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是由于脑部本身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导致脑血液供给障碍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以急性脑血管病多见,因其发病急又称急性脑血管意外或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30万-150万,因此脑血管病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鼻饲护理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60岁,发病时均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不能正常进食,经CT和核磁检查确诊脑出血17例,大面积脑梗塞33例,在饮食护理方面均给予鼻饲,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因2例脑出血严重死亡,其余患者均明显好转或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做如下总结:
2 鼻饲饮食的形式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足够热量,维生素和水配制而成的流体饮食,无渣,由专业营养师按病情配制。
3 鼻饲方法
一般可采取用注食器缓慢注入或用输入泵均匀输入。用注食器分次注入每4小时一次,每次200-250ml或遵医嘱。鼻饲液温度为37-40℃注后应温水20ml冲洗鼻饲管,防止饲管阻塞。均匀输入是用专用的输注泵每日总量2000ml,但要注意加温,使用电子输液加温器保持温度。减少冷营养液对胃的刺激。加温器尽量靠近鼻饲管一端[1]。
4 一级护理
4.1急性脑血管病人多数人伴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抵抗力低,容易引起感染,因此操作者应严格按鼻饲饮食配置原则执行,认真洗手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保持不被污染。
4.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第一,可以将胃管的末端放入盛水的杯内,如无气泡,证明在胃内,第二,可用注食器抽取胃液,第三,可将听诊器放于胃部,同时注入10ml气体,听有无气过水声,证明鼻饲管在胃内方可注入食物,每两次注食之间要给予适量水分和果汁等。
4.3 病人的是预防食物反流误吸的关键,因此要将患者太高30-40度或根据并请给予半卧位,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适当给予约束,以免自行将胃管拔出,一旦发生呛咳误吸应立即停止调整。
4.4口腔护理 保持病人口腔清洁湿润尤为重要,每日早晚要给予口腔护理并给予蒸汽吸入,以减轻患者口腔黏膜的干燥,减轻咽喉部不适[2]。
4.5鼻饲管要选择硅胶管,型号适宜,每四周更换一次,置管鼻腔每日早晚用盐水棉杆清洁两次,必要时涂少许1%薄荷油,防止鼻粘膜充血水肿,鼻部及脸部要用湿毛巾擦拭干净。
4.6鼻饲管外端口护理 胃管外端口应用小帽盖好,用无菌纱布包好,且每天要更换纱布,防止胃管端口污染,并且用小夹固定好防止胃管拖出。
5 预防并发症发生
5.1预防吸入性肺炎 误吸是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意识障碍的患者由于张口反射下降,咳嗽反射弱胃排空延缓,贲门括约肌作用下降,调节能力丧失,因此咽喉部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容易反流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发生。鼻饲时一定要抬高床头30-40℃或根据病情取半卧位,而且注意灌注速度和量,必死后维持题为30分钟,一旦发生误吸要立即停止鼻饲,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吸尽口腔和咽喉内的残留食物,给予拍背。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5.2预防腹泻 腹泻时鼻饲患者容易发生的并发症,通常发生于鼻饲开始及使用高浓度饮食初期,或因食物被污染造成病人胃肠功能紊乱,因此配置鼻饲液,一定要采取逐步适应的方法,每日现配,放于4°冰箱内保存,食物容器每日煮沸消毒 防止被污染。要认真观察患者的大便性质,颜色及次数,一旦发生腹泻,立即通知医生,留标本送检,做好患者肛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溃及褥疮发生。
5.3预防便秘 由于病人卧床肠蠕动减弱,加之鼻饲液中缺少粗纤维,容易出现便秘,因此要适当调整配置液,根据便秘的情况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或水果,必要时给予缓泻药物或腹部按摩增进肠蠕动。
5.4预防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常因注入时速度过快或量大而引起,也可能因胃内有残留食物导致胃内容量增加,致使胃内压力发生变化,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因此刚开始鼻饲时速度要慢,量宜小,以后逐渐加量,鼻饲液浓度也要由低逐渐增高,温度在37-40°之间,尽量减少对胃的刺激。
5.5防止胃管脱出或堵塞 脱出多因病人躁动时自行拔出或翻身及医疗检查等时不慎脱出,护理中应选择柔软小管径稳定性好的硅胶管,妥善固定,每次注食后要用温水20ml冲洗饲管,且用手旋捏胃管,以免食物残留在管壁上造成阻塞,而且每次输注前要抽吸,以了解胃内是否有残留食物,当量较多时,要延长注食间隔。
6 讨 论
大多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健全,而且尽早合理给予鼻饲饮食,能维持患者正常胃肠功能,增进营养物质摄入,降低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肾肿瘤;病理分类;影像学检查
随着当前诊断技术的不断提升,肾脏疾病的诊断率明显上升。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根据病变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肿瘤大小、位置、性质进行分析已经成为一种常见诊断手段[1]。影像学检查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效果,还为医师提供了可靠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本文就肾肿瘤病理分类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研究,观察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02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肾肿瘤患者30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12例,女性患者88例,男女比例约为2.4:1。患者年龄3~83岁,平均年龄(54±1.7)岁。选取患者中左侧肾癌155例,右侧肾癌145例,患者左右肾癌比例达到1.07:1。选取患者中血尿185例、疼痛221例、肿块174例、三种症状均包含58例、无症状患者27例。选取患者中出现发热25例、消瘦38例、乏力41例、高血压21例、贫血22例。
1.2 影像学检查
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对295例患者进行B超检查,对300例患者进行CT检查,19例患者进行肾盂造影检查。
B超检查显示患者的呈现强回声58例,呈中等偏强回声80例,呈低回声154例,患者检查均显示肾脏内占位性病变。B超检查患者中肿瘤突向肾外272例、肿瘤肾实质肾外形无改变21例。B超检查的准确率达到89.5%,误诊为肾错构瘤27例、误诊为肾肾脏肿瘤4例。
对300例患者进行CT检查,其中出现肿瘤低密度影90例、高密度影31例、高低密度混杂影47例、等密度影128例。对肿瘤患者进行CT检查的过程中,平扫CT值为13.1~65.2Hu,注入造影剂对患者肿瘤强化表现进行分析。CT检查的准确率达到95.5%,其中误诊为肾盂癌9例、误诊为神经母细胞瘤3例、误诊为肾错构瘤2例、误诊为肾梗死2例。
对19例患者进行肾盂造影检查,肿瘤处肾盂受压或肾轮廓有改变患者8例,准确率达到42.1%。
1.3 手术结果
根据患者症状对239例患者进行手术,其中肾癌根治手术217例、姑息性肿瘤切除术22例。其余58例患者因晚期癌实施化疗或放弃治疗,3例患者心肌梗死死亡。
1.4 病理分型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患者病理分型包括:透明细胞癌178例、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混合癌60例、状肾细胞癌15例、肾盂癌14例、神经母细胞瘤6例、肾肉瘤6例、肾母细胞瘤5例、未分化癌5例、颗粒细胞癌4例、梭形细胞癌3例、错构瘤3例、肾梗死1例。
2 讨论
肾肿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泌尿系统肿瘤急症,主要包括源自肾实质的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以及发生于肾盂肾盏的移行细胞状肿瘤。肾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一般多发于50~70岁人群,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2]。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理分类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提高对患者的诊断效果,从本质上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在对肾肿瘤进行影响学检查的过程中,初步完成诊断后CT扫描可以对空间及密度进行高分辨率观察诊断,对患者肿瘤的大小、范围、性质、组织密度等进行分析,实现对患者肿瘤的进一步诊断[3]。CT扫描通过对病变内的钙化、脂肪及水分进行特异性检查,有效降低了对患者的误诊率。在进行CT检查的过程中,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高密度影、低密度影、高低密度混杂影、等密度影,根据密度分区可以对患者肿瘤的液化坏死现象进行准确分析。CT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对肿瘤病例分类的分类效果,加大发现脂肪组织肾脏包块及错构瘤的机率。除此之外,B超检查、肾盂造影也可以对肾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进行有效分析。但是B超和肾盂造影的误诊率相对CT检查较高。
在本次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患者分别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B超检查准确率达到89.5%,误诊为肾错构瘤27例、误诊为肾肾脏肿瘤4例;肾盂造影检查的准确率达到42.1%;CT检查的准确率达到95.5%,误诊为肾盂癌9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肾错构瘤2例、肾梗死2例。
研究结果证实,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对患者病理分类及治疗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取合适诊断方法,确保从本质上加强诊断的准确性。B超检查和CT检查具有各自的影像学特点,医护人员要对上述特点进行准确运用,从根本上加强影像学检查的运用效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欣,胡晓丽,刘俊刚.小儿肾肿瘤病理与影像学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1,26(7):124-125
[2] 马建辉,关有彦,郑闪等.肾细胞癌病理分类的新进展肿瘤学杂志[J].2008.7(5):93-94
[3] 邹万忠.新认识的肾脏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J].临床与实验病理杂志,20084(2):82-83
关键词:脑出血;鼻饲;并发症;护理
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由于不能由口进食, 因此,为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胃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插管行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脑出血术后由于患者呈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急增,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水平高于常人,胃肠外营养不能满足患者术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EN为主要营养方式,适用于流质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EN支持[1],此类患者病情严重,预后较差,因此,由EN引起的各种潜在的并发症也应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回顾分析我科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共161例脑出血术后昏迷的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20例,女41例,年龄40~78岁,GCS计分
1.2方法 鼻饲混合奶71例,匀浆饮食10例,流质饮食80例。
1.3结果 60例腹泻;30例呕吐;52例低钠血症;13例高糖血症;22例脱管;5例误吸;6例堵管。
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胃肠道症状
2.1.1腹泻及便秘 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泻,发生率可达62%[2],通常发生于EN开始时,另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3],使用一般止泻药往往无效,患者临床表现为排大量多次水样便,粪便检查可发现大量菌丝。如果症状严重无法控制可暂停喂食。EN溶液污染后给患者鼻饲也可导致腹泻,因此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食物及容器的卫生,现配现吃,避免食物变质,以免人为的引起腹泻。发现患者腹泻后应对腹泻原因做出评估,及时发现病因及潜在的胃肠道疾病,护理措施上要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加强皮肤的护理。
大部分鼻饲饮食的纤维含量偏少,长期食用可能引起患者便秘,可在饮食里加蜂蜜或麻油以润肠通便。若病情许可,则应在各种流质内加入适度纤维成分,或辅以开塞露塞肛。
2.1.2恶心,呕吐。常因鼻饲溶液输注速度过快或者鼻饲超量有关,易与颅高压导致的呕吐相混淆,本组30例呕吐患者,经减慢输注速度,小量多次,液量递增的方法后症状均缓解,方法为EN溶液温度保持在10℃,一般1000 ml/d,逐步过渡到常量2000 ml~2000 ml,分4~6次平均注入。
2.1.3胃潴留 脑出血术后患者昏迷,胃肠蠕动减慢,营养液易潴留在胃内,在每次注入溶液前先回抽胃液,了解胃潴留情况,若残留量>100 ml,需延长注入间隔时间,或行胃肠减压引流,也可加服胃动力药,如吗丁啉,促进胃排空。
2.2代谢并发症
2.2.1低钠血症 脑出血患者由于控制钠盐的摄入,长期的清淡饮食易导致低钠血症,在护理中应逐渐增加膳食配制钠盐的浓度与量,经常监测血清电解质变化,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2.2.2高糖血症与低糖血症 高糖血症与大量鼻饲高渗糖饮食有关,由于家属过分强调营养补充,使其配方中呈高糖成分。护理中应正确掌握血糖,尿糖测量方法,以免高血糖加重病情。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糖增高,因此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各种影响因素,掌握胰岛素静脉滴入浓度,静脉滴注速度
2.2.3脱水 脱水可由腹泻,尿糖或者摄水不足引起,护理中应逐渐增加饮食的浓度与量,并经常监测电解质变化及尿素氮的水平,严格记录患者出入量。
2.3机械性并发症
2.3.1误吸 误吸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老年衰弱或昏迷患者易发生液体饮食返流,吸入气道,误吸常见的原因有:①一次灌注过多的营养液,特别是初始阶段灌注液过多,过频,易致误吸的发生;②咽反射或吞咽反射消失,此时如插入导管到支气管,可因营养液的注入发生致命危险,另外胃内容物返流致气管也可发生;③鼻饲后立即翻身;④不当,平卧位,肥胖患者腹腔内容物致使膈肌上抬,胸腔压力升高,以及昏迷后患者喷门括约肌松弛常可发生食物返流。护理中应抬高床头30度,病情允许可行半卧位,注意鼻饲及输注速度,鼻饲完毕维持30 min,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必要时暂停鼻饲2 h,胃管出口做好标记,吸痰时动作轻柔,减少刺激,鼻饲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妥善安排鼻饲和其他护理时间.如果发生误吸,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放低头部,抽吸出呼吸道内的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造成严重后果.
2.3.2脱管,堵管 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基础护理多,一般脱管多是因为翻身,检查时不慎脱落,或患者烦躁时自行拔出,护理中应选择柔软的,稳定性好的鼻胃管留置,并做到妥善固定好,必要时适当的进行约束,在每次鼻饲完毕应冲洗鼻饲管,避免堵管,长期鼻饲者,应定期予以更换。
3结论
综上所述,有效的预防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昏迷患者鼻饲的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具体相关细则仍须进行更为深入的临床分析,以不断提升医疗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黎介寿.临床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0.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活检
宫颈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和年轻化的倾向[1]。通常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原位癌――浸润癌的过程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2],因此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对318例TCT检查异常的患者进行了细胞学诊断与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符合率的对比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与处理:2009年8月~2011年11月收治TCT检查结果异常者共318例,均为ASC-US及以上病变行宫颈活检者。所有活检标本由妇科医师在阴道镜下取得,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制片、HE染色后进行病理诊断。
诊断标准:细胞学采用2001年的TBS诊断系统,分为良性反应性改变。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包括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包括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因腺上皮细胞病变的病例过少,本研究没有将其列入统计。组织学诊断包括正常或炎症;人瘤病毒(HPV)感染(指不伴CIN者,伴CIN者则列入相应的级别);CIN Ⅰ、CIN Ⅱ、CIN Ⅲ(包括原位癌)、鳞状细胞癌。为统一细胞学和组织学的诊断术语,根据TBS标准LSIL(即CIN Ⅰ),HSIL包括CIN Ⅱ和CIN Ⅲ[3]。
统计学处理:以宫颈活检病变最严重部位的诊断为金标准,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23例ASC病例中(包括ASC-US及ASC-H)活检组织学分别诊断为慢性炎症85例(38.12%),HPV感染38例(17.04%),CIN Ⅰ50例(22.42%),CIN Ⅱ23例(10.31%),CIN Ⅲ24例(10.76%),SCC 3例(1.35%),病理阳性率为61.88%(138/223)。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相比,TCT的一致率分别为LSIL组(包括CIN Ⅰ及HPV感染)32.65%(16/49),HSIL组(包括CIN Ⅱ、CIN Ⅲ级)84.21%(32/38),SCC组100%(8/8)。TCT报告中LSIL有51.02%(25/49)诊断降低,有16.33%(8/49)诊断升高,HSIL有10.53%(4/38)诊断升高,有5.26%(2/38)诊断降低。HSIL组的组织学一致率高于LSIL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0,P<0.01)。见表1。
讨 论
本研究中,有4例TCT诊断为ASC-US,而活检为CIN Ⅲ;有7例TCT诊断为LSIL,而活检为CIN Ⅲ。细胞学诊断过低,复阅涂片发现确有可诊断为更高级别的病变细胞,只是细胞量少,阅片不够仔细,诊断人员可能认为证据不足而倾向保守,也有的确实没发现可明确诊断的细胞,可能是未取到足够的细胞而影响了细胞学观察。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有4例TCT诊断为HSIL,而组织学诊断为慢性炎症1例,CIN Ⅰ3例,经复阅涂片仍为HSIL,分析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活检取材未取到病变最严重处,也有可能是在制片过程中未切到病变最严重处。
ASC-US指细胞的异常较反应性改变明显,但未达到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程度,可以是增生活跃的良性改变或潜在的恶性病变。本组病例ASC-US中炎症占48.63%,HPV感染占21.92%,CIN Ⅰ占22.60%,CIN Ⅱ占4.11%,CIN Ⅲ占2.74%,包括了从炎症到CIN Ⅲ的各级病变,因此它是一种排除性诊断,是对存在病变危险的提示,而不是异常病变的明确诊断,它是TCT检查中的难点且在阳性病例中占比例最大,它的准确性对提高TCT诊断报告的水平有重要意义。TBS诊断标准要求ASC-US与LSIL比值应控制在2以内,国内大样本研究报道两者比值应控制在1.5:1~1:1之间[4],本组中两者比值偏高,且ASC-US中有6.85%(10/146)为CIN Ⅱ及以上病变,提示可能存在将SIL降低诊断为ASC-US。病理医生应定期统计该比值,以提高ASC-US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发现在诊断为ASC-US的病例中有相当部分背景红细胞及炎细胞较多从而影响了诊断,这提示妇科医生在取样时应尽量擦拭宫颈表面的黏液及出血,以减少ASC-US的诊断。
细胞学诊断毕竟是实验室诊断,不是最终诊断,也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的问题。本组病例TCT检查结果中4例ASC-US活检为CIN Ⅲ级,占2.74%(4/146);7例LSIL活检为CIN Ⅲ级,占14.29%(7/49),以上病例被TCT诊断过低,造成假阴性。有8例LSIL(16.33%,8/49)及4例HSIL(10.53%,4/38)被TCT诊断过高,造成假阳性。上述TCT诊断均通过宫颈活检得到了纠正,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适当的治疗。当然,不同病理医生之间的诊断差异也客观存在,所以当组织学结果与细胞学结果不一致时不能完全否定细胞学诊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处理,必要时重复细胞学检查和活检。
综上所述,TCT与宫颈活检组织学符合率高,尤其是对HSIL及以上病变的诊断,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ASC-US的诊断是TCT检查中的难点,其准确性对提高TCT诊断报告水平有重要意义。对TCT检查异常者应随访或阴道镜下活检,以便以组织学为对照积累经验提高TCT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苏韵华,许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多种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9(25):529.
2 张艳.TCT法筛查1007例宫颈细胞学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59.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莫沙必利;胃动素;胃泌素;复发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81-03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以厌食、早饱、腹胀、恶心和呕吐等胃肠动力障碍相关性症状为表现特征[1]。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与胃肠激素的分泌紊乱密切相关[2]。莫沙必利是一种强效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少[3],但有关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了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7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4];②具有胃轻瘫的典型临床表现;③钡餐检查发现吞钡4 h后胃内仍有钡条残留。排除标准:①经各种检查排除肠道及肝胆胰系统等器质性疾病;②无明显电解质紊乱、高渗性昏迷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并发症。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1~86岁,平均(69.7±6.9)岁;病程1~10年,平均(4.8±1.6)年。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2~88岁,平均(69.4±7.1)岁;病程1~9年,平均(4.6±1.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胰岛素注射或降糖药口服治疗控制血糖。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42片,批号100827)10 mg,每日3次,连用2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莫利片(江西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mg×24片,批号101005)5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浆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水平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治疗后半年和1年内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1.3.1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的检测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MTL和GAS水平,试剂盒购买自中国人民东亚生化技术研究所。
1.3.2疗效及复发评定标准[5,6]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排空时间已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胃排空时间较前明显缩短。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排空时间无明显变化或较前加重。除无效外均认为总有效。复发是指治疗后患者随访期间再次出现胃轻瘫的典型的临床症状或胃排空时间延长超过半小时。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TL和GAS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MTL和G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MTL和G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t=2.41、2.35, P均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 < 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4例,其中稀便3例,腹痛1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2例,其中稀便1例,腹痛1例,症状均较轻,未予治疗症状均逐渐消失,均无明显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 > 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内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有效者(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1例)随访半年和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1、5.58,P < 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较复杂,尚不完全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引起胃动力障碍——感觉异常疾病[7],目前研究认为作用机制可能与血糖升高使胃排空下降、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致食管肌肉收缩和食管排空缓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胃排空功能延时有密切关系[1,8]。胃肠激素水平及功能的紊乱在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MTL是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胃肠道激素,主要由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合成及分泌,通过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水平,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的排空,加快胃肠内容物的运行速度,与消化道动力障碍疾病密切相关[9]。胃泌素主要由胃壁中的G细胞合成与分泌,可促进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功能,并能改善胃肠道黏膜的营养与血供;促进胃肠道黏膜细胞的分裂生长,与消化道动力障碍疾病关系密切[10]。显然通过调节胃肠道激素MTL和GAS水平,可促进胃肠道运动,有利于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莫沙必利是一种临床常用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的激动剂,通过刺激胃肠道组织中5-羟色胺受体,促进肠间神经丛大量合成并释放乙酰胆碱,从而促进胃肠道的运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疗效确切,且莫沙必利与心脑组织中的多巴胺-受体无亲和力,心血管和锥体外系的副作用较轻[3,11,12]。何继东等[13]研究发现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安全有效的药物。张彤彦等[14]研究发现莫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肯定,可迅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西利可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运动功能、促进胃动素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MTL和GAS水平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表现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与促进体内胃肠道激素MTL和GAS释放密切相关。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和1年,其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具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总之,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具有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胃轻瘫复发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体内胃肠道激素MTL和GAS释放、调节血浆胃肠激素的水平及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Nicolas,Intagliata BA,Kenneth L. Koch. Gastroparesis in Type-Diabetes Mellitus: Prevalence,Etiology,Diagnosis,and Treatment Nicolas Intagliata,BA,and Kenneth L[J].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2007,9(4):270-279.
[2] 张全义,高宏凯,张新国.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11):23-25.
[3] 郝建平,沈宇. 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观察[J]. 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3, 11(1):38- 39.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1245.
[5] 羊祝奇,叶炳华,周正斌,等. 莫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8 例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213-214.
[6] Henry P, Parkman T, William L, et al.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technical review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J]. Gastroenterology,2004,127(5):1592-1622.
[7] James AN,Ryan JP,Crowell MD, et a1. Regional gastric contractility alterations in a diabetic gastroparesis mouse model-eftects of cholinergic and serotoninergic stimulation[J].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4,287(3):612-619.
[8] Borg J,Melander O,Johansson L,et al. Gastroparesis is associated with oxytocin deficiency, oesophageal dysmotility with hyper CCKemia,and autonomic neuropathy with hypergas trinemia[J]. BMC Gast roent erol,2009,9(2):17-19.
[9] 王青青,张爱珍,徐端珩,等. 2型糖尿病胃轻瘫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J]. 中华内分泌杂志,2004,20(4):324-325.
[10] Camilleri M. The stomach in diabetes:from villain to ally[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9,7(3):285-287.
[11] 詹奇,洪劲松,李中万. 莫利联合吗丁啉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J]. 现代医院,2006,6(12):26-27.
[12] 吕德权. 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5):8,143.
[13] 何继东,王一平,欧阳晓波. 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荟萃分析[J]. 胃肠病学,2011,16(2):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