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现象

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现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现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现象

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现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流体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92-03

近几年,计算流体力学与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已成为解决各种流体流动与传热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并已成功应用于建筑、环境、流体机械等技术科学领域。过去只能靠实验手段才能得到的某些结果,现在已可以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手段来完成。在高等建筑院校的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中,因涉及大量的流体流动问题,因此,普遍开设了研究生课程――高等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多年来,计算流体力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离散化方法等,重点仍然是算法的数学基础、收敛性的证明及离散精度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大量数学推导感到乏味,课程学完后,如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一个具体的流体流动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并且难以正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学生也不能学以致用。当前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不仅在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显得不足,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灵活性不足,互动性不够,缺乏新颖性等问题。因此,结合学科的发展特点对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进一步将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我校研究生课程“高等流体力学”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计算流体力学的内容,课程组在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和重庆市研究生重点课程教改项目“高等流体力学”的资助下,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做出了一些尝试,力图使其教学内容反映学科的特色,发挥计算流体力学本身应有的优势。此外,由于研究生课程教学学时有限、学生基础不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拓展课程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得课程学习更好地服务于课题研究,是该课程必须考虑的几个主要环节。本文围绕高等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已经超越了其传统的外延和内涵,不再仅仅是一些数学理论和概念,而正成为一门建立在经典流体力学与数值计算方法基础之上的新型独立学科。就CFD本质来讲,流体动力学是建立能准确描述具体流动过程的数学微分方程组,依据模拟几何模型和流动过程特点给予相应的边界条件,最后,联立求解方程组,得出一定精度的模拟结果[1]。CFD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数值计算方法的日趋成熟,出现了基于现有流动理论的商用CFD软件,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定量描述流场的数值解,从而达到研究物理问题的目的。商用软件的出现为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流体力学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手段,但是计算流体力学所依赖的基本流体力学知识和数学基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顺应科学的发展和工程问题研究的需要,计算流体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还需拓展其实际应用范围。对于普通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研究生来讲,最关心的是如何用CFD手段来解决本研究领域的实际问题,所以关键是掌握计算流体力学关于建模、离散、湍流模型的选择、对流差分项的格式及时间积分格式的特点等内容;学会如何编制自己的CFD程序;如何使用现有的商用软件。

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完成高等流体力学课程的学习后,必须掌握流体力学的分析推理方法,常见湍流计算模型以及相关软件(CFD)的使用,要具备利用高等流体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的设计上,应注意内容的系统连贯和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分析流体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优化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矢量场论;②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及运动描述;③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及其求解;④湍流现象及湍流研究的基本方程;⑤粘性流体流动的数值分析方法;⑥离散化方法;⑦对流与扩散以及流场计算;⑧软件――CFX及其应用。其中,为了加深对流体力学的理性认识和理解,掌握流体力学中的思维特点和较综合的分析推理方法,使学生在理论修养和实际处理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上都有明显的提高,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新增了离散化方法、对流与扩散以及流场计算和软件应用三个部分的内容。增加了CFD软件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对软件的使用操作的理解,使其学以致用。减少了势流计算、粘性流动解析解以及边界层理论这部分内容。加大了CFD应用程序这部分内容。

教材选用本校课程组编写的《高等流体力学》,帕坦卡编写的《传热与流体流动的数值方法》,和陶文铨编写的《数值传热学》;参考教材选用吴颂平翻译的《计算流体力学基础及其应用》,王福军编写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张兆顺著的《涡流大涡数值模拟的理论和应用》;实践教材选用孙纪宁编著的《ANSYS CFX对流传热数值模拟基础应用教程》;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相关的学习网站,网站上有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学习辅助材料等。

课程学时数共45学时,采用“两段制模式”教学,即将计算流体力学课程分为既有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基础知识为主,第二部分以应用为主。两部分独立讲授,第一部分着重讲述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离散化特征、对流差分格式、边界条件的处理、紊流模型等,第二部分讲述流体流动仿真与CFD软件应用。授课对象为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授课对象是掌握较强流体力学知识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时,强化第一部分内容;授课对象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时,则侧重第二部分内容。

二、丰富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能力

1.凝练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起点。为了使高等流体力学课程的知识更好地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服务,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凝练。通过参阅其他理工科院校相关院系的教材和讲义,从中精选出适合专业需要的内容编写教材,并对某些不足进行改进,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之既能清晰反映高等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又能结合上述几个专业的实际应用特点,与专业课进行有机衔接和整合。着重收集了与建筑土木工程相关的流体力学内容。

考虑到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与本科生有较大区别,并且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工程流体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选取的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起点,使学生在较高的层面上学会应用流体力学这个理论工具。

2.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由讲授、联想、解疑、归纳、作业这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讲授要抓住重点难点,由浅入深的讲解,由于课时较少,内容多,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充分准备每一讲的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习惯做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高等流体力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数学推导能力要求高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其课时相对较少,为了解决内容深与课时少的矛盾,在授课方法上侧重于精讲多练。对关键的基础理论部分(如流体力学基本守恒方程的推导),安排较多的学时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掌握流体力学这个理论工具。同时,课后安排与基本理论密切相关的习题和工程问题让学生加以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消化,同时提高应用理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板书、多媒体技术、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高等流体力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授课手段不应一成不变。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较多地采用板书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对于一些实际工程问题或自然中存在的流体力学现象,采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示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建立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复杂规律。同时,利用网络及时向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大纲、授课教案、讲义、课后习题、国内外相关教材等资料,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简便、轻松的教学环境。

4.利用试验和CFD模拟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本课程利用学校和学院的实验设备资源,开设演示性实验、验证性试验和设计性试验。安排适量的CFD程序操作课程,并邀请国内外大型设计院人员讲解CFD软件,加深学生对流体力学工程应用的理解。此外,课题组任课教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也给不少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收集了与建筑土木工程相关的工程案例,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升课程教学的互动效果,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5.启动双语教学。为了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国际上关于本学科的新知识和先进技术,使学科技术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我们在教学中逐渐开展了双语教学。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一开始就全部采用外语教学,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学生学习初期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部分或全部使用第二语言(英语)进行教学。同时我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年轻的老师出国深造,能够更好地讲解国外原版的专业教材,使学生能够阅读相关技术知识的英文文献资料,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并且结合工科专业特点,能熟练运用相关的英文编程工具和商业软件,能够应用英文处理和交流相关问题,拓展课程中的专业视野。

三、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

保罗・佛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2]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协作能力,因此成为国际上大力推行的教学策略之一[3]。

相对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更应该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改变一味地灌输,注重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积极开展讨论式、演讲式、辩论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其主动思维、辨析、讨论的热情。我们在课程教学中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仿真案例计算。在教学中应当尽量将讲授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借助生动具体的案例和多媒体场景形象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出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

四、结束语

在计算流体力学的教学实践中,作者把握《高等流体力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流体力学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同时结合作者的科研项目、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向学生传授治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近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翟建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通用软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26,(2).

[2]保罗・佛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现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农业环境科学;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O35;X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计算流体力学是模拟流场特性、热传递、流体扩散等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流体力学在诸多理论研究领域和实际工程应用里面都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其在国外已被很大程度上投入到了农业环境科学里面,但国内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还属于比较落后的状态[1]。因此,国内基本上没有学者对计算流体力学在农业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和总结。本文在大概介绍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同时,阐明其可以应用在农业环境科学里面的原因;归纳并总结其相关应用以鼓励农业环境工作者在具体实际工作里面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一类型的工具;同时,探究其未来的走向用来激发以后的学者对这一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促进我国在计算流体力学在农业环境中的具体运用,催动我国农业环境的发展和提高[2]。

1基本原理

计算流体力学主要是将连续流体离散化并对各个单元进行Navier-Stokes及其它相关方程的求解。连续、动量和能量方程是流体运动的主要控制方程,其中连续方程描述了质量守恒,动量方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而得,而能量方程则基于能量守恒。在计算流体力学中,解此控制方程的重要一步是将方程离散化从而使偏微分方程转换为离散方程,广泛应用的离散方法有3种: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有限体积法[3]。其中,有限体积法结合了前两种方法的优点,而且在计算机计算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有限体积法在计算流体力学里面是最为常见的。当控制方程和离散方法选定后,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则可对研究问题的流场进行计算,若同时在计算中结合了其它方程,如泥沙运输方程,则可对研究现象进行耦合模拟。综上,只要根据具体问题选取合适的控制方程、离散方法、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耦合方程,计算流体力学则可以应用在此问题当中,当然包括许多农业环境科学的应用中。

2相关应用

计算流体力学在农业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主要能够分归为3类:农业建筑物的设计、农业水土治理以及气味与灰尘散播。

2.1农业建筑物的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近几十年计算流体力学已经在大量的农业建筑物设计中得到了普及推广与使用,如温室、禽舍和畜舍的优化设计。其中,在农业水利建筑物的设计里面是众多设计里面最为成功。在农业挡水建筑物方面,计算流体力学可以预测挡水闸的应力与表面压力。闸门运动与流体分析可以结合起来,分析闸门在不同状态下的水流及压力特性,得到的动态数据可用于高效地优化设计挡水闸门。在农业泄水建筑物方面,计算流体力学可以用于溢洪道的流量和气穴分析中。农业灌溉排水渠道的模拟相对较为复杂,因为其具有明显的湍流与三维特性、非规则的几何边界、非光滑的河床以及自由表面。目前,在这方面的模拟一般使用流体体积法进行自由表面的追踪,模拟结果与测量或实验数据的比较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2.2农业水土治理

在农业水土方面,计算流体力学可以用于确定污染物在水土中的传播以及对水土质量的影响,对合理选用肥料、保证灌溉水源及土壤的健康进行指导。计算一般需要一定的观测数据以确定模拟参数,其结果可以用于分析水资源退化的影响因素、化学物质对地下水的影响及污染物在含水层的散输等。除了对水质的分析,计算流体力学也可用于预测土壤侵蚀。例如,可以整合三维湍流和非均匀泥沙运输模型并考虑影响河岸侵蚀的其它因素,以此来模拟冲积河道在河岸侵蚀作用下的形态变化等,对农业工程选址提供信息。

2.3气味与灰尘散播

气味与灰尘散播是农业环境科学里面的另一个比较重要内容,其对自然环境尤其是空气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计算流体力学既可以模拟温室还有禽畜舍内部的空气流通的具体特点,也可以模拟其气味在外部的传输散播。对气味散播的准确预测相对难度比较大,因为其范围及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味散发点、气味浓度、地形条件及气象特性等多种不确定因素。传统的观测法可得到准确数据,但是这个方法难以分析大量的影响条件。经过验证的数值模型则可以更加经济地对不同情况进行试验研究,此类研究的例子有:考虑了降雨、蒸发和热量传输的气味传播模型、风及空气温度对气味散播的影响、喷洒农药后温室气味散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另外,计算流体力学也可以用于模拟灰尘扩散,可对农业荒漠化防治提供参考。

3发展趋势

计算流体力学在农业环境科学领域里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对于未来的展望,它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发展,取得更高的成就,具体的主要表现在下面3个方面:第一,将来其一定能在更多的农业环境问题里面得到推广和普及,并且通过具体的实践与应用得到验证;第二,随着科学的不断前进与发展,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进行计算精确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细微的影响因素将会被考虑进模拟系统里面而且其作用机制也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此外,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以及模型操作的大众化需求,它在计算速度和操作方式的简易度方面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现象范文第3篇

注重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的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高校的课堂教学中[1]。在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流体力学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许多复杂的流动物理图像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流动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授课容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讲课速度,教师容易忽略学生对课件内容的消化吸收过程,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解的速度,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就流体力学的课程特点而言,多媒体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师应采取多媒体和传统板书有机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二者的优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流体流动的两种流态时,放映雷诺实验的Flas,学生可以清楚地理解层流和湍流的现象与特点;辅以PowerPoint幻灯片可以清晰直观地表现尼古拉兹实验曲线和莫迪图的五个分区等。

注重实验教学及课后作业

实验教学是流体力学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各种水流现象一目了然,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误差分析,基本仪器的原理及使用等,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内容分为实验录像、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以及综合设计性实验等不同层次。建议将静压传递实验、流体横向绕流实验、紊流射流实验等以实验录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流线实验、雷诺实验、水跃实验等作为演示实验;学生自制动手完成流速和流量的测定实验、能量方程实验和动量方程实验的内容[2];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留意身边的流体力学现象,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设计应用性小实验,如三角形堰和梯形堰在流量测量中的应用等。课后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检查,是加强对上课所学内容的强化,同时也是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首先由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然后由教师通过习题课的方式,对有代表性的习题和学生普遍出现错误较多的习题进行讲评,引导学生从解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以便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学以致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法会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几天突击考试的现象,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对于流体力学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学习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不是对课本理论知识和大量复杂公式的记忆能力。因此,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适当的改变,实行综合成绩评定方法,降低期末考试在成绩中所占比重,增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和实验能力考查等环节。并且期末试卷中集中给出考题中所涉及的相关的经验公式、图表等,供学生选择使用,可以减少学生无谓记忆经验公式的时间,而又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利用基本理论和公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结语

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现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流体力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35

流体力学是材料成型、机械、航空航天、土木、化工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流体平衡和运动规律的问题。流体力学具有理论性强、公式推导和基本概念多、对学生的数学物理知识要求高、应用广泛等特点。熟练掌握流体力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目前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大量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理论模型需要学生掌握,抽象复杂,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其次,流体力学虽理论性较强,但与工程实际息息相关,课堂习题和课后练习往往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再次,流体力学课程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学生不能主动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流体力学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对流体力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 优化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

流体力学理论应该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分析计算为手段,以加强应用为目的来展开。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章节划分轻重主次,进行合理取舍,课堂中引入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习题练习和思考分析,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在内容选择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和流体力学自身规律,优化选取教学内容,注重点面结合。在完整全面介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实时穿插介绍流体力学最新科研成果、科学研究热点和具体的工程应用实例。在理论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应该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明确课程主线的基础之上,突出重点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重要公式的应用。实验教学内容分为三类:必开实验模块、选开实验模块和自主设计实验模块。在必开实验中,应该围绕流体力学最重要的理论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去粗取精,探究核心内容。在选开实验中,应该结合流体力学科研热点和科研动向,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工程应用的培养。自主设计实验模块从无到有,应该增大次模块比例,适当增加学生人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学生的实验作品,可进行展览或参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综合素质。

二、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流体力学课程内容复杂枯燥且抽象,对于高等数学的要求较多,大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较大。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力,我们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

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应该巧妙地设计身边有趣的问题,将问题抛进课堂,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介绍伯努利方程之前,可以搜集吹纸片和吹风机吹乒乓球等有趣的伯努利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入相对枯燥的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热点,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动量方程时,可以介绍军舰的不同推进方式,增加学生对流体力学用于军事装备的了解,增强了学习动力。教师讲解课堂内容时,不能仅限于内容本身,应该引入研究背景、科学家的研究思想和发展进程。通过此类介绍,使学生学会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教师讲解应该形成清晰的立体空间,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相结合,形成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掌握。

三、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成果,从而促进教学方法的改M和课程的优化改革。因此,流体力学的课程考核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相比于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百比重的传统考核方式,目前综合考核的方式更加人性化、合理,操作起来也更加复杂。

目前,我院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作业和实验报告,每一个部分占一定的成绩比例。平时成绩是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状况、掌握情况的重要反映,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整体情况的重要途径,平时成绩应该是考核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平时成绩考核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作业和实验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不能盲目采用题海战术,应分轻重主次,让学生对各章节的学习有的放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开卷、半开卷的新形式,着重考核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流体力学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宏,顾建农,王家楣.“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5):87-91。

[2]欧阳莉.“流体动力学”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研究[J].大学教育,2015:117-118。

[3]杨扬,张勤星,王利霞,李倩.工科流体力学教学方法与改革[J].大学教育,2015:129-130。

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现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 教学方法 改革 工程实践

一、提炼课程核心思想、调整教学内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及上海市海洋战略布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以海洋、水产和食品为特色的高校,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工程流体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其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其中海洋学院、食品学院和工程学院几十年来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一直将《工程流体力学》和《高等流体力学》作为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工程学院的机制专业将《工程流体力学》作为该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随着学校的发展,这门课程必将渗透到生命学院的水产、水生物、设施渔业、水环境等专业和方向中。目前根据已定的教学计划,每学年有近650名学生学习这门课,由于各专业对其内容眼球的不同,需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提炼课程核心思想、调整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确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海海洋大学《工程流体力学》任课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大纲及要求编写了“工程流体力学”教材,同时完成了配套教材的ppt电子教案,要求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静平衡微分方程、流体对固壁的总压力、流体运动的描述、伯努利方程、动量(矩)方程、量纲分析、相似原理、绕流阻力等。在弄清概念,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为从事专业工作、科研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了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出版了配套教材的“工程流体力学习题解析”一书。同时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将《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即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流体力学知识与进展、流体力学应用与实践, 克服了以往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介绍,轻视其应用的弊端。此外,还相继开出了流体力学独立实验课、计算流体力学等。

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都作了许多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全校新开了“工程流体力学的应用”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选修这门课的学生相当多,容量达95%以上。并设计了不同的模块组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已完成《工程流体力学》教材的二版修订中,在第8章中增加了明渠流动内容,增加了水波理论等内容;针对食品专业的需要,增加了气体及热力学类内容,并补充五套自测题供学生选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教学互动

由流体力学团队编写的《工程流体力学》教材,于200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出版了与之配套的“工程流体力学习题解析”,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同时制作了与本教材配套的制作精美、图文并貌的CAI课件,生动地描述了流体力学的一些理论及现象,大大减轻了流体力学理论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这些系列教材的出版,对该课程的建设和质量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受到了本校学生的好评,同时还受到陕西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及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许多学校的欢迎,这些学校对系列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图书发行突破2万本,出版方已无库存。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理论教学教案、主讲教师课堂教学的部分录像进行网上共享,使用录像片、流体力学演示实验教学片、电子教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到难以接受的流动力学概念变得十分生动具体,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随时复习、预习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利用上海海洋大学的E-Class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实时习题、例题解答,以及课后答疑网络资源及软硬件的建设,形成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真正提高网络教学的实用性。强调计算机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的作用。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图像清晰生动的特点, 结合传统板书讲解复杂理论推导的优点,不仅直观清晰,一目了然,而且对重点部分又能反复讲解,以达到学生基本理解并具有一定想象能力。例如在讲解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质点法和空间点法时,多媒体上会出现公交车客流量观察方法的动画,使学生既易于分清这两种方法的不同,同时又强调一个相同的目的。又如在讲到流体的漩涡运动时,有龙卷风作强烈旋转运动的画面;讲到伯努利方程时,有踢任意球进球门的画面。理论教学上严谨,但是动画及多媒体生动、形象,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既不感到枯燥,同时又能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由于学生数很多,教学上采用大班课的形式(基本上每个教学班有近100名学生),多媒体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使繁冗的公式推导成为一个简单的讲解过程,将复杂的流体运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对重点和难点反复在黑板上演示讲解。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承,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授课方式既有利于避免研究生因长时间精力高度集中而产生疲劳,又有利于他们理解并掌握复杂的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2008年“工程流体力学”教材获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普通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之一,2009年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优秀教材三等奖,2011年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沪教委高〔2011〕48号),极大地提高了上海海洋大学来在流体力学行业的影响力。

三、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形成完整的教学实验体系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验教学环节,2011年3月由上海海洋大学主编的《力学基础实验指导-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由同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其中的流体力学部分(第三大部分),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验指导书与实验仪器不配套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流体力学实验教学质量。2009年下半年新添置了多功能流体力学实验装置、动量定理实验仪、流动图形显示仪、毕托管测速实验仪、虹吸管实验仪、势流叠加仪、空化实验仪等流体力学实验设备,新开设了大量的设计型和创新型流体力学实验,使学生、教师互动,用实验数据来验证理论,来观察抽象的流体运动;用理论知识解释一些流体现象,发现新的现象。这种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在互动中,将有关科研上对于流体力学的一些热点问题以讨论的形式引入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验证加强感性认识:在许多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基本上有配套的实验,从实验中学习,既能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的思维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是加强印象、加深理解、克服难点的手段之一。

针对个别专业的特殊需要,开设了流体力学独立实验课。实际的流体运动非常复杂,因此通过流体力学实验是揭示流体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更好的用所学理论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经过多方筹建,2009年我校海洋环境专业开设流体力学独立实验课,共16学时,实验内容主要包括:能量方程实验、雷诺实验、动量定律实验、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局部水头损失实验、毕托管测速实验、管道测流量实验、流动显示实验、虹吸实验及势流叠加实验等;针对食品专业的需要,开设了气体及热力学类实验。

四、实现教学和科研的互动

在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相关的学习与培训的同时,强化任课教师的科研观念,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进行有效的纵、横向科研联合。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如深水网箱水动力研究、渔船螺旋桨软件系统设计、人工鱼礁流场分析、海洋结构物的流固偶合分析、海洋波浪能的研究开发等。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加深了对流体力学在海洋科学中实际应用和最新进展的了解。在毕业设计环节,每年选作以流体力学基础理论及其工程应用为毕业论文课题的本科学生20余人,研究生10人。取得多项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如流体力学团队教师编制的“渔船螺旋桨系统设计软件”获得2007年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该软件目前已被潍坊柴油机厂、玉林柴油机厂等国内主要柴油机生产厂家广泛应用。我校工程学院羊晓晟、侯淑荣、马利娜、沈小青同学的“一种新型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项目,参加2011年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终审决赛,在全国1935所高校选送的16976件作品中突颍而出,获得“全国竞赛三等奖”。该项目由流体力学老师指导,并突破了波浪及流固耦合理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今后,本课程将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教学效果的考核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公式多、数理基础要求高的特点,为帮助学生的学习,仅仅通过教材讲解还远远不够,需要配套必要的习题。在现有基础上,更新试题内容,完善试题库建设,考虑到我校研究生教学的特点, 团队根据新编著教材的主要内容, 以章节为单位,精心筛选和编写了典型习题集,力图做到其中的习题一定要具有典型性。习题的数量不能多,更不能类似和重复,学生通过习题练习,能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提高试题质量,真正做到教考分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该试题库具有以下功能:平台提供自动组卷、手动组卷、互动组卷,条件设定灵活全面;试卷自动转换成WORD文档,方便打印输出;自定义追加试题入库,采用WORD文档格式编辑批量入库。

在考核中,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为15%、20%和65%。实践证明,该考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结语

总之,对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初步探索分析,可以促进教学观念的改变,按此目标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促进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其仪器设备的更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从而实现“学有所用”,“教学相长”。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和长期艰巨的实践过程,专业教师任重而道远。只要不断努力和探索实践,就可以开拓出一条符合各个专业需求的、更加富有成效的新途径,取得更好的教改成果。

本文受“2011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沪教委高〔2011〕48号)”资助

[参考文献]

[1]袁恩熙.工程流体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James A.Fay.Introduction to Fluid Mechanics.Cambridge: MIT Press,1994

[3]Bruce R Munson, Donald F.Young and Theodore H.Okiish. Fundamentals of Fluid Mechanics,5th Edition, New Delhi:John Wiley &Sons,2002

[4]Robert W.Fox,Philip J.Pritchard and Alan T McDonald. Fluid Mechanics,7th Edition. Hoboken:John Wiley&Sons,2009

[5]Frank M.White.Fluid Mechanics,6th Edition.New York: McGraw-Hill,2008

[6]毛根海.应用流体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