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主要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 问题 对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更新教学内容。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长期以来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大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并不能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本文分析了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对策,从而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这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第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有群体动力理论、自控论原理和发展理论三种。其中,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在合作性团体里可以相互启发、相互碰撞而产生新的思想,有利于学生自尊的产生。第三,分层教学的理论。分层教学理论认为,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目标,它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有利于解决学生之间因水平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二、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内容复杂、且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一套体现计算机大众教育特点的教材。许多学校,尤其是有本科和专科的高等院校,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区别不大,要么本科教材知识结构较为偏深,要么专科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浓缩,而许多计算机教材本身缺乏人才培养层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教学内容看,很多内容己经陈旧过时,但教师还要讲授,这使学生毕业后遇到较多新的困难和问题。
(二)计算机授课模式传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或教学方式,主要以讲解讲述和板书的方法传授。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感觉非常抽象,很难理解。同时,一些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缺乏深刻认识,其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课件制作过于简单,无法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和实训力度不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学生只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的。但是,目前,部分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理论与上机实践课时相当,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时间较少。由于许多计算机课程教学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安排,导致了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知识,但在面对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这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无法使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
(四)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法单一。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是采用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方法显得过于单一和陈旧。尽管学校也意识到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考核改革却进展缓慢。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平时上机进行实践操作关系很大。也就是说,尽管有的学生平时计算机理论掌握较好,但是由于受到实践学时或自身学习条件的限制的话,学生上机操作仍然比较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考核成绩也不一定取得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高校计算机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目前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中,具有高职称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高学历者少;而中、初级技术职称人数较多,低学历居多。同时,部分教师认为计算机属于学校公共类的基础课程,使得部分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有些老师的教案和教学内容多少年不改变,理论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从而影响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 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因材施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部分学生出现怕学、厌学计算机课程的现象,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加强鼓励和引导,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分别制定学习目标,采取分层次教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改革其教学方法。首先,计算机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的培养。其次,计算机教学方法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再次,教学方法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智。除此之外,教学方法要注重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兴趣中激发求知欲,着重培养学生会用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利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完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体系。第一,选用优秀的基础理论教材,避免计算机材料理论内容繁杂、太过教条化的教材出现。第二,自编计算机实践课教材,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其中,自编计算机实践课教材应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和动态性,使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四)加强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课程,教师要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或编制CAI课件,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从而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五)加强师计算机资队伍建设。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教师自身首先得具备渊博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首先,学校要组织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其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并引导社会上计算机行业中优秀人才到院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
除此之外,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应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形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张立杰.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1,4.
[2] 邱明.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维护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949-02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计算机系统维护作为一门实用的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计算机系统维护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必开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这门课程讲授的技术非常实用,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深受学生的喜爱。然而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显得过于陈旧,该课程的教学计划应该跟踪新技术的发展潮流,创造条件力求把计算机系统维护最新技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的对计算机进行维护。笔者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一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感触很深,结合我院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该文就该课程的改革进行探讨。
1 教学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本课程的教学都是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讲起,讲授计算机的主要配件如CPU、内存、主板、硬盘等的性能、基本原理,然后对计算机主要部件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进而告诉学生如何排除故障。接着讲授操作系统的一些知识,利用PPT给学生讲解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杀毒软件及常见工具软件的安装,部分学校对注册表、BIOS设置等进行介绍……,这样的安排教学内容,一方面使用传统的教材,知识更新较慢,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削弱,使一门非常有活力的课程变的枯燥入味。
我院这门课程完全采用项目化实训教学形式,采取理论够用的原则,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动手练习。我们结合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实际应用,将该课程分成三个大的项目:
1) 实验室机房的组建;
2) 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3) 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当学生拿到该课程的实训项目书时,就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第一个项目中我们根据机房组建的实际情况,将该项目分成以下任务:
1) 利用计算机网络调查当前计算机主要配件的品牌、价格、性能等,每组学生在任务完成时需根据自己的调查,为实验室配置一台满足计算机教学需要、价格在4000元左右的电脑;
2) 独立对计算机整机进行拆装;
3) BIOS的设置;
4) 利用fdisk与pq进行硬盘分区;
5) 操作系统安装及优化;
6) 装机必备工具软件的使用;
7) 网线制作及网络连接。
第二个项目我们分成以下任务:
1) 硬盘数据的恢复;
2) 注册表的合理使用;
3) 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备份及还原;
4) 机房大量电脑操作系统的还原;
5) 计算机维护及监测软件使用;
6) 利用主板检测卡分析、排除硬件故障。
第三个项目我们分成以下任务:
1) 打印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2) 刻录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3) 扫描仪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4) 汉王识别软件的使用。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很多院校都采用教室理论学习加平时实验室实验的手段,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为1:1,实际上该课程的很多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没有较大帮助,相反会给学生带来厌学心理,如:硬盘工作原理、扫描仪的工作原理等,对于职业教育,笔者认为,这些知识可以完全放弃,职业教育的原则是让学生能够非常熟练的对计算机进行维护,遇到故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排除。该课程可采用理论与实验1:3的课时分配,我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多媒体教室演示、实训室分组训练对一些学生难于独立操作的内容我们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的的方法,如计算机的拆装,我们在互联网上找到多种目前主流计算机的拆装录像,形象的将拆装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录像观看结束后,我们对一些重要知识采用幻灯片讲解的方式再度强化,如:主板跳线的安装、双硬盘的安装等。演示完后我们将学生带进拆装实训室,让每一个学生对计算机进行拆装练习。对于BIOS的设置、硬盘的分区我们采用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讲解完后我们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在系统维护实训室进行练习,根据不同的内容我们会留下一些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摸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如合并分区、拆分分区、BIOS的优化技巧等。
2) 电脑城及社会维护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训期间,我们利用周末,联系好电脑城的十几家电脑公司,让学生在电脑城进行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如:组装电脑、U盘维修、系统安装、故障维修等。除了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专业化的实训环境中进行岗位实践外,还可以鼓励或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维护维修实践活动,免费为居民维护维修电脑,让学生有意识接触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收集在维护维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学习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实训课程的考核一直是大家困惑的话题,利用传统的试卷做题肯定不行,本课程考试属于技能型考核,因此我们采用操作性考试,项目化考核手段。如:第一个项目的考核我们给每组学生一台电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机的拆装、分区、系统安装、网络连接等。在第二个项目的考核中我们采用预设故障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排除。第三个项目我们让每组学生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解办公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及维护措施,然后让学生和老师来共同为他们的表现打分。从考核效果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考试方式,学生反映这远比笔试要好。结束语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门非常有活力的课程,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对计算机系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目前全国上下高职院校都在搞课程教学改革,我院也毫不松懈,围绕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展开紧张、细致的学习,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总之,PC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产品更新换代快,如何在计算机系统维护教学中,将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与PC新产品、新技术的"动态"进行充分、合理地联系,值得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育;图形学;图像处理;多媒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1,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080-05
1对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知识的要求
1.1CC2004知识领域要求
在CC2004中,和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相关的知识领域是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图形学与可视计算(Graphics & Visual Computing-GV)、信息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网络计算(NetCentric Computing-NC)等几个部分。表1是CC2004列出的五种课程计划中所含人―机交互和图形学与可视计算两个计算机主题的比重。表中的数字表示对应的专业与相应的知识域的相关性,范围从0~5。其中,min值表示该学科报告中列举的学生对相应知识域掌握的典型的最低要求,也是相对于其它专业最低要求的值,max值表示该专业学生对相应知识域掌握的典型的最高要求。
表1 计算机主题的比重
分析CC2004中各课程计划和表1可得出,CC-CS2001对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的知识要求最高,所涉及的具体知识单元见表2。
表2 和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相关的知识单元
CC-CS2001在附录B的课程描述中,推荐了一些覆盖知识领域和单元的课程,每门课程里对预备课程、课程提纲、覆盖的知识单元、各单元学时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相应地,和图形图像与多媒体有关的中介课程有CS250W人机交互和CS255W计算机图形学等课程,高级课程有CS352图形用户接口、CS355高级计算机图形学、CS356图像处理等课程,但高级课程只给出课程名称,还没有详细描述。
CS250W人机交互课程要求全面介绍人机交互原理和技术,CS255W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则要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原理和技术,两门课程覆盖的知识单元见表3。
表3 CS250W和CS255W的知识单元
1.2CCC2002和教指委计算机科学规范的要求
CCC2002同CC2001一样,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划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结构。完整的本科课程体系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奠定基础的基础课程,涵盖知识体系大部分核心单元的主干课程,用来完备课程体系的特色课程。根据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的现状及对典型课程设置的分析,给出了16门课程,分别为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结构,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型机系统与接口,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在教指委的《计算机科学规范》中,也选取部分知识单元组成了15门核心课程,分别是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结构,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数字逻辑,社会与职业道德。可见,计算机图形学都为核心课程之一。
在《计算机科学规范》中,计算机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的领域:
(1)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以计算机产生并在其上展示的图像作为通信信息的艺术和科学。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表示信息的模型的设计和构建应有助于图像的产生和观察;②方便用户使之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设备和技术与模型(或者说观察到的图像)进行交互;③能提供绘制模型的技术;④设计出有助于图像保存的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目标是对人类的视觉中心及其他的认知中心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2) 可视化技术:主要目标是确定并展示存在于科学的(如计算和医学科学)和比较抽象的数据集中的基本的相互关联结构与关系。展示的主要目标则应当是发掘在数据集中潜在的信息,从而有助于用户增强对它们的理解。虽然,当前的可视化技术主要是探索人类的视觉能力,但是其他的一些感知通道,包括触觉和听觉,也均在考虑之中,以便通过它们进一步发现信息的处理过程;
(3)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VR)是要让用户经历由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可能的其他感知通道所产生的三维环境,提供一种能增进用户与计算机创建的“世界”交互作用的环境;
(4) 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的目标是推导出一幅或多幅二维图像所表示的三维图像世界的结构及性质。对计算机视觉的理解和实践依赖于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但也和其他一些学科(如物理、数学、心理学等)密切相关。
CC2004和CCC2002的规范中给出的课程建议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最小核心内容,包括的这些单元是要获得学位必须具备的相应知识。核心单元不是课程的全部,核心单元是课程最小的部分,但不能构成完整的本科课程,每门课程应当包括来自知识体系中的附加选修单元。核心单元不能仅安排在本科阶段的入门性课程中。许多核心单元属于入门的导论性知识,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必须安排在低年级的入门性课程中,因为有些导论性的知识,只有当学生具有必需的基础知识后才能接受。另外,引论性课程也可以包括选修单元。所以核心这一说法只是意味着必须具备的含义,而并没有限制它必须安排在那些课程里。
从以上国内外计算机专业推荐的教学计划和设置的课程可以得到,涉及到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的内容,一般宜设置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及相关课程,可涵盖的知识有人―机交互、图形学、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基础内容,这样才可基本达到规范的要求。
2部分高校课程开设情况
从网上可查到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课程设置情况如表4。
表4 涉及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类课程开设情况
从表4可看到,近几年在计算机专业里,国内的大学普遍增加了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类课程的课程数量和教学时间。
3 存在问题及教改研究
3.1问题
摘要:本文对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系统结构”课程的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及其课程设计的目标与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考核方法。
关键词:实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综合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两门课程的要求,是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硬件与结构方向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实践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加深对计算机“时空”概念的理解和对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的应用,提高应用集成电路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验设备
2003年初我院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全面改善实验室条件,添加了30台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推出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教学实验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各计算机部件和多种模型计算机的设计及实现而高水平地支持“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并通过对指令设计方法、时空并行性、指令并行性等多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来开展“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实验教学。
2实验目标和内容
运算器组成实验目标是要求学生加深理解运算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掌握算术逻辑部件的功能原理及74LS181的功能;掌握移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运算器中通用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运算器中运算结果判断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运算器的8位加、减、与、移位、进位、直通功能;验证4位乘4位功能。按给定的数据,完成几种指定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其中大部分属于简单的验证式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索实验步骤和任务。比如,学生验证完运算器的加运算之后,再让学生自行探索减法的实验步骤并完成相应任务。
存储系统实验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计算机主存储的作用,掌握存储器的构成;掌握半导体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工作原理及读写方法;掌握用存储器芯片构成主存储器时,如何进行字/片选技术,了解使用半导体存储器电路时的定时要求。实验内容主要是对存储器存储单元进行先写后读,属于简单的验证式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现存储器容量的扩展。
控制器实验目标是要求学生加深理解计算机控制器中时序控制部件、指令部件、地址部件、操作控制部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微指令格式、设计方法、写入过程、执行过程;掌握硬布线控制器的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实验内容主要是微程序控制器中微指令编制、写入、执行过程;硬布线控制器的指令执行过程。属于有一定难度的验证式实验。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设备本身的系统结构设计微程序、写入并运行。
总线控制实验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总线的概念、作用及特性;掌握用总线传输数据的控制原理和方法;掌握总线仲裁的方式及方法。实验内容主要是控制总线实现数据由输入设备通过总线向通用寄存器或者存储器传送。属于验证和设计式实验。
模型计算机实验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模型计算机实验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性能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的“时空”概念。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为后边的模型计算机的设计打下基础。实验内容主要是基本模型计算机实验,复杂模型计算机实验,用CPLD实现模型计算机实验,基于RISC处理器的模型计算机实验,基于重叠技术的模型计算机实验,基于流水线技术的模型计算机实验。属于验证式实验。
3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内容
在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专门留出来一两周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系统结构”的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模型计算机的设计。要求根据设备情况,自行设计指令系统(包括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访存指令、转移控制指令、I/O指令和停机指令)的微程序来控制模型计算机实现功能。并且要求各组课程实践人员设计的指令系统各不相同,基于的设备或技术也不相同。比如设计指令系统实现基本模型计算机、基于CPLD的模型计算机、基于RISC处理器的模型计算机、基于重叠技术的模型计算机、基于流水线技术的模型计算机。
4考核方法
实验报告主要包含预习报告、原始记录和总结报告三部分。学生在做实验之前自己组织时间查询资料书写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步骤)。在实验室做实验前,指导教师根据预习报告书写情况给出相应等级的成绩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包括教师签名和日期),然后指导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包括实践/调试过程,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前10分钟由指导教师在实验报告上给出成绩(包括教师签名和日期)。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写出本次实验的总结报告(包括实验结论,实验讨论,实验清单),下次做实验时再交上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填写学生该次实验的最终成绩(包括教师签名和日期)。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最终成绩的20%。
课程设计的考核内容分四大项。系统程序设计情况(占20%),主要是针对系统程序的可用性、实用性、通用性和可扩充性。学生动手能力(占20%),主要是针对学生设计思路的开扩性和创新能力。报告总结(占10%),主要是针对学生资料完成、条理清晰情况。答辩情况(占50%),主要是程序能正确运行情况(10%),设计错误的改正情况或按要求改变执行结果(20%),问题回答情况(20%)。由至少两位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同时参与答辩,并对答辩情况量化。课程设计单独另算一个学分。
参考文献
[1] 钟荣柏.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 科教文汇,2007,(4).
[2] 柴志雷.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教学初探[J]. 考试周刊,2007,(27).
[3] 白中英.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网络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知识 整体性 思考 联系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基于综合运用的综合性知识,具有基础性和前瞻性,而且为以后的水平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平日的学习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整体性学习,我们可以有效的将它们综合性的连接起来,加强内在联系的有效性,在巩固前边所学知识的时候,同时复习到后面的知识,两者有机的相互结合,通过相同的衔接点连接起来,达到有效提升的目的。
1 基础办公平台软件的整体性学习和联系
从最基础的系统操作入手,然后逐渐的学习各种软件的制作,纵向来说,系统性的操作是软件操作的基础,软件操作更加深化和细化了,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和提升,达到有效整合的目的。
1.1 系统操作和软件接口的整体性学习
将系统的基本操作与软件操作融合在一起:计算机的学习和操作,从基本的系统操作开始,了解电脑配置的不同用途,然后融入基本操作软件,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提升,例如关于office基本操作的文档,通过系统性的操作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其中的接口可以通过word,excel和ppt进行有效的展示提升。当中许多基本的操作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操作进行升华和提升,上述办公软件的操作都是基于系统软件的操作。
学习计算机和教授计算机都是一脉相通的,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将基本的操作系统运用和基本的软件运用整合到一起去,提升我们的空间,通过相互的练习和操作将两者融合到一起去。在两者的相互比较当中会发现很多简便的相同的方法,达到一个双倍提升的效果。
像在办公文案部门,经常要用到Office办公系统软件,在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中,最主要应用Ps软件系统,这成为当下的流行趋势。以计算机的某项应用为主,同时结合其他软件的辅助作用,我们就可以基本达到日常工作的目的,满足其基本需要。有效应用计算机解决各种课题,通过标准的技术要求,将最终成型产品提供给需要的人,
1.2 资源及软件的相互整合,形成整体性学习课件
资源的整合的整体性学习,目的就是让各种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在一个思考的空间之内进行学习和有机的整合。例如我们在学习PS制图软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将文字和图片的资料融合到一起去学习,形成一个图文并茂的PS。
在实践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将音视频软件的学习融合到一起去,通过有效的融合形成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将重要知识点形成一股合力,通过整体思维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例如我们通过数码软件的形式,将图片音乐和文字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去。
2 计算机基础和实践运用
2.1 重视计算机基础的巩固
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是常规化的教学,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常识与操作技能,常用的办公化操作与日常维护等内容。以上内容是深入研究计算机的基础,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的日常应用与教学评价反思,就是围绕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运用这个核心展开的,是我们教学合理化与常规化的出发点,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夯实基础,以培养能力,提高技能,然后以计算机主干核心知识构造自己的应用体系,确定目标,将计算机的多功能化融汇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效解决各种为题,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2 计算机学习要形成理论和实践的整体体系
电子计算机逐渐进入到日常百姓的生活当中,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具,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更加发挥了计算机强大的作用,成为我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主力军。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关键和衔接的作用,教育、管理、各领域几乎已经替代人们的地位,成为一个有力的使用工具。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有效应用于工作指导当中,理论和实践操作并举,成为我们一向重要的课题,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形成知识模块体系,形成整体认知,达到全面覆盖,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为将来灵活运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3 小结
总上所述,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的操作功能,为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且效果日益凸显,成为了大家日常的亲密朋友和工作的关键角色,如何有效的开展理论和操作的现实运用,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实践创新的问题。
在计算机的应用和技术操作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有效的将它们综合性的连接起来,加强内在联系的有效性,在巩固前边所学知识的时候,同时复习到后面的知识,两者有机的相互结合,
首先要夯实基础,以此培养能力,提高技能,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从而提高素质,然后以计算机主干核心知识构造自己的应用体系,确定目标,将计算机的多功能化融汇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效解决各种为题,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通过理论进行实践性的锻炼,达到有效提升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有效的提升课程的内在联系,构建整体性的知识点,提升计算机知识的综合性运用程度。
参考文献
[1]计算机应用基础编写组.计算机应用基础[D].南京大学,2010.
[2]计算机与生活编辑部.计算机与生活[J].计算机与生活,2003.
[3]孙晓风.网络改变生活――突飞猛进的计算机网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天雷.中国计算机用户.网上生活[Z].北京市报刊发行局,2006.
[5]李辉.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