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式庭院别墅园林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联排别墅;植物配置;宅间绿化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002-02
1.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多的人选择别墅这种居住方式,因此各种别墅层出不穷。 相对于较为稀缺的独栋产品,市场上更为丰富的是各种风格的联排别墅产品。与此同时对于联排别墅园区内的绿化植物的配置问题也被园艺工作者给与更多的重视。对于如何选择别墅园区内的绿化植物,如何将其合理的配置更是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提高理念,做到从造价到美化效果,到满足生态功能的合理设计。
2.联排别墅的绿化分类
集中绿地-―联排产品通常集中绿地面积较小,并且承载了较多的功能,如儿童活动场地、健身器材场地等。绿化空间宜以大乔木、中乔木为主,主要满足遮荫功能,并多种植开花植物。对于分块较多集中绿地可以设置各种主题,如香草园、玫瑰园、秋色园等。
庭院绿地―对于地产开发产品来说主要意味着样板庭院。除了常规的大乔木与小乔木外,样板庭院植物设计应该更注意生活情趣的营造,更贴近客户日常生活,可以给客户一个较为实际的想象。可以较多的运用果树,如柿子树、香柚、樱桃、桔树等;并增加一些移动式种植箱种植室内植物如散尾葵,虎皮兰等,增加生活情趣。草花的布置为庭院的点睛之笔,可根据季节做不同的选择。
宅间绿地―联排别墅项目的绿化空间,宅间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不同项目类型的要求也不同。大多西班牙风格别墅,宅间绿化兼作绿篱,有隔断内外庭院的作用,绿化较厚实。英式、中式、法式的联排产品大多设计庭院围墙,绿化相对较薄,与院墙结合设计,形成丰富的立面与空间效果。
3.联排别墅风格种类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联排别墅风格为西班牙式、中式、英式、法式。笔者从具体参与过的项目出发,总结下这四种风格的联排别墅植物配置的风格差异与具体策略。
3.1西班牙风格联排别墅
西班牙风格别墅,契合地中海沿岸浓密炎热的茂盛植物感,植物种植密度较大,带有热情蓬勃的朝气。在上海地区典型案例如龙湖滟澜山、蔚澜香醍等。米黄色的墙面,红瓦片,黑铁艺的栏杆与窗户,充满了异域风情。多层复交的高密度植物种植在西班牙风格别墅中可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笔者参与的滟澜山、蔚澜香醍为例,种植采用草坪-地被-灌木球-小乔木-中乔木-大乔木多层复交的形式。两个项目大多均为联排产品。绿化分类主要为中心景观绿化、宅间绿化与河道绿化。中心景观绿化为草坪+ 密植植物组团形式,大乔以朴树、香樟为主,中层乔木以樱花、红梅、杨梅、桂花为主,小乔木以紫薇、垂丝海棠、红枫为主,配合灌木球与地被形成整体。河岸植物配置较为疏朗,绿化形式以大片草坪群植与片植为主。
联排产品的宅间绿化量占据总绿化量重要比例,且占据了宅前屋后每天必经的位置,所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对于多个项目的设计施工的总结,得出一些具体数字化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植物天际线、不同层次高度、植物轮廓三个方面的控制来控制配置效果。以标准宅间道路绿化为例,纵向控制上,大乔木控制在6.5~9m高度,中乔木控制在3~4.5m高度,小乔木控制在1.8~2.5m高度,灌木球与自然形态灌木控制在0.8~1.5m高度,灌木地被控制在0.5m以内高度。每一层次以高低错落的方式与上下层咬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横向密度控制上,以25m宅间园路为标准段,大乔木为7棵;中乔木约7棵;穿插于大乔木布置,小乔木约40棵,自然式布置,其中常绿树控制在18棵,落叶树控制在23棵,色叶树控制在7棵;大灌木约53棵,其中灌木球约30棵,自然式灌木约23棵;地被灌木与宿根草花片植于大灌木下,层叠交错,形成自然过渡 。根据现场效果,中乔木为最重要一层,本层次的树种的选择对整体效果至关重要,在江浙地区以杏树、樱花这两种树种为佳,高度控制在4M左右,枝条掠过人高,营造一种“大树过头”的感觉。宅间大乔木,宅南宜选落叶,宅北宜选常绿,保证冬季效果的同时不影响采光。小乔木选择以开花结果类为佳,如木槿、石榴等,桂花、杨梅、红梅为三种较好的中层点景树,可用于道路转角等部位作为空间提示。
2.2中式联排别墅
含蓄的意境美是中式审美的总体倾向,且大多都有一种略带清冷的山水画之美。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许多对植物风格与性格的鉴赏和分析,而对于这种具体植物种类的想象与认定,形成了中国人约定俗成的审美取向。在传统的中式庭院中,植物造景无一例外的与各种“诗”“意”结合在一起,对于具体意境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物空间组合中的“留白”与“透”是中式别墅植物设计的控制重点。如万科第五园,苏州桃花源,现代的形式与中式的元素结合,意为形先,体现写意的中式场所精神。
以笔者参与的上海朱家角正大西镇别墅项目为例。样板区设计中,以竹、梅、乌桕为骨干树种,香樟、桂花、朴树为基调树种,衬托白墙黑瓦的现代中式建筑。入口设计为先抑后扬,
大门正对的镂空照壁后种植芭蕉与刚竹。照壁两侧拾级而下,分别为两条1.5m小甬道,长约15m,一侧为密植刚竹,一侧为条形无边水景,形成较为封闭的条形空间。甬道尽头为一白墙镂空照壁,照壁后种植红梅,枝条从漏窗中探出枝条,形成框景。绕过照壁,为一片200m2左右下沉草坪,坪上架桥,草坪实取流水之意。位于草坪上,建筑前的植物群落,作为通过甬道转折后的第一视点十分重要 ,是整个草坪的控制中心。上层采用10m高榔榆与7m高香樟搭设骨架,间植一棵5m高杏树;中层采用3m高樱花与桔树;灌木层采用一组茶梅球;下层采用南天竹、含笑、毛鹃等。形成以春景为主的植物组团。草坪的尽头为市政河道,河道旁绿地种植乌桕林,是与草坪中心景观相比较为放松的种植方式,一疏一密,形成有韵律的植物空间节奏。
建筑后侧为标准入户道路种植。同样是多层复交,中式风格别墅,在横向密度上,相对于地中海风格别墅的植物配置,要稀疏许多。横向密度控制上,以25m宅间园路为标准段,大乔木为6棵;中乔木约5棵,穿插于大乔木布置;小乔木约20棵,自然式布置,其中常绿树控制在8棵,落叶树控制在12棵,色叶树控制在7棵;大灌木约15棵,其中灌木球约5棵,自然式灌木约10棵;地被灌木与宿根草花片植于大灌木下,层叠交错,形成自然过渡。减少灌木球这类较为规整形态的灌木,提高自然式灌木的比例。
2.3 英式联排别墅
英式风格的别墅,在华东市场上,以红墙、黑瓦这样的产品居多。如上海的万科红郡,长泰东郊御园等。传统的英式园林主要集中于庭院景观,主要依附于一栋住宅,主张仿效自然景观,以自然的地形、水体、园路和植物来构成庭园。宿根类植物与爬藤类植物的大量运用是英式庭院植物景观的重要特色。玫瑰、常春藤、蔷薇爬满的花门、藤架、凉亭;月季、八仙花铺满的花池;景天、狼尾草、松果菊等组成的角隅群落;无一不体现着英式景观的精致与恬静自然。而对于集中开发产品而言,更注重公共空间的绿化营造,比如将英式庭院的特点运用到宅前入户路与公共庭院节点中。并且要考虑到日常维护的可操作性,适当减少宿根类花卉的运用,而增添部分开花灌木类植物与常绿类植物。
以笔者参与的青岛世茂公园美地项目为例,在样板区中大量运用了宿根草花与芒草类植物组成的花境。河岸边细叶芒、花叶芒、狼尾草、八宝景天组成的观赏草类花镜;庭院内飞燕草、漏斗菜、石竹组成的观花类花镜;杜鹃与洒金柏、翠蓝柏等的搭配。与红色砖墙相称,形成自然温馨的英式乡村风格。
2.4法式联排别墅
法式别墅,古典优雅,充满了尊贵感。法式园林属于平面图案式的园林,中心景观中轴对称,园路也基本以直线条为主。在实际项目中,构图上会所大多位于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制高点上,花园的规划服从于建筑。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等级制度。贯穿全园的中轴线重点装饰,最美的花坛、雕像、喷泉布置在中轴线上,道路分级严谨。法式别墅项目中的植物控制重点是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高度的控制。耐修剪绿篱如黄杨类、木槿类;适宜阵列的树形挺直的大乔木如榉树、乐昌含笑,柏类;适宜阵列的树形挺直的中型乔木如樱花类、杏树类。合适的植物种类的选择对整个园林景观起到烘托的作用。
以笔者参与的宁波景瑞望府为例,会所前四排阵列榉树,中心长条形喷泉池四周满种月季,用杜鹃围边。会所前其余空间均留草坪与规则环形绿篱(绿篱内种植月季),不种植中层植物,营造会所前场简洁大方,庄严尊贵的气氛。宅间空间较为狭窄,且有1.5M高实体院墙,植物种植以软化围墙边线、遮荫与强调入口为主。入户口对应种植大乔木与小乔木一棵。大乔木尽量选用卵形树冠如栾树、无患子等,避免采用冠大品种如合欢等,以避免影响采光。小乔木尽量选用开花植物如紫薇、紫荆、樱花等。中心植物景观根据园路与水系则采用相对自然的种植形式。
4.结语
植物作为别墅设计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元素,是园林设计师的重要造园手段。别墅区能否形成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由造园植物的设计与搭配决定。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使我们设计的别墅区四季如春,绿意盎然,既让居住者享受到绿色的美感,也能合理的感觉到四季的变化,这样才能体现出园林工作者的智慧凝结。
参考文献
[1]张俊玲,许大为,吴妍.中国古典园林象征文化[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25-35.
[2]Beardsley,John,Earthworks and Beyond:Contemporary Art in the Landscape.
[3]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M].河南技术科学出版社,2001,53-76.
[4]Imbert,Dorothee,The Modernist Garden in France,Yale University Press,1993
关键词:住宅景观;新中式;设计手法
住宅属于现代人生活中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人居生存环境的要求逐渐提升,景观设计作为人居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是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必备条件。在现代景观设计背景下,拥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风情成为越来越多设计人员的追求,新中式风格也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新中式设计概述
新中式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设计文化和思想。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唯有持续的创新才能够确保新中式设计风格更科学地应用于住宅区的景观设计中。同时,对设计人员而言,还必须要了解到这一风格的应用并非是单纯地把传统文化因素堆砌到景观中来,而必须要在深入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内涵的前提下,让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设计思想更好地融合。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即住宅区景观不单单需要在外形上充分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还需要拥有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进而符合现代人的居住心理需要[1]。例如说目前部分新中式住宅区往往会选择相对典雅的色彩,另外依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图案来凸显出新中式风格的韵味,随后在进行景观布局中予以融入,得到拥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空间景观。
二、新中式景观设计特点
(一)中国传统符号和景观相结合
我国传统符号属于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物,类似于四大神兽、象形文字等,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元素。在新中式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风水学说、遵循山水之道、推崇天人合一。但和过去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比起来,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做出了进一步的简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山石重叠、庭院理水,而是选择以流水景观或者水岸的方式来代替。牡丹属于国花,它必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物品,另外窗花也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奥运村的景观设计中我们能够找出它们的影子,奥运村中四个不同的区域,设计师分别在坐凳、草坪灯以及屏风等装饰中融入窗花图案,让我国传统符号和住宅景观充分地结合起来。
(二)植物空间的层次性
对于植物景观的设计来说,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和古典园林设计的最大差异是,不再像古典园林设计那样繁复,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表现出更加简洁化的特征,植物层次类型相对较少,基本上选择经过修剪的植物与自然植物进行搭配。选择自然型植物景观予以搭配属于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中的一大特色,通常来说主色调偏绿色,利用较为简洁的植物搭配,把我国古典园林文化艺术气息和现代设计元素完美融合起来,让住宅景观不但能够凸显出文化内涵,同时也彰显出时代特征。
(三)造园手法多变
新中式景观设计过程中,借助于对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从各个角度来创设景观空间,灵活地应用各种造园手法。比如说增加景窗、依靠植物实现空间的连接、创建长廊来实现空间分割、设计门洞延伸空间等,从而更好地突破空间的束缚,有效地增强住宅区景观的层次感。例如说某小区的大门设计选择障景法,把景色放置于青铜、玉、漆文化之后,创设出了类似于欲扬先抑的效果;而西安的曲江华府在设计过程中选择了借景的方式,利用一条廊架创设出了赏景透视线,让住宅区内的人在欣赏景观的同时还可以把远处的现代城市风景放到视野中,延伸了景物的广度与深度。
三、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
(一)造景手法
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和我国传统中式设计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通过框景、障景、借景、对景以及夹景等传统中式设计手法,与现代设计元素与相关材料灵活科学地融合起来,创设出更为丰富多彩的住宅景观,构成了多层次的空间景色,实现了一步一景的设计目标。新中式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凸显出了含蓄而不张扬、典雅而不造作、自然亲近的特点[2]。
(二)水景设置
因为人具有天然的亲水性,在住宅区景观设计过程中,水景必不可少,新中式景观设计过程中,水景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而住宅区中水的形式一般来说是水池、叠水等,水形、水势以及水流的动静状态都会对景观设计的实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新中式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形式通常是自然水景、庭院水景和装饰水景等。所谓自然水景指的是依靠自然的河流湖泊、保持过去的自然水系,水体静止状态下较为平和,动态时则可以感受到动的美感;庭院水景往往属于人造水景,按照庭院的实际大小来引水造景,庭院面积也会对水景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装饰水景一般来说是为了人们休闲时的欣赏,对环境氛围起到一种烘托的作用,通常来说应用于主景观轴线中,对水状态予以灵活的控制,选择适当的道具来符合现代人对水景欣赏的审美需求,另外对于景观的导向,人群的集散也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三)植物搭配
和相对传统的中式景观设计植物搭配相比,新中式设计风格更加简单。过去的植物配置中,植被类型十分丰富,以植物的自然形态予以混植,从而实现更加丰富的视觉上的感受;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融入了修剪植物,将自然形态的植物和修建植物进行混合搭配,统一的色彩与视觉感受,创设出了一种现代式的更加简洁的风格,另外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较为强烈的传统文化氛围。一般来说植物应当尽量选用枝干修长、花小色淡的品种,例如说竹、垂柳、菖蒲或者芭蕉等,创造出简洁大方、明净而具有文化意境的空间景观。
(四)颜色运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要彰显出我国文化特性,要求继承传统中式设计中的一些经典元素,而颜色便是其中一种十分关键的内容。在新中式设计风格中,颜色的运用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比较常见的如中国红、玉脂白、琉璃黄等,另外也可能选择木原色或者黑色。这类色彩的合理搭配能够创造出一种尊贵、细腻的景观环境。
(五)景观小物设置
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对于景观小品、灯具或者其他装饰品的选择也需要彰显出传统文化内涵,让人从中感受到古典风情。依靠我国传统文化元素,配合抽象的艺术手法,将景观小物设置于铺装、大门或者座椅上,也可以设计一些雕塑小品等,让住宅区内的人们能够从一些小物品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3]。
(六)院落的围合
院落一直都属于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出围合的庭院空间,把景色带入空间,这是新中式设计风格的重要形式。如某住宅区选择全院式布局,房屋位于周边,空间由房屋围合而成,这种布局设计充分体现出庭院的私密性。又如某住宅区由若干群体拼接而成,分别为庭院别墅的六合院、四合院以及立体小院等,构成了一种内向型的景观空间。这种以院为内向性空间,创造出内敛的气质,进一步凸显出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新中式设计在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选择万科第五园作为分析对象,其处于深圳市中部经济发展轴线上,其万科第五园的整体布局设计以“村落感”组团,建筑层数主要根据地势情况从南至北慢慢升高,同时与住宅区内的水景相联系,构成了以新中式风格与传统民居风格相融合的新景观。整个第五园继承了中式古典的设计理念,基本上采用较为清淡的徽式建筑作为主色调,强调“素”的效果,另外也配置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天井、大院等,植被主要按照地势情况同时结合立面变化来设计。
(一)万科第五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万科第五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主要植被选择了能够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竹子,同时配合兰花、蔷薇等植物予以点缀,凸显了中式风格的写意,也体现出了近景、中景、远景不同层次的空间展示。第五园内各个住宅建筑的间隔不是非常宽,竹子的栽种可以有效地转移人的关注点,让本来较为局促的空间更为丰富,同时形成一种视觉错觉,让空间开阔度更好。
(二)万科第五园的色彩设计
因为万科第五园的建筑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并未选择传统的中国红或琉璃黄,而采取了和木质材料本色相贴近的灰色,之后通过不同的拼装技巧,在色彩纹理方面凸显出中华传统文化风格。植物色彩以绿色为主,凸显出一种清新素朴的环境氛围。为了让住宅区内景观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部分景观色彩选择了白、黑、绿相搭配的方式,如黑色的花池、白色的装饰以及绿色的竹子,对比之下带来了更具有层次感的色彩空间,让人们充分地体验到自然的感觉[4]。
(三)万科第五园的建筑特色
万科第五园的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建筑特色。我们知道新中式设计风格往往会借鉴很多古典造园手法,同时融合一定的现代设计元素,让整个住宅区的景观空间变得更为多彩,从而来实现以小见大的效果。在万科第五园中,设计人员选择了漏景的方式来让整个住宅区的景观层次变得更加丰富,借助于实墙、漏墙的交错设计,实现对空间层次的合理划分,让整个空间带给人一种半封闭、半开放的感觉;同时还依靠现代化的景墙窗框,把远处的水景予以合理的摄入,人们身处于园中能够有一种置身于湖面的感觉,把传统的实体美和现代的朦胧美真正更好地融入起来,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五、结语
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已经非常重要,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不但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充分地考虑到了现代人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这也给国内建筑空间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未来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要积极地总结相关经验,科学地继承与发扬传统建筑设计文化,同时积极借鉴西方设计理念,从而让住宅区景观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作者:王雅彬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于健颖,于贞,朱秀丽.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8):75.
[2]肖俊琪,廖紫惠.基于符号学的新中式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9):68.
【关键词】中国园林 意境 文化品味 历史积淀 审美哲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与自然日益疏远,城市中充满了嘈杂和平乏无趣。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久了,愈加渴望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纯朴、淡泊的自然生存状态,他们期望于青山绿水间使疲惫的心灵得以歇息,在一花一草间感受那些最平常最真切的景象。因而,怎样在纷繁复杂的现代城市环境中营造出一种意境,使繁忙的城市居民在闲暇时间能够寻得一片寻常景观的诗意画面感尤其重要。
1 意境与园林意境
《中国汉语词典》释义:“意境是中国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其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常运用于某种环境,后来用以描述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对象所产生的一种情调或者境界的感受,即人的审美观念。
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从以往简单的满足生活需求,逐步上升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因而,园林景观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造景,也逐步上升到“意境”营造阶段。所谓“园林意境”,就是园林设计者寓情于景,把自己的情感色彩充实在园林之中,使欣赏者触景生情,产生联想,两者产生共鸣。
“园林意境”与文学、绘画中所说的“意境”不同,它寄情于自然物与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无尽的遐想。
纵观中国的园林建设,我们发现,它并非是对大自然简单的模仿或再现,而是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与审美,将文学艺术中的“意境”美感巧妙地触入到园林设计之中,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意蕴绵绵的“意境”画卷。中国园林的意境美从三个方面来呈现:中庸、包容、和谐的中国文化精髓是创造园艺的核心思想,上下五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要素,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哲学则指引园林景观设计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2 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园林有着与众不同的美感,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它巧妙的将地理环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创造出“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
我们都知道,任何完美的设计都是建立在丰富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在园林建设中,文化就是其灵魂,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道”,这个道就是指文化层次。对于园林本身来说,观赏和游憩是它的主要功能,但对于前来游赏者来说,怎样的美感能使其放松心情,得以享受才是主要的。因而,中国传统文人艺术达到的最终目标就是从审美观赏及人的心理感受出发造景,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认为,优雅的环境可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环境之美,正在于日月星辰、奇花异草构成的那一幅幅诗情画意的自然美景。这样来看,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自然、善用自然的典范。
明清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直接、间接地参与苏州园林建造,园中山水布局风貌多体现了文人画所特有的山水意境。苏州拙政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拙政园于明正德八年由御史王献成始建。王氏以“明法守轨”、“直躬殉道”,且博学多才闻名。与当时著名文人文徵明、唐寅等为至交好友,王献成建拙政园也体现出了这一批文人雅士的文化品味和清风傲骨。
拙政园历来以山水之胜闻名天下,尤其以其中部景区的大致格局、池水风貌、山石建构,最能体现出明代池广林茂、旷远飘渺的遗韵。远香堂是中部景区的主体建筑,南北均为理山叠水,是左右全园布局的核心之景。远香堂南部以黄石假山体现“高远”、“深远”之意。山不在高,但整体气势苍古竖直、挺拔刚立,与山前小潭形成了“高远之势突兀”的山水意境。远香堂北构筑一池三岛体现“平远”“深远”之意。远香堂北水池中三座似断还连的小岛是现存古典园林池上理山的佳例。
除了远香堂,拙政园的其他不同的景点都各有特色。春日繁花丽日是美景,夏日蕉廊又是另一番圣地,而秋日红蓼芦塘和冬日梅影雪月又凸显出不一样的艺术美感。处处有情,余味无穷,体现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的意境。
3 传统景观的历史循迹
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史悠久,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性格和艺术感知,也正是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为中式园林艺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岭南风光,由于季风气候的调节,这里山清水秀,植物繁茂,四季长青,被誉为“南国风光”名扬四海。这里的园林都是由适合岭南人的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是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不像北方皇家园林般壮丽,也不像江南园林般纤秀,它轻盈、自在且敞开,独具特色。
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当时它的建立是效仿秦皇宫室园囿的。到了明清时代,岭南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其园林逐渐呈现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被称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番禺余荫山房就是追寻南粤历史、体现地方特色的典型范例。它的布局精巧,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进入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因而对其有这样的评价:“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这也正道出了此园的意境之美。
4 新中式园林的审美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刻领悟对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过程之中,我们应当对于古典的园林艺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大力的发扬,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深刻内涵的现代园林。现代园林设计尤其需要加深对于中国古典文化学习、充分领悟与利用山水等园林构建元素的内在含义、充分发挥人们的能动性,在继承中发扬,以继承和丰富中国传统的审美哲学。
在现代园林作品中,万科第五园是一个倍受业内好评的优秀范例。该园的设计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融贯中西的审美哲学。在规划上表达“村”的形态。通过中央景观带,蜿蜒的街巷以及步行小径将整个社区构成“村落”的布局,每个村落由庭院、叠院以及合院阳房所构成。宜人的尺度构成了富有人情味的居住空间。
第五园的内部强调“院”的作用,庭院别墅的“前庭后院中天井”以及通过组合形成的“四合院”、“六合院”;叠院的“立体”小院(院落+露台);合院阳房的围合所形成的“大院”,其种种院落形式无不着力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当中那种“内向”型的空间,恰好满足了老百姓追求完全属于自己小天地的朴素愿望,通过街坊-街巷-大院-小院-内院的空间层次过渡,在强调私密性和领域感的同时也为邻里之间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场所。
在外部设计上注重提炼“墙”的形象。设置双层墙不仅具有防御性,且能很好保障住宅私密性。里层墙体按内部空间要求开窗或门,外层墙体则根据外部景观、通风遮阳的要求开洞。如此两层墙均获得相对的自由。
宜居之所必包含对环境与气候的体悟与运用。“凉”意的概念就是第五园的体现。它用竹筒建筑房屋,运用传统的冷巷,使房屋保证适宜的光照和通风;另还配合庭院、景观环境中种植的以竹、旅人蕉和芭蕉等为主的绿色植被,为居者感受清新幽雅,“闲逸悠然”。
结语
中国园林的意境之美在于它融入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天人合一”的精华所在,也是其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日益增长,人们对园林设计的期待已不仅仅是能够满足愉悦身心,而且要给人以艺术的感悟和性情的陶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领悟和借鉴中国传统园林对“意境”的营造,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蔡蕾.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J].建筑界,2013,(8).
[2]黎伟.论中国意境论在古典园林与建筑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
[3]刘智远.《园冶》的意境之美[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4]向诤.苏州拙政园远香堂山水意境[J].艺苑,2012,(3).
关键词:枯山水;微缩;吸取;设计;手法;提升
1枯山水之感悟
1.1枯山水要
“见山、见水”自然界本来只存在有真山水,造园家小中见大,创造了假山水,中国造园家都以假山假水闻名,禅家以为真假不二,遂才有了枯山水之说。枯山水以假乱真,以真彰假,真假不二。如何审视枯山水,首先要见山,见水。地形凸凹成山水,禅家来说山水也是不二的,我们画地形线如果不标明增减,其实画水与画山是一个道理,而且他们本身是一体的,只是因为有水面界开,只是枯山水把水界改为沙界、土界或者植物界。笔者以为枯山水有以下表达:海山海水,湖山湖水,池山池水、溪山溪水。依次概念,其沙石比重大小不同,植物比重也是不一样:①海山海水来说,海水平而波浪无,海山低植物无,海岛远而渐渐无。海浪以直条纹和规律性的条纹表达,海岛常以龟背状,有若几只神龟浮游海上;②湖山湖水,湖水平而波浪直,一面去而一面聚,湖山高而两相望。湖水要流入大海,所以表达时有侧重,一面峰峦相聚,一面平湖入海;③池山池水,山水比例各一半,山环水抱林木多,土石相加驳岸奇。更侧重山水边界的营造,驳岸入水的方式等;④溪山溪水。水在其中有若无,山林驳岸桥相通,有如假山水抽干。依假山营造法式,只是最后在溪道中铺设河沙,其沙纹变化多样。
1.2枯山水之精神
枯山水庭园,其形式沙石草木,以沙石为绝对多。其目的,澄养身心,悦人耳目。知其然者众,知其所以然者少。山水之来源,万法自然。枯山水也不例外,初为真山真水,中为假山假水,后为枯山枯水。禅宗曰:看山是山,岂非真山;看山非山,岂非假山;看山还山,遂作枯山。枯山水之精神,终落在一个枯字上。枯者,物之将死。死者,万物恒静。静观而知天地无常,世情烦扰,世之造园,虽有动静不同,境界之上者,终落在一个静字。息心求静乃造园之根本也。枯山水之静法,以枯化园。枯者,衰減之意。一则枯山,山枯则石出。真山木旺成林,假山土旺多石,枯山土去石残。一则枯水,水聚沙沉,水枯沙出。真水可濯缨,假水可濯足,枯水但濯心。枯山水如何打造?先造山水,加以枯法。造山水,须知何为山,何为水。高者为山,低者为水,山低者亦水,水高者亦山,山水之态,尽乎高低。故石亦可水是为岛,沙亦可山是为堤。山水无分,沙石合一。于此境前,掇山理水。山水成,何处以枯?枯者減也,減水之不平,減山之太繁,減波之太转,减岛之太浮,減色之太暗,減光之太明。终减几近无,空无妙有出,一沙即世界,一石一菩提。
1.3禅学与枯山水
枯山水为什么这么玄密?因为是园林艺术与禅学结合在了一起。或者说它是禅学家造园,是有思想的园林。枯山水从园林世俗观而言,枯山象天法地,沙为水,石为岛,赋予了诸多象征意义。这对于普通观者来说是非常有趣的,给枯燥的园林增添了趣味。另一个是从禅修观而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学,就是要破除人们的概念执着,不要以沙为水,不要以石为岛。沙就是沙,石就是石。从起念到无念,从而达到禅修的目的。从园林艺术来说,它以沙石为元素象天法地小中见大。从禅修来讲,它从无相入有相,再从有相入无相,即心即禅。从这个意义来说,枯山水园林是禅的表相,禅是枯山水园林的深层结构。这是个连环套,牵引园林就引出了禅,说禅也离不了园林。
2独具中国特色的枯山水景观构想
随着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要求也逐年提高。但是狭小的住房条件成了民众享有绿色空间的屏障。幸而日本枯山水的特点恰恰正是在狭小的地域内营造大景观。所以你不需要一个很大的庭院,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天井,都可以享受枯山水景观带来的视觉冲击,从而缓解了住房与环境这对矛盾。要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枯山水景观,可以不拘泥于中式造园手法,由于两国在文化、气候上的差异,对于选材和意境把握上都可以加以创新,从而体现中国特色。2.1砂、石就地取材,不必舍近求远。日本枯山水的水其实就是用砂石代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砂砾,是具有一定体量与重量的载体,过轻的材质往往容易被风吹散,影响整体。而中国地大物博,可供选取的砂砾品种余地更多,如卵石、蛭石等,同样可以达到似水的感觉;其次,日本枯山水的山基本以青石,石灰石居多,而反观中国,亦是名山大川不计其数,可供选择的山石品种众多,就拿江南一带而言,太湖石、黄石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枯山水中加入独具中国特色的太湖石,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感觉;再次,江南一带江河湖泊众多,河网密集,水源丰富。枯山水景观广义上说是以枯水为基调,但在中国未必一定要墨守成规沿用枯水,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完全可以引入真水,甚至可以将活水引入,形成贯通的景观水系。在看惯了枯山水以砂代水的今天,真水元素无疑在观感上要强于假水,甚至可以在水系中增加涌泉等元素,丰富水面景观。2.2意境把握上可吸取中国本土文化。日式枯山水讲究对龟鹤的崇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龟鹤的形象,但是反观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是最著名的典型,讲究巧妙布局的中国园林在意境方面丝毫不会逊色于日本。在园林植物的选取方面,日式枯山水的植物较为单一,以枫树和修剪成型的球类为主,体现了一种静谧淡雅的格调。而中国园林在植物配置上讲究意境,突出四季之美,松竹梅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经典组合,在枯山水植物选择上,完全可以不照搬日式的风格,而是遵循中国古典园林的配置法则来营造。此外,由于日本是一个温暖湿润的岛国,非常适宜苔藓的生长,我们看到枯山水的山石往往都被苔藓所覆盖,而中国则不然,气候条件不适宜苔藓很好的生长,我们可以选用矮小色美的地被植物如扶芳藤、花叶络石等加以代替,同样可以达到覆盖的效果。2.3增添适当的中国特色的景观小品枯山水景观元素基本上为我们所熟知的砂、石、树等,而独具中国特色的景观小品若置于枯山水中,大家一定会喜闻乐见。将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小品如水车等结合日式枯山水的意境,必将引起国人的共鸣。
3枯山水在我国园林公共空间的设计
随着国人对于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以及以景观绿化为卖点的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席卷而来,人们对于户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开放商都对环境景观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独具特色的枯山水就被搬上了舞台。对于公共区域的居住小区、公园等环境,面对的是大众的眼光和喜好,如果一味的把传统的日式枯山水搬过来,那么就与静谧雅致的枯山水的精髓相悖了。所以在公共空间布置枯山水景观,就必须迎合大众的口味和考量。3.1增加园林小品,与枯山水融为一体总所周知,枯山水适合远观,享受的是一种意境,但是在公共空间,不可能像在日本寺庙那样宁静,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枯山水会显得不搭,那么就应该在砂砾中增添如小桥,汀步等小品横跨砂砾,就等于穿过了河流,有一种飞越和进步的感觉,与原先驻足赏景,固步不前形成了反差。人们融入其中就有了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观赏,同时增添了游玩的乐趣。3.2加强植物比重,展现新的生命力。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植物显得比较精致,或一株,或三株,是一种让人静心,平静的氛围。而中国的小区、公园则不同,讲究的是四季分明的绿化景观,所以枯山水在中国的公共空间则需要改变其本来的面貌,尤其是作为背景部分,可以通过植物的层次,色彩的变化来体现枯山水的新的活力,展现欣欣向荣的一面。此外,枯山水周边可以通过灯光装饰,使其在夜晚也能绚丽夺目,而不像在日本那样显得迟暮。
4枯山水在我国私密空间的设计尝试
与在公共空间不同,私密空间如别墅、小庭院等枯山水景观则与日式枯山水本来面貌显得有些相近了。首先,枯山水在日本最早出现于寺庙中,随着茶道的兴起,枯山水景观与茶文化一起走进了日本的民众视野。但是枯山水毕竟是日本的产物,来到中国就必须赋予其新的特色,与中国的文化相结合。4.1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丰富枯山水内涵。相比日式庭院枯山水的元素,无非就是白砂,山石等自然材质。但是私家庭院不同于户外空间,很多新材料可以在此应用,可以考虑尝试新的材料或者是中国传统材料,如塑料制品,瓦片,青砖,陶瓷等材质代替抽象的山体,用蓝色玻璃代替白砂表现大海,新式材料和中国传统材料的结合,使得庭院内增添了几分创意与新意。4.2功能性元素的新尝试庭院的功能在景观没有介入的时代就是简单的休憩、喝茶、聊天等功能。在引入枯山水的庭院内,可以布置一些成品的木制或藤制的伞椅,营造一个既能赏景,又能饮茶聊天的私密空间。
5结语
枯山水作为日本传统园林的代表,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宗教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已经悄悄地将枯山水融合为具有本国特色的园林景观。日本园林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发明了枯山水并将其传播海外,这是世界园林的遗产,如何巧妙的将枯山水的精髓再重新与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为人类所喜爱的园林景观,正是我们这代人所要为之奋斗与坚持的。
参考文献
[1](日)大桥治三著.日本庭园———造型与源流[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张云路,李雄,章俊华.日本枯山水的禅宗理念在现代日本园林中的表达方式———以日本科学未来馆外环境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2(3).
【关键词】仿古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仿古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平面布局讲究中正含蓄,层次丰富,布局灵活多变,对称均衡。因此其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属于分工明确又互有承托的结构体系。比如说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独创的斗拱结构形式,充分运用了结构突出和色彩装饰的手段,使得建筑物不仅造型庄重,更显得华丽非凡。在近代仿古建筑中,也采用了相应的仿古建筑形式,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色,同时又采纳了新型建筑结构的特点,在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实现了模数制和构件的定型化,对仿古建筑的整体框架结构设计到细部局部的设计形式,甚至是细部尺度和造型做法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方式中的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的主要结构方式得到了改良应用,而且其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和复合顶等屋顶型式也被更广泛的应用于中式别墅和中式风格建筑群天际线的规划应用中。
二、仿古建筑结构设计要求
出于防腐及防震的建筑要求,目前阶段的仿古建筑已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原来的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仿古建筑,属于内洋外中,外部要达到油漆彩绘之后与木构架相同的外观效果,但是内部要遵循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应规范要求,同时要兼顾结构抗震要求。因此,仿古建筑与普通的建筑结构设计相比,有显著的特殊结构要求。
1、严格按照古建筑结构体系模数要求和构件来定型化仿古建筑结构体系。仿古建筑结构设计中,各个受力构件的规格必须要满足古典建筑的模数要求,仿古建筑的结构体系和传力体系的构成首先必须满足古代建筑结构传力体系的要求,而各个各构件的尺度和形体应当完全仿照古代木结构中柱、梁、枋、檩的相应做法来进行设计。
2、采用多种结构组合处理方法满足特殊型式屋面造型要求。由于仿古建筑的屋面变化显著,其造型要求特点突出难度高,因此结构构架体系可以使用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这样就能使屋面坡度形成趋上陡峻,趋下平缓的顺滑优美曲线,充分体现古代建筑各种屋顶型式造型要求。
3、部分古建筑中的结构构件退化成为装饰作用。古建筑中有大量的具有独特装饰作用的结构构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和雀替。斗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的建筑型式,位于木结构梁和柱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和缩短梁跨度的结构作用。对于仿古建筑而言,由于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建筑荷载承载已经全由主体柱梁承担,斗拱已经退化成为装饰,不再作为结构主要承重部件。雀替则用于额枋与檐柱相交处,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具有辅助拉结功能。类似于这些原先木结构建筑中作为主体结构或者辅助结构的部件,在仿古建筑中已经不再具有结构作用,而仅仅作为型式仿制的需要,仅存在装饰功能。
三、仿古建筑工程实例分析
1、南宁市观音禅寺工程概况
位于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的观音禅寺扩建工程在原禅院的旧址上改建,扩建后更名为万寿观音寺,占地面积约15亩,是原有面积的三倍。寺院内有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阁、卧佛殿、法物流通处、素菜馆等布置,整体仿唐宋建筑风格。
观音禅寺在寺庙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寺庙建筑格局上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观音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以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风格。观音禅寺主要的基本建筑,主要为两组建筑:前门和天王殿为一组,合称前殿,大雄宝殿为一组,为佛寺主体建筑。庭院布局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在闭型较强的建筑空间中,宽大的庭院,使用中灵活多变设计理念,适应性很强。
观音禅寺以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观音塔的位置位于全寺中心且独立。观音塔底座正四边形,底部为小池,整个塔浮于水面,造型精美。塔腹上面这四角飞檐,顶覆圆盘上下两层,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大雄宝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卧姿态如来佛祖,上层为五方如来,大殿两侧的墙壁上大面积的斑斓色彩墙绘佛教壁画“五百罗汉演教图”。殿前且有左右并立不太大的实心的双塔点缀。中国古代寺庙建筑重视色彩表现,屋不呈材,墙不露形。整个观音禅寺寺庙建筑以瓦红色为主,屋顶有金色点缀,色彩鲜艳明丽。
2、大雄宝殿结构体系
大雄宝殿位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仿唐建筑,其建筑主体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屋面构架体系采用步架和举架复合的结构处理方法,屋面荷载通过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传给框架柱。由于这样的结构传递体系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进行结构计算时,除了进行建模计算外,还要使进行复核计算,验证配筋梁是否满足结构承重要求。由于殿内相临柱子之间的跨度较大,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采用了转换梁系,采用复合梁系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最终达到仿古建筑主体结构与装饰性结构的完美协调统一。
3、仿古建筑群屋面板的设计
在整个观音禅寺的建筑群中,部分只有一层的仿古建筑,其结构构造较为简单,但是又需要采用仿古建筑的屋面设计,因此为其设置了独特的木结构与框架结构结合的单层仿古建筑结构。本方案中大胆提出了木结构屋面设计,由望板和椽组成木基层,既保留了仿古建筑的屋面板截面形式,也能满足单向受力要求。由于板肋之间的距离很近、肋高较小,而且不同的屋顶造型复杂多样,考虑到屋面板的举折模板铺设难以控制,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采用控制板底标高来控制高程。在屋面施工时,采用预制椽子在现浇混凝土板的方式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为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部件受力不超限,需按照施工堆叠前和堆叠后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强度、抗裂和挠度的验算。
4、仿古建筑群斗拱设计
在大部分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中,斗拱和雀替是作为纯装饰构件,不考虑其受力,与主体结构分别浇筑成型。屋檐荷载通过斗拱上方的现浇混凝土桃尖梁、斗拱中间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传给剪力墙下方的额枋斗和拱,装饰性斗拱必须在桃尖梁施工前安装就位。雀替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主体结构浇筑时留设的预埋件与额枋和檐柱焊接连接。采用这样的建筑结构,结构型式简单,细部只需要经过油漆彩绘处理,就能使整个建筑物外观浑然一体,完全达到木结构的艺术效果。
但是在本方案中,选用了装饰性构件和受力构件结合的设计及施工方式。雀替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而斗拱系统全部采用现浇斗拱,斗拱在结构中实际为受力构件。采用斗拱作为受力体系,既实现了对出檐的处理,也减少的撩檐檩的断面高度。在角科斗拱的老角梁处理上,设置了暗梁,与斗拱宽度一致,这样不仅仅实现了长梁的出挑,也控制了受力均衡,加强了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四、结束语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有着独特的结构方法和布置规模,在进行仿古建筑设计时,应取长补短,采用钢筋混凝土的主体结构,同时吸收传统中国古建筑结构设计的精髓,不仅仅在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和局部装饰设计中达到仿古的效果,更需要在掌握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对计算机结构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调整,才能提高仿古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庄清贵.实例谈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施工[J],中华民居,2011(07).
[2]张福萍.仿古建筑结构设计实例简介[J].煤炭工程,2003(09).
[3]康丽娟.某寺庙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实例[J].建筑结构,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