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货币基金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金融创新 余额宝 风险 监管
2013年6月17日,作为互联网巨头之一的阿里巴巴的旗下第三支付平台支付宝上线了一项新业务――余额宝业务。在余额宝业务上线伊始,互联网上主要关注该项业务给用户带来的相比银行存款而言的高收益,以及便利的理财方式。但随着证监会于2013年6月21日通报了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业务违反相关规定,要求想证监会补充材料后,余额宝业务是否具有风险、具有何种风险的讨论在互联网上逐渐增加。
一、余额宝业务简介
根据支付宝官方网站上关于余额宝业务的介绍,余额宝是支付宝最新推出的余额增值服务,把支付宝中的余额转入余额宝中就可按日期获得一定的收益,实际上是购入了一款由天宏基金提供的名为“增利宝”的货币基金。所以余额宝业务实质上是一种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是一种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将资金交由基金管理人运作,并有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债、中央银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的基金产品。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的特点,同时具有“准储蓄”的特征。而天宏基金是增利宝货币基金的唯一销售机构,以支付宝为唯一直销推广平台,用户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即购买了增利宝货币基金,并享受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购消费和转账。支持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储蓄卡快捷支付(含卡通)的资金转入。目前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但是,任何投资都是具有风险的,高收益的背后势必隐藏着高风险,即使是使用看起来十分安全的货币市场基金的余额宝也不例外。
二、余额宝业务收益背后的风险
(一)缺乏信用优势难吸引大额资金。
余额宝是一种虚拟的理财模式,要依靠网络,而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网络代表着一种不安全,风险,所以大部分人不会把资金轻易的转账到余额宝。尤其对于一些年龄大的投资者来说,网络知识的缺乏将阻碍其把资金转移到余额宝内。所以,余额宝的主要客户还是年轻的投资者。信用风险往往并不一定以其单一的风险形式呈现,往往与其他类型的风险互相引发。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或者余额宝来说,如果因一些特殊的情况造成了客户的大量赎回,在先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同时,当客户提出赎回时往往因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按之前的约定向客户支付赎回金,从而引发信用风险。
据相关数据计算,余额宝户均余额2600元,更多客户会是处于尝试的角度,大额资金存放更多会考虑“安全”,而与之相对的是传统银行背后有政府的信用担保,多年经营的信用积累,这是支付宝无法比拟的。
(二)流动性管理压力。
“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首先受制于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状况,短期大额赎回和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余额宝”出现流动性风险,比如去年天猫“双十一”活动单日交易额就超过200亿,大额被动赎回势必会给流动性带来一定冲击。
一旦“余额宝”发展到一定的体量,流动性管理压力会明显加剧,“余额宝”内资金可随时在天猫和淘宝上进行消费,但货币基金每日收盘后才能给予“余额宝”结算,这期间实际是支付宝给货币基金进行了信用垫付,如果货币基金无法按时与支付宝进行交割,支付宝则面临头寸风险。目前“余额宝”发展到一定的体量,支付宝自身就很难应付流动性危机的冲击。上规模后,“余额宝”必须保留较大规模的备付资金,但这就会对“余额宝”的收益和流动性产生影响。
相比之下,银行的资金体量要远高于支付宝,并且有着完善金融体系相互支持的流动性保障(央行――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抗冲击的能力也高于前者。
(三)收益波动性及银行相对产品的竞争。
“余额宝”收益挂钩货币基金收益,而货币基金收益会随着市场情况波动,甚至有出现亏损的可能。相比银行存款收益的确定性偏弱,这对于要求极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客户显然不具吸引力。银行“活期宝”类产品在风险和流动性两方面都由于“余额宝”,收益水平与“余额宝”相似,只是由于有起始金额(一般为5万元)较高,使得一些小额资金无法购买,如果“余额宝”的发展冲击到银行存款,银行可以通过放松起始金额限制降低余额宝对客户的吸引力。
三、余额宝业务的风险监管建议
第一,为适应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跨界经营方式,建议由央行作为监管主体,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等归口部门协调监管。依法制定相关监督管理办法,经营管理规则和风险管理制度,严格监管超范围经营和监管套利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稳定。
第二,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框架,建立消费者保护协调合作机制,提高对该类产品的信息披露要求,增强产品透明度,对高于市场收益的产品要给消费者足够的风险警示;完善消费者投诉渠道。
媒体报道,截止2014年2 月14 日,余额宝总规模已经突破4000 亿元。这不仅意味着天弘基金位居国内第一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位置、余额宝成为国内最大的一只理财产品,更重要的是,余额宝沉淀的资金规模已经与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相当。有人用“鲶鱼效应”比喻余额宝带来的影响,而单从规模来说,毫无疑问余额宝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大鲶鱼。
另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达到9532.42亿元。单月增量达2053.68亿元。不仅规模总量创出新高,单月增长量也创出2013年以来新高。尽管相比银行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还很小,但其增长速度却不容忽视。市场对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产品对银行存款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关注度逐渐上升。
2月21日,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钮文新发表《取缔余额宝》的文章,认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余额宝冲击的是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
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舒明则回应称,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基金的是增利宝货币基金,而增利宝是目前市场上综合费率最低的基金之一,其管理费率为0.3%,托管费率为0.08%,销售服务费为0.25%,共0.63%。因此,余额宝是“吸血鬼”并不可信。
钮文新惊悚的标题和激进的言论引起市场广泛争议。而从市场反应来看,各方几乎一边倒的支持余额宝。有网友认为,余额宝打破了银行垄断,带来了很好的鲶鱼效应,大呼“放开那条鲶鱼!”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化桥则撰文称,余额宝和其它“宝”正在做的事情不过是试图赚钱,试图咬一口银行的奶酪,试图吸引眼球。余额宝和其它“宝”根本无法对银行构成任何威胁。它们至多是迫使银行提高短期资金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余额宝客观上加重了银行存款成本进而间接推高社会融资成本,这是事实,也并非它的大错。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基金本来就是一个推进剂。“余额宝”只不过是生产日期较早的那种推进剂。余额宝没那么卑鄙,也没那么伟大。
2月23、24日,钮文新连续撰文,称自己质疑的不是余额宝,而是类似于余额宝的这样一种商业模式。之所以呼吁“取缔余额宝”,正是出于国家宏观经济利益的立场。
口水战仍在继续。而站在风口浪尖的余额宝,未来的日子可能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
余额宝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钮文新对余额宝的质疑,主要是因为余额宝的出现干扰了利率市场,提升了全社会的融资成本。
对此,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舒明指出,截至2014年1月末,中国拥有47.9万亿的居民存款、103.4万亿的全部人民币存款总额。而中国货币基金总规模则为9532亿元,与居民存款余额之比为2.0%,与全部人民币存款余额之比为0.9%,不到百分之一,很难造成钮文新所说的“严重干扰利率市场”。 舒明还以中国和美国为例称,信贷的可获得性主要与国家信贷政策、资金环境和金融机构的格局相关。因此“余额宝拉高市场利率”的说法并不可信。
广发证券分析师沐华指出,余额宝规模壮大对于银行而言,影响偏负面。一方面,余额宝主要吸收的是小额的闲散资金,由于其收益大大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收益,且流动性高于一般理财和定期存款,银行的活期存款面临逐步流失;另一方面,余额宝等产品推高了银行的理财收益,并进一步带动同业市场利率的上升。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存款的脱媒效应逐步显现,理财逐渐成为银行存款吸收的主要渠道,理财成本也成为银行资金综合成本的一部分。“从整体看,余额宝等产品的出现,加剧了银行存款的脱媒效应,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对息差形成负面影响。”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和余额宝替银行完成了现金管理和收益管理的部分职能。银行针对企业客户的大额活期存款以及居民在5万元以上的存款提供现金管理业务,但是针对绝大多数的散户小额存款都不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主要是因为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而余额宝和货币市场基金则针对这类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投资服务。带来的结果是银行存款在流失。
按照杨荣的的测算,2013 年银行体系全部存款为104 万亿,假如1%的存款全部转化到这类投资标的,那么其规模约为1万亿,大约会提高银行付息负债率2.5%,影响相对可控。
余额宝对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影响
事实上,余额宝的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利率。其对股市和实体经济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余额宝低风险、较高收益的特点导致市场无风险利率的上升,社会资金快速涌入到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中,进而压低了股票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期也表示了对理财产品的关注度。肖钢指出,理财产品是中国股市目前持续性的下跌重要因素。
而对实体经济而言,市场利率的提升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这势必会给本身已经处于结构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带来更多的短期压力。按照钮文新的说法,“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已经非常大了,国际经济的不稳定也正在冲击着中国经济安全。就在中国经济风险如此巨大之时,利率大涨,而且是央行失控下上涨,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一旦中国经济失速,大量企业破产,谁是最大的受害者?是“余额宝”的经营者,还是老百姓?”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利率上行达到均衡位置是必然的过程,短期的阵痛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长远来看,未必是坏事。
余额宝的未来
必须指出的是,余额宝对银行体系、股票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影响,本身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过程。即使没有余额宝,中国利率市场化仍会逐步推进。余额宝只是倒逼了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正如有网友所说,余额宝既没那么卑微,也没有那么伟大。
因此,我们认可钮文新指出的余额宝有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短期阵痛和影响,但我们并不认可钮文新提出的所谓“取缔余额宝”的建议。我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加大对余额宝的监管,防范其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等;另一方面应当加速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主动变革,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指出,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目前能有6%这么高的收益,也是银行在议价过程中愿意给出这么高的协议存款利率,因为银行愿意要这个钱。余额宝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鲶鱼效应,改变不合理的融资制度效果正在初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余额宝使公众得到了本来就应该得到的东西,如果银行利率市场化,余额宝的套利空间也就消失了。
关键词:余额宝 碎片化 收益性 风险评估 互联网金融
2013年6月中旬,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公司联合推出了“余额宝”业务,所有淘宝实名认证的用户,在将资金由支付宝转入“余额宝”账户后,即默认购买了天弘基金专门提供的一款名为“增利宝”的货币基金,并享有投资收益。一时间,“余额宝”及互联网金融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余额宝功能原理
目前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很低,为千分之三点五。而支付宝更低,为零。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公司联合推出的这款余额宝业务,却让支付宝拥有赚钱的能力,甚至收益比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更高。余额宝是由阿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款余额增值服务,同时也被阿里称为会赚钱的支付宝。通过余额宝,支付宝用户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和支出余额宝上的资金,灵活便捷。用户只需要将支付宝闲置资金转入余额宝后即可同时享受获得收益和方便的网上购物。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天弘基金进行份额确认,并对已确认的份额开始计算收益。
二、从“两化三性”解读余额宝的迅速扩展
(一)“碎片化”经营获青睐
有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货币基金总规模在五千亿左右。除大户以及特定机构的资金外,一般散户的资金总规模仅为一千亿左右。相对于我国货币基金发展了近十年的历史背景以及庞大的银行业而言,这个数字仍显得微乎其微。
余额宝抓住了广大散户“碎片化”处理的心态。对于淘宝天猫上大批活跃的年轻用户而言,他们的月收入有限,喜欢淘一些价格便宜、质量又过得去的商品,剩余的资金无法存入银行或者理财公司获得收益,自己又缺乏管理资金的知识。余额宝的上线,满足了这一群经济实力有限却又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一代的需求,是一款为低收入人群量身定做的理财产品,在管理小额零散资金的同时又具备了快捷支付的功能。
“碎片化”经营真实地减轻了基金拥有者的负担,在赚取收益的同时几乎不需要拥有者过多的干预和操作。只需要在有空闲资金存入余额宝账户即可,而不需要过多担心基金走势。
(二)“实时化”操作得人心
余额宝的背后是T+0货币基金,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将余额宝的钱返回到支付宝,用以在淘宝上购物,支付或者是提现。相比传统货币基金的T+1、T+2,余额宝在实时化上也具有相对的优势。
(三)从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看余额宝的拓展
当我们讨论金融工具或者金融资产时,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必要的维度。作为同样具有基金性质的余额宝来说,安全性是比较具体而固定的。因此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它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可以用A、B代表两种金融工具。如果A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都比B要好,即A收支方便,且收益更高,那么可以说A比B更为优秀。但是如果A流动性比B好,收益率比B低,或者流动性比B差,但是收益更高,这时我们就无法判断哪种工具更好,只能说分别适应各种需要的金融交易环境。
如果将支付宝比喻成银行活期账户,那么余额宝就相当于用银行活期存款购买基金。和一般基金相比,余额宝能实现按需实时回收资金,这个相比其他基金仅有一部分资金支持立即赎回,拥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流动性更强。但是支付宝目前仅限于在淘宝天猫的购物等消费领域,还不具备信用卡还款、银行卡转账等业务,一定程度上也牺牲了流动性。
收益方面的评价相对比较复杂。截至2013年8月8日,前一日的每万份基金收益为1.2118元,7日年化收益率为4.5090%,14日年化收益率为4.4504%,28日年化收益率为4.3080%。自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以来,每万份基金收益在6月25日达到上线后最高点1.7863元以后,每万份基金收益处于平稳下降趋势。目前在98个基金理财产品中,处于中上游地位。
可见,在流动性胜过部分传统基金的前提下,余额宝同样有着不俗的盈利能力。但是,基金并不是一个获得大量收益的理财方法,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余额宝并不是一个帮你理财的工具,而是一个“帮助”你消费的工具。鉴于余额宝的资金能实时回到支付宝,无疑会增加年轻一代的消费欲望。
三、余额宝的风险评估
在余额宝转账首页面,余额宝并没有明确的向消费者指出投资该产品同样有风险,而是在页面下方的Q&A说明,“余额宝首期支持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货币基金作为基金产品的一种,理论上存在亏损可能,但从历史数据来看收益稳定风险极小。”
笔者认为,余额宝存在以下风险:一是市场风险。和大多数传统货币基金相似,即在市场表现坚挺良好时会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在市场表现疲软时亏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消费者在没有了解市场行情的前提下,盲目听信基金收益永远为正的“真理”,很可能在刚进入余额宝时就产生亏损,不过概率极低。二是与银行正面竞争的风险。余额宝的上线,虽然在较长一段时间还没有与商业银行正面抗衡的能力,但是作为较为方便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必定还是分流了部分资金。三是与余额宝用户的纠纷风险。余额宝没有提醒用户有关余额宝产品的投资风险。一旦基金发生亏损,数以百万计的余额宝用户会因利益关系和余额宝产生纠纷,这个影响和损失同样难以估量。
在监管方面,虽然支付宝在2012年5月取得了基金支付牌照,但是没有获得基金销售牌照。根据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规定,支付宝可以利用用户沉淀在其平台的资金购买协议存款,却没有说明可以用以购买货币基金。因此,这次余额宝的上线也可以看作是打了一次“球”。在余额宝推出不久,因其违反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结算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而被证监会点名,称其违规,要求支付宝对余额宝中未备案的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账户补充备案。
四、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
看到天弘和支付宝的合作产生了奇迹般的反响,众多基金和购物平台纷纷仿效这个做法,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如数米现金宝、苏宁易付宝、东方财富的活期宝,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居民的理财困境。另外,淘宝正对10多家基金的30多位学员开展网上基金销售的培训,这意味着各家基金的网店开张也进入了倒计时。目前在淘宝天猫上,在搜索栏中输入“基金”,已经有8个基金产品可供选择。
互联网金融作为联合互联网技术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产业的一个新型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购买基金方面,用户省去了到基金公司开户的麻烦,只需要用已经实名认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可以购买理财产品,方便快捷,节省了时间成本。对于淘宝、京东、苏宁、卓越这些已经在国内拥有了较为固定的消费群体的网上购物平台来说,相比较国内传统基金而言,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上无疑抢占了宝贵的客户资源。可以预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很好,但在发展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降低投资门槛
动辄上万、十万的投资底线会让不少资金紧张的投资者望而却步,也会让基础消费人群心有余力不足。因此降低投资下限,让更多人受益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迫在眉睫。
(二)降低交易手续费
互联网金融表现出单笔支付量很小,但是具有海量长尾的特征。降低交易手续费也是给消费者让利的一个途径。另外需完善账户体系建设,优化网上账户注册环节,针对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数量对账户管理服务进行升级。
(三)提升对细分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各异。国家需要继续积极引导和管理,形成不同商业模式的差异化格局,提升对细分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的水平。
(四)形成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相互竞争的格局
目前在互联网大潮中发展较快的仍是民间资本参与、电子商务推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若要形成良性竞争,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国家需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接纳国外有成功经验的企业来华投资,形成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相互竞争的和谐格局。随着腾讯、阿里巴巴开始筹办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互联网巨头们关注的热点。随着巨头的加入,其他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将很快加入到这波浪潮当中。余额宝这一创新理财产品的出现,将会掀起又一场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互联网金融风暴。
(五)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质量
现有的监管机构需理清各自的监管职责,避免监管重置、监管套利以及监管真空。同时提供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健全、完善风险评价体系和标准。
参考文献:
1.谢卫.新浪财经两会报道[J/OL]. http://.cn/china/bwdt/20130302/233714699608.shtml,2013-3-2.
1970年,“美国教师年金保险公司”的主管鲁斯•班特创建了名为“储备基金”的共同基金,基金投资高利率的定期储蓄,购买者可以以1000美元为单位购买基金份额。这样,资金有限的小额投资者也可以享有高额回报,而且基金流动性高,安全性好。因此,一经推出就受到中小投资者的欢迎,成为第一个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风险小、可随时申购赎回,还可以规避Q条例,获得较高的市场收益,成为中小投资者投资的首选。随着中小投资者不断从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中抽出资金投向收益更高的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总资产迅速扩大。1973年仅有4家基金,资产总额只有1亿美元,到1982年就有200多家基金,资产总额达到2400亿美元,超过了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1993年底达到了5000亿美元,1977至199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九十年代增长更为加速,1996年底货币基金达到900只,总资产为7500亿美元,占所有共同基金资产的25%以上。经过九十年代的高速增长,美国货币市场基金2001年达22853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数量达1015只,投资者账户4720万个,是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史上的巅峰。2002年后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连续下调,与其他基金相比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差下降,导致货币基金现金流出。2002年,零售货币市场基金现金净流出共计780亿美元,机构货币市场基金现金流入减至320亿美元。净资产规模调整为22720亿美元,基金数量下降为989只,投资者账户减少到4540万个。
二、货币市场基金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美国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是货币市场基金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为抵御高企的通货膨胀。当时的通胀较高,从60年代的2.3%上升至70年代的7.1%,1980年更高达13.58%。因此民众有避免资产贬值的需求。二是规避Q条例的管制。七十年代美联储取消了对大额存款的利率管制,银行争相提高大额存款利率,在此情况下,中小投资者的存款实质上处于负利率状态,中小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可以绕过管制以获取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三是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出。美联储首先放开了长期存款和大额存款的利率限制,从而使货币市场得以充分发展,各种货币工具开始出现并高速增长,特别是商业票据和市政债券,投资于这些领域的货币基金可以获得超过10%的收益。货币市场的发展导致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利差不一致,这种利率的扩大是货币市场基金产生和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货币市场基金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动
1.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开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我国股市进入熊市,股票型基金投资风险大,投资者难以接受;而货币基金作为储蓄的升级产品,投资于货币市场,风险小,可以为投资者所接受。2003年,证监会同意货币市场基金投入市场发行,随后华安基金公司的“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招商基金公司的“招商现金增值基金”和博时基金公司的“博时现金收益基金”分别向社会公众发售。2004年8月,证监会和央行联合了《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的规范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名称、投资品种和剩余期限,进一步推动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到2004年底,我国国内货币市场基金已达9只,总规模己接近700亿元。2005年4月,货币市场基金达17只,总规模突破千亿元,货币市场基金进入了第一个高速发展期。2007年后,我国股市的走强,使得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缩减,其占整个基金规模的比例从年初的20%下降到年末的3.39%;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A股大跌,货币市场基金再次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到年末其基金规模占比突破20%;2009年到2011年,由于流动性宽松,利率下降,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减少,基金规模持续下滑。进入2012年以后,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货币市场基金又一次高速发展,2013年末规模达到9000亿,接近基金总规模的1/3。
2.货币市场基金对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作用
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看出,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对利率市场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同样如此,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货币市场基金的产生和发展调高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货币市场基金主要通过吸收居民银行活期存款,然后投资于银行间同业存款。由于同业存款利率高于活期存款的利率,使得中小资本的投资者也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同时满足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银行的融资要求。当央行希望收缩货币政策时,市场利率走高。使得银行短期存款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利差扩大,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增加,从而更多银行活期存款流出,申购货币市场基金份额,央行紧缩货币的目的达成。因此,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的确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这也是央行利率市场的重要原因。第二,货币市场基金和利率市场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美国第一支货币市场基金的产生来源于对美国Q条例的规避,因此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利差是货币市场基金产生的原因。美国对活期存款利率的管制导致了货币基金的产生,货币基金的产生又加速推动了利率的市场化脚步。在中国同样如此,我国一直以来维持着对存款和贷款利率的管制。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发展加剧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货币市场基金应运而生,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介入,降低了基金申购的成本,导致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而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导致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实质性降低,直接促进了利率的市场化。第三,货币市场基金的推出加快了商业银行的创新动力。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是通过大量分流储蓄机构的存款来实现的,储蓄机构存款的流失降低了银行的垄断利润,加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这些都促使银行放弃以往的盈利模式,积极主动开拓金融创新。目前中国已对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推出了大额可转让存单,但还只是被动的推出和货币市场基金类似的投资产品,以后可以细分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做出有针对性的投资品种。在基金的功能上,还可以具有签发支票、转账付款等功能,是基金对投资者更加方便。不断的金融创新使得银行的管制利率作用减弱,会促使央行更加果断的放弃对利率的管制,以彻底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四、总结
摘 要:长期以来,存款一直是银行业的生命线。在资金成本不变,资金供不应求的背景下,高息差带来且必然带来高盈利。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未来民营银行的将会大量出现,激烈的竞争会使传统高息差逐步压缩,同时,随着网络金融、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发展,未来大量的资金将会绕开银行这个媒介,在资金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进行体外循环,进而造成“金融脱媒”的现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金融脱媒是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将来我国银行业必然面临金融脱媒所带来的更为剧烈的冲击。未来如何应对金融脱媒现象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此,试图通过分析我国金融市场条件下,金融脱媒的环境及特征(characteristics)、对我国金融行业产生的影响(influence)及我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measures)即采用CIM分析框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银行业应对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脱媒;盈利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12002
2004年我国经济出现一个怪现象,在货币信贷投放量下降6500亿元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仍然较往年增加,货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经济增长的所需的货币资金从何而来?原来,大量的货币资金并没经过银行体系,而是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由供应方转移到了资金使用者手中,发达国家称之为“金融脱媒”现象。应该说,金融脱媒现象是我国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政府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产生的时代背景
导致我国金融脱媒现象不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其一,从投资者的角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手中持有的货币资金越来越多,客观上需要寻找恰当的投资渠道。另外,在我国长期利率管制的条件下,银行业存款利率是由政府制定,存款利率水平较低,甚至难以抵抗通货膨胀,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居民迫切需要寻找除存款外的较为稳妥的投资渠道。其二,从资金需求者的角度,企业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也是由人民银行确定,这样企业的融资成本被锁定在一个区间内,银行业的利润由利差决定,在信贷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情况下,银行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国有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等相对安全的领域,出于降低融资成本及经营周转需要的需要,客观上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其三,从政府角度,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创新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市场直接融资,我国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股票、基金及债券市场,这些融资渠道一方面为居民手中存款找到了相应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又为资金需求方找到了相对廉价的资金,在资金需求和供给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造成资金脱离银行体外循环,形成金融脱媒。最后,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政府稳步推进金融深化,一大批金融创新产品应运而生,比如P2P网络贷款公司的发展,通过网络直接将资金需求和供应方联系起来,既能满足资金供应方资产增值的需求,又能满足资金需求者,寻找资金的需要。余额宝是最新创新金融工具,将货币基金转化为一种网络产品,在客户申购和赎回之间创立更为便捷的投融资渠道,收益率是银行活期利率的十几倍,同时货币基金本身的低风险性也能保证盈利,余额宝一经推出,即受到热烈追捧,截至2013年11月14日,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即余额宝)的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全球货币基金中排名51位。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针对银行理财、风险投资基金的金融创新产品也会不断涌现,未来资产证券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这些都对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形成巨大冲击,引起的金融脱媒现象也是空前的。这迫切需要我国银行业提前布局,转变利润增长模式,应对挑战。
2 我国金融脱媒现象的基本特征
2.1 伴随金融市场化稳步推进
自1993年中国确立了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目标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呈现加速趋势。尤其入世后,每1-2年就会推出一项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措施。2013年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预计未来的三到五年内我国将会完全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另一方面继今年6月20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后,中国国务院办公厅7月正式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当前银行业利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我国银行数量将会出现一个大量增长的历史进程。这将进一步挤压银行利润,存贷款利差将会进一步缩小。这将迫使银行从经营对象从大中型企业转向中小型客户,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提出挑战。
2.2 我国银行盈利结构主要依靠传统存贷差业务
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利息收入仍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公布的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75%以上,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只占20%左右。这和国际上的先进银行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以渣打银行为例,传统的信贷业务始终维持在8%以下,利润主要来自于交易银行、全球市场等业务。在这些银行的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也即普遍意义上的中间业务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国外,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从品种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结算类、汇兑类业务为主,业务新品种少,份额小,无法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国外银行存在很大差距。
2.3 金融创新处于初级阶段,但创新思维活跃,大量创新工具将随着放松金融管制不断涌现
组织方面,我国建立了包含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证券经营机构、保险机构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方面,建立了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为主的货币市场、银行与企业间外汇零售市场、银行与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在金融技术方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技术上实现了与国际对接。可以说,我国金融创新已经具备外在条件并全方位展开。通过这些创新可以增强我国金融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了金融企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2.4 居民金融资产存款占据主导地位,但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占比中,存款占据主导地位,但持有资产种类正日趋多样化,未来金融脱媒存在较大的空间,从而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也会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以来我国存款增量连续下降,存款加速流出银行体系。2010年全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2.03万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2011年1至10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88万亿元,同比少增2.61万亿元。 金融脱媒正在加速。通过深入分析,存款主要流向以下几个领域。
(1)向银行表外理财产品。根据普益理财统计,2008年至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分别为2.6万亿、5万亿和7.05万亿元。
(2)民间借贷。在信贷资源紧缺、资金面紧张的形势下,民间借贷2011年以来格外火爆对资金形成了分流。
(3)其他金融资产如国债、企业债券、基金公司等。
此外,信托、艺术品、收藏品也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2.5 我国银行业正加速脱媒
据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银行业投放人民币贷款增加6.72万亿元,只占当期社会融资总量11.73万亿元的573%,而同期,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的占比则累计增加了98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债券发行量达97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20.5%。以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的大发展为代表,中国融资供给正加速脱媒。当前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同比增速已经从2009年的45%下滑到15%左右。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型银行,已经感受到了金融脱媒的压力。
3 金融脱媒条件下,我国银行业应对措施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未来金融脱媒必然会对我国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提出挑战,我国银行业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拓展全球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不仅为投资我国的企业提供支持,而且帮助我国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在企业贸易和投资往来中不断获益。应该奉行“跟随客户”战略,把对国内企业和居民的服务延伸到境外市场,并以此防止客户流失并争取到更多客户。环球市场部的业务主要涉及外汇、利率及信用产品、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产品的交易和买卖、资本市场、企业融资以及渣打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等方面。类似于中资银行企业银行中的投行及国际业务部门,主要是资本和资金业务,它的业务增长和外汇、债券市场的发展等。另一方面通过全球化的发展可以拓展业务至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的地区,通过利用传统业务方面的优势,开拓市场,获取利润。
3.2 调整客户结构,加强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着力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占比
金融脱媒必然伴随着居民资产的证券化,资本市场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运营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将回流至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交易越兴旺,资本市场发展越快,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越迅速,同业存款、企业大额存款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果同这些客户维持好合作关系就可以促进资金回流入银行体系,从而抵消金融脱媒造成的影响。
另外,伴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有实力信誉好的大企业将会更多采用企业债等灵活的融资渠道,因此银行面对的这些客户业务规模将会缩小,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因为融资渠道相对狭小,仍然会将银行作为最重要的融资渠道,未来如果能在中小企业市场有所作为,一方面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把控风险的能力,回归银行业本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
3.3 成立产品创新团队,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尽快开发拓展类“余额宝”、大额可转让存单等金融产品,依靠银行的信誉为支持,抢占市场的同时,促进资金回流。以P2P和O2O模式的迅速发展为契机,拓展相关产品,紧紧围绕客户,以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在互联网发展中抢占先机,促进客户资金的回流。
另外,可通过发放股票质押贷款、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方式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资金,积极支持直接金融市场的发展。
3.4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新的金融市场发展格局和新的发展方式要求银行要以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技术,不断支撑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控、补偿等方面不断创新,全面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负面影响。
3.5 推进综合化经营
商业银行必须向全面经营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有金融混业业务;积极实践创新的综合经营业务;构建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培育和加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功能;加快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进程;选择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进行综合经营试点。
最后,银行业还可以依旧通过发行金融债、次级债等拓宽筹资渠道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带来的压力,总而言之金融脱媒的深化将带动直接金融市场的繁荣,面对这种新兴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通过中间业务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