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设计知识点

机械设计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设计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设计知识点

机械设计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电子;软启动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1.前言

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大概从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进行对软启动装置技术及设备的研究。目前西方国家往往采用基于液体粘性传动原理的离合器使减速器与主驱动电机连接,在这种无任何负载的情况下启动,电机只用很少的时间就能达到额定速率[2]。在此原理上,对整个系统运用液压进行有效控制,将设备离合器中的摩擦片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使动力得以传达。最近几年,我国对于软启动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始慢慢重视,在研究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果。文章通过对机械电子式软启动控制系统组成及其原理进行阐述分析,找寻到了机械电子式软启动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方式。

2.机械电子式软启动控制系统组成介绍

2.1 软启动器的介绍

软启动器是一种新型的设备,主要是用来控制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其组成部分包含着:电机软起动、软停车及轻载节能等。软启动器采用的是三对反并联的晶闸管,在三相电源与电机回路上进行串接。软启动器能够放置在晶闸管两侧的接触器能够确保晶闸管的运行只存在与启动以及停车环节,减少了晶闸管的运行时长,能够有效降低晶闸管出现发热情况的概率。与此同时还能对软启动器在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谐波,一旦出现故障也可使用旁路接触器进行应急措施。机械电子软启动装置控制系统是为了满足机械设备在载工饱和的状况下,对整个系统实行启动模式,确保系统从头到尾的正常运行。机械电子软启动装置控制系统主要是针对交流电动机和重载机械的启动要求进行不断改良的先进的大功率传动的解决方案。

2.2 机械电子式软启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机械电子式软启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上位计算机、变频器以及可编程控制器。而为了有效保护工作仪器,一般会在控制柜内安装变频器及可编程控制器等。异步型电动机中减速部位则是软启动控制装置的执行机构,而其对象则是带式的输送机。现在新型的机械电子式软启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以晶闸管调压电路为主要电路,而六只晶闸管未调压电路,在电动机的三相供电线路上进行串联。软启动器装置的控制系统一旦接到相关的启动指令,系统便会进行计算,将晶闸管进行触发,经由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让启动器按模式进行电压输出,实现对电动机起动过程的有效控制。起动过程一旦完成,启动器便会使旁路接触器吸合,将晶闸管主电路全部断开,使电动机不用通过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直接进行电网运行,减少电能的损耗,有效地控制电能。

3.机械电子式软启动装置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步骤

3.1 控制系统软件方面的设计方案

能够实现编程的系统控制器是软启动装置的重点,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而使用计算机来作为上位机则能够更好地控制系统。因此在设计中对可编程控制器及再运用科学的设计对整个系统进行正确及便捷的控制。系统设计的水平及质量会对机械整体运行造成影响,机械的可靠性与工作效率均会受到程序设计质量的影响。因此,程序设计意义重大。

第一,有关于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一般是应用控制及形象两方面的语言。控制方面的语言是偏向整个系统的运作过程,形象方面的语言则是偏向系统中的问题。整个设计

较为简便且形象直观,而其设计往往是依据事先准备好的整体的系统图以及系统中的存在功能两方面来实行的。

第二,由于软件方面技术的日益兴起,人们对于软件的设计往往采用偏可视化的方法进行设计。因此,软启动系统的上的软件应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以及高效率的执行这两点。为了实现上位机软件的较快的响应速度以及高效率的执行,在设计时应在界面与接口两部分运用完全不相同的编写语言,以获得最佳成效。

第三,以计算机主要的系统设计在软启动装置设计中是首要部分且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时应对针对系统的整个用户界面实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软件系统的菜单界面往往是偏形象化且简单明了的。主菜单应有整个系统的菜单栏、工具栏、警示栏及状态栏等多个方便快捷栏。

警示栏的主要功能是当用户实行不正确操作可能引发故障时,能够迅速地发出警示,提醒用户,引起用户的重视,保证系统的运作。以便人们迅速地采取必要的措施。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充分重视故障检测环节,确保其信号的有效发出,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

3.2 控制系统硬件方面的设计方案

控制系统硬件方面的设计方案主要是针对整个系统中的电路方面进行设计,最重要的是对主电路进行科学设计。而机械电子式软启动装置中的晶闸管应放置于电源与电动机定子之中,而且导通角应确保电压呈现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电机转速也应逐步进行增强,以此更加简便地进行软启动装置的启动。

4.结语

机械电子式软起动装置能够帮助设备进行一个带式输送机的软启动和软停车,且具有较高的可靠稳定性以及高效率,是现今机械设备中一种理想有效的启动系统。对机械软启动装置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更好地对机械软启动装置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控制效果,使设备良好地运行。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BIM 协同设计模式 流程 质量控制 控制要点

1 三维协同设计的特点

1.1 设计组织架构和设计流程的变化

与传统设计组织架构相比,三维协同设计打破了传统专业间的时间顺序概念,不再需要原来的上下游设计流程,各个专业之间的设计者彼此进行沟通即可。三维协同设计团队的分工更加明确,进一步细化了分工,工艺专业只需要投入到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机制、管道、土建设计人员能够将工艺设计意图快速准确的搭建可视化模型,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机制、管道、土建设计人员即可进行下一步详细施工图的设计工作。三维协同设计技术使得整个团队的工作实现无缝连接,从横向组织架构看,设计人员只需要专注于本专业的设计和优化,各个专业设计人员全程参与,协同完成三维模型,专注于三维协同软件的应用。从纵向架构看,多个专业同步进行设计,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项目的整体设计质量。

1.2 可视化促进沟通

传统的二维CAD设计可视化效果较差,设计人员无法从二维图纸中检查出所有的设计问题,而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实现可视化沟通,从现实中的场景来体现设计意图。三维协同设计可视化的基础是把所有专业的设计都建立到一个模型中进行分工协同。例如机制、管道和土建专业分包在专业软件进行建模和施工图绘制,各个专业将模型链接到一个统一的三维协同软件平台模型,利用三维协同软件提供的复制与监视功能,将设计者需要关注的元素进行监视,如果发现链接文件发生变化,就能体现在模型中,并进行自动提醒,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可视化同样能够让业主更加深入的了解设计人员的想法,也有利于现场施工进度的加快,进一步避免安装错误。

1.3 协同合作、多专业参与

目前,在三维协同设计技术推广阶段,协同合作、多专业参与是其最核心的设计理念,从最初的设计方案开始,三维协同设计模型就不仅仅是工艺专业一个专业领域的任务,而是各个专业来共同参与完成的。以往的设计项目管理各条线协作模式基本上处于点对点沟通协作模式,这种模式信息传递效率低,容易出现差错,并且成本较高,而三维协同即时模式的建立则在很大程度了改善了这些问题,各个专业之间协调工作,实时分享,大大减少了各专业的工作量,设计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4 为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在实施过程中,三维协同设计逐渐建立了统一的适合某建筑的设计标准,与软件商一起建立了统一的节点库文件,对于各专业的图纸字体、字型和图层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项目负责人能够统一进行三维设计模型库的维护和管理,有效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设计,为各个设计阶段的高度一致性和集成性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整个项目团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三维协同模型有着便于计量的优势,在模型建立的初期和后期,根据时空维度和构件类型等生成项目工程量信息,进行汇总、拆分和对比分析,为企业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工程基础数据,进一步为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以及进度款管理的精细化决策提供了可能。利用这些模型生成的项目工程量信息,能够进一步细化企业项目管理,进一步精确人员和材料、机械计划等,大大减少了资源和物流等的浪费,为限额领料、消耗控制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了承包项目的集约管理水平,控制了项目的成本。

2 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及过程质量控制要点的研究

受限于BIM设计平台目前的功能还不完善,不同设计平台数据无法很好的实现互通,不符合国内设计企业出施工图纸和本地化的要求,没有相配套的BIM设计国家标准和配套审图制度等因素,采用BIM进行全专业三维协同设计还无法实现。目前国内大多设计企业还处于二维施工图设计设计完成后,依据施工图创建BIM模型进行设计验证和综合管线设计的应用阶段,也存在着二维三维同步设计和三维专业协同设计的项目尝试。

由于BIM技术的应用,这三种协同设计的模式,都能够从不同程度上提高二维设计的质量。三种协同设计模式的流程和质量控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2.1 BIM设计验证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BIM设计验证模式的是在二维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各专业三维模型的创建。BIM设计人员通过创建的三维模型,进行三维碰撞检测和可视化的漫游查看,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专业信息不一致、错漏碰缺和不符合使用功能要求等问题。二维设计人员依据BIM设计发现的这些问题,进行设计图纸的修改和完善。设计的一般流程如下:

BIM设计验证模式下BIM模型设计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

①保证BIM设计模型与二维设计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②重点验证二维设计专业间的不一致问题;

③进行各专业间的和专业内的碰撞检测,对管线密集区域和影响空间净高的问题的识别;

④重点识别不满足净高要求和不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区域;

⑤通过BIM设计模型的自校、校对和审核来控制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⑥二维设计图纸应结合BIM设计验证出的问题进行逐项落实,进行必要的修改。

2.2二三维协同设计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二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同样也是在二维提供图纸资料的条件下进行三维模型的创建。与单纯的BIM设计验证模型不同的是,在这种模式下BIM三维设计人员介入的时间提前了。BIM三维设计人员扮演一个管综专业或项目负责人助理的角色,在二维设计的过程中承担着各专业空间位置协同的作用。较单纯的BIM设计验证模式,这种模式BIM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专业设计中,但已经深入到了设计的过程。二三维协同设计一般流程如下:

二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对设计质量的控制要点包括:

① BIM设计模型与二维设计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② BIM设计过程设计模型的及时性,应能满足二维设计验证和空间协调的要求;

③ 合理控制设计过程中各专业BIM模型设计的深度,满足空间协调的要求即可,模型设计深度过高会影响BIM模型的工作量和提交的时效性。

④ 进行BIM设计过程模式的校审工作,并通过模型整合会做的方式进行专业间的空间协调。

⑤ BIM综合管线设计模型需经过各专业设计的会审。

2.3三维专业协同设计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三维专业协同设计是各专业设计人员直接采用BIM设计平台进行全过程的三维设计和出图工作。专业人员在同一数据源(项目中心文件)下工作,可实现实时查看各专业的三维模型,及时发现专业间的问题。与二维协同设计相比,可实现更深层次的协同,方式也有不同。

三维专业协同设计的流程如下:

三维专业协同设计模式对设计质量的控制要点包括:

① 各专业互提资料模型的设计深度控制;

② 各专业互提资料时机的控制;

③ 中间模型、评审模型和成品模型的设计深度控制;

⑤ 综合管线设计模型的会审和评审控制。

3 结束语

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协同设计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设计工作中存在着二三维设计同时存在、相互补充的各种协同工作模式。BIM技术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明显提高设计的质量。随着今后建筑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BIM软件平台的完善和国家BIM设计标准、政策的出台,BIM三维协同设计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松彬.选建筑质量控制厂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0)

机械设计知识点范文第3篇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致谢一: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刘文金老师、唐立华老师、孙德林老师、张响三老师、夏岚老师、李赐生老师、李克忠老师、李敏秀老师、刘文海老师、郝景新老师、肖德荣老师、黄亚楠老师等等老师都对论文的修改都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给予无私的关心与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感谢益阳小郁研究所、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以及领导的亲切关怀,特别感谢益阳小郁竹艺法定传承人危禄绵先生与工艺美术大师刘宗凡老先生对论文提供的指导意见以及研宄场所与实验器材,同时感谢熊志明先生在我学习制作小郁竹家具时的谆谆教导,感谢黄耀辉老师提供的摄影帮助。

感谢同窗好友金燕红、姚文亮、刘科、陶振平、杜洪泰、彭娟、谭任等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同室好友郝睿敏、王薇在生活中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胡斌在论文着述期间给予的极大精神鼓励,感谢你生活中的照顾与关心,感谢你一路的陪伴。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姐姐给予的莫大鼓励和支持,在求学道路上无论遇到坎坷还是波折,都是家人的关爱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才让我站在今天的人生舞台上。为此,向我的父母家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怀与支持,你们为我分担了许多后顾之忧,在默默地奉献之余给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致谢二:

时光飞逝,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即将接近尾声,在这三年中,经历了,也成长了。回首这三年,我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谢谢你们三年的陪伴,这份情谊我将永留心里。

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刘文金教授和唐立华教授。本论文从选题到论文思路的确定以及最终撰写与定稿,得到了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倾注了两位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我读研期间,深深受益于刘老师和唐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淳淳教导。两位老师诲人不倦的师表作风、孜孜不倦的治学、敬业态度以及对专业、行业深入且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也将终身受益。

同时,要感谢邵阳“翻簧竹刻”老艺人杨屹楼先生和黄山市某竹工艺品加工厂的领导及工人师傅们对于本论文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还要感谢孙德林教授、李克忠教授、戴向东教授、张响三副教授、李敏秀副教授、李赐生教授、张仲凤副教授等,他们的教导使我受益非浅,在此一并表达我的谢意。

感谢与我一起并肩走过的201x级硕士4班的全体同学,也感谢同门师兄弟姐妹三年来的陪伴与支持。

三年来,身边的人来来往往,然而友谊一直没变。感谢大师兄周雪冰以及嫂子郭燕学妹,感谢二师兄陈新义,从我入学之前到现在即将毕业以来,一直给予的帮助与支持。感谢家具与室内设计工程专业的十个同学,杜洪泰、张瑶、陶正平、刘科、郝睿敏、王薇、谭任、彭娟和姚文亮,三年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感谢我的室友刘欢以及邻居柳思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致谢三:

人生有很多东西无法留住,我们希望能永远陪伴,然而时光荏苒,岁月不会为我们而停留,但我们应该为爱的人停下脚步,比起那些回不去的日子,更值得珍视的是能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三年的硕士研宄生时光即将结束,我会倍加珍惜每次在一起的机会,铭记这段旅程中伴随我成长那些人,感谢给了我指引和帮助的老师、朋友。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导师孙德林教授。他为人谦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论文的顺利完成与孙老师悉心指导和他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从论文的选题方向、论文框架等大的环节到论文的语法、措辞等细节始终都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的指导,帮我拓宽思路,完善细节。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孙老师不仅传授了我大量关于研宄方法、学术思维等专业方面的知识,更是在平日言行中教会了许多为人的道理。这一切都都使我获益匪浅,并会终生受益。

其次,还要感谢郝景新老师、郝晓峰以及陈新义等老师在我论文完成过程给予专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院造型实验室吕老师,给予我试件制作方面的指导。感谢实验室杨万全师傅、叶太强师傅对我试件制作的帮助。

同时,我还要感谢王薇、曾蔚霞、谭任、金燕红、刘科、杜洪泰等同学在我学习和工作中的帮助与支持,感谢张瑶、郝睿敏等同学为我熬粥、做菜、洗衣服,给与了我生活上莫大的帮助与关心;另外,还要感谢陈勇、蒋成、王佩琳、刘明辉等师弟师妹在我研究生期间的陪伴,这份情谊我将永远铭记。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读研期间的关怀,有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我将更有信心来面对未来。

机械设计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控制电路;设计计算

1.技术背景

起重设备或重型炮塔之所以能够360度旋转是由于起重设备或重型炮塔与车体之间安装有压力轴承,通常压力轴承分别由上座圈、滚珠、下座圈组成,并通过滚珠将上、下座圈连接为一体。上座圈连接起重设备或炮塔,下座圈连接车体。拆卸时必须将滚珠取出才能使上、下座圈分离。 由于该部分机构外露,易 受到灰尘、砂石颗粒、雨、海水进入而使得滚珠、轨道锈蚀而影响炮塔旋转,因此在平时的维护保养时,经常需要对轴承上下座圈轨道进行清洗和滚珠更换,由于起重设备、坦克炮塔座圈的尺寸大,滚珠数量多(滚珠直径一般为25mm,数量通常100个以上),且取出滚珠的通道的出口周边具有很多会妨碍人们活动的装置,传统的滚珠取出工具既费力又费时,导致取出滚珠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也很低,还容易造成相关的零部件出现损坏等情况。本设计在于通过擒纵控制机构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种可高效、快速取出位于起重设备或重型炮塔与车体之间压力轴承的滚珠,降低取出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可避免相关的零部件出现损坏的便携式坦克炮塔座圈滚珠提取装置。

2.擒纵控制电路原理

如图1所示,擒纵控制电路由检测开关、整形电路、驱动电路、继电器、及线圈5部分组成。

擒纵控制电路原理为当永久磁铁磁力吸附金属弹子时,金属弹子接触位于永久磁铁表面的检测开关,检测开关产生开关信号,开关信号通过整形电路,去触开关信号的毛刺,整形处理后的开关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使电源电压通过继电器加载于线圈上,线圈与磁罐及衔铁共同构成电磁铁,电磁铁线圈通电后,对衔铁产生产生电磁吸合力,带动连接在衔铁的擒纵杆一起运动,将金属弹子取出,金属弹子快速运动到机械卡槽时,靠运动势能将弹子与永久磁铁剥离;当弹子脱离永久磁铁时,检测开关开关信号发生变化,经整形电路整形,驱动电路驱动后,关断继电器,电磁铁线圈断电,靠弹簧力将擒纵杆推回原位,完成一个擒纵行程。

其中,所述检测开关可以是:电容式接触、电感式接触开关、光电接触开关及机械式接触开关5种类型。

3.检测计数电路原理

如图2所示,所述检测计数电路由反射式光电开关、十进制计数器、七段译码器及数码管四部分组成。

当金属弹子通过所述反射式光电开关时,产生一开关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会触发十进制计数器加1,十进制计数器输出与七段译码器的输入相连,十进制计数器累加结果经过七段译码器译码后,形成BCD码,而后送入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显示的是十进制计数器对通过弹子数的计数结果。

4.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匝数的设计计算

4.1磁力罐筒设计结构及磁力计算

右下图3所示的为磁力罐基本设计形式,产磁罐筒设计为全封闭的管式结构,分别由磁罐(工业纯铁)、电磁线圈、衔铁组成。

由以上所描述的擒纵控制电路,控制衔铁的功能性轴向移动。通常采用常规电磁铁吸力计算公式(式1)进行实际计算和和功能性设计:

(式1)

式(1)中各参数为:

F ―― 为电磁铁吸力(公斤);

R ―― 为衔铁半径(厘米);

δ―― 为衔铁的最大行程(厘米);

μ0 ―― 为空气导磁系数,其值为1.25×10-8亨/厘米;

z ―― 为衔铁插入线圈的长度(厘米);

lc ―― 为磁罐内壁的高度(厘米);

IW ―― 为安匝数(安匝)。其中,

I ―― 为流过线圈的直流电流(安培),

W ―― 为线圈匝数(匝)。

G ―― 为单位长度上的磁导,叫做比磁导(亨/厘米),计算公式如为:

4.2 计算比磁导g

比磁导指单位面积的磁导,可通过( 式2 )进行计算

( 式2 ) 式2中 d ―― 为衔铁直径(厘米);c ―― 为磁罐内壁直径(厘米)。

可以看出,式1、式2中,r、d、δ、z、lc及c 6个参数均由磁罐的结构决定,当磁罐结构设计完成后,6个参数均为固定值,且μ0为常系数。

4.3常系数K的计算确定

取常系数:

( 式3 ) 则式1转换为式4:

( 式4 )

所以,当磁罐尺寸确定后,吸合力F、线圈电流I和线圈匝数W三个参数按照4式进行计算。

4.4抓取弹子全行程的最大拉力确定吸合力F

根据力平衡原理第4步骤的计算公式为:

( 式5 )

其中

FS1 ―― 为随擒纵杆运动的所有部件与取弹子器壳体之间的静态摩擦力;

FS2 ―― 为弹子与坦克结构间的静态摩擦力;

FG ―― 为擒纵杆弹簧的最大弹力,这个力用来使擒纵杆取弹子后复位,设计中取FG=FS1。

FS1及FS2静态摩擦力计算公式为:

( 式6 )

其中 μs ―― 为物体间摩擦系数,为与材料有关的常系数,设计选定材料后查表可以获得。

Ni ―― 分别为为随擒纵杆运动的所有部件及弹子的重量(公斤)

4.5按照设定的电源功耗确定线圈电流I

采用直流电磁铁,可以用公式7确定线圈电流I:

( 式7 )

其中, W ―― 为选定电源的输出功率(伏安),按照80%计算。U ―― 为电源电压,单位(伏特)。

4.6线圈的截面积的设计计算

线圈的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如公式8所示:

( 式8 )

其中,j ―― 为电流密度(安/毫米2),对于短时间工作的磁铁,取值为12~30安/毫米2,在具体的设计中,j取值为中间值21安/毫米2。

4.7线圈外形设计计算

如图3所示,线圈截面积q、线圈匝数W及线圈外形的关系为:

( 式9 )

其中

QM ―― 为线圈导线截面的实际面积;

fk ―― 为填充系数,这一值决定于导线形状、导线直径、绝缘厚度、绕线方法等,本设计fk取值为0.535。

根据公式9,在线圈截面积q、线圈匝数W确定的前提下,按照选定的外形尺寸c、d,可计算出lc,或根据lc可设计出c与d。

将计算出的线圈外形与磁罐结构尺寸进行比对验算,根据验算结果进行必要的重复计算和调整,得出最优设计计算参数。

以上为基于便携式取滚珠装置擒纵控制电路及磁力罐结构设计与计算,通过设计与计算,为便携式取滚珠装置的整体设计结构及尺寸确定和功能实现,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基础设计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宗培,程树康.步进电机的齿层比磁导法模型[J].电世界, 1988.

[2]刘瑞芳.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静态力位移特性的分析计算.太原工业大学电机系,1996.

机械设计知识点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目前,在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建设用地困难、电网对环境城市影响、电网建设与其他设施之间的矛盾等。要把城市电网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去,实现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协调一致向前发展。

一、前言

国家已把电力工业当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城市电网已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纳入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中。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加。要求电力既要安全可靠,以满足生活需要,又不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其他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城市电网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城市电网建设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共同向前发展。文章针对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二、我国城市电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电力负荷增长,电网用地减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每天的用电量在不断地增长,导致电力负荷的持续攀升。我国虽然号称地广物博,但是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却十分贫乏。为了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我国也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力度。我国城市的大多建立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使得可耕作的土地大大减少,如果不对城市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将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如果在城市建立之前不好好规划电网用地,城市一旦初具规模,将很难再进行电网规划建设。(2)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的矛盾。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矛盾在于与城市道路改扩建之间的矛盾。就目前而言,电力企业的线路走廊的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无法同步,往往是因为要在已有的线路走廊上改建或是新建线路,或者是因为要在建好的道路上新增线路。由于没有全面的分析考察,电力部门的改建方案往往是将架空线转换为电缆埋在地下,使得改建费用增加,而单位又无力承担。这使得电力部门与市政建设部门的矛盾增加。(3)城市电网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城市电网规划没能与城市总体规划像结合,使得电网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过多的架空线影响人们的视觉效果,使得城市的市容较差,而且也存在找安全隐患。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对于附近的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三、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机制的设计及评价

(1)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机制设计。为解决电网建设中用地不足等问题,深化城市电网的规划成果,合理布局城市电网建设,电力相关部门采取了电网设施标准化、分块负荷预测、适应性策略等方法,对电网设施进行合理地规划。电网设施的地理信息,将会被列入到城市规划的地理信息系统中,并受到了法律法规的保护,使得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达到协调一致的设计。要做好电网规划与与城市规划协调机制的设计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基础设施规划的报建手续。完善规划报建可以从立项、审批、设计、建设到档案管理阶段,对于每个项目都要进行跟踪管理。相关部门委托设计单位考虑各项目的规模和工程的建设,并由城市规划部门进行统筹考虑,总体布局,最终确定选址。对于管线工程,则更是由城市规划部门统一管理。第二,提高专业部门的协调合作。现在的基础设施监管部门,都相对比较独立,并带有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在规划前的基础资料的搜集、编制、审批阶段各部门都应积极配合,必要时需要政府部门来统一协调。第三,建立互动机制。城市的规划调整,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电网设施的布局与规划。电力部门与规划部门必须建立起联合修编机制,万一城市的规划调整或者对负荷的预测偏差较大,双方可以互通信息,并及时采取有效的修编措施。第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2)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的评价。现在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目标就是要使电网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企业的生产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电网规划的长远发展就是建立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机制,以满足电力负荷不断增长的需要,逐步构建一个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总之,政府部门要加强与电力企业的联系,共同携手起来,以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的各项工作,使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造福于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