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沟通技巧和方法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建立清晰、丰富、精炼的教学内容体系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系统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都会有所涉及,这就需要有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精简概要的教学内容体系[3],然而目前所能见到的《公共关系学》教材在体系上大同小异,内容上并没有从实用出发设计及增补修订,不太适应我国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公共关系环境。因此,应当改革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上,第一部分注意理论上的系统性,严格按照公共关系自身的逻辑结构进行理论构思,将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简明而又清晰地介绍给学生;第二部分紧跟时展的脚步,追寻公关发展的轨迹,反映公共关系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第三部分则侧重从实用出发设计公关实务的基本内容,对公关实践活动做较为详尽、具体的介绍,如“公共关系礼仪”部分细化讲授“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求职面试的公关艺术”、“大学生个人形象设计”等内容,着力在活动中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1.2编写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料目前国内出版的公关教材较多,也涌现出一些优秀教材,但在培养应用性人才方面,完全依靠已有教材并不能满足以下需要:(1)学生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储备有差异,存在着对书本上的术语或专业词汇在理解上不够准确的现象,如“公共关系传播”这一章节里有大量传播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包括传播媒介理论、“把关人”理论等,限于课堂教学的计划课时,无法详细讲授,但是如果不讲解,学生对公关传播的理解就会断章取义;(2)针对某行业重点分析的教材较为少见。如笔者所在的南京邮电大学是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院校,为国家输送的人才主要分布在通信、邮政、广电、国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如果只以目前高校大多通用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就不能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公关理论,从公关的角度阐释分析具体行业的社会事件,了解公关理论的实际运用情况,也无法突出学校的优势学科和品牌特色;(3)教材不能及时介绍公关业界前沿动态消息。教材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无法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形势的最新变化,无法快速补充公关理论发展新的热点术语。鉴于以上三点,应在授课时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编写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料,在衔接和配合教材的前提下,做到既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又不拘泥于教材,以协调解决教材运用中基础性与前沿性、普适性与专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法的探索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梳理适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法,结合公关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应对如下公关教学法进一步探索改进。
2.1案例研究法案例教学法旨在通过分析及探讨案例,揭示公关活动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的要点。这种方法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4],但目前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多引用国外案例,以国内公关事件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且较为陈旧;二是较复杂的案例后面很少设立启发性的思考题或给出一定的分析提示等,致使案例讨论内容缺乏针对性;三是案例教学的效果不佳。课前选择经典的案例,上课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及课后总结案例分析课的效果等,上述各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1)应基于中国制度和文化背景,联系本地区实际,关注公关现实问题,积极开发新案例。如笔者从《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引出要充分了解公关对象的道理,以《红楼梦》中“王熙凤主理荣国府”说明公关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注重从“2012年初南京警方通辑枪击抢劫案嫌犯”、“南京邮电大学70周年校庆”、“大学开放日”、“南京邮电大学校园小吃店资助贫困生”等学生熟悉的身边事切入,在解剖问题的同时导入公关理论;(2)教师课前要深入分析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尤其要透彻了解案例中隐含的一些公关理论和方法。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对典型案例蕴含的理论、成功的技巧及原因、导致失败的根源等做提示,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从某个角度就某一因素或环节重点思考及分析解剖,这样就避免了讨论目标分散、游离主题情况的出现,能使学生把握案例分析的重难点,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3)精心组织课堂讨论、辩论。课前让学生对案例有初步的了解,上课时老师再重点介绍,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产生思维碰撞,掀起头脑风暴。针对相异的思路和结论,教师可适时点化、协调及总结,进一步促进全面缜密的思考。
2.2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通过把学生安排到模拟的情景中,让学生来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旨在改进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处理事务的效率和能力。情景模拟法具有形象性和亲验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但目前公共关系情景模拟法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学生比较害羞,不愿意上台表演;二是没有角色的学生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高;三是学生容易沉醉于活动的情感氛围,不能用心领会活动所体现的理论意义。为此,(1)由于情景模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通过协助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为文本的撰写和定稿把关、营造逼真的现场气氛等工作,引导学生在身份扮演中取得良好效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参与的积极性;(2)以组队的方式安排活动。让没有参与角色的同学作为小组成员协助参与角色的同学排练,通过共同分析课题、设计情节、撰写方案和参与提问等活动,来达到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热情、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如学习求职面试礼仪时,笔者多次发动学生家长请来南京移动、电信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考官来做模拟应聘会的评委,事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头收集公司企业文化,了解所需人才的要求、员工岗位和待遇、面试时主考官会提出哪些问题等,面试学生由小组推荐并经过班级选拔定出。会上请考官打分,评点应聘学生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教师最后总结评析。这样的活动吸引了大部分学生,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随着活动的进展而高涨;(3)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具体事件中每一个模拟角色的行为所折射出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从而达到由小见大、由点到面、开发智慧、提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3社会实践法社会实践法是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参观实习,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运用社会实践法,教师对公共关系的认识和感受更深刻,教学更能贴近社会实际,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5]。因而,运用好实践教学法,对于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公关社会实践法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现阶段的公关教学,比较重视课内实践,轻视课外实践;二是限于经费等原因,公关实践多安排为传统的教学见习和教学实习,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时间短、实战机会少,仅仅是走过场;三是忽视了实践教学中的社会教育和职业思想教育,不利于学生的职业体验以及未来职业角色的转换。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光靠课堂的实践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将学生从校内小课堂引向社会大课堂。(1)学校可以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建立起公关实习基地关系,由老师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与企业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邀请公关公司、公关社团、公关部的专业公关人员到学校传授实战经验。(2)着眼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精心设计与当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按规范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教师修改和评阅后要讲评,学生作品也要进行交流互评。(3)实践教学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体验与感受从事这个职业的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引导学生找出自身与职业素质要求之间的差距,引发其深入思考,从而自觉修正。如学习公关礼仪时,笔者曾组织学生观摩邮政储蓄礼仪培训,然后到邮政储蓄有限公司营业厅从事礼仪接待实践活动;学习公关调查时,组织学生到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熊猫牌移动通信手机、卫星通信等新业务增长点的发展情况;学习公关策划时,邀请电信公关部部长做“职业素质与策划创意经典”的报告。通过以上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
3结束语
关键词:德育目标 职业核心能力 班主任 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62-02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构建着新的行业,同时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新需求并改变其消费方式。首先,新职业的涌现和对工作岗位要求的提高,需要劳动者善于学习、会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最后,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产品、服务和管理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工作的完成更多地依靠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此外,不再有终身职业,人们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改变职业,不管你现在掌握了什么技术都不能保证能成功地应对明天的工作,社会最需要的是不断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那么工作岗位上需要怎样的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技工院校必须思考,因为我们是劳动者输出地。
目前,我们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标准是:以待遇、工作环境、面子来择业;以轻松、安稳、舒适来就业。所以我们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地送往企业,最终能成为优秀员工的并不多。而企业的需求是:关注学生的吃苦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软指标,个人综合能力和工作态度比学历和资历更重要。那么造成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是我们技工院校德育目标缺乏应有的针对性;是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产生缺失和错位。要改变这个困局我们必须把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如何融入,须接地气,须在诸如班会的具体事务、具体项目中历练。
1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教与育的结合
要提高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教与育的结合。德育目标的完成不能单纯依靠班会课,在德育课程中,甚至其他专业课程中也应该体现。现在我们很多教师认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是班主任的事,学生有违规行为班主任必须负责,找学生谈话,确保学生改进都是班主任的事,然而却忽略了班主任同时也是科任老师,也要上课,那么就不能时刻监督本班学生,这就有赖于科任老师在上课时加以引导和教育,专业老师在上课时可以按照企业的规范要求学生,工具的整齐摆放、工作流程的规范、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等诸类事项无不处处体现着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综合。其次德育课程的内容也需改变,不能空讲道理,要辩论、要竞争、要切入事务,德育目标是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适应职业需求,德育课程就必须加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因为德育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就会让学生这边受到学校“树立崇高理想”的教育,那边在社会上所闻所见却是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产生强烈的反差,从而对德育目标产生怀疑,德育的教化作用也就难以发挥。因此,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课堂方式势在必行,实践所得具体行之有效的典型互动方法案例如下:(1)将学生分为4组或6组等;(2)对任何选定的事件由其中两组中的非固定代表分别作竞争性主题发言,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组中的非固定代表分别作竞争性评判,同组同学也可以补充,全部过程中强调激励;(3)教师只作选定事件的提出者和结果评判的方向掌舵者;(4)目标结果:道在辩中明,全神贯注其中。
2 技工学校的德育目标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
转变教育观念有了好的课堂教学形式后,还应审视本校德育目标是否符合社会、企业、学生的需求,教育是培养合格劳动者,在目前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情况下,德育目标应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广东省技工学校德育大纲》中提出:“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致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因此,可以理解为技工学校的德育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人,走好人生路。德育目标应避免空洞说教,以贴近职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才能有效地保证德育的核心地位,保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这种思路下,德育目标应该分年级、分阶段的分解完成。这样才能让教育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德育目标可选某一单字以便于接受,进而发挥延伸,如“礼”字,因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可是新一代的年青人很多都缺少“礼”,“礼”包含礼制、礼仪、礼貌。从释义中不难看出此字包含了形象、行为、态度的要求,那“礼”的目标如何体现职业核心能力,这要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
2.1 对学生提明确要求
德育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并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所以我们要对他们提出明确易懂的要求,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德育目标。围绕“礼”的目标,可对学生提出:尊重、遵守、适度、自律四项要求。明确告诉学生:尊重就是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遵守就是要求遵守社会公德,各项规章制度。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适度就是要求在与别人交流与沟通中语言、行为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分寸;自律要求学生在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这种具体的要求能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2.2 让学生的“礼”活动在班会中和班会在学生的“礼”中活动
为达成“礼”的目标,把德育目标分解成4小步,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量身打造相应班会内容。第1步,入学教育目标设为:认识专业,确立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可以是:《专业介绍》《行业情况》《就业前景》;第2步,一年级学生目标设为:塑造自我职业形象,做好职业规划。课程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书》《形象塑造》《行为举止礼仪》《交谈礼仪》《职场礼仪》;第3步,二年级学生目标设为:提升自我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沟通技巧,学会团队合作。课程内容:《工作岗位职业道德》《职场沟通》《团队合作》。第4步,三年级学生的目标设为:做好就业前准备,调整自己就业心态,确立就业方向。课程内容包括:《就业准备》《面试技巧》《择业观调整》。在班会内容中,班主任依据本班学生能力的状况,开展相对应的班级活动,使得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课程以外有平台得以延续和实践,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每个学期针对职业不同的能力要求,举行各类固定比赛,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如通过职业形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演说、红歌大赛、舞蹈大赛等活动成功地展示学生不同的能力。
3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虽然德育教育有赖各方配合,但是最终实现德育目标无可厚非的中坚力量还是班主任,所以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班主任应该是最直接了解学生的实际事务需要的,既可把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较好地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又可协调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还有利于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入学生在校的全过程。那么该如何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
(1)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把职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中。在现代的教育中,很多教师认为的“好学生”或者说“能成才的学生”是专业成绩好、纪律意识强、道德水平高的学生,但是在学生毕业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企业重用的学生似乎大部分是当年让自己相当费神的学生。这现象说明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转变,班主任除了引导学生专业学习、纪律意识培养和道德水平提高以外,还应考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具备的职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意味着教育管理方式的改变,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但是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不具备时代所需求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班主任必须改变原来的角色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对话者、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作为班主任直接告诉学生:“我是你的老板,你是我的员工”把自己的班级设定成一个企业,班委担当各管理层,普通的学生则是员工,把职场规则和职场行为引入到班级管理中。诸如此类,可以充分发挥本班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增强实践能力和提高主体意识。班主任由管理的绝对权威转变为导演、点评家、引路人,而学生成为主角、践行者。
(2)班主任要确保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全程性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首先,班主任要巧妙运用分组、竞争、激励、全员参与的职业核心能力历练方法,把“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德育教育贯穿全程的思想,避免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前后有序,环环相扣。其次,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通过平日观察、同学聊天等方式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习惯、学习态度以及人际关系都要有一定地了解,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能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提高有效性。
(3)班主任在职业核心能力教育中要具有示范性。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使得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人格、做事风格和能力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把自己的职场经验分享给学生,把自己的职场难题也与学生加以交流,让学生参与,并借机加以正确引导。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对教育的接收比用大量的道理满堂灌输有效得多。
4 结语
要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满足企业要求的新一代合格技能人才,必须重新审视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德育目标融合于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无疑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尝试,班主任通过班会,以分组竞争激励方式、事务项目承载,让全体学生参与、全神贯注其中,在辩论中明理、在挫折中知返、在激励中奋进、在行动中历练,得以全程全面培养提高全体同学的职业核心能力与素质。同时通过运用学校各种教育力量共同作用,形成有效合力,才能最终实现德育目标,使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四有”的全面发展的技工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建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8):67-68.
[2] 陈洁.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0(27):73-74.
[3] 潘丁康.班主任在职业核心能力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职业与教育,2011(23):
52-53.
[4] 陈平.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如何做好技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212.
[5] 阎红霞.德育课程与职业文化素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92-93.
[6] 中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网.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