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资源知识点

旅游资源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资源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资源知识点

旅游资源知识点范文第1篇

一、设计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

1了解地理学习基础

地理教学目标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预期结果,由于学习具有累积性的特点,所以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的出现必须基于他们原有的学习基础之上。因此,确定地理教学目标必须以符合学生地理学习基础为前提条件。学生地理学习基础主要包括地理学习内在动力基础和认知基础两方面。

(1)了解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基础。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要指与地理学习活动紧密关联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兴趣越浓,学习期望就越高,而地理学习期望越高就要求地理教学目标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高的水准。

(2)了解地理学习的认知基础。认知基础包括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无论是认知结构,还是认知能力,都是地理教学目标所涉及的领域,如果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他确定的地理教学目标有可能会超出学生的认知基础,使目标高不可攀,也有可能低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使目标成为“过去完成式”。在《旅游资源》这一节,学生对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非常感兴趣,同时学生已经对本地的(如襄城县紫云山、平顶山市石人山等)和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资源(如长城、西湖等)有所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应掌握这一点。

2分析地理教学内容

地理教学内容是地理教学目标的“物质材料”,由于“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并且相互间具有复杂的联系,所以确定地理教学目标前必须理清“物质材料”。

(1)分析地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地理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此作为地理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分析地理教学内容中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知识结构,以此作为地理教学目标等级划分的依据。

(2)分析地理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地理教学内容不仅具有知识教育价值,同时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如学习各类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学习我国南北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如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巧夺天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等等。地理教师确定的地理教学目标必须反映地理教学内容的这种心理教育因素,使地理教学目标全面体现地理教学特点。[H01mm]

二、设计地理教学目标的要求

1.地理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全面性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包括认知领域和技能、能力领域,又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同时,地理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共同的学习目标,所以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还要坚持全体性原则,既要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2.地理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

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重视个体差异,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能力等多方面制订高低层次不同的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特点一般可预设几个层次的目标:一是基础性目标(课程目标),二是高层次目标(弹性目标和发展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目标层次越低越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相反,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需要的时间较长,是逐步达成的。

地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因而目标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新课标一改过去那种把教师当做行为主体、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角度出发的设计方式,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学生学习的行为结果。同样,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学生学习的结果,体现“为学生而教、为学习而教”的理念。如,“掌握阐述旅游资源的特性”意思就是说,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旅游资源的特性。

4地理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

地理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而不能是地理学习过程。如“旅游资源的价值”这一知识,表示地理学习结果的目标为“学生学会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而“掌握旅游资源的价值”则是设计地理学习过程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学目标更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为内容,如不能以“讲述旅游资源的价值”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只是表示教师的教学活动,而没有表示出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应当达到什么样的地理学习效果。

依据以上设计思路,《旅游资源》教学目标可以设计如下:

《旅游资源》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a掌握阐述旅游资源的分类,知道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在旅游方面的意义。

b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以及各种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B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分析各种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

b初步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能力。

c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真挚情感和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之情,并增强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旅游资源知识点范文第2篇

摘 要: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是在学生学完必修课程之后进行的,笔者认为选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需要整合的地方。本论文以选修三《旅游地理》为例,探讨选修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选修课程;旅游地理案例教学;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必修地理一、必修地理二、必修地理三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是在高二上学期完成地理的必修课程,文科和理科学生都完成会考之后,文科学生进入选修地理的学习。

选修地理是在学生高二学期学习三本必修知识和复习初中所学的区域地理之后进行的,所以,选修地理在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这一能力方面要求颇高,同样,恰当运用选修地理,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巨大。

但是选修三《旅游地理》教材在教材内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性强而实践性不足。教材的编写重复性较强、案例的选取新颖性稍微欠缺,需要补充一些前沿性和时代感较强的案例作为新鲜血液。旅游虽然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行业,但是对旅游的感触,不同地区的学生差异性较大,某些学生的旅游经历不见得很多,即使笔者所在的城市学校,学生能出去旅游的机会也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大多数都是只在城市附近的一些景点游玩过。如果单纯只“教教材”,势必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恐怕还可能把有实践意义的《旅游地理》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笔者以选修3《旅游地理》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为例,探究选修3n堂教学模式。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这节课的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本节课从旅游资源的本身和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及其相关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分析,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知识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抛出案例,提出问题(5分钟)

用多媒体展示福建武夷山和云南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运用地图册,找到两处旅游资源的经纬度和相邻的地区。提出问题:假设成本相同,客栈规模一样,你最愿意在哪一处旅游景区附近建客栈?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复习区域地理知识,了解这些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又对新案例的背景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5分钟)

小组讨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尽量根据能力强弱和走读与否将每一个小组内部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查找资料、互相促进。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六人学习小组已经根据以上原则提前完成分组,一人记录结果,讨论时指定发言人。每一组的记录员和发言人要定时更换,让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代表本组表达讨论结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在组内巡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陈述结论,查漏补缺(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中的主要部分,每组讨论客栈的选址要和旅游地的游客量产生直接的关系。能够从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和旅游地的环境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各组展示讨论结果,可对前一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重复的讨论结果表示赞同即可,也可对前一组的结果提出反对意见并论证反对意见。通过讨论和辩证分析,各组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要注意的要素形成尽量统一的意见。但是要注意的是,提出的每个案例并不都有一个确定的唯一正确的答案,比如每次讨论客栈的选址问题,重点在于知识的总结和地理素养的提升。

四、总结提升,理清思路(5分钟)

教师根据各组的讨论结果总结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需从三方面评价: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包括资源的吸引力,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开发价值,包括位置、客源地、经济距离、交通、季节性、停留时间;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等。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真正的指导者,也是点睛之处,因为选修地理中通过整合教材选取案例的分析主要是为了形成某一地理事物或者地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把通过案例讨论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上升到地理原理的层面,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

五、迁移拓展,举一反三(10分钟)

案例讨论完成之后,选取贵州梯田、红色旅游、冰川旅游等题目,分组思考所给案例的开发条件评价,对每组学生给出的答案评分,检测学习成果,提高迁移能力。所选题目尽量是新颖的情境,运用学生通过讨论新建构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解决题目问题。既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在分析每组成员题目答案时,注意学生答题的规范程度,培养学生用新建构的地理语言表述地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整合教学资源,选取有实际意义的案例,将地理课转变为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知识,将地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地理实践之中,真正体现选修课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

旅游资源知识点范文第3篇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研究实践教学的比较多[1]-[3],也有学者探索如何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4],但对课程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讨严重匮乏。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包括旅行社、景区运行与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等多个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多以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和目标,并没有针对全球化和面临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与解决能力的相关训练。学生疲于奔命似地学习各门课程,博学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限。这是造成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忠诚度不高,在行业从业的自信心不强,就业匹配度偏低的重要原因。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将课程打包组合,安排课程内容和实践任务,更好地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本文以旅行社课程模块式为例,进行目标―任务型课程模块教学改革探索。

一、旅行社课程模块设计

1.教学现状

《旅行社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面对客人操作,要求有较强的应变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学习达到与客户顺利沟通、熟悉旅行社经营业务流程、进行基本业务操作的目的。目前大部分旅游本科院校都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学习属于博雅教育,只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传授,不注重根据应用领域所需能力的培养,实践内容大部分安排在实验室中学习,缺乏面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及时变通与解决能力的训练。针对导游工作,面对客户需求及时沟通与带团能力训练不足。

有些课程之间重复内容比较多,如导游培养所需要的知识涉及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不沟通,有不少重复的内容,浪费课堂资源。根据旅行社管理教学任务和目标,将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按照教学目标进行组合,一方面可以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领域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

2.旅行社课程模块组合与教学目的

旅行社课程模块是以《旅行社管理》为主导,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文化》、《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资源学》、《旅游政策法规》、《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等课程串起来,利用课内教学、自主学习完成理论知识积累,利用本城市、本省和全国典型旅游产品实践认知、旅游线路设计、导游和景区讲解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中国旅游景区知识、中国旅游文化知识、导游业务知识、旅行社业务知识,又具备导游和景区讲解能力和旅行社业务运营能力。通过旅行社服务必备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培养有专业文化素养、熟悉旅行社业务、能独立担当导游讲解、承担计调服务等旅行社业务工作的专业人才,以及跨地区旅游线路创新设计人才。

3.模块分阶段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

在课程内容之间互相贯通的基础上,培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个目标:第一阶段,旅游景点与资源认知,通过自助式游览与知识学习,熟悉本城市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通过自助式学习与典型线路实践学习,熟悉本省景点与旅游资源分布、特征知识;通过自主学习结合课堂点评,学习全国景点与旅游资源,达到设计景点线路和讲解重要景点的目的。第二阶段,通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小组线路设计与导游风采比赛实践等形式,设计可操作的旅游线路设计并熟悉产品特征与内容,目的是掌握旅游线路的食住行游娱购产品,达到能根据不同细分市场进行创新性产品设计、组团、安排旅游行程、进行导游讲解的目的。第三阶段,通过组团销售运营线路的学习与实践,达到掌握线路设计、组织销售运营旅游线路的目的。

二、模块课堂教学方法与目的

1.问题导向式启发方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认知、概括、亲自获得知识,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5]。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归纳为几个问题,提前布置给几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与理论文献阅读的学习方式,发现实践问题、整理归纳解决问题的知识,不仅熟悉行业实践、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归纳总结,而且形成利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用新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

研究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然后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基础帮助他们建构新的、更多合理的、更多正确的和原则性的解释[6]。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应对现实问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研究型教学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开放性和综合性,在保证基本理论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热门问题、热门研究领域及跨学科的视角增加新的实践和理论内容,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与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与目的

实践教学以任务形式布置,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旅行社业务,掌握旅行社运营基本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既然旅行社管理教学过程和目标分为三个阶段,那么实践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的实践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学习学校所在城市的特色、旅游街区、道路、节点和标志物的布局、历史文化资源和交通经济等基本情况,分小组在城市内考察,返回课堂以PPT形式讲述城市旅游资源特征。二是分小组选择一日游旅游线路,在省内考察,返回课堂汇报线路资源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二阶段实践学习任务是景点讲解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组织参加导游风采大赛和旅游线路设计大赛,通过比赛掌握导游讲解能力和旅游线路设计基本能力。

旅游资源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作为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旅游学概论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对人类旅游活动以及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介体—旅游业)的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同时,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掌握旅游基础知识、熟悉旅游业发展现状,具备用旅游专业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旅游职业综合素质三个学习层次,从而达到专业基础知识的获得、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素养的初步提高,为培养旅游企业一线服务和基层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保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学重点是如何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为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长期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实践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完成为载体开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全方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将是目前及未来高职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课程特点,旅游学概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还是侧重于理论的学术研究,在课程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如课程理论内容冗余,缺乏设计与整合,理论内容枯燥;教学方式主要依赖理论讲授,跟学生的互动很少,以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职业能力缺乏训练载体,实践教学效果很不好。学校的传统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上,从高职教育要切实培养旅游人才角度看,旅游学概论的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尤其是课程理念的改革和课程内容设计的改革。课程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来展开,要在对旅游行业职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典型的课程实践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中之重。按照“以职业能力本位,以实践行动为导向,以工作项目为先导”的原则,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旅游学概论课程积极探索并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课程的理论内容首先进行整合,并针对性地设计具体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完成这些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始终强调“教、学、做”合一,力求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课程以工作项目为中心展开教学,打破固有的课程理论框架,结合旅游行业需求、职业岗位能力、注重培养技能和培养学习兴趣四个方面,本课程具体设计了“1个原点、3个模块、5大项目”的“135”学习体系。1个原点就是旅游活动的分析;3个模块分别是旅游活动基础知识、现代旅游三要素、旅游相关问题;5大项目包括走进旅游世界、成为一名旅游者、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我的旅游我做主。教学模块与项目的设计充分将实践任务与理论内容完美融合起来(见图1)。课程突破传统教学中注重概念轻视实践的误区,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积极参与过程,对课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程培养目标的设置是学校办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旅游学概论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具备三个基础的高素质的导游人员、计调、景区景点讲解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课程注重旅游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旅游学的基本规律,了解旅游学科体系的结构;(2)掌握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系统了解中外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4)理解旅游业的构成及旅游业的影响。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2)能够进行简单行业调研并总结归纳;(3)能用所学的专业术语表达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及见解;(4)能够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5)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素质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3)初步奠定诚信敬业、有激情、会创新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1.课程内容的整合

结合课程设计思路,联系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上将学习项目进一步进行任务分解,从而确定理论学习内容结构,每一个学习项目都设计有对应的实训活动,且合理安排了32个理论学时和16个实践学时。具体来说,本课程将内容整合为五大项目,分别为:走进旅游世界、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我的旅游我做主。每一个项目又进行了学习任务分解,项目1“走进旅游世界”分解为两个任务,即追溯旅游发展历程、旅游活动分析;项目2“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分解为两个任务,即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类型分析;项目3“介绍家乡旅游资源”分解为3个任务,即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保护;项目4“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分解为5个学习任务,即旅游业认知、旅行社分析、认识旅游交通、走进旅游饭店、认识旅游商品;项目5“我的旅游我做主”分解为4个任务,即旅游市场分析、认识旅游组织、把握旅游影响、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通过家庭背景、文化基础、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几方面的学情分析,确定了教学形式上首先要多方式多途径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第二就是要让内容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要活跃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表现机会。所以,课程教学上选择了五种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分别是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一些重点内容还需要详细阐述,对各类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教学中既强调对教学内容的传递,又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案例分析法:通过大量典型旅游行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法:通过问题、影像等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关情境中,通过提供直观、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调查研究法:利用课后调研作业设计,加强学生调研分析能力和对旅游行业企业的了解;课堂讨论法:将学生分组,教师向各小组布置讨论任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共同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3.教学模式实施

本课程实施问题引领主题式6步教学法,以问题为引领,分为展示评价,分析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互动讲授,探究问题拓展训练,解决问题交流总结,反思问题布置任务,关注问题等6个教学环节,每一问题环节对应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以项目3“介绍家乡旅游资源”中的旅游资源分类任务为例,在明确了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前提下,按照问题引领主题式6步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如下:首先,展示评价,分析问题环节,教师组织小组对提前选择好的热点问题进行汇报展示,教师点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中,教师播放南京旅游资源介绍视频,导入讨论情境,提出关于旅游资源分类的引导性问题;互动讲授,探究问题环节中,教师组织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代表发言,教师将各组观点进行记录,进行比较和总结讲评,并讲授旅游资源主要分类及其分类标准;拓展训练,解决问题环节中,教师设置课堂小思考和小测验,考查知识点掌握情况;交流总结,反思问题环节中,教师组织两位同学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收获,并进行知识总结;布置任务,关注问题环节中,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即对家乡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按照国标法简单分类,并撰写简易调查报告,用ppt汇报展示。该教学模式力求突破传统理论课授课模式,融“教学做评”为一体;注重以生为主,师生互动,进行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教学;同时开拓第二延伸课堂,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良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打破以考试成绩为学习质量的传统评价标准,重视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过程考核重视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试卷内容开放化的三维考核方式。

1.过程考核重视化。课程的考核不再是将期末的闭卷理论考试作为重点,而是更注重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表现。其中,过程性评价比重占50%,考核内容包括实训任务40%、出勤情况5%、自评综合表现5%等几个方面。

2.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考核评价主体上,适当削弱主讲教师的考核分量,将学生个体、学生小组、旅游企业等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来,共同构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其中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社会)评价分别占30%、50%、20%。

3.试卷内容开放化。在闭卷考试中,试题将考核要点放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应用能力等开放试题上,不禁锢学生思维,同时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多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实施教育观念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才能适应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适应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仍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下一步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精心设计与行业、企业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与任务,提高教学参与性与实践性。同时,针对目前教材普遍理论化、缺乏实践性的问题,尝试编写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特色的课改新体系教材。

【参考文献】

[1]邓梅.高职“旅游概论”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23):134-135.

[2]朱中原,朱景平.高职院校“概论”课项目化教学改革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73-275.

[3]孟秋莉.提高“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5):170-172.

[4]臧传芹,王慧元,赵美微,郐凯.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4):74-76.

旅游资源知识点范文第5篇

现在全国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尤其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主要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不符合行业发展需要。以项目化教学方法,在上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培养,通过实践项目练习,有助于学生熟悉今后工作岗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项目化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符合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一、项目教学法的目标分析

(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项目化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工作过程中真实项目为载体,把项目进行细分,每部分实现的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哪方面知识去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工作岗位中需要学生具有哪些能力。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提高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通过《中国旅游地理》学科学习,学生今后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主要是导游,导游需要W生掌握导游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带团计划、与其他导游及司机合作精神等,其需要学生具有沟通能力、服务能力、讲解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等。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具体模块,让学生掌握其基础知识,有计划培养学生岗位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导游的工作能力。

(二)项目教学职业能力目标取向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果,有目标的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使其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了解旅游地理一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侧重掌握中国不同等级旅游区旅游业各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分析各地旅游特色,对重要景区及主要旅游线路有所了解,掌握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或对旅游者起到选择目的地的参谋和导游作用。通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学习,主要提高学生策划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保护旅游资源环境能力等。

二、项目教学法的项目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进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把一个项目分几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能让学生达到的能力。在进行项目设计过程中,通常把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中国旅游地理》一般分为中国常见旅游资源的分析和讲解、中国各区域旅游线路的设计、中国旅游资源的调查与保护三个子项目,在进行子项目设计过程中,是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实践调研,有目标在提升学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让其适应今后工作岗位需求,为旅游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教师向学生介绍项目的目标、意义、学生需要完成项目的任务,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教学给学生下达项目任命书,一般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以小组形式完成的,每组有一名组长,组长根据项目的任务,确定组中成员的分工,分工明确,大家去准备需要完成项目的资料,为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是项目实施主角,教师是项目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根据组中每个成员的分工,根据项目的目标去完成,当每个组遇到难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过程中,可以有阶段性成果展示,让学生进行展示,大家可以进行点评,有助于下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评价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