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实验教学 基本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CAI软件的普及,数学实验必将遍地开花。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是新课程改革中较为理想的探究性教学方法,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让小学生用自主操作实验的方法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不但非常适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适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它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数学实验教学,即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自行观察,实验,动手实践,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 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数学新知,获得概念,从而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数学实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数学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实验教学的功用和价值如下:

(1)数学实验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兴趣地、有信心地学习数学。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实验教学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兴趣地、有信心地学习数学。

(2)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在“数学实验”的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设置实验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组织学生的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证明。

(3)数学实验教学拓展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在数学实验的活动中,学生们以小数学家的身份去观察、实验、分析、猜想、归纳、发现数学,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传统的数学观认为,即使数学需要实验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也只是进行所谓的思想上的实验,数学教学中是否需要“实验”,对此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目前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如下:

(1)教师认识上的不足

在教育的理论上,传统的数学讲解式课堂模式,大容量、高强度、多反复的课堂训练模式在大多数教师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表现在担心数学实验教学花时很多,怕影响其教学的进度与质量。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每位教师都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即什么是学生最重要的、最需要的,什么是学生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且将来可迁移性的能力。

(2)学生数学实验的能力较差

由于数学实验是个“年轻”的课题,以前的学习中很少涉及此类问题,现在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数学实验(教师指导下),学生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第一是学生难以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实验的过程中也提不出问题,完成不了必要的归纳和总结;第二是学生基本技能不足或遭遇挫折后容易夭折等一系列现象。

因此,首先是积极倡导数学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操作实验,尽可能给予学生设计、提问、猜想、操作、交流、评估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突出数学实验在能力培养上的载体功能。其次对突出数学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内容、实验的演示操作过程、实验的归纳和总结都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参与的程度。再次将课堂问题的“问答”变换为问题的“设计解决应用再设计再解决再应用”的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3)数学实验的“软硬件”跟不上

所谓“硬件”是指计算机(包括图形计算器)、测量工具等,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数学实验的意识,计算机房只是供上计算机课使用,数学课中不能方便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难以开展,就“软件”而言,就更加缺乏,教材中缺少实验的内容,教学杂志上关于数学实验的信息量也很少,教师又缺乏设计“数学实验”教学的经验。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加大数学实验所需要的软硬件的投入,确保数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开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一般分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作出操作实验准备,动手操作实验;实验与活动,教师引导归纳总结;讨论与交流;巩固练习应用拓展等五个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数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思维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用多媒体、讲故事或复习旧知识等形式引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出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产生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激情愿望。

2.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作出操作实验准备

引出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后,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作出初步的猜想、判断。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学具操作来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判断。这一过程既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为操作实验作思想认识准备和学具操作准备。

3.活动与实验,这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部分和核心环节。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着眼于培养以“兴趣”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格等。它在学生学习的智力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使智力因素不断发展,成为学习掌握知识的原动力和前提。实际上不少学生数学学不好,并非智力底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所致。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前提。

我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念和学习目的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直观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疑、布谜、创设悬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用榜样和名人故事来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引导、严格要求来磨练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仔细审题、认真作业、检查验算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教材有内在兴趣。”

二、着眼于培养以思维力为核心的智力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智力又称职能,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诸多方面。对数学学习来说,思维力是智力诸因素的核心,学生的智力素质以思维力为最重要。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思维力是核心。我的做法是:首先要顺应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和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要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的训练。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想得清楚,说得明白,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第三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给学生造成发挥创造能力的情境。使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得到成长壮大。

例如:教学“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揭示能否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后,再求它的面积。在学生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圆剪成一个个相等的小扇形,然后拼成一个与圆等积的类似长方形。接着带领学生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半径、周长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己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步一步操作分析、思考,让学生经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扶”有“放”,“玩”中有“学”,“动”中有“静”。不仅让学生深刻领会了公式的来龙去脉,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同时在学生头脑中孕伏了圆方之间相互转化、面积守恒的辩证思想。真正达到了教学大纲提出的“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要求。

三、着眼于对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注重学法的指导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这正是古谚“受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生受用不尽”给我们的启示。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关键。我的做法是:一要指导表述,优化“讲”的过程;二要引导观察,优化“看”的过程:三要诱导思维,优化“想”的过程;四要鼓励质疑,优化“悟”的过程。

四、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师。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孙飞。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 内蒙古教育,2010( 14)。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4篇

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中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乃至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有一定的目标要求,当然数学文化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中小学生时常受到自身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文化教学有其特定的目标,我认为可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促进中小学生对数学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了解

事实上,数学自萌芽开始,就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结伴而行,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一方面,数学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对此,我们不难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史中发现到这一点。在古希腊,数学家注重思辩、强调严密推理、追求理想和美,这可以说是古希腊社会具有发达理性文明的重要因素。而在中世纪,欧洲数学停滞不前,则其社会文化也就变得黯然失色。但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数学得到空前发展,数学理性对社会的影响也就更加深刻。

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也有力地促进着数学的发展,并成为其主要的原动力。比如,在十五、十六世纪,由于受欧洲思想革命文艺复兴的影响,数学的创造性空前高涨,产生了变量数学,诸如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它们的问世标志着数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培养中小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我们知道,数学是采用较为抽象的方式对要认识的对象进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因而,我们可以从数学的角度(主要指运用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并对其中所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从而去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问题。把这总结为一句话,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已成为判定一个学生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它们的解决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因而重视知识内部所蕴涵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已成为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关键。由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时,更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并积极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日常生活有关,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的积极情感,由此强化他们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扩展中小学生的数学视野

为克服学生对数学及其价值认识的这种短视目光,我们可通过适当的内容选择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有关数学文化的教学,以此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就内容选择上,我们可以围绕某些专题展开;就教学方式上,教师可进行专题演讲,也可指导学生就某个专题查找、阅读、收集资料文献,以此为基础,写一些形式丰富的数学小作文等。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数学及其价值的片面认识,以此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及深化对其价值的体验,进而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探求数学的愿望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创造力。

四、发展中小学生求真求实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数学不同于其它科学,它的真理性须受逻辑和实践的双重检验。它的这一特点,一方面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真求实历程必然充满艰辛,另一方面也磨练出了数学人所特有的求真求实精神,即客观公正地看待一切,不随波逐流,不轻率盲从,敢于对他人的、书本上的甚至权威的观点质疑,甚至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再者,在学生潜意识里,数学没有语文那样贴近自然情感与社会生活,没有物理、化学那样有趣的实验与操作,没有历史、地理那样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音乐、美术那样的赏心悦目,只有抽象的符号推演。对此,决定了数学学习必然是一项艰苦复杂、受意识支配的脑力活动,这就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而,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课程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具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以及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心。此外,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还要去积极主动探索,力求能有所创新,对那种认为中小学只打基础,大学再去创新的错误想法要给予批评指正。诚然,我们所指的创新不是要求学生创造出前人没有发现的新的数学成果,而是指在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能有所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这里主要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培育。由此,我们进行数学文化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上述求真求实精神、探索创新意识以及其它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并贯穿思想品质教育。否则,必将导致学生数学学习信念的荒芜。

五、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一、前言

新课改是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教学体系当中,高效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体系。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高效课堂的打造过程当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方法不对等等。因此对新课改背景下高效小学数学教学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效小学数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对高效小学数学认识程度不够

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老师对高效数学教学认识程度不够。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没有有效的领悟高效课堂教学,还是按照传统应试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很多小学数学老师不是非常的了解高效课堂的含义,更不知道如何去落实高效课堂。

(二)教学方法古板单一,课堂效率较低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打造过程当中,教学方法古板单一,课堂效率较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老师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进行讲授,学生很难进行吸收。另外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学习当中接收比较缓慢,这种方法很难让学生快速的掌握和吸收。

(三)教学活动较少,评价方法单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老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基本没有活动。另外在评价方式也是比较单一和古板,这样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课堂效果较差。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效小学数学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新课改高效小学数学理论学习,提高自身认识

新课改背景下高效小学数学教学管理当中要加强新课改高效小学数学理论学习,提高自身认识。新课标的出台对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小学数学老师要认真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基本技能、数学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效小学数学教学管理当中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学理念。能善于沿着不同角度,顺着不同方向,选择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从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进行认识。在教学中能自始到终、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解题思路,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诱导他们转换角度,灵活思维,探索多种解题方法,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思维的独创性指敢于突破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在解题过程中我着力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大胆、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寻到具有创新意识的简捷妙法,达到培养独创性思维之目的。

(三)增加教学活动,改进评价方法,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增加教学活动,改进评价方法,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充分学习和研究小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有效的结合小学的实际心理特点,将活动融入到课堂当中,如在加减法的学习上,可以通过同学之间做游戏,提高实际的知识的吸收。另外小学数学老师要注重评价,鼓舞学生。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效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管理的重要方向。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效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存在:高效小学数学认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古板单一,课堂效率较低;教学活动较少,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加强新课改高效小学数学理论学习,提高自身认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增加教学活动,改进评价方法,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提高实际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德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3,13:97-98.

[2]陈轲.浅探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成功(教育),2013,08:237.

[3]袁世超.新理念 新方法 新课堂――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31:166-167.

[4]欧喜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86.

[5]郑端丽.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8:258-259.

[6]李超.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13,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