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范文第1篇

气候模拟的结果显示,未来20年长江流域气温仍将升高,这与西南地区气候趋势相一致;上游地区降水量将会增加,将对三峡水利工程防汛安全产生一定影响;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可能减少,下游地区干旱将呈增多趋势。气象部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为三峡水利工程运行和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此外,气象部门还将进一步强化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影响评估工作,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撑。

一、近50年来三峡库区气候变化趋势与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基本一致

(一)近50年来三峡库区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三峡库区原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终年气候温暖湿润。库区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1月气温最低,为6.7摄氏度,8月气温全国最高,达28.2摄氏度。

1961年以来,库区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较20世纪60年代升高了0.4摄氏度。库区气温的变化趋势与西南地区、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基本一致,2004年库区蓄水后这种趋势没有明显变化(图1、图2)。

(二)近50年来三峡库区降水量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

近50年来,三峡库区降水量呈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为多雨时期,60年代到90年代降水略少;本世纪以来库区转为少雨期,是近50年来降水量最少的10年,年降水量由原来的1100多毫米减少到1000多毫米,减少了10%左右。库区降水的变化趋势也是与西南地区、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基本一致的(图3、图4)。

二、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库区与周边气候没有明显变化

(一)三峡水库蓄水后产生夏季降温和冬季增温效应

通过对靠近水库和远离水库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近库区和远库区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但在2003年以后,两地气温差值增大,比2003年前的差值增加了0.3摄氏度。蓄水后近库区夏季升温幅度略大于远库区,两地气温差值减小0.1摄氏度左右;冬季近库区增温幅度略大于远库区,两地气温差值增大了0.4摄氏度左右。蓄水后使库区产生了冬季增温、夏季降温的局地气候效应。

(二)三峡水库蓄水后附近地区降水没有明显变化

分析表明,近库区和远库区年降水量的变化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基本一致(图5)。两地降水量的比直可以认为是去除了大尺度气候变化影响的一个分析指标。近50年来,两地降水比值没有呈现明显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趋势蓄水后降水比值的波动仍处于正常的变化范围内,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附近地区降水没有明显变化。

三、三峡水利工程对附近气候影响范围不超过二十公里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水库蓄水仅对附近2公里范围内的气温有明显影响;水库蓄水导致附近地区降水减少程度因季节有所差异,其中,在冬季水库10公里区域内降水仅减少1%~2%;夏季水库10公里区域内降水减少程度小于5‰总的来说,三峡水利工程对附近气候影响的范围不超过二十公里。

四、大气环流和大气下垫面热力异常是长江流域出现旱涝灾害的主因

(一)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发生在代际变化的少雨期

近年来,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先后发生严重干旱,其中包括2006年川渝大旱、2009/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以及今年长江中下游冬春严重干旱等。这些旱灾的发生与我国大尺度的旱涝转换规律和降水演变特征有关。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前后长江流域经历了一个多雨的时期,从1999年开始转为少雨期,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降水量减少了10%~12%。长江流域的,干旱正是在这种大的少雨气候背景下发生的。

(二)大尺度大气和海洋异常是造成大范围干旱的主因

大气中的水分循环包括外循环和内循环,外循环即按地球自转规律水汽随大气环流进行输送的循环,内循环即局部区域内大气局地环流中的水分循环。就自然降雨而言,外循环的水汽对各地降雨的作用占95%,内循环的水汽对各地降雨的作用占5%左右。三峡水库蓄水虽使附近水汽的内循环产生一定变化,但这种水汽内循环相对于外循环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导致比它面积大很多倍的区域性旱涝灾害的发生。实际上,长江流域近几年发生的干旱和洪涝等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海洋温度和青藏高原积雪的变化造成大范围大气环流和大气下垫面热力异常所引发的。

五、长江流域上游未来降雨将增加,中下游可能减少

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措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带给人类的收益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出现了快速递增的趋势。但是,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在今后的一定时期,环境问题将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难度大并且施工过程复杂,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研究,探索出降低环境影响的具体方法和应用科学的解决措施,改善与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而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

1、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1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修建会改变当地的气候变化,因为气候变化受大气环流控制,而当地在修建水利工程后,陆地就会变成水体,当地的空气就会变得湿润,空气的湿润,就会造成当地降雨量的增加,因为在阳光的作用下,水库周围的水蒸气会增加,空气中的水分会增加,而在水库低温效应的作用下,会造成水库一定距离区域的降水量增加。同时在修建水利工程后,当地的气温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总体看水库对当期的气温具有“调节”、“缓冲”的作用。除此,水利工程的修建会改变原来的地质地貌,造成当地风向的改变等。

1.2对气温及水质的影响

库区的下垫面由路面变为水面,与空气问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导致气温发生变化并且有所升高。水库建成以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不仅存储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留了非汛期的基流,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周边水位也随之下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湖泊池塘干涸、入海口淤积、海水倒灌等,尤其以发电为主的水库,下泄流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导致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养殖业均有较大影响,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1.3对水质和土质的影响

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塌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库岸水位上升,容易产生滑坡,易塌方。水库渗漏可造成周围地区和地下水污染。水库蓄水引起库区土地淹没、沼泽化和盐碱化。

1.4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

河流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受河流梯级开发的影响最大。一些鱼类因环境改变而无法繁殖,另一些鱼类则可能在静水和缓流中大量繁殖而形成数量较大的种群。

2、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物以及噪音等影响周围人们的健康;其次,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当地的水文情势、气候特征等,造成某些病原体的发生,进而传染到人体,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比如在修建水库之后,当地居民的血吸虫病发生率会大大上升,发生的原因是水库修建后,水介疾病的传媒体不再被洪水冲刷。

2.2对人文及生物的影响

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种生物的生存,加剧了物种的灭绝。

2.3对移民的影响

由于水库的修建会淹没大量的土地,造成大量工厂、企业的搬迁,因此,水利工程的修建还需要当地居民进行搬迁。如果解决不好移民问题,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3、关于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

对于不良的生态平衡,兴修水利工程本身就是对其进行良性改造,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方向发展。关键是我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怎样尽最大努力去减小人类对其的不良影响。这就给工程的建设者们提出了以下任务:

(1)规划设计的前期,要切实搞好工程所在地水文资料的收集及地质条件的勘测。如大型蓄水库,重点是水文资料和地质构造,充分考虑大坝的防洪能力、稳定性以及避免地震的诱发。

(2)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减少库区淹没范围。

(3)施工阶段的任务:

①在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时,承包商对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负的责任,应写进合同书内,要有环保措施,对各种污染物排放要限制在标准以内。

②施工前要在施工现场建立必要的环保监测机构,进行水质、大气、噪声的本底测定,便于和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

③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还要建立卫生防疫机构,以避免施工期数万工人集中在一起,引起流行病的传播和扩散。这方面的教训,在我国时期的兴修水利中是十分深刻的。

(4)施工后期的任务。特别要对施工阶段破坏的植被景观及时恢复,制订工区的全面绿化规,以保护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在工区范围内的生物圈内,研究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产的合理方式,控制规划人群自身的发展,保持生物种群的恰当比例。

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特点;主要方法

1水利工程技术的特点

1.1需控制工程所在地的水流

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通常是在湖泊和河流等处,在这些场所,很容易受到水流的影响,给施工带来风险。因此,为了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水流。水利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决定了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处理好地基,以保障流域内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建筑实体正式投入使用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流,防止因水流冲刷作用给建筑实体带来的损害。此外,对于水利工程的关键部位,如耐磨、承压和防渗部位,应着重做好处理工作,从而提高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1.2要应对气候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如酷暑、暴雨和强风天气等,会对水利工程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这是因为水利工程通常在露天的环境下施工,因此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水体常年的浸泡下,水利工程的地基不可避免地受到侵蚀,因此对地基的施工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施工中,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地基的处理,并且取决于水利工程各部位的相关功能和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

1.3对于工程质量要求极高

水利工程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流域内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且由于水利工程的工期长、所需投资巨大,因此同普通的工程相比,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工程较为复杂,施工地貌的变化也较为频繁。目前,很多新的工程机械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获得很大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也日益提高。

1.4涉及面广

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很高的复杂性,需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如防洪、发电、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很多单位和部门都会参与其中。为了防止和减少在施工中水流造成的影响,通常将江河等的枯水期作为主要的施工期。在施工开始前,明确安排好施工的进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冬季施工,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对施工技术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

1.5工程的准备时间长

当前,我国的很多水利工程都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如峡谷和高山区域等,只有少数的水利工程位于平原地区。由于这些地区交通不发达,较为偏远,在施工前必修修筑生活和办公建筑,以及一些附属的设置,还要铺设外界同施工现场之间的通道,因此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时间。

2水利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2.1土方工程

作为水利工程的基础,土方工程在水利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土方工程的质量,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具体体现在工程的强度和密实度要求上,要求土方工程应具有很好的防渗性和稳定性,而且对堤坝的沉降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法较多,主要有水中填土式、定向爆破式等,这其中以干填碾压式应用得最为普遍。土方工程的工序较为繁复、作业面狭窄,涉及到很多工种,使用的机械设备也很多,因此应控制好水利工程施工的工序,提高工程质量。

2.2水坠坝工程

与采用碾压方式修筑的土坝不同的是,水坠坝是利用水力冲刷作用修筑而成的。水坠坝尤其适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所需的工程成本较低,施工周期较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保证冲刷用水的充足,是进行水坠坝施工前重要的准备工作。所需的水量同坝体充填的总土方量大致相等。水坠坝坝体的充填方式较多,如两岸交替充填、一岸冲填,以及畦冲填等,在选择时,必须注意满足充填的要点,确保均匀,做好排水。深层排水和表层排水是水坠坝的两种主要排水方式。

2.3混凝土坝工程

混凝土坝有其适用的范围,即适用于库容量较大的工程。堤坝由混凝土构件装配而成,或者直接采用混凝土浇注、碾压而成。混凝土大坝修筑以及地基的开挖处理是混凝土坝工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序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水流的控制、地基挖掘与处理、大坝修筑、配套金属结构的安装等等。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在水利工程中同样如此。裂缝通常出现在坝体和基础部分,在大坝修筑结束后逐渐出现。分析其原因可知,周围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混凝土拌合不均、坝体结构设计不合理,以及基础部门施工质量较差导致的不均匀沉降,这些都是引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然而,混凝土的变形和对变形的约束作用,才是导致裂缝出现的根本原因。深层内部裂缝、贯穿裂缝和表面裂缝,这是按照裂缝深度和部位不同而分类的。而裂缝的产生机理主要包括水泥水化热、混凝土干缩过快等。裂缝对于混凝土坝的稳定性和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积极采取降低水化热温度升高、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方式,减少裂缝的出现,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

2.4灌浆工程

在进行钻孔灌浆时,应遵循先固结、后帷幕的次序,同时坚持分序加密的原则,以便提高灌浆结实的密实度。灌浆的方法主要有纯压式和循环式,其中,纯压式灌浆适用于那些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情况以岩石为主且岩石间隙较小的水利工程,其方法是通过施工机械将浆液一次性压入钻孔,再通过持续增压促使浆液扩散到岩石的缝隙中。循环式灌浆主要适用于那些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情况以岩石为主且岩石间隙较大的水利工程,其方法是在将浆液压入钻孔中之后,依靠其自身的重力作用渗入到岩石的缝隙当中,没有渗入的浆液会通过回浆管被抽回拌浆筒中以便用于下一次的压浆。

3结束语

水利工程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利工程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极高、工程持续时间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工艺和施工方法的选择也会对工程质量带来一定影响。我国对于水利建设的投入也是在不断加大,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和配套设施的小型水利工程以及一些水利设施逐渐增多,这也使得国内的一些施工单位建设任务加大,建设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给施工单位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使得行业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就应当提高觉悟,不断进取,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丛小祥,吴志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23).

[2]何猛,梁锋,杨伟林.关于水利工程技术中土质堤防渗漏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6(5).

[3]许百立,朱伯芳,陈明致,等.中国水利水电技术发展与成就[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4]葛长宏.浅析水利施工技术创新及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

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科学发展

0引言

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促进我国的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的经济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结果就会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可以说大量的植被破坏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的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运行期内,也会导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库建设)所破坏。在河流区域周围,植被种类多样,而破坏这些植被使得这些植被生存环境丧失,造成物种群居减少,使得该区域的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使该区域的湿度增大,导致栖息于低于该区域湿度的鸟、兽的生活范围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而且水利工程的建成也会阻碍动物的迁移,大大影响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3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淹没区和工程范围内土地占用和居民迁移安置,工矿交通等基本设施的拆迁重建,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等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水位上升,该区域附近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使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可以说,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该区域的人们就要搬迁,而对这些移民进行安置,就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并且利用新城的现有资源来兴办一些工厂、企业,促进移民生活,但是如果这些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在我们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和谐发展。

3.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就是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最后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超级秘书网

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范文第5篇

1.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社区实践及其困境——基于产权社会学的视角

2.重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3.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

4.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5.美国和加拿大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管理研究及对中国的借鉴

6.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

7.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风险的牛鞭效应

8.水利工程风险分析研究现状综述

9.基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分析

10.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的效果

11.中国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研究

12.东江流域水利工程对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影响模拟研究 

1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系统稳定性研究

14.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5.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16.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17.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变化影响的模拟

18.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优选决策方法

19.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20.水利工程对南四湖现代沉积速率的影响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

2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 

23.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物有所值决策评价

24.水利工程成本风险的可拓评估模型

25.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6.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

27.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8.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及其工程补偿措施浅析

29.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

30.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1.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32.大型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问题

33.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

34.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35.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6.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

37.干旱区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能值分析

38.面向知识服务的水利工程知识组织模型构建

39.水利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40.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

4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方法初探

42.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定量评价研究:方法及案例

43.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44.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

45.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分析

46.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

47.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分析

48.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

49.荷兰三角洲:寻找城市规划和水利工程新的融合

50.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水文水动力影响的模拟  

51.水利工程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以近50年白洋淀鱼类变化为例

52.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探究

53.哲学视角下的水利工程管理

54.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55.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与发展

56.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57.基于SIR模型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扩散路径研究

58.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初步研究

59.水利工程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0.关于水利工程震害及抗震研究的几点思考

61.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

62.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

63.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64.水利工程建设对洞庭湖及鄱阳湖湿地的影响

65.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66.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67.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

68.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69.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动因的博弈解释

70.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71.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研究

72.平原河网地区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构建

73.水利工程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7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75.我国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作用和意义

76.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及方法探讨——以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例

77.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利工程投标决策模型及应用

78.浅析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79.基于RAV法的水利工程对河流水文情势改变的累积效应研究——以东江流域为例

80.WBS-RBS法在水利工程全过程管理中的风险识别

8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经济价值评价

8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83.水利工程PPP项目治理能力提升动力实证研究

84.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以贵州省为例

85.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水利水电工程环评

86.长江三角洲良渚古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起和环境地学的意义

87.气候变化与水利工程安全 

88.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9.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

90.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91.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

92.基于模糊优选BP网络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评价

93.水利工程模糊多模式工期-成本-质量均衡优化 

94.基于水质改善的白云湖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思路与方案

95.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方案的探讨

96.浅谈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

97.水利工程梯级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累积影响浅析——以猫跳河为例

98.基于能值分析的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经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