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期货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2003年开始,每天清晨5点钟王在荣开始撰写期货分析文章。7点钟他在去公司的路上便思索晨起后的分析判断,可以说,他的思考时间比其他人多出两个小时……十余年的时间,他所记录的笔记已有五十余本,多达600万字。2008年他进入中粮期货,时至今日他为公司创造了5500多万的利润。从事期货行业二十余年的他,练就一对火眼金睛,对行情精准的判断让他拥有数不清的粉丝。名誉、声望、财富对他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他的目标是未来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战胜国际顶尖高手,并且为祖国出力,为祖国创造巨大的财富。他就是中粮期货董事总经理、首席投资顾问、首席分析师――王在荣。
从事期货行业二十余年,期间经历了不少惊心动魄的起伏,也曾遇到过“前无古人”的困境,王在荣最大的感触是期货行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期货行业里赚钱不易,稳定赚钱更是难上加难。“光靠一个品种,有可能狂赚,也有可能狂输,不过是过眼烟云。”而王在荣的醉翁之意,却是要做到长盛不衰,做一棵期货界的常青树。
王在荣认为,要获得成功,就要总结属于自己的方法,而这个方法跟个人的性格、血型、知识结构、阅历,以及周围所接触的人有关。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王在荣研究出了两大法宝,一是六维分析理论,一是333-11-333稳定盈利模式。“大多数分析师从基本面和技术面两个维度分析行情,我是从六个维度来分析,这样更安全。”王在荣告诉记者,首先要关注宏观政治经济,包括货币政策,这是引导行情最大的因素;其次是地缘政治因素等;同时也要把握商品的基本面,即商品供需关系变化;第三是商品的基本常识,每类商品都具有自己本身的一些特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在这一点上,工业品、农产品、金融期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第四是商品基本的运行规律,要了解每一个期货品种运行规律的特点;第五是技术面分析,比如对黄昏星、启明星、均线系统、多重底、多重顶、黄金分割等技术指标及技术形态的灵活运用,判断行情才能够准确;最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心理因素,面对机会,应沉着把握。面对套牢,更应冷静对待。王在荣认为,只有从以上六个维度出发,才能准确地判断行情,发现机会才能更准确地出击。
老子认为福祸相依,在期货的行情中,机会与陷阱总是相伴的,是机会,是陷阱,如何辨别是最大的难题。只做一个品种很难长期盈利,所以,就要分散投资、组合投资,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在发现投资机会后,如何准确的把握机会也十分重要。王在荣潜心钻研出“333-11-333”稳定盈利模式,正是一个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盈利的相对安全的交易模式,在通过六维分析理论找到投资机会后,要做到组合分散投资,严格把控资金。稳定盈利模式对操作模式进行了全盘设置,选择3-6个品种进行组合投资;单边持仓上限不超过30%;按一二三建仓法则分批建仓;控制单品种持仓上限;在盘中短线操作时,严格控制短线仓位在10%以内;并留出10%的短线预备资金,以备不时之需;与此同时,在止盈止损设置上,稳定盈利模式也给出严格的10%比例,适时止盈止损,更好的把握资金;期货充满意外事件,需留足适当的锁仓和备用金,正如同打仗中的预备队一样,有充足的后盾来保障前线战斗,最后对于利润目标,王在荣的稳定盈利模式中也有所强调,每年递增30%是一个合理的期望利润目标。在这个U型结构的稳定盈利模式中,环环相扣,最大限度的控制好资金使用,以争取更稳定的盈利。这是王在荣经过不断地分析研究,完善创新所造就出来的盈利模式。
正是遇到一次次的困难和分析瓶颈,让王在荣不断地找出不足,不断地积累,摸索总结出稳定盈利模式。正如王在荣所说,“每一个新的理论诞生,背后一定会有新的思考,也一定是遇到新的困难,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的确,他每一天都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迎着他的终极目标前进。
对话
《卓越理财》:您对2015经济形势怎么看?
王在荣:我认为明年的经济形势继续向好。自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两年的时间都在调整经济结构,反贪反腐,一旦泡沫被挤出,必出利好。此次的刺激政策和松动政策已经表明经济结构调整得差不多了。此次降息也是为了防止房价继续下跌,当房价合理调整结束后,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束。随着货币政策的松动,利好政策会陆续出台。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低点会在今年出现,明年经济会好转。
《卓越理财》:您对股指的预判是什么?
王在荣:我认为,股指将会涨到2800-3000点,明后年有可能涨到3500点的位置。如果涨到3000点,投资者可将多单先离场。股指可能会有200多点的回调,等回调到2700-2800再买入,箱体运行到合理阶段才会涨到3500点。
《卓越理财》:您对投资者的建议是什么?
王在荣:建议投资者买入股指。另外,农产品已经跌过成本价,也是买入的机会。当商品到跌无可跌的状态意味着开始好转了,目前来看所有的商品都跌破了成本线。例如橡胶16000-18000是成本线,现在跌到12000,胶农肯定不种、不投入,产量下降,需求会上升;螺纹钢从5200跌到2400,钢铁的产量会下降。这其实是一个信号,一个转折点,意味着好日子就快来临了。
《卓越理财》:黄金也可以买入了吗?
王在荣:伦敦金短期在1000一线有较强支撑, 1100-1150震荡做底完成后,明后年不排除突破1500点。随着新兴国家对于黄金的需求不断加大,伦敦金在1100-1150附近,存在买入的机会。
《卓越理财》:人民币不断升值意味着什么?
王在荣:我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不断加速,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将会继续升高,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货币之一。人民币与美元未来将是双双走强的格局,美元指数未来有望突破100,五年内,美元兑人民币有望实现1:5,未来3-5年,人民币将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首先,会计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光大证券公司作为一家挂牌公司,特别是分支机构和财务岗位职责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员工绩效考核和财务产品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并在部门支出和收支审批和控制方面都非常严格,事前会计控制,在控制和控制后是没有用的。这样的控制环境,很容易导致一个更严重的道德风险管理。
其次,内部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因为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未对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只要求挂牌公司监事会独立意见披露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此外,没有其他要求。同时,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未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信息披露的内容明确规定。根据相关规定,监事会报告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这将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还不完善:股票上市公司在光大证券的过程中。在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是对行业和其他公司、法律法规的简单再生产,而不是对公司独特的经营环境的考虑,并由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其执行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二、业务拓展不足
首先,中国光大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国际比较而言,公司的业务发展主要体现在业务的多元化、差异化和国际化程度。业务多样性比较。目前,证券公司,其从传统型向模型和扩展业务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以中冠集团为例,其营业收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利息、股息收入,王冠公司持有股票分红和提供短期贷款利息的资本;销售佣金收入来源和上市证券的交易,交易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场外交易;自营收入是股票、债券、外汇掉期、衍生工具的交易和投资收入。
其次,企业的分化程度。光大证券公司不仅是单一类型的业务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机构,业务更集中于传统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交易,服务性差异化程度低,券商承销能力和无多大区别,券商佣金率是一样的,一般缺乏独特的市场定位。外国证券公司不是,他们在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其独特的优势,专业方向发展。公司一般都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往往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定经营方向,逐步形成自己的业务优势和业务专长。企业国际化程度之比较。从世界的角度看,自20 世纪90 年代初,随着国际经济自由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大型证券公司纷纷进入国际市场,纷纷在海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增加全球化、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程度。随着大量海外机构的建立、海外业务的大规模扩张,许多公司纷纷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全球业务的管理与协调,使国际业务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三、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光大证券公司的股权过于集中:通过对证券公司股权分配的观点过于集中,102 家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是证券公司持股比例超过9%,最高的是100%,28%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五,而多数发达国家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如美国证券市场的统计,前十名美国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5%,加权平均数为十家证券公司五大股东的比例,这显然可以看到,中国的证券公司明显的缺点,股权过于集中。光大证券公司作为中国证券行业的知名公司,有这样一个自然的缺点。
其次,光大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随意性,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组织结构不体现,虽然公司拥有最完善的监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但由于产权结构的结构,由于该国已经导致了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缺位,在复杂的原因导致监事会职能的过程中,公司的资产管理者被削弱甚至不存在,不真正发挥制衡作用。
最后是,公司内部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光大证券公司是一种典型的营销型组织结构,从总裁到部门经理一般都配备五到六。这种模式有一个明确的分工,组织严密的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最低层次是根据市场环境、企业和投资者的具体需要做出独立决定的;中间层主要负责内部协调和信息传递。目前,这种传销的组织结构不适应中国光大证券公司和证券公司的规模。从全球来看,国际上一些知名的证券公司的扁平化的组织实施最潮流,如美林基本上是和客户类型根据业务部门的交易师与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综合服务的需求。
四、盈利模式存在缺陷
首先,收入结构失衡:中国光大证券公司在经营收入结构上,严重依赖于经纪业务收入,而来自投资银行的收入和自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很小。而从披露的信息显示,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构成主要是投资银行、交易收入、券商、资产管理,以及业务收入比例接近,反映了不同来源的外资证券公司,在收入结构上有明显优势。相比之下,光大证券公司的业务内容很简单,单一。
其次,传统的单一盈利模式、盈利波动性:光大证券公司的证券业务可以概括为基本流程,传统渠道业务。经纪业务主要依靠投资者的交易渠道交易席位;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通过发行证券承销业务和分销渠道,简化项目合同、文件的生产、分配和使用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将保持沟通和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的业主和投资者的方法,二级市场收益的帮助。在这种模式下,利润、利润和股票市场的上升和下跌都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盈利状况也不稳定,尤其是在市场下跌的市场,缺乏有效的方式来拓展业务收入。
关键词:股指期货;券商;衍生品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11-0064-04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进行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申请工作的逐步开展,股指期货推出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券商(证券公司),当仁不让的成为准备工作的重要参与力量。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研究了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推出,对券商的公司战略、传统业务和竞争格局(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详细地阐述了券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证券公司参与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衍生品是国际通行惯例
自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诞生以来,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下同)就是衍生品市场的最主要的参与者,并逐步成为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创造者。如今,衍生品业务也已成为与投资银行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并驾齐驱的,推动海外投资银行利润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一)对衍生品的参与渗入公司业务各个角落
20世纪70年代,自B-S模型被发现用以解决期权定价问题后,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华尔街的著名投资银行纷纷设立独立的衍生品部,从事衍生品的发行、承销及经纪业务。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衍生品部是这些著名投资银行中人均利润最高的部门,摩根斯坦利的衍生品部在90年代人均利润一度高达数百万美元。
如今,证券公司在金融衍生品方面的参与已经渗透到公司业务的每一个角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国际顶级证券公司,如高盛、摩根斯坦利取消了独立的衍生品部,而将衍生品业务分散至融资业务部、资产管理部、固定收益部等传统部门中。截至2006年12月30日,摩根斯坦利持有的各种衍生品交易合约总价值达1129亿美元,可见投资银行使用衍生品的广度和深度。而在作为“全能银行”代表的德意志银行,衍生品不仅承担了为公司的IPO、自营、资产管理等现券业务提供避险的重要职能,对衍生品方面的参与已经囊括了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尽管德意志银行的证券业务部门下设有衍生产品部,但其仅承担了交易的职能,公司各业务部门会根据客户对衍生品的需求,交由产品设计部门设计衍生品,再由销售部门承担销售工作,风险控制部门对暴露的头寸风险逐日进行精密计算,衍生品业务获得的收益最终在上述部门间进行利润分配。
(二)衍生品业务带动公司收入和利润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见图1),其中涵盖股指期货、股票期权、权证、可分离债等方面的股票类衍生品所占比重超过70%(见图2),是衍生品市场的构成主体。股票类衍生品市场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证券公司的参与,证券公司每年都给市场创造大量新的衍生产品,公司相关收入和利润也在快速增长。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2006年第四季度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研究报告》,在2006年全球投资银行2890亿美元的收入中,仅股票衍生品就贡献了214亿美元,占比7.4%;股票衍生品收入同比增幅更是高达45%。
相关资料显示,2003年美国花旗银行(香港)所得利润中,约80%是由衍生品业务所贡献的;2005年高盛公司总收入的63%与衍生品业务有关;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衍生品相关业务也占到其总收益的33.5%;美林公司的核心盈利部门,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部(GMI)近年来的业绩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衍生品业务所推动的;德意志银行目前的衍生产品业务收入已占到公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我国台湾地区第二大券商宝来证券的衍生品部,近年来平均每年为公司贡献达三分之一的利润。
(三)衍生品业务已成公司核心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利用金融衍生品降低证券公司的整体业务风险,成为国际证券业通行的做法。比如,高盛2006年年报中称:“公司通过在交易所进行衍生品交易,为客户提供交易渠道,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同时利用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高盛并不是一个特例,通过指数期货等衍生品有效降低自身整体业务风险是国际证券公司的一个通用模式。国际证券业普遍依赖股指期货等衍生品进行风险规避,防止自身的各项业务出现难以控制的风险。
更为关键的是,经过20多年的市场竞争,国际投资银行在衍生品业务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差异化经营、业务纵深发展和全球化交易,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衍生品业务已经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和增值服务不可能没有衍生产品的大环境下,我国迫切需要加快证券公司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以推动本土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改善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证券公司参与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衍生品对公司战略的影响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与利率和外汇相比,股指、个股等股票类衍生品的标的资产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是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首选产品,以股指期货、备兑权证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将丰富市场现有的投资品种,拓展券商原有业务的经营范围,为券商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投资手段,使得构成券商主要利润来源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行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出现新的盈利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金融衍生品所具有的灵活复合性,使得券商有条件设计出具有差异化的理财产品,从而打破券商过去依靠资本规模扩张、进行低层次同质竞争的格局,使得券商的未来发展向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管理、咨询服务转变,使得国内券商业务结构从目前相对单一状态向国际证券业先进水平演变。
从成熟国家证券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金融服务价格下降,证券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目前拥有大小券商上百家,其相互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金融衍生品的不断丰富,为券商提供了一个用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树立自身品牌,确立业内地位的契机的同时,也将促使券商间优胜劣汰,那些不具有核心竞争力,无法确立比较优势的券商将逐步淡出这一领域。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将使得券商经营模式的分化现象日益明显,券商业务的未来发展,需要在“全”中突出“精”,即要结合自身情况,打造其在某一领域的领跑地位,以此作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摩根斯坦利和高盛长于包销证券;雷曼兄弟公司擅长固定收益证券的交易;花旗集团的特长是商业票据发行和债券交易;美林证券的专长则是项目融资、产权交易以及固定收入的资产管理业务和证券经纪业务。他们靠自己在各分支领域的优势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也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
所以,券商未来的发展战略,就是要确立自身所独有的核
心竞争力,借助金融衍生品推出的契机,进行对外经营与对内管理的创新,实现盈利模式的再造,依靠自身业务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证券公司参与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衍生品对传统业务的影响
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相继推出对券商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券商需要重新界定自营、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各项业务的业务边界,从深层次改变各项业务的赢利模式,并对风险管理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推出对券商各项业务的具体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对自营业务的影响
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推出首先将直接拓展券商自营业务的投资范围和投资品种,券商自营业务可投资的金融工具将不再局限于股票和债券等传统投资品种,而包括权证、股指期货、期权、互换等各类衍生品将纳入自营业务的运作空间,充分利用不同衍生品的收益和风险特性,挖掘投资机会。
其次,券商可以通过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建立避险机制,从而降低自营业务的风险。当1929年美国遭遇股灾时,由于缺少避险机制,很多证券公司相继倒闭,劫后余生者自营业务开始趋于谨慎,只得转向投资固定收益品种;而当1987年美国再次遭遇大熊市时,已经成功建立的股指期货交易充分发挥了避险作用,证券公司的损失大为缓解。如今,海外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已从高风险模式向低风险模式转化。在国内,也有前几年市场低迷时,由于避险机制缺失,中信证券等公司通过自营业务只做债券投资来规避风险的例子。
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推出也将使券商自营业务的投资策略发生重大改变。在传统的自营投资中,不论是股票还是债券,券商都必须通过持有股票或债券等其上涨后才能获利。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出现后,股市的上升或下跌券商均可盈利,预期市场向上做多,预期市场下跌则利用股指期货做空,在两个方向上都可进行交易获利;同时还可对整个市场和个股的投资策略进行分离,不再担心市场系统性风险过高而放弃具有投资价值想购进的个股,完全可以在购买个股的同时卖出股指期货合同来对冲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或者对手中持有的投资品种仍然看好,但是对市场整体走势不看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做空来规避市场风险;利用股指期货交易成本低和流动性好的交易特性,投资经理就能够很快对市场的走势进行判断并在不改变现货头寸的前提下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从而使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在更有利的情况下进行。
此外,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推出也使券商自营业务增加了赢利模式,在衍生产品市场上由于衍生品的价值取决于标的物,券商还可以利用这种关系进行套利交易,通过风险对冲和套利交易等方式构建“风险有限,收益可期”的低风险赢利模式,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稳定收益,如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期现套利、跨期套利等,发行备兑权证使权证的发行商进行波动率的交易,通过实现波动率的差价实现赢利。而据德意志银行介绍,在海外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交易初期,市场套利机会较多,套利交易成为其自营业务中一项优质的利润来源。
(二)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
第一,证券公司开展衍生品业务有利于推动公司产品创新。受制于市场投资品种和交易机制的约束,目前券商的资产管理产品形式显得较为单一,并且缺乏避险功能,一旦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产品的收益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产生很大的损失。
股指期货推出后,直接增加了股指期货这一新的投资品种,更可以利用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对冲功能来实现套期保值和锁定收益。与之相应的,围绕股指期货的产品创新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券商可以利用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工具来设计更多的各种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理财产品,比如与股指挂钩的跨市场结构性产品、以股指期货为投资标的高风险产品等等,并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行量身定做相应的理财产品。
第二,证券公司开展衍生品业务有利于客户细分,满足更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海外投资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经验看,其理财产品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发展初级阶段。理财业务主要局限于简单的资金委托活动、咨询顾问服务等,向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重视产品销售规模,不区分客户对象和需求差异。二是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加上金融创新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工具,理财业务开始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国外混业经营模式下,融合了传统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咨询顾问业务的“组合式”理财产品快速发展起来,并成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三是成熟与创新阶段。各类投资工具和衍生产品市场、场外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进一步拓展了理财产品的投资空间,理财产品的组合方式、投资对象、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模式更加多样化,理财业务逐渐成为私人银行的主要业务。例如,德意志银行就为其客户提供了包括现货、衍生产品、DELTA等于1、DELTA不等于1等多样化的理财产品。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推出有助于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向“个性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迈进。
第三,证券公司开展衍生品业务有利于做大资产管理规模。股指期货推出后,券商的资产管理产品线更为完备,能够吸引更多的有理财需求的客户。从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保本型结构性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在我国银行储蓄规模庞大、急需寻找替代性投资产品的情况下,我们预计这样的结构性产品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对证券经纪业务的影响
目前根据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可以接受期货公司委托,为期货公司介绍客户参与期货交易并提供其他相关服务,并通过和期货公司的相应协议,获得介绍费用。虽然证券公司不能拥有股指期货的资格,但券商在股指期货的经纪业务上仍然大有可为。那些能在股指期货上与优秀的期货公司密切合作,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和套利以及其他优质咨询服务的券商,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必将诞生一批以能够获取稳定盈利为号召力的机构。
随着股指期货、期权、备兑权证等衍生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券商的经纪业务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要适应这种转变,就要从根本上实现证券经纪业务的转型。即以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来取代现今的价格战,通过品牌优势、研究优势和各种创新产品来争取客户,将成为证券经纪商的主要竞争手段。同时,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品增多,将使投资者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国外衍生品市场70%以上是机构与机构之间的交易,是典型的机构主导型的高风险市场。针对这些变化,券商的经纪业务也要相应转变,营业部不再仅仅是提供交易的手段,也将是营销中心,各券商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客户资源、服务特色、研发能力,确定各自的营销定位。同时,券商也必须在产品
组合、服务包装等方面,展开差异化竞争,以获取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公司研发力量对经纪业务的支持,针对客户需求,在第一时间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将成为券商经纪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四)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对券商风险控制的影响
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相关业务对风险管理有更高的要求。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明显特征就是高风险,国外曾有过许多例子说明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尤其是不同衍生品有不同的风险,因此要求证券公司能够分析风险的类别和来源,同时使用不同的计量模型来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的后果。然后,需要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采取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以及在风险发生后采取什么应急措施。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制,它应该包括建立适当的业务运作流程,建立独立的交易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动态监控各个指标等方面。
如今,国外证券公司使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和创新已经有长期的历史经验,从国际证券公司使用衍生品的经验来看,国外证券公司对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是从公司层面统一进行的,经过了逐日精密计算,以风险管理和创新为目的的衍生品使用并没有给证券公司带来更大的风险,只要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和严格的内控机制,券商完全可以有效管理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引入带来的相应风险。
在国内,经历了前几年的市场大幅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之后,券商尤其是以创新试点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券商,已经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合理的政策指引下,券商参与股指期货将主要以套期保值等业务为主,相对风险可控。并且国内券商目前正致力于学习国际证券同业经验,在控制各项业务风险、保障自身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开发可持续发展、低风险的中介服务性业务,如衍生品发行、承销、经纪、顾问等业务。
四、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对证券公司竞争格局的影响
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业务将是券商行业进一步优胜劣汰的契机,可以有效促进券商之间竞争。对于受市场波动影响小、技术含量高的衍生品业务而言,部分优势稳健的券商将充分利用自身的业务能力获得加速成长;同时质地较差的券商则在业务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市场占有能力等方面难以满足开展衍生品各项业务的基本条件。因此,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业务的开发必将有利于改善证券行业结构与综合竞争力,实现“做大做强”、“扶优限劣”。
(一)衍生品业务竞争导致的券商整合和分化
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业务多是高风险业务,并且多涉及杠杆效应,对券商的资本规模和信用水平、风险控制能力、投资模式、产品创新、研究能力、信息资源、市场营销、服务质量、人才竞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券商转变经营模式的一个重大挑战。
第一,对券商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的挑战。目前,证券公司的各项业务是根据当前比较单一的金融市场建立起来的,每项业务相对比较独立,而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推出将改变这种业务格局。股指期货等衍生品要求证券公司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衍生品带来的盈利将占有较大比例,对证券公司的经纪、自营、资产管理和投行等多项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各个业务的模式和策略都将发生变化,同时要求证券公司不同业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如何根据市场的有效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衍生产品,实现金融工程的流程化,整合研究部门、营销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业务是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步骤,也是证券公司将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二,对券商风险监控体系的挑战。衍生品业务具有高杠杆、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亦将加大券商的风险暴露,加剧风险管理的难度。如何降低券商在从事相关业务中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破产风险,实现实时、有效的风险监控管理,都将是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衍生品业务在券商各项业务中的深化,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行业务以及经纪业务中衍生品应用越来越多,规模和比例不断增加,在各个业务部门内部对衍生品的风险进行监控和避险,成本太高,而且也不现实,这就需要在公司整体层面进行风险监控和管理,需要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人力、设备等投入。
第三,对券商研究能力和人才的挑战。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环境下,券商的投资策略和产品设计能力将更大依赖于券商研究实力的强弱,并且未来券商的盈利能力将与其研究能力紧密挂钩,这将是国内大多数券商研究机构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与此同时,目前能够将衍生品业务和传统证券业务有机融合的研究人员、营销人员和投资人员少之又少。因此,证券公司不但需要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积极寻找与境外优秀券商进行相关业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人才的迅速培养和引进亦将是券商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出现,必然提高券商竞争的门槛,加剧券商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大量中小型券商很难参与到竞争中来,甚至难以生存。竞争加剧的结果,就是促进行业的整合和分化。一是促成几家大的综合性券商,市场出现相对垄断的格局;二是促使中小型券商向差异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型券商可以依靠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研究实力,利用衍生品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对客户服务的品质,扩大自身的业务规模,最终走向国际化、大型化,形成一批可以和国际券商抗衡的有竞争力的大券商。但是中小券商很难提供和维系长期竞争所需要的条件,为了生存,中小券商必须选择相互或并入大券商,加速券商行业的整合。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很多中小券商最终会走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寻找自身合适的定位,例如经纪业务券商、中介委托券商。
(二)对衍生品业务的监管政策导致的券商整合和分化
笔者认为,对于此次交易所政策的调整,一方面是为了借涨价风潮之势抑制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但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中国期货市场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做出的一次重大举措。通过此次的调整,中国期货市场有会可能迎来全新的格局,同时期货公司也有可能出现新的竞争格局,此时期货公司将如何应变或将成为未来生死存亡的关键。
自2000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整顿之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发展速度以每年数倍的态势增加,虽然到目前为止期货市场还仍没有超过证券市场的规模,但其发展的绝对速率远远超过了中国的证券市场,再加上金融期货的推出,期货市场超过证券市场仅仅是时间问题,虽然如此,但目前从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来说,中国的期货市场仍处于市场的初级也就是最低级的阶段。
期货市场之所以存在,其主要目的只有两个,即回避风险和价格发现,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到今天,价格发现已经基本得到实现,但回避风险目前还没能真正的实现换而言之,目前中国期货市场的参与者中,真正通过期货作为回避风险手段的参与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借着套期保值名义进入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最终难免走上投机的道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源自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由于期货市场存在着较大的波动从而形成了较大的投机机会,而另一方面则源自于期货公司本身的生存方式,导致了中国期货市场规模虽然日益扩张,但却存在了先天的缺陷,而此次交易所的政策的调整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抑制投机,但却有可能为中国的期货市场带来质的变化。
中国的期货行业主要经历了起步、整顿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可以看作期货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市场较为混乱,各项制度和约束严重缺乏,从而形成了期货市场的虚假繁荣。随后国家对中国期货市场进行了整治,是的中国的期货市场步入了短期的低潮,接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期货市场迎来了高速稳定发展的10年,同时在制度上开始逐渐健全,虽然如此我们依旧把市场定义为初级阶段,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目前的行业竞争模式基本依靠价格竞争。
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并未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所在,而仅仅是一个大的投机场所,市场的参与者目前很少有人利用期货市场作为避险的工具,相反的把期货市场完全当成了赚取波动差价的投机市场。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首先,中国企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有关,现在的很多企业在没有出现期货市场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就经常带有投机的成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某某企业通过压库赌现货涨价来获取利润,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投机,而期货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机会,因此相关的企业在选择期货市场时放弃了避险的机会而选择了投机,这就造成了现在中国期货市场几乎无避险可言,相反企业这种反而有可能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在企业选择投机的问题上,中国的期货公司从侧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非期货公司看不到这一点,这与期货市场的现状以及期货公司的盈利模式有关。到目前为止,中国期货市场主要盈利来自于三个方面,手续费收入、银行利息收入以及交易所返还的费用,据了解全国期货行业如果扣除利息和交易所的返还,总体上是处于亏损的状态,这就注定了期货公司本身的经营方针,利用套期保值回避风险作为敲门砖,将客户吸引进来从事投机行为的交易,因为期货公司很明白,如果投资者完全进行套期保值,期货公司以及期货公司的业务人员的收入会大大下降。
当然期货公司并不是不想也不是不能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有他的行业背景。目前期货行业处于僧过粥少的局面,有限的客户资源被各个期货公司挖来挖去,而期货市场的容量也没有证券市场那么大,同时期货公司如果提供专业的服务就必须有相应的投入,而这种投入的结果并不能使期货公司和获得更多额外的收益,相反的倒是降低了既得利益,因为在期货市场,提供服务是没有钱的,服务的费用其实就已经捆绑在手续费收入当中,即便是你提供了相对专业的服务也得不到额外的收益,如果把手续费和专业服务的费用分开,整个市场都无法接受。
正如吃饭的时候你只需要支付饭菜的费用,而不需要支付额外的服务费用,因为服务费用都包含在饭菜和酒水里面,如果有一家酒店把菜价和服务费分开结算,那么估计这家饭店用不了多久就会关门大吉。同样与之最为接近的当属旅游行业,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旅行社会出现超低的价格,以这个价格旅行社甚至亏钱,但各家旅行社都愿意做,原因就是旅行社有了额外的收入弥补,如果一家旅行社打出比人家高很多的价格,同时说明了高出部分的价格是服务费,那么这家旅行社肯定无法很好的生存下去,因为在目前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服务是涵盖在旅游的过程中的,但殊不知这种观念就造成了旅行社无法将旅游与服务分开,利用旅游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服务来提高盈利水平,只能通过压低价格进行恶性竞争,以至于出现了大多数客人在游玩回来之后总是埋怨旅行社吃得差、玩的差、住的差,还会带着旅客到处购物,增加额外景点,试想如果旅行社能够赚到足够的服务费用,还会带你去这些额外的地方吗?同时你愿意支付这部分额外的费用吗?你又愿意支付多少呢?所以完全是游客的选择造就了旅行社的现状。虽然期货市场和旅游市场并不属于同一个行业,但其性质都是一样的,同属于服务性行业,当服务无法取得更多的额外稳定的收益之后,大家都选择了一种低端的服务方式。而市场上还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所谓的服务是否专业取决于判断行情的正确与否,能为投资者赚多少钱,而并非取决于能为企业提供多大帮助,熟悉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期货市场的行情走势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专业服务属于高难度的服务,几乎没有人可以达得到。
这种低端的服务方式就导致了期货公司大规模的扩张业务人员,在开始阶段客户数量的基本可以满足期货公司的需求,而当各个期货公司都大规模的扩张以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造成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为了在有限的客户资源中吸引客户,期货公司开始采用降低费率,降低保证金的竞争方式,而这种靠价格竞争的方式恰恰是市场竞争的最低端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期货公司一方面要“减产”,一方面又要“增收”,那就只有一种办法――人海战术,靠不停的扩大业务人员来增长客户量,同时期货公司“优胜劣汰”的频率也大大加快,对于期货公司的业务人员来说,不一定要有更多专业知识,需要的是更多的营销技巧。要知道价格竞争的策略仅仅是市场经济中最为低级的竞争方式,但同时也是必须的方式,在某一个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方式是必须存在的,或者说如果没有这种方式的存在,中国期货市场就不会迎来目前的市场规模。但是这种方式也是需要改变的,中国期货行业要想从目前低端竞争再上一个台阶,就必须有意识的改变目前的市场竞争模式。
中国证监会10月5日下午宣布,正式启动融资融券试点,将于近期试点通知,交易所届时公布试点标的证券范围及名称,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推行,并施行窗口指导,以控制风险。
对中国股市而言,建立双边的交易机制是改变股市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制度变革。而能够承担双边交易机制的工具主要包括两种: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但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深化,推出股指期货的步伐很有可能就此放缓。融资融券不得不承担此重任。
证监会:融资融券有助稳定市场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表示,即将推出的融资融券业务将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在现阶段不会出现一些投资者担心的大规模卖空现象。
这位负责人表示,融资融券交易在世界上大多数证券市场都是常见的交易方式,可以将更多信息融入证券价格,为市场提供方向相反的交易活动,当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过高和过低时,可以通过融资的买入和融券的卖出促使股票价格趋于合理,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
另外,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资金和证券供求,增加市场的交易量,从而活跃证券市场,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这一业务还有助于拓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增加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的应用渠道。
据了解,通过引入卖空操作,融资融券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交易方式,改变了证券市场的单边交易模式,提供了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但同时,投资者也担心这可能会导致做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