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树立守正创新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主动的、独特的思维形式。语文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乐于表达、走向成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名状的愉悦,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反过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铺路架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新教材并不断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张扬个性,强化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只有不墨守成规,不满足于现成结论,乐于和勇于展现自己的个性,独树一帜、另辟蹊径的人,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种创新意识,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选用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质疑释难、问题讨论、创作表演等教法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手段,摒弃过去那种满堂灌的做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树立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最终目的的意识。当这种意识逐渐支配学生的学习时,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去发现、探讨、思索、判断,形成新的结论。这种过程就是通过“发散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对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思考,新的见解、新的设计”,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求异性、发散性、新颖性和独创性特征的创新思维过程。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设法引导他们在立意、选材、构思到语言表达方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展发散求异思维,让他们意识到写作是“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是体现自我价值,是自我个性的直接外泄。
(二)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而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受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习惯于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现成结论,追求答案的标准化,对学生缺乏质疑问难的训练,致使学 生为权威所困,拜倒在名人脚下,不敢有“越雷池”半步的非分之想,扼杀了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创造性萌芽,这种现象实在令人痛心,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书上、或带权威性的说法总想如何领会它、记住它,不敢另作新解、原说。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呢?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起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学习方法上,激发学生敢于探求新知,提出自己的新观;在思考问题时,教师不要用现成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鼓励他们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设想,提出新的看法。第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得进去,接受、领悟、吸收,获得人类 的创造智慧,还要引导学生跳得出来,运用发散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思维,从评判、辨析、质疑、引申和发挥等角度来审视已有知识,善于从貌似正确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其错误之处,敢于否定其中的“是”,揭示其中的“非”,勇于开拓新路。
(三)正确评价学生,倡导创新行为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尽量多些。”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可能并不是平时学习成绩好或者听话的优秀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时要实事求是,不应带有任何成见和偏见,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进行正确评价,不能因为不合常情、不按常规而任意给予抹煞。在创新教育中,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去要求,不能用预定的答案或现成结论作为评价学生想法的依据。例如,有位教师出了一道“雪溶化了变成”填空题,让学生动动脑筋后回答。多数学生都回答说是“水”,有一学生却在空格填上一个“春”。因为这位学生的回答同标准答案相悖,教师便打了叉,而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位教师无疑是在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相反,笔者曾听过一语文教师在上《项链》一课时,关于“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讨论时,就有学生提出与教参截然不同的看法,认为“玛蒂尔德”本身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而不是教参所说的“虚荣心”,这位老师并不因为学生的观点与教参不符而一棍子打死,而是因为学生的创造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由此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断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由星星之火逐步发展到燎原之势。总之,创新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抓住每一个素材、每一个机会,持之以恒地做到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来一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3
摘 要 任何一家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期望全体人员以符合企业利益的价值观与行动力推动企业发展。就是以统一的认知与规范的行为,从“知”“行”两个方面,凝心而聚力,为企业中心工作提供文化引导和支撑。
关键词 供电公司 企业文化 分析方法
舟山公司秉承国网卓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通过统一的价值理念认知认同,推进“五统一”要求融入到中心工作、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和员工行为,实现实行合一、高效执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检验国网卓越文化是否在公司落地、落地的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文化建设与公司发展的契合程度。只有把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被广大干部员工所接受、认可,使其能够融入生活、深入内心,改变“只见理论不见人、只有物化没有人化、只有口号没有实践”的现象,全体人员实现意识形态上具有“担责做事的勇气感、坚定发展的自信心、戚荣与共的荣誉感、忠诚企业的感恩心”;行为模式上具备“执行力、创新力、协同力”,才是国网卓越文化在舟山公司落地。
一、文化现状分析
1.社会普遍心理:当前,浮躁、速成成为社会上的普遍心态。移动互联网时代,打破信息获取的时空限制;同时,新媒体技术实现了人际之间的泛在连接,从而人们习惯追逐潮流、不愿主动思考、时刻转变关注点,使得专注如一、自我探索的精神缺失。
2.行业发展要求: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推进,电力行业面临的环境也日益呈现出混沌、非线性、不确定的特点,员工也会因“电网生产经营任务重要求更高”、“改革进展情况不明”、“公司未来发展不确定”、“职业发展通道受限”、“薪酬福利下降”、“组织机构扁平化、管理精细化”等原因从而难以适应改革变化,这就要求员工善于在实践中努力创新、与时俱进、协同共进。因此,变革创新的勇气、自觉协同的能力成为急需的精神营养。
3.舟山公司的基础与追求:舟山公司因其历史原因,较晚纳入国网管理序列。无论是人员数量、薪酬福利、管理模式及理念,均存在先天的“基因痕迹”。近年来,公司持续打基础,从经营业绩到管理基础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对比兄弟单位,综合实力的差距加大、赶超进位的压力增加、后来居上的信心不足,最终表现在队伍整体素质与内质外形建设不相匹配、工作成效与上级要求不相匹配。因此,营造奋发有为、自我加压的精神状态,敢于正视差距,找准突破,敢于拼搏、满怀信心,是公司砥砺奋进的动力。
4.舟山公司干部员工状态:面对深化体制改革的形势和高标准快节奏的工作要求,有的干部员工还不能及时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大局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自我要求不严,融不进整体工作氛围;有的因循守旧、甘做守摊人、不做开荒牛,办事情单凭老经验、老办法,主动意识不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办事效率不高,推进工作不紧不慢,一天活分三天做,办事拖沓,不讲效益;有的面对困难,瞻前顾后、徘徊不前,缺乏敢于担当的魄力和克难攻坚的勇气;有的过度关注个体感受,却忽视了对已有资源的感恩,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集体荣誉的缺失。
二、公司内部情况调研
为进一步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落地,了解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激发工作热情,推动全体干部员工同心协力共圆企业梦。特在公司管理层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研和走访。问卷主要分三部分:公司企业文化特质、公司文化建设现状和目前公司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经调查,发现问题如下:
(一)在公司文化特质方面
大家对“重视员工培训”、“注重求新求变”、“重品德讲奉献”、“注重企业形象”这三点文化特质在舟山公司内有较高的体现度,分别为80.6%、80.6%、90.3%、96.8%,认为这些。而“各部门(单位)之间协同性强”、“注重执行力”、“人性化管理”则认为体现度较低,分别为 41.9%、51.6%、61.3%,
(二)在公司文化建设现状方面
1.“创新意识不强、竞争与危机意识比较淡薄、员工素质有待提高”是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比74.1%、61.3%、51.6%;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加速观念转变是目前企业急需提高与改善的方面,分别占比74.2%、61.3%、51.6%。
3.54.8%的管理干部认为在创新环境上,公司“激励措施齐全但员工欠创新意识”;80.6%的人认为“创造合理的人才评定体系,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是提高员工的士气的首选。
4.45.1%的认为公司文化活动(含员工教育培训、业余活动)不太够;35.5%认为公司文化活动足够;而“交流沟通与外出学习参观”是最受欢迎的方式,分别占51.6%和45.2%。
5.在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升方面“学习力和技能以、凝聚力和向心力、创新精神”是最被认可的三点,分别占比67.7%、54.8%和51.6%。
二、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思想意识方面
1.长期以来的行业特性导致员工习惯安于现状,拒绝变化,使主动探索、变革求新的勇气缺失。缺乏对事业勇于超越、不懈追求的雄心壮志,因此要打破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放开眼界、迈开脚步,培育时不待我、舍我其谁的“创业勇气”。
2.舟山新区经济发展迅猛,正在成为一片开发热土。舟山的未来有无限广阔发展前景,因此我们既要保持清醒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又要坚定信心,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善于谋划对策,勇于攻坚克难,摒弃传统的“小地方小公司”的狭隘陈旧观念,培育“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干事自信”。
3.舟山公司过这几年的发展,已进入了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今年公司明确了“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极大地考验着每一位干部员工的责任与担当。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鼓励岗位建功立业。引导树立“国网好,公司才能好;公司好,员工才能好”的理念,培育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的“职业荣誉”。
4.企业是展示成就个人价值的一个极其重要平台,当下公司提供的办公环境也非常优越,但仍然存在“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甚至整天怨天尤人,抵触情绪强烈的现象。因此引导员工树立工作是“为自己做事”,树立忠诚企业就是尊重自己的思想观念,培育员工“心持感恩”的正能量推动企业的建设发展。
(二)行为方式方面
1.引导干部员工牢固树立“规则意识”,遵循规则,维护规则,用制度管理,按规则办事,严格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级管理责任制,着力解决制度束之高阁和执行不严不力等问题,以一抓到底的作风,从严管理、过程管控,确保制度执行有力,上下步调一致、令行禁止需要提高遵章守规的自觉性,培养员工“会做”的务实作风,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2.要主邮视Φ缌μ逯聘母锎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思路和最有力的工作方法,注重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干部职工坚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心与决心,面对差距要有提升自我的危机感,立足岗位要有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创先争优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让精气神渗透到每一位干部员工的内心,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培养员工“会想”的思考能力,提升员工的创新力。
3.要强化服务意识,既要强化部门间工作协同配合,又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业务指导,坚决摒弃“只盯自己一亩三分地,部门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切实打破专业壁垒和业务瓶颈,通过高效协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取得公司效益最大化。打造“会配合”的金牌团队,提升部门的协同力。
三、提升方向
通过现状分析与员工座谈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四识三力”的文化培育路径:从意识形态上,培育“勇气感、自信心、荣誉感、感恩心”;从行为模式上开展“执行力、创新力、协同力”建设。力求通过企业文化引领,坚定广大干部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全局之力、集全员之质,形成牵引力和渗透力,推动公司跨越发展。
(一)“四识”的内涵
1.“勇气感”是指敢于担责,勇于创新,要培养员工的主动担责精神,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承担风险,面对不适应的规则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担起组织给自己的那份责。
2.“自信心”是指坚定目标,激发潜能,要培养员工对公司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培养自我提升的主动性,不断激发个体潜能;
3.“荣誉感”是指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培养员工维护公司形象的自觉性,严于律己,规范言行,精诚合作,互帮互助;
(二)“三力”的内涵
1.“执行力”是指遵章守纪,务实高效,要培养员工贯彻落实各项规章的自觉性、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创新力”是指善思求变,创新创效,要培养员工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在工作实践中保持创新的敏锐度,提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确保各项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3.“协同力”是指高效沟通,通力合作,培养员工以目标为导向,相互之间主动配合,高效沟通,从而减少管理摩擦,杜绝相互扯皮。
四、具体路径
(一)拓展通道,增强勇气感
1.推进“亮心工程”。以满足员工需求为努力方向,拓展员工职业发展“四个”通道,实施员工素养、员工技能“双提升”工程,培育全方位高素质员工,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开展“高言值”活动。以“守纪律、讲规矩”为主题,通过“读名家名言”、“听同行良言”、“写自我感言”等活动,打造干部员工的“高言值”,不断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强化责任担当。
(二)参与体验,增强自信心
1.开展文化互动体验项目。设立“舟山电力文化日”,开展文化沙龙系列活动(竞赛、培训班、读书联谊会、户外主题活动、主题日活动、文化沙龙、辩论赛、创新创意大赛)等,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提升员工精神风貌。
2.组织实施精品活动。通过品牌阵地(职工书屋、企业文化展厅)、品牌活动(向阳人生、“管理论坛”、“道德讲堂”)等,打造多元化、聚焦式文化体验空间。
(三)集体创先,增强荣誉感
1.开展文明单位创建项目。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目标,积极开展各层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组织“文明单位网上行”、“文明部室”评选等系列活动。
2. 传递“工匠精神”,形成榜样力量。开展各级劳模“选学推”精品模式,做到全方位“评选”、有特色“树立”、重点性“培养”。
3.感受“身边故事”,形成温暖力量。积极挖掘身边的“微人小事”,并通过漫画、微故事等方式进行推广,获取文化创建的“温暖力量”。
(四)氛围感化,增强感恩心
1.开展道德教育项目。利用讲堂、宣传栏、网站等宣传载体,积极开展“晒家规”活动、“以德育企”活动等,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开展“文化育心”项目。实施“文化走廊工程”,在走廊中放置文化警语、书画作品、绿色植物等,打造企业文化的视觉盛宴;实施“文化角落工程”,在办公桌牌上,摆放文化提示牌、文化台历、文化鼠标垫、文化电脑桌面等,从而让“看文化”成为开启新一天工作的第一个动作;在洗手间布置“文化漫画”作为细节点缀,让员工在放松时刻也能接收到文化“讯息”;实施“文化到家工程”,通过发放围裙、台历、鼠标、纸杯等,让文化成为居家必备品。
(五)实践修炼,提高执行力
1.开展文化分层定制传播。根据角色定位、文化诉求等特点,为不同岗位提供“定制化”传播平台。提升领导干部的文化领导力、夯实管理人员的文化传播力、深化一线员工的文化执行力,传播管理创新、安全知识、服务礼仪、党风廉政等不同内容,实施分层教育。
2.开展文化分层建设落地。积极组织建设各类基层示范基地,打造基层精品站所,夯实文化基层实践的基础;积极完善文化考核机制,奖优罚劣,提升文化全员实践的保障。建立“文化管理论文奖”评选机制,每年定期评选企业文化管理论文奖,深化文化推进建设的深度。
(六)搭建平台,提高创新力
1.启动“金点子”工程。将“金点子”平台纳入到公司网络,为员工提供便捷的科技创新建议渠道,员工可以在网络上直观的看到各类“金点子”建议,有效激发思维火花,互相比学赶超,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2.开展“文化成果库”建设工程。组织好企业文化项目建设的过程及其成果推广交流工作;开展文化展厅、示范点建设交流平台,将一批具有创意的好做法好思路纳入“库中”,充分利用“草根智慧”,激发企业文化建设活力。
(七)双管齐下,提高协同力
一、勤勉有道,寓知于境,兴崇文之风
我校的学风是“恭诚有恒,勤勉有道”,要求学生对学习要有恭敬、诚实的态度,始终保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同时注重培养科学的方法。培育良好学风,课堂是关键。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而且能够促进良好学习态度、科学思维方法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为此,教师一是要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科学确定教学三维目标。二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创设有效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实现基于生本互动、生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效学习,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三是要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恰当地运用组合、分解、对比、归纳、演绎、因果等思维方法,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授《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框时,笔者通过视频资料设置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在诗歌会、大合唱、才艺秀等活动过后,市北高中第二十六届“原道”校园文化艺术节又迎来了书画摄影比赛与海报、书签制作比赛。通过书法、国画、素描等作品的展评,很好地体现了市北师生良好的书画功底;喜爱摄影的同学则举起手中的相机,寻找、发现校园里的“真、善、美”,记录美好校园的美丽瞬间;学生制作的海报、书签设计巧妙,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市北学子的青春风采和创新能力。然后设问:(1)我校为什么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2)你参与了哪些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项目?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3)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参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对我们的文化生活和人生态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校每年开展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原道”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凝聚了学生的智慧、热情和努力,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有话可讲、有感可发、有情可悟,通过学校文化素材的生动呈现,结合学生的亲身实践,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官体验和真实情感,实现学生充分的课堂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感悟,兴崇文乐学之风。
二、怀德养正,寓情于境,树浩然之气
我校将“怀德养正,志学敦行”作为校风,要求师生常念德行,有浩然正气,要志于学习,做到知行统一,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道,强调实践的作风和能力。高中政治课对于学生良好人格品行的养成和人的社会化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校风教育融入到政治课堂教学,教师一是要创设生动德育情境,做到以境育情,帮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实现思想道德提升;二是要注重情感因素,做到以情育情,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认知;三是要发挥文化感染作用,做到以美育情,有效运用本校文化资源,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四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导向激励、控制调节功能,将相关书本知识内化为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做到知行合一,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框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优势,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载体,以校为本、立足社区,面向社会,让更多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积极投身社会服务。通过与吴桥街道、北大街街道、黄巷街道、刘潭社区等建立共建关系,积极融入社区、服务社区;通过暑期社会寻访实践活动,感受家乡巨变和祖国建设成就;加大“市北高中爱心基金会”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希望工程”手拉手活动,扶贫济弱美德在市北蔚然成风;利用寒暑假开展交通协勤活动,加强交通安全宣传……这些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学校原道文化。然后设问:(1)你参加过哪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请你谈谈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2)参加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这些学生亲身参与的志愿活动,处处体现着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真情关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此外,笔者还结合我校延安支教教师的感人事迹讲解人生价值的实现,结合校园节日节庆活动讲解优秀文化对人影响、结合学生中“自强之星”“勤奋之星”的生动事例讲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知识。这些校园中的人和事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事例分析中实现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启智达人,寓意于境,究事物之本
我校的教风是“抱朴守拙,启智达人”,其意为:教师要持守质朴的本真,保持职业神圣感和心境的平和,启迪智慧,成就学生,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体现在教学上,教师一要以德育人,以自身的德行操守、敬业爱生和责任担当教育和感染学生。二要启智育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有效提问,在教学重难点提问、在知识混淆点提问、在学生遗忘点提问、在新旧知识连接点提问,提高预设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探究。同时要指导和鼓励学生提问,创设平等民主的提问环境,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注重问题的生成性。三要活动育人。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机融合,校园处处是课堂,课堂内容皆生活,实现课堂的延伸拓展,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这一框时,结合学校的科技特色教育活动,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背景材料:
我校原道科技社自从成立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研究,坚持以活动促科技教育发展,积极备战各类科技比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2年我校学生共获得9项国家专利,在第23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张栋、华天浩、林超研究的《家庭阳台堆肥桶的研究与创作》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得一等奖,潘娟湘老师的《控制系统演示仪》获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二等奖,赵赟钦、陈一鸣、陈威龙同学研究的《正、余弦函数绘图工具》,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得三等奖。设问:(1)我校积极开展科技特色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2)从哲学角度来讲,我校开展科技特色教育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我校是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为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究中启迪智慧,在思考中领悟“原道”的精髓。还比如,结合学生野外拓展训练、“每天一节体育课”活动等,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分析“原道”校训的精神实质来讲解追求真理的品质,结合学生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讲解人大代表的产生,结合学生校园消费现象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等。这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有利于将书本知识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活跃学生思维,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四、公民情怀,寓行于境,履青年之责
我校育人目标是“笃正自强,公民情怀”,即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修身立业之道和处世为人之道,让学生明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公民的思维推己及人,勇于担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时期,道德失范和标准多元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给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教师一要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和乡土的重大社会主题事件,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把观察和思考渗透到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反思自身。二要关注学生生活,把握学生学情;应用学生生活,活用教学方法;回归学生生活,提升教学效度。三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意识;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树立家庭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培育学生的公民情怀。
例如,在讲授《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
我校门口的广石路位于无锡市北部城区,是沪宁铁路、内环江海路以北一条重要的东西向城市主干道,同时也是中心城区与石塘湾地区联系的主要道路,是石塘湾工业园、金山北工业园的重要货运通道。在上学和放学期间,车辆进进出出的新立交停车场和道路上来往穿梭的货车对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构成了很大隐患。我校“原道地学社”的同学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了该问题,建议尽快搬迁新立交停车场,改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假设你是该事件主角,你会怎样正确地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呢?
同学们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不仅系统掌握了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和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的要求,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笃正自强,公民情怀”的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之中。我们还通过邀请学生参与校园景观设计、宿舍文化设计、膳食质量监督、班级管理金点子等活动来渗透“原道”校训教育,注重浸濡与熏陶,倡导内省与自觉,促进探究与合作,突出实践与体验,实现学科教学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相互融合与有机统一。
关键词:《孙子兵法》;智;仁;义利观;大学生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12-03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认为,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能带来新发现的书,是即使初读也像在重温的书,经典永远不会耗尽它向读者所说的东西[1]。《孙子兵法》正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不断阐释的传统经典。传统和现代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激进主义思潮中,传统成为落后、保守的代名词,使现代成为进步、创新的象征。中国的历史经验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证明脱离传统并不能走向现代,离开传统也很难实现创新;进行传统的现代性转化,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途径之一。《孙子兵法》研究专家吴如嵩先生认为,对兵法的考据性工作已经完结,我们应该从现代的角度,探索兵法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并且与西方的强势文化相对照,才能显示兵法的现代价值[2]。
《孙子兵法》的思维方式、理性精神、人文价值、战略思想是渗透性的,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文学、历史、哲学、文化、军事的解读。除了进行历史文化的挖掘,还可以进行现代管理学的渗透,积极服务于学校的专业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困难提供策略性支持,改变他们专业划分过细、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在市场上动辄捉襟见肘、难以纵横捭阖的困境。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孙子兵法》具备形而上的文化价值,也拥有形而下的可操作性策略。兵学思想的现代转化,可以弘扬传统智慧,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塑造大学生以人为本、仁智合一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竞争能力,使他们树立理性的义利观,并且强化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塑造以人为本、仁智合一的人格精神
与儒家文化以仁为首不同,《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兵法》)是重智的。在论述优秀将领必备的五种品格时,孙子把智放在首位:“将者,智信仁勇严也。”[3]把兵家五德和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兵家和儒家都具有“仁、智、信”的文化理念,在本质上这两种文化形态并不是对立冲突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共同构成了齐鲁文化的基石,塑造着山东乃至中华民族的人格特征。
《兵法》的智有丰富的内涵,首先表现为蕴涵其中的科学理性精神。兵法的科学理性是对天命的怀疑,要做到知彼知己,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迷信鬼神的方法,不可用过去相似的事情做类比,也不可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位置去占卜,一定要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去获得,这在占卜成风、笃信天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对人的重视促进了情报学的发展,竞争情报专家包昌火先生认为,情报学的老祖宗不是西方的申农,而是东方的孙子。兵法的情报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掌握收集情报信息的方法,在信息泛滥成灾的网络时代,学会甄别信息的真假是非常重要的。封建社会,宦官拥有信息解释权;网络时代,技术人员拥有信息制控权,从冷兵器时代到后工业社会,信息战一直是重要的竞争手段。
与此相关联的是孙子的信息化思维以及对数字的重视,《兵法》中不同的数字一共出现了近160次。我国古代哲学的特点是思维的含混性,但是孙子却用超越时代的科学思维对战争进行了定量分析,虽然数据的准确性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但其中表现了可贵的科学意识的萌芽。意大利学者克里斯托夫Υ擞屑高的评价,他认为孙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对待社会现象,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孙子的伟大成就。就重视科学和科学方法而言,在中国古代思想领域,孙子是一位孤独的先驱[4]。
在科学理性之外,《兵法》更有对谋略的重视。孙子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是最优化选择的策略,智慧的较量优于暴力对抗,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流血战争,减少战争的伤亡。要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智取胜而不是以力取胜,通过谋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胜利。这不仅体现了兵法对智谋的重视,同时也可以看出孙子的智建立在仁学基础之上。孙子的慎战甚至反战倾向,与穷兵黩武盲目鼓吹战争是迥然不同的,有专家认为孙子是和平主义者,这是不无道理的。
《兵法》充满智慧的仁体现了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道”是兵家文化的核心,是战争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是民心向背,在判断战争胜负的五种重要因素中,“道”处于首要地位。孙子推崇的“道”是民众与国君具有共同的革命目标,上下同欲,才能共同出生入死,取得战争的胜利。孙子对这种鲜明的人性化思想有细致的描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只有爱兵如子,才能共同赴汤蹈火,出生入死。这种把士卒当子的理念好像统领全篇的一个总纲,后面相继论述的以全取胜、围师必阙、强则避之等谋略,均从人性化的角度体现了唯人是保的主题。
由此可以看出,《兵法》的智是建立在仁基础上的智,只有爱护士卒,尊重个体的生命和尊严,他们才甘愿为之牺牲生命和尊严。优秀将领不但具备“智信仁勇严”的五德,更应该清楚发动战争不是为了获得个人功名,不能一将功成万骨枯;同样,退却逃跑也不回避个人应承担的罪责,永远把士卒和民众的生命价值放在首位,这便是做到以人为本了。
《兵法》“以人为本、仁智合一”的理念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对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和转化期,兵学智慧可以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具有更准确的判断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处变不惊的危机管理能力。《兵法》中的人本思想,可以使大学生置身于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对现实世界进行深层次观照,对生命进行终极意义的叩寻;对生存世界具备更多人文关怀,更加尊重个体生命价值,懂得理解和关爱他人,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传统文化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仁学”理念将成为集体无意识,渗透在他们的血液里,无论将来走向哪个工作岗位,管理者或者是被管理者,都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二、培养以共赢为基础的竞争力
《孙子兵法》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兵学代表作,具有其他哲学流派不同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的“智文化”重谋略贵创新,其中蕴含的竞争意识更适宜于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兵学的竞争理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现代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专业就业困难,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主流文化并不提倡竞争,《论语》规定了世俗社会的纲常伦理,社会和谐是建立在服从和孝悌基础上的。与儒家互补的道家文化提倡无为、不争、致虚、处下、守柔,老子的哲学是一种退守和避让的哲学。同儒道互补的主流文化不同,处于非主流地位的兵家文化有鲜明的竞争意识,孙子认为善于用兵的人,“必以全争于天下。”竞争的策略要“以正合、以奇胜”,“正”是战争的常规思维,主要包括五事、五德、慎战、全胜等兵学理念;“奇”是超出常规的思维,比如“以迂为直”属于逆向思维,两点之间,不一定直线最短,有时最远最弯曲的路线恰恰是一条捷径。“因粮于敌”是借对方的力量发展自己,这是现代社会常用的借势方法。单人博弈时,要学习常山之蛇,提高自救能力。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需要“避实击虚”,寻找对方的阿喀琉斯之踵。
过分强调竞争的合理性,容易进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怪圈,社会达尔文主义把生物界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用于人类社会,以公理和正义的名义为强权辩护,西方殖民者正是以优等民族的姿态,对落后民族进行合法掠夺。《兵法》提倡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竞争。孙子主张对正在撤退回国的敌人不要去拦阻,包围敌人要留有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去逼迫。孙子的用兵原则告诉我们,不要置他人于死地,要给竞争对手一定的退路和生存空间,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妥协。当遭遇相同的生存困境时,即使与敌人在一起也要同舟共济,互相救援,就像左手救右手。美国博弈论专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通过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壕堑战系统发现,敌对双方相信“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策略。在某种情况下,敌对者也可以产生相互同情的情绪,合作可以在敌对双方之间产生[5]。
孙子的竞争智慧符合现代社会的生存理念,某些方面和“蓝海战略”有相似之处。《蓝海战略》是韩国学者W.钱・金和美国学者勒妮・莫博涅的研究成果,蓝海与红海相对,是一种超越竞争的全新思维模式。孙子主张锐卒勿攻,是避免硬碰硬的流血竞争;避其锐气,相当于摆脱竞争、寻找商机;避实击虚,是开辟无竞争或竞争比较薄弱的市场空间;穷寇勿迫,是给他人一定的生存空间;以迂为直,可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通过兵法和蓝海战略的共同点可以看出,其竞争策略以良性竞争为主,这样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兵法》的蓝海思维可以使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另辟蹊径,开辟专业和职业的蓝海,寻求竞争力比较弱的就业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大学生适当学习竞争的策略,可以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方式进行自我优化,让他们明白优和劣、强和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过个人努力以及某些外在条件,优劣、强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兵学的共赢理念可以让学生懂得竞争的人性底线,要给对手一定的生存空间。马云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人能够温暖你,就要学会用左手温暖右手。《兵法》主张在关键时刻要救援你的敌人,就像左手救右手。《兵法》处处闪耀的人性光辉,对培养良性竞争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
兵法提倡竞争,也提倡妥协。它的竞争意识、共赢特点,具备和现代商战相通的基因,使兵学理念用于商业管理时有一定理论根据。龙永图先生认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量,不少管理者把传统文化理念运用到现代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传统文化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系统,对它的现代阐释和应用可以增加它的活力。
三、树立理性的义利观
竞争的目的是什么?司马迁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马克思说:“致富欲望是所有人的欲望。”[6]《兵法》告诉我们,军争为利,利益是战争的直接内驱力;用兵要坚持有利就行印⒉焕就停止的原则,要能及时止损。孙子在谈论利益的同时也在考虑危害,“在害思利,在利思害。”不知道用兵的害处就不知道用兵的好处,这是一种辩证思维的模式。利是战争的驱动力,也是战争的重要手段,对于敌人要“利而诱之”,对于己方则“饵兵勿食”。毫无疑问,《孙子兵法》是一本并不耻于谈利的书,“利”在《兵法》中一共出现四十多次,但它并不是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底线的个人私利,而是受“仁”制约的国家利益。只有上下同欲,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也只有利合于主,这样的将领才是“国之宝也”。
孙子以国家利益为首位的原则和墨家有共同之处。墨子说:“义,利也。”义就是让他人受到恩泽,把有利于天下作为自己的职责;“孝,利亲也。”孝是为父母谋福利,忠是为国家谋利益。孔子对财富的态度也符合最基本的人性需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贵,是任何人都想得到的,但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得到它;贫贱,是任何人都想摆脱的,但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摆脱它。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孔子也愿意去做;余英时先生认为,所谓的“执鞭之士”,就是《周礼》中的“胥”,是市场管理人员里级别最低的。每个“胥”掌管两家店,作为这两家店的保安,看守大门,维持秩序是他们的职责所在[7]。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不但熟悉市场语言,而且对商业活动也不排斥。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首先要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然后才能实现尊重的需求,从而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简单梳理传统文化的义利观,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正确地看待物质利益,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不受利益诱惑,保持做人的良知,同时也不至于谈钱色变,耻于言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利”去谈“义”只是空中楼阁;同样,离开“义”去谈“利”则会导致对金钱的崇拜和攫取。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树立理性的义利观,可以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意]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4.
[2] 吴如嵩.孙子兵法新说[M].北京:出版社,2008:203.
[3] 中国人民军事科学院.孙子兵法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2.
[4] 张文儒.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137.
[5] [美]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合作的进化[M].吴坚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1-61.
[关键词]有效教学 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 小组合作 多层互动 提高实效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习现状
地处农村初中学生,受地域限制接触英语的时间较迟,没有好的语言环境,许多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不高,两极分化严重。我们学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学生来自周围乡村,有70%左右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其中40%左右的学生父母双方在外打工,从而形成了我校独特的学生现状,由于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学生厌学现象严重,英语这门学科表现尤为明显。为了找回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笔者通过多种方法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有效教学是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劳累、学生上课倦怠、求知欲望不强、学习的效果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是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三、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针对农村学生现状,为了不压抑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轻松、愉陕地学习。笔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做法叙述如下: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教师要精心布置和设计教学环境,如利用黑板报开辟英语学习园地,手抄浅显易懂的故事、笑话、诗歌、英语格言和谚语以及学生本人的习作,分期刊登在园地上,让学生大量的接触英语,扩展词汇,从而逐渐培养对英语的兴趣。笔者还成立了英语学习小组,每周活动一次,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参与会话,用英语写日记、写书信,让他们觉得英语有用武之地。本学期结合临夏州教育局关于在初中开展英语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大量地去阅读英美优美的诗文、学唱经典歌曲,提升人生素养。
(2)延伸课堂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活动地全球化,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一门外语是对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我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西安世园会。所有这些都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有一次我校组织学生去临夏市人民红园春游,在哪儿遇上几位加拿大游客,笔者鼓励学生们用英语和他们打招呼,“Hello!Nice to meet you,welcome t0 Nanjing”几位客人非常高兴,回答道,“Nice to meet you,too,Thank you!”
旁边的学生顿时受到了鼓舞,一个个搜肠刮肚,把平时在课堂上学的英语搬出来,七嘴八舌地问外宾,“Where are you from?How do you like Nanjing?”之类的问题,赢得了外宾的夸奖,最后,外宾们还主动要求和我们合影。这件事对学生们的触动很大,从此,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大增。
2.小组合作解决困难
我们学校学生的英语现状是,优等生数量较少,学困生数量较大,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提高优等生人数,使他们考上理想的学校并能持续发展。中等生如何变怕学英语为想学英语,学困生由讨厌英语变为我也能学好。笔者既是一名英语教师也是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经常对学生讲解“教学相长”的道理使认识到合作是一种需要,一种快乐;告诉他们,帮助他人不但可以获得同学们的尊重,而且对自己的学习也是一种体验,还可以通过合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怎样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
首先,按好中差把所有的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明确一个组长,一个副组长,教完单词之后让组长去检查副组长是否读的准确,帮他纠正;其次,两个组长分别去检查和帮助组员,教他们读,查他们背。实施小组合作以后,组长和副组长责任意识更强,要求更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大大增强,学困生也体会到了自己也会说几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3.多层互动提高实效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注意互动的层次,先培养学生的流利性,让学生敢说、想说,再培养学生的准确性。
例如,There be……句型学完后,让学生用这个句型造句。每人尽可能多造句,可以是教室里的东西,也可以是学校里的东西,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换一下说的方式。呈现两幅画,用There be句型说出这两幅图上有什么不同。There is a computer in Picture One hut there isn’t in Picture Two,There are two footballs in Picture One but there is onefootball in Picture Two通过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大胆表述,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互动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4.研究课型对症下药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阅读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写作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听力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根据不同的课型,探索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抓实反馈收获长效
针对农村留守学生父母长期不在家,无法指导学生学习这一现状,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把学生按区域划分,集中学习,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老师指导完成复习任务,复习作业,大大提高了巩固率,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困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变了学生讨厌学习英语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