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护理病例讨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8例, 年龄 l5~38岁, 平均 25岁 , 25岁以下11例。初产妇l1例, 经产妇7例。初中文化15例, 均无固定职业。病例中患者均通过梅毒快速反应素试验 (RPR)阳性结果 , 并经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确诊。其中 10例在本院或外院产检时发现 , 8例在入院后常规检查时发现。
1.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治疗方案选用苄星青霉素 240 WU肌内注射 , 两侧臀肌各半 , 每周一次 , 三次为一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曲松钠 i.v.gtt或者口服红霉素等药物治疗 , 随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疗效 。本组 18例患者中足月产 l2例、早产 3例、引产 3例 (死胎引产 2例、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行乳酸依沙吖啶 +水囊引产 1例 ), 其中自然分娩 11例, 剖宫产 7例。发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8例。
2 护理措施
2. 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文化程度较低 , 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 一旦确诊 , 表现为焦虑、恐慌、悲观、绝望 , 她们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家庭压力 , 一方面对治疗抱着高度的希望 , 患者处于一种复杂的心态中[3]。尤其是入院后检查确诊的 , 突如其来的病情告知使患者更担心新生儿的健康和自己未来的生活 , 也可能会给婚姻带来危机。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首先 ,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经常深入病房 , 与患者交流沟通 , 具体了解她的真实想法 , 不断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 , 使患者充分信赖医护人员 , 并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医护人员应严格保护患者隐私 , 不要把患者的病情泄露给其他病友或患者不愿意透露的家属[4]。其次是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求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 , 安慰和鼓励患者 , 让其心情愉快 ,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由于丈夫原因而染上梅毒的孕妇 , 给予针对性的疏导 , 让其丈夫尽快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对女方及下一代产生的健康危害 , 促使夫妇共治。对已终止妊娠的患者, 要求其做到待梅毒治愈后才能再次怀孕[1]。
2. 2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教育程度和对病情的认知程度 ,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新生儿的影响和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 , 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 , 使患者认识到切断传播途径 , 坚持早期、正规 , 足量的治疗及定期随访 , 不但可以治愈疾病 , 还可以减少传染给胎儿的概率。同时指导患者注意休息 , 加强营养 , 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 , 高蛋白 , 富含维生素 , 矿物质饮食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抵抗力。治疗梅毒期间禁止性生活, 避免重复感染。
2. 3 消毒隔离措施 梅毒螺旋体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也可以传染 , 因此 , 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安置在单独病房或者同病种隔离, 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对患者接触的床、病房设施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 每日用消毒剂拖地两次, 开窗通风两次;患者使用的物品专人专用 , 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对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物品 , 一次性床单、产垫、卫生纸等使用后置双层黄色胶带包装集中销毁。患者用过的注射器、压脉带等经浸泡后由专门机构作医疗废物统一处理;医务人员遵守消毒隔离原则, 做好自身防护[5]。本组 18例患者住院期间无 1例发生交叉感染。无任何并发症。
2. 4 分娩期的护理 由于梅毒螺旋体可通过产道传给新生儿 , 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对自然分娩的患者 , 在孕妇临产后入隔离产房待产和分娩 ,由专人负责观察和接生 ,在接生过程中 ,尽量缩短产程 ,减少母血渗透到胎儿体内机会 ,适当提早进行会阴侧切 ,减少胎儿头皮与阴道壁的摩擦 ,防治由产道引起的母婴传播。在分娩过程中 ,特别要防治新生儿皮肤与黏膜损伤 ,吸尽口腔内、鼻腔内羊水 ,迅速擦净新生儿全身的羊水和血迹, 保持新生儿少受母血及产道分泌物的传染。
2. 5 产褥期护理 梅毒产妇产后由于子宫壁病变常常流血不止 , 易发生大出血。因此 ,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情况 , 勤巡视病房 , 检查宫底、外阴和会阴垫 , 了解宫缩出血和会阴有无血肿, 以便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2. 6 新生儿护理与隔离 新生儿出生后和母亲一起入住隔离病房 , 严密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对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应安排在最后进行 , 和正常新生儿分开进行 , 新生儿的用物因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原则处理。对于确诊的患儿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病房隔离治疗。对转诊患儿的病房和实施做好终末消毒。对分娩时母亲 RPR阳性者 , 因婴儿接触或可感染此病 , 不宜母乳喂养 , 应给予人工喂养。对梅毒儿常规给予抗梅毒的治疗。
2. 7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要坚持用药至治愈 , 治疗期间要禁止性生活。治愈后还需要定期随访 3年 , 直到血清学实验阴性或固定在低滴度且无临床症状和复发症状后方可再次受孕。
3 讨论
本组病例中, 有一些患者是在入院后检查发现并确诊的 , 孕期未行正规的产前检查 , 因此应加强孕妇孕期的管理 , 和社区做好宣传工作 , 使每位孕妇能够做好产检。并将梅毒筛查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以上病例中有的患者入院后即分娩或者手术 , 产后才确诊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 因此 , 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实行标准性预防 , 在接触患者前后采用七步标准法洗手。总之 , 在护理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过程中 , 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全面的健康指导、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正确的新生儿护理 , 使母婴能够更好的康复, 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德梅 . 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 36例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06, 22(7):37.
[2]陈超清 . 晚期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 . 护理杂志 , 2005, 22(12):76-77.
[3]郭秀静 , 王玉琼 , 胡娟 .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新生儿护理 .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 2007, 7(1):50-51.
【关键词】 双气门芯;剪脐
气门芯(又叫橡皮圈)在新生儿断脐中,应用方便、简单,一直以来为新生儿断脐使用,但在断脐后,如何进一步处理好新生儿的残留脐带,成了笔者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对446例经阴道顺娩或剖宫产术取出的新生儿,用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再施行剪脐术的方法,来探讨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气门芯2个、脐封2个,6 cm×8 cm纱布1块、75%酒精、10%碘酊、剪脐包1个(内有消毒剪刀、直血管钳或有齿镊各一把、4 cm×4 cm×4 cm三角形4层的小纱布1块、6 cm×8 cm纱布2~3块)、云南白药。446例新生儿为阴道顺娩或剖宫产术取出。
1.2 方法
1.2.1 断脐方法 笔者对新生儿断脐一律采用双气门芯结扎法,其方法为,第1个气门芯置于距脐根0.5 cm处,第2个气门芯则挨着第1个气门芯,结扎时常规用75%酒精消毒脐根周围,断端则用10%碘酊烧灼,纱布包裹局部后,脐封包扎固定好。
1.2.2 剪脐方法 新生儿出生24 h后,如脐部断端干燥,则行剪脐术,其方法为,在剪脐时以2个气门芯之间为端点,用碘伏严格消毒局部后,用左手持血管钳或有齿镊夹住上面气门芯的残线端,右手则持剪刀在2个气门芯之间剪断,剪脐后的残端立即抹云南白药,并用三角形小纱块填塞局部,再用纱布覆盖,最后脐封加压包扎固定。
2 结果
446例施行断脐后再剪脐的新生儿,24 h后残端干燥的为438例,48 h后残端干燥的为8例,既产后48 h脐带脱落总有效率为98.21%,产后72 h脐带脱落率为100%。且所观察病例无发生残端出血、感染等征象。残留的气门芯自动脱落。
3 讨论
当今多数发达国家在用无菌剪刀断脐后,以灭菌的脐带
紧夹残端,不予包扎,很少感染。我国已生产出一次性使用的脐带夹,临床使用效果满意[1]。但对于目前仍采用气门芯结扎脐带的医院来说,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一般为3~7 d[2]。而新生儿断脐后再施行剪脐术,其脐带脱落时间仅为产后的48~72 h。并且断端愈合好,符合断脐要求。以一般顺产产妇住院3~4 d来看,产妇出院时,新生儿的脐部都已经干燥,极大的方便了产妇回家后的新生儿脐部护理,同时新生儿脐部脱落快,也避免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机会。剪脐术在临床应用时,并不是每个新生儿都适合出生后24 h剪脐,如上述剪脐后48 h残端干燥的8例中,有6例为脐带水肿的新生儿,剪脐时遇到此种类型的脐带,则应延缓剪脐时间,待断端干燥后再行剪脐术。此外,在施行剪脐术时一定要遵守消毒隔离原则,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医源性感染。同样施行剪脐术后的新生儿也要严密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感染,并要保持局部干燥,勿被大小便污染、浸湿,发现异常时要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完善剪脐术的护理,达到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临床;新生儿肺炎
在新生儿时期新生儿肺炎作为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主要以不典型临床表现和弥漫性肺部病变为特点,需要及早进行诊治,采取正确的方式予以处理[1,2]。因新生儿呼吸器官以及功能还未成熟,若不及时予以治疗,很容易引发败血症、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3]。本文就新生儿肺炎应用鸟巢式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收集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从中抽取3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儿为男性,10例患儿为女性,全部患儿均为足月,其体重在2.5~4.1kg,其平均住院时间为13.5d。经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将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分别为15例,两组患儿在病情、年龄、体重、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性别构成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即放置在暖箱内实施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采取鸟巢式护理,即把"鸟巢"放置在暖箱内进行预热,结合患儿日龄以及体重对暖箱内的温度进行相应地调整,确保患儿皮肤温度始终保持在36.5℃左右,对护圈大小进行合理地调整,以新生儿头部和四肢可触作为原则。在用"鸟巢"时,按照重力作用原理,对进行合理地改变,以使患儿肺部分分泌物可从小支气管逐渐引流至大支气管,若分泌物比较多,则结合患儿自身病情,每2~4h进行一次翻身,以免肺萎缩或者肺不张,确保患儿支气管排痰的通畅性。
1.3疗效评判标准和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判标准 本次研究疗效评判标准如下①显效:经治疗,患儿炎症基本吸收,且肺部阴影也基本消失;②有效:经治疗,患者炎症的吸收得到显著了改善,且肺部阴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③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炎症与肺部阴影未发生显著的改变,或者加重[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百分百。
1.3.2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儿首次入箱烦躁时间、医疗纠纷发生率、新生儿擦伤和抓伤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字2检验,以P
2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两组各观察指标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表1和表2中数据的分析可知,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新生儿肺炎在临床中主要分为两种,即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其中感染性肺炎又分为产前感染性肺炎、产时感染性肺炎和出生后感染,产前感染性肺炎表现为婴儿出生时多数伴有窒息,复苏以后反应差、呼吸快、体温不够稳定以及等;出生后感染一般表现为咳嗽、呼吸浅促、发绀、食欲差、呕吐、点头呼吸、拒奶、反应低下、精神萎靡或者烦躁不安等,严重时还会出现三凹征、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等。吸入性肺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呼吸急促或者等。
鸟巢式护理的核心为患儿,所强调的是人性化护理,其鸟巢形式构造紧贴于婴儿四周,符合婴儿安全要求,能减少患儿日常常见的烦躁以及惊跳,便于婴儿更好地适应暖箱治疗[5-9]。鸟巢所创设的这种合理可促进新生儿身体屈曲以及伸展的平衡性,可触及到面部,便于手头互动,可提升吸吮力,增进奶量和增加喂奶次数,避免由于吞咽动作的不协调而造成吸入性肺炎或者窒息。同时还可减少身体一些无意义活动,减少新生儿机能能量的消耗,便于将新生儿温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中。新生儿睡于"鸟巢",能有效减少开启箱门时空气的对流,降低环境温度所带来的影响,为新生儿带来一个合理温度环境。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新生儿肺炎应用鸟巢式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由于新生儿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易出现哭闹或者烦躁等,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可使患者舒适且安静地接受治疗,对于患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病情恢复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强化服务理念,将患儿作为护理的核心,基于患儿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可获得显著的疗效,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满足新生儿优质护理需求,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陶桂霞,李志燕,谭晓清,等.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和疼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88-990.
[2]李桂花,余勇妙,梁建红,等.鸟巢式护理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24-1126.
[3]兰蓝.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700-702.
[4]吕彬.新生儿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293-294.
[5]陶凤桂,骆金玲,丁艳华,等.自制鸟巢式振动水囊袋在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2):133-134.
[6]郑璐,谢巧庆,严淑红,等.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9):106-107.
[7]陈丽萍,李丽珍,蒋丰智,等.鸟巢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08.
【关键词】 妊娠; 糖尿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19-01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一是指在患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妊娠,一是指妊娠过程中首次发生糖尿病,称妊娠期糖尿病,均属于高危妊娠[1]。据报道,本病的发生率约为1%[2]。现将笔者对3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30例,均为2012年4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25~33岁,平均27.6岁,糖尿病妊娠者24例,妊娠期糖尿病者6例,孕周28~39周,平均33.9周。全部患者均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入院后,给予口服降糖药和皮下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并予血糖监测,同时针对具体病情给予对症治疗。
1.2 临床护理
1.2.1 产前护理 (1)健康教育,加强对妊娠期女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为其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包括发病机制、并发症、治疗方法和药物、低血糖反应及危害性等,同时告知有关妊娠的一些知识和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妊娠和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注意自我管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注意定期与负责医生及护士联系,便于医护人员掌握其妊娠和糖尿病的情况。(2)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其对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为营养均衡,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低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食物多样化[3],以谷物和新鲜的蔬菜为主,适当食入一些低糖水果,如西红柿、猕猴桃、火龙果等,蛋白的补充以瘦肉、蛋类、奶类为主。而对于辛辣、刺激、生冷、腥膻等食物则应忌食。(3)心理护理,本病患者因妊娠时间长,生理负担重,加之合并糖尿病后,担心糖尿病对自身及胎儿的健康带来影响,使得本病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烦躁、抑郁,甚至绝望等不良心理[4]。因此,护士应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首先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其次,可给予音乐疗法,为其播放节奏舒缓、柔和或患者喜欢的音乐,有助于使患者保持心情放松,消除不良心理;再次,可以请顺利分娩的病例进行现身说法,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应积极争取家属支持,鼓励家属尤其是配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从容面对糖尿病和妊娠。
1.2.2 分娩中的护理 由于临产前患者情绪波动大,以及疼痛的刺激,使得血糖水平变化很大,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酮症酸中毒,因此应加强血糖、尿糖监测,并详细记录,通知医生调整胰岛素的用法和用量。临产后应由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头晕、心慌、汗出等症状,胎心、胎动应每15 min听取1次,同时注意宫缩和产程的进展情况。
1.2.3 产后护理 (1) 产妇护理,分娩后,由于产妇对胰岛素的需要下降,故应注意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血糖。告知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加强产妇的口腔、会及泌尿道的护理工作,注意擦洗,勤换衣物,保持清洁,以防发生感染。嘱患者每日按摩,保持乳汁的通畅。(2)新生儿护理,全部新生儿均按早产儿护理,清理呼吸道,加强保暖,给予吸氧,同时注意观察呼吸情况、皮肤颜色和二便的情况。出生30 min后即给予喂食25%葡萄糖水,避免发生低血糖。加强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工作,每天为其沐浴1次,保持皮肤的清洁干净,避免发生感染。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23例正常分娩,7例剖宫产,娩出新生儿30例,其中1例巨大儿,1例低体重儿,全部产妇及新生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1.5 d。
3 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导致难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表现为巨大儿、死胎及畸形等,危害较大[5]。故对于妊娠女性,应及早发现并接受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护理工作,如产前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产时注意监测血糖和生命体征,产后注意新生儿的护理,对于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靳团娥.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8):996.
[2] 范红艳.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5):106.
[3] 张艳红,葛薇.妊娠合并糖尿病26例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60.
[4] 马娟,于春景.妊娠期糖尿病的综合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46.
资料与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8月患病新生儿1268例,早产儿198例,足月儿1043例,过期产儿27例,死亡96例,死亡率7.57%。新生儿死亡病例96例,男58例,女38例。有胎龄记录者82例,其中早产36例,足月52例,过期产8例。死亡时间: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39例,7天内死亡45例,28天内死亡12例;生后24小时内死亡42例,7天内死亡39例,28天内死亡15例。
结果
死亡原因:常见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新生儿肺透明病等。
死亡与日龄的关系:不同日龄死因也不相同,24小时内死亡42例,死因主要为新生儿窒息,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43.8%);24小时~7天内死亡39例,死因主要为早产、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40.6%);7~28天内死亡39例,死因主要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15.6%)。
死亡与胎龄的关系:本组资料显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早产儿胎龄为26+5周~36+6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新生儿肺透明病、新生儿畸形等。足月儿胎龄为37+1周~42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等。过期产儿胎龄为42+1周~43+5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出血等。
主要死亡疾病: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等。
讨论
本组资料中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达7.57%,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组资料均为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且我院医疗条件差或患者就医不及时,使患者病情加重,所以死亡率较高。降低围生期新生儿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1],而窒息、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经过本组资料统计,窒息性因素是新生儿第一位的死因,以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且多于1周内死亡。新生儿窒息大多是宫内缺氧的延续或母体并发症的后果,因此必须解决宫内缺氧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及早识别难产、及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防止新生儿产时窒息,估计分娩会发生危险时,儿科医师应提前到场,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实行产、儿科合作,新法复苏的良好局面,减轻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早产占第二位。本组资料显示,胎龄越小,产重越低,新生儿肺透明病、颅内出血等的发病率越高,新生儿的死亡率越高。防止早产是防止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等因素,易并发肺透明膜病、颅内出血和感染等。
感染性病因占第三位,以感染性肺炎和新生儿败血症为最多见,因此,重点应加强新生儿期防止感染措施。新生儿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更高。主要的死亡疾病中以肺出血和颅内出血占绝大部分,但是在早产儿中,肺透明膜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减少,可能与早期给予促胎肺成熟和保胎等早期干预有关。
因畸形而死亡的新生儿也不少,以心脏先天性畸形最多见,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因此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及早发现处理畸形儿极为重要。因产科因素引起的新生儿死亡也不少见,如脐带打结、胎盘早剥、子宫破裂、重度妊高征等。因此,定期产前检查、普及孕期保健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尽早就医非常重要。本组资料中不论24小时内还是7天内,最多见的死亡原因仍是窒息性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孕妇学校,宣传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干预,防治早产,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使用规范的窒息复苏手法,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同时加强新生儿护理,积极防治感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