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知识培训

茶知识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知识培训

茶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摘 要:本研究以广东高职院校的在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87位高职英语教师近三年的培训情况以及教师对专业培训的态度。结果显示,近三年在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不多,但形式多样。学校对于英语教师培训比较重视,出版社方面的培训因与专业结合紧密,切合高职发展需要,受到教师欢迎;但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暴露出培训内容广度深度均不够,培训时间短、培训形式简单、培训成效不显著等,普遍得不到老师的肯定等问题。课题组有以下启示和建议,1)培训要取得效果,一定是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协商的结果;2)个性化、学科性强的教师培训可放到基层教学单位完成,学校考核其培训质量,并与教学单位“十二五”发展规划相挂钩;3)拓展培训宽度以适应高职改革发展,增设更多职业性更强的岗位培训环节,打通英语教师进入企业或工作岗位实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师培训;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现状

作者简介:许竹君(197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发展、英语教学法、社会语言学;张艳(1977-),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教师发展研究、课程论;徐玲(1977-),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教学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第五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广东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编号ZGWYJYJJ2010B43)的部分成果,主持人:许竹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6-0052-05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伴随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大力倾斜,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全国高职院校发展呈加速态势。广东省2006年的高职院校数量是1998年的4倍,有68所。而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10年,广东高职院校达到75所,其中公办高职有48所,民办院校有27所。

高职院校发展过于迅猛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师资跟不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成为高职院校管理与发展中的瓶颈(许竹君,2009)。通过教师在职培训,即通过完整的连续的学习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黄甫全,2003), 可以使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继续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吴一安等,2007),同时满足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当前在职培训开设部门很多,有高职院校、地方教育局、出版社、某组织专注某教学技能或专业的专门研讨会等。而以学校为主要形式的培训较为普遍,这类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元,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培训形式(陈坚林,2004),也称校本培训。高职院校尝试采用校本教师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改革,但培训存在着一方面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英语教师培训缺少长远的体系支撑、培训力度的紧缺和不足、培训效果不突出;但另一方面却暴露出培训资源有浪费的可能,难以使教师得到深度的专业知识的提升。教师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他们把握着教育改革的最终命运(200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为全面了解广东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发展的现状,我们课题组首先从教师发展渠道之一的教师培训入手,了解一线教师对于教师培训的看法和建议,本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对广东地区的随机抽样选择的十八所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为广东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研究的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原则进行,对在广东75所高职院校随机抽样,向19所院校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的院校18所,占广东省高职院校的24%,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达62.3%。本研究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所有数据在SPSS(13.0版)上进行录入及相关的统计处理。

问卷第一部分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涉及受访人基本信息,包括他们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所承担的授课学时、授课的基本情况等,对高职基础英语教师队伍情况做一个基本情况了解。

问卷第二部分采用量的统计方法,调查主要包括以下维度:1)学校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2)高职基础英语教师队伍近三年培训情况分析,包括教师培训的来源、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方式、教师培训的规模和培训的内容等;3)教师对近年培训的满意度等。除了量化的调查,为补充和支持问卷调查的数据,在讨论部分有些访谈的内容做补充。

(二)研究对象

受访男教师共37名,占全体受访者的19.8%;受访女教师共150名,占全体的80.2%。受访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有82人,所占比例44.6%,31岁至40岁的有71人,占总体受访者38.6%。受访者中有61.3%的教师是硕士(包含研究生同等学力),而对于职称的描述中,初级职称有46人,占25%,中级职称有113人,占61.4%,副高以上的职称比例只占13.5%。从事高职教育年限,五年以下的占47.3%,五年以上的占52.2%。总体而言,年轻老师居多。

中青年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83.2%。年轻的高职基础英语老师有61.3%是硕士,青年教师才离开学校没多久,语言功底好,与学生年龄相仿,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由于年轻,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年限也不长,有一半教师在五年以下,因此整体的职称偏低,初中级职称共占总受访者的76.4%,教师整体还有很大提高进步的空间。

在本次调查中,将近半数受访者(45.7%)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可以看到除了毕业于师范院校的教师曾在学校接受了一定程度的职业训练之外,大多数教龄低的教师至多只在任职前进行过一些岗前培训,时间不长,且很少有理论结合实际的系统培训。近年来,虽然大量的英语硕士加入高职教育系统,但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明显,主要源于他们在学校没有得到正规、系统地教学法方面的训练。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基础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比较大,37.6%的受访教师的教学课时在12节以上,教学压力不容忽视。周教学任务在8-12节的,占54.4%,而承担12节-16节的教师达25.8%, 16节以上的教师有占11.8%。同时调查的课外辅导学生的一周学时数,课外辅导学生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小时以内,占73.5%。由于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近年来扩招的势头不减,而教师的人数跟不上扩招的学生数,许多高职院校都要求教师每周上12节,甚至上更多的课。而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40人的占绝大多数。

(一)学校对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的态度

学校是教师培训的主体,学校的态度决定了教师培训是否到位。根据问卷中学校对教师培训和英语教学态度的重视程度做出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学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体现在对英语教师的培训重视度上。(见表一)

表一是学校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和对英语教师培训重视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学校给教师提供培训的目的就是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从表一来看,学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对英语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是高度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出学校的态度:要提高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坚持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在职教师培训是必须的。英语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与学校坚持在职培训有密切关系。但最终培训的效果是否符合学校的初衷,从数据方面无法得知,许多学校在这方面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

(二)高职基础英语教师队伍培训情况分析

1.基础英语教师近三年受培训次数

表二数据显示,现有各类培训(含57%的培训总数由出版社完成)提供培训总次数为360次,平均每人三年内有2次培训机会,且培训时间88.2%集中在一个星期内完成。目前的培训从次数、规模、深度来说,都还远远未够人事厅所要求的专业人员每年进修专业课程量。

2.教师培训来源和培训模式

根据调查,对英语教师进行教师培训的单位主要有学校、出版社、当地教育局和专业团体。其中来自学校的培训占52.7%、出版社占57%、当地教育局占22%,其他13.2%。

校本培训模式是我们这次调查发现的比较突出的模式。这类培训占所有培训的52.7%。而基于出版社的培训模式(通常是教材培训)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模式,选择的受访者占所有培训来源的57%。几大出版社针对高职学生编制的国家级教材也做了很大的投入,参考本科教材推广的经验,得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使高职教师更好了解教材的编写精神,开设各种研究班,旨在让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而出于经济市场的考虑,他们会选择最受广大老师欢迎的选题做为培训内容,并邀请某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培训。目前这个项目还有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教育局培训模式主要针对的往往是各校的骨干教师的培训,参与人数少,轮到的机会不多,培训的项目比较泛,不特别针对专业提升的培训。因此本文也不做数据方面的特别分析。

3.教师培训内容

学校和出版社占英语教师培训的生力军。在所有培训的内容中,主要还是集中在教材使用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技术培训)等(见图一)。

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的内容中有83.2%的老师接受的是教师岗前培训、69.2%的老师接受的是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多媒体技术培训等)。对于有共性的,更具有专业特性的教学法培训和科研能力培训,却分别只有27%和15.7%(见图一)。其他(包括语言培训等)占2.7%。

出版社组织的英语培训则主要侧重在教材使用方面的培训(79.5%),也有部分涉及到英语教学法培训的(43.2%),其他类似科研专题培训只有22.5%,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培训10.8%,语言技能培训6.3%。

4.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

针对两个大的培训来源,问卷集中了解了英语教师培训时间长度、培训规模和培训方式这三方面。

教师的培训基本上都属于一星期以内的短期培训。学校培训的规模会相对小些,大部分是100人以下,约占79.6%;而出版社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涉及费用问题,因而规模较大,有65.5%的比例在100人以上。

学校和出版社在培训方式的选择方面比较一致的是大多采用名师专家讲座的形式,出版社占74.8%,学校占63.9%,这是一种易于操作,传统的方式。而出版社采取学科研讨会的比例则与学校有比较大的不同,有53.3%通过学科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师培训;而学校只有31.7%。另外学校把更多的培训时间放在示范课观摩上,有45.4%,而出版社只有27.9%的数据量。形式不同也反映了培训主体和侧重点的差异。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受访教师对现阶段培训的总体评价

在高职英语教师承担高课时工作量的情况下,对教师参加的在职培训有怎样的看法?受访教师对目前在职教师培训,特别是学校组织的培训,教师的评价满意度却不是很高(见表六),对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内容表示满意的老师仅有1/3(占31.7%),而选择中立态度的是1/4(25.1%),而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老师则高达43.2%,几近一半。

高职院校紧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但落实到英语教师培训方面落后于出版社。近年来,为贯彻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驾驭质量、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针政策,在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继续教学需求及社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出版了一系列“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基于岗位群需求和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的教材,目的是使学生在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其培训反映了其贴近改革发展方向的特点,另外,各受训高职院校教师齐聚一堂,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共享教学经验,因此得到教师好评较多(满意度达72.8%)。

(二)教师的需求分析

受访教师承担的课程量都不少,意味着参加在职培训将会占用他们额外的业余时间,但是,对于“是否有必要进行在职英语教师培训”这个问题,几乎全部受访者(96.8%)都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进行在职英语教师培训,同时有51.1%认为没有进修机会是影响自己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至于什么样的培训才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师所需要的,教师在教学中最迫切要提高的技能或者是能力是哪些?研究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理想的培训内容

1)做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您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最欠缺的是什么?

老师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最欠缺的是,最新教育理论指导(62%),教学经验(24.1%),语言技能(20.3%),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15%),课件制作(14.4%)。可见教师对英语教育理论对其教学的指导的渴求是目前最急需的。

2)您认为自身急需补充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有哪些?

老师最希望补充的技能是教学科研能力(58.4%),用科研指导教学,在教学中提高科研能力,是老师目前最希望得到支持和补充的。其他依次是课程资源开发(48.1%),教学设计能力(47%),课堂活动设计(43.2%),课堂表演能力(30.8%),言语表达能力(29.2%),教学反思能力(28.1%),课件制作能力(22.2%),课堂管理能力(12.4%)。从调查中发现,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除了自身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如何搞好日常教学。

3)您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是什么?

对于培训项目喜爱度方面,受访者的选择集中在英语教学法(62.2%),科研方法(52.4%);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43.2%);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29.7%)等方面。对于英语教学法的偏爱,可以追溯到教师对于高职学生质素的评价上,有57.8%的高职英语教师认为,“学生英语程度太差”,是教师目前面临压力最大的来源之一(其次是上课任务重,占51.4%)。

2.理想的培训形式

对于在职教师理想的培训形式,受访者的选择顺序分别为:出国进修(71.7%);中短期到其他高校系统学习和培训(57.6%);外教定期给学校老师培训(24.5%);专家指导下的教改和科研,在研究中达到培训目的(38%);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17.4%)等。

为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对于培训的看法,研究组在被问及如何促进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时,被调查者在肯定学校的努力的同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了在进行理论学科方面提供培训机会外,更要重视教师们参与相关行业实践的机会,要安排教师更多的企业实践锻炼,不要形式化;第二,多举办些时间长、小规模、方式内容多样的培训,提供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同时加强培训的后效评估;第三,培训的内容集中在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但内容要有针对性,应该是具体、生动、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同时对高职目前的教学现状有帮助,而非泛泛而谈;第四,加强与国家或省里各大学校校际间的合作与经验交流,互相促进,增加教师的学习平台;第五,语言教师必需是语言的实践者,要提供机会让英语老师出国短期学习。

3.培训内容应该由谁制定

在职教师的培训课程的施教方有多个,以上提到的有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出版社、地方教育局、某些专业机构等。那么培训课程有谁制定效果会比较好?75.4%受访教师认为,学校开展的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因而仅有20.2%受访者选择由学校统一安排培训内容。在列举出来的这些施教方之外,有51.1%的受访教师认为,由英语教学单位管理层决定培训的内容比较好,相比之下,由参与培训的教师决定培训内容的比例只占36.6%。

五、启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做为真正承担教师培训的学校,培训思路仍在走传统的老路,培训内容缺少特性;沿用以往的培训模式,采用从上至下的行政指令性的培训方式,因而得到老师肯定的比例并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培训现状调查中发现,出版社是培训的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把教材理念通过培训的方式带给教师,也通过提高培训质量在激烈的教材竞争中站稳市场份额。他们以为高职英语教育服务为宗旨,围绕高职教师和教学需求而设计教师培训,为高职英语教学和教师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总而言之,调查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培训要取得效果一定是培训方和被培训方相互协商的结果

和出版社相比,学校的培训在形式、规模和时间上都与出版社无异,但最终教师的满意度表明,出版社的培训由于他们了解老师的需求:站稳讲台和寻求自我实现。一个好的在职培训,一方面要给老师提供站稳讲台的培训,如适应高职改革的教学理念和英语教学法;另一方面,需要给教师以最新的科研指导以达到教师自身的自我实现。在互相协商的情况下,培训将会是满意的。不管是来自培训方的自上而下的一种行政命令式的培训,还是自下而上的以个人实践经验为基础的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过程,都需要相互的协商以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出版社培训得到老师的肯定也是他们直接了解教学单位的需求做到的。另外,从过半的受访教师(51.1%)希望培训由英语教学单位来负责制定培训内容也可见一斑。

(二)个性化的培训项目可放权到基层教学单位完成

英语教学单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层单位,是一个进步的共同体,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能独立于教学改革之外进行,专业发展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以课程实践与教师发展结合来做,类似这样实践成功的有浙江师范大学的吴宗杰(2000,2005,2007),他们发现,教学改革之所以难以产生实质性变化、教师培训难以奏效的原因是我们缺乏对教师主导角色的认识,缺少对改革过程、改革机制等改革自身的问题的研究,课程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教师发展,教师不是课程递送者这一被动角色,而是改革所应该依赖的作为探索者的课程主体;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发展,它往往更具有群体效应,一个良性发展的教学团队,会带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的热情。由英语教学单位指定的培训会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河北大学公外部的校本培训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公外部这个了解教师需求教学需要,同时也了解学校总体规划的基层单位,将本部教师素质提高与单位乃至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做到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老师也学会了如何自我发展,学会在教学中搞科研,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吴一安等,2007)。建议学校适当放权可以使更了解教师的英语教学单位更有的放矢地制定培训计划,以达到学校、英语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的培训成效。

培训要达到效果,就要使其不仅满足教师个人自身的需要和发展,也要符合集体大方向的发展。给一定配套培训经费的同时,与其教学单位“十二五”发展相挂钩,加强其成效管理。对下放后的教师培训纳入单位考核一部分,考核结果将与其晋升、评优相挂钩。

(三)创新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模式

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但有其特殊性,其中最显著的不同就是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2000年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把高职英语课程目标表述得非常清楚,即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方针,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从事涉外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把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作为教改的主攻方向。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重视培训与重视英语教学等同,但所提供的培训也仅限于教师教学技能、岗前培训、科研能力培训、教学法培训等,对于最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教育的岗位实践培训、岗位英语教学教法培训却没有涉及。建议每学期有计划让英语老师分专业下到工作岗位实行以周计算的带薪培训,真实了解不同岗位所需英语技能,可以最终在高职英语教学实现按需教学。

师资水平决定了高职外语教学整体质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把高职英语教师自身固有的知识结构和传授技能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其在面对高职学生的教育中可以随社会整体发展而发展,是培训的目的和重点。由谁来实施培训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深刻了解目前的高职教育改革的特殊性,要研究高职在师资队伍、社会地位、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国家政策导向及其社会期望等与本科院校的差别,才可以更好地遵循规律来按需实施,才可使教师培训最大程度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许竹君.广东高职是支队伍建设的难点及解决办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2):16-19.

[2]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吴一安,周燕(编). 外语培训个案研究[A].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茶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在“法制班”的七天里,刘会华和其他被清退的六名民办教师一起学习了《条例》,听“县里的干部”念各种事关大局和稳定的文件,并最后在悔改书里承认――“不该越级上访”。

刘会华和她的“法制班同学”们都持有教师证并具备各种资质证照。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资质完备的他们本该在五年前“转正”成为公办教师,不料他们却被清退了。

在“民转公”的名单中发现多名房县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亲属后,这些曾经的民办教师历时数年多方反映情况,但结果却是被送入“法制班”学习。

民兵训练基地里的“法制培训”

全封闭的“民师培训基地”设在房县西北方向一栋三层白楼里。这座楼建在几十米高的土山上,用两人高的同墙和铁门将其与外界隔绝。这里原为房县民兵训练基地。

房县“民师法制班”开办于2005年3月1日,正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由于得到了不能转正的书面通知,六十名被清退的民办教师当天一早便拥到教育局会议室讨说法,有七位代表一直坚持到夜里。局里诬称他们“扰乱正常教学秩序”,于是当晚把他们拉到看守所进行“法制培训”。被培训者学习时间从八天到十天不等,培训内容竟然还包括电焊、搬砖等用以“加深巩固学习成果”的劳动。

今年2月18日晚上9点左右,新学员们被拉到基地。在小白楼第一层,给每人分配一间带有铁栏杆的单间,还配备了“陪读”,每人都有两三人陪吃陪读陪谈陪住。据多位参加过法制班的老师回忆,县、各乡镇负责、政法、教育的领导都曾在基地“视察”过。

第二天起,铁门就很少再被打开,真正的全封闭式“法制培训”开始了。上午九点,这些在讲台上站了三十年的老师成了学生,每人手上拿着一个发放的蓝白十六开小笔记本,一支黑色签字笔,被安排坐在一个小会议室里,听年轻主讲者用冰冷的语气念文件。下午写心得体会,可多可少但必须写,六天的时间,刘会华写了二十页。但让她更难受的是,她还被告知不能跟其他被培训的老师们打招呼,吃饭也要打回房间吃,否则,轻者被痛斥。重者延长培训时间。

即便表现得好,保证书、悔改书、申请书和担保人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刘会华的材料被认为“写得挺好,写得深刻”。她在悔过书中说,“通过学习知道不应该越级上访”,“不应到省委门前站一会”,她出来后说本来想写犯了错,但感觉自己没错,就没写。

这批受训的共七人,分别是四十五岁的刘会华(女)、五十六岁的邹正权、五十五岁的邢华义、六十岁的代明玉、四十六岁的李华(女)、五十几岁的刘大玉,以及五十五岁的金开珍(女)的爱人郭新才。“一开始说要培训十五天,如果连续参加过三次培训,就要一次培训半年到一年。”但培训人员提出只要表现得好可以先走。刘会华担心孩子无人照料,多次哭诉请求离开。2月24日,刘会华等三人“培训合格”回到家中,其余的教师继续“学习”。

结束“法制培训”的当晚,刘会华心酸地发现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自己憋在租来的房子里,已经三天没上学了,一直喊饿。离开法制班的前一刻,刘会华问培训她的人:“这里条件挺好,我能要两间吗?”面对刘会华的古怪问题,培训人员这样回答她:“你得赶紧出去,下一批正等着进来呢。”

这位单身母亲获得的低保,由2007年的每月七十元涨到了2008年的一百元。“会因为我参加了‘法制培训’而被取消吗?”她急切地问记者。

和第一次进“法制班”的刘会华不同,这已经是刘大玉的第三次培训了。前两次发生在2005年春天和2007年秋天,培训时间分别是十二天和三天。据刘大玉的妻子谢凤英回忆,每次回来之后他都一脸胡子,看上去又脏又瘦,吃不下睡不着,根本不像以前那个注重仪表的乡村教师。

至少有十人曾参加过类似的“法制培训”。若以次数论,至少有两位老师已被培训了三次,其中也不乏被深夜带走单独培训的情况。

谁顶警了他们的转正名额?

1997年,国务院下发三十二号文件明确规定此前清理整顿后留任资格齐备的民办老师,都应在2000年12月31日前妥善安置,并规定了具体的安置名额。

2003年,在房县最后一批民办教师面临转正还是被清退的关口,县里上百名教师都符合转正的相关政策,然而其中大部分却被挡在了转正的大门外,不少不具资质但大有来头的人却出现在了转正名单中。

房县多位老师多次调查的结果令人触目惊心:1996年前后,共有十三名教育系统官员的亲属从商场。汽配厂、铅笔厂和印刷厂等单位安插到县实验小学、县幼儿园,甚至―些科员的司机的亲属都名列其中。

希望曾经距离这些民办教师如此之近,工资从七十代的每月四块钱,涨到九十年代的一百一十元,2002年涨到了二百五十元。也就是在这一年,刘大玉抱回了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和县级年度优秀教师的奖状,转正大有希望。

据房县―位在职老师说,刘大玉和其他―百多名持证上岗的民办教师在2000年前就该转正。但在长达三十年的等待后。结果并未如期而至。2003年秋,房县全县统考,年底红色榜单就贴在了县城和各镇学校的门口。刘大玉未能上榜。其时新华社宣布十堰市的民办教师“已成历史”,房县一百七十一名教师中,“民办转公办的三十五人,办理离岗退养的二十二人”。

余下的被清退的―百一十四名教师就此与讲台绝缘。对未能上榜的教师来说,打击是空前的。五十六岁的小学一级教师龙顺先落榜后一年都没出过屋,觉也睡不好。而冯晓敏老师落榜后不久积郁成疾颅内出血。五年来,尽管负债累累,她却始终都没去领过那每年四百元的清退费。

据刘大玉的妻子谢凤英回忆,落榜后丈夫多次对她说:“我这辈子对不起你啊”。也曾有那么一小段时间他擦干眼泪,收藏好所有的教案、奖状、证件,重新走人已经陌生的水田早地,准备接受被清退的事实,“不给国家添乱”。

据一位熟识刘大玉的老师说,因为没钱,他一对儿女在十四岁就都已辍学,而今家里装钱的破塑料袋里经常都是一分的纸币和钢,“连买玉米种的钱都没有”。

在过去的五年中,这些鄂北山中的教师们拿出仅有的积蓄开始南下武汉北上北京,“找裁判”讨说--法。他们对政策的理解渐渐明晰――他们理应是转正的一批。

面对老师们要求彻查的呼声,十堰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曾在房县水电宾馆“私下劝慰”教师们:教育局领导和职工们的亲戚进入教育系统很正常,领导们对教育的贡献很大,“他们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仍有权这样做”。

听到这,一位女民办教师大声问了句:“到底谁的贡献大?”一抹眼泪,转身离去。

“三十年的媳妇,怎么就熬不成婆”

参加过法制班的老师们除少数工龄不足三十年外,其余都在讲台上站了三十年,年龄大多超过半百,他们当中许多都是小学一级乃至高级教师。

他们的档案仍然被仔细地保管着,好像他们仍属于一个组织。一份材料中这样写着:“我们都有过青春年华,也曾身强力壮,是众人中的佼佼者……三十年的媳妇,怎么就熬不成婆?”

根据一份针对民办教师的调查报告,湖北十六个市县区有超过八千名民办教师被清退。很多民办教师因争取转正而放弃了农业户口。家中已无地可种。在经济萧条的当下,因为生计他们不得不远离故土,到浙江、武汉和上海的工地,搬砖头、运钢筋。

记者了解到,除了一位老师在私立学校里烧饭外,二十多位老师没有一个重新回到学校。龙顺先老师开了个私人幼儿园,“感觉不太像老师,更像是保姆”。

县里三年前承诺给被清退的民办教师办养老保险,确实让大家激动了好一阵。然而教育局拿不出一百多万的补交款,事情就搁浅了。当农村文化员,每月可拿到二百五十元的工资,这是他们眼前最可期待的一条生路。但县里却明确说只有五十六个名额,尚不足安顿一半被清退的民办教师。

进入法制班前一天的凌晨五点钟,最后一批被清退的七个民办教师,结伴来到陌生的武汉市咨询政策,正赶上个雨天,他们又坐错了公交车,又饿又冷步行了几个小时,刚好经过省委大门,就在门口站了几分钟。

茶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教师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培训

学校系统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招聘合格教师、持续且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与保证学生学业成就的强有力支持系统。[1]可见,教师在教育系统中具有核心的作用,师资是教育发展的关键。随着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备受关注,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状况的调查研究就显得迫切了。本研究对河南省5所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改善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意义上的参考。进而从培训方面着手来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进而提高教育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从河南省众多中职学校中选取5所开展重点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69份,有效问卷260份。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在发放问卷调查的同时,还辅以访谈等多种形式。问卷包括36道题,其中前8道是关于个人信息方面的问题,9—22题是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现状的调查,后面14道关于培训现状方面的问题。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假设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成分,编制半封闭半开放式问卷;根据理论构想与问卷调查结果,筛选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成分,采用Q分类的方法,对其专业技能因素分类,构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标准,编制正式问卷。

二、基于数据的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现状

1.教学设计技能方面

(1)课程目标确定

34.9%的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来确定,32.7%的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20.1%的老师根据对口升学要求,11.9%的老师根据岗位要求来确定。这与职业学校的实际需求不太一致,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各种技术人才,应更多地强调对口升学和岗位要求来确定课程目标。

(2)教材处理方式

73.9%的老师都选择以教材内容为主,灵活调整,依照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占13.1%,只有2.6%的老师依据自己的考虑确定教学内容。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老师能对教材进行理性处理,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调整。

(3)对常用的授课方式的调查分析

中职学校的教师常用的授课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加讨论,而边实践边讲解的比例最低。从中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教师常用的授课方式不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学习各种实用的技术,以便毕业后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技术方面的需求,从而服务社会。故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授课时也应更多地注重实践,在实践中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术。

2.教学评价技能方面

对学生和对其他教师教学评价侧重的方面的调查分析(见表)

在对学生评价时,教师们看重的是日常自己的观察,往往忽略一些新的、全面的评价方式。对其他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则多关注教学效果,即在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3.教学研究技能方面

(1)对教学反思形式的调查分析(见表)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的教师在教学反思形式上有所不同。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教师主要是教研室成员研讨和自己反思,而大专学历的教师还倾向于比较传统的教学日志。(中专学历的教师调查人数较少,不具有统计分析意义)

(2)对科研论文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职学校教师己意识到科研十分重要,是显示自身素质及晋升职称的重要方面。以上数据说明广大中职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强烈,写论文的意识已凸现出来,这也是由于各级对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现状

1.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

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的调查由数据可知,在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方面专业教学法与实验技能的培训比例差距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中职教师在参加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2.专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形式

(1)参加技能培训的级别(见表 )

从表中看出,48.5%的老师参加技能培训的级别是市级培训,校本培训仅占32.2%,而校本培训是各学校根据学校的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发展起来的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很有帮助,但在调查中校本培训的比例偏低,应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2)专业技能培训的评价(如表)

如表,超过一半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对技能培训现状不满意。当问到对目前的培训现状不满意的原因时,没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和培训流于形式呼声最高,比例均为20.3%。培训质量与效果差难以满足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需求。

(3)专业技能培训的预期(见表)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明显看出,61.1%的中职学校的教师期望最理想的培训导师或授课教师是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这些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熟悉其所教学科特点,能把自己一些成功的经验教给进行培训的教师。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各种实用的技术人才,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中职教师对培训的预期是期待提高专业技能的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一)基于数据得出结论

1.通过大面积多种渠道的调查研究,使我们对目前中等职业教师专业技能与其培训现状有了较全面的、深刻的了解。结果显示,在专业技能方面,教师处理教材方式灵活,科研意识强烈,但是依然存在众多不足,如教学设计能力欠缺,理论与实践不能进行很好的结合,教学技术能力不足,评价方式守旧等。

2.也使我们认识到中职教师的技能培训状况不容乐观,与职业教育事业实际要求相距甚远。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培训时间不灵活、培训导师经验欠缺、培训途径单一等问题。

(二)相关建议

1.更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观念,提高其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把中职教师视野引向社会经济、行业企业的发展与需求,推动职教课程改革。并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使教师逐渐认识到,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再只是习题的“研究者”和考试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还应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使教学重点更趋于学习者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还应逐步建立完善诸如经费保障、弹性时间、奖勤罚懒等措施以激励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师切实感受到参加培训所带来的益处。

2.强化培训的实效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

从上面调查中可以看出,机会少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能外出参加技能培训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不能仅仅依靠县、市组织的一些假期培训及“达标式培训”,除此之外,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如依赖每一所学校自己的力量进行“草根式培训”即“双师徒制培训”:师带徒,徒推师,共进共长。这样,有经验的老师带动新任教师进入实际的教学情景,处理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而掌握先进理念的教师帮助相对保守的教师了解并内化这些先进理念,从而实现共同促进。同时,还要注重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多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专家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培训、教学、研究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2]

3.完善教师的培训、培养计划并且形成制度

中等学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现念,不断地吸收、获取专业发展前沿的新的信息,不断地更新和构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迅速捕捉到专业发展的有创意的、鲜活的、有用的信息,形成自己的专业理论系统和专业操作技能系统。有目的地开展教师操作技能展示、说课、汇报课等,这些手段均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深层次了解每位专业课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而通过专业前沿培训、学校集中培训、教师自我培训的多条途径进行,并建立可行、有效的制度,检查教师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对其中脱颖而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4.制订培训内容,适当更换培训方式与时间

首先,培训内容的制订要做到切实的全面化与多样化,且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培训内容应该包括 20%左右的教学理论与方法,30%左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50%左右的企业实践活动。[3]同时应以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作为依据来划分培训层次,以能力为本位来设计教学培训方案,以实体化为手段来完善实践教学,对已有的培训层次做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进度的规划;其次,为减少教师参训与原单位教学管理工作间的影响,将培训安排在暑期或期末进行将会进一步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对于培训模式等的改进,建议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组织部门在组织学员报名前拟定各机构培训具体课程、大致流程安排、培训时间以及培训机构的性质、特色等,让教师在了解相关情况下结合现实选择性的报名,从而有利于提高参训教师积极性,使整个培训更顺利的开展,取得更好的绩效。[4]

5.精选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担任授课教师

在调查中发现,61.1%的中职学校的教师期望最理想的培训导师或授课教师是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授课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所以应聘用既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又熟悉中职教育特点,常年在中等职业学校任教的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来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项目,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

6.拓宽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与普通高中师资的重要区别体现在其专业能力。然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中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教师还不是主流,因此,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依然是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顶岗实习”对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有较好帮助

这种方式一般安排在暑期,由学校组织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新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中等职业学校应出台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实习积极性。由于企业的产品种类、操作规范、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教师的专业基础、动手能力、自身特点也各不相同,常规性、制度性地开展顶岗实习对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很有必要。

(2)“校内工厂”的教学模式对部分教师有帮助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模拟真实的产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专业课教室改建成“车间”,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学做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对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的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他们努力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技能要求,这对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有较好的帮助。

(3)“科研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在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性能,与市场、企业近距离接触,可以较好地熟悉设备性能、设备使用、设备维护和设备管理情况,了解正在开发和即将投入使用的新设备的性能,是一种较好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锻炼方式。

参考文献:

[1] McKinsey&Company.How the world’s best performing school systems come out on top.London:McKinsey and Company[EB/OL].mckinsey.com/clientservice/ 2007.9.5.

[2] 丁俊华,李泽宇.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视窗2007,(8):54-56.

茶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辖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2名全科团队成员(全科医生24人,公卫医生23,护士35人)和2004―2005年三期“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班的51名学员。

1.2 方法

第一部分:将疾控中心能够提供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服务内容进行编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成员按需求选择,共完成调查问卷93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88.17%。第二部分:对“全科医师”培训班学员在培训前后的试卷成绩进行评估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82名全科团队成员中,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为38岁;男性20人,女性62人;学历为中专的33人,大专32人,本科及以上的17人;初级职称者64人,中级职称者18人。

51名“全科医师”班学员,培训前成绩最高为50分,最低为24分,平均成绩为35.8分;培训后成绩最高为100分,最低为81分,平均成绩为89.2分。

2.2 全科医生培训成绩分析

2.2.1 单选题 主要测试传染病防治、性病防治及狂犬病防治等内容。培训前全科医生对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日期、疫情报告时限、尖锐湿疣等传染病疫情管理有一定的了解,而对犬咬伤处理、乙肝疫苗等免疫知识缺乏重视。培训前正确率为63.6%,培训后正确率达99.4%。

2.2.2 多选题 主要测试肠道传染病监测、肿瘤监测、肿瘤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内容和指标。培训前正确率为12.5%,培训后正确率达67.2%(表1)。

2.2.3 填空题 主要测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结核病防治及伤害等内容。不正确的主要原因是对DOTS是当今最有效的控制结核病的技术策略,其优势保证病人获得“最高治愈率”和防止“多种耐药”不能正确填写。

2.2.4 判断题 主要测试实际工作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经培训后正确率有明显的提高(表2)。

2.2.5 简答题 培训前只有个别人能够不完整地回答肺结核可疑症状,而对职业病报告途径均不能回答,培训后均能比较完整地回答。

2.3 培训课程需求调查

82名全科团队成员对培训的需求,第一位是慢性病,其中最为需求的是高血压的管理,其次是糖尿病;第二位是传染病,其中最为需求的是肝炎的管理,其次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干预等;第三位是免疫预防、消毒,对环境、职业卫生培训的需求较少。

2.4 培训方式需求

82名全科团队成员中有21.9%的人愿意参加脱产培训,25.6%希望半脱产,有41.5%希望不脱产,而以远程或业余时间进行培训,1.0%的人表示没有需求。大部分学员感到学习时间太少,有很多内容没有讲到。希望能够增加实践操作,日常多安排类似的培训,加强与临床工作的联系。

2.5 日常检查指导需求

对疾控中心在日常工作或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社区全科团队最希望相关人员深入社区现场指导培训,其次为简报或信息联络单形式,第三是以开会集中点评以会代训。认为没有明显作用的是电话通知,其次是开会集中点评以会代训,第三是简报或信息联络单。

3 讨论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队伍来为其守门、把关,使大部分病人在基层得以解决。根据国内外的情况和经验,只有全科医生才具有该资格,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突破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及相关人员的观念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全科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保障,由于疾控相关工作专业性强,团队人员在初接触这些工作时有一定困难,迫切需要获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调查结果说明以往的培训和指导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需进一步形成一套完全满足需求的培训指导系统。

全科团队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慢性病防治、免疫预防、传染病突发事件调查、医学观察、病家访视和健康宣教等。在培训中也暴露出对公共卫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缺乏兴趣,如果仅仅培训具体操作而忽视理论培训只能是低水平的被动式工作,缺乏科研创新能力。所以在今后的培训教学中要列出重点、难点,强化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的薄弱点及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容要深入、细致并要结合社区全科团队实际工作需要,针对性、操作性要强。另一方面加强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科研水平。

全科医生学员在疾控中心接受预防知识的培训仅有4整天时间,且为半脱产式,对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相关知识只能是初步了解,要想独立承担工作则还要依托今后工作中的不断学习。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并延长在疾控的培训学习时间是十分有必要的。全科团队培训需求调查也表明,全科团队成员比较喜欢不脱产、半脱产的网络课程和电子资料等方式,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深入社区面对面人性化的指导方式更受团队欢迎。

有效地加强人员培训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当务之急,也是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全科医师队伍无论从知识、技能、管理、协调能力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在吸收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培训的经验后,更好地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赵树理,吕春雷.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培训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全科医学,2002,5(10):841-845.

[2]李长明,姚建红. 发展新世纪社区卫生服务应把握的指导方针\.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 ,17(11):645-647.

[3]施榕,朱静芬,谢庆文.上海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远程教育开展状况及其效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22-1223.

[4]刘晓苏,白淑芬,杨肃霜,等. 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 ,16(11):694-695.

[5]孙晨光,张泽申. 聚焦社区卫生改革,强化业务指导\. 社区卫生保健,2006,5(6):460-461.

茶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置换培训 置换培训教师 顶岗支教 意见和建议

一、引言

“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项目”旨在通过城镇教师的支教或高等师范院校(包括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下同)师范生的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并组织其参加教师培训,从而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与能力,促进了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骨干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培训的组织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必须与师范生顶岗实习、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两项工作紧密衔接,互为支撑,同步实施,整体推进。具体形式为:省内师范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当地已派出支教教师的城镇学校或农村中小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城镇派出的支教教师或参加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在一定时期内顶替现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岗位,通过两次置换或一次置换出来的农村教师参加由师范院校和当地教育局联合组织的脱产培训。

培训的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采取在师范院校集中培训的方式实施。师范院校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科的农村教师开展分类培训,会同当地教育局共同确定包括高校专家、中小学特级教师、名教师等的高水平教师担任授课教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交流互动、说课评课、同课异构等形式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应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注重培训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突出案例教学和参与互动。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农村教师实际需要,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重点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科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实施等。

目前,置换教师培训工作已经顺利开展。为使置换培训模式更优化,置换培训真正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本人采集了一些置换培训教师对置换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现简述如下。

二、研究方案

(一)问卷调查――国培教师

1.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平行学校参加过“国培”的一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2.步骤

对本校教师发放问卷,统一回收;对其他平行学校则运用电子邮件进行调查。

3.问卷材料及调查结果

在邢台柏乡县三所平行中学抽取教师施测。发放教师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4.研究报告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参加国培的教师认为培训课程对他们很有帮助的为25人,有帮助的为29人;对课程设置很满意的为18人,满意的为24人,一般的为12人;54个人都认为培训班授课教师责任心强,备课认真;对于培训时间,18个人希望可以加长培训时间,而36个人认为恰当;对培训班的教务、组织管理有12个人很满意,36个人认为较好,6个人认为一般;42个人认为授课课时应适当增加,12人认为应当减少课时;教师们对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法培训较感兴趣。

对于最为实用,效果最为明显,启发最多的课程,教师们各有看法:部分教师认为《青春期教育》《初中生“网络沉迷”的预防与矫正》《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这几个课程最能联系当下的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教育会有所帮助;有些教师认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最为实用,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去管理学生并与学生沟通交流,主要教会掌握学生心理的一些方法技能;还有些教师认为《开放式试题讲座》《社会问题解析》对其启示最为明显。

教师们都认为有机会参加“国培”很好。首先,参加培训可以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可以聆听名师们的精彩讲解,提升了教学理念,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其次,教师们反映在农村教学多年,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太少,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技能、教学理论和理念等不断地被输出、掏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职业倦怠。国培给了教师们难得的机会,不仅让教师们在知识技能、教学理论和理念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提高了师德修养,提高了知识素质,还有机会结识很多新朋友,让教师们收获很多,并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去。在一线教师们补充新能量的同时,顶岗实习生们也有了一个上讲台的机会,很难得。

当然,也有教师认为参加国培就不能照顾家庭,家庭与事业不能兼顾。另外,还有些教师担心顶岗实习生不能独当一面。

(二)自我剖析――一个参加了国培的农村中学教师

说起国培,有褒有贬,但我觉得国培活动利大于弊。首先,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国培活动的开展使大量中小学的教师岗位空缺出来,给了师范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的机会,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了他们宝贵的教学经验。其次,对国培的教师来说,虽然有弊但是利大于弊。当今的教育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新出现的幼儿园教育对小学的教育存在不利的影响;农村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人们大众化选择教师职业,造成了教师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这些现象与弊端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阻碍,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国培计划开设了针对各专业、针对各教育理念等的课程,提高了各地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储备,也培养了各地方教师对21世纪教育的理解与实施。国培计划又一次实现了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使教师能亲身体会到学生的感受,对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育缺陷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让教师作为一个学生的角度去真正关心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听听大学教授幽默诙谐、意义非凡的课程,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超脱,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净化。再加上课下如此“充实”的电子作业及各种课件与反思等,给每个地方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

三、结论

置换培训教师对置换培训模式较为满意,在亲自参加过“国培”之后,教师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获益匪浅。为继续更好地开展这项培训活动,让以后参加“国培”的教师们能够收获更多,教师们对国培计划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具体有如下几点:(1)多增加一些学生心理方面的课程,以便与学生沟通交流。(2)增加一些教师心理方面的课程,以便自我调节。(3)最好增加跟岗学时,让接受培训的教师真正体验到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换句话说就是,一节好课应该如何上。(4)多与一线教师交流,包括从备课到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等方面。(5)希望专家在讲解理论之后可以亲自上一节示范课。(6)应注意教学新理念与目前应试教育体制有脱节的现象,进行改进。(7)适当增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法的培训。(8)多增加专业性讲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