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学教育 信息化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中学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步伐能否不断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而跟进,关系到我们下一代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我国的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学校需要不断改革,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有效提高中学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1教育信息化管理概述

教育信息化管理,是将学校的各种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人事考评管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籍等管理方法采用现代化计算和网络技术进行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达到新的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理想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常规建设发展水平。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

2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度不高。领导重视不够,管理观念有待更新,个别学校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一些工作,并没有将信息化工作实际的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如有些学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忽略了对教学平台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同步建设,有些是没有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建设队伍人员不足、素质低下,对信息化建设落实不到位。

(2)投资比例失调,教学资源库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各校普遍热衷于建设校园网、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却对购买用于学校管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资源库投入不够。近年来,各校加大了对教学课件制作和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投入,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上,学校各自为政,盲目地、重复地购买价格不菲、标准不一的产品,造成教育经费的浪费。

(3)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政府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有限,各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主要靠学校有限的资金投入,也有一部分靠社会捐资。有限的收费与教育信息化的投人相比,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4)教育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教育管理人员对信息没有足够的理性认识,不能有效地实现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信息不能很好地得到利用,教育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同时,从事这些工作的教师往往因为既要兼顾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要完成额外的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工作,双重的压力和时间、精力的欠缺造成这些教师在工作中不能兼顾这方面工作。而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业务学习和进修,就会导致整个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的欠缺。

3对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1)更新观念。只有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中学教育的重要影响,更新教育信息化管理观念,才能提高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教育信息化及教育信息化管理都要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并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当中,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有专门领导负责,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2)建设并完善中学校园一卡通系统。新时期,信息化校园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设并完善中学校园一卡通系统则是信息化校园建设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学校园现代化教育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学校园一卡通系统有利于使学校各种业务和管理体系相互联系、有效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避免重复建设,消除各个学科或部门之间存在是信息不通、管理不畅的严重局面,实现各个学科的校内信息资源在学校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流动,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就使用这些共享信息的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以及信息变动,可以及时反映到一卡通的数据库中,实现教学、管理、行政和后勤等管理系统的信息流通和统一管理,节省了大量的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对资源共享,避免中学教育各部门因为信息不同步而造成的不协调现象,为学校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进而提高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3)投入加大,硬件、软件协调发展。资金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吸取资金,如:吸引民营企业、单位和个人对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企业共建、与社区共建,互惠互利,达到双赢,以确保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另外,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软硬件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硬件使用效率,就必须大力促进软件的升级。

(4)全面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师资培训体系,实行区、校联合分层次培训。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实现师带徒对口帮扶制来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总之,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未来仍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来完善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而提高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66-01

1 思考背景

1.1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或是根本不敢面对中考的学生,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反映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烈或无学习动机;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克服力弱;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存在,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社会交往萎缩,异往上的行为偏差,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网络交往失度失范等等。

1.2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当前的中职学校虽都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设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单纯地以咨询代替教育;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上存在误区,甚至认为两者完全是一回事;不能正确认识心理教育的培养、开发、预防和补救的关系等等。所以就免不了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学生睡成片、咨询室来访者寥寥无几、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1.3 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中职学生的生活当中,使其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事情,是促进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和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它的研究必然能够解决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乐观的现状,必然能有效改善当前中职生的心理亚健康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所以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具有广泛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实践意义。

2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的实施策略

2.1 完善师资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需要对教育因素进行科学整合,这就依赖于教育者素质的整体提高,其构建的基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以及开展团体咨询活动应掌握的操作技能训练,并且强化进行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逐步熟悉和胜任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建立、健全心理档案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要从实际出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才能事半功倍,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最基础、最具体的现实依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应分为两大部分:“基础测试”和“职业定向测试”。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职业能力测验”两个量表或者是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省心理学会研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测试》软件都很具有实用性。

2.3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就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等。

2.4 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在团体辅导方面,通过讲座、报告、专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教育和心理健康训练,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个体心理辅导的方式除了设立心理咨询室以外,最重要的渠道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每个学生都来源于不同的家庭,生活于不同的环境,个人的遗传素质、生活经验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个别心理辅导能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能弥补团体辅导的不足,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可以有效地增强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媒体,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队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发挥特长,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品质。真正在生活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

总之,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迫切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体系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和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它的研究必然能够解决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乐观的现状,必然能有效改善当前中职生的心理亚健康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通过研究和实践归纳和总结出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有广泛推广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耀威,徐钟庚.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3).

[2] 裴利华,李芳.论学校心理教育从“问题取向”到“积极关怀”[J].教育探索,2008(11):118-119.

[3] 郑莉君.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2000(4):64-69.

[4] 江光荣,林孟平.我国学校心理辅导模式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2):46-50.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普遍的趋势。高校通过信息化管理体育档案,能够提高高校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有效性。

一、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简介

(一)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从目前高校档案管理的相关条例来看,高校的档案管理主要有体育组织或者是个人负责,对参与的竞赛、教学以及管理、体育活动等内容利用文字或者是图像等进行记录。

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就是通过计算机储存相关档案信息,将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物质性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最终收入到数据库之中,以备后期使用。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具有存储空间较小、存储时间较长、维护方便、检索快捷等特点,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实现高校相关体育历史记录的同步备份,而且能够避免因物理原因而受到破化,降低了高校体育历史记录管理的成本,经济方便。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媒体技术等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高校在体育信息档案管理过程中,能够提高体育管理工作效率,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的特点

1、内容的多样性

从内容上来看,高校体育档案具有出多样性的特点。如今,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呈现出多学科交错的趋势。体育与社会、自然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并且出现了综合学科,诸如体育经济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等。相对应的,高校体育档案的内容更加丰富。此外,高校体育档案的内容包含教学管理性、业务成果性等多个类别,也体现了内容多样性的特点。

2、管理的体系性

高校体育档案具有体系性的特点。对于高校来说,体育教学管理类档案在高校体育档案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是通过教育规定以及相关管理标准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现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高校在进行体育档案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部门需要对参与的体育活动来进行准确记录,把握体育教学的实际规律,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二、我国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对于我国的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工作来说,若想实现更大的价值,就需要通过创新档案服务机制对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进。

首先,高校体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在高校建立档案室,积极开展网上服务,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最大化。档案管理人员利用档案室内部局域网,查阅网上的档案数据和信息,实现体育档案网上检索。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档案局域网及时查阅相关的档案资料,减少了繁琐的程序,提高了效率。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将从繁杂的信息录入和档案保管中解脱出来,有助于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高校的相关工作提高优质、高效、及时的服务。

其次,档案信息化工作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源的实际利用率。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渐发展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获得更好的信息支持。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建设提供的条件,积极抓住一切资源,对档案实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并为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校内的网络设施建设和互联网利用,从而实现体育档案资源共享的目的,大大地提高了高校体育档案的资源普及率和利用率。

(二)我国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意识缺乏

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一部分,体育档案本应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高校更加重视对于科技、文书、并没有在体育档案管理上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由于高校对于体育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档案的发展。

2、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就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高校并没有专门的体育档案管理人员,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一般都由教学秘书或其他管理人员代替。还有一份的学校体育档案存在着无人管的状态,造成部分重要档案的流失。由于高校体育档案缺乏统一有序的管理和相应性的保护措施,这对于高校体育档案的安全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不利的。

三、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化

(一)完善体育档案内容体系

一般而言,高校体育档案又有声音影像方面的材料、文字方面的材料、实物方面的材料,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需要注重内容体系方面的建设,实现规范化以及有序化的发展体系,提高实际的利用率,提升实际的价值。

(二)促进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

高校体育档案要实现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必须要实现档案信息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要促进高校体育档案管理进程,发挥高校体育档案的资源效益最大化,相关高校体育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严格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整个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工作二者之间的关联,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原则,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程式化,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共享与交流。

(三)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和模式

为了更好地进行体育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针对高校体育、完整的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制度。体育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内容,都需要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由此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高校体育档案管理还需要建立起正确有效的管理模式。从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来看,需要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档案资料留在个人手中保管的情况出现。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对于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四)加强软硬件设施的配备

为加速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非常的重要,只有丰富了软件及硬件设备才能够实现有效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投入非常大,如果资金存在问题就容易造成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会影响到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整体进程。

四、小结

高校体育档案是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改革、评估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衡量指标之一,对于高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发展时代。传统化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信息化管理是高新体育档案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强化管理,通过高校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提高体育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实现高校体育档案的价值最大化。(作者单位:商洛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 张金凤.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4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第4篇

湖北省竹溪县城关初级中学成立于2009年8月,是城区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1 548人,教师113人。该校2012年底被列为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以来,全校上下高度重视,本着“育人为本,同享成功的快乐”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善信息化硬、软件建设,注重以培促用、用研结合,全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该校师生的信息化应用与研究能力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攀升。

1软硬兼备创优教育信息化环境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推进,硬软件建设是前提。该校建校伊始,就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统筹规划,按照“分期投入,逐步完善”的原则,不断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

1.1在软硬件建设上多投入

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先后建起了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多媒体功能室1个;开通了30 M网络流量和Wifi无线网络,为任课教师每人配备了1台笔记本电脑,教室均配备“班班通”设备,全校的信息网络、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校园网站等信息化建设逐步得到完善,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供了支撑。在软件建设方面,坚持引进与开发并重、共建与共享同存的原则,整合名家理论文章和课堂视频、IP网络教育资源,充实校本资源库,通过教师互动、学生互动、班班互通,建立起稳定有序的资源共享模式。围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优师”的目标,以年级组和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观摩听评,精心打磨优质课堂,实现“组组有优课、师师有优课”,并将优秀的课件、教案和微课上传到十堰市云平台和校园网,汇集成优质校本资源库,供全体师生分享学习。

1.2在装备管理上更规范

对硬、软件逐一进行登记,建好台账,分类存放,做好防护措施。与处室、班级层层签订财产保管和使用责任书,定期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检查,其结果直接与班主任、处室负责人的年终绩效挂钩。

1.3在设备保养上求细致

选配责任心强、技术好的教师,专门负责学校信息化装备的检查、维护、保养,明确责任,要求负责人时时做好设备、网络的防控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装备设施的正常使用。

2加强运用促进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在运用。该校采取多种形式促使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

2.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

近年来,该校将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常态化工作。根据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现状和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学校统一安排学习进度,从最基础的电脑文件操作、Word排版、PPT制作使用、电子白板运用、网络搜索下载等基础使用开始,由简入繁,逐步过渡到优质课件制作、优课、云平台运用、微课制作、微信公众平台运用等内容的技能培训,要求教师全员培训、全员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进行补培、补考。每学期期中、期末安排两次信息化应用检测,检测成绩作为教师校本培训成绩记入教师成长档案,并纳入教师年终绩效量化。2014年暑期时间,全体教师经过信息技术集中培训、测评后,学校对七年级新调入教师进行了补培,对未合格的教师进行补考,确保教师全员过关,人人都能熟练进行信息化装备的操作使用。如今,该校的每节课中,师生均能通过电子白板进行学习互动,教师设计的课件已由过去单一的图画转变为生动丰富、灵活多变的动漫与音画结合体的播放形式,教师的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教学常规内容全部转变为数字资源供全体师生学习共享。

2.2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展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深度

2011年起,该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及“课件制作”大赛。例如,2014年学校开展微课制作大赛,通过竞技平台检验和展示教师“四环八步”课改模式下的课堂效果和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激励教师在平日课堂内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制好课件、备好教案、用好白板,并能通过电教手段有效开展好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了,课堂效率更高了。

2.3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各班每周开设一节微机课,并将微机课纳入其它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同其他学科一样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学校定时开放微机室,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激发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的能力。目前,90%的学生均能通过计算机开展网上交流,查找学习资料,运用Word、Excel等软件写文章、做统计。

2.4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效益

该校建立了教研成果奖励制度,对获得教研成果奖励和教学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年度绩效和晋升晋级上给予分值奖励,鼓励教师勤奋学习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研写作水平,积极向教学类报刊杂志上投稿。创办《城中教苑》,精选教师优秀的教研论文予以刊发,集中展示教师的科研水平,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热情。充分利用每周教师例会时间,开设教育信息与课程融合为主题的论坛,安排教师汇报自己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上进行研究探索的成果,交流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的经验体会,助推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课题研修能力的提升。近3年,每学期均有20余人次的课件、公开课、论文、案例获得省市级奖励或在县级以上教育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3开辟平台拓展信息应用领域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该校积极为师生搭建多元的信息化应用平台,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校园管理运行效率,扩展校园服务功能。

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开通城中教师QQ群、微信公众平台、班级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交流学习心得,下载教学共享资源,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师生心理沟通,方便了师生、家校沟通联系,加强了学习、知识交流,促进了校园和谐。

3.1拓展信息化服务功能

在校园网开辟学校新闻、通知公告、教学科研、德育园地、教师风采、党风党建等专栏,内容定期更新,让师生通过校园网,了解学校动态、教学资源、通知要求、成绩查询等信息,进行反思交流,加强师生沟通,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提高管理效能。充分利用校园网、中国教师行动网等渠道,建个人博客,上传教学反思、集体备课、案例、读书体会等个人教学资源,利用网络传达信息、进行校务公示、下发通知、查找资料、学习知识等,使全校实现了学习备课、教育管理的网络化、无纸化。利用校园广播室、校园直播系统,实行网络传输和信息快速传递,开拓知识视野,播发校园新闻,大大激发了师生求知欲和学习情趣。

3.2充分利用十堰市云平台

依托十堰云平台,要求教师人人建好工作室,及时上传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课件、论文、微课、学生作业等常规教学资源充实自己的工作资源库,并经常性开展师生在线互动交流,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教导处每月组织人员对云平台使用中的个人资源上传、下载及师生交流互动情况纳入常规教学的重要检查内容,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健全试点推进长效机制

制度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保障。该校通过制度完善和层级管理,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优”的效果。

4.1建立层级督导体系

学校制定出《城关中学信息化试点推进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主抓、处室或年级负责人具体落实的信息化试点推进领导小组,有详实的推进计划和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各处室、年级组的职责,形成了“校长——分管领导——处室、年级负责人”层级督导、分块加以落实的机制。

4.2加强督办力见成效

每周下发《工作督办》,由学校办公室和教科室在周五前进行联合检查、记载,确保信息化试点工作和档案资料收集周周有进展、次次见实效。

4.3完善制度建长效机制

为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制定了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维护制度、实验室管理员岗位制度、各功能室管理使用制度、电教设备器材

领用制度、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制度、信息化应用

奖励制度等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依照制度进行督查,若发现落实不力的处室、年级和功能室的相关负责人,下发通报,责成限期整改。同时开展评比活动,将每周督办记载情况做为处室、年级组和相关负责人、教师优秀评比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61-02

运动心理学是以研究运动的对象的心理特征的一门学科,是高校体育专业中必学的一门科目[1]。而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在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基地,同时还是进行运动心理研究的必要场所。多年来,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不断进行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武装,朝着信息化管理与实践的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科学成果,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型人才。由此可见,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在高校体育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进行选题的意义和核心所在。

1研究对象

吉林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和中国知网搜集资料获的间接理论知识

2.2调查法

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事情的因果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通过在实验室的实际操作获得相关调查资料

2.3逻辑分析法

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完成对论文中各项数据的合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现状

3.1.1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不足

由于资金的不足,很大程度的限制了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高校领导普遍都是将资金优先安排在教学、办公场所和住宿等方面,而不重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这就使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受到了严重的资金制约[4]。

3.1.2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数量少、规模小

我国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由于得不到重视,建设的数量是比较少的,而且规模也比较小,在技术、设备以及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方面的水平很低,不仅无法适应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也不能满足高校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需要[5]。建设的很多运动心理学实验室规模很小,面积有限,而且科技水平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仪器和设备难以应用,并且无法为更多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提供场所。

3.1.3信息化管理和实践水平低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是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发展中主要的瓶颈之一。在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中经常会出现实验室无人做实验的情况,即使实验室中有很多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但还是没有学生进行试验研究。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由于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和实践的水平较低,高校中缺乏实验操作和信息化管理能力较高的体育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对这些先进的运动心理学研究仪器和设备无法操作,也没有能力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和实践,这就导致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形同虚设[6]。

3.2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3.2.1 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管理

伴随着心理学实验室的兴起,我国的体育教学事业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近年来,得益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运动心理学实验室逐渐转向开放式、信息化的管理与实践模式[2]。

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实验室中各种高科技的设备和仪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安排等等方面,都需要制定出详细的管理措施。

首先,对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管理应该对教学课程、科研工作和对外开放三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三者之间能够有效的穿插开,避免教学时间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对外开放。

其次,对实验室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实验室中设备和器材的管理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对大型的和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实验中消耗的物品和购置、维修仪器设备与材料的经费都要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对实验室使用者的管理,要采用出入登记的方式,对实验室使用人员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3]。

最后,实验室中有很多大型或者精密的仪器和设备,若使用方法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仪器或设备的损坏,这就必然需要有专业的教师或者技术指导人员来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指导,对各项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3.2.2南岭和临河校区心理实验室的一体化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管理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促使运动心理学实验室逐渐转向开放式、一体化的管理与实践模式。

一体化先由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建设专家小组做出需求分析,然后进行合理分工,大家协调合作,各司其职。再根据需求分析来进行全面的调研,这其中主要包括网络建设者的意见,多媒体设备提供者的意见,学校领导层的意见,以及使用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对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另外,要根据具体课程安排教学内容。

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是一个方面,要考虑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来上网搜集资料,得到文化生活的满足,因此要保证学生可以在校内上网。另外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中增加适合学生的文娱内容,可以有美剧、心理科教片、宣传片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了解管理心理学,以此来增进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环境建设要具备实用性、可用性、舒适性和可扩展性。实用性是指不仅要能满足教学学习的需要,还要考虑建设成本,应可能使建设成本降到最低。可用性是指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舒适性是指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使用起来让人感觉舒心。可扩展性是指设备的更换、功能的增减都应留有余地,以便能够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的功能和效用。

制定建设方案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室场地的规划应从教室的面积,欲容纳人数,桌椅摆放的位置几个方面考虑。管理学专业课程的授课方法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一般采用小组划分的形式, 4~6人为一个小组是适合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问题,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网络设备配置和组织方式为了满足项目化教学需求,可将整个一体化教室划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教师演示单元,另一部分是学生小组单元。每个小组单元和教师演示单元相连,以便通信和控制管理,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小组单元按照4~6人为一个小组单元配置网络设备。

3.2.3建立预约系统

建立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预约系统,首先,在实验室的管理中,应该对教学课程、科研工作和对外开放三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其次,除教学课程和科研工作外,对外开放时外来人员要进行提前预约,保证三者之间能够有效的穿插开,建立完善的预约系统。

网上预约需提前两到三个工作日的申请时间,受理日期则为一个月之内的工作日。(节假日正常休息)

步骤1:填写个人有效信息

步骤2:选择预约日期和时间段

步骤3:根据系统提示进行预约

步骤4:打印预约清单

步骤5:完成预约

3.2.4实现数据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呈现出具体的数据统计。看看热播的NBA、中超联赛的数字统计我们就不难明白数字化管理运用的广泛性了。(如图1)

图1实现数据化管理图表

3.3实现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实践的必要性

3.3.1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是适应新时期教育模式的需要

为了实现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和创新是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然要有丰厚的基础设施来作为基础和保障,这就要求高校体育专业建立必要的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并且实现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教育模式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要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6]。

3.3.2促进运动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硬性需要

运动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也是高校开设运动心理学的重要原因[7]。当前我国对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是较为缓慢的。实现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一方面能够为高校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还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所以说,实现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是促进运动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硬性要求[8]。

3.3.3满足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理论学习与培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作为新时期的人才,仅仅拥有理论上的知识是难以达到要求的,拥有超强的实践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而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能够促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9]。普通的运动心理学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要不断实现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和锻炼平台[10]。

3.3.4高校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运动心理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中重要的学习科目,对于培养学生整体的体育知识体系,将体育知识进行全面的融会贯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1]。实现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提高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科技含量和管理与实践的水平,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扩大招生,还能使高校的教学不断进行完善。因此说,实现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是提高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需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学生缺乏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因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要求要学生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而现如今学生对于网络的需求仅限于社交和娱乐上,没有很好的与学习相结合,所以才造成心理实验室常常无人问津。

4.1.2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能提高管理效率

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于实验室发展的需求,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更好的节省空间、时间和人力资源,大幅度提高运动心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4.1.3提高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水平

一方面,高校体育专业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始终着眼于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并且同时注重对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使之发展的设备和技术始终保持先进的水平,使之随时能够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的能力[14]。另一方面,要不断培养高校体育教师对运动心理学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与实践的操作能力,能够全面的操控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并且能够对高校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和研究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强化学生的运动心理学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能力,这是有效完善高校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实践水平的有效途径。

4.2建议

4.2.1合理购置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让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4.2.2完善一体化和预约系统的体系,增加管理项目和管理人员。

4.2.3加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多开设相关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曾,李焕春.浅析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12):452-476

[2]刘薇娜,季浏,刘学涛.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概述[J].体育科学,2007,12(9):67-80

[3]刘宏,陈丹亚.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25):56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