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职业道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现在计算机犯罪频频出现,要求会使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人类的幸福、公众的健康,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多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业工作操养,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我们经常能看到或听到诸如某职校高材生利用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犯罪的报道,这难令我们不深思,我们教会了他们知识与才能,让他们掌握了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本领,可是他们真正成为了国家建设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了吗?这是什么缘故呢?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他们都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 计算机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每一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许多使用计算机技术犯罪事件中的违规者中大多数是计算机专业的精英人物,但他们高超的专业技能却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损害国家、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这与他们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注重智力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职业德育教育,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试想一个计算机技能高超而职业道德水准低下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经常受利益驱使而将国家法律、法规置于脑后,其结果势必是造成对国家和人民财产的侵害,这样的专业人才还不如技术一般的人员,是计算机人才的“畸形儿”。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将是我国各行各业中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主力军。因而我们更应重视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也要求计算机专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一手抓好学生的技能水平,又要另一手抓好学生的计算机职业道德,而且两手都要硬。
二、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双途径”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中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时,其中有一章节内容是关于计算机安全及计算机病毒,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运用概念、原则并结合目前最新的典型案例分析,将枯燥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中,无形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又能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真是一箭三雕。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时,列举了各种计算机病毒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甚至造成全世界的直接损失可以达到数千亿美元。一些反病毒专家用毕生的精力与这些计算机病毒作斗争。学生就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含义及其危害,深刻体会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效果显然比死记硬背好得多。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要重点讲授网络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关于计算机安全的信息,助于学生牢记计算机行业的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案例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一般原则。经常有针对性地指定和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
第二,革新教学方式。面对社会现实和舆论环境,以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源的立体化、多样化,容易使置身于其中的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认同产生困惑和障碍。而且,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重组和分配落差使学生在价值意识和价值取向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些都对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方式提出挑战,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比如,对书本知识要精讲少讲,辅之以丰富多彩的课件或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道德理念。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情景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让学生扮演某种训练任务规定的职业角色,营造准职工身份,使他们亲身体验该角色的社会期待和行为要求,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三、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三结合”
第一,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日常的行为规范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从小事抓起,从平常抓起,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尤其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规则意识,使他们养成守业习惯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完善的,要让学生到社会这个真正的大课堂去实践。第一个阶段,学生刚刚入学,工作重点是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组织高一新生参观实习基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启发教育学生爱校、爱专业、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信心。第二个阶段,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对本专业职业道德具体标准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第三个阶段,在学生有了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重点开展就业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择业观教育、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把这种规范养成习惯而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第二,把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要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在专业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共同完成职业道德的教育目标。这有两个方面的要求:1、对德育课教师的要求。教育课教师不仅要掌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理论,明确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还要熟悉有关的专业知识,能结合有关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这方面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二是要熟悉有关专业的发展史和现状。2、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职业学校是培养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掌握专业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任务,要做到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基地,把课堂搬进实习基地,把实习基础当课堂。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与实习过程中,体会本专业的业务要求和职业道德要求,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
第三、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不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社会实践活动,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为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参观活动。就是充分挖掘本地区优秀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并写出参观考察活动的报告。2、社会服务活动。就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无偿服务,这种服务既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3、职业道德社会调查。就是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本地区的某一行业道德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这项活动非常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专业课教学是培养职高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道德观念塑建,信念与追求培养的重要渠道。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途径,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正确地引导、启迪、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从而为其今后的就业及人生发展打下基础。在专业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去启迪、引导学生身体力行。总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融入教学工作中,要切合专业教育的方式及特点,注重用行为去感染,用心智去感招,切忌落入空泛的套路中,这样的教育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作者:徐小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职业道德教育
一、前言
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将就业作为导向的一种教育。通过了解与掌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纪律、敬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责任感以及劳动观念的教育,使中职学生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将中职学生培养为专业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中职院校的主要目标。“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也是我国中职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全面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就目前来看,我国传统的中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的教育形式为单独的课程教育,其中还包括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是,随着我国中职院校逐渐重视学生对于职业技能的掌握与训练,减少了思想文化课程中的一些课时,一些中职院校中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的专业特色的认识处于模糊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当运用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型人才。相关的教育专业在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时发现,中职学生在就业方面,职业技能并不亚于其他院校中的学生,但是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有一些中职教师认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情,并不在其他教师的任务范围内。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中职院校应当全面贯彻“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落实职业道德教育,各个中职专业课教师要充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在自身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实践,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培养学生在实训中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将职业道德渗透于每一个环节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遵守实训规则、不随意破坏实训设备的良好行为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运用网络的道德思想观念。
(1)中职计算机教室在教学开始之前,应当对学生作出以下几点要求:进入实训室之前,要保证实训衣冠、衣帽的整洁;(2)不能随意吐痰、扔垃圾,禁止在将与实训无关的物品带入实训室,例如:零食、小说等;(3)禁止随意走动、大声吵闹;(4)禁止随意对设备配置进行更改;(5)实训结束之后,要正确地关闭实训设备,将工具进行合理的整理。虽然这些只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行为习惯,但是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观念。所以,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从开始到结束,都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严格的要求,而且教师还应当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作为成绩考核的一个参考依据。这样能够有效地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尊重他人、重视小节的良好习惯。
四、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适时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在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应当重视切入点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具有创新,充分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素材,深入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内涵,根据教学实际状况,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能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教室与实训室是中职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场地,也是教师讲解课程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位置,如果中职教师能够有效地将一切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一定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教师在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析、研究为什么体系划分必须保持严谨细致,能够在这个问题中将做事认真、严谨的职业道德思想进行渗透;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火墙软件,然后融入诚实守信等相关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课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电子邮件收发、网上浏览等一系列知识,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还应当利用一些实际案例,向中职学生介绍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的学生发生的不幸状况,剖析网瘾对于青少年的重大危害等,引导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树立一个正确运用网络资源,远离网络游戏的基本观念,将计算机网络真正应用于课程学习中。另外,中职计算机教师还应当鼓励一些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学生,如果想自己设计一款好玩的网络游戏,并且获得其他人的认可与支持,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当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络工程师。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
五、合理布置分组实训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队合作精神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中的效率与质量。职业院校中的学生,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要具备协调、组织各种力量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多数中职学生都处于青春期,在思想与行为上容易出现偏激、冲动,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还要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包容他人,学会与他人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沟通解决存在的矛盾,以此使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一些中职学生由于沉迷于因特网,与同学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在感觉孤单的时候通常都会选择与虚拟的网络世界进行交流,以至于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在对Windows Server AD服务器搭建课时开展实训教学的时候,应当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进行分工协作,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在实训活动中相互帮助,增加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与其他人的交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了解与掌握关于职业道德的知识内容,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是提高中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复将.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J].职教通讯,2011(18).
[2]王永明.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2011(20).
论文摘要: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全面分析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探索和研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模式。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职业素质;教学模式改革
一、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西方各国和亚洲的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职业素质为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同时,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在高职教学中全面推行职业素质教育,是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的必由之路。
(二)市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全面,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毕业生在择业期及试用期表现出的诚信意识、敬业精神、适应能力、人际交往等职业素质方面的问题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当前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及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方面存在问题。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为:环境适应能力65.9%,人际交往能54.5%,专业能力47.7%,目前,高职学生技能适应性在逐步提高,但自我学习、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社会适应性能力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发展。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和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及网络的广泛发展,职业岗位对员工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员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各专业领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的技术基础课,是高职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的重要课程。职业素质的培养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而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多年来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不能充分体现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环境资源匮乏,考核评价方法单一,教师队伍薄弱。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融合职业素质教育,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是目前我们正在探索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院各高职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一致,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因材施教,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优化师资队伍,丰富和扩大教学资源。
(一)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创新精神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的意识,或者认为理论够用就行,技能培养为主,但光有这种认识是完全不够的。如今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再是单纯的训练和灌输,而注重的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有根本的转变,必须认识到在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且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依靠“职业道德修养”一门简单的课程所能解决的,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而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因此,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创新精神,分析研究各个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改革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岗位要求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不同来安排教学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提高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点,但是城镇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信息教育水平不一样,有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信息课程开不了或者课程量很少,学生接受电脑的机会很少,因此入校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就表现不一样。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一半以上学生来自农村,有些学生入校前接触电脑机会少,连打字都不太会,相关知识大多来自中学时信息技术课上所学,但课时量少,很大一部分同学通过自己上网玩游戏和网上聊天获得电脑操作基础知识。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因材施教,任课老师应该分析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另外布置课外任务,建立学习小组,由基础好的同学进行帮扶,从中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要求也不一样,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适当改变教学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除必须懂得一些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如录入、查询、打印之外,还应该学会一门编程语言并掌握其设计方法,能够结合财会岗位的工作特点,进行有关财务软件的简单维护,熟练掌握常用软件(如Office、Excel等)的使用方法,同时,由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传输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当今网络安全不能得到完全保障,会计信息很容易被截取、破坏、更改,加上病毒和黑客攻击、服务器意外故障等等,使会计信息很容易暴露,因此,还必须努力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在对网上会计信息进行有效过滤的同时,注意保护本企业的会计信息,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对内容有所侧重,加大专业所需内容的课时量,以适应专业要求,同时对不太重要内容可以安排自学,从而不影响课程总学时的要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职业素质
改变传统课堂上的教师单方面灌输和主动讲解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采用实际工作岗位上常见的案例来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清晰的教学课件,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以“边讲边实践”的形式进行授课。安排上机实践环节,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创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除了课堂上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课外的作业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分配任务,可以采取分组形式,以小组计分。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众多的学生社团及学生会组织,自主进行相关训练。对于一些学生刊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信息的搜集整理,版面设计及文字录入、排版、打印,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学校有校园网络,可以让学生参与学院网站的日常维护,锻炼他们的计算机网络维护能力,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电脑设计比赛,并且利用休息时间给参赛学生进行赛前辅导,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参加,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我们必须以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加强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我校已经建有校园网,校园网已经进入学生宿舍,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以教学研究课题形式鼓励教师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把课程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在课堂以外和任课老师进行网上互动,学生可以网上提交作业,下载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向任课老师网上提问,而老师可以在网上批改学生作业,布置作业任务,回答学生提问,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是做不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是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多,涉及面广,尤其需要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方便任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任课教师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能力。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职业素质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过去的考核方式大多是期末笔试+上机考试的模式,千人一面,千人一卷,甚至只有期末笔试,一卷决定最终成绩,运用传统的笔试方式或单纯的上机考试已无法全面地检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不能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反应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在于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的高低,还要关注他们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养成。首先,我们在试卷命题上改变过去只顾知识面涵盖范围的做法,而是转为重点突出,兼顾知识面,而且最好是按专业命题,以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第二,加大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把课堂测试、课堂操作实验、课外作业任务、小组协作活动表现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核,全面、准确、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核。第三,明确考核流程及成绩评定标准,以前的成绩评定是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不明显。应该打破以往的成绩评定标准,订立新的评价方式和评定比例,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中加大职业能力的考核,比如小组协作活动表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核的比例可以加大,注重职业素质方面的考核,同时要制定考核的流程,让学生明确考核的标准。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关键字:就业导向、学科课程、项目课程、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N911.6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的意义
随着普高的扩招,中职生源综合素质不断下降,抽象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和系统学习能力都较差,对专业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学习效果不理想。诚然,通过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我们的学生确实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知识的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重视在教室、实验室的考试;考核内容仍依附于教材;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和技能而没有真正适应于现代企业工人需求的专业技能。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再就是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中职还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专业课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践中却无从下手;图形图像操作技能水平挺不错的学生面对广告公司的简单创作要求却不知所措等等。面对社会迫切需求操作实践能力强、能迅速胜任企业工作岗位员工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出一种既符合中职教育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出一批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社会职业能力的计算机初、中级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办公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和辅助制造、商业广告的设计、商品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数据统计等都普遍应用了计算机技术,而Internet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络通信、信息服务等新的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能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初、中级实用型人才,这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要想抓住这个机遇各校就有必要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改革。
二、以就业为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的思考
过去中职校也进行过中职课程改革,哪就是“宽基础,活模块”基层是基础文化课,再者是专业基础课,最后才是专业技能课。由于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于是就增加点专业技能课,减少点理论文化课。这还是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是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是理论的附属品。未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导地位。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要进行课程改革,找到一种能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的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模式。
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做,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项目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老师应当教“课程”,而不是教“教材”。
1、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在教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
2、以工作项目为参照点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打破按学科边界设置课程的传统技术路径。学校可以先从核心专业课着手。
3、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编排课程,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以任务为参照点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项目。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编排每门课程的学习项目,打破按知识的逻辑关系编排学习项目的传统方法。
5、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 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6、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要选取典型产品(服务)组织教学活动,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以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并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典型产品(服务)的选择要体现地方经济特点,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可行性,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规律。
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开发出适合职业学校的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开发主要经历以下6个阶段:人才需求调研确定培养目标、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能力标准、课程结构分析确定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分析确定课程标准、教材模式开发确定教材、教学过程分析确定学习结果。以上各阶段涉及到教育部门、职业学校、行业专专、课程专家、专业教师等多个部门和人员,要层层落实,层层审核,从过程的管理上看似严密,但多年的实践表明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流程过长,效率不高―――客观原因。 2.“人情关”难以跨越,“因人设课”现象严重―――主观原因。
虽然全国各地如火如涂地进行职业学校的项目课程改革,最终形成教材的并不多,社会上存在的大多还是传统的学科性教材。再由于职教教材种类繁多,要想找到适合本专业的所有项目教材哪将是难上加难。而我们一线的教师必需一改过去发一本乃至数本并不适用也不可能教完的教材或是没有教材的情况,而是根据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发给学生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料,这些资料是上课教师根据到企业去培训所讲授、讨论、活动而编写的,或用于演练掌握,或用于思考分析,或进行要点指导,而不是传统的学科教材或课本。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教学法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倡导的教学理论,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流行的教学法。经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培养实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校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到与本校专业相关的企业去调查。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了解企业项目开发过程,最好能要到一些已完成的第一手的项目资料,拿回来分析。看企业是如何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需求分析而后进行方案设计,最终进行项目实施。学校组织教师将一个大项目分解成便于课堂教学的若干个子项目,创新性地设计出培训目标与培训方案。在具体的设计中,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通过设计示范、思考与讨论、辩论与交流、学生上台、场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师点评等多种方法与形式,手脑并用,教学互动,让学生在培训和活动开展中掌握方法、熟悉过程和形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就象是项目经理在引领大家在开发某个项目,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因为老师不是站在讲台上直接告诉或灌输给学员什么东西,而是置身在学生中,以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件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也动起来,并从中感悟、领会和归纳出应该学习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也非常充分。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分为必须掌握的和需要了解的。必须掌握的做成PPT文件在课堂中进行讲解。需要了解的可以制成阅读材料文档让学生课外阅读。
关键词:就业导向;行动导向;中职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285-02
1 中职行动导向教学简析
中职课堂与其他学历的课堂不同,它是以“就业为导向”,当然也并不是说其他学历教学不关注就业,只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考试中败下阵来,转而以就业为教学的根本诉求,以此区别于其他学历的以培养学生全方面素质的诉求。
中职课堂里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就是遵循就业导向的原则,通过行为导向教学的方式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突出的人才。中职学校之所以注重行为导向,其实正好符合了现在社会中对学校培养的学生脱离社会现实的观点起到了很阿訇的反驳。它可以让学生不再只是学校中学习的工具,而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成长为一个掌握了基础知识、具备了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行动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种把所学的知识充分化作行动力的能力。
中职的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对现实教学模式的重新探索和创新。即以就业为导向,教会学生以“学以致用”为目标而开展学习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充分的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去思考自己未来所要选择和从事的职业方向。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充满了兴趣和决心,也让他们明白了今天的努力都在为后天的成功搭桥铺路,这一点也正是符合现在的教学理念。
中职行动导向教学也会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摒弃了纯理论式的教学,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学生参与式的角色扮演方式进行实际演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对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有了主动权。
2 基于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行动导向实践
2.1 行动导向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以就业为直接导向。学生自发的兴趣和成就的满足是行动活动开始和展开的原动力,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可以应用到实践中的,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鉴定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自信心也会增长。
2)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以行动为导向”教学法一般实施分组教学。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行动调查考证、小组讨论、设计完成行动等操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在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适应自己所处的不同社会角色,这些角色都是今后在工作中可能扮演的,因此,有利于今后走进社会后全方位能力的提升,为就业做好了心理和技术储备。
3)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在授课过程中,学员将被划分为几个团队,每个团队将根据课程内容自己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员,并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想法,唯一要做的就是,确保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4)制定行动导向评价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一定要及时点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将直接影响下一次行动导向教学。教师的点评也不是任意妄为的,需要在对课程充分考量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的点评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变相的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建议,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清楚了解自己掌握了多少,哪里需要改进,也在学生的相互学习之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方法的客观性也不是必然的,当中一定会存在主观色彩,因此,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就要做到能够以理服人。
5)吸引企业参与。计算机专业在所有的学科中是实操性比较强的专业,既然选择了以行动为导向,就意味着毕业以后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有专业的企业平台去展示,因此,和企业建立一种定向培养的合作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让企业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更为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更快的适应今后的就业形势。
2.2 中职计算机教学行动导向实践案例
1)教学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Photoshop》主要采用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各个命令、菜单的作用、使用方法逐项过关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重复教师教导的操作步骤,只要最终能够达到教师认可的形态就算完成了,但是实际上如果换一张图片再去操作,也许还是不会,因为没有真正弄懂每一个步骤的真实意义。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中,《Photoshop》的学习不再是让学生进行重复的模仿练习,而是以行动为导向,让学生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技术。比如,可以设计成制作日历卡、包装盒、杂志封面等等的主题,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去自己设计然后通过软件的应用达到设想的效果。
2)教学实施过程
首先,精心设计任务。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一定要根据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选择,调动学生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灵活方法,而不是死板的重复单个的技术动作。任务的设计也要由浅入深,从掌握基本技术开始,慢慢的深入到运用基本技术的组合完成有难度、有创造性的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为自己的同桌或者好友拍照,然后选择出最喜欢的照片做一些修改。可以为长的黑的同学磨白,用工具去除脸上的青春痘,做出不同风格的照片效果等等,让学生们寓教于乐,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到应有的技能。
其次,创设情境教学。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我的质疑中不断发现和学习,通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取得进步。教师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尽量为学生提供这种联想的空间和案例,让学生对真实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再现式的学习,也可以充分感受真是事件中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然后举一反三。创设的情境就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虚拟操作,比如,让学生自己扮演广告公司的客户,对广告宣传画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再由其他学生组成小组按照提出的要求想办法完成。情境式教学是一种最能够提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就业过程中顾客至上的理念。
最后,分小组比赛。对于行动导向教学而言,单个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并不是教学成功的衡量标准,而要考量集体掌握的程度。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出同一个主题,让大家发挥小组的智慧,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比如,确定一个为隐形眼镜制作广告的任务,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自己的创意、思路,最后使用photoshop制作出完整的广告贴画,由老师进行课堂点评,选择出最有创意、最能够体现客户要求的作品,并给予小小的奖励。
3 小结
通过上述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的探讨,可以看出行动导向教学法确实是一种非常适合于高校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处理新事情的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有积极作用,这也成为了中职生在跨过就业这一道门槛的积极应对策略之一。“以行动为导向”教学法也是现在许多高校应该探索使用的,它寻求的是一种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校的教学不再只是脱离现实的乌托邦,让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只是象牙塔里的自我欣赏,尤其对于中职教学来说,以行动为导向的确是一次有益的教学尝试。
参考文献:
[1] 张群.提高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4.
[2] 蓝红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