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经济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艺术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根据一般的设计程序和方法,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按照毕业设计课程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形成—设计表现—成果提交—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分析近些年来学校的毕业设计,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毕业设计题目单一,设计面窄,不能对所有学生进行很好的考评。以往的毕业设计中,课题基本都是常规题目,都不具备实际意义,对于学生的适岗就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没有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只为了毕业而完成毕业设计。大学也称为年轻人的养老院,部分学生都会没有过高的积极性,对于作业来说,基本都是上交前的一段时间加紧制作,这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有,毕业设计的课程,可能会与单位实习的时间冲突,此时大部分学生都在实习或找工作,这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降低,很难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
3.缺乏真实性,与设计类市场行业脱节,设计题目没有实际意义。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基本不会去实际调研,这样只会被动地受制于前人,而没有与时俱进地创新,不能有效地形成个人的设计思维。学生只在意形式,没有实际的调研,收集的信息资料不够全面,导致缺乏真实性,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不能够全面深入,使设计课题的理解会存在偏差甚至误解,与设计类市场行业脱节。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往往与实际项目的结合过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做出的设计没有实际意义。
4.评分标准固定,不适应所有学生。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的要求不够严格,全靠教师主观地进行审查,基本没有不过的,并且毕业设计成绩的高低与各个评优评奖没有太大关系,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应付了事的借口。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探索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1.专业课进程与比赛及毕业设计相互渗入传统的专业课程只是系统、死板地传授电脑软件的知识,并没有关于未来工作的相关联系。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灵活地改变课程的内容,不能只活动于校内的小范围。建议将比赛与课程相结合,既能使赛事中来自其他对手的压力和未来能获得的成就来激发学生主动性,又能在比赛作品制作过程中最大化地教授学生各种专业技能。
2.以真实毕业实习项目与毕业设计项目课程为载体大四,学生们基本都在实习中,都有各自的单位,各自的设计任务。由此可以设置一个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就是令其公司给予他们实际的设计项目。这就可以完全避免毕业设计与实习期的时间冲突,并且用公司给的实际设计项目来做毕业设计,既可以向公司展现自己,又可以检验在学校四年的学习成果。
3.以“教、学、做、赛”项目课程实施一体化要提升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首先,教师要做到严格要求,能够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严格按照学生设计成果的程度来打分。其次,学生要开阔视野,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收集各方面的设计信息,这些对于未来设计创意的形成、制作阶段都具有关键作用;再次是能够提前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制作,尽量不与实习期相冲突;最后就是赛事,每年的赛事都可以搬进课程里,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
4.评分标准多元化毕业设计的评审,需多元的、严格的评审。首先,制订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后,要严格制订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做检查,实现进度的汇总,并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因为学生的专业水品不一,教师对每个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并制订规范的毕业设计评审标准,从选题、草图设计、调研、软件制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评审,实现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技术能力、设计成果的综合评价。
5.效果分析(有利于就业、创业)如果将以上几条运用到实际中,会显著增加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对毕业设计制作的重视程度。每个学生都不缺乏创新性,只是他们没有做到主动去研究、去设计。通过将赛事融入课程,将作品变为毕业设计,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其中会学习到传统教学所不能带来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毕业后的就业、创业。
三、环境设计专业改革措施与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方向比较广泛,可以与各个设计专业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专业的这一特性,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能使学生在在校期间最大程度地汲取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也能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将公司里的工作联合系统编入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使环境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实质性的提高。
1.毕业设计答辩公开化答辩的过程公开化,评审的教师现场直接给分,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清楚此时答辩的学生是否符合这个分数,避免了答辩时的个别包庇,保证了客观性、公平性、真实性。
2.毕业设计成果展专门为优秀的毕业设计创造一个展示的舞台,不能让每一个努力的学生都默默无闻。通过评审,选出一部分优秀的毕业设计,放置在专门的场所里,能令几届同学观看且加以学习,还可以专门制定证书,对这些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
关键词:应急标识,环境心理学,避难场所,规划设计
0引言
作为灾害发生前后人类自我保护的一席安全之地,避灾绿地成为了现如今不可缺少的城市结构之一。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自然格局不断的被改变,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这也代表着避灾绿地应不断的随着世界的进步而进化。现如今的城市避灾绿地当中,避难应急标识起着在灾难发生前后为人们提供避难导向的重要作用,是避难场所成功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城市避难的重要基础,所以更应当融合人们在灾难时期的行为与环境心理特点。本文根据灾难前后人们的环境心理特点,结合当前避灾绿地的应急避难标识规划体系现状进行初步探讨。
1避难应急标识作用阶段
灾难是一种突发或换发的或逐渐积累的自然或人为事件。但是无论灾难的发生模式如何,都代表的是避难应急标识在灾难前后作用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
1.1第一阶段
日常生活阶段是最基础也最常见的状态,此时人们呈现出最为放松和自然的状态,心理上处于“不作为”的状态。人们按照内心的意愿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对公园、广场这些避难场所还处在一个“欣赏”的状态,并没有对内部指示牌多加留意并记录。此时的应急标志系统还处在一个“未开启”、不受人们重视的阶段。
1.2第二阶段
灾难前夕阶段是人们心理状态开始出现波动的阶段。此时,人们往往已经注意到灾难即将来临,或多或少已经接收到灾难来临的讯号,整个心理是处于高度紧张及高度恐慌状态,过于夸大的消息传递都让人们感受到过大的压力,从而出现惊慌失措,使得人们开始出现判断的失误。此时,避难场所的避难应急标识的作用处于一个非常重要阶段,开始发挥其引导指向作用,并且此刻的人们开始注意并找寻整个引导系统。
1.3第三阶段
灾难发生阶段是人们的心理出现恐惧状态的最高峰,此时急剧恐惧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是大部分人失去往常的冷静,幸存者出现极度的悲伤,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时的人们会有部分出现急性应激障碍,意识不清、定向出现问题、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等特点。愤怒、盲目、悲伤、恐惧、激动、绝望等都是这时大部分人出现的亢奋状态。这个时候的人们处于迷失混乱的状态,避难应急标志系统的作用在此时的作用将发挥到最大值,有序的引导人们的避难行径是此时最为重要的作用。
1.4第四阶段
灾难后是人们心理波动直线飙升之后的第一次回温,此时避难者的心理出现前所未有的脆弱,这时出现的痛苦、茫失、无助与灾难发生时出现的状态不相同,这一刻的人们在平复了之前的亢奋心理出现的低迷的平静,面对失去的亲人、财产、朋友等情况,人们会出现认知的模糊;面对灾后的谣言基本丧失正确辨别的能力;面对未来的无助感也会让大部分人们产生恐惧心理。而这一阶段的避难应急标识对灾民的灾后转移、生活及有序的灾后管理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等起着重要作用。
2避难应急标识规划体系
2.1避难应急标识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避灾绿地应急标志并没有提出一个统一的规划标准体系,大部分城市是运用或改自于DB11/224—2004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这一标准体系,绿色背景下的奔跑状的小白人也成为了这些城市的应急避难指示牌的基准。人们在灾难发生时内心呈现的是极度紧张与恐惧的状态,所以城市在规划避灾绿地标识时要注意这些在灾难前后的巨大变化,以人们心理变化为基础规划设计避灾绿地的应急标识,才能够真的做到在灾难发生阶段成功指引人们避难,减少损失。
2.2避难应急标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现阶段避灾绿地应急标志系统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各类避灾绿地中或多或少都出现一些问题,以下将一一列举:1)标准不统一,地方性标准存在弊处。正如上文所说,国家并没有为避难应急标识提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各个城市都是根据现在已有或者根据自身城市建设拟定的地方性标准,所以城市与城市之间无论是颜色上、大小上、规模上均出现不同,这种地方性标准只能够对当地的居民提供一定的指向性,而对于那些外来者会出现无法找寻的现象发生,这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将平日接触的刺激记录为“认知图册”,从而进行比较或是识别,城市之间出现的不同,就表示城市的外来者需要重新增加“图册”认知,并且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减少损失,所以总的来看,标准的不统一是避灾绿地现阶段的一大弊处。2)破坏严重,维护不及时。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应急标识牌出现破损、涂鸦等现象,有些指示牌已经完全看不出标志原样,有的已经倒塌被植被掩盖,这说明相关机构对标识维护不及时,同时给人们一个“不重要”的暗示,从而人们对避灾绿地的认知会相应的减少,如果灾难突然发生会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损失。3)设置位置不得当,不能够引起重视。现阶段应急标识牌设立位置不合理也影响人们对其该有的认识,有些指示牌设立在林荫大树下,被树干、树荫遮挡;有的设立在旮旯拐角处,基本无人经过;有的被下方长势良好灌木遮挡等等,这些现象造成标识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人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但无论哪一种注意,都需要将避难应急标志设置在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位置,这样使人出现无意注意的状态,也就是人们下意识记录下来的东西,才能起到其该有的作用。4)标识系统不全面。部分避难绿地标识系统不全面,有的只是单单将一个避难场所应急指示牌放置于入口处,而内部并没有其他应急标识或者避难场所拥有多个出入口,就只将避难场所标志设立在主入口处;在灾难突发时,这些情况都会造成避难时的混乱场景,使得避难场所失去其本来的功能,所以各个避灾绿地应该健全内部的应急标识,让每一个功能分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5)公众认知少。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什么是避难场所”“什么是应急标志”并不清楚;灾难发生的时候要往哪里躲避、如何躲避,只是知道表面;身边公园的应急标志在哪儿、是何意义也不是十分确定。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虽然社区和学校单位总是针对灾难进行各种宣讲和演练,但是人们真的学习到的知识却少的可怜。避难场所的作用与功能不仅需要被社会中每一个人认识,也需要人们对其共同保护。
2.3规划设计原则
避难场所应急标识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三种:识别性、指向性和安全性。这三种功能特性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人们的心理要求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
2.3.1识别性
在灾难发生的时段,人们心理处于恐慌的状态,所以应急标识的识别性就尤为重要。应急标识的识别性根据颜色、大小和图案的不同,其达到的作用效果也有差异。1)颜色。人们对于接收环境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弱刺激能增强其他刺激的感受性,相反,强烈的刺激感可以降低其他刺激。色彩会让人感受到不同感觉,应急标识应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从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灾难时期都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运用颜色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灰暗浓重的色彩,此类颜色易造成人们的心理压力,使人产生抑郁的心理,尤其在灾后避难阶段,会产生心理上的阻碍。2)大小。现阶段避难场所标识牌的大小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定的,人们对于具有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有一定的记录能力,所以避难标志系统在设计时要注意其可视性,大环境下的标志最为重要,应根据人们的习惯进行设计。3)图案。避难场所标志系统一定要运用引人注意、简单易懂的图形作为提示,人们对于醒目图形有着强烈的记忆能力,简单易懂的图案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避灾绿地面对的是所有年龄段的人们,其中包括那些单单靠图案进行认知的人们,所以避灾绿地应急标识应尽量的避免大量文字说明,从而可以加强避灾绿地在面临灾难时段的作用。
2.3.2指向性
避难场所应急标识的指向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灾难时期,它的指向性代表着避难的有序进行。人们在平常生活中会根据看到的标志系统进行头脑中的构建,从而形成心理学中的“心理地图”,其实是记忆的复制品,所以避难应急标识应指向明确的方向,应安置在相应避难分区的位置;在避难场所的分叉路口、道路的起点与终点都应安置避难引导牌,这些都能够让人们将避灾绿地的环境指向贮存在头脑里,从而引导人们以最安全、最快捷的路径到达避难区域。
2.3.3安全性
避灾绿地应急标识应注意其安置位置的安全性,应安置在最为醒目的地方,灾难时不易受到波及,不易倒伏、掩盖等,保证其标识的安全性也保证避难的有序进行。
3结语
人们的心理状态是时刻万变的,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些反应都指导人们自己的行为特点。避难应急标识是保证人们在灾难时期有序避难的前提条件,也是核心条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是其设计规划的重点。本文仅仅是浅谈了一些最为基本的条件,还需要更加深刻的研究,从而可以完善避难应急标识的规划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林柯余,袁奇峰.我国环境心理学的“本土化”之困[A].第七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92-95.
[3]时勘.灾难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75-02
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实践环节,也是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生产和科学研究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1]。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多,教学师资力量以及科研实验条件相对薄弱,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原因导致毕业设计环节出现很多问题,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毕业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没有真正体现出来[2]。笔者结合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
一、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题目的集中度较大,重复率较高。近年来我校环境工程系教师更替较缓慢,虽然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但专业背景相差较大,学科方向较少。由于学生数量多,一位教师要指导数个学生的设计(论文),一些教师由于课堂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随便找个简单的题目或使用往年的题目让学生去做,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很难把握。从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看,主要集中在水处理方面(包括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而大气和固废方面的设计题目相对较少,没有重点研究方向,难以体现专业特色。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指导,造成有的学生毕业设计内容过于简单、格式不符合要求、题目缺乏新颖性,重复率较高。
2.毕业设计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通常,毕业设计被安排在第八学期的最后10周,该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和准备研究生复试的关键时期,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使毕业设计无法充分深入地展开进行。集中表现在实验态度不认真、实验数据缺乏合理性、不懂得用原理解释实验数据、随意编造数据或直接照抄照搬别人的成果等方面,其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效果。
3.选题方式和指导方式缺乏互动性。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常包括毕业实习、题目确定,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师生间互动的缺乏首先体现在选题上,整个过程是首先由指导教师根据自身情况给出一定数量的设计和论文题目,然后学生根据提供的题目汇总清单进行预选,最后再由系和团队根据选题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而学生在选定题目的过程中很少和指导老师交流和沟通,对所选毕业设计和论文题目的背景和具体要求不很清楚,后续工作出现不十分适应的情况也来不及再更换选题了。师生间互动的缺乏还体现在指导方式上,具体指导过程中,师生见面的机会有限,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强度不足,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在当前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和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政策下,这种不足在日益凸显。
二、毕业设计环节的改进措施
1.与科研相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本科毕业设计题目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是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的最佳方式[3]。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在科研课题成为毕业设计题目时,须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将具体研究方向合理地组合成若干个难度适中、工作量饱满且具有一定探索性、创新性的毕业设计题目[4]。毕业设计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到实验室,了解课题的背景和任务,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开展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指明课题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技术路线,进行科研攻关,对在毕业设计期间存在的问题可及时与学生讨论和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同时,高水平的成果也可以作为学生走向人才市场,进入用人单位的一块敲门砖。
2.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毕业设计也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本着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来制定设计任务和目标,能使学生学到实用的工程技术,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题目可以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出,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要求和预期结果由学校负责审批[5,6]。设计过程也可以在企业内完成,毕业设计答辩在学校进行,以保证毕业设计成果评判标准的统一。这种模式既可缓解目前毕业设计题目陈旧、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等不足的情况,又可解决教师指导过多学生的矛盾。同时也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双向选择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到工作单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高效率地工作。
3.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满足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所在。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工程领域创新人才的要求,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毕业设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7]。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面。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服务于社会,让社会充分认可环境工程专业,同时,学校也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校调整培养方案与课程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通过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脑血管; 颈部血管超声; 脑血管造影; 比较
目前,脑血管病排在我国公众死亡原因的首位,且仍在高速增长,“井喷”现象即将到来,其严峻的现状令人堪忧。据了解,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1]。目前,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在现存的700余万脑血管病患者中,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达到150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脑血管病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3~83岁,平均年龄(58±3.6)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28例(70%)。经临床确诊为脑出血9例,脑梗死的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
1.2 方法 脑血管造影(DSA)检查:40例脑血管患者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时,采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常规进行主动脉弓上血管造影,改良Seldinger技术右股动脉入路,对左侧和右侧进行椎动脉造影,同时对双侧颈总、颈内外动脉进行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双侧颈总动脉(CCA),同时,对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回声部位、数量、强度以及颈动脉内膜管壁内径、中层厚度(IMT)等进行详细的测量并记录。检测仪器选用飞利浦HD11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8~11 MHz[3]。
2 结果
2.1 脑血管造影所见 40例脑血管病患者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血管病变,13例脑梗死患者,共有大脑后动脉病变1处,锁骨下动脉病变1处,椎动脉病变3处,颅内病变3处,颈内动脉病变12处,总病变部位为20处,平均每个患者有1.54处,脑梗死的患者有平均每2例患者就有1处颈内动脉的病变。血管性头痛5例,有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1例发现有颈内动脉病变共2处,有3例无异常发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10例,共有锁骨下动脉病变2处,椎动脉病变1处,颅内病变2处,颈内动脉病变5处,有7例(70%)患者无异常发现。脑叶出血4例,血管造影均无异常发现。
2.2 颈血管超声所见 40例脑血管病患者中在不同程度内出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的有30例,占到了75%,斑块大小为1.5 mm×2.0 mm~13.0 mm×5.0 mm。其中,有2例出现在颈总动脉处,累及4条血管;有4例出现在颈内动脉,累及10条血管;有24例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累及33条血管。超声分型:Ⅲ型12例、Ⅱ型15例、Ⅰ型3例。
2.3 双侧颈部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结果对比 双侧DSA检查分别为颈内动脉病变血管20条、颈动脉分叉处斑块26处、颈总动脉病变血管6条。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颈内动脉病变血管23条、颈动脉分叉处斑块28处、颈总动脉病变血管8条,两者吻合率分别为86.96%、92.86%、75%。
3 讨论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但很高,而且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也都高。引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很多,有的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如年龄、遗传等,而有些因素是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来改变,从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医生应该优先考虑为患者进行脑血管状况检查,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病变,为脑卒中的针对性干预奠定基础。对于无卒中病史,但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脑血管影像检测,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预防颅内动脉狭窄,可规避脑卒中复发风险。颅动脉狭窄一旦存在就很难逆转,脑卒中复发风险也随之升级。近一半患者在3年内会复发脑血管病,一旦复发所引起的后遗症和肢体残疾比第一次要严重得多。预防脑卒中用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用药时间越长,患者获益越明显。对于由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是关键,而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石。总之,脑血管病康复的目的在于预防合并症,减少残疾,争取较好地向社会转归。因此,在脑血管病以外急性期抢救治疗的同时就应及早进行科学化的康复治疗。
研究证明,颈部血管超声对于斑块形态学分类的正确率可以达到60.7%,根据斑块内部回声特点,分为非均质性和均质性[4-5]。非均质性回声为斑块内超过20%面积的超声影像不同于其余斑块的影像。均质斑块一般为非复杂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可同时出现血流动力学和动脉管腔狭窄的改变。往往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前粥样硬化病变已进展很快,而且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亦被认为是脑血管性疾病的有力致病因素。
而脑血管造影(DSA)是目前被国内外医学界公认为诊断检查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与超声检查相比,本组研究资料中,40例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外段血管异常有较高的吻合率(75%~92.86%)。但是显示颅外颈动脉段明显狭窄的并不多,可能与本组研究资料中的患者年龄较小或者患者数较少有关。
尽管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精度较高,但是其广泛推介的价值不大,主要是由于其检查价格昂贵,而且还有创伤性及不宜。而超声检查具有可重复性、简便、无创等诸多优点,因此,颈动脉斑块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应该是超声检查,尤其是B超。但如果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或者有条件的医院在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还可以再进一步行DSA检查,以确保颈动脉斑块诊断的精度。
参考文献
[1] Craven T E,Ryu J E,Espeland M A,et al.Evaluation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stenosis: a case control study[J].Circulation,2010,34(11):112-115.
[2] Hart C,Hoke D,Smith G,et parison of riskfactor stroke incidence and stroke mortality in 20 years of fol-low-up in men and women in the Renfrew study in Scotland[J].Stroke,2010,56(21):145-147.
[3] Wong K S,Gao S,Lam W W,et al.A pilot study of microembolic signals in patien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J].Journal de Neuroradiologie,2001,39(15):110-114.
[4] 旦志勇.颈部血管超声与DSA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1):134-136.
[关键词] 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环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液基细胞学;多点病理活检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c)-0112-03
Comparing analysis of LEEP pathology diagnose and liquid-based cytology and biopsy result of cervix
LI You-heng XU Hong ZENG Xu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Shekou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6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pathology diagnose results among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 and multi-point biopsy under colposcope. 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cervix LEEP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The difference of pathology diagnose results among LEEP,LCT and multi-point biopsy under colposcop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LCT and LEEP was 72.32%(81/112);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multi-point biopsy under colposcope and LEEP pathology diagnose was 75.89%(85/112).Compared the results among LEEP,LCT and multi-point biopsy under colposcope,the difference had obvious difference (P
[Key words]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Multi-point biopsy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大约有370 000[1],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为首位[2]。宫颈鳞状细胞癌是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到原位癌再发展成浸润癌的一个连续发生、发展的过程[3]。及早发现并恰当治疗CIN成为降低宫颈癌发生率的关键[4],利用好液基细胞学检测(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等主要检测手段尤为重要。近年来CIN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年轻化趋势,使治疗倾向于保守[5]。LEEP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在满足诊断的同时可达到治疗作用,术后一般不影响妊娠,目前已被广泛应用[6]。本文对112例LEEP 治疗患者的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LCT筛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LEEP对CIN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妇科行LEEP环切术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LEEP治疗前,均由LCT筛查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32.2岁;22~30岁38例,31~40岁46例,>40岁28例;未生育者31例。患者均无子宫及阴道手术既往病史。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签署LCT筛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LEEP环切术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及处理 严格按照LCT细胞采样标准及制片要求,利用BD公司LCT制片系统将采集到的宫颈内皮标本制成薄层细胞涂片,进行巴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采用标准的阴道镜检查步骤行镜下多点活检[7],所取标本全部包埋制片,显微镜下观察;LEEP术后标本沿顺时针方向取矢状面共12等份,每份再分切成2~3 mm厚,标记病变部位及边缘,全部包埋制片。每例蜡块以4 μm厚度连续切片4张以上,其中边缘部位切片时,先浅切制片,再深切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1.2.2 病理诊断 采用通用的Bethesda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TBS)分级系统进行细胞学诊断[8],结果为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判断为阳性。对于活检及LEEP环切术组织,参考WHO(2003)《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CINⅠ及以上判断为阳性。把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LCT筛查结果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与LEEP病理诊断在同级别之内认为符合,不在同一级别判为不符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LCT结果的比较
LCT筛查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学诊断的总符合率为72.32%(81/112)。LCT筛查结果良性反应性改变中,级别上升占12.50%(1/8);ASCUS中,级别上升占36.84%(7/19);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ervical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SIL)中,级别上升占26.47%(9/34),下降占8.82%(3/34);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ervical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中,级别上升占3.92%(2/51),下降占17.65%(9/51);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LC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LCT结果的比较(n)
2.2 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宫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的比较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学诊断的总符合率是75.89%(85/112)。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提示为炎症的病例中,级别上升占27.78%(5/18);CINⅠ的病例中,级别上升占12.90%(4/31),下降占3.23%(1/31);CINⅡ的病例中,级别上升占9.09%(5/55),1例为原位癌,下降占16.36%(9/55);CINⅢ的病例中,级别上升占25.00%(2/8),1例为浸润癌。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差异有统计意义(P
表2 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宫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的比较(n)
3 讨论
宫颈癌由癌前病变进展为浸润癌的病期平均需10年[9];通过宫颈癌筛查可早期发现,开展宫颈癌普查普治,能明显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10]。因此,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对防治宫颈癌非常重要。
LCT 弥补了传统巴氏涂片检测的不足,大幅提高了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2],目前已被普遍应用于官颈癌筛查。LCT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但仍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11]。由于取材全面并连续切片,LEEP术后病理结果可被认为是全面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LCT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CT诊断为ASCUS病变中,级别上升占36.84%;低度病变的符合率仅有64.71%,级别上升占26.47%,其中1例为鳞癌。值得注意的是,当LCT诊断为ASCUS和LSIL时,LEEP病理结果差异很大:既可正常,也可为原位癌。其原因有可能是由于采集方法不当,导致细胞数量偏少, 或制片过程中因细胞染色结构不清甚至被破坏而难以观察,或雌激素水平低下,脱落细胞大部分为内底层细胞,核偏大、深染等,从而导致判断失误。另外HPV等病毒感染能让细胞核明显增大并深染,易被误诊为CINⅡ或以上。本研究结果提示,单一依据LCT筛查结果作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是不完全准确的。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优点在于定位相对准确,能大致判断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指导活检[12],但也有局限性,特别是对CINⅠ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不高,有较高的漏诊率[13],本组研究也有较高的不符合率;文献[14]报道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准确性能达66%~84%,本组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75.89%,与此相符。本研究显示,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宫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研究对象中,最后诊断结果级别下降者共占9.82%(11/112),其原因可能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时已切除了较高级别的病灶,并刺激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清除了余下的病灶,从而起到了治疗作用[15];部分患者先采取了局部药物治疗,有一定的逆转性;部分CIN本身有一定的逆转或自愈倾向,这或许也是一种原因。最后诊断结果级别上升共占14.29%(16/112),考虑可能因为阴道镜下活检钳取的组织较少,未取到高级别病灶,或病变位于颈管内,阴道镜下难以发现所致;也可能与阴道镜操作者经验不足、个人判断误差而遗漏部分细小的病变有关[16];另外CIN的分布具有跳跃性,本研究中,LEEP术后病理标本中存在2种以上病灶者占24.11%(27/112),以上情况表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有其局限性,仅做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有可能会遗漏部分高级别的病变[17]。本研究中出现2例LCT提示为HSIL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为阴性,LEEP术后证实为CINⅡ,提示临床医生对于部分细胞学检查阳性而阴道镜检查为阴性的患者,不能排除宫颈管的病变。
综上所述,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下活检虽然明显提高了CIN的检出率,但靠单一的检查手段仍有较高的漏检率,准确性也有一定偏差,临床医师应综合检查结果,将两者互为补充;对LCT检出有异常细胞而阴道镜下活检无异常时,行宫颈环切术是恰当的,既可取到颈管的病灶,又可完整切除碘不着色的病灶,防止漏诊。
[参考文献]
[1] 张文花.81例宫颈癌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7):491-493.
[2] 乔友林,章文华,李凌,等.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横断面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1):50-53.
[3] 李园园,王英红.人状瘤病毒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290-1292.
[4] 殷霞,狄文.早期宫颈癌治疗新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735-2737.
[5] 郎景和.子宫颈癌预防的现代策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5):575-578.
[6] 甘密密,张锡流.DNA定量分析及LCT技术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9):674-677.
[7] 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5-107.
[8] Frable WJ,Austin RM,Collins RJ,et al.Medicolegal affairs:IAC task force summary[J].Acra Cytol,1988,42(1):76-119.
[9] Bello BD,Spinillo A,Alberizzi P,et al.Cervical infections by multiple human papillomavirus(HPV)genotypes:prevalenc and impact on the risk of precancerous epithelial lesion[J].Med Virol,2009,81(4):703-712.
[10] 唐学研,杨秀群.宫颈癌筛查的意义及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5):687-688.
[11] 杨怡卓,李亚里,徐滨,等.L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及不足[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2):87-89.
[12] Lurie S,Eliaz M,Boaz M,et al.Distribution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cross the cervix is random[J].Am J Obstet Gynecol,2007,196(2):125.
[13] 张金瑾.宫颈锥形切除对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再评价[J].安徽医药,2014,18(5):895-896.
[14] 沈铿,郎景和,黄惠芳,等.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 36(5):264-266.
[15] Nagai N,Mukai K,Oshita T,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status after loop excision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Ⅲ-A prospective study[J].Int J Mol Med,2004,13(4):589-593.
[16] Cho H,Kim JH.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abnormal cervical cytology:a "see-and-treat" versus three-step strategy[J].J Gynecol Oncol,2009,20(3):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