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生物的最根本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化学与资源开发
1.太阳能的开发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类似三明治的结构,将纳米二氧化钛烧结在导电玻璃上,再将光敏染料镶嵌在多孔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形成工作电极,在工作电极和对电极(通常为承载了催化量铂或者碳的导电玻璃)之间是含有氧化还原物质对(常用I2和I-)的液体电解质,它浸入纳米二氧化钛的孔穴与光敏染料接触。在入射光的照射下,镶嵌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光敏染料吸收光子,跃迁到激发态,然后向二氧化钛注入电子,染料成为氧化态的正离子,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电流到对电极,染料正离子接受电解质溶液中还原剂的电子,还原为最初染料,而电解质中的氧化剂扩散到对电极得到电子而使还原剂得到再生,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在整个过程中,表观上化学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而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2.氢能源的开发
氢能的利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氢工艺,二是储氢方法。氢的来源非常丰富,若能从水中制取氢,则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设想比较可行的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二是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而在氢气的储存方面,可以利用储氢合金来储存氢气。目前研究发展中的储氢合金,主要有钛系储氢合金、锆系储氢合金、铁系储氢合金及稀土系储氢合金。也可以用复合氢化物如铝氢化物和硼氢化物储氢。
二、化学与环境保护
1.水污染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而当今世界水资源匮乏且污染严重,处理水污染的方法有很多,如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其中化学方法处理污水主要有以下三种:(1)混凝法――用混凝剂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物;(2)中和法――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3)沉淀法――使用沉淀剂将重金属离子转变成沉淀。在实际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同时使用。
2.大气污染防治
关键词:都市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前景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温室气体增加、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以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生态危机等发展障碍。面对新形势,我国现代农业最根本措施是利用发展方式与技术将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进行实现,并将农业发展层次与实力进行提升。因此,改变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而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林下经济。
1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而言,由于现在都市经济的增长方式为挤压式,因此未来环境的治理与修复成本均会不断地升高。有许多实践证明,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能够加快我国各地都市的生态农业的发展速度,并能够同时获得生态、社会以及经济等多重效益,还能为生态农业与现代都市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2林下经济的含义与作用
2.1什么是林下经济我国的林下经济兴起于21世纪初,目前,林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都市生态农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下经济能够将林业生态资源与林下空间进行充分地利用,并对农林牧产品的综合开发、观光旅游、养殖、林下种植等进行大力地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等综合效益。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都市生态区与近郊区能够将林业产业生态的优势进行充分地发挥,并加速林下经济开发的发展。近年来,林下经济不断地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在国外,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相对较早的国家如德国,该国高度重视都市农业的生态发展,并以“森林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国内如天津、上海以及北京等大城市也加入了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行列中,如今,北京已将林下经济作为能够使农民增收、促进首都生态发展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
2.2林下经济的作用
林下经济能够将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多重效益进行同步实现。近几年,国务院出台了将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加快的相关意见,以便能够更好地加快林下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使其多重效益得到充分地发挥。林下经济不仅能够使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多重效益得到发挥,而且还能够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并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增加。
3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对策
3.1发展模式的选择
由于都市林下经济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与发展空间等客观环境因素,因此,在选择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时,应对以上特殊的客观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对城市需求必须进行服从,发展模式必须服务于都市的现代化发展,并将都市林业的空间地位进行突显;同时将服务业、工业、林业、农业等多个产业进行联动,将林下经济的都市服务功能进行最大限度地开拓。第二,由于林下经济能够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相关服务、技术的领先发展等进行维持,并具有修复保护环境、防止城市污染等功能,因此,在选择发展模式时,应将城市旅游休息市场的优势进行充分地发挥,并将林下旅游、休闲体验等林下经济项目进行重点地发展。
3.2对策
第一,加大投资力度。能够将我国现代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得到实现的重要决策是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由于林业经济是产出与投入均相对较高的产业之一,若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相应的效益与规模则难以产生。因此应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投资力度,并对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进行鼓励与支持,同时将生产水平进行提高,并对农民保护林业的生态环境以及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的态度进行充分地调动,从而使林下经济的产业集群得以形成。第二,因地制宜,注重个性化培育。发展林下经济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使林下经济的特色发展得以实现。第三,建设林下经济技术体系。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技进行突破,只有将技术进行创新,才能使林木与其他生物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并使林下经济高产出的现象得到维持。
4结语
关键词:农民;职业教育;劳动力;农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4-0020-04
一、农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安徽省阜南县现有农村劳动力815 576人,2015年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的有六十多万人。农村劳动力不再仅仅是农业劳动者,相当一部分已成为第二、第三产业的职工。因此,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业的现代化涉及的因素很多,而人的知识化、专业化是最根本的因素。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要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物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管理农业,这些都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与之相适应。即使在现阶段,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实用农业增产增效的普及和推广,也都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 11.63%,系统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每年年均要提高户籍城镇化率1.3个百分点,每年要让1 600万没有获得城市户籍的人成为户籍城市人口。上述规划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是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W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及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1]。在阜南县815 576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约有48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很多,农民的职业教育素质是决定转移规模和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会越来越窄。农村劳动力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有助于他们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出去,实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流动。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使农民开阔视野,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主动性。从实践上看,一方面,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据统计,2015年,在阜南县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2%,比平均值低20.2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4%,分别比平均值高23.1和3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较高。据阜南县统计局的问卷调查,2015年的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接受技能培训的占55.3%,高于农村劳动力总体技能培训水平40多个百分点。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政府服务农业的基本职能
WTO主要成员国都将农民培训作为政府为农业发展提供的主要服务之一。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对农业劳动者的职业教育以及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法国政府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获得经营农业的资格。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业于高等农业院校。而美国不仅有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还在农村广泛开办培训班,对青年农民进行系统培训[2]。因此,县委、县政府要利用好阜阳市唯一一家科普基地――阜南县委党校这个平台,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职业教育水平,这既是政府服务农业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政府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
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和劳务两个方面。不论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是增加劳务收入,都与劳动者的素质密切相关。据调查,不同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是不同的,农户家庭收入和转移劳动力劳务收入水平会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同时有关资料显示,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更加明显[3]。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执业能力,激发农民的创造力,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
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的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转型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农村城市化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二是规模、效益、特色、有机农业将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农民职业教育面临两大任务:一是适应农村社会转型需要,开展农民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二是培植农村专业农户和骨干农民,防止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妇女化、弱质化。农民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农民的社会化终身教育,为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服务。
要着力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各类农民职业教育机构应相互沟通,分工协作,构建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具体包括:一是农业系统中的中等农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承担高、中、初等农业职业教育,普及性农业科技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同时创造条件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教育系统中的农村普通初中和高中,通过“3+1”“3+X”的形式,植入职业教育内容,对不能继续升学的农村青年开展职前技术教育和培训;农村职业中学应主要面向“三农”,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三是技工学校在面向城市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要更多地承担农民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四是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县委党校要充分发挥阜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这个平台,围绕技能、转岗等职业教育开展培训。六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应结合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七是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农村社区组织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事业,主动承担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职能。
三、农民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农民职业教育机制
农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涉及农业、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等多个政府部门。完善农民教育机制,一是领导机制,可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由农业部门协调实施。二是决策机制,可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对各自承担的农民职业教育职能提出意见,由农民职业教育的领导、协调机构进行统筹,确立农民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形成权威性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规划,由有关部门分头组织实施。三是执行机制。政府部门制定的农民职业教育规划应由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有资质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实施,所需教育培训经费除农民个人合理负担外,应由政府财政解决。有关部门对教育培训过程要进行严格管理,对完不成任务的要追回经费。四是加强部门合作。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中学开展的职业教育,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积极参与,在师资、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帮助。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在教学场地、生源分流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调动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农民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农民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是评价职业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准。
调动农民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首先,要选择农民需要的教育内容。当前主要是效益、特色、生态、观光农业及有机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进城务工岗位技术等。
其次,要选择方便农民学习的教育形式,教育培训地点要尽量贴近农民,最好与农民的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劳动力转移输出相结合。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一种打破时空限制、深受农民欢迎的现代远程教育形式,在普及农业技术,实施农民终身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农民职业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其作用。
再次,要建立必要的制度规范,包括对教育机构的收费、质量的规范,转移就业的规范,对农民参与学习优惠待遇的规范等。特别要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对实行就业准入的工种要加强检查和监督。
最后,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有关调查显示,农业科技培训中有偿服务的障碍度为0.887。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农民普遍认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在遇到问题时才想到学习技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在求职碰壁后才走进技能培训班[4]。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要开展广泛的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宣传,提高农民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使未来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与其从事的职业相适应的实用技术。
(三)推动农民职业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关于农民职业教育的法律规定,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规定中。由于这些规定过于原则化,很难在实际中贯彻落实。近年来,农业部、教育部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农民职业教育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由于农民职业教育涉及关键的投入问题,具体贯彻时往往是层层发文件、层层难落实。因此,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必须有国家权威的规划或政策作保障,最好能有专门的法规加以规范,使农民职业教育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道路。
(四)多渠道增加农民职业教育投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教育的投入”[5]。农民职业教育是政府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能,属公共财政负担范畴。增加农民职业教育投入,一是要把农民职业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教育培训规划确定资金规模。二是教育部门征收的教育事业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应当切出一块用于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三是应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项目等。四是应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联系生产和经营活动,出资开设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班。五是应支持农村社区组织,如村委会、村民小组等,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资金,自行组织开展互的教育培训活动。六是应鼓励社会机构捐资支持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事业。七是应鼓励企事业单位在税前列支农民工培训经费。当前,农村普通中学的“3+1”职业教育培训、农村职业中学的教育资金是由财政保障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经费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就无法在农村中培养一批热爱农业的骨干农民,农业劳动者老龄化、妇女化、弱质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严重。
(五)切实加强对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将农村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战略任务。农民职业教育牵涉面广,重在社会效益,组织难度大,需要必要的政府投入,因此必须加强领导。一是要建立权威性的领导协调机构,由党政分管领导一起抓,农业部门总协调,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部门参与支持。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农民职业教育状况是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常规的官方统计数据都未涉及这方面的分类统计。因此,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状况的统计调查,为制定农民职业教育规划、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三是要制定权威性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规划,既要考虑农民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不图形式、不急功近利,做到目标明确,便于操作。四是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农民职业教育纳入各级政府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基本任务进行考核,增强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陈龙珠.我国农民职业教育提升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r业大学,2013.
[2]S祖琴.加强农民工社区建设教育的措施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24):150.
[3]张慧敏.关于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1(12):11.
[4]商学芳,姜卫良,郑世英.关于加强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2-67.
[5]全.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使命与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教育,2014(12):26-27.
Farm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Funa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ZHU Jin-hong
(Party School of FuNa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uNan Anhui 2363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