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工具。在新课标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学生代替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对语文教学的研究,积极地寻找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念是: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继而在考试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了。当前,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当今时代,人们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三个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不但要肩负其母语教育的责任,还要发挥培养学生的人格价值和思想感情的导航作用。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观念做出如下总结: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文化底蕴以及应用能力的优秀学生。即,在新课标下,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有初步的中华文化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要树立起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团队精神。小学语文是人在学生时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只有树立起这样的教学观念,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二、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以成绩论好坏”是传统教学思想中一刀切式的评定方法。在过去,考试成绩高的学生往往是教师眼中的优秀学生,也是教学的重点培养对象,而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大多被冠以“差生”的头衔,备受教师和同学的冷落。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面向全体小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这个方面,教师要树立分层教学的思想,对于语文学习较有天赋的学生,要适当地提高其学习的目标;对于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结合实际情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向其传授语文知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其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小小举动也许会让学生的一生发生改变,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正视学生的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规定: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学活动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中进行。根据这一规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够为了表现自我而去追求教学方法的翻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抛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思想,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此外,教师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扩充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要将革新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以成绩论好坏”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性等作为新的教学策略来指导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结合实际情况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素芬.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新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05.
[2]王艳梅.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C-0075-01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还存在难度,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学习的理念还不够了解,对于如何学习语文也不甚了解。在新课标的环境下,教师需要适当的进行语文教学创新,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深化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深化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度研究每一阶段的语文课本,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所搜集到的资料向学生宣讲。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语文知识与文学素养的提高,而且需要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语文知识。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的讲学,还要时时关注学生能否掌握知识,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教师就不能为了教学的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低年级的课文,学生很难深刻理解课文。而教师也不能直接将课文的主旨告诉学生,否则有可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教师应设计问题“乌鸦为什么要将石头放在瓶子里呢?”“乌鸦聪明吗?为什么?”,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如此不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对《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认识与理解。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如此很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从而不愿思考,只想让教师教,学生很容易变得懒惰,而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如此才能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前预习。在教学某篇文章初期时,教师应为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寻找答案。而学生在课文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于课文的基本内容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精卫填海》教学之前,设计问题“精卫是谁”“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再请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如此,不但推进了教学的进度,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养成了自学的学习习惯。而到了后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问题与答案。
三、 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整个教学是围绕着学生而展开的,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而不是以教师的观点为准。故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自主思考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找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能够勇于质疑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推动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譬如同样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画龙点睛》的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后,再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找出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学生所发表的看法如何,教师首先应给予表扬,然后在辅导学生,完善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四、 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由于课堂是学生主要接受知识与学习知识的场所,所以,教师应尽自己的努力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从而能够让学生进行学习。只有在良好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心无旁骛地进行学习,才能更快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首先应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新课标下,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了,在人格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在社会道德上,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外,教师就应与学生成为朋友。如此,才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成为学生所期望的教师,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其次,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缓解课堂沉闷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最后,教师需要引进一些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其他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遵循新课标的教学标准,进行语文教学创新。当然,就目前而言,在新课标引导下的语文教学或许还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更多的教师进行努力。
参考文献:
[1] 甘晓娟.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22).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的推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刻体会到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实施新教材的教学,是不符合新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是误人误国,贻害无穷。为此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进行创新教育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一是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更新了教学理念才能敢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真正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天地。二是按照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首先是让学生课前根据阅读提示去预习课文,自觉、自主地进行分析、探究、理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把时间教给学生,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课文、去领会课文的内容。再次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有一定的好处。
二、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创新教学是要求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发现能力、突破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是发挥语言文字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发挥本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三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功能,去构建语文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新体系、新内涵。
2、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营造创新氛围,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行精讲,把课堂余下的时间教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创新机会;三是在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提倡师生关系融洽,进行平等地互动交流,进而实现高效合作课堂;四是新时期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多位家长的呵护,接受新生事物有特别强,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其中争强好胜就是多数小学生都具备的个性特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维护好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发展。一是教师要换位思考,对学生“错误行为”要搞清楚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不要一味的进行批评,而是要进行激励性评价。因为学生年龄还小,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是个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求知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难免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承认并且改正错误,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正是学生们需要的一种创新态度,为此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要适当地给一些鼓励与支持。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且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这样具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应及时给予判断,教师应对学生正确的意见与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二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生具有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便能有意识、努力去揭开事物神秘的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小学生心灵中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的加重,好奇心逐渐淡化,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坚持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具有这颗好奇心,作为老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好奇表现应给予肯定,如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应加以鼓励和培养。
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探究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探究性奠定基础。因为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是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就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动选择、自我分辨、去粗取精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79-02
小学语文学科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与情境教学法的结合度十分紧密,语文学科本身具有感性化,形象化和情感化的色彩,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接受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文字概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生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小学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行全面改革优化,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提高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新方法,新理念。
1 创设情境的内涵及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创设出精彩的情境,以提高课堂参与度,首先要理解情境创设的含义。情境创设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将与现实场景十分相似的模拟情境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根据现场环境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比如语言、情感以及技术设备等,为学生构成一个有形或无形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牢牢地吸引到这个教学情境中来,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觉进行感悟学习,而不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过多的语言进行反复解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首先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艺术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精心为情境的创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创设的情境经过教师的反复斟酌并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学生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综合运用语言、动作、道具以及多媒体设备,确保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审美性,思想性和情感性,保证该情境具有教学的艺术性价值。其次,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时效性。实践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追求情境的艺术性而忽视了情境的实效性。情境的实效性和艺术性,在教学视角的考量下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不要创设华而不实的教学情境,从而给学生造成语文课堂就是娱乐课堂的错误印象。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结合。二者的结合不仅仅意味着教学情境具有艺术性的同时也具有时效性,而必须将实效性与艺术性整合成有机的整体,使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发挥出对教学的最大辅助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多种情景模式的联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同时又能实现寓教于乐,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又能使学生收获知识。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时效性,必须二者兼备,不可偏废其一。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存问题
2.1 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通过调查研究,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经历,这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创设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而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才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实在方法。还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愿意采取情境教学法以活跃课堂氛围,但是他们只是在课堂导入与课堂小结时创设教学情境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但是在教学的中心环节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领会到情境教学法的核心价值,没有将情境教学法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
2.2 小学语文教师将情境与意境混为一谈
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没有将情境与意境相互区别。情境是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言的,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运用身边一切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模拟教学情境。因此情境创设中的情境指的是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情境教学环境有别于传统阶段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而意境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是语文教材里多数抒情性文章中,由作者通过文字营造的艺术境界。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通过感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知到课本中作者创设的意境,学生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自觉加深了对作品意境的理解与把握,将外在的文字信息内化为主观性的感受,使作者创设的意境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创设出精彩的教学情境才能发挥出意境教学的最大魅力[1]。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策略
3.1 语言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要利用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语言进行创设。语言是教学的最基本元素,只有为学生创设感性化的语言情境,才能使学生真正走入课堂教学氛围中来。如果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生涩呆板,那么就算运用再多的辅助资源,也不可能创设出精彩的教学情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包装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采取感情化和形象化且具有描述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尽量避免理论性过强的专业术语,而采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听到的口语式表达。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3.2 动作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动作情境。动作情境的创设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教学动作。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时运用各种动作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在《白鹅》这一课,小学语文教师在讲到白鹅的步态时,完全可以模仿白鸽走路时傲慢的姿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形象的动作模仿不仅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第二方面是指表演情境的创设。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或者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合作表演情境,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组织的模仿表演,并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表演成果,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3.3 多媒体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网络图片与视频,让立体的音画境冲击学生的感官,学生在逼真的动态情境面前,自觉走进了作品的艺术世界,自觉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运用,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2]。
4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占了主体地位,大部分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背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一节课甚至连续不断几节课,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不仅使得课堂沉闷,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而且长期以往,容易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教学收效甚微的弊病。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推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广大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新课标的理解,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掌握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学习内容来设定情景教学,增强学习效果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出于习惯主导课堂教学不愿创新、想要创新却又担心学生无法跟上情景教学诸多方面的考虑,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融入情景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灵活掌控课堂,在充分掌握语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适当地进行情景教学以增强语文学习效果。设定情景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并对碰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有利于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实现自我认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从课堂入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当引入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除了进行情景教学,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探索和改进。要想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有必要引入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转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可以让教师腾出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只需对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会再对老师整堂课程讲解的反感,而是成为学习的主角,更加主动地将学习变成自己的任务,通过查阅有关书籍和网络资料、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课堂上老师进行答疑解惑,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学得语文书本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要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不仅仅需要学生的配合,自觉地完成课堂外的学习,更加考验教师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展示功能,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教学设施的完善,农村小学教室也引入了多媒体,那么如何最大效果的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沉闷的现状。一是要加强学习,教师自己要熟练地操作多媒体,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知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能够掌握和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那么必将被社会淘汰,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二是要将语文课本上的重点、难点通过PPT汇报、视频讲解等形式,用动画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以增强学习效果。实践证明,纸质的课本学习没有视频教学那么直观和易于接受。多媒体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
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倡课前发现问题,课上解决问题,课后巩固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特长。那么,除了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之外,教师应该为学生设定一个新的学习模式,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主动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并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由教师组织学生们一起对问题进行探讨解决,最后通过课后作业再巩固提升的方式,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形成良性的学习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给学生的影响深远,给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基础性知识,更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07)
[2]翟.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6)
[3]毕胜航.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研究[D].西南大学 ,2014(05)
[4]翟淑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