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出口贸易;CIF;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018-01

一、我国出口贸易使用CIF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很多出口企业因为没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能很好把握贸易过程中的相关环节,最终导致企业遭到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出口商需要在签订贸易合同时要谨慎选择贸易术语,如果进口商没有特殊要求,出口商选择CIF进行报价。如果进口商有限制要求,出口商也应争取采用CIF术语成交,这样能将主动权掌握在出口商的手中。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出口贸易使用CIF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出口商采用CIF 术语能有效地解决船货衔接问题,因为出口商可以按照自己的备货情况来安排装运。这使得出口商能充分掌控装船、通关等环节,更重要的是,一旦采用CIF术语成交,那么可以优先选择本国的船公司,这样能有效降低船货衔接的风险。

第二, 我国出口商采用CIF术语出口时,通常会找自己了解的船公司来负责装运货物。CIF合同下是出口商负责办理货物的运输,又加上出口商对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减少因道德风险而造成的货物损失。

第三,目前出口企业已越来越关注运费和保险费的价格,出口商能否顺利完成一笔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运费和保险费的高低来决定的。在CIF术语下,是由出口商负责办理运费和保险,出口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装运进度来安排货物装运并投保,从而提高了货物在流程上的衔接力度。在CIF术语下,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遇到风险时,出口商向承运人或保险公司索赔就更加方便。

二、我国出口贸易使用CIF存在的问题

(一)在多式联运方式下误用CIF术语

根据《INCOTERMS2010》,CIF 术语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且货物的风险是在货物装到船上时转移给买方。但在我国的出口业务中,众多内陆的出口商不得不使用多式联运的方式,但却坚持使用 CIF 术语,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将我国内陆出口企业的货物运送到出口口岸时,必然要经过陆路运输才能将货物运送至指定的装运港。如果内陆企业使用 CIF 术语,当货物在陆路运输途中遭受损失,就得由出口企业承担,因为CIF术语规定货物的风险转移点是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时才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二)对CIF术语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国际贸易中,交货是指卖方将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转移给买方,风险未转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货。卖方是根据双方签订合同时所规定的贸易术语来履行义务,并不是一定要货物到达目的地才算交货。《INCOTERMS2010》规定,CIF术语的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在货物交到船上时转移,在CIF术语条件下,货物的装运时间即为交货时间,装运即为交货地。但是,我国的很多出口企业在采用CIF术语时,在双方签订的贸易合同中将装运时间、装运港和目的港显示在运输条款上,这是错误的,这样做既分不清货物风险的转移点也不能明确卖方的责任。

(三)将CIF合同视为到达合同

到达合同就是卖方保证货物在双方合同中规定的交货期内到达,如果货物没有按时到达,买方就可以拒收或索赔。在CIF术语下,规定的目的港是进口国的港口,但由于买卖双方对贸易术语认识不够,就会将该进口国的港口当成交货地。有的人把CIF术语称为到岸价,也就是将CIF合同视为到达合同,这对卖方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买卖双方采用的是非信用证支付方式来结算货款,当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风险受到损失时,买方就会以CIF合同是到达合同为借口,从而提出拒付货款,这样一来,出口商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四)CIF报价的成本风险

众所周知,CIF的报价要高于FOB报价,因为CIF包含了运费和保险费。当确定了CIF报价,但又遇到运费上涨就会减少出口商的利润,如果运费上涨幅度很大的话,出口商甚至会出现亏损。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如果决定使用 CIF术语,不仅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还要加强对汇率的风险意识,要随时随地关注汇率的变动情况。

三、对使用CIF贸易术语的建议

(一)对买方欺诈的防范

CIF贸易术语下的买方欺诈风险主要是买方利用目的港而进行的欺诈,因此卖方必须对买方提出的目的港进行严格的审查。卖方在确认目的港时,一定要明确目的港不能是内陆城市,还要明确目的港的具体情况,因为全世界的国家和城市太多,有可能出现同名港口的问题。因此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同一国家的同名港,则要标注该港口的所属国的名称;如果是同一个国家出现相同的港口,则要标注好港口的具置。

(二)对结汇风险的防范

我国出口企业有必要加强外贸业务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从平时的业务中察觉各种汇率的变化,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汇率风险。企业也可以选择相关的金融产品来对冲可能的汇率风险。另外,为了避免出口企业在汇率波动中蒙受损失,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卖方应该争取选择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兑换的货币,这样可以避免一定的结汇风险。

参考文献: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出口贸易;环境污染;影响分析

在我国出口贸易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行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废水等也在不断的增加,总体的环境状况正在恶化,而在出口贸易中并不能直接的表现出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面不利影响,实际上我国的外贸发展的成本正在逐渐的增长,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在今后的出口贸易活动中,需要积极的寻找解决策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一、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一)我国出口贸易呈粗放型增长模式

我国出口贸易活动的规模正在不断增大,2007年的出口贸易总额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亿美元,达到1.2万亿美元,2010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1.57万亿美元。从这些数值可以看出,货物出口贸易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其贸易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20%以上,增长飞快。行业中,外贸出口的依存度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经济增长更多的需要依赖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还是呈现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我国在出口贸易中所涉及到的商品数量以及种类都是最多的。不过其中属于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自主品牌的商品种类比例却比较低,有很大一部分产品之所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主要是依靠的低廉的价格。出口货物中大多数都属于资源消耗大、污染程度高的行业的产品。也可以说,我国的出口贸易具有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特点,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环境及资源的健康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服务贸易滞后,物流行业污染严重

我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程度正在不断扩大,不过服务贸易的规模与货物贸易相比还较小,逆差明显,我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在这一领域,运输、旅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行业在整体的服务贸易中占据的进出口总额是比较大的。在运输行业的发展中汽车尾气污染逐渐加重,旅游行业产生的垃圾对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新发展起来的金融、信息等的绿色贸易行业所占据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对环境保护带来的正面影响威力不足。这就造成了在服务贸易额逐渐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结构并没有为绿色贸易的发展做出太大的贡献。

现代物流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物流行业也随之发展开来。年均增长速度惊人,在这种行业繁荣发展的状态下,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断加重。物流行业中的运输、包装、装卸等工作环节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污染。尤其是国际贸易运输过程中,存在的过度包装以及使用难以处理的包装物等问题比较普遍,浪费资源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愈加严重。运输工具不够先进也会增加燃料的消耗,对外排放的有害气体也更多。

二、我国出口贸易环境污染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促进清洁生产

在我国的各种出口贸易行业中污染密集型行业比例大,工业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出口贸易额的增长相对一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对绿色环保行业的贸易发展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等清洁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对于那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贸易发展则应进行适当的限制,让出口贸易的结构更加合理,朝着绿色化、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我国的出口贸易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清洁生产的实现需要加大绿色技术的投入力度,不断的探索有利于生态环保发展的高新科技。让各种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减少生产环节造成的浪费,这样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会降低。另外还应该不断寻找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品,减少对相关资源的消耗,使当前的资源短缺状况逐渐的得到缓解。

(二)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加强环境合作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和实施运输、包装、装卸、流通等物流活动,在国际大力推进绿色物流的形势中,我国也应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对物流行业中的运输、包装、流通等各个环节度加强绿色化的管理,逐渐实现与国际绿色物流发展接轨。产业内出现的污染成本降低了,出口贸易过程中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及环境共同的健康长久发展。

现代经济发展中,人们对环保问题更加重视,环境合作范围也在逐渐拓展。我国环保技术发展还不完善,在今后的贸易活动中,我国应积极加强与贸易伙伴之间在环境技术方面的合作,比如美国、欧盟等,这对于全球与区域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我国出口贸易及环保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效果。

三、结束语

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视,政府需要加强重视与管理,尽快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将现代社会所提倡的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彻底的贯彻到出口贸易领域之中,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管理效果,实现出口贸易活动的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伤害,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健康、长久的开展也是非常有利的举措。

参考文献:

[1]孔淑红,周甜甜.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2,08:108120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策略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基于这些优势,中国生产并出口了大量农产品。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国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不断加剧,各种贸易壁垒的手段和形式越来越多,这给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农业产业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进一步阻碍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要想改善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逆差状况,提高中国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推动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长久发展,必须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实施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逆差,这既有来自农产品自身的内部原因,也有许多外部原因。下面就内部和外部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1.内部原因。(1)中国出口的大多数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主要靠价格低廉优势进行竞争。在农产品出口初期,凭借着低廉的成本和价格,中国的农产品大量出口到国外市场,且农产品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的这种出口形式,不仅难以和科技先进的发达国家进行竞争,也不利于中国农业的健康发展。(2)农产品的卫生和安全质量问题有待解决。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过多的农药和化肥,使得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难以保证。事实上,这一问题不仅关乎到农产品的出口,也与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状况紧密相连。而且,这些安全质量不达标的农产品出口的国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企业的声誉受到损失。(3)生产农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依靠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和水资源。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工资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同时,土地和水这些自然资源本身是有限的,加上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消耗量大,从而自然资源价格的上升也是无法避免的。因而,目前中国应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更少的投入来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

2.外部原因。(1)各国对非关税壁垒的频繁使用,特别是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和反倾销的使用。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按照自身的技术水平来制定农产品进出口的标准,而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伤害。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以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为借口制定了一些过高的绿色标准,实质上是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而设置的贸易壁垒。近年来,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些贸易壁垒的限制。(2)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货币不断贬值给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近年来,美元的不断贬值,给中国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人民币的升值,则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的价格上升,这实质上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三、新形势下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策略

1.加快国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农产品的出口结构。这是解决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只有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才能使中国的农产品在对外贸易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2.加强对农产品各个生产环节的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督促企业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制定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限量标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遵守规定的企业进行严惩,并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虽然说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频频对中国农产品使用绿色壁垒这一手段是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农产品的质量状况确实令人堪忧。

3.采取适当措施应对美元的升值,稳定人民币的汇率,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优化农产品出口的环境。处理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保持汇率的稳定,对中国农产品以及其他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

4.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给农产品的出口进行适当补贴,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为农业的发展培育新优势。鉴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和特点,要想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仍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并且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今天,我国必须为农业的发展培养技术、资本和管理等优势,利用较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高质量、高价值的农产品,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进行协商谈判,尽最大努力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争取有利的条件,降低各国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与此同时,培养相应的法律和谈判人才,提高中国应对外国各种贸易保护手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合群.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05).

[2]张小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全球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兴起了绿色食品贸易,这是人类社会保持健康长远发展的一种必要选择。虽然我国绿色食品已经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社会化及国际化,绿色食品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在出口贸易中的出口规模与数量仍然偏低。本文针对出口贸易市场出现的新特征及绿色食品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出口贸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绿色食品;互利互惠;绿色壁垒

人们的健康问题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越来越备受关注。在近些年与人们的健康紧密相连的食品安全性开始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从某种角度来看显示出了社会进步的积极方面,不可否认这是值得认同的。可是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却以此为借口而大做文章,借以食品安全的幌子,在国际贸易中制定出形式多样的检测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已经超越了食品安全本身的需要,其目的就是提高别国食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门槛,以保护本国企业,这就是近些年来风生水起绿色壁垒现象。

1 当前出口贸易市场出现的新特点

1.1互利互惠在出口贸易中的基础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互利互惠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伴随世界贸易的依赖度逐渐加深,各地区、各国之间不断交流,逐渐提高了经济的依存度,在国际贸易中非零和博弈逐渐代替了零和博弈,竞争中不再是单方面获得更多的受益,需要以互利互惠为基础,实现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出口贸易中将互利互惠作为前提,进而推进相关出口贸易业务的发展。贸易的任何一方都不能仅片面的、单纯的追求自身的利益,要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实现共赢,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例如中国和东盟之间都给予对方优惠的出口关税,互利互惠贸易促进了我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建设。在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与市场推广中,以互利互惠为前提,黑龙江省与韩国成功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达到了共赢共发展的目的。

1.2出口贸易中自身的竞争力尤其重要

只要各国在出口贸易分工中各自发挥相对优势,贸易分工中其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就会从中获取利益,这不但对自身,乃至国际社会都会受益。在国际化的市场中,出口贸易分工已不再是相对优势决定的了,其重要地位逐渐被动摇。高级人才、技术和资本等重要因素正在增强其流动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实际上一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就是国外和国内都能运用;然而运用相对优势的能力是由富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和国家产业竞争力决定的。在拥有雄厚资本实力或管理制度、技术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企业的国家,能够更容易的将相对优势转为竞争优势。有些产业因对管理、技术十分重视,形成了特有的竞争优势,进而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这就包括德国的汽车行业、日本的家电行业、美国的信息行业及印度的IT行业。可见,只有形成竞争优势才能难以被效仿,在出口贸易中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1.3贸易壁垒在出口贸易中日益显现

首先,世界各国在出口贸易中将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代替关税保护,成为其调整贸易收益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美国就是标准大国,拥有几万个不同标准,即有政府采购细则、技术法规等,那些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几私营的标准机构等制定了超过四万个标准。非关税壁垒中技术壁垒占有三成以上的比例,它导致了不少国家出口下滑。其次,加大了反倾销力度。近些年我国已经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涉及到出口贸易中的对产品的反补贴、反倾销及保障措施等。最后,指标的制定正在逐渐扩大范围。美日及欧盟制定的标准越来越严格,被拒的产品呈现增多的势头。

2 我国绿色食品存在的出口贸易问题

我国绿色食品已经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社会化及国际化,市场覆盖面日益增大,市场环境逐渐变好,并且绿色食品在品牌的影响力和质量标准上也都拥有一定竞争实力,在技术上具备扩大出口的条件。所以我国绿色食品具有较大国际市场空间,发展前景一片广阔。但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较短,在技术、经验及外部环境尚有很多不足,这让绿色食品的出口遇到了一些问题。

2.1我国绿色食品在出口贸易中面临绿色壁垒的挑战

我国当前出口贸易的对象主要是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及韩国等,在世贸组织中它们大多数是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国,在这些地区绿色壁垒尤为盛行。它们依靠技术与经济条件的垄断地位,借保护环境与资源为名,依次对环境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并且通过世贸组织将环保与贸易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以便抵消在贸易竞争中对本国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的不利因素,如原材料价格偏高、运输成本上升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我国在短期内出口的产品难以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这将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出口贸易面临萎缩的可能。因在安全指标与技术条件方面尚未达到进口方的要求,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大量绿色食品出口贸易。近些年在我国的农副产品中能够满足国外对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只有占总量一成左右的2A级绿色食品,其他九成的A级绿色食品还很难被国外市场认可。

2.2信息障碍对绿色食品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起到限制作用

因开展贸易的双方对产品相关信息了解的不对称,这就使绿色食品在进行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产生了信息障碍,它的形成不仅仅是在贸易开展中由于人的主观机会主义行为而造成的,也会产生因受客观环境而造成的信息障碍,还会产生因以上原因共同影响下而产生的信息障碍。正因信息障碍处于绿色食品贸易中,有的生产者将会因拥有信息优势而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有的企业用普通农产品冒名顶替绿色食品,以次充好,将绿色食品的标记违规运用,导致人们对绿色食品产生信用危机,从而使从事生产经营及出口贸易的绿色食品厂商产生损失;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处于信息获取的劣势地位,对绿色了解的程度并不高,这就造成他们对真伪绿色食品很难辨清,无从选择。尤其是在打着绿色口号参差不齐的绿色食品充满市场的环境中,在出口贸易中信息障碍不但会压制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还会对消费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威胁。显而易见,信息障碍对绿色食品的激励被扭曲将会造成绿色食品的出口贸易很难健康长远的发展。所以对信息障碍的化解与绿色食品的规范,是推动出口贸易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

2.3在出口贸易中绿色食品缺少创新品种、不合理的产品结构

虽然当前绿色食品的销售额及品种数量都在快速上升,但与农产品的总量相比,绿色食品的开发面、生产总量及发展规模都非常小,只占我国农产品很小部分的种植面积与总量。同时绿色食品还具有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这就反应在单一的品种,产品偏向于粗加工,产品的深加工少,繁杂的同类品牌,名牌罕见等,这样都对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难以满足,我国绿色食品在出口贸易多元化方面受到限制。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因技术创新与品种研发薄弱,造成没有能力进行深加工,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国际消费市场的需求。

3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出口贸易的应对策略

3.1积极学习先进理念,勇于参加对国际标准的制定

国际上现行的通用标准一般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出来的,或者是引用有些大型先进企业制定的标准。这样的标准从根本上体现出的是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发展状况,对于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不利。在国际标准上要想拥有发言权,就必须参与其中,对其进行不断的修订,逐渐将自身的利益渗透进去,并且学习借鉴它们的理念,对自己的标准体系进行完善,进而适应国际需要。

3.2在出口贸易中加快绿色食品行业协会建设

在对绿色食品规范出口秩序、行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合作、一致对外及行业自律等方面行业协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完善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一是行业协会使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制定出相应的行业规范,制定出的质量标准体系必须符合当地环境等因素的需要,制定出产品的统一检测方法,产品检测设备需要分摊费用,需要对会员规范竞争行为,实现共赢效果。二是行业协会能够实现会员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给它们提供更多的会员服务。行业协会能够给会员提供国外与国内市场的分析报告和动态资料,对绿色壁垒、产品结构、技术创新、市场、供求关系及价格等情况展开详尽的研究,形成预警机制,进而让出口企业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掌握国际现行规则,以便对企业战略规划进行适时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三是行业协会能够促进会员申报绿色标志,并且站在企业的立场和政府展开谈判与对话,在其开发国际市场、保障企业利益、处理贸易纠纷和技术壁垒的打破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我国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发展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对其具有的功能优势进一步完善,对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发展出口贸易起到更大作用。

3.3加大研发力度,调整绿色食品的产品结构

至今为止,我国的A级绿色食品在开发的绿色食品整体中占有绝大多数,然而在国外当前我国的A级绿色食品还不能被视为真正的绿色食品。所以既需要政府大力推动国际合作,使A级绿色食品尽快努力实现与国外接轨,为A级绿色食品打开国际市场大门提供服务,又需要进一步强化研发2A级绿色食品的力度,让2A级绿色食品与国际绿色食品实现早日接轨。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面对绿色壁垒造成的消极影响,既要采取必要措施在出口贸易中保护我国绿色食品的利益,又要采取措施促使我国发展生态农业与现代化农业,走和谐发展之路。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学习先进理念,勇于参加对国际标准的制定、在出口贸易中加快绿色食品行业协会建设、加大研发力度,调整绿色食品的产品结构,努力使绿色食品实现国际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便在国际市场上让我国绿色食品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文燕 《中国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式

(一)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供多种商品供消费者选择。近年来,我国进口贸易明显增长,表明我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

(二)出口贸易

国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一般依靠传统经济即可满足,但传统经济形式过于单一,销售收益较低,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和规划。出口贸易极大的促进了整个国家的GDP增加。出口贸易可以将本国产品销售国外,使商品市场扩大,创造更多的效益。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顺差巨大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对外贸易顺差也在不断增大,造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最主要因素是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1]。我国拥有大量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近年来,制造业不断向我国转移。加之加工贸易的保税政策更加快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使贸易顺差不断增大。其次,中国的内部经营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外资投资替代了一些进口,且我国国内需求有限,这就使贸易顺差不断加大[2]。

(二)对外贸易非市场化问题严重

1.出口非市场化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有了很大的变化,进行了较大改革,如将进出口自营权赋予某些企业,但仅有少数国有企业享有进出口自营权,且进出口自营权也存在多项约束,严格限制企业的经营范围,因此,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并不能完全独立的经营进出口业务[3]。此外,私有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门槛非常高,数量有限。故我国目前仍是由国家控制外贸经营权,政府指定了一些企业可获得外贸经营权,进入国际市场。非市场化致使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竞争,没有淘汰机制,这就造成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并一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就导致对外贸易的低效率[4]。我国私营企业在未得到政府允许的情况下是不能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这非常不利于中国人均出口额的增长。限制私营企业的出口从根本上是限制了中国的出口扩张的能力。

2.进口非市场化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们对外贸易不断降低关税,意图缓解较大的贸易顺差,扩大技术设备的进口,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此项措施并不是真正的实现进口自由化,并没有引入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对一些取消许可证管理和配额的进口商品仍然有一定数目限制,且进口产品时需得到政府的批准,且中国进口的程序也非常繁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进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国内企业得到了高成本的生产投入品,使生产效率升高。

(三)商品的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

“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我国约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总额已达450亿美元[5]。涵盖生产流通领域、生产加工领域等,不仅有货物商品,还包括信息、金融等服务领域,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严重影响,使我国贸易成本增加,贸易争端加深。

(四)对外贸易摩擦增多

中国对外贸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正在逐步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对外贸易的增加也使贸易间的摩擦增多。有研究显示,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2年成为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6]。随着反倾销金额的不断增加,已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中反倾销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对外贸易遭受反倾销严重打击我国对外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我国之所有遭受如此多的反倾销调查,一方面与我国政治、经济有关,另一方面是西方敌对势力不希望中国日益强大,借口制裁中国[7]。但对外贸易遭受反倾销调查也有部分内部原因,如企业自身因素,价格策略相对单一;企业反倾销意识不强;对反倾销认识错误;缺乏此方面的法律人才,法制不健全。

(五)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出口比例为1:9,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出口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1:4.2,美国为1:2.6。造成我国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如下:(1)我国服务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商品大部分仍然集中在传统领域,此领域对劳动素质要求不高,而技术、资本密集型的新兴产业仍发展滞后;(2)我国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规模较小,整体水平不高[8-9]。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不高;(3)对外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人才缺乏,且无同意的协调管理部门;(4)服务贸易缺乏晚上的法律法规,立法滞后,近年来才逐渐得到重视,此前服务贸易领域的相关法律仍是空白,或已颁布的法律操作性差,抽象不具体。

三、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的对策

(一)适当保持出口增长,矫正贸易顺差

平衡进出口贸易,并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环保含量,坚持出口绿色、科技型产品。对外贸易中要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同时对外商投资的奖励应适量减少,与国民待遇相同。对国内需求适度刺激,内需扩大后,出口就相应降低。

(二)对外贸易非市场化方面

政府逐步放松对进出口自营权的控制,允许一部分优秀效率好的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经验权。取消对拥有许可证管理和配额的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简化进口的相关程序。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政府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在企业的经营中导入环保概念,研制和生产更多的环保绿色产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企业提供不要的对策和帮助,积极与国外沟通,了解国际化标准,尽快是本国标准与国际化标准接轨,使科学技术含量升高。加强对认证市场的控制,规范认证行业,完善认证体系,帮助企业树立产品质量认证意识,提高产品质量。(2)企业方面:①树立标准化意识,并逐渐强化,采用国际化标准,并且严格执行,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各项品质,提高企业的国际地位;②企业适当增加研究开发费用,不断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使产品成为国际认可的“绿色产品”,表面对外贸易争端的出现。一旦出现贸易争端,应积极寻求政府帮助,通过政府交涉,尽量使自身利益降至最低。

(四)对外贸易摩擦方面

(1)政府方面:①减少对经济的控制,取消市场经济标签,逐渐得到其他国家认可,为对外贸易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②经过调研、讨论后方可制定产品出口价格,避免恶性竞争,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使行业协会发挥积极作用;③建立完善的反倾销诉讼机制;④发生贸易摩擦时,政府应积极与外国沟通,对其他国家提出的反倾销进行严格调查,并提出异议,通过双边谈判,将问题澄清,尽量使其取消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降低企业损失。

(2)企业方面:①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不断研发新产品,使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并增强品牌意识,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10];②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对待反倾销可以依法应对,化被动为主动。

(五)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方面

(1)完善服务贸易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培养相关法律人才,并加强对国际相关法律条款的研究,保障服务贸易养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11]。(2)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3)增强与国际的交流,与世界各组织和政府间建立紧密联系。(4)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力度,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服务业。

四、小结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过程中问题也随之增多,增多目前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应加强重视,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解决问题,使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真正转变为世界强国。

参考文献:

[1]胡晓颖.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及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 (14):206-207.

[2]张二震,马野青.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2):50-55.

[3]曾杰.我国高外贸依存度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08 (09):35-37.

[4]王荣.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2(2):104-105.

[5]杜永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 (5):201-202.

[6]李文蕊.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3 (14):143-144.

[7]徐晓勇,雷冬梅.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生态服务逆差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57-61.

[8]杨利娟.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 (2):169-171.

[9]陈松洲.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24(2):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