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园林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当前我国园林行业发展进步不明显,因此园林设计应用型人才影响着我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我国园林行业发展情况有两种,一是创新能力欠佳,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且构思新颖的作品基本没有;其次喜欢借鉴近现代欧洲园林设计的构思,可又没将其内涵理解领悟,对此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作品多数照抄国外园林设计理念,缺乏抓住本土民族特点进行创新。我国多数园林设计者不注重园林发展过程的历史及文化,创作过程中将其忽略,构思出来的作品缺乏内涵,毫无品味可欣赏。历史文化对现当代文化有着较深的影响,在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日本、韩国现代园林成功案例可证明,将现代欧洲园林理论和实践同本土民族特点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方可设计出富含本土特色的园林。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必须将现代欧洲园林设计模式与我国传统园林种类互相结合,才能改变目前园林发展缓慢的情况。从园林设计教育方面看,全面认识园林设计学科可促进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帮助学生加强掌握园林发展规律的能力,尤其加强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继承历史及创新的能力,才能加快现代园发展的步骤。

二、历史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不足的问题

1、分不清课程重要性

我国的大学可分为研究型与应用型,研究型大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园林设计学科以园林史理论课程为前提,开设科目多为理论型;而应用类大学则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一般根据行业技术要求来培养学生,因此园林理论科目课程在应用型学校中得不到重视,此类教学方法虽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极少数应用型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甚至认为不该再开设此类对园林设计构思及施工没有很大帮助的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方案将理论性科目及培养人才操作能力相结合,是目前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考虑的问题。

2、学时时间短并受限制

应用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数把学生的学习时间花在操作培养方面,导致在所开设的科目中,理论类型课程时间安排得较短,一般少于35个学时。课时量变少,学校理论课的开设也只能随之减少,有的高校甚至只从世界园林史或我国古典园林史两者当中挑选1门讲授,内容比较单一。而近现代世界园林发展状况多数被舍弃或者只抽取一小部分穿插在课时剩余的课程当中讲授。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园林史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的知识面也就不完整。我国现代园林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经对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应用型学校开设园林史理论科目很有必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国外造园技术的先进方法,还能了解欧洲现代园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我国未来园林工程师能吸收其丰富的经验进行开拓创新,影响我国园林行情前景,促进其快速发展。

3、教学方法单调

总结我国园林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园林设计理论课目多数采取单调及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国家及地方园林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着重观察我国园林内容及种类的发展,导致学生只能单一地吸收园林相关简单知识。教师教导学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因人施教。由于应用型学校面向社会发展现状,重点培养园林行业所缺乏的高层次人才,故其教学方法相对研究型学校而言也比较落后,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并且还要灵活运用。

三、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从专业入手,确定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欧洲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拉低差距水平,国家必须大力培养综合能力强和敢于大胆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能力培养,课程多数应与技术和实践相关,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应该全方面培养学生动手以及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其大胆创新打下基础。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通过分清主流的学习,使学生领悟世界园林设计发展史,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2、从实践需要找出教学重点

应用型学校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指导原则,因此其开设的园林设计理论课对学生要求并不高,教学内容也不完整,教师对于复杂且难理解的知识并不深入探讨,只会简略带过。如讲授我国古典园林史,其只会讲述园林的发展史,比如园林在殷汉朝时期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变化;隋唐时期出现繁荣的景象;而宋朝到清初园林开始出现成熟现象;但清中叶至清末近代园林才全部成熟。可是,我国古典园林史内容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其中还包括园林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的历史概要、园林发展状况与历史经典作品及园林特点等等。

教师讲解时应该根据每个朝代园林的特点出发,主要引导学生领悟设计者思绪及历史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可补充课外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有较深的影响,教师讲授时可对此内容适当补充开,增加学生知识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写意山水”与“有若自然”如何影响我国后世园林。我国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此时期还是我国古典园林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至今我国很多地方仍保留许多该时期的经典园林,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讲解当时朝代的发展程度及文化情况、还须拿实际园林的设计特点进行重点探讨。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取案例对照法

我国高校对历史理论科目多采取根据历史来探讨的传统教学方法,此类方法直接叙述,很难开拓学生思维并且不能灵活使用,因而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既不能吸取优秀园林的成功经验也不敢进行大胆创新。案例对照法是目前园林设计科目史论教学方法中比较新颖且效果不错的的教学方法,其把多个时期和多个国家或有借鉴成功园林构思经验的作品通过对照,从中获取园林设计构思的普通规律,透过差异找出园林流变的发展现象。例如讲述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时,可拿同时期美国古典主义园林设计师丹•凯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对照比较,探讨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构思元素对古今园林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充分了解古典园林与当前园林设计构思的关系。根据对照类型,案例对照法可根据空间、操作、历史发展情况与细部研究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横向对照法、纵向对照法、宏观对照法和微观对照法。一个例子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讲授,如讲授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可与我国两汉时期的园林对照比较,讲授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也可与西方园林或日韩园林对照比较等。

四、总结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当今社会不断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化水平不断的在提高,人民的艺术审美也一直在进步,现代艺术设计是我国迈入新时期的产物,设计和艺术二者永远无法割裂研究,现代社会最综合、最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城市的园林设计,城市的园林设计也是现代艺术的产物,二者之间有着必然性的联系,当今社会城市的园林设计的发展飞速,艺术领域的设计也发展迅速,本文通过翻查文献结合实际案例对城市的园林设计做了归纳,分析出现代艺术和城市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城市园林;现代艺术;设计

1城市园林设计概念界定

现代城市建设中园林已经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城市的园林最能表达出人们的情感世界,表现出流行的艺术形式,和人们密切相关,城市的园林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由众多学科堆积而成,在城市园林设计的每个细节都体现着不同学科的艺术表现形式。城市的园林设计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城市园林设计越来越倾向于尊重自然,把人类生活的空间不断的自然艺术化,城市的园林设计中表现出来的结构空间和形态布局最能改变人们的生活状况,能显著地提高人民生存环境的质量,与自然融合不仅能促进生态平衡还能使社会各方面可持续发展,这2方面也是城市园林设计的基本立足之处,由此可见,优质的城市园林设计,不但能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还能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因为每个人理念并不完全一致,再加上本身认知的局限性,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不能充分地表达最理想的设计结果,由此可见,设计要融入时下最流行的元素,才能满足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追求。

2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现代艺术,因为人们的重视,现代艺术开始兴起,发展非常迅速,在人们生活渗透的程度无法想象,现代艺术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样的生活造就了现代艺术,在人们生活的每处都可见现代艺术,比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现代艺术到处可以见到,蜡像馆、国际塑雕公园等,都在向现代人表达着现代艺术的魅力。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都是现代艺术内容的来源,哲学、美学、文学、建筑学等多种学科形态都能在现代艺术中找到,因为受到心理学、人体学等制约,让现代艺术有了更高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艺术有很多代表人物,如阿尔瓦•阿图、沃尔特•格罗佩斯等等,是他们在最初的时候奠定了现代艺术的基石,进而在全世界兴起现代艺术的流行风。任何时期都在不断向前发展,现代艺术也讲的是推陈出新,要求不断更新发展,艺术要不断的追求新颖,只有吸引众人的目光才能在众多作品中跳出,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是为人们生活服务,在现代艺术中的表演艺术、绘画艺术等都和城市园林设计息息相关。

3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城市园林中的小品艺术设计

城市园林中的硬质小品已经非常的常见,公园、广场、绿地都已经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现代的艺术品都是以鲜亮的色彩和新颖造型来表达内涵思想的艺术形式,基本都是人民生活中稀松常见,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通过比较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传递给人们,在城市中恰到好处的园林设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可以为城市园林中的美锦上添花,能够更加突出城市园林的内涵和寓意,能够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城市园林中的深意。

3.2城市园林中绿化艺术设计

城市园林中的绿化植物设计,要尊需植物的成长规律,要根据园林的设计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植物,植物要与城市园林中的山石、池塘、假山搭配,把植物和城市园林中的搭配起来,让植物的特点尽量发挥出来,不断地去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现在的生态环境是植物园林设计中的重点要求,也是生态城市园林的精髓。任何一件优秀的艺术品都需要环境和情感恰到好处地结合,不同的园林设计主题就决定了其所要求的环境也不同。好的植物环境作为背景可以让城市园林变得更加斑斓,几乎所有的城市园林都靠绿色植物为背景所衬托,在不同的园林设计中,不同的地形配以不同的植物进行组合搭档,要选择搭配的植物去突出城市园林中的景观。

3.3城市园林中现代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和城市园林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历程中,雕塑艺术就一直与其形影不离,现代的城市园林建设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现代雕塑的影子,对园林的景观塑造影响很大,因为现代雕塑有着及其特色的空间话语、空间构造结构、空间材质,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站在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其外形、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其生命活力,人们会非常的心情愉悦。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多样,表现内容十分丰富,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灵触动,比如:浮光雕塑、风动雕塑等等,给人更多的则是视觉上的触动,让现代的人们深深的体会到艺术所赋予的内涵趣味,由此可见,现代艺术的雕塑在城市园林中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3.4城市园林中的布局艺术

城市园林的设计需要多种层次多种内容来表现的立体空间,空间内容包括:绿色植物、山水、石头、各类型的建筑物等等组合,然后就要通过空间内部的这些实物进行合理布局交错等等布局形式来实现,空间的布局在园林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也是设计师必须要规划的内容,这是在设计者规划完场地的地势、地形、地貌之后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最终得到科学的分析结果。

3.5城市园林中现代雕塑的艺术

雕塑基本上是同人类文明一起诞生,有着丰富的历史,现在雕塑普遍应用在现代的城市园林设计当中,雕塑艺术在内容及其形式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雕塑艺术在形式和组成材料上看都是非常丰富,带给人的感受也非常不同,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都会满足人们视觉上的心理需求,让人内心得到满足,现代雕塑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让人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很多的情趣,会感到非常愉悦。

作者:李琳 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静.浅谈现代艺术影响下的景观设计[J].艺术传媒,2013(8)

2刘滨谊.走进当代景观建筑学[J].时代建筑,2012(3)

3曾薇.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理论研究,2011(6)

4徐伟.浅谈装修中的绿化布景[J].科技资讯,2013(23)

5曾艳.园林设计中如何体现艺术性[J].艺术传媒,2014(8)

6王向荣,林箐.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J].世界建筑,2012(7)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虚拟技术;园林规划

随着VR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多个行业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其具有互动性和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园林的景观空间效果,深受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青睐。这些VR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园林设计师把控掌握设计全过程,让社会公众及方案的需求者更好地体验园林设计的场景,从而达到其设计目的。

1VR技术的相关理论

1.1VR技术的实际作用

VR技术的实际作用主要可从以下3个方面概括:1.1.1还原真实的环境。将真实的环境扫描进VR技术内,将环境真实地还原。还原的场景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场景,也可以是正有待形成的场景或者是遭受破坏的场景等。1.1.2创建不存在的环境。通过VR虚拟技术,可对需要构思设想的环境进行创设,比如一些玄幻小说中的场景,现实中永远都不存在,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世界中。1.1.3创建了真实存在的场景。实际上,人们都没有见到过类似于模拟环境,主要包括天体运动、分子运动等一些微生物或者宏观的环境。利用VR虚拟技术,可以很好地进行模拟,将其展现到人们面前,加深人们的理解[1]。

1.2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特征

1.2.1互动性特征。互动性指的是人们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一些特殊的现象输入到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环境中和各个元素之间形成交互行为。同时也可以使用特殊的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元素形成特殊的定制,使虚拟环境中的事物呈现出想要的效果。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在虚拟环境技术中可以使用的,能够按照相关的使用说明和操作完成。1.2.2沉浸感特征。沉浸感从字面理解就是人们在使用虚拟环境技术时的体验感。利用虚拟环境技术,可以给用户创造一个用感官来体验的虚拟环境,给人一种逼真的感官效果,让顾客更具有真实的体验感,和虚拟呈现的影像拉近距离。1.2.3想象力特征。想象力特征主要指的是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对虚拟环境的对象通过想象和判断推理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会伴随着VR环境的应用而变得更加完善。

2VR技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1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2.1.1利用VR技术完成园林规划设计方案。VR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将一些场景和人机交互的多维景观模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制定景观园林四季的体验计划,从而让园林景观更具有观赏、体验性,让顾客能够亲自感受园林设计中景观的照明设计、空间设计、风景等是否合理。能够通过多种方案之间的比较,让顾客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并在虚拟现实环境展示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改进。此外,身临其境的设计体验,能够给设计师更好的想象空间和灵感,思维模式能够得到拓展[2]。2.1.2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利用多维全景图可以实现实时交互来展示方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利用VR技术可以把所设计的作品变得更加可视化。方案放置VR系统中,可以更好地观察和推敲,随时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园内的区域节点、园路交通、植物配置、景观小品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统一效果,也可更清晰地展现。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顾客能够更好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观察意愿去进行项目欣赏,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景观设计,得到感官的互动体验,并且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体验这个设计,更具有交互性[3]。2.1.3模拟施工全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景观园林设计进行全过程的模拟,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设计,将园林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可以判断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方案再到建设进度是否合理,从而更好地保证园林景观的实际可操作性,减少不合理设计带来的风险安全隐患,最终实现施工方案的虚拟可视化。2.1.4有效降低成本。VR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其特点在园林设计中展开应用和传统的建模技术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降低传统建模的制作成本和打印成本,利用虚拟的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实现和客户的交互,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节约资源。

2.2建模软件的选择和应用

利用VR虚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能够将真实的场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复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设备场景在建模运行过程中的良好系统流畅性,因此,在设备运行前,需要对设置的三维场景模型具备的文件大小进行确认,否则可能会让虚拟技术在展开三维建模时出现中断,造成重复建模。此外,在使用传统的技术进行园林设计建模时,通常会利用AutoCAD以及3DSMAX相互配合,先利用AutoCAD软件推敲绘制整体平面环境,然后在3DSMAX软件中进行建模。但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反复讨论和对比,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修改,将园林中的各个元素相结合,精细化处理。因此,采用SketchUp技术在VR虚拟技术中会更加便捷。

2.3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表达方式应用

VR虚拟技术应用在园林设计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园林主体,让客户能够更好欣赏环境和园林风景及主体之间的相互融合所展现的内涵,并且VR虚拟技术在对环境进行建模的同时,还会对人们的视野高度展开调整,会根据参观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进行逼真化的模拟,让欣赏者能够以自己正常的速度和步伐在园林中进行观赏,随心所欲地参观作品,做到人和环境的完美融合。

3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内涵

VR技术在园林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课堂的实践性不强、互动性不足、体验感不真实等现实问题。加强知识体系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理论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效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4]。

3.1有效优化教学模式

园林类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授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合作化和教学手段信息化。在此VR技术可以实现园林类课程的理想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真实的交互性。培养学生主动观察、通力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需求。

3.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VR观察课堂中的案例,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临场感和沉浸感,提高授课过程的效率,人才培养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学生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方案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和老师通过场景中的同一视角来共同观察和分析,抽象的问题也得到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解决。

4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如果想把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更好地展示出来,可以利用VR技术的交互性,把身临其境的体验带给学生,学生利用VR设备,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并从中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对园林规划设计课堂的积极性,在实践学习中发现兴趣所在[5]。

4.1VR技术可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通常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部分经典案例让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感受作品设计的理念和优势。但是这些案例通过几张简单的平面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案例中去观察和理解设计师的用意,传统的教学媒体很难实现这类实践课堂真正的需求。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早期学习的过程中,因空间认知能力差、立体想象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在之后的方案设计环节无从下手,或不知道自己设计的多种方案中哪一个才是最优方案。如何把二维的图片变成三维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走入三维场景中,真正进入这些案例中去,通过VR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基于VR对于空间的还原与虚拟建模功能,可以作为教学辅助道具来训练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转换能力,有利于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及时优化设计方案,从而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对尺度把握的能力。教师可以把需要讲解的案例通过SketchUP建模后,用Enscape、Lumion等相关插件的转换和处理,建成VR教学资源库。在授课中,教师只需把这些案例发给学生,学生可分组利用VR眼镜、手机或平板等工具,通过第一视角直观地观察案例的整体规划、道路交通、建筑风格、节点分布、植物种植等整体区域和任何角落,从而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4.2VR技术可充分展示园林景观作品

学生作业中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通常会利用AutoCAD做平面,SketchUP或者3DSMAX建模,PS辅助做出效果。大部分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常常不到位,很多时候会将全部精力放在平面图及方案构图上,最终导致方案平面构图很漂亮,但立体空间设计混乱、缺乏实用性。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方案中道路规划、节点设置、植物种植等是否合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和完善,才能做出满意的作品。在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依附于几个基础的制图工具是很难清晰、明确找出问题所在,只有真正进入空间内部,才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制作好的SU模型通过En-scape、Lumion等插件快速渲染转换成VR文件,在VR空间里去推敲自己的作品,难题会迎刃而解。老师在审阅学生作业时,VR的体验感也会远远胜于那些精美的图片和漫游动画来得更加直观便捷。园林景观设计师在与甲方进行方案交流时,VR技术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甲方可以通过设计师提前设定好的路径游览和感受,也可以随心漫游在方案中感受设计效果。设计师和甲方可共同进入空间探讨方案的不足,根据甲方意愿不断完善、更新设计方案。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同时,也更方便非专业人士理解园林景观方案[6-7]。

5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几年对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越来越关注。而虚拟环境技术的出现,有效优化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简单快捷,还能够提升园林建设水平,强化景观美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绚烂,让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高飞.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8-20.

[2]仲琳洁.小城镇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1-13.

[3]吴圆圆,萍.VR技术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8(04):131-133.

[4]梁利东,江本赤,贾文友.VR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50-52.

[5]张烨.VR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10):35-37.

[6]孙漪南,李方正,李雄.VR技术在城市绿化设计中的应用———以风景园林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02):55-58.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五、园林设计法规的完善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少就是多;节约型园林;实际案例;运用

大多数人认为,在园林设计中,较少的设计体现不出设计的内涵与趣味,或是会显得空洞无力,无法做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因此盲目地运用更多的元素来改造设计景观,结果通常就事与愿违,或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更有追求奢侈景观,不惜代价打造高级景观效果,虽然做出来可能很好看,但却违背了节约型园林设计理念。因此,该研究主要通过实际案例来说明运用少的元素也能创造出美观、生态、实用且富有内涵的现代节约型园林。

1少就是多的思想理论

1.1古代思想“少则得,多则惑”

意为不自我表现,反而更凸显;不自以为是,反而更显著;不自夸邀功,反而有功劳;不自大自满,反而能够长久。“少则得,多则惑”指宏观是万物的共性,共性只是万物共同具备的内涵,是少,也指一。如不能从纷杂的万事万物中把握宏观,则是多,就会惑然不知所归而流散无穷。因此,园林设计也应该把握好宏观规划设计条件,再进行细部的设计。

1.2节约型园林中的“少就是多”

“少就是多”就是以最少的物质创造最多的利益,也就是少运用材料,且少投资、少管理、少挖土、少用水、少干扰土地、少开发生态良好的地带等。通俗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这样的绿地设计即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1,2]。

“少的设计”不是指什么都不用,而是求精不求多,以少的设计赋予空间更多的功能,少而精,更能体现节约型园林设计的理念。因此,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追求的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这种少的设计其实就是一种多,因为多的设计反而可能暴露更多的缺点,以至于在后期造成对环境的破坏,需要做很多的后期处理,而少的设计避免了很多的生态效应,其在后期收到的效果本身就是一种多[3]。

2节约型园林设计的现实案例

2.1秦皇岛汤河公园

本案例展示了城市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如何利用原有场地资源,用最少的设计,最简单、经济的人工干扰,来创造一个真正节约的城市绿地,以为当代城市居民提供最多最好的生态服务。

项目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海港区西北,汤河的下游河段两岸,长约1 km,总面积约20 hm2。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自然河道的渠化、硬化以及美化运动在中国大小城市中方兴未艾,然而从设计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悲哀,完全可以有更明智的城市河流改造和利用方式。这个案例试图说明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痕迹,同时满足市民的休闲活动需要,创造一种适合当代人的景观体验空间。在完全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上,引入一条以钢为材料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漫步、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标本种植,灯光等功能和设施,用最少的干预,满足了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2.2杭州江洋畔生态公园

杭州江洋畔生态公园设计是对文化的一种新的阐释,设计并没有生搬硬套一些历史文化内容,而是就地块的特征赋予其一种场地文化,是把场地本身遗留的景观文化加以提炼运用。主要文化表现在:其一,尊重其自身沉淀变迁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就是一种文化景观,没必要将其铲除而引进新的文化元素。要尊重地块本身受自然冲击形成的自然特征面貌。其二,方案并没有试图将景观固定在现状中,而是展现淤泥停止输送后,从淤泥湿地到耐湿乔灌木和乡土草本植物,再到山林融为一体的生态演进过程,展现江洋畔景观的基本特征――人类对自然的改变和自然的能动性,维护并创造了真实的文化。

3少就是多在节约型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从以上几个例子的分析可以得出少就是多的主题思想在节约型园林设计中的体现,少更多地体现在生态、经济、技术、功能、文化的结合上,通过有力的设计能够把少表现为多,尤其在节地、节材、节水、节土等的运用上。少的设计并不是不用或少用,而是求精不求多。①少材。在材料的运用上,尽量用当地材料,保留设计中有用的材料,不盲目追求奢侈元素,应该充分结合实际情况。②少地。充分利用土地,不盲目开发生态良好的土地,尽量开发一些贫瘠的土地,应尽量保持自然土地的特征,不能因为设计而破坏土地本身的自然特性。③少水。不盲目设计水景,因为很多水景因后期缺乏很好的维护而变成死水。④少土。不盲目改造地形。应根据现有情况加以运用。⑤少文化。对历史文化的运用应加以提炼,尊重地块的自然形成过程,不能盲目地对文化进行生搬硬套[4]。

面对着社会资源短缺的危机,应该本着对环境的一种良心与责任去设计。节约型园林设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付出行动,这对每位设计师来讲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李.中国道家学说与极简主义理念的共同之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18.

[2]仇保兴.开展节约型园林绿似足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明场会上的讲话[R].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