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

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

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一、畅通反馈渠道,实现信息回流

首先是要了解学生,了解体育。一是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要充分认识“逆反心理”的心理实质,认真观察学生“逆反心理”的诸多表现形式和不同表现程度,及其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分析学生心理行为变化;二是要掌握扎实的教育学知识。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规律,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事端,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准确地操作教学程序;三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平等的教学态度,赢得学生的青睐、敬佩、尊重,从而消除隔阂,进行互动交流,不断增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正确的心理指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通过对学生心理和生活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树立体育教师的崭新形象:不仅懂体育,而且懂生活;不仅会技术,而且会做人;不仅四肢发达,而且头脑也不简单。只有教师威信建立起来了,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第三,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课前激发体育兴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老师。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教师就更能够在课堂的组织上得心应手,使之从容地开展教学。第四,要给予学生能充分利用整堂课的时间和空间、场地和器材,有计划地自我表现机会,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三、抓住榜样。树立典型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体育拔尖的学生;同时,也有一些不拔尖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教师这时就要抓住机会,将这些学生请出来给全体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来讨论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并不一定要拔尖,而是参与的态度,以及完成任务的精神,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四、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思维特点,巧妙的让这些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往往希望在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学习情景里,倘若教师制定的学习计划超出其能力太多,学生就会畏难发愁,根本无兴趣可言。如果学习目的与其能力相符,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学生就会享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内心成功喜悦的体验积累就会逐渐动力定型为体验的兴趣。如学生性格开朗和性情内向不同;调皮捣蛋和遵守纪律不同:男生和女生不同;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同;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不同。一般说来,在体育课上,当教师确认学生的某些行为是由于“逆反心理”而造成的,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场合,不当众批评,个别交换意见,严格要求;二是多诱导,多耐心,多用情,莫粗暴;三是对小事不过分追究,使学生产生“这么做老师不屑一顾”,不使其逆反心理得到满足;四是多与学生交心,做良师益友,但不干涉学生内心“秘密”,五是要区别情况,酌情解决。如:有的女生胆小,怕羞,不敢跳马,那就应该降低器械高度,降低教材难度,耐心指导技术,加强保护措施。对待新生应该体贴关心,亲切和蔼,平易近人,注意交流思想感情。应该照顾并善于利用女生爱干净的心理特点,可以事先请她们帮助把器械垫子抹擦干净。

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程的吸引力

1、教学方法力求新颖独特。要以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要根据学生好胜和兴奋易转移的特点,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地教学方法,富于变化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较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体现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课堂语言力求幽默激励。在课堂上教师要用亲切的教态、幽默、风趣、激励、期待、具有个性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地理教育 理解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51-0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理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教育是以地理学为知识载体,培养受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地理素养、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因此,地理教育既要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属性,又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基于此,笔者从地理学科属性、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三个方面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教育。

第一、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方面,教育部2004年修订的《高中地理教育新课程标准》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与传统课程目标下的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更多的是以问题情境和活动探究的形式呈现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更多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更加关注学生的地理感情教育。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下问题值得关注:①教学方式的选取,地理学科各章节之间,特别是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间,地理原理和规律的难易程度不同,选择规范划一的教学模式势必很难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笔者认为教学设计不能死套模式,要先对各章节的知识点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状况出发作分类评估,弄清哪些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探究、探究多深,哪些内容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然后选取学生熟悉、感兴趣,较新颖的问题情境作为教学内容承载体进行教学。②教学进度和分量的选择,一般来说,新课标教材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分量、重难点都有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但在实践教学中可发现,学习能力和学科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对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效率是不同的。教学不能以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为依据,而是要以学生能否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依据。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基础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作为选择教学进度和分量的依据至关重要。③注重地理学科情感的培养,在这一点的认识上,许多教师存在误区,认为以高考为导向的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情感教育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其实不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本门学科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学科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现行高考试题特点看,试卷多以当前社会热点以及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实际例子为题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有用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情境应多以学生身边生活、生产实例为主,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问题,从身边地理实例中培养学生地理情感。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有用性。

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轻松;开放式;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三年,对于新课程改革教师要理性地看待,既要从中学习新的、适合我们课堂的教学理念,又要对一些不适合我们课堂的思想进行摒弃,同时,还要及时对我们的教学活动做出反思。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再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应该是深入挖掘语文教学的价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放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逐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有人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的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学习语文充满兴趣的时候,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事半功倍了。比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春天是我们的朋友》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外活动,去寻找春天。学生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天,从花草树木中寻找春的痕迹,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

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以前的语文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根本没有适当的交流。开放式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同时能增强师生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我们在学习《风姑娘的照片》时,就可以给学生们观看不同风级带来的不同效果,可以有微风拂面的温柔,可以有秋风的萧瑟,也可以有冬风的凛冽,也可以有暴风及龙卷风的破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印象或想象中的风,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快乐学习。

三、注重教学实践

单一的课堂讲解模式不能使学生们更好地学到知识,应当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在学习《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时,可以鼓励学生们阅读课外材料,了解关于太空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太空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课上朗读课文,配上音乐及图片,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想。

四、鼓励式教学

鼓励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爱上学习,而且能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的一次鼓励、一句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在这种得到肯定后的成功喜悦中,学生们的思维变得活跃,兴趣更加浓烈,为更好地教学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不偏爱优等生,不放弃后进生;批改作业时,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在课余与学生聊天时,要适当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暑天寒。”鼓励、肯定性的话语不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良好心理,还能使学生逐渐建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几点理解和认识,在这里将我的想法抛出,希望能为各位教学同仁在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上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总之,在我们教学中,按照新课标要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让学生们拥有快乐学习的时光。

参考文献:

[1]陈洁.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3(14).

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范文第4篇

>> 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 生命教育理念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社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探析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对大学生健康认知与行为的影响 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与健康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浅谈大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 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的探索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经验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6]姚利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探讨[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101-103.

[17]张海熹.中国哲学的精神――冯友兰文选[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18]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0.

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5-0130-02

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才愿望强烈。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1)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当前,大学生面临着社会现实与教育理念的冲突,认知与实践的不协调,目标与理想的缺失,自我与社会认知能力的欠缺等问题,在社会适应、处理人际关系、应付压力和挫折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

(2)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的阶段性教育,它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凝聚、调节与转换等多方面的功能。它能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将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融入学习过程中,内化为大学生们的精神内核,塑造他们的理想,健全他们的心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提高他们的人生哲学境界。

(3)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完整人格的塑造与社会伦理的互动为主要方向,又要有体现民族特质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和完善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培养他们的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建设,关注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自我认知失调

大学生面对的是新的起点、新的生活方式。到大学里才发现人才济济,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从优越感、自豪感、自傲到自卑、自信心下降,意志消沉、压抑、焦虑、精神压力大,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的现象。这样的同学,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正确的思想引导,到了工作岗位也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优秀,嫉贤妒能,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发现,缺乏应有的理智,形成不健全的心理。

2.2 情绪不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现不少大学生情绪不稳定,经常莫名其妙地焦虑、烦恼、浮躁不安。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沟通不良,形成性格缺陷,人际关系障碍,对一些小的得失耿耿于怀。

2.3 意志力脆弱

意志力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体现了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积极性、能动性,是成才者必备的优秀心理品质。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成长顺利,很少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在意志坚韧性上表现较差,无法承担较大的挫折和考验。

2.4 心理上自我调适能力差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场一方面带来较多的择业机遇和较大的自由,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适应能力弱,缺乏自我调适能力。面对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打破了心理平衡,对前途无望,认为生存没有意义。这些同学,有很严重的依赖性和惰性,遇到问题和困难不能妥善解决,心理上陷入苦闷、不安、焦虑、紧张状态。人生难免苦与痛,人生在世,会遇到学习、成才、择业、交友、恋爱、疾病、死亡等种种挫折与打击,只有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才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

3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是心理界、教育界长期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对象是人,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学科研究对象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区别的,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往往是交叉存在的实践表明:大学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诸如恋爱、学习、交友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某些偏差和困扰,有些看似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其实是由心理障碍引起的,若能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去做工作,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密切相连的,在分析和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时,要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3.2 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高校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具有比较独立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的处世方式等,而这些都是学生从小就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为塑造健康心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入,还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为许多产生心理障碍的深层原因往往涉及品德修养、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心理指导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开展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 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把理论与学生实际问题相联系,以实例支持理论,以理论分析实例,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硬性的理论灌输,而是真正满足学生知识的渴求。要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4.2 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在我国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些看似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其实是由心理障碍引起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用坚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关心国家大事,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接受系统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与技术的专业培训。

4.3 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咨询门诊外,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较多,在现实中,如果大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的萌芽出现,最先发现的常常是辅导员。而且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知识背景相似、经历接近,在大学生心目中,辅导员既是老师也是朋友,容易与学生沟通。同时,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心理特点不同,问题不一。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及他们随年级高低发生的心理变化都应予以掌握,便于及时调动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4.4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给每一个新生发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手册,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采用大学生健康调查表对新生进行心理调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等工作。可利用各种量表,通过测量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登记备案,并主动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咨询,坚持追踪调查。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从一入学起就树立注重心理健康的意识,又可以了解学生过去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起到一定的防范和干预作用。

4.5 网络在线咨询

传统的心理咨询方法是用信箱和电话咨询,可以解除有的同学不愿当面咨询的顾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引进了网络咨询的新方式。现在许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都开设了自己的主页,一方面在网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则设有在线心理咨询。在网上在线心理咨询具有匿名性,同时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可以自在清楚地表达心中的烦闷和抑郁。

4.6 创设积极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载体,它用无声的话语传递大量的信息,对提升人的心理健康意识有很大的隐性教育功能。对那些不愿去找心理咨询机构而又有需求的同学可以为他们多开展一些科普性的讲座等措施外,还要扩大校园宣传力度,比如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日等系列活动。或通过学校的校报、校广播站、校电台、校心理卫生协会、校园广告等校园媒介营造气氛,形成人人重视心理健康、人人追求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向真.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3(2):176-178.

[2]叶湘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病理学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3(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