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泡沫经济的本质

泡沫经济的本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泡沫经济的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泡沫经济的本质

泡沫经济的本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业;泡沫经济;程度

引言

所谓的泡沫经济也即是指资产价值在超过了一定实体经济过后,就很容易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丧失了宏观经济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通常由于大量的投机活动就很容易导致市场出现泡沫经济,从而严重的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泡沫经济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贪婪。在经济市场中如果缺乏一定的实体经济支撑,市场上流动的资产就很容易像泡沫一样极容易破裂,而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也就被称之为了“泡沫经济”。

如果泡沫经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放任其发展,那么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很容易导致市场预期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还会使得资产价值急剧下跌,从而导致经济危机,这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之为泡沫破裂。而在当前的房地产业中也不例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房地产业中也很容易出现泡沫经济,就我国的国情而言,房地产业的泡沫经济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因此房地产业出现泡沫经济更是影响巨大。本文从正确理解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涵义出发,对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正确理解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涵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是明显加快,然而在当前的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房地产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就必须要防止房地产业中出现泡沫经济,而要弄清房地产业和泡沫经济的关系,就必须要加大对泡沫经济的分析研究力度。什么叫做泡沫经济?也即是指资产价值在超过了一定实体经济过后,就很容易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丧失了宏观经济的状态。在经济市场中如果缺乏一定的实体经济支撑,市场上流动的资产就很容易像泡沫一样极容易破裂,而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也就被称之为了“泡沫经济”。

二、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三、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在搞清了泡沫经济的涵义以及泡沫的利与弊之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研究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这个主题了。研究的结果是:

1、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决不是泡沫经济。

首先从房地产的属性来看,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根本不同,它本身并不是泡沫经济。

其次,房地产业部门是实业部门。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谈不上泡沫经济。

2、房地产业也含有某些经济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性。 应当承认,房地产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经济泡沫,主要表现在:

(1)地产价格泡沫。如前所述,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其土地市场投机炒作,会出现虚涨,这种虚涨的部分就属于经济泡沫。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会发展成泡沫经济。如日本的地产价格暴涨就是鲜明的例证。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指数,在上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上涨了5倍,地价市值总额高达4000万亿日元,相当于美国地价总值的4倍,土地单价为美国的100倍。1991年以后地价暴跌,泡沫破灭,至今经济尚未恢复过来。地价虚涨是不能持久的,在一定阶段便会破灭。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门的供给增长属于虚长,构成经济泡沫。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四、辩证地看待当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形势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已达到泡沫经济程度?这不是凭印象可以判别的,而是必须按照实际数据科学地进行评价。

衡量房地产市场形势必须树立一些基本标准。笔者认为,首先要看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状况的适应度;其次要看商品房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态;再次,要看商品房价格的波动状况及其走势。只有抓住了这些基本标准,才能进行正确判别。

当然,也应当看到当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泡沫过多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过猛,隐含着再次出现供给过剩的危险。从现在开始就应适当控制土地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

(2)商品房开发结构过于向高档房倾斜,中低档住宅开发不足。要积极引导开发商多建中价位住宅,避免结构失调。

(3)房价涨幅偏大,经济泡沫成分渐增。要尽力避免房价大起大落的波动引起的震荡。

泡沫经济的本质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文中首先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剖析,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泡沫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虚拟的经济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并且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虚拟经济也逐渐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但是,从以往虚拟经济的发展进程可知,虚拟经济既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因为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希望对分析总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有所帮助。

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虚拟经济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有效的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虚拟资本具有非常高的流动性,其可以根据经济形势迅速从效益低的产业撤出,并流向效益高的产业,从前景不理想的企业撤出流向更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从而不断的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实现资源重新配置。虚拟资本的这种特性,使得虚拟经济无形间对产业和企业产生一定的压力,并促使企业不断的寻求措施和途径来增加本耽误的效益,进而使得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有效的提高整个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二)虚拟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一定的融资支持

虚拟经济的发展能够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通过合适的方式导向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聚起起大量的资金,满足资金缺乏的单位的要求。因此,虚拟资本流动的便利性和迅速性,对提升货比资金的周转、转移以及结算等各个环节的速度,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均有很大的助益。除此之外,虚拟经济能够加速财产和资本的积累,其所具有的多样性和扩张性等特征,能够帮助实体经济超脱实物形态的约束和限制,实现大规模的增长和扩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融资支持。

(三)虚拟经济能够促进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资产价格随之上升的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新兴产业上。新兴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收益的大幅提高和增长,由此可知资产价格和投资收益也同样将迅速增长。而新兴产业资产的价格,尤其是股票的价格超过其实际收益在上升时,就会带来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从而为传统产业的财富向新兴产业流动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并且与此同时,不仅会带来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其同时也会促使人才向新兴产业的方向流动,从而带来产业的迅速成长,促使实体经济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因此,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提高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投机风险

虚拟经济的存在肯定离不开虚拟货币,通常来说虚拟货币包括纸币、账面货币和电子货币等多种形式。而当虚拟货币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进入生产或者服务系统的循环时,虚拟经济就会进入实体经济,并因双方之间的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两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的形成则会大大提升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为,其不仅受来自实体经济和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还会受到更多的来自于金融市场上的与实体经济并不存在直接联系的各种交易和投机活动的变化的影响,从而使得不确定性与风险性成倍的增加。

(五)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容易引发泡沫经济,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因为虚拟经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因此,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而大幅度的增长和扩张时,就会带来经济泡沫,从而引发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但是泡沫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因此其是不可能长久和持续的,是早晚要崩溃的,而一旦泡沫经济崩溃,就会对金融系统造成严重的打击,并会进一步影响整个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就是泡沫经济崩溃带来的产物,因此,一定要避免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一旦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造成泡沫经济,就会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二、有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

虚拟经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而出现的,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虚拟经济的出现是经济形态多样化和高级化的表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虚拟经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者健康持续的共同发展,必须妥善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注意适度的原则。要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适度的发展虚拟经济,切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另外,还要注意控制虚拟经济的总体规模,要保证虚拟经济始终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如果虚拟经济膨胀的速度过快、规模过大时,其就会脱离实体经济,带来经济泡沫。

(二)完善虚拟经济的监管措施和机制

要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还要注意不断完善虚拟经济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机制。这主要是指,随着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金融机构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来源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的虚拟资产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在金融行业中存在,而且相互之间的投资方式、交易方式以及交易期限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因此,不断完善虚拟经济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虚拟经济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措施,因虚拟经济自身的特点也存在一定的特殊之处,首先,虚拟经济的监管应在行业监管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做到统一监管和协调。其次,要对市场上的金融交易行为和金融机构的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的管理,并应规范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信息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刘晓欣.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虚拟经济全球化.南开经济研究.2002(5).

泡沫经济的本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泡沫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9-0007-02

进入21世纪以来,当前虚拟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势,但是虚拟资产的迅速扩张导致虚拟经济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而朝着独立自主的方向运动。

1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1.1虚拟经济的定义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就虚拟经济的概念以及其涵盖的范畴,不仅国内外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国内学术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它的运行特征是具有内在的波动性。

1.2虚拟经济的特征

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1.2.1虚拟性从本质上说,虚拟经济具有虚拟性。虚拟经济中交易的商品是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有价证券,这些虚拟资产本身没有价值,这是与实物资产有本质区别的。实物资产本身有生产成本,在市场经济中,大体上按平均成本定价,遵循价值规律。虚拟资产只是一种所有权证书,以未来预期收益为基础定价的,因而相对实体经济中一般商品实实在在的价值而言,虚拟资产的价值是虚拟的。

1.2.2高流动性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

1.2.3不稳定性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1.2.4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不遵循一定之规,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等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2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协调机制,外部冲击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状态的恢复与变化机制。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如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达到协调发展状态,那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选择与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来实现。如果实体经济内部发展失衡,则必然会出现结构性供求失衡,在消费者选择的作用下,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上升、投资收益率提高,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投资收益率降低。在利益机制作用下,生产者将增加供不应求产品的投资,扩大供应,同时减少对供过于求产品的投资,缩小供应,直至供求恢复均衡为止。如果虚拟经济内部发展失衡,则将导致虚拟经济产品的供求失衡,各类资产风险与收益的均衡状态被打破,投资者将改变投资组合,增加对风险低、收益率高的虚拟经济产品的投资,减少对风险高、收益率低的虚拟经济产品的投资,并引致两类产品的价格发生反向变动。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社会将增加价格上升产品的供给,直到各种虚拟经济产品的供求达到新的均衡为止。

3 金融危机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虚拟经济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的重要一点在于充分发挥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政府人为构造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来促进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这种发展是外生而表层的,因而获得的增长通常是短期的“量”的增长,缺乏深厚的持续增长的基础,使金融发展的效率降低。2008国际金融风暴根源,看起来似乎是美国的次贷狂风引发的一场国际性经济衰退,实质上展露了许多所谓国际化概念对它国经济隐形入侵的霸道及国际性迷茫跟风,并彰显了世界金融秩序理应重构和到了国际金融世界急需赋予由世界经济强国齐抓共管责权的必要时刻。比如在2008年,全球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到实体经济的5倍,世界上每天流动的资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国际贸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以钱生钱的活动。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将进一步膨胀。但虚拟经济的发展在给世界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又由于其虚拟性和高风险性,致使世界金融业发展出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没有一些经营虚拟经济的相关银行、保险公司纷纷倒闭,国内2009年民间投资市场约日趋没落,这样也直接导致了实体经济发展的下降。比如2008年的“十一黄金周”,销售下跌两至三成。根据北京市的调查,深圳市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1256家企业中,资金链趋紧的256家,倒闭重组的一家。对于存在的行业危机,企业必须重视和采取措施规避。同时在积极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金融风险意识,积极预防虚拟经济膨胀演变为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产生表面源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金融冲击是其导火线,但实体经济的内在失衡才是导致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对称发展,会为泡沫的到来埋下伏笔。

3.1完善监管体系

从实践来看,发展虚拟经济,规避金融风险,首先必须完善虚拟经济的监管体系。由于虚拟经济自产生之日起就蕴涵着内在的不稳定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网络化电子化手段加强,使得金融交易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多变性,特别当金融扩张超过了经济贸易的增长速度时,以资金融通和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资本运动使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增加,若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必然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应加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督,建立公众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同时要规范证券市场的操作,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管理,监控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和投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虚拟经济各层次的发展,审慎有序地开放金融市场。

3.2发展金融衍生市场

发展金融衍生市场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金融市场的客观要求。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日益频繁,这种融资方式要求开辟衍生市场为资本流动和避险增值提供场所和机制,并拓宽国际资本融资渠道。金融衍生市场的创立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和规避国际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实际是虚拟经济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经济制度的支撑,又需要金融市场的完善。在金融深化进程中,一方面要把发展基础性市场和金融衍生市场统筹考虑,既把衍生市场作为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又将其视为改革的手段;另一方面,又要把开放金融市场和发展衍生市场统筹考虑,使它既是开放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成为开放经济风险的预警器。

总之,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它可能带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发挥它灵活机动的特点,促进资源跨时间和空间的有效配置,规避它过分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带来的危机,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00,(6).

[2] 杨凤娟.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现代虚拟资本的特征[J].当代经济研究,2006,(5).

[3] 王春娟.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虚拟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

[4] 谢永添.关于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科学,2004,(2).

[5] 王悦.西方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理论回顾[J].求索,2006,(10).

泡沫经济的本质范文第4篇

一、东亚发展模式概括

东亚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东亚发展模式是指东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方式和特点。在20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上半期,东亚国家的经济处于高速增长之中,东亚发展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东亚国家接连爆发金融危机,没有爆发金融危机的东亚国家也存在与爆发金融危机的东亚国家相似的问题,东亚发展模式似乎又变得一无是处。总结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显然有助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对东亚发展模式已作了多种概括,大致有以下几种论点:

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指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2、“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体制模式”。即认为东亚模式是指近几十年来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措施和体制结构,其最显著的特色是强力政府具有强烈的经济建设意识和强大的导向作用。

3、“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现代化模式”。即认为东亚模式具有许多要点,包括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升级和调整的产业政策、温和极权主义与市场原则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强有力的政府公营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合作,以及政府同企业界的密切联系与协调、技术引进及其特有的企业文化、较高的国民教育水平、倡导文化多元和民族文化的复兴,等等。

4、“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模式”。即认为东亚工业化地区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共同的儒家文化背景,儒家传统是保持东亚工业化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决定意义的天生本性。

5、“东亚模式”是一种“制度模式”。即认为“东亚模式”作为一种制度模式,其特征表现为东亚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是它们致力于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政府理性地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并有效地予以实施的结果,制度是其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取得巨大成效的根本原因,但并没有指出东亚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东亚发展模式具有下述特点:

(1)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东亚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政府与企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例如,韩国政府在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扶持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的发展,给予这些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垄断特权,促使这些产业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以实行规模经济的效益并与外国跨国公司展开竞争。

(2)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东亚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政府十分重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东亚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一方面通过优惠贷款、出口补贴等方式扶助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推动这些企业出口产品,以支持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另一方面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实行优惠的税收制度等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同时还从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或商业银行取得各种形式的贷款,以弥补国内投资缺口,加速国内经济的发展。

(3)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东亚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第3个共同特点就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东亚国家或地区在经济起飞前都是较为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他们有着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但缺乏资本资源,科学技术水平也较低。在东亚国家或地区大规模地引进外资以发展国内经济时,伴随着资本而来的不是最新的技术而是发达国家即将淘汰的技术,所建立起来的不是高新技术产业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东亚国家或地区依靠劳动和资本的高投入来实现产品的高增长,从而走上了粗放型经济增长的道路。

二、东亚模式值得借鉴的经验

1、后发优势。东亚经济落后国家(地区)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后发优势,引进并模仿先进国家的技术,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这不失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理想选择。后发国家因其落后,劳动力价格低廉,已消耗掉的自然资源较少,可以引进先进国家大量的过剩资金,以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稀缺。充足的资金与后发国家充足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相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的起飞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先进国家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阶段所难以具备的。后发国家通过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与装备,不仅可以替代有关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使工业技术进步过程大大加快,并避免有关风险,而且可能使其在相对更高的技术层次上开始工业化进程。

2、政府宏观干预经济。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世界经济中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使世界各国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防范风险的任务重大。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发展尤其需要政府的参与,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以我国香港特区为例,在东亚金融危机中,当国际金融大炒家袭击时,特区政府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不惜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汇市进行干预。这种举措似乎与香港实行的“积极不干预政策”相背离,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就没有金融市场的稳定。

3、对世界市场的积极参与。虽然美国市场对东亚各经济体的优惠具有个别性和冷战特征,但是不能否认出口导向战略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只有对世界市场的积极参与,才能了解市场的需求,并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获得本国无法在短期积累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4、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如“四小龙”中的新加坡,是个“海岛式”小国,没有发展农业的基础,缺乏自然资源。但是,新加坡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时就充分发挥了其地理优势,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使新加坡这个“袖珍国家”竟成了世界瞩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四小虎”与“四小龙”尽管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并非照搬某种发展战略,如印尼凭借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优势,实行“石油生产出口推动”战略,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能源危机期间,获得了巨额石油美元,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泰国则坚持“农业工业化”发展道路,实行以农业为依托,推动工业化的方针,用丰富的农产品换回建设所需的外汇资金,为经济起飞奠定基础。

三、东亚模式留给我们的教训

1、对外依赖不能过分。东亚后发展模式过分依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少数发达国家。一是出口依赖。东亚发展中国家 (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龙头是出口业,因此其对外贸易对后工业国家的依赖必然成为其重要的政策选择。可以说,20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和台湾经济增长中的42%和74%完全依赖于美国的工业产品买主。“四小龙”和“四小虎”虽然都大力鼓励出口,但是产品较为单一,相互之间在产品结构上互补性较弱,带有明显的“依附性发展”的内在缺陷,因此不仅在个体上,而且在集体上容易受到世界市场变动的冲击。二是投资依赖。对后工业国投资的依赖成了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唯一来源。从战后至八十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的资金90%以上来自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从八十年代起,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只能依靠新的借贷来支付高额利息。三是技术依赖。东亚国家和地区对外引进技术的依赖性极强。东亚国家技术引进的来源是日本、美国、欧洲,其中日本是主要来源。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东亚国家对日本的技术依赖增强,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受制于日本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以信息技术开发为主的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制造业生产出现过剩,使东亚国家日益膨胀的制造业面临出口竞争压力。四是教育依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从1995年以来,发展中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外流达到70%,无疑严重地阻滞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东亚国家(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本国科技和教育严重滞后,长期无法形成自主开发的能力。结果,无论是高级技术人才还是熟练技术工人都严重缺乏。

2、外延式增长,生产力水平提高有限。东亚经济增长普遍依靠投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过度引进资金,普遍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工业化道路,而不是走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道路。1970~1990年的20年间,“四小龙”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0%,而同期美国为53%,相去甚远。时至今日,这条工业化道路已经日渐穷途。

3、发展速度过快而造成“泡沫经济”。快速发展并不一定必然产生“泡沫经济”,只是在脱离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而过快发展时,才会出现“泡沫经济”。东亚一些国家(地区)在六十至八十年代曾先后出现快速发展,例如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的日本及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前期的“四小龙”的高速发展,还有八十年代东盟“四小虎”的高速发展。这些快速发展当时并未立即造成“泡沫经济”,而是后来某些经济领域或部门发展过快而出现不平衡发展时产生了“泡沫经济”,并发展到相关经济领域或部门难以承受时开始破裂,导致经济的某些领域或整体经济出现紊乱或衰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基本原因就是由于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的“泡沫经济”破裂,特别是“虚拟经济”膨胀、金融业不健全造成的。

4、国际市场的狭隘性与国内市场的开拓问题。酿成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原因在于东亚国家国际市场的狭隘性,未能形成自主的技术工艺战略,以及对国外投资的单一依赖性,而外债偿还困难加之无法保持本地区大多数国家汇率稳定,最终成了引发金融动荡的根源。东亚国家(地区)长期以来忽视进口替代战略,忽视国内市场的工业发展,过度倾斜地发展面向国外市场的出口导向战略。

5、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科技落后、人才不足是落后国家的主要原因。但作为落后国家,其比较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科技产业对一国国际竞争力的贡献愈加明显。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东亚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但传统产业的发展与提高国际竞争力之间应当是循序渐进的,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只能埋下危机的祸根。如韩国为了早日跨入高科技阶段,大规模进行科研投入发展高科技风险产业,大量收买人才,但高科技又不能一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致使企业面临困境,在金融危机中企业制度遭受重创。

泡沫经济的本质范文第5篇

不论是我国还是外国都在某个时期存在着房价持续攀升,房价急速上涨,住房价格已经超出实际住房价格很多的情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的国家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急速上涨。以美国为例,美国房地产较其他国家地区涨势出现得较晚,房产价格从1998年开始上涨,1997年——2004年,美国实际房价整体上升了52%。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美国股市房市整体崩盘,许多美国炒房者变得一无所有,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一些人认为上世纪90年代人口增长迅速,导致土地资源日益枯竭,从而导致了房价的上涨,但是,1990年以来,个别国家和地区人口确实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是总体来看,人口增长是稳定的,土地资源也并没有受到人口压力的影响。还有些人认为,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住房需求的过快增长导致了住房必须的人力、钢材、木料等的价格飙升,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成本时,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去除CPI的影响的话,建筑成本并没有超出其理性增长范围。

从上述分析可知,房地产价格的变动与人口增长和建筑成本变化并没有直接关系。那么房地产非理性上涨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现在比较受大众认可的一种解释是:一些购买者对住房的强烈需求和长期低利率水平共同影响的结果。

汇丰银行的莫瑞斯在《美国房地产周期:另一泡沫》的报告中利用房地产价值和收入的比例作为证据。他说,这一比例就等于房地产业的“价格收益比”。

根据他的计算,目前的房地产价格与收入比值为1.6,同人们的收入相比比较昂贵。这个水平大体上相当于1989年的比率,那是上一次开始房地产价格长期下降的一年。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大部分时期,房地产价格与收入比值通常都在1.2。

莫瑞斯说,目前的房屋高价格被特低利率所掩盖,特低利率允许消费者降低债务负担,住上超过他们实际购买力的房屋。

根据莫瑞斯的分析,低利率趋势更多人尤其是投资者和投机者加入买房大军,这将推动住房价格的上涨,而这将成为一种自然形成的蓬齐效应——房地产的价格上升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和期望,投资者就会想方设法进一步提高房价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炒房团”,这种循环会不断进行下去,造成对原始诱发因素的过激反应,直至泡沫被吹到大的投资者已不能承受为止,泡沫破灭,房价跳楼般下跌,房地产泡沫破灭。

房地产泡沫一旦形成,不论对国家还是个人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房地产泡沫会造成经济和社会结构失衡。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意味着投资于房地产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泡沫经济期间,大量的资金肯定会向房地产行业集聚。例如上世纪80年代正值泡沫经济时期日本大企业的高额利润许多来就源于土地投机和股票投机带来的营业外收益,结果放松了对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造成企业素质的普遍下降。日本企业在高速增长时期,大部分是通过以银行借款为中心的间接融资方式来扩大其设备投资,但1987年以后,在股价和地价上涨的引诱下,都大幅度转移到了权益融资和投机土地的筹资方式上。大量的资金向房地产业流动,意味着难以用正常的成本获得生产所必须的资金。地价上涨必然导致投资预算增加,在高地价市区进行投资无利可图。如日本东京进行道路建设时,征用土地的费用高达总造价的43.3%,个别地段高达99%。这进一步造成了公共投入的相对缩减,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城市地价持续高涨,土地作为人们心目中最安全、收益率最高的资产被大量保有,使得本来就稀少的土地大量闲置或者低度使用,土地投机的倾向日益凸现。同时,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房地产持有者与非房地产持有者、大都市圈与地方圈的资产差距越来越大,招致社会分配的不公,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暴力事件、罢工事件层出不穷,带来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反观我国,我国现在房价增长虽说在国家政策下较前几年有放缓趋势,有个别城市的个别楼盘甚至有同比、环比价格都下降的情况,但是总体上中国房价还是处在上升阶段,存在非理性繁荣,罗伯特·J·希勒教授就认为中国内地存在非常明显的结构性房地产泡沫。

许多专家学者都在预测中国房地产泡沫何时会破灭,那么我们如何预防房地产泡沫的扩大呢?

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改变,往往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包括国家税收入、金融环境、劳动就业、居民收环境、企业利润等等。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制定合适的政策,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的首要措施。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金融监管的力度,要加强信用总规模的控制,不使社会总信用过度脱离实质经济的要求而恶性膨胀,从源头上防止泡沫经济的发生。推动房地产泡沫的资金大多数都是从银行流出的贷款资金,只有从源头上加强监督管理,才能有效防止泡沫的形成、扩大。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希勒.非理性繁荣.

[2]宋鸿兵.货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