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网络行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动网文化产业”新时代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动网文化产业”一词不是对于文化传播平台的定型,它更倾向于描述一套全新的文化产品生产理念与产品传播(亦可称之为消费)方式。这种生产理念是指完全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进行生产,追求文化产品的个性化、体验性与互动性;而传播方式则是以微型的移动网络为接受终端,用户可随自己的特定需求主动选择接受的传播内容,同时用户亦可随时成为传播内容的提供者。由此可以看出,动网文化产业是以微型移动网络为依托,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与内容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产业化的方式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是网络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延伸。近年来我国从各个层面支持3G建设,手机网民迅速增加,动网文化将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化形态,也为我市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政策机遇“十二五”规划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就凸显了文化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的重任。而动网文化产业是在新技术大规模商用的前提下,媒体汇流并走向移动终端的新的产业形式。《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预言:围绕“三网融合”这一重大发展课题将出现一轮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尤其强调了要支持发展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在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文化部颁布《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十个重点领域及其发展方向,就包括了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业。对于这些新兴领域,文化部门将给予高度关注和密切跟踪,提出到“十二五”末实现主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7年翻两番。另外,国务院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推进以3G为核心的“三网建设”,并形成6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有专家预测,未来3年内,这个产业链将拉动1.8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文化产业作为这个产业链内容提供商,有望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困局。因此,如果我市能够抓住这一轮动网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那么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好时机从2008年石家庄市文化产业统计调查报告的数字看,石家庄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失衡的问题很严重。以新闻出版、广电文艺等为主的核心层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0.08%;以网络文化服务、休闲娱乐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为主的层仅占9.32%;而以文化用品、设备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相关层所占比重达60.6%,是本市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核心层和层比例较低,也就意味着我市文化产业数字化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创新力度和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层级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而核心层和层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素质起决定性作用。这种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必将成为石家庄市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瓶颈。《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作者张晓明提出:新一轮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在这轮数字化信息产业的大发展中会获得重大的发展机会,这也是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动网文化产业新时代的到来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核心层和层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我市如何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升级,调整文化产业结构,获得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我市文化产业获得后发优势的难得机遇。
(三)市场机遇进入21世纪后,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基础,具有便携性、即时性、互动性、全息化等特点的动网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并逐步开辟出一片新的消费市场,而且正逐步成长为一个消费额数以亿计的巨大消费空间。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内容将直接影响3G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力,成为动网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而主要文化产品如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动漫、手机广告等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和投资机会。“根据KPMG的测算,在2G时代移动运营商作为网络运营商和门户提供商将分得95%以上的收益,而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只能分得50%的收益,内容提供商将分得接近40%的收益。”[4]由此可见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文化内容市场将更加的活跃,市场空间将会不断增大,文化内容提供商将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石家庄文化产业在“动网文化产业新时代”的成长路径选择面对动网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如何抢抓机遇,将其打造成为我市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必须有一个适合石家庄市情的发展对策。
(一)制定与动网文化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中提到,2009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数字内容”作为“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正式确立。在3G的推动下,媒体汇流并走向移动终端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过去这些年的发展,体制性“松绑”和政策性推动还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出自市场本身的、内生性质的产业发展还没有普遍出现。因此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抓住动网文化产业新时期带来的机遇,找到一条适合石家庄市情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是我们制定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发点。我们应尽快出台适宜动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政策规章,与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和电子信息产业政策相对接,将动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真正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支持动网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要从政策上鼓励文化企业积极寻找与动网文化产业紧密关联的产业生长点;加强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为文化企业和机构跨行业、跨媒介、跨地区经营保驾护航。进一步加快文化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在全社会打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为动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法制保障和社会环境。
(二)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升级石家庄作为沿海省的省会城市,与其他沿海省会城市相比,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失衡的问题较为严重,文化产业结构层级偏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就要抓住动网文化产业新时期带来的大好机遇,以科技为引领,创意为先导,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高科技元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动网文化产业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移动网络和数字科技等现代高新技术为基础,内容为王,创意制胜。创意文化代表了动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据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目前创意产业已经是所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创意产业也是国际贸易中最有活力的新兴部门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米建国指出,经济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到创意经济时代,而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新引擎。哪里有创意,哪里必定会有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目前除了北京、上海争做中国的“创意产业之都”外,前不久广东省提出了“文化加法”的发展战略,提出在文化产业方面,最核心的一块就是“文化+科技”,而科技领域最核心的就是“文化+互联网”,要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天津也把创意产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此我市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当中,要选择具有未来前景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改变注重技术而忽略内容的做法,注重内容产业、“数字文化产业”、“3D技术与3G技术”,动漫、网络游戏、软件市场,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产业园。以经济政策提供对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对网络游戏、动漫原创和开发单位予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网游、动漫产品的生产。并且要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努力开发动漫、网络游戏的周边产业,促进衍生产品的开发,扩大和增加我市文化产业的产业规模,真正形成我市文化产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机制。力争使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市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三)以动网文化改造和提升我市传统文化行业随着3G业务迅速推广和手机上网用户对PC上网用户的超越,也就使得文化产品的传播途径更加广泛,移动网络必将成为文化产品输出最有效的形式。通过传统文化产业的网络化,增加我市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展现其文化魅力,必将成为我市传统文化行业做强做大的良机。首先要认识到民俗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我市文化资源丰富,有些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知名,例如:赵州桥,大佛寺、西柏波等,还有大量的地方戏曲资源和民间艺术资源等。但这些文化资源基本上还是原生态的,没有以文化作品的形式出现,对丰富的文化资源整合开发不够,制约了资源的转化。动网文化产业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传播途径,使得走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之路成为可能。要将石家庄市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本,就必须立足本地特色文化的要素禀赋,通过网络技术去开发利用这些文化产业资源,进行亮点整合,并经过创新和包装升级,然后向其他非核心价值层不断扩展,塑造我市文化产业的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我市文化产业走向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同时不能忽视民间工艺的民族化特点,我市虽然在新兴文化产业方面存在一些劣势,但是在传统民间工艺等领域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如藁城宫灯、无极剪纸、辛集皮贴画、辛集农民画……是我市进行品牌塑造的现实基础。
(四)理性科学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明确提出: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尤其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曾经备受冷落的文化产业一夜之间变成白天鹅的同时,结构性泡沫化的趋势日益显。”文化产业报告称之为“一种与经济领域同样性质的‘GDP挂帅’和‘增长主义’倾向导致的虚胖”。政府之间非理性的攀比将导致重复性的建设,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不说,也将毁掉刚刚勃兴的文化产业。“有些地方的园区,就是一块牌子一片地,根本无产业可言,更跟文化挨不着。”针对这种形式,如何科学理性的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就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动网文化产业是对现有文化资源借助移动网络平台进行的资源再整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仍将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市已经将建设文化产业园、打造文化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在“十二五”期间,应当将提高文化产业集聚园建设的质量和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作为建设重点。充分发挥园区的平台功能,在公共技术服务、创就业服务、渠道服务、投融资服务、版权保护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孵化器,开展行业培训、研发、产业孵化与对外合作等。一方面针对我市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缺乏的现状,重视企业集聚,放弃狭隘意识,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广泛聚集社会资本,打破界限、着力培养几条主要的文化产业链,如电子刊物出版、版权服务、动漫网游制作、设计咨询、创意策划等创意行业。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组建起1—2个有实力的大型文化创意企业集群,同时认真查找和弥补现有文化产业链的不足,如针对我市动漫游戏产业盈利模式不合理的问题,努力推进衍生产品开发生产,拉长和延伸其产业链条,包括图书音像制品、文具玩具、游戏展会、食品服饰、娱乐设施等。真正形成我市文化产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机制,做到做大做强。另外,政府不能忽视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孵化功能。处理好大型文化企业与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关系。《文化蓝皮书: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认为“今后几年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说,既是大企业盘活存量、重新洗牌的机遇期,也是个人创业、建立中小企业的最佳时期。”中小文化企业是吸纳和转化高科技成果的最有效载体。在动网文化产业时期,文化传播成本降低、交流速度加快,个性化消费成为用户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向内容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产品的多样性,灵活性,也就为中小文化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EE拥有将近770万的4G用户,覆盖率达到85%。在过去的2014年第四季度,新增用户中有94%选择4G业务,其中51%是数据业务,带动EE ARPU的持续增长。
但EE并不满足于此,它拥有更大的野心。
2015年年初,EE宣布一项15亿英镑的新投资计划,以期在未来三年里,大幅度提高网络速率和覆盖范围。这笔投资计划是EE“点亮未来”宣言的一部分,目标是扩大语音和4G数据覆盖,使LTE网络覆盖人口率在未来两年达到99%。同时,EE计划将LTE覆盖到全英最繁忙的铁路线;将LTE-A的应用范围从伦敦扩大至20个英国最繁华的城市。
温布利球场作为EE“点亮未来”宣言的重头戏,已然向业界传递其持续领先的野心。
2月27日,温布利球场之内,EE与华为,通过现有的网络频谱资源和设备,联合展示基于高通CAT9终端的三载波聚合技术(以下简称3CC),现场测试下行速率达到甚至超过400Mbps。
“温布利球场的3CC演示,向世界展示了EE移动网络和三载波聚合的发展前景。这里,我们展示的不仅是超高的速率,更是能够支撑多人同时联网的巨大的网络能力。”EE网络服务和终端总监Tom Bennett介绍说,3CC今年将在温布利球场得到全面商用。
“从LTE到2CC再到3CC,华为一直在支持EE‘最快网络’的战略。”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营销副总裁Mohamed Madkour向《通信产业报》(网)表示:“我们将和EE继续保持合作,推进其‘点亮未来’计划顺利实施。”
科技球场,科技伦敦
温布利球场,欧洲第二大球场,拥有90000个座位,是英格兰国家队主场,这里经常承办顶级体育赛事和音乐盛会。
走进温布利球场,便可以看见大幅标语“Connected by EE”悬挂在正门之上。没错,这里的网络正是由EE来提供的。
“每当体育赛事举行之际,球场中会有大量用户同时使用视频流媒体等对速度要求极高的应用。突发的高流量给温布利球场的网络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EE决定在球场部署更高速率的3CC技术,为人们带来一场科技盛宴。”Mohamed向记者表示。
为实现410Mbps的速率,华为助力EE成功聚合了在1800MHz频段和2.6GHz频段上带宽均为20MHz的两个载波,以及在2.6GHz频段上带宽为15MHz的第三个载波。
“如此一来,我们为温布利球场的观众呈现一场原汁原味的视听盛宴,展示了超快网络速度和巨大网络容量的魅力。” Tom Bennett表示。
伦敦作为国际大都市,对科技有着不懈的追求。
2013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亲自启动了EE和伦敦Tech City的合作。在会上, EE CEO Olaf在Tech City了全世界首个300Mbps的4G网络。
EE发言人向记者表示,2014年末,两载波聚合技术已经在伦敦中心城区,包括威斯敏特区、诺丁山等人口密集区域,广泛部署,用户速率最高可达90Mbps。预计到今年年中,将覆盖整个伦敦地区,并推广至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大中城市。
如今,4G已经彻底改变了伦敦人民的生活。EE调查发现,伦敦的居民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已经习惯使用LTE网络,WiFi热点和家庭宽带用得越来越少。
来看一组数据,自从使用LTE后,使用WiFi的用户减少了43%,使用家庭宽带的用户减少了23%。与此同时,Youtube等视频业务用的越来越多,从12.6%增加到14%。
“视频一直都是4G网络的核心业务。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高速网络非常有必要。我们不会止步于三载波聚合。未来,我们将通过4CC甚至5CC等LTE-A和eMBMS一起,满足用户对于流畅高清的视频要求。包括4K视频。”EE无线网络总监Mansoor向记者表示。
赶超秘密:贵族式网络体验
伦敦,这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处处弥漫着贵族气息。走在伦敦的街头,随处可见开知名跑车的体面绅士,穿梭于各精品店的名媛贵妇,自成一派悠闲的贵族生活景象。
这种贵族式的追求同样体验在网络体验中。“伦敦人对网络体验有着苛刻的要求。”Mohamed向记者表示,“谁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谁就能赢得用户。”
EE实现弯道超车便是凭借这一点。
“网络容量要永远领先于用户需求(Capacity above Demand)。”当谈到为何EE不断应用LTE-A技术提升网络速率,保持网络为英国最快时,EE新闻发言人Howard表示:“随着用户增多,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4G网络浏览视频等流媒体,我们必须积极部署最先进的LTE-A技术,以保证用户体验。”
EE,是由Orange与德国电信(其在英国的T-Mobile)在2010年合资成立的公司。在EE成立之前,Orange和T-Mobile当时在英国市场位居第三和第四,同期排名第一、第二、第五的分别是O2、Vodafone和H3G。
2012年,4G浪潮席卷全球。EE决定引入LTE技术,进一步提高网络速率,提升用户体验。经过认真评估,EE选择了华为作为伦敦LTE网络的独家合作伙伴。
2012年10月,华为助力EE开通英国首个4G LTE网络服务,仅用9个月的时间,其LTE网络就覆盖了60%的英国人口。“第一位的永远是覆盖。 我们在两年时间里达到了85%的人口覆盖。这是我们提供极致体验的基础。”Mansoor告诉记者。
当然还有对速率提升的不懈追求。2013年11月,华为和EE合作在伦敦市中心的科技城开通了英国第一个4G LTE-Advanced(LTE-A)网络,该网络可提供峰值高达300Mbit/s的移动宽带速率。再到如今的3CC超过400Mbps的速率,EE始终坚持这一精品网络路线。
得益于EE的“大于需求”理念,EE的4G用户数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仅仅在过去的两个月中,EE新增了两百多万4G用户,增幅高达35%。
“EE不会停止对于网络容量提升的投资。”Mansoor表示,在三载波聚合之后,我们会进一步推动4CC乃至5CC的商用。而在 “点亮未来”计划中,我们将利用800MHz提升深度覆盖和边缘地区覆盖。这样可使VoLTE覆盖每一个角落。”
LTE-A,迎来规模商用元年
载波聚合是LTE-Advance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4G载波(给手机提供服务的资源载体)进行汇聚,从而将分散的频谱资源整合利用,不断提供更快的速率,未来甚至可以提供1Gbps以上的速率。
Mohamed告诉记者,碎片化频谱资源已经成为常态,运营商唯有充分利用载波聚合等LTE-A技术,才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频谱资源,提高网络容量,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目前,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开始部署两载波技术。来自GSA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已有31个国家的49个运营商实现了载波聚合的商用部署。而实现Cat6系统商用部署的运营商已达20个,另有22个运营商正在对Cat6系统进行测试或实验。另有9张LTE-A Cat9网络进入部署、试商用和测试阶段。
“今年将迎来LTE-A的规模商用元年。”Mohamed向记者预计。
这是因为LTE-A不仅仅网络侧设备已经成熟,终端也趋于成熟。在温布利球场的3CC演示中所使用的终端正是搭载了高通骁龙810的原型机。高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芯片已经商用,配套的商用终端也将在年内推出。
在LTE-A技术上,华为已经走在了前列。在全球LTE-A商用/实验网络中,华为占一半。而为解决异频LTE-A覆盖空洞等问题,华为利用IP RAN、Cloud BB等技术做CA覆盖增强,这些方面的突破将加速LTE-A的部署,也为迎接LTE-A的大规模部署打下坚实的基础。
Mohamed Madkour自信地向记者表示:“华为在LTE的整体能力上毫无疑问是第一,而在LTE-A上,华为同样将占据领导者地位。”
随着用户利用社交网络分享视频等业务需求的提升,上行多载波需求也被提上日程。
来听听EE对上行业务发展的观点。“Youtube的微视频深受年轻人欢迎。最近,视频长度从3分钟增加到了20分钟,且上传的视频逐渐高清化。这都对上行网络容量提出了诉求。”Howard说。
而且,据EE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伦敦的特定区域和事件中,譬如伦敦马拉松期间,上行流量已经超过了下行,这也反映出了上行容量的重要性。受需求驱动,EE也正在推动上行载波聚合的商用。
为了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商用,2014年底,高通推出了支持Cat10载波聚合技术的gobi 9×45调制解调器。
系统、网络、终端都已经准备好了,一场大规模的LTE-A部署浪潮正在到来。
英国EE
2010年,EE由Orange与德国电信(其在英国的T-Mobile)合资成立。成立之后,EE采用“最快网络”战略,于2012年率先部署LTE网络,为用户提供最好的网络体验,迅速成为欧洲最大的4G移动网络运营商,实现弯道超车。
链接
410Mbps冲浪:温布利球场的科技盛宴
温布利球场,欧洲第二大球场,拥有90000个座位,是英格兰国家队主场。EE作为温布利球场的合作伙伴,使用华为设备将这座宏伟的场馆打造成4G体验极佳的科技场馆。
王联说。这是两部委首次明确表态,将以手机电视推动三网融合。
对峙多年广电、广信两大阵营,有没有可能在手机电视上打破樊篱? 9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2006中国无线技术大会上,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透露,我国手机电视标准将坚持自主创新并出台统一标准以促进三网融合。而据记者了解,相关标准目前已基本确定,并可能于年底前正式公布。
三网融合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原则将是:坚持自主创新、全国统一标准、促进三网融合、带动民族工业。”王联说。这是两部委首次明确表态,将以手机电视推动三网融合。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此前,有关部委曾计划这一原则为“自主创新、统一标准、全国漫游”,但最终加入了“促进三网融合、带动民族工业”两条。
“三网融合”这个字眼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此前,“三网合一”一直是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社区宽带和广电网络数字化改造一度被视作实现“三网融合”的良机,但至今未成现实。
业内人士认为,“三网合一”的最大障碍是电信与广电业务的体系鸿沟。“目前国内通信与广电产业监管分离、业务网络相互独立,三网一旦融合,将面临监管障碍、业务冲突甚至国资浪费等问题,所以三网合一至今没有得到推行。”
而手机电视带来破局的希望。在固网业务中,由于电信和广电都拥有巨大的网络资源,业务间竞争大于互补,而在手机电视业务中,这一局面将得到改观,而且所有业务都通过手机终端实现,可以让广电和电信业务优势互补。
9月6日,北京开通DAB手机电视业务。该业务由北京广播电台下属的北京悦龙负责运营。据了解,该节目计划免费播放手机电视和手机音频广播,通过在中移动开通的互动信息通道和神州行支付卡,方便用户互动购买娱乐短片、连续剧、点唱卡拉OK和在线玩对战游戏。
这只是目前国内手机电视3种运营模式之一:广电运营商主导,用户收看数字电视广播,移动运营商提供用户管理和收费机制。而另两种模式是:通信运营商主导,采用流媒体技术,通过在线或下载方式收看;以及广电运营商独立运营模式。
“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广电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下行获得内容,通过通信网络发送点播等上行信息,是广电和电信运营商业务互补的最佳方式,用户花费低但节目效果更好。”业内人士说。
业界专家透露,早在今年5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就在北京召开2006年第一次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门讨论手机电视标准化问题,会上专家就认为,就手机电视业务,广电网与移动网是互补的,双方的合作和互动将是实现三网融合的具体体现。
而据记者了解,在手机电视业务上,信产部与广电总局也已经展开“亲密接触”。与固网业务长期的互设边界相比,这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信号。
9月5日,王联透露,此前广电总局已经与信产部进行讨论,目前已完成移动多媒体广播的频谱规划工作。据了解,在相关的规划中,手机电视涉及的卫星通信和TDD、OFDM等技术频谱都已经规划完成。
标准年内推出
据了解,相关部委已经排出标准的发展时间表。 “按照计划,移动多媒体广播将在2008以前正式运营,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9月5日,王联说。
据透露,按照有关部门的时间表,我国多媒体广播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地面补点试验网建设,开始系统的试验,明年则主要完成地面补点示范网建设,开始商用试验。2008年上半年全面启用卫星系统,形成全国漫游网络,正式开始业务运营。
事实上,无论有关部委或是运营企业,其准备工作在数月前就已经悄然展开。
今年5月,在叫停手机电视实验网后,广电总局迅速推荐性行业标准DAB(数字音频广播)标准。不过,DAB将不是最终的手机电视标准。
“从技术上来讲,DAB发射台基本上不用升级就可以转换成大多数标准的手机电视发射台。”业内专家分析说,“广电总局显然希望地方广电通过DAB实验,在国标出台前积累商业模式和运营经验,并节省国标推出后的建设时间。”
据了解,最终将为手机电视国家标准的将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CMMB)。“目前,StiMi等核心技术研发已经完成,总体研发也基本完成,估计最近就会在北京进行技术测试。”该人士透露说,“如果顺利的话,CMMB年底前就可以以国标的身份正式登台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标准将是卫星与地面传输网络相结合的技术体制。“我们计划将它打造成全国天地一体的多媒体广播网。”王联称,这一网络将支持多终端、多业务、多应用的全国漫游。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9.7
新闻链接:
北京手机电视开播 六环路内均可收看
文/焦立坤
六环内以及昌平、顺义城区的北京市民用一部手机甚至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已经能收看BTV-1和央视新闻频道的电视节目了。据透露,2008年北京人将能实现用手机收看奥运会。
日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DAB移动多媒体广播举行启动仪式。记者在现场看到,央视的新闻节目在手机上可以流畅地播出。这款手机长相有些特别,除了个头大、屏幕大外,头顶还冒出了一根天线--专门用于接收电视信号。据悉,这是国内第一款支持DAB技术的手机。DAB移动多媒体是一项新技术,是以数字广播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集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各类数据信息等服务为一体的服务,用户可通过手机等设备实时接收多媒体视频、音频及其他数据业务,其中最红火的业务就是手机电视。
记者了解到,首批试验转播的电视节目包括CCTV新闻频道节目、北京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以及12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现有节目。目前的播出时间是每天6时至24时,预计今后还将陆续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未来,北京市民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政务信息、交通路况、航班信息、天气预报等多种实时信息。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北京六环路以内的地区以及顺义、昌平城区已实现DAB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的全面覆盖,到明年下半年,可以覆盖北京市所有平原地区,等条件成熟后,地铁里也会考虑增加信号覆盖。
据了解,广电总局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颁发了DAB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许可证,开展试点工作。而北京启动该业务将大大催热手机电视市场。目前,手机电视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以电信网络为通道,一种以广电网络为通道,比如采用DAB模式。
摘自 《北京晨报》
2006.9.7
联通基于2.5G网络手机电视业务正式商用
文/顾莹
9月1日,中国联通宣布其基于现有CDMA1X网络和先进的手机流媒体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手机视音频服务的移动增值业务中国联通手机视讯业务正式开始商用。手机视讯业务是向娱乐及其它行业相互渗透的业务,它的商用是中国联通对“TIME”计划的具体实践。
据了解,目前已与联通合作的内容提供商近50家,共提供了近200个业务、4万条内容,并且已经有20多款支持中国联通手机视讯业务的手机上市。联通用户只要使用手机视讯业务,即可在手机上收看实时直播的电视节目、欣赏音乐、下载短片等。
手机视讯的业务模式包括直播、点播和下载三种,分别具有实时、灵活和永久保存三个特色。手机视讯同时还支持神奇宝典的播放方式,用户可以登录神奇宝典下载相应的播放器来收看实时的视频。
相应的,手机视讯业务的收费按照信息费和通信费两种方式同时收取。其中,信息费计费模式灵活,用户可选择按次、包天、包月和按直播内容时长四种方式。
为了更好地体验手机视讯业务,联通与瑞丽杂志、TOM无线共同举办的“瑞丽uni新美人大赛”颁奖典礼通过联通手机视讯平台向全国的联通用户现场直播,这也开创了通过手机进行现场事件转播的先河。
摘自《通信产业报》
2006.9.5
亚洲/有望全球最大手机电视市场
文/ 董巍
随着上海文广在国内试点手机电视的铺开,手机电视业务也逐渐为用户所接受,而日前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包括中国的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视市场。
据英国研究公司PortioRe-search的一份报告预测,2006年亚太地区的手机用户将突破10亿,到2011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20亿。其指出,2006年初至2011年末,手机用户的增加将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到2011年,亚太地区的手机用户将占到世界手机总用户的50%,而中国和印度手机市场用户将超过11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
根据预测,到2010年亚太地区将拥有6.84亿移动电视用户,约占世界总用户的55%。
关键词:移动金融 商业银行 机遇挑战 应对策略
移动金融是指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无线互联技术处理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及对外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是移动信息化与银行业深度融合的产物。移动终端泛指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设备,其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无线POS机应用范围较广。从2012年开始我国手机上网规模就已超越台式电脑并且比例在不断扩大,从2016年阿里“双11”交易数据显示,移动端交易额占比已经高达68%,移动支付强烈的市场需求已经开始显现。
商业银行应当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服务趋势,加快布局移动金融,不嗦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移动服务需求,加快移动金融服务创新步伐,构建较为完善的移动金融产品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移动金融领域抢占先机。
一、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可行性
(一)国家政策为移动金融提供有力导向
201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2015年初印发《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多层次金融服务政策陆续出台,移动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我国移动金融发展进入标准化时代。
为规范移动金融发展,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大规模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推动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央行组织相关单位建设完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MTPS),为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银行卡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各方搭建了互信互通的桥梁,提供了跨行业、跨区域、跨机构的系统互联、资源共享、数据交换、交易实名等公共基础服务,构建了移动电子商务交易可信保障体系,营造了移动电子商务开放、共赢、规范发展的良好环境。
《指导意见》的,明确给出了移动金融发展业务流程标准、技术创新规范和市场导向原则,是监管部门针对移动金融整体技术架构和管理办法的首次完善,对于移动化趋势的认可和鼓励,将有利于加快移动金融在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满足社会大众对安全便捷金融服务的需求,对提升我国金融普惠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自上而下的推动,将促进金融机构将重心更多转至移动端。
(二)技术成熟助推移动金融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进入4G时代,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互联网的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显,技术进步为移动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移动信息技术具有即时性、便利性、成本低等特性,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利用新型技术创新金融产品,通过携带方便的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大数据收集移动终端客户交易行为和特点,并根据客户需求及时优化升级产品服务、开展精准营销,最终促使银行从传统高成本投入、粗放式营销推广向低成本、精细化服务转化,推动银行整体经营模式转型。
(三)移动用户规模增长拉动市场需求
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的《2016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在地级以上城市13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网上银行用户比例为46%,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42%;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直销银行用户比例分别为28%,23%和11%。电子银行移动渠道继续迅猛发展,个人手机银行紧追个人网上银行,用户比例预计在2017年有望超过个人网上银行,跃居个人电子银行渠道用户比例第一位。智能手机和移动上网日益普及,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产生巨大的移动网络信息消费和移动金融需求,这为移动应用和移动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四)移动金融为中小银行提供发展契机
以往银行体系主要依靠网点布局和客户资源开展竞争,中小型商业银行无论是在网点数量还是经营成本上都难以撼动网点规模庞大的国有大型银行。而在移动金融时代,银行间客户争夺将面临重新洗牌,银行业竞争已经转换为渠道、产品、服务上的全面竞争,中小型商业银行由此赢得了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大型银行竞争的机会。
二、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挑战
(一)行业内竞争白热化
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频繁发力,各类银行的移动应用开发加快。工行上线了“融e联”客户端,与手机银行、“融e购”形成协同效应,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角度构建起工行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中行推出了“中银易付”手机应用,使手机变身“移动钱包”。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也分别提出了打造移动金融领先银行和打造综合移动金融服务体系的目标。
(二)非银行业机构插足
截至2016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55亿,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0.5%提升至64.1%。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24亿,半年增长率为18.7%,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4.7%。由此可见移动金融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也吸引各金融企业、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大力布局移动金融市场,抢食银行传统业务“蛋糕”,对整个银行业经营发展造成了强大冲击。尤其更重视客户体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电商平台,纷纷推出自己的客户端软件,抢占人口,提供各类缴费业务,甚至利用银行间的交易壁垒及自身的跨行业务优势,提供了跨行信用卡还款,小额移动支付甚至余额理财的功能,造成银行客户及资金的大量流失。2016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75037亿元,环比增25.68%。行业上半年整体交易规模达134776亿元。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占据市场交易份额前三位,支付宝以市占率55.4%位列第一。
(三)技术风险突出
从互联网金融到移动金融转型的过程中,包括风险控制、金融设备以及营销方式在内的很多观念都随之发生改变,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面临着与传统柜面金融不同的风险。移动金融小额资金交易频繁、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多样,由此引发网络不法分子诈骗手段花样翻新、风险扩散速度加快、风险交叉传染性增强等,加大了移动金融风险防控的复杂性和难度,造成了金融数据丢失、网络攻击、资金被盗等各种风险。例如在江苏徐州网安部门侦破的手机木马盗窃资金案中,犯罪嫌疑人就利用电子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漏洞盗窃受害人资金。
(四)需求更迭速度快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热点变动频繁、用户需求切换快速,如果银行不摈弃其传统做法和服务理念,不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移动金融整体服务水平,那么客户就会选择服务更佳、体验更好的其他非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这将会从根本上动摇银行客户基础。
三、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战略思维创新
面对汹涌而来的移动金融浪潮,商业银行应深刻认识到,移动金融是自身经营发展的又一次革命,对自身乃至整个银行业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商业银行首先应做到的是紧跟金融发展步伐调整发展战略,真正将移动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来布局谋划,加大人财物资源投人,建立起推动移动金融快速发展的格局和机制。
(二)客户定位创新
1.根据《2016年移动金融应用行业报告》显示,移动金融分布年轻化,80后用户占比接近6成,是移动金融的中坚力量;从细分领域来看,80后相对偏好传统保险,70后相对偏好传统券商证券和银行信用卡,60后相对偏好P2P网贷;而女性用户相对偏好P2P网贷,男性用户更偏好传统券商证券;从地域分布看,一线城市用户相对偏好传统券商证券和银行信用卡,爱股市、爱消费是其一大特性,二线城市用户相对偏好银行信用卡,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更偏爱P2P网贷,而对银行信用卡的需求相对较低。
2.商业银行可以以年轻客户群为目标,尽可能提供功能丰富、使用便利的客户端软件,提高手机银行、手机支付等业务的渗透度。针对中高端年轻客户可开展灵活多变的移动理财,降低准入门槛,增加理财收益,减少成本支出;或者针对学生党年轻客户提供种类丰富的定位服务、社交网络支付应用等,满足无卡消费等需求;或者以女性客户群为目标提供形式多样的生活应用,如交通、教育、水电煤等公共事业移动缴费,便利生活消费。
3.商业银行还可以立足本地资源,向下向小向个人向特色发展,例如以城镇及偏远地区低收入客户为目标发展手机汇款、取现等基础业务,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或者以中小企业客户群为目标开展特色化移动信贷,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成本,随贷随还,一次授信终身受用。
(三)金融产品创新
1.移动支付是银行移动金融核心竞争领域,是银行传统业务在移动金融领域的延伸。缴费和支付是客户使用手机的基本需求之一,移动支付的重要性从国内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前期在出租车软件营销的投入就可见一斑。商业银行可以大力推广手机支付的应用领域,拓展交通、公共事业以及商户等行业应用,通过客户端提供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适应多种支付的场景,从二维码、声波支付到基于sE的芯片近场支付,再到各类电商单的远程移动支付,真正做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2.移动理财是商业银行整合客户小额沉淀资金的有效途径,银行可借鉴非银行业机构的发展模式创新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例如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移动理财方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灵活性和随时随地的特点迅速征服了大量年轻客户群体,尤其移动理财和移动支付的紧密结合使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一举成为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商业银行应在符合人行规定的基础上加大研发特色理财业务的力度,例如可在移动端开展智能存款业务,提高客户资金收益,吸收客户及资金资源。
3.移动商务是商业银行结合社交应用布局移动生活的可行方案。微信推出红包及微信支付,标志着移动金融正式与社交应用紧密结合,在朋友圈中的资金转移、AA付款,消费后的信息分享,微商平台的迅速完善意味着移动金融与社交应用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商业银行应在竞争中寻求突破,除提供原有的账户服务、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外,还应提供原先无法提供的各类增值服务,满足客户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移动消费需求,以求更紧密的绑定客户。
4.移动信贷是商业银行增加资产规模的重要手段,是在对借款人进行资信评估、授信的前提下,实现借款人随时随地办理自助贷款、还款和查询业务。移动信贷的发展将为企业带来融资便利,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对银行的粘合度。
5.移动咨询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非金融类资讯服务,咨询提升用户体验,促进服务全面移动化。目前移动金融领域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差异化服务、用户体验有待提升。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体验为王”的时代,打造极致用户体验是赢得市场的重要条件。因此,未来移动金融领域的竞争将从产品、服务和价格的竞争转向差异化、用户体验的竞争。
(四)渠道策略创新
1.对商业银行而言,开展移动金融应基于金融IC卡实现应用工具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推进物理网点的服务转型,加强与线上渠道的互动,把强大的网点服务与高效的线上服务紧密结合,为客户提供查询、理财、支付等多渠道的掌上金融业务,让用户享受到体贴入微的移动金融体验和服务。
2.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手机银行,推出手机银行客户端,并在优惠政策、产品创新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抢占市场先机、赢得有利地位。数据显示,手机银行应用中,覆盖率排在首位的是建设银行,其次是工商银行,Top5应用中,国有大型银行占4位,城商行和农信社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城商行用户覆盖率及用户活跃度偏低由其银行规模及地域性特点决定的,因此商业银行可在该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同时商业银行应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增加手机移动端服务种类,推出二维码取款等交易,或者实现线上交易线下取货等功能。
3.由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受自身屏幕界面相对较小的特点影响,致使用户难以将其时间和消费分散给多个手机APP,谁家的APP强大,谁家吸引的用户就多。以微信为例,这款由腾讯公司出品的超级APP在海内外拥有超过6亿用户,其中活跃户达4亿多户,微信提供的服务也从通讯逐步扩展到支付、理财等各个领域。因此商业银行还应该主动出击,在升级自身手机银行的基础上,加强与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不断探索、尝试多种移动金融服务方式,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五)技术服务创新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推动着商业银行移动金融服务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二维码、声波、蓝牙、指纹、虹膜、人脸识别等任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对移动金融产生突破性影响。
由于移动端的特性,业务容易理解、功能操作简单是客户关注的重点。决定银行移动金融服务成败的可能并不仅仅是提供的功能有多丰富,更重要的是抓住客户需求的核心,为客户提供更简单好用的金融服务,这里技术服务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纵观目前国内外成功的一些移动金融功能或客户端,无一不是操作简便,客户体验优秀的产品。商业银行应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客户,提供更精准、成功率更高的营销推送,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
(六)风险管理创新
1.为加强风险控制,保障客户账户资金交易安全,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移动金融安全性建设,深入贯彻人行《指导意见》中P于风险管理的思想,积极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安全有关政策,优先采用自主可控的产品及密码算法,加强移动金融账户介质标准符合性管理,增强移动金融安全可控能力,有效保障移动金融应用流程的安全性;加快构建安全可信基础环境,发挥检测认证的质量保障作用,推动标准落地实施,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
2.商业银行要加强客户教育指导,介绍和讲解移动金融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客户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此外,还要强化与移动金融服务链条上各方的联动与合作,携手第三方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合作商户等形成合力,遵循安全可信、风险可控的原则,切实防范系统漏洞、交易欺诈和病毒攻击这三大移动金融主要风险,共同构筑牢固的移动金融安全防线。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