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

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

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急性危重病人 心理护理

1 急性危重病人的心理

急性危重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欠妥的做法。对急性危重病人只重视抢救技术的实施,而轻视心理护理。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危重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急性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离不开恰当的心理护理。急性危重病人不仅面临生命威胁。还可能遭受躯体伤残,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急性危重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但此阶段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样的,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对其心理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里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2 急性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2.1急性危重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在抢救工作中,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嘈杂声,对病人的病情不可随意议论,注意语调,勿伤病人及家属的自尊心。这种护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护理效果。

2.2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让病人感到护士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2.3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护士还应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增强安全感。

2.4对意识清醒,不能说话的病人,护士可用手势、眼神、写字等方式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2.5大部分疾病经过诊治和护理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协助临终病人安详、肃穆地离开人世,使病人、家属感到安慰是护士的崇高职责。护士是一直守护在临终病人身旁的人,要帮助病人整容,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鼻孔和面部的污迹。有的病人来不及等到亲属到来就离开人世,就由护士(2人在场)代替其亲人接受并保存遗物。或记录遗言。

参 考 文 献

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危重患者;转运;安全护理;防范对策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急救、复苏、早期处理后,转运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仍然存在许多可以加重病情的因素,如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氧气供给不足、静脉输液管脱出、突然心搏骤停、内脏二次出血、脑疝形成、坠床等,所以护送急诊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过程,因此做好危重病人途中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尤为重要。为了保障急危重病人的转运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科2008年1~12月共成功转运76例,无一例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危重病人共76例,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12~78岁,平均47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一氧化碳中毒29例,颅脑外伤5例,其他创伤疾病2例。

2 护理

2.1转运前的护理

2.1.1畅通绿色通道转运前要和相关的科室进行联系,做好准备,便于接收。电话及时通知电梯管理人员,减少等待时间,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2.1.2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尿量,了解静脉穿刺的部位,各种管道的衔接状况,等病情相对稳定后转入相应的科室。应由参与抢救的医生和护士护送,根据患者的病情备好途中各种抢救器材及药品,若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能及时抢救,与接收科室严格交接。

2.1.3不同病人的护理对意识清醒的病人,要做好解释,给予心理安慰,说明转送的必要性及途中需要病人配合的要点,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昏迷病人应调整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躁动的病人应适当使用床档或约束带给予保护。

2.2转运途中的护理

2.2.1患者移动时的护理搬动患者时动作要协调,避免因拖、推、拉或用力过猛造成的院内损伤。转运时拉起床栏,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一般置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防止窒息,头部置于平车大轮端,途中推车速度平稳安全,避免剧烈震动,如有骨折的病人,注意保护患肢;椎体骨折的病人体下垫一块木板。

2.2.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脉率及末梢血氧饱和度、静脉药物治疗等情况,以及各种引流管的固定及引流情况;机械通气患者注意观察气道、呼吸机运转及氧气供应情况。

2.2.3做好应急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救护;做好转运中记录,包括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转运过程中救治处理情况等。

2.2.4安排家属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多由家属陪同,家属对稳定患者情绪有一定作用。转运时,安排患者家属跟随,有助于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检查治疗的不安,树立患者安全转运的信心。

2.3转运后的交接到达目的地后必须与病区护士严格交接。我科设有危重病人护送交接登记表,内容除一般项目外,还包括病人的皮肤情况、特殊检查报告单、护理记录单、途中抢救记录等,由双方护士签字备查,缩短双方交接时间,保证护理治疗的连续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3 安全转运的防范对策

3.1坚持预防为主重视事前控制事前预防是保证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环节。在转运急危重病人前,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病情变化,准备相应的抢救药品及器材,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合理配备护送人员,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性意外事件的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3.2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转运流程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人员面临的潜在伤害的风险进行评估、识别,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首先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在转运急危重病人过程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我科制定了《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及转运工作流程,完善了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并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织护士学习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模拟演练。护理部不定期抽考护士对预案流程的熟悉程度,检查督促急危重病人转运护理风险预案的落实。

3.3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护士应变能力容易发生技术性护理纠纷的基本原因是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临床经验不足。随着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之危重病人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护理人员即使采取了许多方法来保障护理安全,有时仍不能完全排除护理风险问题。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加强了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和水平,从根本上防止了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促进了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

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急诊;管理;护患纠纷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病人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制性小等特点,这既给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护理行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高风险的科室,在实施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组合的活动中进行风险鉴定、评估、采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措施,这对减少或减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以来,我院急诊科实施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善于识别风险,做好风险评估

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在护理活动中,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都带有危险性[1]。进行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分析和管理的基础工作。两年来,笔者针对急诊护理活动中容易发生的矛盾、纠纷、投诉等主要项目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搜寻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对其后果进行评价,从中发现以下情况易造成急诊护理风险的发生。

1.1 各项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吸氧、吸痰、洗胃、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常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对这类病人,尤其是在面对遭遇意外的灾难事故、突发伤、批量伤的病人救治中,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可影响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抢救技术、规程及知识,仪器、机械突然故障,护患沟通技巧等,都存在着许多已知及未知的高风险因素。在给深昏迷病人吸痰时,病人的口咽部、鼻部有可能出现出血,也有可能造成呼吸骤停等风险。在给中毒病人洗胃时,当病人意识丧失、吞咽反射消失时有可能造成置管困难、置管异常、口鼻黏膜损伤出血、病人误吸、窒息等意外发生。另外,危重病人的各种管道,如吸氧管、输液管、引流管都有可能发生弯曲、堵塞,甚至松动、滑脱等,诸如此类高风险的技术操作,都需要护理人员去预见,并加以识别、处理。

1.2 危重病人的院内转运:为了使危重病人得到进一步救治,急诊病人绝大多数都需要输送到病房,尤其是ICU病区。在此期间,尽管医生已对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了评估,权衡了转运途中的风险及专科救治的效果,家属一时也选择、认同这种做法,但护士在实际转运的各个环节稍有疏忽,例如:①转运前未再次评估病情及生命体重,未及时汇报、记录;②未通知所转科室及时做好急诊接待等工作;③路途转运中的机械、物品没有备齐备足;④后勤保障服务不到位,如电梯受阻;⑤途中有可能发生的意外,特别是心肺复苏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人因的改变、路途的颠簸而造成管道扭曲、移位等。这些都将使护士成为护患纠纷的焦点、承担风险的责任人。因此,只有预见、识别,才能有效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

1.3 危重病人的医疗检诊:在急诊科,为明确诊断,医生常根据病情做出相关检查的决定,如CT、B超、X线摄片等。但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大,病情复杂、多变、发展迅速,即使在最好的医疗单位,由富有经验的医生检查,出现并发症的内在风险仍难以完全消除[2]。客观上在检查中,对病人已经发生意外的风险,如心跳呼吸骤停或痰液、血块阻塞气道发生窒息,若医务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极强的洞察力,立即就地争分夺秒组织抢救,做好医患、护患间沟通,及时抢救无效死亡,病者家属在哀伤失意中仍能明白、理解、接纳和承担风险代价。例如,我院急诊科2007年收治1例69岁老年病人,此病人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病史,本次因突然昏迷、失语、半身不遂、二便失禁来我院就诊。在急查CT的过程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这时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组织抢救,但由于病情严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在此期间再次履行告知的义务,让家属正视事实,认真对待,主动接纳风险,事后家属不仅没有指责,相反还表示感谢,这就是对预见性风险处理所产生的效果。

2 制定管理制度,进行风险预防

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目前,我院急诊科针对引起护理事件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护送、检查、登记、告知、沟通制;危重病人转送、签字、报告制;急救技术操作告知制;制定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目的、适应证、禁忌证,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相关的处理技巧和注意事项加以说明,使护士、病人或家属明白各项操作、检查等护理活动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因素,让病人主动承担起风险义务,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3 实施风险控制,严格督促检查

风险控制是通过各种技术、经济手段将风险减少、分散和转移的行为[3]。它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明确医疗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职业的基础上,加强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落实、检查。具体做法:科内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明确管理职责、范围、内容,根据急诊特点分成6组:①急救器械、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小组;②就诊病人接待、转送、检查、服务组;③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组;④危重抢救质量管理组;⑤文件书写、记录、检查、督促组;⑥护患纠纷、矛盾、投诉、处理组。每组设组长1名,每周定期检查至少1次,护士长每日有重点跟班、督促、检查,对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除及时当面指出整改外,还记录在风险管理质量控制台册上,以便大家查阅,引以为戒,护士长每日晨会提醒,每月总结点评,并与科内奖罚条例挂钩。

4 体会

4.1 强化风险意识可减少护患纠纷:我院急诊科通过风险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当前急诊风险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大家能针对国际公认“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状况,结合护理行为的各项活动、各个环节,善于识别风险,鉴定、评估风险,尤其是与医疗活动中紧密相关的风险因素,如各种疾病的严重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医疗检诊和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仪器和机械故障、医护服务系统和组织工作问题、人为错误、医患沟通障碍等,尽早进行预见性判断,减少人为因素,使高风险因素降低到最低。两年来,我院急诊科护理投诉和纠纷,从2006年前平均发生12起降为3起,护理冲突发生率为零。

4.2 加强风险管理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护患双方的沟通,护士能根据护理活动中有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与病人从中所获利益效果所占比例客观地加以分析。用心与病人或家属进行交谈,尊重病人的意愿,满足病人的需求,让病人在理解、配合、支持的情况下主动接纳风险治疗护理,调整心态,承担风险权利,使护患双方关系得到了进一步融洽,两年来我院急诊科在“医院管理年”行风建设检查服务态度调查中病人满意度从93.5%上升到98%,在省市多次明察暗访中均得到了好评。

【参考文献】

[1] 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657.

[2]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

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4-01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复杂,应用多种监护,抢救、仪器和设备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ICU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风险种类,常见原因及控制手段具体介绍如下:

1 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

其常见原因有: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地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控制手段:

1.1 对进ICU工作的护士进行短期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病人抢救技术等。

1.2 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

1.3 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新进ICU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他们苦练基本功。

1.4 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并定期对他们进行理论,监护水平,护理技能,应急能力考核。

2 窒息

其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病人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喉头痉挛,无力咳痰,大量咯血,呕吐物误咽;其控制手段如下:

2.1 充分湿化气道,吸痰及时,方法正确。

2.2 大量咯血时病人头侧向一侧,如血压稳定,则取头低足高位,及时去除血块,血液。

2.3 病人呕吐时头侧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吸引器及其相关用物。

2.4 正确判断窒息原因,对因处理,如血痂、痰痂等引起的气管插管堵塞,可用气管插管,内芯条疏通,再吸引,无法疏通者更换气管插管,如其他原因引起者则头侧向一边,紧急吸引,保持气管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 口头医嘱

常见原因有:抢救病人多,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医生不在科室,电话口头嘱咐,夜间护士呼叫值班医生,但医生不愿意起床开医嘱。控制手段:

3.1 抢救时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3.2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4 监护仪器故障

常见原因有:设置不合理,电源未接上,元件损坏,保险丝断,机内积灰多;控制手段有:

4.1 熟练掌握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合理设置报警范围。

4.2 遇故障时检查电路连接情况。

4.3 定期检修监护设备,由专人保管,维护保养。

5 院内感染

常见原因:危重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用品缺乏,控制手段有:

5.1 增强病人抵抗力,必要时实行保护性隔离。

5.2 医务人员自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出入ICU的制度,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出入ICU,设立单独的物品消毒间,购置必要的消毒隔离用品。

6 管道脱开扭曲

常见原因有:导管质量差,不配套,管道受压,扭曲未能及时发现,病人不合作或不理解置管的重要性擅自拔掉,其控制手段有:

6.1 使用前检查物品质量。

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范文第5篇

重症医学科是一为临床各科室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高危患者提供集中监护、抢救和支持的重要保障平台。为了加强学科建设,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要求XX年将对照三级医院要求对重症医学科进行规划,虽然难度较大,但全科室人员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现将工作计划呈报给各位领导,望审批指正。

一、人才队伍建设:重症医学科(ICU)是一支年轻化、朝气蓬勃的队伍,还是一个儿童时期,还未发育健全,行走还不稳定。要想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专业人员来适应科室发展,必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ICU有固定医师3名,护理人员9名。争取在上半年前能引进ICU住院医师1名、续派出1名人员进修学习。护士可从我院护士中挑选优秀者,知根知底,利于科室快速发展。目前医师队伍中有1名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存在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建议领导加大我科室人员的培养或该类人才的引进。

二、设施、设备的利用与引进:ICU集中了诸多高端医疗设施及设备,可对各种类型危重患者集中救治,实现多脏器功能替代治疗。目前我院ICU拥有的医疗设施、设备有:多功能床8张;防褥疮气垫床4张;呼吸机4台(包括有创呼吸机3台,无创呼吸机1台,);监护系统包括中央监护仪及床头监护10套;GE除颤仪1台;输液泵及注射泵台共15台;电子降温毯1套;振动排痰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1台;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1台;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

1台。由于现在医学发展较快,治疗危重患者的方法和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实用。现在床旁气管插管对危重病人来说,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因此建议领导们在2017年给ICU添设一台可视喉镜,便于我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插管,更快更好地为危重患者服务,挽救他们的生命,造福老百姓。

三、业务技术发展:目前我院ICU已成功独立开展起来了,受益匪浅。有许多我院以前没有的新技术、新项目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如血清乳酸动态监测及APACHEⅡ评分对危重患者预后与疗效的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危重病补液;脓毒症血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有创和无创以及转院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等等。在开科这一年多来,ICU每一天都在开展新技术,遇到新的挑战,上一个新台阶。ICU业务技术的发展空间极大。我们不甘落后奋力直追。在不耽误正常工作情况下,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种ICU学术会议或培训,紧跟国内ICU发展形势,努力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并实际应用于临床。2017年预备与总院脑外科联合,开展脑出血、硬膜下血肿手术,术后直接送人ICU进行监护,为边远山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科研及业务学习:ICU目前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2017年将继续倡导学习之风,定于每周四下午17:00举行科室内业务讲座,同时有记录。不定邀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ICU专家来我科授课,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室2017年要求要有论文和论著发表。鼓励外出学习归来

者要有一次讲座,多组织科内病历讨论。不定期举行科室内操作技术考核、理论考核等,提高医护人员工作及学习积极性。

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定:继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定,同时严格规定患者家属探视制度,严格消毒隔离制度规定,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严密监控VAP、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成立专门质控人员,随时督促检查。每日均有院内感染监测记录。

六、落实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加强科室管理: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管理制度、ICU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医师值班制度、ICU患者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危机值报告制度、ICU常见危重症护理常规等。继续落实并严格执行ICU各级医师、护士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ICU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清洁、保养、维修管理。大力开展及支持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