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财和金融的关系

理财和金融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财和金融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理财和金融的关系

理财和金融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ERP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的本质是按照会计准则,提供财务外部报告,最大的功能是记录和监督。管理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来说的,和财务会计主要提供财务外部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提供财务内部报告,价值创造和维护是其核心理念,旨在提高企业效益。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起源于原始的会计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支;虽然我们划分了会计的这样两个分支,但其实两者的本质和目标是一致的,在企业实际中也是密切联系的。

1、会计用财务会计数据作为信息源

财务会计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会计确认、计量和填制会计凭证的过程,最终体现为各种分类明细账的数据。管理会计对数据进行采集,根据工作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筛选,通过技术统计、模型运算等得到最终数据和各种分析报告。两者对数据的采集以及最终数据都有区别,但由于两者的数据来源相同;同时管理会计的信息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是两种体系内在信息同根同源性的必然结果。

2、部门界限模糊要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

现代企业中,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联系日益密切;而早先按照职能划分企业的各部门,如今企业各部门的界限不断模糊;职能与业务之间的不断交叉,使得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例如:生产部门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的知识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层需要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辅助投资决策等;管理会计的一系列活动,需要财务会计的日常业务核算提供必要的信息。

3、管理会计能反映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智力资本、大数据等无形资产对企业日益重要,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财务会计无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反映,需要管理会计来提供相关的非财务信息,提取有用的财务信息。

4、管理会计立足于财务会计,并使“会计”得到发展

管理会计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从“控、细、联、促”等方面都使“会计”得到发展:

(1)控:财务会计主要控制资金流,而管理会计基于现有的管理梳理和加强内控的流程,管住现状,为进一步的管理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细:这个其实是一种思路。细分才能更明确的比较,也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控制单元,并且可以有更多的排列组合的形式。这是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说财务会计是一种线条结构,那么管理会计是网状或者说魔方的思维。

(3)联: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对联系的要求更高,业务与财务的关联更加的密切,财务内部的各项也成为一个密切关联的整体,都联系起来考虑和分析问题是管理会计的又一种思维方式。

(4)促:我们抓控制、细分、联系起来看问题,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历史的发生,我们更看重促使企业管理的提升并进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改善。促的另一层意义是督促行动方面。我们无论是何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最终的落脚点一定要建立在能够改革、改变、改善大家的行动上,只要行为规范、有效并更符合企业战略和经济大势,则通过这种修炼内功的过程,企业的管理和效益必定获得提高。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在企业实践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也有一定的不同:

1、工作程序及其成果不同

财务会计有统一的、即定的工作程序,核算方法较为稳定,凭证、账簿等工作成果都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管理会计工作程序不固定,需要根据工作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计量经济学、EXCEL等技术,随时设计表格和报告样式;虽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一样用货币计量,但非货币量度在管理会计中也经常采用。

2、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同

财务会计对财会人员的首要及重要要求是:必须熟悉会计准则、相关法规,职业判断每笔业务,熟练制作报表等。管理会计要求财会人员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会计专业功底,又要懂企业管理,会分析经营数据,还要有应变能力。

二、ERP的内涵

(一)ERP的含义

在这个信息化水平日新月异的年代,许多的东西都在变革,也包括我们会计的变革。而信息化发展和会计等企业管理提升迫切性的要求必然把企业实行ERP建设提上日程。

ERP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计划,其核心和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一致的。但ERP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和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1)随着数据库、网络技术的发展,ERP系统并不局限于财务管理,是面向整个企业的完整系统,涵盖了详细记录最原始经济业务事件(的属性或语义)在数据库中的表述,以及经过人为加工后的会计分录等;其基本元素不再局限于是科目、分录、账簿,极大的推动了会计的发展。

(2)实体层面的技术支持是前提条件, ERP管理思想的出现则更为关键,它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理念的、精神层面的理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是将物质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集成于一体的企业管理系统。

(3)面向供应链是ERP最核心的理念,这就不仅涵盖本企业,而且还涵盖与本企业业务密切有关的上游企业(供应企业)和下游企业(销售客户);通过与上下游企业信息的高度整合,在集成企业内部的所有流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流程管理、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还集成上下游的供应商和销售客户的信息,及时掌握供应链的动态变化,企业信息能够实时响应;保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更快流动,以企业有限的资源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以更短的生产周期、更少的消耗、更低的成本来创造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而这也正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理念。

(二)ERP的特点

通过对ERP的梳理,我们能总结ERP的几个特点:

(1)标准化程度高。标准的业务流程和标准的编码体系。标准化一方面降低系统接口的困难,同时也使不同的系统更容易串联起来。

(2)流程导向。不再以职能部门为中心,而是以流程为中心。这样会带来工作方式和职能部门间关系的变革,但最终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服务的。

(3)集成性高。集成性,从业务发生点将数据录入系统,与该数据有关的、其他部门的业务数据将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种集成不仅是业务流程上的集成,还包括供应链上的、价值链上的、资金链上的。

(4)复杂性。由于ERP涵盖了企业业务的方方面面,ERP的实施也要渗透到方方面面,这带来企业在技术、业务、管理、行为等各方面的变革,这将在短期内增加企业管理的复杂性。

(三)ERP的优点

企业实施ERP系统,优点显而易见:

1、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

利用网络技术,只需基本的数据录入,ERP中会计处理模块自动生成并处理相关的电子凭证和数据;系统按设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流程,自动进行业务处理,生成电子记账凭证,然后自动登账,月末只需基本的确认,即可生成会计报表;还可以通过ERP中的预测决策模块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财会工作所需耗用的人力资源成本。

2、实时传递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企业完整的ERP系统,涵盖了企业的各个部门与业务模块,企业各部门能够随时从ERP中取得各种实时数据;集团企业覆盖完整的ERP系统,集团各层面能够随时查阅(世界)各地的分公司的实时数据,大大提高了集团企业数据获取及分析的工作效率,使得集团企业能够更快响应环境变化,尽快做出财务决策。

3、提高了管理预测能力

ERP的实时响应功能,提升了企业的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水平,使得企业管理层能够更好地进行投融资决策,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发展;依据财务中心提供的实时数据与信息,企业管理层能够更快、更好地做出预测、决策,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电子货币使用频率更高

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会计事务所审计的纸质现金、支票大为减少,各种电子货币的使用率日益提高,纸质货币由实物形态变成虚拟形态,效率更高,资金流动更快,减轻了现金日记账的工作以及出错率。

5、信誉度更强,可靠性更高

通过人机交互合作,接收外部用户建议,调用系统内部功能软件为决策服务,使模型运行、数据调用和知识推理达到有机地统一。ERP的电子账户、账簿、报表以及ERP自身的系统稽核等功能,提高了财会工作的准确率和可靠性,提高了财会部门的信誉。

三、ERP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ERP的实施会带来各种变革,对财务来说影响也是深远的:

(一)常规性工作的大幅缩减,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手脚

不再需要会计人员一笔笔的记录,业务信息将能直接转化为财务信息。ERP系统帮助我们完成数据收集、记录、储存等繁琐而常规的工作,我们才能施展手脚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

(二)基础会计业务向各部门分散,会计知识分散化

由于信息从业务端发起,会计人员不在是简单地核算成本收入,我们更需要了解业务的构成,供应链上的细节,才能做出有价值的分析供决策者利用。而管理者不是等着会计提供会计报告,随时随地获得会计信息的便利性,使得成本管理责任从会计部门延伸与分散到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经理分担了一部分以往会计人员的工作,他们必须拥有一定的会计知识。

(三)会计部门角色发生转变,更强调服务功能

由于数据开始就是前端集成而来,会计的记录核对功能逐渐消弱。但,会计部门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定制化的会计信息将成为工作重心,最终都是为客户服务。

(四)会计信息的预测能力要求提高

随着管理者成为企业经营运作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会计信息不再是历史数据的集合,而应该包含更即时的成本信息和动态的会计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各种预算。

信息化的发展和ERP的广泛应用,对我们财务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我们能够趁此机会完成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摆脱历史记录员的命运。但我们也要看到管理会计和ERP对我们的要求更高,稍微停步不前,我们就会被时代淘汰。我们想要跟的上财务转变的步伐,需要做到“懂战略、会分析、巧设计、善配合”。

参考文献:

[1]吴力佳.ERP系统环境中财务会计工作的变化及应对研究[J].西部财会,2013,02:24-26

[2]蔡立新,李彪.IT视角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J].会计之友,2016,09:42-46

理财和金融的关系范文第2篇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由于是不同教学单位开设的,容易产生授课内容重复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阐述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并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金融学;财务管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4-03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东北财经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教育部不断地对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改革提出政策性规定,比如,学分不断降低,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授课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弊端是对于没有学习规划的学生来说可能造成知识摄取不足,限制了知识面的扩展.为了弥补这样的弊端,高等院校应该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尽量在有限学分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补给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财经院校设置专业基础课时常常会有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果重复的课程不是来源于同一个教学单位,那么授课老师之间就可能缺乏对于授课内容的沟通,可能会导致重复或衔接问题.本文以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专业基础课《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两门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问题.

1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是分别隶属于管理类和经济类的两门课程,但其授课内容却有很大的重复性,以我校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刘淑莲主编)和金融学系列教材《金融学教程》(苏平贵主编)为例,《财务管理》教材共14章,《金融学教程》教材也共14章,从其目录标题看,共有9章是完全重复,其余的章节有部分重复,也就是说,两门课程至少有70%以上的内容是重复的.目前,我校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了这两门专业基础课,根据2010级的教学计划,我校共有17个管理类专业同时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其中,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方案内学科基础选修课,金融学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是选修课,财务管理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其余的12个专业(电子商务、旅游、资产评估、日会、注会、会计学、加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都是学科基础必修课.这意味着我校有12个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教学计划安排而导致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只有5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来避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然而这些学生极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课程的内容而同时对两门课进行了选修.由此可见,我校目前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势必造成授课内容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造成重复授课不光是我校的问题,外校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专业等管理类专业都同时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

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了解金融市场环境知识,以培养适应经济型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以讲授公司理财知识为主,简单介绍了金融市场环境知识.《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环境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大量介绍了理财知识.这就使得两门课程产生了大量的授课内容重复.根据学分制的教学制度,在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取舍这两门课程,或者如何很好地整合这两门课程,思考这两个问题,有利于重新修订或调整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2 设计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2.1 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征

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一门或多门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成为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价值,而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金融市场是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不可脱离的平台.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又不专门是公司财务和股票投资,因此,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包含理财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

2.2 扩展知识面

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除了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征之外,还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介绍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类知识,比如货币的供需与定价、风险管理等基础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资源分配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到教学资源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问题.《财务管理》通常是财务系(或者会计系)开设的课程,《金融学》是金融系开设的课程,在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如果保留《财务管理》,金融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保留《金融学》,财务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两门课程都删除,那么哪门课程能够补充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应该由哪个系来承担.

3 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凸显财经特征,因此,关于《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的设置有三种可能:一是保留《财务管理》课程,舍掉《金融学》;二是保留《金融学》,舍掉《财务管理》;三是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协调两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凸显两门课程各自的特点.

3.1 保留《财务管理》,舍掉《金融学》

表1列示了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除东北财经大学外,排名前5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设计不同,所以有的学校也叫“学科公共课”.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各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企业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基于价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财务管理》课程成了各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必开的课程.

如果保留《财务管理》课程,基于知识完整性,替代《金融学》可以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详细介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类型;(2)介绍金融市场参与要素;(3)介绍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和定价机制.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选择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3.2 保留《金融学》,舍弃《财务管理》

如保留《金融学》课程,基于知识的完整性,替代《财务管理》可以开设的包含理财知识的财务类课程很难在同一门课程中找到,往往会在《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财知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基础性要求,这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不适合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那么替代《财务管理》的课程就需要在别的教学单位寻找,比如:投资学等.

3.3 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予以协调

如果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的授课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基础课54学分的要求,《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至少要包括表2的内容.基于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针对管理类专业编写配套教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4 结束语

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必修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设置.目前,管理类专业主要是设置《财务管理》讲授理财知识,设置《金融学》讲授金融市场知识,但由于这两门课分别开设在财务系和金融系,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存在授课内容沟通障碍,导致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存在很大重复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保留《财务管理》,舍去《金融学》;保留《金融学》,舍去《财务管理》;同时保留这两门课程.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琴军,陈龙清,季华.浅谈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整合[J].中国林业教育,2006(3):14-17.

(2)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34-36.

理财和金融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金融产品创新 激励机制 个人理财 机制设计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关键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因此核心内容是进行激励机制设计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的进行。

运用机制设计理论中的委托理论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机制进行设计。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一个可行的可实施机制以最大化他的期望效用,可行的可实施机制可能有多个。委托人在市场中处于信息劣势,而人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将详细分析这种情况,在给出合理假设的前提下,分析设计怎样的激励机制促进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和其他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活动。结合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实际情况,将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委托人,金融理财师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工作人员,将其作为人,建立模型。

二、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的激励因素分析

物质激励因素激励作用虽然较强,但是金融理财师越来越在乎自己的职业声誉和社会赞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非物质激励因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吴永、王友群、陈维、夏绍模在委托框架下、通过正式的理论模型研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本小节建立如下修正模型:

以a表示金融理财师的努力,?兹表示不受管理者和金融理财师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E(?兹)=0,Var(?兹)=?滓2,C(a)为金融理财师的努力成本。假设金融理财师的努力不能被观察到,管理者只能通过产出来推测金融理财师的努力。假设?仔(a)=s(a)+?兹,ds/ds>0,所以d?仔/da>0。

假设管理者对金融理财师的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因素W1和非物质激励因素W2。W1=M+?琢(?仔(a)),W2=?茁?仔(a)。则管理者的期望收入为:?仔(a)-W1,?仔(a)-W1=(1-?琢)?仔(a)-M。

假设金融理财师的风险厌恶系数为r,金融理财师的确定性等价收入:

W1+W2-C(a)-■rVar(W1)-■rVar(W2)=M+(?琢+?茁)s(a)-C(a)-■r(?琢2+?茁2)?滓2

假设U为金融理财师的保留效用,建立如下模型以最大化金融理财师的收入:

MaxM+(?琢+?茁)s(a)-C(a)-■r(?琢2+?茁2)?滓2

s.t.M+(?琢+?茁)s(a)-C(a)-■r(?琢2+?茁2)?滓2?叟U

解得:

(?琢+?茁)■-■=0

令?琢=k?茁,则:

?茁=■

得到:?琢>0,?茁>0。

对金融理财师的激励程度或激励强度应与其付出的努力的边际支出相等;因而为了获得金融理财师的最优努力程度应建立包括物质激励因素和非物质激励因素两个方面的激励体系。这是激励机制设计的最优安排。

三、商业银行金融理财师激励机制模型建立

假设a是金融理财师的一维努力变量,A是金融理财师所有努力变量的集合,(a∈A)。其产出为?仔=?琢a+?兹,其中?琢表示金融理财师的能力系数。对不同的金融理财师,?琢越大,表示其能力越强,商业银行获得的理财产出就越高。?兹是一随机变量,代表影响投资收益的随机因素,且E(?兹)=0,Var(?兹)=?滓2。

假定委托人,在本文是银行管理者是风险中性的,其效用函数U(?仔)满足E[U(?仔)]=E(?仔)=?仔;假定金融理财师是绝对风险规避的,其效用函数U(W)=1-exp(-?籽W),其中?籽是绝对风险规避度,W是金融理财师的实际收入,假设管理者为金融理财师设计如下激励契约:

s(?仔)=M+?茁(?仔-?仔0)(1)

其中,M为金融理财师的固定工资,?仔0为银行管理者对金融理财师规定的最低投资收益,?茁是管理者对金融理财师超额投资收益?仔-?仔0的激励系数。假设金融理财师的努力成本C(a)等价于货币成本,并假设C(a)=■?酌a2,其中,?酌称为努力成本系数。金融理财师为了提高其理财质量,除努力工作外,还需对金融市场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特别是搜集大量能够影响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而且为了能对金融理财师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银行管理者也需要有关金融市场信息。通常,金融理财师的信息搜寻成本是随着理财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的,而银行收益又是与理财规模成比例的,即向投资者收取一定比例的理财费用。因此,假设金融理财师的信息搜寻成本为?浊?仔。其中,?浊表示获得单位理财收益所需付出的搜寻成本。假定搜寻成本中由金融理财师负担的比例为?渍,即金融理财师负担的信息搜寻成本为?渍?浊?仔,则由银行所负担的信息搜寻成本为(1-?渍)?浊?仔。当?渍=0时,表示信息搜寻成本完全由银行承担,当?渍=1时,表示信息搜寻成本完全由金融理财师承担。一般有0

根据以上假定,委托人即商业银行管理者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入,所以有:

E[U(?仔-s(?仔)-(1-?渍)?浊?仔]=E[(?仔-s(?仔)-(1-?渍)?浊?仔]=E[?琢a+?兹-

M-?茁(?仔-?仔0)-(1-?渍)?浊?仔]=?琢a-M-?茁(?琢a-?仔0)-(1-?渍)?浊?琢a(2)

金融理财师的实际收入为:

M+?茁(?仔-?仔0)-■?酌a2-?渍?浊?仔

则其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M+?茁(?琢a-?仔0)-■?酌a2-?渍?浊?琢a-■?籽?茁2?滓2 (3)

商业银行管理者通过选择M、?茁、a使其期望效用最大,即:

Max{?琢a-M-?茁(?琢a-?仔0)-(1-?渍)?浊?琢a} (4)

令W0为金融理财师的保留收入,则其参与约束IR满足下述不等式:

M+?茁(?琢a-?仔0)-■?酌a2-?渍?浊?琢a-■?籽?茁2?滓2?叟W0 (5)

其激励相容约束IC为:

Max{M+?茁(?琢a-?仔0)-■?酌a2-?渍?浊?琢a-■?籽?茁2?滓2} (6)

四、对称信息条件下金融理财师激励机制设计

在对称信息条件下,银行管理者能直接观测到其金融理财师的努力程度,此时金融理财师的激励相容约束IC是多余的。银行管理者在满足金融理财师参与约束的条件下使自身期望效用最大。在最优条件下,银行管理者支付给其金融理财师的收入恰好等于金融理财师的保留收入,即参与约束IR等号成立,由此得:

M+?茁(?琢a-?仔0)-?渍?浊?琢a=W0+■?酌a2+■?籽?茁2?滓2 (7)

代入式(4)得:

Max{?琢a-?浊?琢a-W0-■?酌a2-■?籽?茁2?滓2 (8)

由一阶条件可得:

?茁?觹=0,a?觹=■ (9)

即银行管理者对其金融理财师的最优激励契约为:

M?鄢=W0+■[■] (10)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金融理财师不承担任何风险(?茁=0)。由于银行管理者能直接观察到其金融理财师的努力程度,其支付给金融理财师的收入恰好等于金融理财师的保留收入、努力成本、搜寻成本三者之和,与金融理财师的业务收入无关,这正是我国目前没有建立起有效激励机制的商业银行支付其金融理财师工资的普遍形式。

五、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金融理财师激励机制设计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银行管理者不能直接观察到其金融理财师的努力程度,此时金融理财师的激励相容约束IC必须满足,即式(6)成立。由一阶条件得:

a=■ (11)

在最优条件下,银行管理者支付给其金融理财师的收入恰好等于金融理财师的保留收入,即参与约束IR等号成立,由此得:

M+?茁(?琢a-?仔0)-?渍?浊?琢a=W0+■?酌a2+■?籽?茁2?滓2 (12)

把式(11)和式(12)代入式(4)得:

Max{?琢(■)-?浊?琢(■)-W0-■?酌(■)2

-■?籽?茁2?滓2

由一阶条件可得:

?茁?觹=■ (13)

?琢?觹=■ (14)

?茁?觹就是银行管理者为其金融理财师设计的最优风险分担激励系数,?琢?觹就是在此激励条件下金融理财师的努力程度。由式(10)考察最优风险分担激励系数?茁?觹与绝对风险规避度?籽,随机变量?兹的方差?滓2,努力成本系数?酌,能力系数?琢,搜寻成本分摊系数?渍,搜寻成本占理财产出比例?浊之间的关系,可得:

■=-■

■=-■

从以上两式得到:?籽、?滓2越大,风险成本越高,最优风险分担激励系数就越小。

■=-■

从上式得到:努力成本系数?酌越大,最优风险分担激励系数就越小;由式(11)可知,?酌越大,激励金融理财师选择同样努力程度要求的?茁就越大,因而有些银行宁愿选择其金融理财师较低的努力水平,也不愿承担较大的风险成本。

■=■>0

从上式得到:能力越强的人,其对收入分享的比例就应越大,对其激励就应越强。

■=■>0

从上式得到:金融理财师承担的搜寻成本越大,对收入分享的比例也应越大。

■=■

从上式得到:搜寻成本占理财产出的比重越大,金融理财师分享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六、结论

对金融理财师建立包括物质激励因素和非物质激励因素的激励体系。对金融理财师的激励程度应与其付出努力的边际支出相等。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管理者为了促使其金融理财师努力工作,在设计激励机制时不仅要考虑金融理财师对风险的承受程度,努力成本的大小,而且要视其能力大小、承担搜寻成本的多少综合考虑。能力强、承担搜寻成本多的金融理财师,对其激励强度应大一些;风险承受力小、努力成本大的金融理财师,对其激励强度可小一些。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金融理财师,特别是能力强的金融理财师的积极性,又可鼓励金融理财师积极进行市场搜寻,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吴永、王友群、陈维云、夏绍模:委托框架下的激励问题与激励机制设计[J].江苏商论,2005(11).

[3] Holmstrom B.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

[4] Holmstrom B,Milgrom P.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temporal incentives [J].Econometrica,1987,55(2).

[5] 岳朝龙、严忠: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激励机制设计[J].系统工程学报,2002(10).

[6] Kreps D M.A Course in Microeconomic Theor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理财和金融的关系范文第4篇

2008年,中国保险业的状态不是很好,投资收益为680亿元,比2007年的2700亿元缩水了75%左右。保险业属于内需性的金融服务业,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导致整个金融投资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中国保险业的收益面临很大压力,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和资本实力受到挑战,许多保险公司面临增资压力。2008年末,银行存款和各类债券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84.4%,较年初上升16个百分点;股票(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占13.3%,比年初下降13.8个百分点。

买保险却得不到合适的保障

提到保险,大家都知道投连险。第一次投连险的风波发生在2002年,2008年又形成新一轮的投连险风波。产生风波的原因很多,但是我归纳起来,原因很简单,就是不该卖投连险的业务员把投连险介绍给了不该买投连险的客户。很多中小保险公司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将投连险作为主要的业务。

金融环境对投连险的影响相当大,因为总体的市场状态不好。2008年中国保险业增长接近40%,总量接近1万亿元,但是汶川地震中,保险业的贡献却是比较少的。据统计,汶川地震的理赔款大概16亿元,其中还有很多是被政府逼出来的。可以看到,保险业高速增长,但真正的保障却没有上去。所以2008年出现的状况是,卖保险的没有保障,买保险的买不到合适的保障。2008年,寿险保费增长接近50%,其中有10家中资寿险公司是负增长,导致外资寿险公司群体负增长8.79%,这是很难堪的一个现象。

保险和理财的关系

保险是一种理财,是一种具有远见的理财产品。纯保障性的保险产品成为了保障的杠杆,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财富补偿。将纯保障型产品和投资相结合,就形成了保障理财杠杆和资金理财运用功能结合,这种产品在保障投保人的利益的同时还完成了资金保值与增值的作用,也就是发生事故是保障,平安无事是理财,这就是大量的储蓄型的产品。“保障为主,理财为辅”的产品设计理念是这个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无法回避保险产品中的储蓄和投资理财型产品。要确定的是,这类产品既然是保险公司的产品,就必须符合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基本的保障功能。

什么样的理财架构最好,我搜集了一些资料。周1是北美地区40-50岁、金融资产达到百万美元的人群金融资产的结构。经过分析,这些人群的金融资产中55%是寿险,包括年金、长期债券,储蓄和金融产品所占比例很低,大约为20%;股票所占比例为25%。图2是欧盟地区40-50岁、金融资产超过百万美元的群体资产结构,其中寿险信托资金、年金占到了总量的60%,储蓄和金融债券相对的偏高一些,达到25%,而股票所占比例相对下降。可以看出,长期的寿险保单是理财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

危机下要哪种保险理财产品

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理财产品?首先是纯保障型产品,如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及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不管金融环境如何,有一个基本概念需要大家清楚:40岁以下、月收入在5000-1万元的白领,可以选择缴10年期以上的分红型人寿保险,附加健康保险;40岁以下的人群可以选择至少10年期以上投连险、万能险及普通的分红险,40岁以上的人群可以选择期缴20年期的分红型人寿保险,附加健康保险。专业投资人应当主要选择纯保障型产品。

如何正确认识投连险?投连险其实是保险公司为了增强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从金融业和证券业争夺客户形成的保障和投资联合的一种产品,但是投连险在中国不适合成为普及性产品,也就是说投连险是针对特定的人群,而不是所有的人群,所以投连险出问题是很多不该买投连险的人买了投连险。

投连险需要长期投资。数据表明,过去10年在美国的一些公司,10年期以上的投连险年化收益率平均可达到20%,欧洲的数据表明,20年期的分红险产品与同期的投连险的收益是相当的。

保险业要重视责任

理财和金融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余额宝 大学生 理财意识 行为 影响

“理财”一词,最早见诸21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开展较为成熟,对余额宝的认识也比较深刻。余额宝作为一种理财产品,对于大学生这类群体具有一定的理财投资价值,可为步入社会后的理财投资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余额宝作为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理财产品,大学生将闲散资金投入余额宝表示其具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因此余额宝对于大学生不仅仅是收益、是投入资金的增值,更是一种理财意识的培养以及对理财行为的影响。本文研究的目标在于透过余额宝这一当下时兴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及行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大学生余额宝理财的合理化建议。

一、余额宝理财的发展现状

(一)余额宝理财的快速发展和未来前景

2013年被很多人称为互联网金融爆发元年。互联网和金融界的成功“牵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理财平台,也转变了许多人理财和消费的方式,其中余额宝的推出无疑成为最闪亮的一颗新星。2013年6月17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宣布推出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用户只需在支付宝网站将一定资金转入余额宝账户,即相当于购买了天弘基金的“增利宝”货币基金。这标志着支付宝在拥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同时还有了投资理财功能。余额宝公布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相当于银行活期存款的十倍,如此高的收益率吸引了众多用户。6月18日,余额宝用户就突破了百万大关,推出18天内用户突破250万,这一数字超越了2012年国内排行前十位货币基金客户数量的总和。很多人认为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威胁到了传统货币基金和银行业。

到2015年4月,数据显示,余额宝“全球第二”规模逆市增千亿。天弘基金第一季报数据显示,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一季度规模再增1327.88亿元,达7117.24亿元,这也是余额宝规模首次突破7000亿元。

余额宝的发展给银行、基金、券商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由于余额宝的出现,货币基金实际上已经具有活期存款的功能,可以有条件与银行在这个品种上形成竞争。

互联网的特点则是边际成本递减,用户越多,成本越低,甚至趋近零。这让余额宝能按一块钱的最低门槛服务那些小客户。不仅如此,海量客户、频繁交易、小客单价组成在一起,通过大数据技术,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趋势。周晓明说,通过大数据技术,余额宝的基金经理可以准确预测第二天的流动性需求,偏离度不超过5%。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可以更精准地投资,也为用户提供更稳定的收益。因此,余额宝在未来会吸引更多的客户,特别是中小投资者。

(二)余额宝理财的优势与不足

1.余额宝的优势。(1)流动性强,使用灵活。余额宝随时支持消费、支付宝转账,这一大特点的优势表现在余额宝中的资金一方面可以保持增值,另一方面又可以随时支取。(2)最低购买金没有限定。余额宝的购买最低限额为1元,如此低的起购资金实现了人人都可以投资的亲民理财,给手头拥有较少现金的人群提供了投资机会。(3)操作流程简单。余额宝的注册和投资流程类似于支付宝充值和网购,简便快捷、易于操作,5~10秒之内便可以完成申购。与传统的理财产品相比,剔除了手续繁琐的弊端。此外,用户能随时登陆客户端进行收益额的查询,方便理财。(4)收益较高。收益较高是余额宝吸引投资者的一个关键,与同期的银行活期储蓄相比,余额宝的收益水平远高出一大截,甚至高出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与其投资于基金是密不可分的。

2.余额宝的劣势。(1)收益不稳定。由于余额宝将资金用于投资基金,这必然导致余额宝的收益率不稳定,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更加青睐定期投资带来预期收益。(2)存在安全性问题。虽然余额宝推出了全额理赔的客户保障,但是网络的风险依然存在,对于中老年人,或是投资金额较大的人群来说,会放弃有资金被盗风险的理财方式。(3)投资发生纠纷风险:余额宝没有告知用户货币基金的投资风险,一旦发生风险,将导致投资亏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法律纠纷。

二、余额宝对大学生理财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分析

2014年2月27日,天弘基金宣布,余额宝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8100万。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有近48.1%的用户是本科生、30.3%是大专生、5.3%是研究生、0.5%是博士生。也就是说,大学生用户数量占总用户的84.2%。可见,余额宝对大学生的理财以及消费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余额宝改变了大学生的理财习惯

如表1调查数据显示,余额宝的出现以及推广对于学生阶层的个人理财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30.33%的受调查者认为余额宝促使自己的理财意识增强,更关注各种理财产品,即受调查者的理财意识有了更深层的提高,也有了一定的理财动机;而28%的受调查者认为余额宝帮助其养成了储蓄的习惯,减少了每月的花费。这两个回答体现出大学生改变了单一的现金存储方式,养成了储蓄习惯,增强了理财意识,改变了理财习惯。

(二)余额宝推动了大学生对货币基金等金融知识的认识程度

在调查对余额宝的看法这一问题时,多数受调查者认为余额宝是值得鼓励的,它能推动利率的市场化;但也有认为余额宝冲击了原有的银行体系,会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但是,无论受调查者是否使用余额宝,都对余额宝有一定的了解。在考虑是否投入资金到余额宝时,他们都会考虑余额宝的收益情况,风险情况以及与其他互联网金融相比之下余额宝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余额宝的出现推动了大学生对货币基金等金融知识的认识程度。大学生在投资时,会对比各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货币贬值的风险、应对未知风险的能力等。因此,余额宝的出现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认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机会,同时也是了解货币基金等金融知识的一个契机。

(三)余额宝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第三方支付平台越来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而微信、支付宝、余额宝等的支付转账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在传统经济时代,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有多少花多少,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多数大学生将闲散资金放入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中,虽然收益不是很高,但体现了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开始改变。同时,目前多数大学生开始形成记账的习惯,清楚日常生活中的收入与开支,使自己的消费更加透明化。因此可以说余额宝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三、对大学生余额宝理财的建议

(一)加强理财专业知识的学习

高校是一个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各种能力的场所。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而理财能力则是大学生所必须着力培养和提高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多选修一些理财相关的课程,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了解余额宝背后天弘基金的背景、运营模式以及盈利模式。同时高校的图书馆资源也是一个应当充分利用的资源。大学生可以通过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自学理财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二)强化实训技能的锻炼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理财协会、经济管理协会、青年工商联等财经类社团,积极地在大学校园里开展投资理财的实践。通过这些理财协会所组织的各种活动,能使大学生与社会上各类金融机构进行联系沟通,获取最新的最实用的理财知识与技能,进行理财实践。余额宝是众多理财产品中的一种,风险较小而且即用即取,在校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来感受下理财的魅力。

(三)利用组合投资防范理财风险

组合投资是较为理性的投资方式,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将手中的余钱通过多种理财方式来进行理财从而能够较好的防范理财风险。股票、债券、基金等都是投资理财的方式,但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各种理财方式的风险以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四)处理好生活与理财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一个消费者,收入有限,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和理财的关系则至关重要。每个月大学生应当合理分配自己的各项生活费用,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将余下的钱财作为理财的基础,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理财活动。其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开源节流也是一种理财。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消费要理性,避免盲目消费、从众消费,要坚持合理科学的消费方式正确地处理好生活与理财的关系。

总之,余额宝是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理财产品,大学生将闲散资金投入余额宝是具有一定的理财意识的。因此,余额宝对于大学生不仅仅是收益、是投入资金的增值,更是一种理财意识的培养以及对理财行为的影响。

(作者单位为嘉兴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宋银兰,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42班本科生。梅婕,嘉兴学院商学院营销141班本科生。顾锡梁,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42班本科生。柴艳芳,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31班本科生。金锡涛,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131班本科生。李郁明,嘉兴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嘉兴学院商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余额宝对大学生理财意识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的部分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蒋诚.高校学生消费和理财探析[J].科教导刊,2014(4).

[2] 刘蕴奇.余额宝对大学生理财习惯影响――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