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微课;自主学习

1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得到飞速发展,同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对外经济贸易人才,成为很多高校的工作重点[1]。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具有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烦琐、概念抽象等特点,如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和技能方法,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业务问题,保证交易中经济利益的顺利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教学要求。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开始为广大高校教师所研究与运用。本文基于微课,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师运用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案例进行对策分析。

2微课的特征

微型视频课程简称微课,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教育家David经过大量的教学实验,验证了微型知识脉冲匹配相应的学生讨论和作业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传统长时间授课取得的教学效果一样,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广泛采用的教学形式,同时也得到很多教育者的好评[2]。微课具有以下特征。1)精致的教学设计:教师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精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一般利用五分钟左右时间对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简短精练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3]。2)教学内容明确:授课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进行明确讲解。3)自主学习为主:微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存储方便快捷,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4]。4)制作过程简单:微课制作比较简单,不需要很专业的操作技能,节约了教师的备课时间。5)示范案例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授课需要灵活加入教学案例,实现教学内容具体化、真实化,便于学生对烦琐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

3基于微课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笔者一直从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微课教学,发现目前微课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笔者以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微课使用情况为例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选取潍坊科技学院工商学院2014级本科三个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财会电算化专业、对外贸易专业)学生200名,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五名;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师采用访谈和听课的形式,进行相关研究。调查数据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问卷有效率95%。问卷形式基本采用选择题,问卷内容涵盖了微课的优点和缺点、微课教学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使用微课情况等方面,共40道选择题。对教师采用听课方式,课堂总结教师在微课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访谈教师总结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在使用微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6%的学生不是很了解微课,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微课的不多;80%的学生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采用微课教学比较形象,便于理解,对于一些专业概念采用视频或者图画形式,教学效果比较好。访谈中教师也觉得微课教学是一种趋势,但是万事开头难,需要花费时间制作微课件比较耗时,以后伴随微课的盛行,制作技术会更加娴熟。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微课教学中过于追求课件画面的丰富,教学时间掌握不恰当,且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查结果分析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微课的利用并不是很频繁,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的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微课制作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软件制作基础,采用录制和图画等结合形式,但是一些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欠缺,所以害怕利用微课教学。2)相关专业课程的微课资源匮乏。一些公共课程的微课资源比较多,各个网站或者教学论坛中都有,也都比较精致,但是一些专业课程资源比较零散,不系统,还没有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平台。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学生课前不进行相关知识的预习,课后不进行系统的复习,仅凭微课中教师对知识的教授,导致微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4微课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笔者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微课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为例,分析微课使用中应注意的相应教学对策,以便于师生真正在微课教学中受益。微课制作环节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主要讲述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涉及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保险相关理论及政策等,内容比较烦琐抽象复杂。教师在微课制作环节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对很多知识点不理解,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多增加图片和动态演示视频,以教师录音讲解的形式,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可视化教学内容。为了防止学生对丰富画面分心,教师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形式。对于一些实践操作内容,如包销协议的签订,包销商品的范围,包销的区域,包销的期限、金额和数量,包销商品的作价方法等,这些知识点比较烦琐,与实践联系很密切。教师可以先录音教授这些知识点,观看微课视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愉悦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采用项目教学法驱动学生真正实践操作练习,学生之间提问、回答,练习包销协议的签订。总之,微课制作环节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多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制作不同的微课教学。微课教学使用环节微课教学使用环节一般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课前学生进行预习,结合即将学习的内容主动搜集资料,制定学习任务。

如国际贸易方式这节课,学生需要自己搜集国际贸易方式有哪些,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和无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有什么不同,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等,这样不但了解了相关概念,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课中教师结合微课资源,播放内容实物画面进行分类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包销和独家在业务性质、协议名称、收入、资金和责任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时间,并做进一步讲解,保证在有效的课程时间内起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后,根据微课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布置作业,作业形式也要结合授课内容,可以采用书面作业、写研究报告或者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如的种类这节课,学生可以采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独家、一般和总三种形式在目前国际交易中的应用前景,对不同的国际贸易形式应该采用的形式进行分类和汇总。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又一次对概念加深了理解,对学习效果进行强化。微课教学评价环节微课教学评价环节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但是教学评价的作用非常重要。微课教学评价环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师根据微课教学中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学习了寄售与展卖这节课之后,学生能不能说清在现实国际交易中寄售的优点和缺点,寄售协议的签订等。教师对微课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更正,需要补充的教学内容及时完善,在微课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反映,适当增加动画模拟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学生对教师微课教学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最终达到共同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5总结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凭借精致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明确、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和制作简单等优点,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的教学案例希望为同行提供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胡世清,文春龙.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6(8):46-53.

[2]张静.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设计开发研究:以《经济学基础》中的“机会成本”微课程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5.

[3]王晶晶,蔡冬青.基于微课的“国际贸易”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6(35):31-32.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总额不断攀升,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等词汇更加频繁地出现在电视、网络和报纸上。虽然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概念有共同之处,但是两者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差别,研究这些差别有助于理解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如何顺利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借此推进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国际市场营销

一、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概念界定

(一)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细分,就是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销售商品和服务为目的,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的一系列推广、售卖等活动。国际市场营销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历了从国内营销、出口营销,再到国际营销、多国营销,进而是全球营销的过程。

(二)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指国家或地区间商品与劳务的交换和转移活动,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以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利用自身优势来参与国际互动。

(三)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1.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共同点。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都都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产物,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特有的概念。两者间具有相关性、协同性。基于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概念,其共同点归纳如下。从对象看,两者面向的都是国际市场,是一种跨空间的活动;从生存环境看,两者都面临着共同的国际环境,包括人口、政经、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等;从结果看,两者都销售了商品或劳务,并同属于经营活动;从目标看,两者的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从手段看,两者都是通过市场经济的交易活动。总而言之,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2.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差别。首先从范围上看,国际市场营销仍以营销活动为立足点,通俗一点讲,也就是销售活动。而国际贸易却不同,从概念上看,国际贸易也称作进出口贸易,顾名思义既有销售(出口),也包括购买(进口),这是国际市场营销所不具备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国际贸易涵盖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内容。其次,从交易主体看,国际市场营销是以企业未参与主体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设计并实施营销活动;而国际贸易中,往往需要由国家出面参与谈判,并借助一些世界性组织,诸如WTO来参与协调国家间贸易摩擦,这里面不仅存在经济问题的较量,同时也存在国家利益间的考量。从政府的参与程度来说,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不同点则主要在于,国际市场营销主要集中于企业的营销活动,不会对国家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而国际贸易活动更多的是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双边、多边谈判,政府参与程度高。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往往会通过 WTO 等国际机构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发展。最后,从结算信息看,国际市场营销相关效益指标主要反映在企业相关经营单据和财务报表上,而国际贸易通过国家统计局、外汇管理等部门反映于国际收支报告。商品流通形态不同,国际贸易在流通上更具明显性,由于国际贸易中商品或劳务必须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商品呈现出国际流通特点。然而国际市场营销的流通形态不同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呈现出多样化,因为在进行营销时产品或劳务可以跨越国界。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是现代经济的发展结果,是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的体现,是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发展的产物,它们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国际市场展开的。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各自性质的特殊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范围比国际市场营销的范围要更广泛,因为它不仅仅是将产品销售到国外,还包括商品的进口。相对而言,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产品的销售,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此外,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包括劳务交换等内容。

二、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

(一)国际市场营销是推动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

国际市场营销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动态评估,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和长足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需要分析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等问题,这些决策和分析都为国际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市场各方达到最大化,而企业也在逐利的过程中,将增长点放到了国际市场,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国家的出口,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同时,打开国际市场的企业往往会在当地寻找廉价资源为其供给,这间接减少了国际贸易的搜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

另外,国际市场营销的销售服务对象遍及个人、企业和国家,有目标性,也有灵活性,弥补了国际贸易单一和受限较多的不足,使得国际间交易更为广泛和多样化,为后续建立国际间友好关系、国际贸易协定铺路,进而提高国际贸易总额。

(二)国际贸易是国际市场营销良好运作的保障

在一个国际贸易开展的好的国家进行市场营销往往效果较好,面临的风险,比如国家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都较小,这是因为国际贸易涉及国家间互动,往往有相关协议和条款进行保障。同时,有国际贸易作为基础,在营销战略方面便可以结合已有的国际贸易经营和交易效果对市场进行深入剖析,制定相得益彰的方针,使得国际市场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大大加强,有利于市场营销的执行与实施,为其良性循环起到了保障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知识产权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保障作用发挥,必须依靠政府的“推手”作用,营造企业创新环境,不断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国际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创造和保护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运用国际贸易相关保护法律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必不可少,对于一个想要获得持续收益和开拓市场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国际市场营销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服务,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解决了企业如何进入市场的难题,而在企业的市场营销面贸易摩擦和出现纠纷的时候,国际贸易又为企业提供了一层缓冲垫。国际贸易作为一项国与国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一旦破坏,后果不可预料,所以一旦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遇方面到不公正的待遇,国际贸易这一块盾牌,会为企业尽快减少和缓解纠纷,维护合法利益起到有力的保障。

三、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一)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要进行国际市场的营销活动,就必须把握好市场特性,国际营销和国内营销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由于市场销售环节的不同,企业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存在着未知因素,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风险,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国际市场的调研,是由专门的人来完成的,所以在企业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专人负责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性,要针对产品的特点,重点调查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将国际市场调查工作进行细化,建立调查工作的制度,使调查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当然,国际市场的调查是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首先应该对国际市场进行宏观调查。对国际环境变化进行把握,对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要有所了解。在了解国际贸易的宏观环境下,再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微观调查,比如说对销售产品市场的语言与文字、、价值观念、家庭特点、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要有所了解,使销售产品易于接受,具有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感染力。还要对目标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规模与结构、国民收人、人均购买力、通货膨胀率、银行、金融、保险等经济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确定市场投入的规模,确定市场运转周期性。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经济角度,因为国际贸易的大背景下,经济活动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对出口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的稳定性、民族情绪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只有对国际市场进行具体、细致的调研,才能制定具体营销方案,才能打开国际市场,长期并且有力地占领目标市场。

(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打造强势品牌

面对现代国际贸易新环境,企业应该不断进行创新,使企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国际贸易的潮流下,企业应抓住机遇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变传统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制定高附加值、高价格、高质量的、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形成国际品牌特色,以实现迅速抢占产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增强我国产品的出口价值,发展民族企业,树立国际品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细分,找到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产品战略。改变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走精品化路线,总结出有利于提高市场增长率和占有率的产品,与此同时将物质人力精力集中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尽管我国有一些知名企业在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上,实力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市场份额,但是,面对国际市场营销,力不从心,比如海尔、TCL、华为,企业应该采取了行动,摆脱国内营销的束缚,根据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特点,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手段的调整,尝试更加新颖的营销手段。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应该在坚持品牌战略的前提下,对诸如产品的售后服务、形象设计、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细节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打造。我们知道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增加产品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产品价值对于企业的品牌形象、信誉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时候要特别注重这些无形的价值,为构建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在国际贸易下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企业应该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整自身,以适应全球化市场发展要求。

(三)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数量猛增,而且规模巨大、实力雄厚、分布极广,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经营实休,但是近些年来,国际市场出现了新的情况,国际贸易存在的形式已经不只是实体交易,还有网络虚拟交易,随着知识经济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贸易方式,并使国际营销方式产生了变化。国际贸易交易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中例如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活动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伴随网络贸易的迅猛发展,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网络进行下单,企业可以根据网络订单进行生产,这样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便利,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尽可能减少供大于求的成本浪费,另一方面解决仓储问题,节省了企业的开支,增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改变出现的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我国网络基础设施滞后,网络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贸易的重要性,推进网络贸易的发展。网络贸易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形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交易的安全性,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合同有效性等等,这就需要形成一种国际贸易新体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国际贸易安全运行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网络贸易的网络化发展特点,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也产生了营销,出现了网络营销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即通过网站植入广告等形式,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国际市场的网络营销,要针对国外网站的特点,应该了解到各个群体对网站类型的喜好,有针对的投入广告,提高营销效果。将国际市场营销和网络国际贸易密切联系起来,互相促进,使得我国产品在虚拟交易平台也能够获得利润,从而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展望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互为保障的关系,加入世贸组织12年,我国在对外贸易和国际营销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相关理论的完善和丰富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国际市场营销的科学化提供了支撑,展望未来,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将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趋同化

未来的国际贸易需要结合市场营销的相关手段和方法,将国际贸易作为目的,将国际市场营销作为手段,利用跨国公司在营销方面的优势,挖掘国际贸易的增长点和潜在需求,尽可能利用国家比较优势,最大化国家利益,国家也通过与国际间签署贸易协定的方式保障跨国公司的权益,并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给予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国际贸易为国际市场营销提供了运行保障,国际市场营销又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念转变

现阶段国际贸易以产品为导向,也就是凭借已有技术和生产工艺等禀赋生产出产品后再考虑销售和寻找市场,这往往是低效的。而国际市场营销的调研能发现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需求,所以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订单生产,一方面节约搜寻成本,另一方面解决仓储问题,也能尽可能减少浪费和低于成本销售,改变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国际贸易应该利用网络交易的优势,发展新的业务方式。在考虑和寻求市场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国际网络贸易,推动国际市场新的发展。同时要求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和规范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化和动态化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理解到专业人才对于市场拓展和营销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国际营销来说,具有专业知识并对目标国家熟悉的人才对于营销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而一份行之有效的营销策划往往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熟练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撰写,相应的营销策略也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制定。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要根据世界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并适时监控目标国家出现变化及时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法,实现国际市场营销动态化。如今,国际贸易形式是世界经济,充分了解世界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能够为企业能为企业进一步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调研打下基础,有利于国际市场营销决策的制定。

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经营的不断积累,国际贸易水平必将大幅提高,我国定当学会将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内化到国际贸易中,借助企业全球化策略,提高国家竞争力。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的不断深入,也必然会促进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应该依托彼此,互为因果,使两者同为实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而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两者的差异性,并借此指导国际贸易各项经济活动。总的来说,科技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所需时间减少,沟通方式的增加使得国际贸易更容易进行,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来说,一定要抓住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机遇,不断学习先进理念,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思想、引进人才,将贸易和营销结合起来,达到国家与企业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洁.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2] 梁冰倩.变国际贸易为国际市场营销[J].销售与市场,2011(08).

[3] 贺翔.国际市场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04).

[4] 王荣忠.浅谈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6(11).

[5] 肖光恩.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6] 张钧淋.浅谈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7] 赵金柱.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的对策[J].北方经贸,2009(01).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8)05-0044-0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发挥本国优势,构建本国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经济发展。

一、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界定

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在国际贸易竞争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强弱,是其经济条件、资源禀赋、政府管理、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就影响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各个因素而言,每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从一般意义上来谈论国际贸易竞争力,是很难清楚地区分出决定一个国家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的,并难以准确、具体地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高低。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出发,深入揭示能够使一个国家保持长期、强劲的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揭示国际贸易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经济主体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在竞争中能够保持持续优势的资源、能力和制度。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是针对企业的竞争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国家作为竞争主体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因此,从国家层面上研究核心竞争力,发现使其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持续优势的因素也就日益重要起来。那么,什么是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呢?本文认为,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竞争过程中,能够维持其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并使其长时间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构成上,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的构成因素,即表现层因素和资源层因素。表现层是指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素。资源层是指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资源因素和表现因素的结合最终形成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由一国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和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来体现。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即出口产品竞争力,是指一国的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与同类商品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占领国际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诸方面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综合比较,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产业及组合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能力。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地位的因素有许多。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科技发展、文化环境等等,都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作为一个决定国家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要素资源,它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独特性。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一个国家所独有的,难以为其他竞争者所模仿的能力。一项可以合格地定义为“核心”的能力,必须具有竞争上的“独一无二”性。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占有、转移和模仿,从而为该国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2)基础性。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它延伸和拓展到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各个竞争环节的成败与否并对国际贸易竞争产生深远影响,维系国际贸易整个过程的运行发展。(3)动态性。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其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但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当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演变而变化,并使该国在国际贸易中不断保持竞争优势。(4)价值性。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作为核心能力的要素应该能够使一个国家比对手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等方面做得更好,即该因素能使该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具备更强的渗透和占有能力。

国际贸易竞争核心能力的提出与发展对于深化认识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它有利于引导人们去分析在影响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能够使一个国家保持持续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把握住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问题,发挥后发优势,才能够更好更快地赶上发达国家。

二、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比较优势理论是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其后的要素禀赋理论只是从一般均衡的角度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进一步解释了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新理论”则是在分析中加入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现实的因素,使国际贸易的分析更接近现实,它们都没有超出比较成本的分析方法。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从经济学角度认为,只要各国遵循比较成本原则从事分工,就都能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各国不存在利益的冲突。

应该说上述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成功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但随着世界经济科技形势的发展变化,它们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示出来。当代国际贸易竞争的一个主导趋势是,科学技术等知识型要素在竞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传统要素的地位下降。不断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产生了一大批资源节约型技术,降低了传统生产要素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竞争优势是很脆弱的,单靠劳动力、自然资源的要素禀赋是难以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实现持久竞争优势的。

笔者认为,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应当将贸易竞争优势放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提升其国际贸易竞争力,构建核心贸易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由一国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和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来体现。因此,本文从技术创新与产品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角度,分析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最微观层次的组成部分 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基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同质商品的生产上由低成本所带来的低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是由商品异质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产品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和技术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技术创新在提高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方面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降低产品成本,使其获得成本优势。不断的技术创新,使得生产活动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并能够显著地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实现产品的核心价值,获得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在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还表现在其扩展性,也就是说技术创新不仅能为单一产品市场提供保证,而且还能根据核心技术原理和相关产品的关联性开发出一系列产品,从而突破原有狭窄的市场空间限制,在许多相关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2、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且难以为其他企业获得或模仿的能力技术创新对培育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产品,改善国际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产品来实现,而是否能够向国际市场提供功能价格比良好的核心产品是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核心产品是核心技术的物质载体和市场体现,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以此为载体和基础,开发出自己的核心产品,才能最终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技术创新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性。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价值创造性,即实现顾客所关注的核心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等。而不断的技术创新,使企业使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改进和更新服务,可以改善劳动投入质量和资本投入质量,节约原材料消耗,用更少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提高产品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

3、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产业内产品、企业竞争力的有机总和,属于中观层次的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出口产业结构的内容,即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是什么,这些产业具不具备国际贸易竞争力。而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转换和高级化是直接依赖于技术创新及相应的技术进步。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技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制高点,并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势头。从产品技术结构比重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高技术产品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不到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接近1/3。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加快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另一方面,将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新兴和主导产业,从而确保本国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上述技术创新与产品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产业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技术创新是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获胜,必须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形成自己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上述对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关系的深入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下面进一步对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上述理论研究。

为了检验技术变化对贸易行为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有关对外贸易额增长的模型并对包括技术变量的各种因素予以检验。在检验模型中,包括如下变量:贸易额、劳动成本、汇率、技术水平、价格。本模型主要从动态角度分析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选择一个时期计算贸易比重的变化,然后再计算决定变量的变化,最后分析回归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经验来讲,一国的技术创新发展水平越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因而国际贸易发展越快,我们第一个假设是贸易增长率和技术创新发展成正相关关系。汇率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表现在它对出口相对价格的影响上,汇率上升,本币升值,那么,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会相对上升,从而减少出口;第二个假设是对外贸易增长和汇率成负相关关系。劳动力价格上升会提高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价格,进而会影响出口;第三个假设是对外贸易增长和劳动力价格成负相关关系。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讲,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是负相关;第四个假设是对外贸易增长和价格水平呈现负相关。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以Cobb-Douglas函数为分析起点,建立如下模型:

Y=RαCβWγPδ

对模型进一步取对数,得:

Log(Y)=αLog(R)+βLog(C)+γLog(W)+δLog(P)

其中,Y表示贸易增长率,R表示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用研发经费增长率表示),C表示汇率变化,W表示工资增长率,P表示价格增长。α、β、γ、δ分别为相关弹性系数。

本文的数据是根据《国际经济年鉴》的有关数据计算得来,如下表:

在实际建立模型过程中,由于经济变量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路径依赖,因此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非一致的。虽然截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有偏的问题,但估计量依旧会出现非一致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广义矩阵估计法(GMM)进行回归分析。从而使估计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差距达到最小,且同时处理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问题。

上表的说明:第一,研发经费、货币汇率及工资水平的回归结果支持我们的最初假设,虽然从弹性上看,汇率变动对贸易的拉动作用要比研发投入变动的拉动作用大,但通过本币贬值而推动出口的办法是以邻为壑,且容易为他国所仿效,最终引起国际贸易秩序的混乱,因此,这是世界各国越来越不倾向于使用的措施。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大于货币水平的弹性系数,表明其对贸易的拉动作用也相应的要大。第二,价格指数和贸易额的回归结果与我们的最初假设是矛盾的,它和贸易额成正相关关系。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这也是符合当今国际贸易发展变化趋势的。现今国际贸易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高科技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附加值,虽然许多高新产品价格相应较高,但其国际竞争力仍然十分强大,而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技术创新的作用。

回归结果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传统的影响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如:区位因素、劳动力成本的作用已经减弱,而技术创新在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模型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们关于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国际贸易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开设较早的经贸类课程,国际贸易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经济贸易知识打下了必备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不断扩大,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以及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引发关注,如何将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尤其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更好地融入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是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已十分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将网络运用于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对于国际贸易这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联系现实发展的课程来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恰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相关技术获取和传达相关信息,将信息的获取、传达、利用和加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

1 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过程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对于有网络接入的课堂,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呈现在线视频、演示数据搜集方法等。例如,在讲解“外贸依存度”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登录世界贸易组织网站,运用该网站提供的各国外贸依存度图示向学生介绍相关信息;在讲解诸如“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措施时,可以链接到介绍相关典型案件的新闻报道;在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指标时,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通过商务部及海关总署的相关网站查找所需数据,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查找数据并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情况。通过这样直观的介绍和演示,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还能启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此外,当前很多高校都开发和应用了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通知、上传课件、布置和批改作业等等。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时,教师还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到平台,例如补充跟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介绍一些延伸的概念和小知识等等。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一些小测验,并与学生进行课后的沟通答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项功能,教师可以将课堂上因时间所限而无法展开的内容向学生进行传授,从而大大延伸教学的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更有效地开展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向学生提问,并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从而一步步分析和解决问题。国际贸易课程主要讲授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同的贸易政策及其影响,具体的贸易措施及其效应,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这些内容的讲授均可以联系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只有通过联系现实情况,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相应内容,更直接地接收和掌握知识。在国际贸易课的教学中,非常适合采用PBL教学法,教师将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和不断发生的重大现实作为问题向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己基于问题完成学习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

PBL教学法的实施,以教师设置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生自己阅读相关资料,完成知识的学习,解答教师的问题为核心,因此信息与知识的获取是PBL教学法能够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网络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学生仅能通过查阅可获得的少数书籍或报纸期刊来获取信息,信息渠道狭窄,有可能出现信息不完整或陈旧过时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并对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解答。信息时代,互联网资讯快捷且内容丰富,针对一个问题,学生既可以了解核心概念,也可以获得相关背景知识,同时可以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当然,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自身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信息过为庞杂、信息质量不均等问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借助网络实施PBL教学法时,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可供参考的网络资源,并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甄别有效信息,学习加工和处理各类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重在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通过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加强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使学习者更主动、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因为涵盖大量现实问题,所以发现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核心。信息时代,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可借助多种手段,可以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邮箱或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介绍、课程内容安排以及讨论专题,让学生对此提出意见、建议和补充。教师随后根据学生的建议适当调整教学方案,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想法和要求,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课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新闻事件和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以往,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案例等教学资源,而且很难掌握最新的事件动态,而信息时代资讯的发达为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便利,并且形式也可以更为多样,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而是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课后,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平台继续开展与学生的互动,这些平台可以是网络教学平台的答疑版块、校内网的论坛、教师的个人网站、博客,甚至是QQ、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教师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向学生推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文献,也可以发起讨论的话题,并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第5篇

转瞬间,两周的暑假实习即将结束,回首总结反思,受益颇多,小记以下几点:

一、从国际贸易到国际货代

与国际货代第一次亲密接触,大概是从国际物流这门课里的概念解释开始吧,国际物流里面最为重要的概念是“供应链”,即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网络结构,于是从而引出其中起重要“穿针引线”功能的货代。这也是我来uml之前唯一对货代的认识。

经过近两周的认知实践,我对货代更添了许多的了解。宏观上,随着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的发展,国际货运已渗透到国际贸易的每一领域,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货运的基本特点是受委托人委托或授权,代办各种国际贸易、运输所需要服务的业务,并收取一定报酬,或作为独立的经营人完成并组织货物运输、保管等业务。微观上,我接触到外贸单证、进出口报关、报检、核销单、退税和许可证等等单证的实际运用,学会了许多货代基本概念和知识(nvocc,船东缩写…)也初步掌握了uml的op操作流程。

从国际贸易本专业理论到实际的货代企业运作,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理论很重要,国际贸易本专业是一个很宽广的知识大平台,虽然课本里概念理论繁琐,甚至啰嗦,但是实际上重要的是它提供给我们通识,思维方式和能力,在这点基础上,接触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货代时,我们学得并不吃力,而是只扩展了国际贸易的一条分支罢了。第二,实践也不可小视,培训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许多规则其实还需要配合实际,许多规范其实还会有特例,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补缺补漏,才能形成经验。

二、从校园到职场

刚出校园,或多或少我们身上带着学生的书生气,初涉职场,虽然时间短暂,但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无疑,都是新鲜的。

开始的一周,我在客服部见习,坐的位置可以通览操作部的全貌,那50多平方米大小的操作办公室十几部电话不时的响起,以及op娴熟的回应,一天下来反反复复让我们厌烦起来,这样重复的生活并不是想象那般。

后来,我认识到其实这样的重复并不是表面这么简单,而正是职业人专业的体现,虽然做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在努力工作中却体现服务的不同,在重复中提高体现自身价值的不同,即使会有枯燥,也都被忙碌的脚步掩埋,只有对行业的艰苦性和挑战性有所准备,才能对自己工作的价值有所认同。

除此之外,接触了职业操守,职业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许许多多的细节仍需日后学习。

三、职业规划

职场人发展之路,其实就是在一个由自身擅长、追求的目标和自身兴趣构成的三角形中,去寻找能够保持平衡的中心位置。我对职业规划的理解是平时的全力以赴加上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和挑战的累积。

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在大二分小专业时,我选择了国际贸易,目标就是在三十五岁前当上外贸经理,这一职业需要主要的三种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外语能力。职业规划帮助我有意识加强了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职业规划让我努力很有方向。

与越来越多的职场人交流后,我体会到做职业规划是必须的,但是不需要把它设计得太清晰了,现实条件限制和变化太多了,竞争太是激烈了,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或许不是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着眼于当下给自己设计的一个台阶,一个可以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合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