涉及的人性方面的需求使用等深层次的问题才是人性化设计。以人为中心应该理解为全方面的为各种群体、有特殊需求以及没有特殊需求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考虑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而不是仅仅考虑一个人。

4.2、设施现代化、人性化

目前国内已出现超级豪华公厕,这些公厕装有电脑、配有音响和各种自动感应装置,公厕设施现代化是总的发展方向,但这类公厕造价很高,每㎡造价高达4000元。有的公厕内装有一些人性化设施,如婴儿床、无障碍设施等。无障碍设施建设属国家强制性规范,主要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具体包括4个方面:厕所入口道路应设置不大于1:8坡度的坡道,以适应坐轮椅的人自由出入;服务残疾人、老人的大便器由过去的蹲式改为坐式;小便器旁边增设不锈钢扶手和洗手盆。

4.3、功能多样化

公厕的卫生功能是公厕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人们对公厕最基本的要求。但是顺应时展的要求,人们已经不满足公厕的基本现状,对公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求公厕功能尽量多样化,如在公厕内外设置休息座椅、健康按摩器、广告、自动售货机等。

4.4、环境设计

公厕的设置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是从设计方案上来讲,大部分人将厕所视为放松的地方,所以在设计公厕内部坏境时,应该将主题定位在轻松与健康上,那么就需要在整体色调的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质量还有通风换气和及时清理这些方面加强设计意识。另一方面是粪便等废弃物,将粪便冲入化粪池对水冲式公厕不是问题,对于环保要求来讲,并不是说公厕内干净无臭,其有可能将是周围环境的污染源。那么当设计一座公厕时,不能只单纯从公厕本身考虑,应该从环境的产物和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物体方面多加考虑,将其从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出发,要强调我们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将公厕作为一个建筑来设计不是难事,难的是将一个公厕合理的设计到整个环境中。

5 结束语

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管理有其鲜明的职业特点,只有积极研究透彻人们如厕行为的习惯和心理,才能为城市平稳运行、为社会和谐发展、为公众生活方便、为丰富城市文化,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明达,高吉云.城市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