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训练指导方法

阅读训练指导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训练指导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阅读训练指导方法

阅读训练指导方法范文第1篇

观照当下很多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由于受到传统陈旧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诟病,以及应试等功利性教学目的的影响,在篇章教学、学法指导、综合训练、鉴赏性阅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甚至严重地缺失,亟待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语阅读;缺失;对策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了解文章表达顺序、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和鉴赏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在阅读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个性的看法、作出自己个性的判断。然而,观照当下很多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由于受到传统陈旧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诟病,以及应试等功利性教学目的的影响,在篇章教学、学法指导、综合训练、鉴赏性阅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甚至严重地缺失,亟待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篇章教学的缺失与对策

当下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重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轻写作方法的揣摩与领悟;重内容理解,要点概括,轻说明方法的了解和训练。重情节了解,朗读感悟,轻要素的创造性描述和品味。针对这一现状,语文老师应该走好走实阅读课的三个课时:一是,强化初读,突出认读感知,扎实上好第一课时;二是,走进文本,突出理解感悟,充分上好第二课时;三是,走出文本,突出写法领悟,认真上好第三课时。第一课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老师要以主要内容的把握,中心思想的理解,基本写作方法的初步领悟为指向,带领学生扎扎实实走完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这一步。第三课时教师要紧扣中心思想,以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为指向,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整体上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品味关键词句的佳妙之处,带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走出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一步,从而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

二、学法指导的缺失与对策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学法指导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纠正,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语文技能的过程。课程标准中虽然对于学法指导有所强调,但笔者认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材中涉及较少,难辨系统。致使当下的课堂教学“一路高歌”,很少静下心来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适时提示、总结、强化语文学习中的规律性知识———语文学习方法。强化学法指导意识,加强习惯的养成训练,点点滴滴渗透学法指导。例如,在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教师应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段意必须是完整、全面、明确、简洁的一句话。可以采用摘句法、分层归纳法、提问归纳法等方法进行概括。中高年级很多课文的段落都采用了“总分”结构的写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最能概括语段大意的中心句,如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就可以用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并由此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结构,掌握这样的概括段意的方法,试着学习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再如,六上《牛郎织女》这篇课文节次较多、内容较长,但段落分明,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时即可采用“分层归纳法”。如三至五自然段分别写了老牛开口告知牛郎与织女相会,织女的身世,以及通过交谈互相产生爱慕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分层归纳成———“牛郎和织女相识、相知和相爱的经过。”

三、综合训练的缺失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目前,高年级阅读课,教师双基“训练”意识淡化,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有所缺失。课堂上说得多,读得多,听和写的训练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之相互促进,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做到全面训练,有机结合,使听说读写的训练达到最优化。“训”就是老师提要求,教方法,训是老师的事;“练”就是孩子根据要求去做,去实践,练是孩子们的事。要做到有练必训,练前面向全体“训”,练中面对个体“训”,练后要检查和评价,也是“训”。例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一课时,在精读四、五两个自然段时我提出了这样的自读要求:读,默读4、5自然段;想,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画,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写,在词句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说,把你写下来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在这样的自读要求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着阅读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读”前“训”,学生在“读”中“练”,实实在在地经历着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四、鉴赏性阅读的缺失与对策

阅读训练指导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计划性 方法性 指导性 目的性

自从2008年江苏高考首次把名著阅读列入考试范围以来,考生的得分情况一直不尽人意,09、10两年所暴露的问题则更加突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上存在着很大欠缺,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复习指导方面的诸多不足。正鉴于此,笔者试图就名著阅读复习中的“四性”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复习的计划性

高三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复习达到最优化呢?这就要求复习必须有严谨的计划性。下面笔者就自己两年来所做的一些探索与尝试,和同仁们共商。

【宏观复习计划】

第一学期:《红楼梦》、《三国演义》(各4周);《家》、《边城》、《呐喊》、《雷雨》(各2周);《女神》(1周);《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哈姆雷特》(各2周)。

第二学期:解题指导(1周)、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1周)。

【微观复习计划】

以《红楼梦》为例:第一周,复习文本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借此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熟悉基本内容。

第二周,复习文本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周,归纳整合,分析鉴赏。以专题阅读的形式展开复习,培养自己对《红楼梦》的自主分析与鉴赏能力。

第四周,练习巩固。在前三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以专题和综合练习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并根据反馈情况适时调整复习策略。

二、阅读的方法性

高三阶段的阅读不应是对文本的简单重复,而应有更高的要求,有更快捷有效的方法去适应高考的需要。

抓好“代读”与“导读”

在具体复习名著之前,备课组老师应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部名著,要求把其中一些经典的情节或重要人物等整理出来,编辑成“导读提示”,印发给学生参考。通过这种途径,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把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用好“跳读”与“精读”

根据考纲要求和高三复习特点,笔者认为选择“跳读”和“精读”相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跳读”就是要求学生跳过非重点部分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回顾文本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理清文本结构;“精读”则是就文本中的精彩细节作推敲品味和识记。它不但可以解决复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也符合考题的实际需要。

3、学会归纳整合、分析鉴赏

在完成以上两步后,还要让学生就文本的思想内容和写法等方面前后勾连、归纳整合,形成一个个小专题进行分析鉴赏,以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以《三国演义》为例,可以归纳这样一些小专题:如三国中的战争故事、三国中的数字故事、三国中的成语故事、三国中的“忠义勇谋”等等。

三、解题的指导性

虽然说阅读是解题的基础,但解题环节同样不可忽视。笔者的做法如下:

审题指导

在学生答题之前,首先要强化审题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审出题目的要求、题型特点、答题重点。如“请简述《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不超过100字)”,审题要抓住“简述”、“情节”两个关键词,且有字数限制;题型是情节类表述题;答题重点应重在概括,呈现主干即可。只有审清这些,才能为下一步顺利答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答题思路方法指导

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答题环节的指导主要集中在如何根据题型确定相应的答题思路上。教师要把每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及方法归纳整理传授给学生,并使其熟练掌握。例如情节概述题,应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人物形象分析题,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来说明人物的个性特征,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的形容词来贴标签等等。

3、答题规范性指导

内容熟悉,审题准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固然是得高分的前提,但在答题规范性方面仍不可忽视,因为它是学生争全分、拿满分的有力保障。因此,在这方面也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作为名著简答题,它的“答题规范性”具体指的是:立足文本,原汁原味,不要深刻分析,不要深刻议论;字数适中,不宜过多;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

四、训练的目的性

训练的目的性具体指的是“训什么―为何训―怎样训―达到什么效果”。笔者根据名著复习的阶段特点分别安排了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具体做法是:

专项训练:主要就某一方面知识或能力穿插在名著文本复习的过程中分散训练。

1、审题训练。主要从题目本身出发,不涉及做题,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命题意图和要求的准确判定和把握能力。

2、按内容训练。主要从命题的内容方面分类训练:如情节类、人物类、写作技巧类、主题类等。训练目的是通过这类试题让学生巩固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巩固、提升学生答题的技能,丰富答题经验。

3、按形式训练。主要从命题的形式即题型方面分类训练:如选择题和简答题(概述、列举、分析、鉴赏等)。训练目的是通过这类题让学生把握住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从而确定相应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阅读训练指导方法范文第3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历来处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沿,语文素质教育必然对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虽然建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阅读教学体系和模式,但应试的痕迹仍然是很重的,而且其效率之低、效益之差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勇气去回应来自现实的挑战,还要有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负责的精神,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而深刻地剖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真正找出阅读教学低效的症结所在,来探求提高效率的途径。因此,为推进课堂阅读教学素质化,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须有三点突破。

一、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观

多年来,由于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指向不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经艰苦的努力,并且建立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始终未能冲破单纯的工具性训练和文章分析学的教学藩篱,走出“读写结合”的误区。阅读教学固然是通过课文去学习语言的,但绝对不是孤立的去学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文章学、写作学等有关知识的。阅读教学与语文知识教学、作文教学毕竟是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范畴。但迄今仍然有许多教师把它们等同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总是把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像拆散了零件似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相互之间完全割裂,使阅读教学变成了工具零件的加工;有的过于强调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指向写作。在教学中,既挤走了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又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知识有所缺漏,写作思路偏狭,语基、阅读、写作三败俱伤。再就阅读教学本身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引路,略读才是应用”。可是,仍然有许多教师忽视略读和略读指导。对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不是疏于指导,就是精教不厌。还有的教师出于好心力图在有限的阅读教学的课时内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果在客观上让阅读教学超负荷地承担了并非语文学科都能承担的发展各种思维能力的任务。而且,从另一方面看,某种阅读能力抑或写作能力也并没有因为某种思维能力的提高而自然地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正像有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一样。阅读教学这种偏颇的不明指向,无疑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所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新认识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使阅读教学走上正确的轨道.那么,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就是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志和阅读情趣,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认读能力、运用工具书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精读能力和速读能力等。它是开启已知和未知的科学文化殿堂的钥匙。因此,明确阅读教学的基本性质,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背离其性质,就谈不上遵循阅读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意志和情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了。

二、突破阅读教学的目标观

训练阅读能力是近年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高考的《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了能力考察后,阅读教学对能力的要求也就摆到了教学的主要地位。但结果怎么样呢?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基础知识的教学反而被削弱了,多年来高考的结果就是明证。这确实是令语文教学最尴尬的事实。作为“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的语文,成绩总不如其它学科,尤其是阅读得分率之低令人费解。如果问题不全在命题,那么就在阅读教学本身了。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教师所追求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标,连教师本身也不明白哪些语文知识可以转化为相应的阅读能力,至于转化的途径和条件究竟如何?就更不清楚了。于是“知识即能力”的能力虚无观、“能力即题型”的备考应试观、“能力即方法”的单纯技术观流行起来了,让人无所适从。但就阅读教学本身而言,我们认为阅读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应该建立起训练能力、指导学法和培养习惯相统一的目标序列,而不是在阅读教学中把训练能力、指导学法和培养习惯割裂开来,只顾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或者是为应试而进行的单纯的技术训练。要遵循训练能力就是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事阅读实践的能力、指导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反复地尝试各种方法、培养习惯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观,砥砺阅读意志,陶冶阅读情操,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比如:(一)在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勾划、摘录、揣摩推断词义和句义的学法指导,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二)在训练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过程中,应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入手,重视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在的联系(作家作品的思路)和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培养学生进行快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习惯。总之,阅读教学应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序列,使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能力的目标上。

三、突破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观

阅读训练指导方法范文第4篇

在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首先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老师上课太过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往往不加理解的单方面灌输,学生觉得单调枯燥没有兴趣。因此,缺少运用的语境孤立地背诵单词,使得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这样,老师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法指导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会造成学生英语阅读质量不高,兴趣不浓,能力不强;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应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鉴于此,开展实效性英语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二、英语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的可行性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提升;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改变训练方式,让学生自主获得与提升。

1、自主训练的理论依据

苏教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重视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选编教学篇目,教师容易地开展互动与多重对话,能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中获得素养,与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从而发展思维与审美体验的获得。这是我们的依据之一,凸显了“实效教学”。在效果上,开展自主训练的预设、预期与阅读教学总目标的达成是一致的;学生自主训练,能够在认知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能够在知识、技能方面获得学习效率。另外,如此的训练与学生学习提升的需求是高度吻合的,有利于我们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2、自主训练的研究目标

有效开展研究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和组织,我们开展自主训练的研究主要在阅读(完形阅读、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练习与测试时学生是否会使用策略;在阅读中学生会使用哪些阅读策略;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同种阅读策略在不同个体上体现的不同效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策略,并进行有效的策略训练,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三、英语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的策略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能主动有效地学。因此,自主训练的实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与求知欲望,适合学科特点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实情况。《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把学习策略学习与培养作为高中生学习的目标之一。而在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体现在阅读策略的训练上。英语教师或学生私下里都会说一句戏谑的话“成也阅读,败也阅读”。的确,在英语考试中阅读类的分值占了近一半。学生英语考试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阅读。因此,要重视学生词汇量的积累,提高他们结合运用猜单词意思的能力,从而能够减少词汇障碍和干扰,获得对阅读内容的精准把握;加强语法的整理、梳理和运用,近年高考的语法考查其实也体现在阅读材料中,往往语法结构复杂的句子让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而复合句、省略句、倒装句却又隐含着大量的信息;因此,自主训练还要重视突破语法关,另外在技能、文化等方面也应该予以适当指导。本研究通过对高中学生在阅读中策略训练情况展开调查,探讨策略使用与解题能力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策略使用指导与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充分发展,具有适合学生进步的教学操作范式和较为全面的教学策略。

四、自主训练研究范围与方法探讨

英语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的课题研究的范围涵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领域,从高中艺术班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研究适合于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策略。以课内阅读活动开展,探索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策略;课外阅读重点运用学生手上所拥有的中学生英语报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趣味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以传统文本和现代媒体为支点,拓展阅读范围,搭建阅读平台。为了全面开展与落实这项研究,我们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阅读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另外,我们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增强指导能力。

五、结语

阅读训练指导方法范文第5篇

一、“一体两翼”自主式写作的基本含义

“一体”是指以科学有序、具体实用的写作能力训练点为主线的训练体系。这里的写作能力包括三方面的能力:一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写作基本能力;二是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成文、修改等写作过程能力;三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明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文等文体写作能力。具体训练时,三方面的能力或融为一体,或有所侧重。这套训练体系彻底摒弃了传统写作教学中的以一个个具体的题目为中心的写作训练模式。

“两翼”是指两种具体的写作教学模式:一是体验式写作教学模式,其环节是:活动体验——阅读借鉴——自主写作——讲评修改;二是借鉴式写作教学模式,其环节是:实例导向——方法指导——写作训练——讲评修改。

“自主式写作”是指在写作训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即写作训练通过设置学案的形式,引领学生借助学案,自主体验、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修改、自主反思,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全程参与写作的过程,使写作成为学生个性化的展现生活、表达情感、展示自我的需求。

二、“一体两翼”自主式写作的教学原则

(一)一体性原则

一是各年级之间写作能力训练点要一体化;二是体验、阅读、写作、修改要一体化;三是以写作学案为载体教师全程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式写作要一体化;四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要一体化;五是课堂写作和课外写生活化随笔、借鉴式练笔要一体化。

(二)整体性原则

写作基本能力、写作过程能力、文体写作能力的训练大部分情况下要融为一体进行;大部分的写作能力训练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具体分解为几个“基础型”写作能力分训练点和“提高型”写作能力分训练点;要打通生活、阅读、写作三者之间的联系;系列化的写作目标、开放化的写作方式、生活化的写作内容、全程化的写作指导、自主化的写作过程要有机统一。

(三)开放性原则

活动体验内容上的开放性,学生要根据写作目标以及方法导航,自主选择活动体验的内容;写作内容上的开放性,由于学生需要自主选择活动体验的内容,因而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体验内容而进行的写作也应该是开放性的;写作时空上的开放性,学生在写作前要有较长的活动体验时间、较大的活动体验空间以及较长的阅读时间为课堂写作做准备,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

(四)实践性原则

学生的写作训练要在体验、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的体验过程、实践过程;借助写作学案这个有效的载体,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体验、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修改、自主反思,做到在体验中学会体验,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修改中学会写作、修改。

三、写作能力训练点的确定和训练安排

初中学段写作能力训练点的确定和写作能力训练点的训练体系安排,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二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三是写作教学规律,四是现行的鲁教版教材。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学制的不同和教材的不同酌情调整。(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学段写作能力训练点训练安排表见附表)

四、“一体两翼”自主式写作的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写作教学模式

1.活动体验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包括阅读相关的作品),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学生按照方法导航中的指导,根据具体的活动体验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体验形式,课前(提前几天到几个周)或课堂上认真地进行有关的体验活动。具体体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留有记录。

2.阅读借鉴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文章,借鉴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技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学生课前(提前一天到几天)自觉、认真地阅读学案上的文章和片段,思考、学习文章和片段中运用的写作技法。教师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训练点的难易,有所侧重地指导学生赏析、借鉴文章和片段中运用的写作技法。

3.自主写作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领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法自主地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解决“学会写”的问题。

学生自觉地运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法,课堂上按要求进行写作,或课外按要求写生活化随笔。

4.讲评修改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讲评、修改,学会写作,进一步解决“学会写”的问题。

首先,在浏览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点的掌握情况,选择若干典型的作文、片段,围绕预设的讲评、修改的侧重点,师生共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修改。然后,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预设的讲评、修改的侧重点,在酌情兼顾写作中其他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文章或对部分内容进行重写。具体进行修改时,要根据文章中的不同问题采用“增、删、扩、缩、改”法进行修改:“增、删”侧重于文章的内容方面,“扩、缩、改”侧重于文章的语言方面,“改”还侧重于文章的写法方面。个人修改之后,学生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所侧重地总结本次写作训练全过程的收获,反思不足之处。

学生修改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快速批阅学生的作文,着重关注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点的掌握情况和作文的修改、重写情况。对写作能力训练点掌握好和修改、重写效果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且可通过朗读交流、墙报展示、专辑集锦、校刊发表、学科网站投稿、报刊投稿等多种形式展示、发表其文章;对修改、重写效果依然不好的学生指出其不足,并且要酌情要求其进行二次修改或二次写作。

(二)借鉴式写作教学模式

1.实例导向

学生课前(提前一天到几天)或课堂上认真地阅读学案上的实例,注意发现、思考实例中运用的有借鉴价值的写作技法。

2.方法指导

学生课前(提前一天到几天)认真地学习学案上针对实例进行的写法指导,酌情完成学案上设置的针对某些写作能力分训练点的训练内容;或学生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实例中需要借鉴的写作技法,酌情完成针对某些写作能力分训练点的训练内容。

3.写作训练

学生运用方法指导环节学过的写作技法,课堂上按要求完成有关的写作训练内容,或课外写有关的借鉴式练笔。

4.讲评修改

(此环节参考体验式写作教学模式)

五、“一体两翼”自主式写作学案的编写体例

(一)体验式写作学案编写体例

学习目标:包括三方面的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目标的表述要从学生的角度着手。

1.活动体验

(1)方法导航

进行活动体验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活动体验的方法指导。方法指导要具体,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针对性。方法指导主要针对一类活动的体验,而不是针对一个活动的体验。

(2)活动体验

要根据具体的写作能力训练点,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情感点,在有助于引导学生广泛地关注自然、生活、自我、人生的基础上,至少设计两个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体验的活动体验内容。活动体验形式包括观察式体验、亲历式体验、访谈式体验、阅读式体验等,要根据具体的活动体验内容恰当地选取一种或几种活动体验形式。

2.阅读借鉴

(1)阅读文章

推荐的文章、片段要文质兼美,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要突出典型性,推荐的每篇文章、每个片段都要在一个或几个方面非常典型地运用了本次需要训练的写作能力分训练点(包括“提高型”写作能力分训练点);其次要兼顾全面性,推荐的文章、片段要包含本次所有需要训练的写作能力分训练点(包括“提高型”写作能力分训练点)。

(2)借鉴写法

针对推荐的文章、片段中运用的某些需要训练的写作能力分训练点,有针对性地提示学生具体赏析、借鉴,解说其具体运用的写作技法,酌情说明运用该写作技法的要求、注意事项等。

3.自主写作

预设的题目要紧扣具体的活动体验的内容,以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悟。

4.讲评修改

预设讲评、修改的侧重点,要做到两点:一是紧紧围绕写作能力训练点,二是语言的修改要贯穿始终。

讲评修改后,学生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所侧重地总结本次写作训练全过程的收获,反思不足之处。

(二)借鉴式写作学案编写体例

学习目标:具体、恰当,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目标的表述要从学生的角度着手。

1.实例导向

列举的文章、片段要文质兼美,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列举的做法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要突出典型性,列举的每篇文章、每个片段、每个做法都要在一个或几个方面非常典型地运用本次需要训练的写作能力分训练点(包括“提高型”写作能力分训练点);其次要兼顾全面性,列举的文章、片段、做法要包含本次所有需要训练的写作能力分训练点(包括“提高型”写作能力分训练点)。要针对列举的文章、片段、做法中运用的写作能力训练点提出整体性的思考问题。

2.方法指导

对列举的文章、片段中运用的某些需要训练的写作能力分训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说,说明其具体运用的写作技法,酌情说明运用该写作技法的要求、注意事项等;针对某些写作能力分训练点酌情设计具体的、恰当的训练内容。

3.写作训练

针对某些方法指导环节还未训练的写作能力分训练点酌情设计具体的恰当的训练内容;针对写作能力训练点设计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训练内容,或一项训练内容需要用多种方法(这里一种方法就是指一个需要训练的写作能力分训练点)分别完成,或一项训练内容需要用多种方法共同完成。具体设计训练内容时,要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设计。

4.讲评修改

(此环节参考体验式写作学案编写体例)

六、“一体两翼”自主式写作对现阶段写作教学的改变

1.改变了现阶段写作教学非科学化、非能力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形成了一套科学有序、具体实用的写作能力训练体系;(2)构建了两种操作性强的适用于所有的写作能力训练点的写作教学模式,突出了写作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特点;(3)提出了四条科学、实用的写作教学基本原则;(4)“基础型”写作能力分训练点和“提高型”写作能力分训练点的提出,既符合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指导思想,又较好地解决了同一写作能力训练点在不同年级的科学训练的问题;(5)整体上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能力、写作过程能力、文体写作能力为中心,“能力中心论”代替了“文章中心论”。

2.改变了现阶段写作教材无系统性、无操作性、无知识性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确定了73个具体的写作能力训练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原则确定了各年级具体的写作能力训练点,以具体的写作能力训练点为主线设计具体的训练内容,从根本上避免了无序、重复和无为;(2)以操作性强的具有全程化指导特点的写作学案的形式编写写作教材,且紧紧围绕“写什么”和“怎么写”,注重了陈述性写作知识、程序性写作知识、策略性写作知识的介绍,对写作教学进行了统一的定向、定质、定序。

3.改变了现阶段写作教学学生无兴趣、无体验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写作前有针对性地进行体验和写作指导,评改后教师具体的展示与发表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2)针对一类活动体验而不是一个活动体验进行具体的指导,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样性的具体的活动代替了唯一性的具体的主题活动,使学生易于体验、乐于体验,有利于学生真正地进行多个活动体验;(3)针对一个训练点中所有的“基础型”写作能力分训练点和“提高型”写作能力分训练点选择典型的文章、片段供学生阅读、借鉴,而不是选择与具体写作内容相同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借鉴,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

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学段写作能力训练点 训练方式和时间

记叙的顺序 J 初一上

动作描写 T 初一上

语言描写 T 初一上

记一件“普通型”的事 T 初一上

记一件“事中寓理型”的事 T 初一上

记一件“讴歌型”的事 T 初一上

横景描写 T 初一上

写想象文 J 初一上

续写(包括补写) J 初一上

肖像描写 T 初一下

神态描写 T 初一下

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 J 初一下

人物细节描写 T 初一下

场面描写 T 初一下

一件事写一人 T 初一下

记几件“普通型”的事 T 初一下

纵景描写 T 初一下

扩写 J 初一下

看图写记叙文 J 初一下

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J 初二上

记叙的详略 J 初二上 *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J 初二上 *

过渡和照应 J 初二上 *

几件事写一人 T 初二上

人物传记(包括自传) T 初二上

叙写人和动物(包括植物、物品)的关系 T 初二上

一件事或几件事写几人 T 初二上

说明动物 T 初二上

仿写语句、片段和文章 J 初二上 全程

记叙的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 J 初二下 *

改写(改体裁、顺序、人称等) J 初二下 全程

记事物的发展、变化 T 初二下

说明方法的运用 J 初二下

说明的顺序 J 初二下

说明物品 T 初二下

说明建筑物 T 初二下

说明程序 T 初二下

说明事理或抽象事物 T 初二下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J 初三上 *

写游记 T 初三上

写托物言志类文章 T 初三上

提炼论点和论点的提出 J 初三上

选择运用论据和概括事实论据 J 初三上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具体运用和用探因法、假设法、对比法、条件法分析事实论据 J 初三上

论证结构 J 初三上

写一事一议类文章 J 初三上

写立论类文章 J 初三上

写驳论类文章 J 初三上

运用修辞和选用句式 J 初三下 全程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J 初三下 *

写书信 J 初三下

写读后感 J 初三下

写演讲稿(叙事类、议论类、抒情类) J 初三下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J 初三下 *

写一个人的成长、变化 T 初三下

写历史上的一个人物 T 初三下

缩写 J 初三下

写广告语和短信 J 初三下

写借景抒情类文章 T 初四上

写诗歌(咏物诗、哲理诗) J 初四上

写小小说 J 初四上

记几件“讴歌型”的事 T 初四上

看图写说明文和议论文 J 初四上

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J 初四 全程

材料作文的审题 J 初四 全程

话题作文的审题 J 初四 全程

拟题 J 初四 全程

立意 J 初四 全程

选材 J 初四 全程

构思 J 初四 全程

语言具体生动形象 J 初四 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