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经济的看法

低碳经济的看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经济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经济的看法

低碳经济的看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勘经济 渐变

一、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改革以来,全国各地勘单位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艰苦创业,谋求发展,增强了适应市场能力,保持了队伍稳定,取得了新的成效。但是,由于地勘单位长期吃皇粮,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人们的市场观念淡薄,等待上面的政策,观望形势的发展,盼着总有一天能“东山再起”。另外,再加上地勘单位队伍庞大,欠账多,技术装备落后等,给企业化经营,进入市场竞争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地勘单位经济要有所发展,必须在更新观念、强化素质,提高技术、改善设备和广开门路、拓宽渠道上下功夫。转变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各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推动地勘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已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为摆脱迷茫困境,地勘单位必须发扬创新求变精神,要敢为天下先,不断寻求历史机遇与新的突破。

经济界对经济增长方式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连续地渐变过程;另一种是不连续的、跳跃式的突变过程。“渐变”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不易引人注目,但是由于它立足长远,其发展是稳定的、可持续的。而“突变”过程是一个短尺度的过程,特点是发展快、见效快,但由于它立足短期利益最大化,发展过程中必然隐含着许多风险,可以说这是一种短期行为,因此这类发展往往是不稳定的。地勘单位,从现状来分析,相当大的经济发展方式属于跳跃式的突变过程,尤其在走向市场、走向多种经营之路的历程中,由于自身先天不足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痼疾,导致了许许多多地勘单位一直在“机遇”型产业中徘徊犹豫、阵痛挣扎,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跳跃式突变状态。

然而,地勘单位经济发展到底应该走“渐变”发展道路,还是忽冷忽热的突变发展呢?我认为地勘单位经济发展应该以连续的渐变为主导,尽力避免出现跳跃式的狂热突变。

二、制约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因素

1 行业限制。地勘单位是一支专业化很强的队伍,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固定,技术性很强。地勘单位从建立起一直从事着国家规定的地勘工作,与其它行业差异较大,在地质工作走向市场之前,地勘单位可以说从未涉及过其它行业。仅近十几年,地勘单位才逐步走向市场,走上了多种经营之路,怛是地勘行业的独有特点和短期内积累的若干经验,还不足以占领其它行业市场,适应市场能力较差,当然也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政策影响。地勘单位走上市场以来,所选择的产业是与原来的行业有一定联系的产业,如搞水文的去打井,搞工程地质的去打桩基等等。不管是原来的地质行业,还是后来走向市场所选择的行业,均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严重制约,一旦国家不给地质任务,或是国家紧缩银根、控制基建,地勘单位就明显感到活源不足,入不敷出。因受国家政策影响,地勘单位的效益也忽高忽低,呈现一种跳跃式突变状态,地勘单位经济的增长受到明显制约。近年来受国际经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家为抵抗金融危机而采取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 管理粗放。地勘单位的管理现状与社会上其它行业相比的确有很多不足之处:头戴事业帽,脚走企业路,管理体制松散,管理模式过于粗放。此外,地勘单位长期从事地勘工作,走人市场后并没有从本质上转入社会化的产业之中。总的说来,专业性的特点太强,虽然少数单位率先闯入市场,但是由于市场知识不足,难于和其它企业相比。广大技术人员多年积累的专业技术经验一旦离开了地勘专业,就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华丽转身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大潮;而且,地勘单位与社会接触很少,往往比较闭塞,多年形成的一套思维方式也难和社会融为一体。干部职工中不少同志还抱着陈旧僵化的思想去考虑社会变革中的新问题。这些客观现状严重阻碍着地勘单他向多产业转化,当然也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4 人才缺乏。经过多年摸索,我们清楚地看到:地勘单他的发展在于“走向市场,多种经营”。由于地勘单他的主业是地勘,而地勘又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大,要想使经济稳步增长,相对稳定的多种经营就要在产业中占有相当比例,所以地勘单他近年也多层次多角度竞相发展多种经营。在此“商海搏击”过程中,矛盾最为突出的就是人才的缺乏。过去搞专业的技术人员面对多种经营都成了“门外汉”,要快速发展多种经营,一时间难以培养出大批善于多种经营管理的人才,多种经营人才的缺乏致使许多地勘单位交了不少学费。

综合以上各点,专业化的地勘业及其延伸产业在地勘单位总体效益中占有绝对重要份额,其它社会产业所占份额太小,结构比例不合理。而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勘行业又强烈地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宽松时,我们日子好过;国家政策一紧,我们立刻捉襟见肘。由于前面列举的一些原因,地勘单位一时还难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缺乏、管理松散等现状,最终经济增长方式还停留在跳跃式突变阶段。

三、转变地勘单位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

要改变地勘单位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的突变状态,使地勘单位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从战略上转移工作重点,也要将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逐一解决,以实现地勘单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地勘经济“渐变”式平稳发展,要着力于以下几点的调整与转变:

1 充分利用现实环境和条件,着力于企业功能开发。每一位经营者,都应充分认识现有的市场体制条件,切实树立起资本金概念和所有者权益概念,着力于企业功能的开发。特别要从市场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出发,及时调整内在组织结构,努力培养各种开发功能,向高度专业化发展,使地勘单位变成跨地区、跨行业的地质勘查公司,以出售劳务和承包工程项目为主。例如:已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不能只停留在挂牌阶段,而应尽快理顺内部体制,确立与成员企业的资产纽带关系。培养投资开发功能、多方位经营功能、跨国经营功能等等。作为地勘单位所赋有的天生优势只仅仅拥有探矿权是短暂的,而拥有采矿权才是永久的,对经济发展而言是渐进的可持续的。在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只具备生产经营功能,显然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在开发企业功能的同时,适当提高技术含量高的非周期性行业的多种经营比例,着重强调统一产业链上的劳动协作,使地勘单位发展成为探、采、炼为一体的产业公司或集团,这类公司或集团可以由地勘单位以及其延伸单位拓展而成,也可以以原矿山企业联营或被原矿山企业兼并而成,矿业公司或集团比单一的勘探公司、开采公司或冶炼公司有更多的高级功能,其可以实现灵活的分工以协作经济的解决资源和资金的筹措和融通问题,实现地质成果的间接商品化,使其在地堪企业综合平衡中充分发挥“稳压器”的作用,以保证经济平稳增长。

2 抓住国家政策给予的机遇,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地勘单位在稳定发展多种经营的同时,应着力搞好地勘主业的发展,用好国家政策,抓住历史机遇,把用好国策发展经济作为平稳发展中的“亮点”,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理指出:“地质工作要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的需求。积极寻找融入地方经济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展现作为、体现价值,把地质工作渗透到我国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可靠技术支撑。这是地勘单位发挥职能、实现地方经济与自身持续发展双赢目标的重要内容,如:当前乃至以后,国家将越来越重视民生和抵抗自然灾害的举措,我个人认为地灾评估治理和预防将越来越受到青睐,地勘单位应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做好这篇文章,以达到造福于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3 改革管理模式,适应市场发展。地勘单位要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必须在管理模式上脱胎换骨,改革以往粗放的管理方式,强化成本管理。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产物,是地勘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建立起有效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制度,才能确保地勘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先,地勘单位的发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地勘单位多年形成的粗放管理,在经济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宛如一位老气横秋、疲惫憔悴、动作迟缓,头脑滞钝的老人,确实需要“浴火重生”,强化成本管理。其次,公有制企业恰如大锅饭,改革改制工作刻不容缓,只有实行产权多元化,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才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目前有些与地勘行业不相关的企业,他们一无牌照,二无垄断优势,推行改制举步艰难,操作起来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4 “外引内养”解决地勘单位的人才危机。地勘单位缺乏多种经营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单纯靠外部引进人才已不现实,因为人才需求量很大,只能外部引进最迫切需要的人才,其余的人才可通过内部培训或进修学习等方式得到解决。同时老、中、青之间做好传、帮、带的工作,特别是刚接触工作的80、90后的青年,虽然他们在吃苦方面比不上老一代的地质工作者,但是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对开发市场、应对市场的思维较为敏感,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通过制定各种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和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放手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以更好地服务于地勘经济的发展。通过“外引内养”的方式,地勘单位多经人才缺乏的严峻形势才能扭转,地勘单位经济的增长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地勘单位是沿袭步履艰难的老路,还是再辟永续发展的新径?这是对领导者战略眼光的考验,也是对职工们思想观念的拷问。默守成规显然是行不通了,勇于变革才是唯一的出路。再辟新径,就是要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实现科学发展。这就要求地勘单位要抢抓机遇,充分认识地堪单位的历史重负,合理调整配置产业结构,走渐变避突变之路,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之路。

总之,本人相信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整和转变,制约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将会得以转变,地勘单位经济的发展将一改过去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过大,经济发展忽上忽下的局面,步入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逐步跨上一个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段孝平 当前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资源2009(6)

[2]王颖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A]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座谈会文集[C],2011

低碳经济的看法范文第2篇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要了解煤炭企业的发展历史,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加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有关知识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的尼古拉斯.斯特恩在2003年向英国政府提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二、国有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建设中的现状

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对我国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煤富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的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这就使国有煤矿企业在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的弊端在低碳经济建设中也越发的显现出来了。

(一)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中含有较高的炭含量,因此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造成如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空气污染等诸多后果,对人类生存和自然界的平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现状决定了国有煤炭企业是最大的产能企业,煤炭企业存在着碳排放物的严重超标、能源消耗过大、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等诸多情况,这些种种都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是相冲突的,而现今资源的稀缺性和紧迫性的日益加剧,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局势的发展,在有关方面还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的消极作用。

(三)国有煤炭企业现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线性经济”,“生产方式”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的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是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社会相背道而驰的。

(四)目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严重的落后性,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和其他国家有很大差距,有很多都是我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

三、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对可再生能源和各种清洁能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该国,但在短时期内难以代替传统能源,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煤炭企业任重而道远。煤炭企业要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积极深化改革,积极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生产结构,延伸产业链,切实体改经济效益,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二)煤炭行业建立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必经之路。首先煤炭企业一定要坚持循环经济,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积极推进绿色开采,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积极推动原煤全部入洗,控制原煤的直接延烧,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损害,促进煤炭企业能耗的消减,改变煤炭企业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的现状。其次,煤炭企业要制定严格可行的能效考核制度,通过对生产能源消耗、技术水平管理,产品能效指标、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细致严格的进行核查、分析、对比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最终使企业提高各种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要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度要降到最低,须积极改变企业的消费方式,改变企业中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的消费:将过度消费转变为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经济消费、和低碳消费,增强厉行节约的使命感。

(三)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低碳经济是社会的主流。煤炭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落后的消费意识,同时促进企业文化的升华和价值取向的改变,建立合理的消费制度,节约能源,获得经济效益。

(四)煤炭企业建立低碳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煤炭企业的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强化和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应作为一项制度强化和积极的去执行。另外,煤炭企业以应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在低碳技术领域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特色,要积极务实的在实际中推广和应用。同时,煤炭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提高我国的煤炭企业的开发的技术。

四、结束语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低碳经济的兴起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煤炭企业一定要住住机遇,借助“低碳经济”这种强力,破解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理顺经济内部结构,规范企业行为方式,提高效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低碳经济”带给煤炭企业的必将是一种系统性的升华,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成为推动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

参考文献

[1]李雅琴.国有煤炭企业如何开展能源环境审计会计之友[J].(上旬刊) ,2010,11(05).

[2]周伟伟.基于环境保护的低碳经济研究现代经济信息[J],2011,09(08).

[3]李.我国低碳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优势分析学术交流[J],2010,12(05).

低碳经济的看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0)05-0015-04

中国目前已经步入了快速工业化的时代,然而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之下,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要在工业化要求和环境能源要求之间保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低碳经济建设既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水平又是判断“两型社会”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二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伟大进程中。笔者拟运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F-AHP)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力求通过对低碳经济的定量测度,探寻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出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一、“低碳经济”相关文献述评

自2003年英国最早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提及“低碳经济”起至2009年已有六个年头了。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至今还没有完全定论。Treffers(2005)等学者探讨了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GHG排放80%的可能性,提出通过采用相关政策措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GHG排放减少的共同实现是可能的[1]。付允等人(2008)等人认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2]。鲍健强、苗阳(2008)等认为应从低碳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城市、碳汇减碳等方面多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3]。王文军(2009)从技术经济范式转化的角度提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立体式”控制污染排放的节能模式,这种“立体式”的概念是指从源头到末端、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方式[4]。毕军(2009)通过对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的研究, 提出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国际标准、消费文化、居民意识的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变革,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实现能源低碳化、生产低碳化、消费低碳化、排放低碳化[5]。可以看出,自从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现实可能性、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发展模式和路径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虽然不尽完全相同,但是基本上是从碳基能源的使用和排放方面入手,倡导通过技术和制度手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是涉及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缺乏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判断低碳经济的综合指标体系的研究。因此,笔者拟运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F-AHP), 探寻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出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层面及模糊因素分析

第一层面:低碳经济的经济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和福利水平的下降。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层面:低碳经济的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也就是说,在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原来等效的经济产出;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获得比原来更有效的经济产出。

第三层面:低碳经济的目标性,即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上述关于低碳经济文献的述评中,可以发现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存在着一系列的模糊性:一是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相关的模糊性。定性指标对于目标主体的判断, 是通过评判者的主观判断而定的。从本质上讲,其本身就存在区间模糊性。二是与低碳经济评价过程相关的模糊性。由于评价的最终结果是对专家的评判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且评判指标是区间模糊量,所以评价过程只能采用模糊的方法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果。基于上述原因,笔者以为采用将AHP与Fuzzy集合论方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较为合理,既可以处理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又可以较科学地分配评价指标的权重。

三、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模糊评价方法

根据低碳经济多层面因素的特点,笔者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判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低碳经济评价因素集及其权重系数。评价因素集是评价评价指标(着[点)的有限集合,如在同一个评价层次上有N个评价指标,则评价因素集可表示为U= {U1,U2, U3,…, Un}。权重系数W反映了评价因素集中各因素不同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权重可以得出各评判指标的权重系数,即得到权重矩阵W= {w1, w2,…, wn}。

(2)确定评语集:评语集也即评价最终结果的论域或评价等级。如对评价等级分为m级,则评价集可表示为V= {V1, V2,…,Vm}。评价等级域的确定,使模糊综合评价具备了模糊评价向量,使被评事物对应各评价等级隶属程度的信息通过这个模糊向量表示出来。

(3)构造模糊评价矩阵,反映从评价因素到评价尺度之间的模糊评价关系,通过这种模糊映射,将评价因素集这一论域上的一个模糊集合转换为评语集论域上的模糊集合。

表达式为: R = r11r12…r1j…r1m

r21r22…r2j…r2m

…… …………

ri1 ri2 …rij…rim

…… … ………

rn1 rn2…rnj…rnm

其元素rij( i=1,2,……,n;j=1,2,……m)表示从第i个评价因素着[,作出第j种评语的可能程度。

(4)综合评价结果B是评价集V上的模糊子集,可以表示为B=W×R。

四、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模糊评价

1.评价因素集的选取及其权重确定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素,特选取如下指标作为评价因素集:

(1)低碳技术U1:低碳技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技术一旦物化和作用于低碳经济的生产过程就成为直接生产力,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成为低碳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

(2)低碳能源U2: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的实质是用低的能源消耗、低排放和低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低碳产业U3: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取决于低碳产业承载能力的大小(低碳产业发展规模的大小、质量的好坏)。低碳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现有高碳产业的转型发展,催生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乘数”发展。

(4)低碳城市U4: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平台。低碳城市就是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实现碳排放与碳处理的动态平衡,以确保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维持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5)低碳管理U5: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低碳管理包含发展目标的明确、法律规章的完善、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推动等方面,从而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

(6)低碳市场U6:低碳市场是指低碳生产技术和低碳生产生活设备的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低碳市场的形成和完善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7)低碳社会U7:构建低碳社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终极目标。社会公民要积极身体力行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最终达到全社会的低碳共识。

各因素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经专家评分后运用AHP专业软件经过任意两两指标的比较进行重要性评价,得出判断矩阵,经一致性检验以后得到如下权重结果:

W= (w1,w2,…,…,wn)T= (0.28,0.17,0.22,0.08, 0.09, 0.12,0.04)

其中λmax=8.1734, CI=0.0082, RI=1.32, CR=CI/RI=0.0062

2.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语集的确定

按照等级理论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相应可以把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个等级,即评价等级域V={V1, V2, V3, V4} = {非常高、高、较高、低},以此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尺度。

3.构造模糊评价矩阵

模糊评价矩阵的获取,笔者采用专家实施评价,以长株潭两型试验区为评价对象,通过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专家意见调查表的处理,最终得出各评价指标的统计表,并进行规一化处理后,可以得出各评判指标的比例表①,如表1所示:

表1.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由上表可得模糊评价矩阵R为:

4.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中,常用的广义模糊算子主要有三种类型:主因素决定型、主因素突出型、加权平均型。从模糊评价矩阵可以看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对于评级论域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加权平均型比较接近人们的经验判断,所以笔者选用加权平均型模糊算子:

M=(∨・,・)Ь■=∧{1,Σni=I(αi , riк )}

其中“∧”表示min,称为模糊积,“∨”表示max,称为模糊并,“U (・)”表示普通积,“∨・”表示有界模糊和。

由此得到综合评价结果矩阵:

于是可得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表,如表2所示:

表2.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

5.结论分析

从上述评价表可以看出综合评价值的最大值所属标准是较高,可以得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为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发展水平,可以分别得到每一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如表3所示:

表3.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隶属度

从表3可以看出,该地区在低碳能源、低碳管理、低碳市场方面发展水平高,在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城市方面发展水平较高,而在低碳社会方面发展水平低。究其原因,自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得到国务院的首批以来,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对试验区的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对能源使用、低碳经济市场化机制方面走在了前列,因而在这些方面得分较高,而对于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城市的建设,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但是要完全实现则需持久的努力,尤其是低碳社会的建设,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五、对策和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要以经济发展为基本前提、以抢占低碳市场为近期目标、以构建低碳社会为终极目标、以分步实施为发展路径,走一条高碳、中碳、低碳逐步转变的道路。具体来说:

1.牢固低碳理念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和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理念,引导各级政府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速的状况,把发展低碳经济工作的成效作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措施。

2.发展低碳产业

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大力开发风力发电,稳步开发生物质能,加快发展太阳能产业,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培育壮大一批低碳型示范企业、园区及经济区,加快构建为低碳产业发展服务的生产体系。

3.创新低碳技术

跟踪发达国家先进低碳技术的研发方向,借鉴低碳技术运用的成功经验,研究区域关键领域的低碳技术进展。加大与国际社会尤其是低碳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成熟技术,提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能力。

4.建设低碳市场

在快速启动低碳生产技术和低碳生产生活设备消费市场的基础上,创新金融工具,培育低碳金融市场交易体系,发展绿色碳基金,建立碳风险投资机制,发展多元化低碳金融融资渠道。

5.构建低碳社会

建设低碳社会要求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消费的全面低碳化,涉及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的低碳化,社会公民要身体力行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形成以低碳为荣的社会风尚。

[注 释]①为了使评价结果具有代表性,调查问卷的对象包括与该主题相关的多方面人员,如社科专家、大学教授、部分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等,共收回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有效调查表30份,并按照各评价指标在评价等级域的百分比来进行规一化处理。

[参考文献]

[1]Treffers, T, Faaij, APC, Sparkman, J, Seebregts, A.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for Setting up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for the

LongTerm:Two Visions for the Dutch Energy System in 2050[J].

Energy Policy,2005,(33): 1723-1743.

[2]付 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3):16-17.

[3]鲍健强,苗 阳,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

工业经济,2008(4):153-160.

[4]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

低碳经济的看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风险投资 分析 预测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039-02

一、引言

“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正是因为“低碳产业”的可持续性优势,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CO2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这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12月3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继此之后,“低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低碳行业的公司企业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投资者见其发展迅猛频频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该行业,其中不乏大型的机构投资者。

二、低碳经济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在《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作者阐释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发展势态。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进行预测和分析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

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条件如何,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研究综述》一文就中国如何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求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均衡的角度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旨在引导中国低碳经济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同样是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一文跳出了低碳经济本身,将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联系起来,从环境金融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了环境金融创新的各种途径,并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就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金融的创新提出了一些见解,对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相互促进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出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和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几大方面。作者支持目前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只能说是初露萌芽,发展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

对低碳经济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综述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如何科学地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将低碳经济同其他行业合理的结合,如何引导投资者正确地投资于低碳行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通过对目前低碳行业风险投资的分析及预测,希望能科学地引导低碳行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其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进程。工业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想要减少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发展低碳行业无疑是一种解决之道。低碳行业泛指任何以低碳排放或者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为特征的行业,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这个行业是符合保护自然的规律的,因此具有很光明的前途。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低碳行业产值不降反升,表明这个行业正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图1是来自省略的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中国低碳能源行业创投市场月度投资规模,从图中可以看出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低碳行业。

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成果,但低碳环保风潮已经在风投之间劲吹。正如前面对低碳行业的分析,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以此为中心衍生出较多的投资主线,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领域。中国现在很多新的产业都跟这些领域有关。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发展方向往这些领域方面靠拢。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风险投资再度热了起来;而比风投更热的,则是低碳经济。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对556家风投机构的调查显示,2009年VC对能源环保领域共投资了35亿元;VC投资的项目中,每10元钱中就有1.1元投向了能源环保领域。在很多的风投机构看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既属于产业政策扶植范畴、又对经济周期不敏感,这种低碳行业特殊的特性也是迎来风投广泛关注的原因。

历时3个月、访问了556家风险投资机构后,民建中央下属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得出结论:2009年中国VC/PE市场募资、投资规模均逐步回升,迎来了复苏和发展。CVCRI指出,由于经济的复苏和创业板的推出,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热情增加。上半年投资案例数为229个,占总案例数的38.10%,投资总额为120亿元,占全年投资总额的40.43%;而下半年的投资案例数为372个,明显高于上半年,投资金额也占到了全年投资总额的59.57%。另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便是低碳能源环保行业的崛起。据CVCRI数据,2009年风投对能源环保的投资项目数为99项,总金额为34.99亿元;仅次于狭义IT行业的135项和43.29亿元,成为继传统行业、狭义IT行业之后的第三受宠行业。另外更加值得关注的就是556家风投机构将能源环保行业评为了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其次是医药保健和消费服务行业;而传统产业、狭义IT则甚至没有进入前十名。2009年度风险投资总额为315.34亿元。除此之外,不少风司也对低碳行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一军表示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而核心则在于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以我国过去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看,节能减排在技术、推广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在驱使着新能源的发展。

对于“两高六新”的公司,即具有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是风投关注的重点,而这些特点也是低碳行业所具备的。基于上述对低碳行业前景的分析,对于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无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但凡是投资都存在着风险,众多的投资者在投资低碳行业之前也会对该行业的众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行业数据和公司相关的各方面指标选出最具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在对低碳行业风险投资概况进行综述之后,从投资价值的角度将低碳行业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图2是2009年统计的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分布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低碳能源和环保列居首位。

四、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前景预测

前面通过对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数据和图表的分析,低碳经济模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受到了投资者们的青睐。风险投资是众多投资方式的一种,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权益投资,投资者们为了获得公司上市和退出时的高额收益,还要为初创期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前面说到了低碳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这一点是风险投资决策时的一个主要决策因素。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涉足低碳领域,既促进了低碳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了一片全新的投资领域。由于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在今后几年中政府必将会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这些政策也将为投资者的资金进入低碳领域敞开了大门。综上所述,在未来几年里,风险投资与低碳经济模式的结合将是投资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08EYA002)]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3.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4.王遥,刘倩.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2010(2)

5.俞颖.我国风险投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过程的分析[J].2008

低碳经济的看法范文第5篇

一、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无不是在经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深层次掠夺之后才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减少资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而此时西方发达国家已然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加上其原有产业很难创造新的增加值,因此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不仅能够改善其环境状况和资源利用状况,而且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可以以此为瓶颈来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而且,西方国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及系统的规划与规范,不是盲目的崇拜与追捧。

反观国内,虽然大部分人都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但很明显的是,低碳只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宣传工具,大部分普通百姓甚至不明白低碳的真正含义,投资者则更甚,从股票到期货,只要是跟低碳沾边的东西都受到了热捧,而一些并不成熟的技术也不例外。实际上,面对普通消费者的追捧,低碳已成为商家手里的一张牌,很多产品并没有宣传的那样低碳和环保。而且,我国并未像其他国家那样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发展低碳产业,也就很容易造成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我国低碳经济的影响变量

1.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是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而得出的,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选择人均GDP这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就很好地避免了这种情况,能更好地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和水平,能更好地看到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以便我们能更加理性地对待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

从“人均GDP比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05~2009年发达国家人均GDP都在30000美元到40000美元之间,2005~2008年一直逐年上升, 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2009年有所下降(基本又回复到2007年的水平),逐年环比依次为4.42%、10.57%、7.97%和-8.59%,但总体来说仍处于高水平。相比之下,我国人均GDP一直呈现迅速上升的态势,2009年已经达到3744美元,逐年环比依次为19.7%、28.38%、28.65%和9.41%,2009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不改增长之大趋势。

然而,也应看到,2005年我国人均GDP仅占这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5.45%,2006年6.25%,2007年7.25%,2008年8.65%,2009年则上升至10.35%,我国在人均GDP拥有量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现阶段我国仍需继续以发展统领经济社会的一切问题。而应明确的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的高速发展阶段必然伴随着能源资源需求的激增和巨大消耗。而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化石能源又是生产中采用比重高且碳排放量较大的能源,因此,经济发展和增速越快,所需能源和碳排放也就越多,二者之间关联性较高,并呈正相关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起步晚发展快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若按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标准进行发展和控制,势必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GDP的增速,GDP增速一旦受影响会迅速妨碍到我国其他众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人均GDP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亦会进一步拉大。是故,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决不能盲目,不能按照别国给我国制定的时间表,要从我国目前的整体国情出发,科学客观地发展低碳经济。

2.低碳经济影响变量的“理性三角”

碳排放量的高低受到国民经济结构、居民收入、技术水平 、能源结构、国民环保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数据的简明性和直观性,我们确定其中核心的三个指标,即城市化率、能源强度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计算出我国的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创建了这个“低碳理性三角”。从图中我们看出,我国的低碳理性三角不规则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中国城市化率为44%,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74.475%;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为41.1%,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处在72.4%;我国能源强度为283每公斤油当量/千美元,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近2倍。我国每一千美元GDP能耗高于发达国家的程度远远大于城市化率和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因城市化率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而导致的人均碳排放量的提高有乘数作用,因而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仍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这是降低碳排放量的根本途径。

(1)城市化率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亦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率是衡量一国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一国经济社会文明程度的状况和发展潜力。

从以上数据,我们很容易发现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平均都在75%以上,根据2009年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已经达到90%,其次为美国和加拿大也均在80%以上,最低的是日本,但也已达到66.6%,与之相比,我国城市化比率在逐年稳步上升,已从2005年的41.1%上升到44%。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比率与这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但同时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此外,我国目前城市畸形发展情况较为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我国城乡的统筹发展,并由此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就业、住房、医疗、教育、收入分配差距等众多领域的问题。因此,我们从中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未来一段时期内对城市基础设施、汽车、住房、交通、供电、供水、供暖等的需求只会进一步增加,人为地拉闸限电等强制性措施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理性地对待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城市化率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为践行低碳经济提供切实的可能性,而处于城市化上升期的我国在现阶段应该立足长远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低碳的有计划发展,决不能盲目跟随发达国家随其波逐其流。

(2)能源强度

能源强度亦称单位产值能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部门或行业单位产值一定时间内消耗的能源量,通常以吨(或公斤)油当量(或煤当量)/美元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强度,通常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能量来表示。该指标反映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技术水平、能源结构、人口等。

从图表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07年我国能源强度分别是澳大利亚的1.63倍、法国的2.1倍、德国的2.39倍、意大利的2.72倍、日本的2.23倍、俄罗斯的0.83倍、英国的2.77倍和美国的1.6倍,2005年中国能耗是这八个国家平均能耗的1.82倍、2006年1.82倍、2007年1.77倍,可见我国这几年的在经济继续较为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平均能耗在略有下降。我国单位能耗仅次于俄罗斯,远远落后于其他七个发达国家。

从经济结构上看,我国二元经济问题十分突出,区域、地域、城乡、产业等发展均不平衡;从经济体制上看,我国仍处于市场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亟需完善;从技术水平上看,我国虽发展迅速,但毕竟较发达国家起点低,因此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贫乏,尤其是清洁能源技术落后,资金匮乏,技术研发投资力度不够,短期内技术水平不可能实现较大突破;从能源结构上看,我国80%以上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且利用率低,生产经营比较粗放,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尚需较长的时日;最后从人口方面来看,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也相应较大,但与此同时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低碳观念相对不强且不理性,短期内也不可以有质的飞跃。因此现阶段大规模减排时机还不成熟,要求我们理性对待,立足发展低碳技术,逐步优化能源结构。

(3)三次产业比重

从上述图表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为11.9%,远远高于同期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比重,第二、三产业我国分别占47%和41.1%,仍以第二产业为主,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依然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带动,第三产业比重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

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工业生产所需能源资源较多,第一和第三产业所需能源相对较少,因此第三产业越发达比重越高,即产业结构越优化,对能源资源的需要量就相对会减少。同时经济越发达,低碳环保节能等技术越成熟,碳排放越易控制,效益也越明显。

然而从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第二产业比重仍较大,相对而言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因此目前阶段发展低碳经济的时机尚不成熟,重点还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发展低碳技术,以为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环境做出更大的实质性贡献,而不是不分发展阶段地盲目低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不仅不符合实际,也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背离。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和客观考虑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实情的基础上理性地发展低碳技术,进一步地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才有意义,而非盲目性地低碳。

3.其他因素

(1)制度层面

在我国,“低碳”这个词也是近几年刚刚进入公众视野,大众包括政府对其理解还很不透彻,虽然我国已经实施了《环境保护法》,但保护的水平还很低,与低碳直接相关的政策法规还很不完善,加之监督、管理等其他相关制度的欠缺,已有的政策条文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2)生产层面

虽然我国已经注意到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也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达到合理的阶段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目前我国科技力量、创新仍很薄弱的情况下,再加上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使得我国获得“低碳”的成本很高。很多企业因为环境不达标而更新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因而加大,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份额萎缩,反而导致企业亏损。例如,近年来各地为了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盲目上马大量的多晶硅生产项目,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而且多晶硅的生产本身就要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这种国外不愿意生产的东西,在国内却变成了宝贝,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经济发展资金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这样的“低碳”是畸形的,是不能长久的。

(3)消费层面

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价值取向是有所不同的。盲目的低碳可能会因与价值观的冲突而夭折。总体而言,西方人的价值取向可以用“实用主义”来概括,而在中国,什么事情都要讲“排场”,要“面子”,而“低碳”是和这样的价值取向相悖的。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物质追求就成了他们的次要方面,自我价值实现和公众利益的追求就升级为主要的追求。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信守“低碳”的人,但是在国人的意识里,“低碳”意味着生活质量可能降低。那么,我国要想发展低碳,首先就要改变大多数人的消费理念,或者通过技术手段,使我们的“低碳”产品既环保,又有“档次”,也就是催生一种有“华夏风情”的“低碳”。

三、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我国的实际发展阶段和种种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鲁莽、盲目地迈入低碳经济时代。这更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个人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针对我国国情,为全球低碳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制定系统、科学的低碳发展评价指标和体系,规范产品生产和产品市场评价标准,同时建立健全促进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和政策。

2.在公共基础建设中可率先推广绿色环保概念,为低碳理念的发展起到先导作用。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等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政府投资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3.充分支持非政府组织、高校大学生群体对低碳理念的宣传推广活动。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的民间机构,在低碳理念推广和组织民众参与方面较政府更具有优势。一些知名的低碳非政府组织,如WWF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在各国的分支机构也都独立的进行了许多针对该国国情的低碳推广活动。

4.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低碳发展道路上的积极作用。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上的应用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许多机构仍未发掘到这一市场的前景。所谓低碳金融是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的开发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为那些符合低碳项目要求的领域和行业提供绿色贷款,这种绿色信贷将为低碳环保企业的发展打上一针强心剂。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合理利用而不过分的依赖金融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5.促进低碳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发展。首先,要分清各个产业中需重点发展、鼓励发展、控制发展和限制发展的类别,针对不同的层次进行调整。而在三大产业中,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自然能源的消耗则是相对最小的,因此在未来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仍需坚持一贯的原则,致力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要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促使低碳技术发展的产业化和各产业内低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