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秦汉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符号学
所谓符号学(Semiotics)就是研究符号的一般理论的学科。它研究符号的本质、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种种意义,各符号相互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符号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费・德・索绪尔于1894年提出符号学概念,把每种符号(sign)分为:符征(signifier),即物体呈现出的符号形式,又称为“能指”;符旨(signified),即物体潜藏在符号背后的意义,又称为“所指”。把符号的被表示成分(所指)和表示成分(能指)作为符号分析的基本条件和手段,把符号因素扩展到主体和客体的两个方面、形式、内容都分为两个层次:“一个表达内容”、“一个表达的形式”,“一个内容的内容”、“一个形式的内容”。
工艺美术设计与符号学关系密切。所谓Design(设计)这个单词就是做记号、画符号的意思,艺术设计就是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造物中,并通过造物实现人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具体创造,而生活方式就是文化的载体。一切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最终都会在人的某种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即在具体的人的层面得到体现。所以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而运用符号学的原理来帮助理解画符号或是记号――艺术设计,也可说是一条不错且重要的途径。
二、 汉代的工艺美术
汉代的工艺美术在历史上成绩彪炳,意义非凡。佛教这时尚未传入(秦、西汉)或开始传入(东汉),还未对华夏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这个时期文化表现出华夏文化的一种原生态。 “深沉雄大”,这是鲁迅先生对汉代工艺美术的高度评价。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 “形神兼备”、“传神写照”,各种造型,各种精美的装饰纹样都表达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
1.青铜器。青铜器在汉代的工艺美术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及兽面纹呈现的多是一种凝聚而静止的美感,相对而言,秦汉时期的动物图案则是一种激昂跳跃的动感,表现出动物旺盛的生命力和恢弘气势。而汉代青铜器一般都是朴素无饰,仅只鎏金,类型与之前相比,也大为减少。汉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品为1968年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的西汉长信宫灯,持灯宫女毕恭毕敬,透露出一种谨慎小心的神情,表现了下层宫女特有的心理特征。整个灯具分体铸造,然后组合而成,因而各部位均可拆卸,灯盘可自由旋转,通过开合灯罩来调节照明方向和光线的强弱,右臂与身躯相通,形成自然烟道,防止油烟污染,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作为日用品,长宫信灯结构合理,设计精巧,一改青铜器的神秘厚重,变得舒展自如,在雕塑与实用器形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十分完美的艺术境界。
2.陶器、陶佣、瓦当等。汉代佣的代表作击鼓说唱佣,形象塑造颇为传神,运用了夸张的描法,造型上对比强烈,反映了当时各社会阶层的人物及其精神风貌。而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有的房屋上筒瓦出檐一端的圆形或半加形装饰物,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效果。
3. 石雕。雕塑是人类精神追求形象化的凝结。汉代雕塑表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造型简洁,有着古拙、粗犷、厚朴的特点,寓意深刻,体现出深沉雄大的气势。古拙是指汉代雕塑对细部不作过于烦琐的精雕细刻,线条简略带涩,块面坚硬,比例不合,造型随意无章,因势而成,厚朴是指在整体造型上讲究雄浑宏大的团块体积感。秦汉时期形成了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的雕塑林林总总,但以纪念性、仪卫性的雕塑与明器雕塑为代表样式。汉代武将霍去病墓前的雕塑,表达了“匈奴不来,何以为家”,力求建功立业的伟大心声。
4. 其它:“存形莫善画”漆画、帛画、奉死如生的画像石等。包括神仙、奇禽异兽、打鬼图、历史人物和故事 以及墓主人生前行状,死后哀荣等,共73幅画像,构成了一部“哀荣录”,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的伟大功绩。以丰富的大构图和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及自由活泼的艺术风格,充盈豪迈之趣。
三、 影响汉代工艺美术的因素
1. 清静无为,与民修养的政策。灭秦以后,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残暴统治带来灭亡的教训而实施的政策。
2. 以儒家思想为背景的礼教制度。先秦之时,礼乐制度完备,“礼经三百,威仪三千”。至秦时,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乐制度几乎丧失殆尽。大汉帝国建立之后,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地位,建立了各种庄严威风的礼仪制度。
3. 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思想。《史记》记载:“及秦并天下,令司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秦灭汉兴,汉朝的皇帝信奉黄老之学,整个汉代弥漫着尊神信鬼的风气。人们尊神崇仙,向往着神地仙界的美好。汉朝崇尚黄色,以黄色为贵,因为他们认为汉朝是靠着“土”的德性得天下的,而土的颜色是黄的。古代五帝也颜色有关,“五帝”即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而中央黄帝又与“四神”相应。
4. 从用符号学角度进行分析。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看,弗洛姆认为,符号是人的内心世界即灵魂与精神的一种象征;弗洛伊德指出“符号是用来掩饰某种不便暴露的内容”的睡梦符号说;荣格则认为,符号不是对信息的掩饰而恰恰是对信息的揭示。汉代人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手法来体现文化中的思想及制度。无论是器物巧妙的变形组合,还是纹样的升级演化,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汉代文化和汉代人的精神风貌。所以表达“传统”不应是以实体为形式,不应是外在的显露的符号的重复,而应该从内在的、潜意识方面着手。其中所体现出的人类智慧、精神岁月、韵律之凝聚,是在不断发展、演化、升级的沉淀过程。
[关键词]手工丝织;天水丝毯;浮雕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8-0010-02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天水丝毯这种手工织造技艺的历史可上溯到汉唐时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歌《红线毯》中写道:“一丈毯,千两丝,织作披香殿上毯,百夫同担进宫中。”记述了丝毯的华美,也反映了当时手工编织技艺水平的精良。天水丝毯不但继承了传统编织技艺,而且在图案设计上又从我国古代青铜器文化、雕刻、壁画、绘画、书法中吸取了营养,经过数代传承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目前天水丝毯织造技艺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水丝织浮雕编织技艺是采用手工编织“8”字形抽绞打结栽绒方法,具体是指织作中抽绞时前后两批经线开口打结,同时不变绞,开口过粗纬,抽绞工艺结构的特点为栽绒套先套住前经以绕过后经,双头并行从前经的左侧伸出纬板,是倒“8”字形栽绒方法。抽绞工艺主要特征是纬板薄软,后背露细纬纹路。这种手工打结栽绒方法,有利于浮雕挂毯图案纹样的设计,由于手工编织和丝线质地及工艺的特殊性,保证了浮雕艺术挂毯的质感。
丝织浮雕艺术挂毯系列作品是天水丝毯中最有特色的品种,近年来,通过传承人对传统编织工艺的挖掘、整理、创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高浮雕与装饰绘画理念。其图案造型独特,夸张传神,装饰性强,色彩谐调,做工精细,图案设计符合手工编织工艺要求;采用优质天然柞绢丝编织,具有独特的工艺特色和艺术魅力,俗称软黄金上的雕刻,其别具一格的新颖姿态为传统工艺美术丝毯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美学理论依据。丝织浮雕艺术挂毯迎合了现代室内装饰的需要,展现了传统手工编织工艺的精华。在室内不但有装饰性,而且还有保暖吸音、优化室内音质功能,是部分现代室内需求的装饰艺术品。该项浮雕系列作品中的丝织高浮雕艺术挂毯《兽面纹》在第43届全国工艺美术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丝织高浮雕框式艺术挂毯《珠联凤祥》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品博览会上获得2008“天工艺苑・百花杯”银奖。丝织高浮雕艺术挂毯《华夏图腾》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品博览会上获得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丝织高浮雕工艺挂毯的制作对丝线的选择相当严格,主要采用60支天然柞绢丝为原料。因为60支柞绢丝有弹性、挺度好,符合浮雕艺术挂毯工艺技术的要求。柞绢丝的加工过程是经过选别、精练、制绵、粗纺、捻丝、合股、烧毛等主要工序纺成。
丝织浮雕艺术挂毯的制作工艺,是采用120~200道手工栽绒“8”字形编织工艺,该工艺技术能充分编织出浮雕工艺需要的厚度效果,非常适用于片剪 、雕刻工艺。织毯是挂毯生产的主要工序之一,其任务是织毯工人运用专用的手工工具和机梁设备,使用棉经线、绢丝线等材料,按照一定的图案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及工艺规程和技术操作方法,改变棉线、丝线等材料的形态,织造成型的半成品艺术挂毯。
织毯这道工序在浮雕工艺挂毯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于:织造的成型半成品挂毯必须达到图案设计和质量要求,因为它影响着后道工序片剪、雕刻、美化加工效果和成品的外观品质。因此,织毯工序是丝织挂毯成型的关键工序,是决定艺术挂毯内在和外观质量的基础工序。手工栽绒浮雕工艺挂毯的内在基本组织结构和其他纺织相仿,是由经纬线交织成网状组织,但浮雕工艺挂毯是双经双纬网状组织,“8”字扣栽绒结栽织在网状空间中,织作时在前后两根经线组成的一个经头上,用丝线打一“8”字形的栽绒结,用刀砍断,叫拴一个头。织毯栽绒头是组成一块工艺挂毯的最小单位,一个头在一幅艺术挂毯上仅仅是一个点,整块艺术挂毯是由成千上万的点组成的面。面的好坏是由点的好坏决定的,要织好一块艺术挂毯,织毯工人必须要按照图案设计工艺图从拴好一个头开始。拴好一个头比较容易,但要始终如一拴好成千上万个头就比较困难了,这就要求必须有过硬的编织基本功和耐心。
丝织浮雕艺术挂毯按照图案设计和毯面艺术表现效果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高浮雕艺术挂毯,是按照挂毯的图案设计要求和艺术装饰表现内容来编织雕刻,在编织工序成型时,编织工人按照挂毯的图案设计要求,在一幅挂毯画面中编织出有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毯面效果,才能够雕刻出多层次的精美画面;二是浅浮雕艺术挂毯,在编织成型时纹样和大地都是一个厚度,编织成型后再经过三次平毯工艺的平毛,使毯面茬顺均匀一致,平整光亮。达到以上毯面效果后,再开荒片剪雕刻。浅浮雕艺术挂毯主要体现在150~200道丝织艺术挂毯中。
浮雕丝织艺术挂毯的片剪雕刻,是一道需要一丝不苟、精心制作的工艺。特别是高浮雕工艺,首先雕刻艺人要按照图案设计和前道工序的编织纹样的主次来平毯,平出三到四个不同高度的层次,再按照图案纹样主次开荒片剪雕刻出挂毯的整体效果图后再雕刻局部纹样,每一处纹样需要雕刻艺人精心去雕刻。如果一剪刀下去剪错,修复工作是非常麻烦、困难的。所以需要雕刻艺人们一丝不苟地按照图案设计进行片剪雕刻,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开荒片剪主要有以下几项技艺要求:一是开荒剪沟的深浅、宽窄要按照图案设计内容要求和毯面的不同高度来剪,大纹样剪口剪沟要深宽,小纹样剪沟要浅小,要按照图案设计要求酌情增减,开荒剪口要有坡度,不能太立,剪口太立会分不清纹样与纹样之间的纹路关系。二是开荒也是一个校正毯面纹样造型的工艺,能够对编织时走样的纹样进行取舍校正处理,通过合理取舍,使纹样造型线条流畅美观,达到图案设计要求。三是浮雕艺术挂毯的片口深度和宽度可按照挂毯纹样中不同的毯面厚度来确定,一条浮雕艺术挂毯有三四个不同高度的毯面,片口深度和宽度可按照图案设计和纹样的主次、太小来片剪雕刻。四是纹样经过开荒片毯,层次分明,主体明确。强调弧形片法,纹样根底下要比大地薄,要达到片口光平、坡度适宜、无剪涡、无明显剪痕等。五是雕刻剪口要上齐下光,剪口清晰、饱满,纹样造型准确,线条流畅美观、婉转柔顺,部分边饰纹样要对称,圆形要圆,方形要正,直线要直,毯面线条要粗细明确,符合图案设计要求。
关 键 词:漆艺 传统 现代 装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和使用漆的国家,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从新石器时展至战国和汉代,漆器工艺发展较快,应用范围也变得十分广泛。秦汉是漆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漆器因受到绘画的影响,打破了平涂的风格,出现了晕色技法。唐展了金银平脱漆器和雕漆漆器。宋元两代,戗金、雕漆等技艺进一步发展,漆器更加繁荣。明代和清代,中国漆器发展直至全盛时期。中国的漆艺不但形成了自己艺术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乐章,而且影响了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漆艺发展,并逐渐流传到欧洲乃至全世界。
然而,现代中国漆艺已明显落后于日本和韩国。2007年3月28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七千年漆艺能否熠熠生辉?》一文,指出了目前我国漆器行业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不断萎缩的状况。如此现状,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传统漆艺
1.传统漆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
传统漆艺属于工艺美术,从《考工记》《髹饰录》等文人笔记史料和代代相传的工匠秘诀,成为我们了解把握传统漆艺设计思想和原则的窗口。传统漆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
一是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的设计思想。从《考工记》的“材美工巧”到《髹饰录》的“巧法造化”都是主张因材施艺,合于自然、顺于自然,以返璞归真、自然天成作为造物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是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设计原则。《髹饰录》第二章“楷法”中的“二戒”,即戒“巧荡心”和“行滥夺目”,就是要避免过分偏重装饰而失去造物的实用价值;保证产品的质量,不要让粗劣的“行货”在市场泛滥。
2.传统漆艺的表现语言
传统漆艺的表现语言包括装饰技法、色彩语言和装饰纹样设计及造型设计这几个方面。
(1)装饰技法
传统漆器在充分运用漆作为造型手段的同时,通过各种装饰技法把漆的装饰形式提升到不同风格的层面上。传统漆艺的装饰技法可以归纳为髹涂、描绘、刻填、镶嵌、彰髹、堆塑、雕漆等,它们可以独立运用,又可以综合在一起运用。
(2)色彩语言
古代漆器色彩以黑、红两色为主,不是黑上画红,就是红上画黑。除了黑红两色之外,为了达到丰富多彩的效果,先民们利用漆的“如胶似漆”的黏性,粘贴自然界的美材,于是有了螺钿镶嵌、金银平脱、蛋壳镶嵌、骨石镶嵌,它们或绮丽、或高贵、或朴雅,和黑漆互相衬托对比,相得益彰。
(3)装饰纹样及造型设计
传统漆艺的装饰纹样及造型设计方面,因东周以前漆器实物遗存的发现很少,所以主要还是以战国及秦汉时期的漆器为细化研究的对象。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漆器之装饰纹样中,除了绘画性较高的装饰画面如表现乐舞、狩猎、宴饮等日常生活的图景之外,几何纹及抽象性的纹饰占有重要的比例,其装饰性也显得较为纯粹。楚漆器纹饰中,云纹是其最常见的主题纹饰。秦汉漆器装饰,在继承楚漆器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又有着自己的延续和发展,如在动物纹、云气纹、几何形纹饰等方面,向着形式的多样、精致以及更为简洁、写实的方向演化。在漆器的器型造型方面,战国漆器对自然物象的仿真现象较为普遍,秦代和汉代漆器的造型则倾向于实用性和相对简洁的外形处理。
二、现代漆艺
现代漆艺是在历史悠久的传统漆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漆艺基本表现于日用器物的装饰和实用功能的陈设品制作上,而现代漆艺把漆艺的范畴扩展至平面形式的漆画和立体形式的漆造型(立体漆艺)。
1.日本、韩国漆艺发展现状和借鉴
早在公元前200多年,中国的漆艺就开始流传到日本,1000多年以来,日本除了继承中国传统漆艺技术之外,还发展了具有本国特点的漆工艺,如沉金、莳绘等技术。日本的现代漆器在设计定位上力求贴近市场和大众生活,并还在不断拓展漆器的运用领域。据报道,在医疗保健领域已经有所突破,已开发出具有杀菌、保温功能的漆器制品,日本的现代漆器,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有许多创新。他们的漆器中既有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点的元素,又有能反映时代特点的简洁、流畅、明快的与时代合拍的元素。日本拥有大批从事漆艺创作的艺术家和制作漆器的工匠,艺术家和工匠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日本的漆器,高、中、低档并行,手工制作和机械化生产并存。手工制作的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为上层富裕者使用或供出口。机械化生产的漆器产品由于生产效率高,所以售价低廉,能为普通家庭所承受。在日本,有漆器专卖店,大商场里有漆器专柜,画廊里能看到漆艺家们的漆艺作品。日本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漆器,在漆器的原料配方、工艺技巧和艺术造型等都获得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就。
韩国漆艺在螺钿镶嵌技法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风格。由于韩国政府和民间财团的支持,先进的现代材料加工技术凭借良好的社会漆器艺术土壤,使韩国漆器艺术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在韩国,多所大学内开设漆艺专业课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漆艺设计、制作人才。政府还组织专门人员从事漆材料的改良和开发研制,不断提高和完善漆艺水平。目前,韩国的漆艺作品,尤其是现代立体作品,非常突出,倍受世界同行关注。当代韩国漆器艺术创作日益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风格迥异,流派纷呈。韩国漆器艺术在各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并显示出优势,同时与学术、市场形成良性互动,为韩国漆器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空间。
2.我国漆艺发展现状
与日本、韩国当代漆艺形成鲜明对比,目前中国漆艺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中国现代漆艺中占主流的是漆画艺术,虽然漆画的研究和制作在学术上已形成一定的地位和规模,但是却忽视了对漆器艺术使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社会大众缺乏对漆器艺术的一般认识,因而影响了漆艺术作品的市场的打开。另外,中国现代漆艺家较多遵从传统语言,在技术方面相对保守,相当一部分作品缺乏新意,造型、纹饰等方面毫无现代精神可言;漆器缺乏实用性功能,无法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漆艺设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在漆艺技法上因循守旧,拘泥于过去的雕、嵌、堆、绘,满足于祖先留下的看家本领,而没有从现代大量的新科技中寻找革新漆艺的方法。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代中国漆艺已落后于日本和韩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漆艺已经走到了创新与发展的关头 。 转贴于
三、我国漆艺发展策略
如何推进中国漆艺的发展,以及传统的现代化转换,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漆艺的发展策略。
1.更新漆艺创作观念
漆艺不能单靠技艺来炫耀,技术背后要有精神内容,要具有传统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质和漆的特质,必须使漆艺创作进入现代绘画更自由、更人性化的创作观念上,体现其内在的艺术表现力和个性创造力。
2.开拓漆艺表现语言
传统的漆艺的表现语言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空间多元化的需求,现代漆艺应该把传统漆艺的技法制作规范及其视觉审美规范,拓展到以作者自主表现人们时尚的审美追求和个性创造上来,把自己融入当代艺术中,用一种新的现代美术样式来延续中国漆艺术传统,从而实现在更高层面上的继承传统。
3.提升社会大众认知度
政府、企业对传统漆艺要多资助、扶持,可建立专门的漆器博物馆、漆艺收藏馆等并对公众开放,开设专门的漆艺画廊,传媒、舆论对漆艺要多宣传、引导。漆艺家们也要多出精品,组织各种等级的展览或拍卖,扩大其社会影响。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漆艺的价值,提高整个社会对漆艺的认同感,漆艺就能深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4.融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漆之被利用,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正是由于实用先于审美及实用和审美的统一,中国古代才有漆器的辉煌。大漆,它可在木、竹、皮、陶、金属、玉石、玻璃、布等器物上进行装饰,它性质坚硬,不怕强酸或碱性浸蚀,防潮、防蛀、防腐蚀,可用来个性化装饰各类器物。漆艺在实用层面主要可用于厨卫用品、家具、室内装饰、首饰、工业产品等。实用性的追求能给予传统工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多的发展领域,使传统工艺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使传统工艺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理解。
5.培养工艺技术人才
从质的方面看,漆器厂的工艺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长期程式化的制作方式以及陈旧的艺术样式的更新,而稍懂一些漆的画家们面对技术问题难免知难而退,或出些粗制滥造的效果,阻碍了他们的艺术创意。有些大学的师资还不具备这方面的工艺技能,也在勉强开设着这类课程。因此,在工艺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可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把素质较高的工艺师送进艺术院校或日本、韩国相关专业大学进修,提高艺术修养,更新创作观念。而国内相关专业的大学除了加强师资的技能培训之外,可长期聘请高级工艺师作为教学的技术指导,以改善技能的薄弱环节。
从量的方面看,必须扩大培训面,可在中专技校开设漆艺专业,以培养漆艺的初级人才。大学中凡设有工艺美术专业的,都可开设此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以培养高级漆艺人才。国家劳动部门可推出相关的职业培训,并给从业人员颁发各种等级的技能证书。这样,便可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
6.革新漆艺生产技术
中国现代漆艺生产仍停留在作坊式的模式,这方面应该尽快学习日本、韩国的先进经验,引进机械化设备,降低生产成本,使漆器能尽快在生活中普及。中高档漆艺制品可考虑用机械和手工相结合的技法制作。现在平面或立体的雕刻都可以利用电脑数控技术轻松地完成,漆器制作上高科技的运用也并非没有可能,只要通过漆艺家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漆艺生产技术方面一定能探索出一条新路。
7.开发漆艺产品市场
在漆画和漆立体方面必须开发精品市场。这方面必须依靠文化艺术公司的宣传、推广,比如普洱的商业行为就是一个成功典范,非常值得借鉴。另外,琉璃的市场开发也较为成功。笔者相信,漆艺界只要有商业行为参与进来,将会很快改变较死板的现状。
在漆器方面,可开发厨卫用品、办公用品、高档礼品、个性首饰、室内装饰品、家具,漆器还可以成为工业产品(如手机、摩托车、汽车、冰箱等)的个性化装饰。相对漆画和漆立体作品而言,漆器的市场开发可根据不同的消费层面而定位成高、中、低几个档次,并在各大型商场设立漆器专柜,让它们真正走入老百姓的生活。这样,在不久的将来,不但形成了漆器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也将促进漆艺这一传统文化的延续。
结语
漆艺是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漆艺事业是我们民族的事业,这种古老的传统工艺不应该因为科技文明的快速发展而被忽视,甚至面临消亡,反而它应该在现代高科技的带动下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愿漆艺工作者们以及社会各界相关人士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为漆艺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贡献,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2]翁剑青.形式与意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江黎.技艺的穿越——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漆工专业.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翁纪军.漆艺.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5]李砚祖.装饰之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关键词] 花丝镶嵌;传承;发展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是花丝、镶嵌、錾刻等多种工艺的统称。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加以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技法制成,然后再镶嵌各种宝石、珍珠编织制造而成,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特别是北京地区的最为突出。皇家历来崇尚黄金,而花丝镶嵌工艺用料珍奇,价格高昂,以其独有的工艺特色受到皇家的喜爱。现代的金银细金工艺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传统的技术,并在设备、花式品种上不断开拓创新,创造出许多精美的现代花丝镶嵌作品。唐宋时期,金银器皿、金银首饰广泛流行,制作工艺日臻完备精湛。花丝镶嵌工艺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清代花丝镶嵌技术取得了了更大的发展,此时的花丝镶嵌工艺在过去的技艺基础之上取长补短,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北京地区,达到了花丝镶嵌工艺的顶峰时期,无数的花丝镶嵌艺术珍品不断涌现。
金银制品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作吉祥光明、富足高贵、美丽而不朽的象征。我国金银首饰、器物形制多样,题材丰富。近代考古发掘的商代墓葬陪葬品中,出土了公元前 16 世纪至公元前 14 世纪早期的如黄金细丝与金片等黄金制品,便可知早在 3000 多年前, 我国先民已经熟练掌握了黄金工艺的制造提炼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银的提炼、制造与使用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秦汉时期已设有金银冶炼的专门机构,称为工官。至两汉,金银细金工艺尤其在金花丝的掐编技法与花丝图案、花纹的种类上取得了新突破,出现了花丝、祥丝、金珠等样式。在制作工艺上形成了掐、填、堆、垒一整套技法,丰富了金银细金工艺的表现力,使器物的造型、装饰图案与装饰手法更加趋于完美,初步形成了材料加工、制胎、鉴刻、花丝工艺、烧焊、表面处理与镶嵌宝石等工艺的结合,形成了独立而系统的金银细金工艺的规范流程。此后的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在运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也创造了许多具有朝代历史特色的、代表该朝代艺术水平的技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与发展。如唐代的婆金工艺、堑刻“收挑”工艺;明清时期的花丝编织工艺、花丝银蓝工艺与花丝平填工艺都已经达到了纯火炉青的艺术、工艺水准。
但是在清末民初,随着皇权体制的解体,花丝镶嵌技艺也散佚民间。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珠宝制作工艺的大举进入与流行,花丝镶嵌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却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许多中国传统工艺一样,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皇家工艺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陷入难以适应,后继无人的窘迫处境。千年花丝走向何方,这是传统工艺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这项国家的古老工艺。这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这项传统工艺,更重要的是在保护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不能被遗忘,花丝镶嵌不该被我们这代人遗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不该被遗忘。我们应该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与中国特色的宫廷工艺经典重获生命力,以促进这一传统工艺顺应市场的需求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将其工艺技术更好的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与国际流行元素相融汇,走向伟大的复兴之路。基于花丝镶嵌制作所耗费的时间长、制作过程必须纯手工制作与现代工业化快节奏生产环境无法合拍的特点,我们需要寻求改良的方案以及批量生产的方式。例如可以将传统的外框转变为线条外形设计艺术风格:运用脱蜡铸造技术,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如顶级奢饰品品牌Dior的藤格纹手镯,外观似稻草编织的网格充满力量与线条之美,将藤格纹艺术运用到了极致。相互交织的缎带与丝线提升了整个手镯的设计感与审美。
现代首饰设计创新成为了当下不可忽视的话题,越来越多的首饰设计师将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运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之中,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现代首饰设计强调个性美与花丝镶嵌工艺独一性的融合;现代首饰设计对自然风格的追捧与花丝镶嵌工艺在自然风格首饰中完美的表现是现代首饰设计师所要关注的。只有将花丝镶嵌工艺融入现代首饰设计,使其设计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将传统的技艺变为合时宜的现代手工艺。同时培养优秀的技艺传承新人,准确把握现代首饰、手工艺品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才有可能使花丝镶嵌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向中华.金子的历史[M].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1995.11 -15.
[2]扬之水.奢华之色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 2011.1.
[3]凡奇.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品大观[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5.01.
1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美术特点
1.1 生活特点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美术,形象地记录了当时各民族的社会生活。许多富有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上面,有青铜耳环、青玉管,玛瑙、绿松石等组成的项饰,有以动物形象造型的装饰品,如蹲踞的虎、仆伏的蛙和犬、长方形的兽纹图案等。这些作品的取材是同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喜好相联系的。北方许多游牧民族多以动物纹作为艺术的特征,如喜好在青铜器皿上用具有个性特征的动物形象作为主要装饰内容,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云南晋宁是秦汉时期古滇族聚居的地方,在那里发现的青铜器,其造型艺术以人为主题,刻画了近300个穿不同民族服饰的人物。人物中有的在杀奴隶、杀牛祭祀铜鼓和铜柱,有的在战争中俘获奴隶,有的在进行祈年式的舞蹈,有的是奴隶在向贵族“献粮”和“进贡”。这些画面反映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1.2 宗教特点
少数民族美术,是以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的藏族具有独特的信仰与文化传统。他们的卷轴画“唐卡”属于宗教艺术。有单幅“唐卡”和多幅成套的“唐卡”。它的表现形式有固定的程式,其中色彩对表现神像起了强调的作用,如表现神的庄严相貌用黑色,衬以金色背景,称“金色唐卡”。表现神的温和相貌用白色;表现神的愤怒相貌用红色和深蓝色。用色彩强调绘画的艺术效果,在藏族的壁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中都是一致的,这是藏族画师特有的想象力,构成了藏族美术的独特风格。再如新疆库车地区,古龟兹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佛教文化,作品以现实生活中的乐舞内容为主,既表现了佛国的境界,却又抹去了佛国的神秘感。形式上,以菩萨画像而论,造型优美,体态婀娜多姿,形象端庄恬静,显得清雅飘逸。尤其是丰富的半裸或的人体艺术,在千变万化的形态与神情中,看出龟兹画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认识和表现青春与老朽的对比规律,通过人体艺术再现自然的节奏与力量。这说明龟兹人民赋有明朗的性格,才得以表现出这样富有生活与浪漫气息的传神艺术。
2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著名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