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建筑使用的效果与安全性,如果不对工程质量予以严格的把控,就很有可能导致质量安全隐患的产生,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人员与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建筑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人们对建筑质量的关注度越来高,对建筑工程予以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1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1.1施工工艺的选择

施工工艺包括施工方法、人员技术水平、设备与材料质量等内容,它对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施工工艺贯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对其展开控制与管理是十分困难的,有时由于监理人员对工程建设过程的了解不足,监理工作很难有效落实,施工工艺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管理,施工人员可能会引进质量较差的材料或者器械,这对工程建设质量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1]。

1.2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观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果设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与现实需求不相符,工程结构就很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甚至是严重的质量缺陷,这种缺陷在后期的管理中是难以发现或更改的,例如某开发商为降低成本投入,授意设计人员将高度为33.3米的商品房结构设计为底层框架加九层砖混结构且其顶层框架未使用现浇结构,以至于整个建筑的刚度与质量不均匀,商品房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严重的裂缝;第二,如果施工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与现实需求不相符,工程建设中就很可能出现不达标的地方,这种质量问题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而避免的。

1.3质量管理力度

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质量问题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提升质量的重点在于如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施工过程予以管理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找到问题,但是就我国建筑施工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强,制度管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工程管理工作基本依赖人力完成,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如果现场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就很可能忽视对工程的质量控制,导致质量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某玻璃厂建设的厂房工程建设结束后,参建各方项目负责人认定工程质量合格,但是厂房在投入使用后的第二天就发生了垮塌,鉴定结果显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与监理单位均未按照相关规定与方法对工程予以质量控制。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2.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政府部门应当从法律层面上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行规范,让质量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高监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度。各方参建单位也应当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予以高度关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工作机制,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各方单位应当对管理模式予以创新,传统的方式主要根据施工过程展开各项工作,以至于工程量与工作难度都较大,为了有效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在监管中管理人员应当以施工对象的特征为依据展开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更具针对性,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找到建筑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2]。

2.2全面控制质量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通常情况下,建筑建设中容易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因素均为隐性,从表面上很难看出来,而风险因素一旦产生却会对建筑质量与建筑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需对风险因素予以全面的分析与把控。就当前的工程建设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中的风险因素包括多个方面,第一是资金,资金供应的充足程度影响着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如果资金落实不到位,施工单位就很难将高质量的设备与材料引入并投入建设,继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第二是施工设备与材料,材料与设备是工程建设展开的基础,除了要保证引进与购买的材料、设备具有高质量外,还需保证材料的存储符合规范,设备定期接受清洁与维护;第三是人员技术,一方面要保证设计人员设计的工程建设方案无质量缺陷,另一方面要保证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可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2.3实现质量管理控制全员化与全程化

为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与有效,应当努力实现全员化与全程化质量控制。全员化是指除了工程管理人员与工程监理人员外,基层施工人员也应当树立质量管理意识,通过规范自身行为等方式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无论是风险控制还是质量管理都要依赖于整个施工队伍,全局风险意识的树立是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3]。全程化是指对建筑施工建设的整个过程都需予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避免质量安全隐患的发生。施工建设展开以前,应当安排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避免建筑设计存在较大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应当与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交流,了解其设计意图,以便于更好的安排施工人员与施工计划,明确各自的责任与分工,在施工开展以前还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为后期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在施工中,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对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技术手段等予以全面的控制,同时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相关部门还要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根据相关标准对工程进行检验,检验工作要分批、分项、分部进行,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自检程序,监理单位严格依照旁站、巡视、平行检查制度进行监理,在交接过程中也应当有专业负责人检查,确认质量合格后才可填写交接的各项文件。

3结束语

建筑工程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规模与建筑数量都有极大的提升,为了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应当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予以关注。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材料、施工设计、人员技术水平、管理力度等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建设中,施工与监理等各方责任单位应当从这些角度入手,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努力实现全员监管与全程监管。

参考文献:

[1]徐盟.探究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

[2]周秉佳.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4,(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应用

一、质量管理及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概述

1、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质量管理,即质量管理工作者利用指导、控制、协调等手段,对与工程质量相关的一切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久发展均需要有质量管理作为支撑,它是一项涉及到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人员的管理活动。企业为了实现预先设定的质量目标,通常需要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一定的质量控制计划、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控制措施等,从而达到保证或是改善质量的管理目标。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建筑物依据建筑法规的要求,建成后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性能。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狭义的工程质量是指工程的施工质量,即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建筑质量的影响;而广义的工程质量不仅涵盖施工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建设单位的各相关部门,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来满足以最低的成本费用支出完成最优质的建筑质量的目标,这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所在。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最早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开始于1979年,直到今天,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在此过程中,有关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进行完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建成后的使用功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是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要求的提升,促使建筑物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地发展成果,但是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投资费用使用效果、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以及经济效益等问题。

随着我国宏观环境的变化,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独特性质,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我国建筑行业国际化竞争的重要环节。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用于我国的建筑市场,争夺建筑市场的一系之地,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建筑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者的威胁,还要面对来自国外的竞争者所带来的威胁,在竞争者的多重压力下,我国建筑行业需要寻求一条长久生存的道路——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筑工程质量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泛。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方面更倾向于舒适化、便捷化、经济化,因此,使得建筑工程质量所涵盖的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是更多地包含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美观需求以及安全性需求等,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细致、更加全面。

(3)传统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业务流程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工作特点[1]。由于建筑工程更多地包含了时代的特征,使得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不再使用,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也逐渐向为业主服务的方面倾斜。

(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更对的采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质量管理技术应运而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地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创新。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策略分析

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

法律手段是规范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外在约束力,也是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约束在合理、合规范围内的强制性手段。建立的法律体系应包含建筑工程的各个相关环节,尽量做到不疏忽任何工作细节,对于存在交叉的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从而可以实现工作与责任的一一对应。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腐败、犯罪问题,确保工程建设所用材料的质量优良、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被指出并且进行合理的解决,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具有保障;另一方面,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促进相关质量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市场环境。

2、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2]

当前,科学技术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其中,信息化技术手段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时,可以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从而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一个较为有力的基础保障。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建立一套统一的管理标准,公开相关,促进的透明化,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纪实发现并责令整改,从而提升工程质量。其次,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挑战,采用机关及管理软件可以促进企业实现“数字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抵御外资企业的竞争。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对于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依靠施工单位的合理化施工。由于施工单位是对建筑物直接接触、直接操作的一方,因此,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应先从施工单位的合理化施工入手。但是,由于在施工阶段,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施工单位的施工不按照行业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例如为了压缩工期,施工单位忽略很多对建筑工程产生较为明显影响的细微环节,或是为了节省工程建设的成本费用而减少材料用量,甚至是以质量低下的原材料代替设计所需材料,从而造成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欠缺。因此,在工程建设的现场施工阶段,除了要依靠施工单位的自身约束外,还要依靠相应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从外部对施工单位的整体操作进行规范化的约束。

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的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应建立一套绩效考核制度,对与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的各单位、个人的相关活动进行绩效考核。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除了要按照有关条款和相关规定进行罚款处理外,还要按照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并记录在案,做到有据可循。

三、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项投资费用大、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工序环节多的工程项目。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并非是一件简单、容易的工作。本文通过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得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几点方法和应用策略: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结论的提出对于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健康运转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才能生产出合乎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与发展,是每一家企业都要面对的严峻课题。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己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工程质量的领导责任制、施工图纸审查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质量监督监理制度、质量保修索赔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制度。

但是,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整体水平不尽人意的状况。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建筑产品的质量、使用功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市场经过治理整顿,目前工程质量下降的状况已基本得到抑制。工程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影响投资效果、使用寿命及经济效益的现象也为数不少。地面、墙面空鼓开裂,门“窗开启不灵、关闭不严,屋面和管道渗漏,电气、避雷装置存在有不安全隐患,消防设施不符合防火规定等质量通病,在一些地区仍没有得到很好治理。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合同规定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划分,其质量控制相应的划分为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根据控制的主体对象不同又分为对人的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环境的控制以及施工工序的控制。

1、事前、事中、事后控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即对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一方面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另一方面是按质量计划对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控制,它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审查控制;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控制;3、对工程所需的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的审查;对施工方法、方案和工艺进行审查;审查与控制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情况;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下达各部位的质量标准;把好开工关。

以上事前控制工作需要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以及设计等单位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质量产生过程中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约束管理下,去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另一方面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还有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检查检验以及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事中控制虽然包括自控和监控两个环节,但关键还是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坚持质量标准作为根本,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

(3)事后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一般有以下内容:(1)对整个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如发现问题则要进行修复,必要时进行返工,绝对不可以疏忽; (2)审核提交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如有缺损则要重新检测或整理,直到补齐为止;(3)审核提交的竣工图,如与原设计的施工图不符(有设计单位提供的变更图者除外)必须说明原因,否则需按照施工图返工; (4)对于工业建筑还要组织联动试车,直至其功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为止; (5)整理各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数据及报告,按照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等级评定;

三、对4M1E的控制

1、人的控制

作为控制的动力,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一是规范项目法人行为;二是加强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使全体职工树立起正确的“质量观”和“顾客观”树立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

2、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此外尚应按现行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工程所用的施工机械、模板、脚手架,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而且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尚需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安全正常使用。

3、材料、构配件的控制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4、施工方法的控制

方法控制是包含整个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施工工艺的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施工工艺的合理可靠还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制定和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5、施工环境的控制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一般难以避免,要消除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结论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变革”和“创新”是这一世纪企业经营的主题。质量管理走过了百年历程,质量的概念也由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多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更加丰富,我们应根据形式的发展,把握我国建筑业的新动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伟俊.浅谈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珠江现代建设,2005.6, P18-19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未能与其并驾齐驱,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豆腐渣“工程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近年来,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也是时有发生,这一现象不仅浪费了施工资源(人力、财力、物力),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建筑工程的质量是企业项目的生命,是建筑工程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基石,尤其是在政府要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硬性发展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更是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话题。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质量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

二、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工程的质量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工程质量包括工程的实体质量和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两种。这里所说的工作质量指的是参与工程的建设者为了保证工程的实体质量所从事工作额水平和完善程度,包括社会工作质量(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保修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后勤保障工作质量等);狭义的工程质量指工程必须符合业主的要求,具备业主要求的性能,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工程的实体质量,即基础要坚固、主体结构要安全、采光要合理等。

建筑工程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实体质量,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工程各个工作环节的综合反映,也检测工程各个环节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所以,建筑企业必须从广义上理解工程质量的概念,对工程的人士不能只停留在实体质量上,杜绝事后行为,等到楼倒人伤以后才追究责任,这时候已经是亡羊补牢,于事无补了。企业但凡在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对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就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这一举措虽然使工作量加大,但却能有效地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同一般产品质量进行比较,工程质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影响因素多,质量变动大

建筑工程的决策、图纸设计、原材料、机械设备、周围环境、施工工艺、管理制度以及技术人员水平和素质等都会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造成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

(2)工程项目周期长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像其他的工程项目建设一样有其固定的模式和规范化的生产工艺,所以,它的工程质量无法在旦夕之间形成,工程建设的每个步骤和阶段都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和探讨之后才可实施。

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4. 1 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都是对旧体制改进和完善的结果,所以建筑工程企业自身还有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烙印。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封闭式管理和监督体系下,很难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也不利于建筑企业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政府部门执法不给力,导致施工单位盲目追求效益,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使得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4.2 施工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大多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技术人员在不熟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盲目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技术资料不进行搜集和整理,造成工程技术资料与实际施工进度不相符,这些都是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工程质量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建筑企业的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度不够。

4.3 经费投入不足

从理论上讲,建筑工程生产经费的提取都是专款专用的,但现实却并非如此,部分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时,没有按照要求将经费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对机械设备的落后性和不安全性不予以理会,对工人的劳动保障和安全保障也持的是模式态度。上级部门来检查时,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来应付,甚至有些单位连专门的安全管理及机构和安全管理员都没有,有的即便是有,也因为自身素质太低而擅离职守,不能及时出现在事故场地,更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

4.4 技术人员水准不足

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建筑业的新开工项目也迅速增加,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工程的进度和自身的利润,不断地新增建筑公司,并为其招收员工。而招收过程却过于盲目,将一些与专业不匹配的人员一并招收进来,导致在岗的多数工人员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欠缺,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技术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五、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5.1 工程建设程序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工程质量之所以存在问题,大部分原因是在施工前期没有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和科学的调研分析,正常情况下,工程展开之前要对项目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进行仔细勘查;施工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施工,不得随便更改设计;工程竣工之时,也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并交付给业主。以上条件如若有任何一方出现漏洞,都会给工程的质量问题带来困扰。

5.2 工程建设之前,没有经过详细的地质条件勘察

工程建设在开展之前一定要经过详细的地质勘察,保证有详细的资料和数据,否则,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钻孔深度不达要求、地下软土层结构无法掌握,都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严重者则会导致地基下沉、失稳、墙体开裂等现象发生,所以说,地质勘察报告一定要足够详尽。

5.3 工程建设存在计算问题

建筑工程在进行设计时,由于没有对工程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或者对设计结构和计算图的设计不够科学和详尽,导致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不当,这些都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5.4 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或者在不熟悉图纸,并且没有经过设计部门和监督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施工,在验收过程中不遵守验收规范,以上这些所带来的混凝土振捣器插点分布不均匀、存在施工缝隙等隐患,都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六、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6.1 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者应该有着足够的质量意识,并建立起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以提高工程质量的效益为重心,将质量管理意识和制度一并寓于行动之中,实行科学合理的领导和管理,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将工程的质量问题放在第一位。

6.2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监管力度

我国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建筑法》对我国建设法律体系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从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建筑法》还是存在很多缺点,如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等。建筑业要想走向市场经济,就必须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法规中,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管机制。所以执法部门一定要建立健全额法律体系和监管力度,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6.3 动态控制,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检查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进行监控,把工序质量控制作为基础和核心,在施工工序中全面落实质量监控。具体措施就是:(1)对施工工序进行交接和检查;(2)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3)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4)做好图纸会审记录;(5)对原材料进行仔细审核和检验;(6)对于工程中的相关质量文案进行存档。

6.4 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事后验收时工程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事后验收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准备验收资料、组织自检人员、初步验收、按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通过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同时还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保证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结语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人民财产和生命的安危,同时也关乎着建筑工程单位的声望和信誉,所以,作为建筑单位,一定要处理好有关各方面的关系,坚持原则、警钟长鸣、加强监督、循序渐进的,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度和利润,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为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实施工程造价控制的主战场,也是其形成实体产品并实现使用价值的关键环节。所谓施工及质量管理,即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以施工现场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环等)的合理组织、控制为核心,合理布置生产系统,最终达到安全文明。高效低耗的建设目标。

1严格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l)材料供应。施工所需建材应首先配合设计单位确定品牌、材质、规格,根据工程量测算并规划出物料供用计划,再组织材料商供货。(2)材料采购。在处理纷繁复杂的材料采购业务时,应做到品牌、规格、数量(含实际损耗)等标识清晰,材质、模板等一次到位,避免因材料订购的失误影响材料进场时间、延误工程进度。(3)现场材料堆放布置。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进度与现场情况,及时安排材料进场并严格进场验收、报检等程序,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组织平面布置网使进场材料有条不紊的归类堆放于场地指定位置。(4)材料发放应注重追踪、清验。施工耗材数量的多少是决定材料成本的关键因素。除对到场材料实施验收、报检程序的同时,还要注意清验造册登记,发放材料应严格按施工进度表、材料出库单进行追踪管理,尤其是针对型材下料环节更要严格控制,杜绝材料丢失或浪费现象。

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最有效最具体的方式莫过于把好设备、材料及制品的质量关。设备是工程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设备,才能帮助施工人员安全有效的作业。材料、制品作为施工的物质保障,质量更不能忽视,对进入施工场地的每一批材料、制品都要进行检测,以验证是否达标,若出现不达标的情况,绝不能按设计要求继续使用。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2.1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提升工程质量管理的根本性措施,特别是在当前建筑法制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健全的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质,主要是做好以下三方面:其一,政府和建设单位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其二,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施工;其三,材料供应商直接对材料质量负责。

2.2严格审核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文件

一个工程项目的技术文件是工程项目实施的主导,它是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技术性的总括。严格审核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文件,能够正确的指导施工单位的施工,合理调度人员、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能源,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2.3加强监理力度

加强监理力度,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提高监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使其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行个人之私,更不能和相关人士暗中勾结,偷工减料,损害工程质量。其次,监理人员应该加大监理力度,注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对于有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应立刻予以阻止、上报、实施处理。工程监理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施工进度管理

第一,施工进度管理主要表现为进度计划的制定。编制进度计划应注意清晰地展示各分项工程及工序衔接,对现场管理机构统筹全局、调配资源及生产活动安排均能起到指导性意义。第二,施工单位及下属分项目队伍应依据工程进度计划制定月、旬作业计划及机械调度、材料使用计划。第三,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工程进度耽搁,与计划产生较大偏差时,现场管理机构须及时进行调整应对,依据进度管理曲线判断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间的差距并加以分析;结合施工项目的全局安排,对滞后项目作部分调整和项目资源调配,通过多作业面平行作业或立体交叉流水作业等形式使落后工序及时赶上施工进度。

4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就是效益”。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应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工程施工零事故。一是进场前要紧密联系工程项目实际,增强技术保障。在具体施工合同要求的基础上,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设计,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并代化工序环节;强化技术储备,有组织、有梯次的组织培训内技术交底;健全质检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工序安全隐患。二是着重强调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将设备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健全现行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合理调度机械配置,力求在提升设备利用率的前提下,增强设备维修、保养力度,做到随坏随修,根据项目计划在施工间隙内进行设备保修保养,确保其正常安全运转。三是严查施工隐患,保障安全施工。露天作业的如路基、涵洞等构筑物工序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应避免模式化运作,要保证合理安排和动态调整;分项目验收尤其是隐蔽工序项目,必须严格贯彻“三检”制,层层把关、层层验收,确保工程安全无事故。

5、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按照基建程序项目法人行使管理职责,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工程开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建设资金的合理安排。要在签订的执行合同中,明确的约定工程承包过程中双方的详细的权利和义务,所有影响工程项目造价变动的因素要做出周到而详细的约定。要事先在合同中考虑到造价的变动量和变动因素,要明确的说明设计变更以及索赔结算处理问题,避免因为合同问题造成纠纷,影响最后的结算。

6施工现场管理中的文明施工管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到不扰民、不污染环境。保证文明施工必须要做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必须要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平面管理,科学的布置施工中的平面机械、材料、半成品、临时电、供电管线的铺设及走向。确保现场施工用水的引入以及设置的沉淀池、排水沟,临时围档和临时设施的堆放都做到合理有序,保证交通的畅通,现场整洁。要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的措施落到实处,要明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责任,从外架搭设,到三宝四口五临边都必须保证符合防护安全用电规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完成资料和现场的准备。

7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在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还必须建立完备的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保证各岗位都做到职责明确。同时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虽然职责分明,但充满亲和力。在管理中对工人管理要奖罚分明,少批评多鼓励。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提高施工队伍的凝聚力。

8结语

工程项目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是否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质量的概念已经远远不是以前简单的符合相关规范,而已经发展成为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多元化。总之,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施工管理中去,对推动社会进步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伯鲁,郭淑兰.建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导报.2002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