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运作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青年公寓的运作模式
青年公寓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对闲置的物业进行专业化开发或提升改造后,出租给正在工作、求职、创业的青年群体作为居住地,采用集中规范管理的租赁模式。这种模式旨在通过市场行为,为尚不具备购房实力的青年群体提供租金相对低廉的住所和规范化的管理与服务。
青年公寓的模式是对包括校园宿舍和白领公寓在内的传统房屋租赁管理模式的升级与改良。根据欧美青年公寓运营的成功经验,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青年公寓具有进入门槛,主要面向大学毕业生等高素质青年群体,旨在为其提供与学校宿舍类似的住宿服务。因为该群体的素质特点、生活习惯、规范意识更方便该模式的管理。
第二,青年公寓与学生宿舍和目前现有的政府主导的人才公寓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具有补贴性的政策性租赁模式,限制条件更多,全面推广的难度大。而青年公寓则具备市场化运作特点,可以依靠企业与市场力量推广,不占用社会与政策资源。
第三,青年公寓在消防设计、卫生标准、安全管理等日常管理方面极为专业与规范,能够解决群租、合租等模式难以避免的一系列隐患问题。
第四,青年公寓能够提供包括餐饮、购物、社交、生活服务、创业服务、小型会展在内的一系列衍生服务。
第五,青年公寓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能够产生不俗的投资回报。
二、青年公寓运营的优势
1.社会效益
青年公寓能够产生多种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一,青年公寓能够明显降低青年群体的居住成本,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与就业环境。以上海为例,2010年上海大学本科毕业生名义平均工资约为2600元/月,扣除400~500元缴纳养老保险、公积金,600~700元伙食、交通费用,实际可用于房屋租赁、日常消费的收入约为1000~1500元。而上海中环以内的一室户房租普遍在1300~1500元/月,租房压力可见一斑。而青年公寓的租金价格大致在400~600元/床位/月,与合租甚至群租的价格大致相当,可以有效减轻青年群体在毕业初期遇到的租房压力。
第二,能够增强所在地区的人才竞争力,弥补人才政策死角。能否留住高素质青年群体,目前己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和发展潜力的主要指标,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在内的国内部分大都市己开始打造“人才公寓”。但此类项目主要依靠政府专项扶植,数量较少,而且仅针对部分高新技术等政府扶植产业的人才,因此无法全面推广。而青年公寓由于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由企业来完成,因此可操作性更强,惠及面也更广。
第三,减少群租等居住租赁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城市形象。在房价高企时代,毕业生等知识青年群体己成为群租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群租所带来的消防、安全、卫生等问题己逐渐显露出来,群租区己成为脏乱差和刑事案件高发地带,而青年公寓这一先进模式的引进,无疑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2.经济效益
青年公寓的收益水平较高,甚至高于普通商业办公项目。
以上海市中外环问一问建筑面积为30平方米的单位隔问为例,作为工业物业的整体租赁成本大致在1元~1.5元/平方米/日,普通四人间青年公寓,床位的月租金500元/月,则该公寓毛收益率约为48%,该收益水平在房产租赁项目中属高回报,并且由于具有坚实的需求基础,因此租赁回报通常较为稳定。
青年公寓提供衍生服务产生的间接收入也较为可观。青年公寓能够容纳大量具有潜在消费能力的年轻人,聚集相当的人气,因此通常能够带动物业内部及刷边的相关消费,包括餐饮、娱乐、日用消费等。
3.盘活闲置物业
由于历史发展及产业升级改造,我国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大量的工业旧厂房,很多旧厂房位于核心地带,生活和交通环境都较为优越。对于这些物业而言,目前国内主要的商业利用及改造途径,是改造成“休闲商业+创意办公基地”的组合模式。但是由于这些商业办公物业的数量过多,而市场短期的消化能力有限,因此产生了闲置及空租的现象,实际租赁价格也普遍偏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
如果将该部分闲置物业,在一定时期内部分改造成具有一定档次及特色的青年公寓,则不仅能为项目带来可观的租金收益,盘活闲置物业,同时还能够为项目整体带来人气、知名度及潜在的客户群体。
三、运营建议
1.建设标准
青年公寓的形态及设计较为自由,具体可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及定位来确定。但实践经验表明,青年公寓的公建配套等标准不宜过低,包括商业、休闲、会客及商务在内的相关配套服务模块,对青年公寓的整体品质及市场接受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模块上加大投入或预留升级空间,将明显有助于项目的前期招租及后期竞争力的维持。
2.管理问题
青年公寓涉及群体较为年轻,人口较多,管理方式复杂,容易产生管理问题。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为规避以上风险,重点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建立成熟的管理体系。
一是规范准入门槛。为规避来自入住者的诚信及其他风险,青年公寓的管理方应根据项目规模及自身的管理能力,制定公寓入住者的准入门槛。从个人诚信、财务状况、生活经历等具体指标入手,充分了解评判入住意向人是否达到该入住门槛。
二是建立并完善宿管制度。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对青年公寓的管理工作是必要的,该制度包括安全管理、纪律、作息、信息反馈、清洁卫生等众多环节,必须向入住者进行充分地讲解与说明,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1.体育网络小说的概念
体育网络小说概念比较复杂,因此在界定时,首先要清楚网络文学和体育小说的概念。当前,学界比较认可网络文学的定义是中南大学的欧阳友权教授的界定:“所谓网络文学,是指由网民在电脑上创作,通过互联网发表,供网络用户欣赏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它是伴随计算机特别是数字化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而体育小说作为体育文学下的体裁分支,却没有学界统一认可的界定。只有湖南农业大学的聂清德作出过解释:“体育小说属于小说的一个分支,是以体育为题材,通过塑造体育人物形象、叙述体育故事、描写体育环境来反映体育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本文对体育网络小说的界定,就是在网络文学和体育小说的概念之上发展而来。综合二者的特征,所谓体育网络小说,是指以互联网为创作平台和传播媒介,以网络用户为首要读者和参与者的、个人原创的,以体育为题材,展示体育活动或故事的文学形态
2.体育网络小说的市场现状
在luser'frcer的最新监测中,以日均覆盖人数为标准,找出了排名首位的原创网络小说平台一起点中文网。并且其网站上的体育网络小说数量最多,达到8775本;其界面最为完整成熟。因此,本论文将以起点中文网中的体育网络小说作为案例,分析体育网络小说的市场现状。
2. 1从用户流量方向看,体育网络小说处于相当低流量的状态根据Alex的数据显示,在起点中文网下属作品分类的14站点当中,只有9个作品站点能够显示访问比例,其余5个站点的访问比例为零,其中就包括体育站点。这样低的访问比例,证明在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里,体育网络小说的分量过轻,处于一种未被大众熟知的状态
2. 2从11发力上看,体育网络小说远远落后市场的脚步。从2015年11月爆发元年,到2016年泛娱乐产业的大爆发。在短短时间内网络文学迅速形成集团化的运作模式,并且不断成熟。在这种11'爆发力度上,根据速图研究院《2016年Q3移动阅读市场报告》数据显示,在改编类型上,比例最高的是玄幻修仙;其余依次是言情、武侠、军事和科幻灵异而体育类型的网络小说就是在其他类型中,占据不到2%的比例。数据清晰显示,体育网络小说的11'发力,远远落后市场的进度
3. 体育网络小说的商业潜力探究
3.1内容的商业潜质
布尔迪厄认为文化一也是一种资本,尽管不是真正的资本,但与经济资本有着相似性。在他提出的文化资本中,包含了三层含义,分别是具体化状态的文化能力,客观化状态的文化产品和体制化的文化制度。在第二层含义的文化产品,“是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的性情的形式存在,是指行动者通过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获得并成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的知识、教养、技能、趣味及感性等文化产物”,是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统一。一也就是说作为产品的文化,同样遵循利益法则。网络文学的商业成功,正是这种资本的表现。体育网络小说作为这种文化的一种类型产品,在市场机制中一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这种本身就可以作为互联网时代文化资本的体育网络小说,还具有内容上的优势。一是为现代人在节奏压力下的投射心理提供了虚拟空间。在残酷社会现实中,很多令人无奈的实际情况压迫着人的内心。压力之下,体育网络小说的这种励志型故事模式可以让人在虚拟中得到安慰。这样的内容上的疗效,再加上独有的体育的热血和奋斗,能够带给读者无限力量
二是体育网络小说内容上专业性和通俗性的结合。泛娱乐化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互联网平台正在走向垂直化。体育网络小说由于体育二字的限定,决定了它对体育行业的深度了解和关注。这种内容上的细分,能够让受众在娱乐式的阅读中了解掌握篮球知识,远比规规矩矩看专业书或讲解片高效得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在内容上表现出的行业专业性,是体育网络小说可以转化的商业化潜在点
3. 2宏观条件的支持
体育网络小说的前置条件是限制,一也是机遇。在宏观条件下,可以得益于网络文学和体育产业发展及大政策的双重推动。自2015年,网络文学11'爆发后,网络文学的市场开始全面开展,大量资本进人网络文学的开发领域。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网络文学的产业规划进人成熟阶段;这一也是体育网络小说能够实现商业运作的最佳时期。同时,体育行业在转向“互联网+体育”的新业态,这种交叉衍生的空间很大。在这个方向下,泛体育服务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体育文娱,包括游戏、影视和文学。这是当下可利用发展的一条重要产业链,借鉴网络文学市场的成功,在双重政策的支持中,体育网络小说完全拥有商业化的前景力量
在政策上,在《中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规定要做好体育文学创作的扶持工作。同时,在2017年6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主办体育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座谈会,将创造多种题材的体育文学作品,其中部分还将改编成影视作品。政策上的明确支持,从宏观上为体育类的文学作品发展在保驾护航。体育网络小说尽管不是正统的体育文学作品,但是只要保证内容的质量,同样属于精品工程,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的
4. 实现商业化运作的途径
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依照一定的法则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本。体育网络小说处在两类产业的交叉地带,是网络文学+体育的超级11',其商业化模式的运作可以在这两种领域里分别得到开发
4. 1网络文学体系中的开发
随着近几年的11'开发热,网络小说的商业化运转模式已经步人成熟阶段。作为网络小说下的一个分支,体育网络小说的发展方向是有迹可循的
4.1.1传统商业模式的优化
体育网络小说本身的阅读价值开发,这点通过V 11'会员订阅的收费模式已经完成。现在的各个小说平台上的付费阅读模式已经非常完善了,包括体育网络小说的部分。因此,体育网络小说的阅读价值开发按照这样的模式走下去,能够得到最大化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创意行业里,内容是核心。未来体育网络小说的面向读者群要扩大,势必要不断生产优秀的作品,才能吸引读者为之内容而付费。因此,只要保证优质作品的产生,体育网络小说的再次出版运营模式一也能够建立起来
4.1.2全版权运营的建立
按照如今的网络小说11'改编商业模式,体育网络小说可以进人真正的产业运作模式中。这种11'的改编方向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影视剧、游戏和动漫。影视剧的改编,往往只有顶级的作品才能实现。一也就是说原作品在积累了大量的人气,才会被资本看中实行静态向动态的转化事实上,体育网络小说同样拥有顶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基于其体育内容的特殊性,如果改编能够严格按照原作进行,对具体的体育运动场景能精良制作,相信可以将广大的体育爱好者也吸引过来观看,形成现象级影视剧一也并非难事
在游戏改编上,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游戏大多拥有天然的优势。其一是知名的网络小说拥有非常庞大的读者群,可以将其读者由书籍吸引到游戏上。其二是网络小说的内容系统设定与游戏的设定大致相同,因此很容易照搬。体育网络小说不仅拥有与之相同的优势,而且还独具体育这一特别的内涵。按照其内容的系统性,可以补充手游的背景,增强程序的渐进性,适当加强可操作的体育竞技内容
此外,动漫改编一也是一个大的方向。事实上,网络小说的设定更适合动漫来呈现。很多场景,现实的拍摄很难达到小说描写的理想程度因此,动漫就显得更为合适了。由网络小说改编动漫,产业化最成熟的模式在日本。以体育为主题的动漫非常火爆,像《灌篮高手》、《网球王子》等。相当的体育网络小说作品对体育竞技场景有着细致的描写,如果改编成动漫,是非常能满足人的感官体验的。当然,这需要借鉴日本产业的成熟做法。要形成成熟的产业链,需要形成专业的制作团队;同时,应该摒弃等待小说完结之后才开始着手改编的机制,要在连载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动漫改编,以便借着小说的热度来顺势推广动漫.
当然11的开发方向还有电子商务、周边产品等,事实上对体育网络小说的商业运作,利益最大化的道路就是11的开发
4. 2体育产业体系中的开发
关键词:电动汽车;发展现状;技术瓶颈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危机逐渐被提上不得不改变的地位,在众多的能耗大户和环境污染大户中,机动车是一个不得不提到角色。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家,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美国。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8.5亿辆,消耗全球石油产量的55%,排放15%的二氧化碳。庞大的机动车消费给我国能源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而由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动汽车逐渐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
2 电动汽车产业现状概述
2.1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动汽车,研究的主要方法集中在纯电动汽车方向。早在我国“九五”期间,电动汽车技术就已经被列入了国家重大科技产业。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动力电池方面,我国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制出了大容量、超大容量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功率密度从2001年的491瓦/千克提高到2008年的2500瓦/千克,增加了5倍多,循环寿命达1000次左右。动力电池企业的投入也大大加强,2009年底国内车用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年生产能力分别超过1.4亿瓦时和9亿瓦时,从而攻克了电动汽车动力源不足的瓶颈;另一方面,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技术方面,我国通过自主研发设计,也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应用的安全技术保障。
(2)在城市化应用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深圳等众多大中城市试点运行电动公交车,并有计划的推进电动小汽车的运行测试和考核;同时,上海、盐城、重庆等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的建立投产,也从技术层面进一步保障了我国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小汽车运行的稳步发展。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动用了近600辆自主研发设计的电动汽车运输游客和运动员,充分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现状。
3 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及其解决办法分析
3.1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及其瓶颈
结合上面的分析,尽管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诱人,但是依然存在着众多的技术瓶颈,在电动汽车的发展道路上依然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概括起来,我国当前的电动汽车发展技术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整车制造技术基本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对于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问题,如电机驱动技术、电池系统技术、动力耦合技术、变速箱控制技术及发动机技术等等,在诸多的核心技术领域,我国目前仍然缺乏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者是相关产品,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这些核心技术领域内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进展。根据我国发改委相关职能部门的统计,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方面,2005年用于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引进及相关技术转让的费用大约在200亿元左右,而到了2010年费用上升至360亿元,2011年更是突破了400亿元大关。
(2) 配套产业链跟不上
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解决汽车的电池动力、控制等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充电基站无法配套
电动汽车采用电池供电,一旦电池电源耗尽,就需要充电,因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广布充电基站。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站仅仅才6座,而在建的也不过20多座,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充电基站的建设也受到了极大的技术制约,这主要是充电时间过长,国外充电时间一般在2-6个小时即可充满,最大行驶里程在100-200公里左右,而我国目前的充电技术相较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正常充电时间需要18-24小时,最大行驶里程也不过才100公里左右。
②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跟不上
对于电动汽车内的核心零部件,我国目前在材料制造领域、机械加工工艺领域内,都无法实现技术突破,只能依靠进口国外整套零部件或者是生产线,而整条生产线的引进,价格动辄上千万元,并且在关键技术方面还受制于人,导致零部件造价过高,比如,比亚迪所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其容量已经超过了国外电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造价过高,是国外同类产品的3-4倍,这就极大的限制了比亚迪电池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跃升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国家,在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材料及制造技术方面无法实现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那么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永远得不到长足健康发展。
③维修4S店无法配套
由于电动汽车的结构复杂性,目前我国尚无成套的面向电动汽车设置的维护维修保养4S店,这一点与国外电动汽车巨鳄无法相提并论,以日本丰田为例,不仅有众多的油动力车4S店,同时其本土和海外还有多达3500家的油电混合4S店,其中80%的4S店同时兼备具有纯电动汽车维护维修保养的功能。丰田重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建设,这一点应该值得国内电动汽车研制厂商的学习;而国内很多电动汽车厂商往往容易忽略售后技术和服务的配套,这也是导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原因之一。
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紧缺,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因此电动汽车在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从技术层面详细探讨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若干具体的技术解决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动汽车发展速度和技术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当然,更多的技术解决措施有待于广大技术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我国电动汽车的长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A.T.科尔尼,川原英司.孙健,丁涛,苏苗苗译.电动汽车时代的企业战略革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欧阳明高.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J].汽车工程,2006,(4):317-322.
[3]曹秉刚,张传伟,白志峰,李竟成.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1):1-4.
[关键词]劳合社;再保险;上海航运中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61-03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贸易大国、金融大国、航运大国。在全球化新格局和经济进一步开放的新形势下,不管是加快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实力,都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并且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中心,即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在上海进行双中心建设,赋予其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国家显著加大了对上海在金融领域先行先试的支持力度。
本文基于该背景,以再保险为切入口,借鉴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的运作模式来探析上海再保险业的发展,以求提高我国航运企业和保险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增强我国金融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促进金融中心的软环境建设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创新。
二、上海航运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全球航运中心主要集中在伦敦、香港、新加坡、阿姆斯特丹、汉堡等城市,他们同样是金融中心,由最初的“航运大港”逐步转变为“价值大港”,靠金融服务业的支撑和依托,提升港口的国际话语权。现在日本和韩国都在建设亚洲的航运金融中心,我国上海港在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完全有条件成为航运中心,但金融服务业的软实力还极度欠缺,和一些世界航运金融中心相比,保险业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保险立法缺乏。我国没有一部完善的航运保险法,现在最主要的法律依据是《保险法》和《海商法》,但是在海运保险上很多规定并不详细,与现行国际惯例不符。
2.保险品种发展不均。海运保险主要包括货运保险、船舶保险、保赔保险。我国在保赔保险方面几乎是空白,而船舶特殊保险产品缺乏创新。在货运保险方面,进口主要以CIF报价,出口以FOB报价,这样保险主要由国外购买,造成大量的保费流失。
3.保险公司规模较小。中国保险公司在全球网络分布较少,海运保险的保险利益主要在国际间流动,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无法进行追索。
4.复合人才缺乏。保险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保险人才要具有金融保险专业知识,并且对承保的相关领域有所认识,能够识别风险,而我国保险人才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5.缺乏保险专利保护。保险在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精算,而产品开发后缺乏专利保护,使得新产品很快被其他公司模仿,削弱了开发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利润,较高的开发成本和较低的收益率,严重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创新积极性。
6.保险领域的税率较高。根据表1我国大陆与香港地区及国外航运保险税收的比较显示,我国航运保险对公司和个人而言,税率都较高,这样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利润率和工作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也不利于吸引人才。
三、我国再保险业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有八家再保险公司,中资有两家: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外资有六家。再保险业在我国是幼稚产业,除了保险业整体的相关问题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保险公司缺乏再保险意识。保险公司的再保险意识淡漠,没有充分认清再保险对于保险公司防御风险的保护作用,认为再保险是将保费分出,减少了利润。
2.我国保险公司缺乏国际信誉。国外再保险行业具有规模优势,历史悠久,信誉好,而我国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追求数量和规模而不注重质量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大量违约,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的形象和信誉。并且发展历史较短,从体制和产品上都无法与国外大型保险公司抗衡。
3.缺少再保险经纪人。由于再保险技术性强,并且需要保险公司之间联系紧密,而国内缺少再保险经纪人,不能有效协调承保人和顾客之间的权益,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局限了再保险业的发展。
4.我国再保险行业公司较少。我国市场化程度低,再保险公司较少,再保险市场不够活跃,缺乏竞争力。根据WTO官方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进口额为113亿美元,而出口额只有16亿美元,巨大的进出口差额说明我国保费大量外流。其中,我国90%左右的再保险都流向了国外,因此对国内再保险的需求较少。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绩中,水险部分只占8%。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保险业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无论是从保险业务流程上,还是从政策配合到市场结构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本文试图探析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市场——劳合社的运作模式来改善我国再保险的现状。以航运再保险为突破口,建立我国再保险市场机制,以此促进上海航运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为再保险业探路。
四、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的运作模式简介
300年前,众多船商在爱德华•劳埃德咖啡屋与资本运营家磋商海运保险,从那时开始,这个咖啡屋凭借着不断的创新和严格的监管,逐渐演变成世界顶级的保险市场。如今,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65%的公司在劳合社投保,其业务范围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劳合社的组织性质及内部组织结构
劳合社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劳合社委员会、劳合社会员、保险经纪人、承保辛迪加及管理人。
劳合社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管劳合社市场内部运作以及将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处理全球运营的网络布局、维护会员利益和保险市场平稳运行、制定市场规则以及代表劳合社出席国际会议。
劳合社会员为辛迪加的承保提供资本,这些会员包括一些世界大型保险集团和上市公司,个人和有限合伙人也可成为会员。
保险经纪人都是一些在国际贸易、法律、保险风险识别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得到劳合社的专业授权,主要促成风险在客户与承包人之间转移,代表客户与承保人磋商保险范围、保费及索赔等相关事宜。目前有180多家保险经纪商在劳合社市场中运作。
承保辛迪加是由一个或几个会员组成的集团来承保风险的,核心资本的多样化和平稳性使得辛迪加的功能优势可以平稳发挥。管理人主要以会员的利益为主来管理辛迪加,他们主要监管辛迪加的承保,员工雇佣以及辛迪加的内部运作。
(二)劳合社的市场运作
保险客户与取得资格的保险经纪商确定需要投保的相关风险,再由保险经纪人与专业承保人讨论有关该风险的保费和合同条款,如果该承保人感兴趣,会同意承保该风险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剩下的风险和责任以相同方式在其他承保人中分担,这就是所谓的认购。保险经纪商再将反馈信息与客户商榷,由客户下单。剩下的保单细节问题由保险经纪人与该保单的主承包商确定。客户将保费交给保险经纪人,经纪商扣除相关经纪费后将净额交付劳合社财务中心进行定期大额结算。劳合社最终将保费交付于辛迪加的管理人。
(三)劳合社的风险保障
劳合社经过300年的风雨,至今仍然能够保持其实力,来自于卓越的资本结构。劳合社主要有三层基金保障来确保投保人的利益:辛迪加自有标准基金,劳合社会员基金,中央基金。前两种是会员自有资金,后一种是集合资产。
根据2010年12月底统计,辛迪加自有标准基金390.21亿英镑,劳合社会员基金有138.38亿英镑,中央基金12.85亿英镑,社团基金1.62亿英镑,次级债务证券9.3亿英镑。
(四)劳合社再保险业务发展
劳合社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市场,是许多大型再保险业务的主要承保者,同时也是许多保险市场的再保险首席承保人。通过表3可以看到,再保险在其业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劳合社2010年税前利润21.95亿英镑,比2009年利润38.68亿英镑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2010年度美国飓风频发以及世界各地地震频繁所致。
劳合社通过资本积聚以及再保险业的大力发展,利用规模经济扩大其业务范围和覆盖率,加强其抗风险能力,使得辛迪加可以承保较大保额的保险,避免单个保险公司因保额损失过大而引起破产的风险。再保险可以避免核保业绩的不确定性波动。在国内自然灾害严重的时候,可以通过再保险将保险公司的风险转移到国外更大的范围。通过这些途径,加强了保险公司的承包范围和保险产品的创新动力,使得保险业进入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壮大。
五、政策建议
通过对劳合社运作的探析,结合上海航运发展的现状,我国航运再保险业发展除了要完善法律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降低税率,培养专业人才,发展航运保险经纪人,加强与国际航运中心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创新航运险种外,还应该考虑从航运保险运作模式上借鉴伦敦劳合社的成功典范。在“十二五”时期,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型保险公司共同承保再保险业务,加强业务上的学习与交流,利用“学习曲线”的作用积累我国再保险的经验和风险控制能力,引进伦敦劳合社的市场运作模式和构架,通过上海双中心建设的政策配合,促进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鸣岐.航运保险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内容[J].航海,2010(2).
[2]郑海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中航运保险外部环境建设探讨[J].上海保险,2010(1).
[3]彭衍滨.上海航运保险产业竞争环境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4).
[4]康甲峰.我国保险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产品创新[J].上海保险,2008(1).
[5]许闲.中国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现状与发展[J].南方金融,2009(4).
[6]彭晓博.构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途径[J].中国保险,2009(4).
[7]赵迪.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
[8]李薇.航运保险,是到嘴肥肉还是烫手山芋?[N].中国水运报,2009-06-08.
[9]陈飞.加快发展我国再保险业的对策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1).
[10]张敬之,彭晗蓉,陈小五.上海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服务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货币市场,2010(4).
[11]吴慧涵.再保险原理与实务[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2]胡炳志,陈之楚.再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3]劳合社官方网站劳合社简介[EB/OL].www.lloyds.com/Lloyds/About-Lloyds/What-is-Lloyds/The-Lloyds-Market.
[14]劳合社2010年度报告[R].www.lloyds.com/Lloyds/Investor-Relations/Financial-performance/Annual-Reports/2010-Annual-Report/Download-centre.
关键词:运营管理;后台集中作业;配置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6-0033-05
近年来,商业银行流程再造已经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营管理改革的首要理念,运营管理体系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应运而生。实施流程再造后,各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成立了独立部门负责后台集中作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其复杂性、广泛性、高强度性的工作特点,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随之而来的是现行的人员配置状况无法适应后台集中作业的快速发展,亟需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提高营业机构临柜人员劳动配置效率以及优化后台作业中心人员配置管理的方案。
一、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柜面劳动组合人员配置研究
随着各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后台集中作业建设的内容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后台集中作业带来的人员配置方面变化,现以某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提高营业机构临柜人员劳动配置效率的方案,促进柜面劳动组合人员的合理配置。
(一)后台集中作业实施后营业机构劳动组合人员配置状况
各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多以存款规模、贷款规模为指标进行营业机构劳动组合人员配置,未充分考虑柜面业务量实际情况,产生了部分营业机构人员相对宽松而部分营业机构人员相对紧张的状况。后台集中作业实施后,营业机构人员工作量确有下降,但临柜人员并未实现有效释放,部分规模大、后台人员配置较为充分的营业机构,可减少1-2名后台柜员,但由于岗位设置的制约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后台集中作业内容未完成分类全覆盖等原因,后台作业人员无法从事更多工作,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无法得到有效释放。从后台集中作业实施后的实际情况看,集中后的近期内,只减轻了柜面劳动量,而未真正解放出劳动力,大部分营业机构劳动组合人员配置方面问题突出。亟需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营业机构人员配置要求,优化后台集中作业后营业机构柜面劳动组合。
(二)营业机构临柜人员劳动配置研究过程
1.样本数据选取。
样本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覆盖区域较广泛,业务种类繁多,为更好的体现数据的准确性及全面性。在充分考虑营业机构地理位置、机构类型、临柜业务种类等因素后,将样本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所有营业机构进行分类分组,利用分组抽样方式,有效区别地理位置不同、业务种类差别等因素对柜面劳动组合人员配置的影响。
2.柜面劳动组合人员配置原则。
(1)标准业务量测算原则。标准业务量是用来衡量柜员劳动强度的统一标准,以熟练柜员在两分钟内办理完毕的简单存取业务的劳动强度作为一笔标准业务量单位,并依据此标准将各类柜面业务量按照设定好的折算系数进行折算,从而使各类业务具有可比性,便于统计和分析。
(2)业务复杂程度测算原则。根据各支行及各营业机构不同经营地理位置和不同业务种类的复杂程度进行柜面劳动组合人员配置,充分考虑系统无法自动采集至标准业务量的特殊业务,根据该类业务的实际工作内容及工作强度合理增配临柜人员,实现业务量及劳动强度与临柜人员的合理配比。
(3)柜面劳动组合人员配置最优原则。在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下,持续对柜面劳动组合人员配置进行优化重组,不断降低柜面工作压力,实现柜面人力资源的最合理配置,力争达到从一种柜面劳动组合人员配置到另一种柜面劳动组合人员配置,在没有使任何人柜面工作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柜面工作处境变好的状态,即在任何其他人柜面工作压力不增加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减轻某些人的柜面工作压力。
3.条件与假设分析。
(1)有效区分营业机构柜面业务与非柜面业务。根据营业机构实际情况,柜面业务与非柜面业务处理种类不同,业务量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柜面业务以系统业务为主,非柜面业务以手工业务为主,系统中无法全面统计手工业务量,若综合考虑系统业务量与手工业务量,将存在更多的人为约定及假设,得出的分析结果将会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偏差,从而影响营业机构人员配置方案的制定。全面分析柜面系统业务量情况,借此得出较为合理的营业机构柜面劳动组合配置。
(2)综合考虑节假日业务量与正常工作日工作量。大部分营业机构在节假日正常营业。但节假日的业务种类及业务量水平一般均小于正常工作日,需综合考虑节假日业务量及正常工作日工作量。经过对样本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量数据分析,得出节假日业务量约为正常工作日业务量的一半,以此为依据分析得出营业机构日均业务量状况。
(3)工作压力承受能力设定。根据营业机构实际情况分析,大致有以下三种原因影响不同营业机构之间临柜人员柜面工作压力:一是营业机构的实际业务种类及业务情况不同;二是临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同:三是临柜人员的个人工作压力承受能力不同。综合考虑上述三种情况,以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标准业务量占比为衡量指标,设定前台柜面工作强度达到前台临柜人员人均标准业务量全行平均数的80%(含)—120%(含)为正常水平。
(4)充分考虑日常倒休情况。根据营业机构实际情况分析,临柜人员存在日常轮休情况。由于轮休柜员的日常业务量在营业机构临柜人员业务量统计分析中不可或缺。不考虑临柜人员的轮休状况,无法真实反映营业机构临柜人员的实际人均业务量情况,实际工作强度及人员配置状况将与真实需求存在较大偏差。因此,需在业务量统计分析中,充分考虑临柜人员日常轮休情况,从而使统计数据准确、全面的反映实际情况。
4.统计分析指标。为了能够充分了解目前柜面工作情况,详细分析柜面人力资源配置情况,随机抽取样本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个月的柜面业务量进行深入统计分析。
(1)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将营业机构系统标准业务量与现金收付标准业务量进行求和,再减去非柜面系统业务量,根据正常工作日与节假日业务量的变化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得出“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将该数值进行排序比较。为了更好的表现各营业机构日均标准业务量情况,将其人为分为5个档次进行对比,其中日均标准业务量1500笔(含)以上的有7家营业机构,占全部营业机构的2.06%:日均标准业务量800笔(含)—1500笔的有93家营业机构,占全部营业机构的27.43%;日均标准业务量500笔(含)—800笔的有153家营业机构,占全部营业机构的45.14%;日均标准业务量300笔(含)—500笔的有64家营业机构,占全部营业机构的18.88%;日均标准业务量300笔以下的有22家营业机构,占全部营业机构的6.49%。根据分析可以得出此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在500笔(含)至800笔。
(2)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数量。全面统计样本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数量,将各营业机构按临柜人员数量进行排序,最多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数量为24人,为了更好的分析不同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数量情况,将其人为分为5个档次进行对比,其中临柜人员数量为0-4人(含)的营业机构数量为55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16.22%,临柜人员数量为5-7人(含)的营业机构数量为160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47.21%,临柜人员数量为8-10人(含)的营业机构数量为101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29.79%,临柜人员数量为11-13人(含)的营业机构数量为14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4,13%,临柜人员数量为13人以上的营业机构数量为9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2.65%。根据数据可以得出此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将近一半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数量为5-7人(含)。
(3)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人均标准业务量。根据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和“临柜人员数量”计算出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人均标准业务量”,此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临柜人员人均标准业务量全行平均数为151笔,人/天。为了更好的分析不同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情况,将其人为分为5个档次进行对比,其中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为0-60笔(含)的营业机构数量为7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2.06%,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为60-120笔(含)的营业机构数量为54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15.93%。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为120-180笔(含)的营业机构数量为197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58.12%,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为180-240笔(含)的营业机构数量为68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20.06%,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为240笔以上的营业机构数量为13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3.83%。可以看出,此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临柜人员人均标准业务量营业机构数量在临柜人员人均标准业务量全行平均数点达到最高点,并且形成相对集中在此点周围的对称形态。
(4)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标准业务量占比。将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人均标准业务量除以临柜人员人均标准业务量全行平均数,得出各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标准业务量占比,用以对比不同营业机构柜面工作压力。为了更好的分析不同营业机构临柜人员标准业务量占比情况,假定柜面工作强度达到临柜人员人均标准业务量全行平均数的80%(含)—120%(含)为正常水平,低于80%为柜面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高于120%为柜面工作压力过大。其中临柜人员标准业务量占比低于80%的营业机构数量为67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19.76%,临柜人员标准业务量占比高于120%的营业机构数量为77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22.71%,临柜人员标准业务量占比在80%(含)—120%(含)正常水平值范围的营业机构数量为195家。占全部营业机构的57.52%。
根据统计可以得出此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近60%的营业机构柜面工作压力正常,但存在67家营业机构柜面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情况,同时存在77家营业机构柜面工作压力过大的情况。
(三)柜面劳动组合人员配置方案
1.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1100笔(含)以上的营业机构。
临柜岗位编制一般应为14至17人左右,其中后台综合柜员2名,低柜柜员2至3名,高柜柜员10至12名。日均标准业务量大于1200笔的,每增加100笔业务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名临柜人员:同时可根据特有的复杂业务种类,每类复杂业务增设1至2名临柜人员。
2.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900笔(含)至1100笔的营业机构。
临柜岗位编制一般应为12至14人,其中后台综合柜员2名,低柜柜员2名,高柜柜员8至10名。可根据特有的复杂业务种类,每类复杂业务增设1至2名临柜人员。
3.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600笔(含)至900笔的营业机构。
临柜岗位编制一般应为7至10人,其中后台综合柜员1名,低柜柜员1至2名,高柜柜员5至7名。可根据特有的复杂业务种类,每类复杂业务增设1至2名临柜人员。
4.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400笔(含)至600笔的营业机构。
临柜岗位编制一般应为5至8人,其中后台综合柜员1名,高柜柜员4至7名。可根据特有的复杂业务种类,每类复杂业务增设1至2名临柜人员。
5.临柜人员日均标准业务量400笔以下的营业机构。
临柜岗位最低配置为5人,均为高柜柜员,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1至2名低柜柜员。
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后台集中作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一)后台集中作业弹性工作制与联动工作制
1.引入弹性工作制的理念。
部分后台集中业务受经济时段影响波动较大,产生了每日业务量不均衡,波峰波谷间落差较大的问题。例如,样本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某后台集中业务高峰时段出现在上午10:00-12:00和下午15:00-17:00:另一种后台集中业务峰值为16000笔/日,而业务最少时为5000笔/日,之间相差3倍。同时,部分后台集中业务时效性要求强,形成每日处理时限内工作紧张而处理时限外相对轻松的现象。为此,此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尝试采用了弹性工作方式,在保证合理工作时限的基础上,采用不限于固定工作时间的工作模式,引入“业务分缓急、时间分早晚”的灵活工作方式。通过建立业务流程模型,划分业务阶段,前一环节业务工作人员先于后一环节业务工作人员投入工作,为后续阶段做好准备;对时效性较强的业务,通过业务量统计分析,对历史同期数据、上期数据、同业数据等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模拟测算业务量分布图,制定相应工作时间方案。对于高业务量工作日,采用提早上班、压缩午休时间、提早下班的工作方案延长时限内业务处理时间;对于业务流程模型后环节的业务,采用推迟上班、下班时间的方式避免前松后紧的工作状态,提高业务处理能力。
2.建立多团队“联合作战”的工作模式,缓解后台集中作业人员紧张的状态。
从单个团队来看,由于业务种类的不同,每天在不同时段形成较有规律的业务量波峰、波谷现象,造成不同团队在不同时段的忙闲不均,但是也为人员的错峰安排、调剂使用创造了可能。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有限度的打破后台人员的团队界限,通过对各个后台作业团队作业规律的观察,根据业务时限不同的特点,在保证不相容业务相分离的基础上,将后台作业工作划分为三类,分别进行人员在不同团队之间调剂使用,尽量做到“人尽其用”。第一类为高时限性业务,要求即时进行处理。对于这类高时限要求业务,联合多个团队共同在业务峰值期间进行处理,业务处理完毕后再进行各自团队工作;第二类为阶段性业务。业务高峰期内,各团队联合集中处理阶段性工作;第三类为低时限业务,对于此类业务一般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利用各业务团队的“空闲期”进行处理,从而平滑业务强度。
3.通过提高电子化水平,加快业务处理速度,为相对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提供支持。
目前,此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使用多套后台集中作业系统,包括自主开发系统和购买的社会化服务商系统,各系统建立初期相互独立自成体系,每套系统都有较为独立的业务流程、人员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系统资源、空间资源的浪费。为了有效解决多系统组合和不同系统间用户切换不便的问题,提出整合修改方案。系统改进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资源共享、数据互通。二是提高数据自动识别提取,减少人工录入。三是切片分解,为引入外包服务提供基础。具体措施方面,提高系统界面友好度,减少操作失误可能;实现不同系统间同一台PC机用户的无障碍多向切换,提高系统切换效率,便于操作员用户名及密码的管理;建立系统差错记录机制,对后台集中作业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系统问题进行及时记录与取证,为与系统提供方共同改进功能提供依据;完善系统自动限时升级改造功能,快速降低因系统问题或系统漏洞和人为操作所带来的系统安全隐患。
4.优化运营业务处理流程,完善已相对成熟的集中作业处理项目操作流程,最大限度提高劳动效率。
样本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对集中作业项目的流程进行重新审视,根据风险控制的完善程度,优化操作方式,剔除流程中过期和赘余的环节,在保证业务安全的基础上,使各环节达到阶段性最优,最大限度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根据业务处理人员的忙、闲状态,及时、合理的对各业务处理人员进行调配,根据每日各项业务量的实际情况,快速作出准确的人员配置方案,动态调整各环节工作人员数量,在不违反“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下,将部分业务处理人员充实到时效性较强和业务处理量较大的工作中。
5.做好外部协调及内部沟通工作。
为了有效提高运营管理后台集中作业人员使用效率,样本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与人民银行、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其他外部机构协调沟通,争取在政策、技术上的支持,采取相应的手段,做到提前一日或每日工作开始前,详细掌握当日业务处理实际数量,以便尽早合理安排工作开始时间及作业人员配置。同时,通过部内联络网及时短信通知每位后台集中处理人员工作安排及业务处理开始时间,便于合理安排各自工作时间,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后台集中作业风险防控对策
1.将后台集中作业纳入分行集中监管。
通过季度监管手段对后台集中作业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明确监管方案,安排专职监管人员,全面检查与实时监管相结合。防范由于后台业务集中处理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2.引入多层次联合检查模式。
改变原有上级检查下级和平级互查的模式,组织支行、营业机构相关人员对分行后台集中作业进行专项检查,便于发现过去从未被发现的问题。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制度,避免内部审计的非独立性所产生的影响,并可借鉴国内外同业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掌握国内外领先同业的运营方式,消除经验壁垒。
3.建立问题差错周知制度。
对于运营管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操作失误和业务处理不规范的情况,及时对各种情况进行纪录、统计,定期召开业务差错分析会议,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找出问题根源,将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阶段,有效防控安全隐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
4.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增强队伍人员的素质和活力,促进工作履职,发挥监管人员在推进基层创建活动及网点合规操作中的推进作用,提升柜面业务运行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建立有效的人员准入、培训、晋级、考核机制,将责任心强、专业素质扎实的人员充实到后台集中作业人员队伍,确保运营管理安全高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