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电工技术培训

煤矿电工技术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矿电工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矿电工技术培训

煤矿电工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 安全 管理 装备 培训

0前言

煤矿机电安全是煤矿安全生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我们做为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更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分析机电管理的薄弱环节。下面我就关于煤矿机电安全事故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1煤矿机电安全现状思考:机电管理存在职能部门不能有效作为、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设备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滞后、机电队伍素质低、机电培训走过场等问题。

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尽管各地方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2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机电监察力度和深度不够。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也有差距,煤矿机电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管理不到位。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

超能力生产与设备老化。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产量激增,未来仍将处在高位增长阶段,受利益驱动,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机电安全则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设备“连轴转”现象很普遍,没有足够的检修保养时间。

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一些矿井尽管没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

设备存在隐患较多。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

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时有发生。

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

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尽管地方煤矿的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2煤矿机电安全个人建议。要做好机电管理,必须从搞好安全、服务生产、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的角度进行定位,把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放在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引导生产力发展,要高度重视机电设备投入和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升级。要结合个人感受,现提出如下机电建议。(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是指导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的尺度,只有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是企业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因此,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必须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让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要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2)认真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设立专门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3)加强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管理。煤矿机电、提升、运输系统使用的矿用产品,凡是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机电设备、电缆。(4)完善提升运输设施。煤矿企业要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传动设备必须有护罩、护栏。矿井主要提升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后备保护装置,运行时严禁甩掉保险装置。

切实提升煤矿供电安全保障水平。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装设灵敏可靠的过流、漏电、接地保护装置,而且每年必须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进行一次核算、调校和整定,并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进行一次跳闸试验;直接向井下供电的高压馈电线上,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煤矿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管理者、职工、还是安全监察员,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做好安全工作,确保煤矿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尽一切力量扭转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为搞好职工技能培训工作,采取自培、委培、自考和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职工技能等级达标培训工程”,普及中级工等级培训,凡在岗的综采支架工、矿井维修电工、地面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通过集中学习、定向培养等形式,强化专业工种、要害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要完善激励机制等,充分发挥首席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能驾驭新技术的机电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机电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提高机电安全监察员的整体素质。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集中优势的机电监察力量,对煤矿进行地毯式的逐台设备、逐线、逐面地全面监察,不折不扣地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监察,不留情面,该停的坚决依法停下来,决不手软。要用铁脸面、铁心肠、铁手腕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以身作则,摆正监察与被监察、监察与服务的关系。

3 结束语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因为它涉及到煤矿生产中的很多方面,与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相联系。因此,应该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佚名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2]芦玉林.浅析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要点[J].今日科苑,2010,18.

煤矿电工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 办法 思路

1、加强机电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按质量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

机电质量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一步一步的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把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完成时间,确保设备完好、质量达标。要加大投入,加快机电运输设备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努力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对矿井供电、提升、运输、排水、压风、通风、采掘、瓦斯抽放等系统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测监控,提高设备控制自动化、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硐室,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全面开展机电标准化工作。

2、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矿井机电管理的重要对象是机电设备,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管理中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使用周期费用最优化。各煤矿企业应建立系统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流程,推行微机设备综合管理体系,规范设备选购、维修等管理标准和程序,健全规范的设备选型、淘汰制度,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同时还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并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3、积极推进机电规范化管理

随着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已显现出它的诸多弊端,从而为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煤矿机电管理,就是要将管理的对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在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实施煤矿机电管理精细化是一种高效、节约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耗费的资源,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煤矿机电管理规范化,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广大管理者和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充分发挥广大机电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煤矿企业可以依据为《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及考核评级办法》、《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及《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标准》,结合煤矿机电管理实际状况,编写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机电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通过规范和细则严格运作,实现机电管理程序化、机电操作规范化、设备检查标准化、奖励处罚市场化,降低安全隐患,从而确保机电设备安全正常运转,提高机电管理效率。

4、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也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目前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利。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最突出。因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所以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理好、使用好、维修好设备为主要的工作内容。目前急需落实的重点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重要管理手段是:提高机电安全检查人员的整体素质,煤矿机电安全检查人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集中优势的机电检查力量,对煤矿进行地毯式的逐台设备、逐线、逐面地全面检查,不折不扣地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不留情面,该停的坚决依法停下来,决不手软。要用铁脸面、铁心肠、铁手腕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以身作则,摆正检查与被检查、检查与服务的关系。

5、实行机电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机电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的主体就是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强化技术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机电技术人员责任制。这样有利于技术人员在生产时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制定严格的审批技术文件,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这项制度是提高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6、突出机电管理重点

矿井机电系统比较复杂,必须抓住工作重点。当前机电管理应突出3个方面的重点:(1)安全可靠性,对暂时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标准的设备的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及电气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更新改造,要分期分批予以整改,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2)为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2个系统,井下供电是采掘一线设备的动力系统,环境复杂,结构各异,重点抓好流动设备的现场管理,完善安全保护装置,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提升运输是矿井的咽喉,工作面广、量大,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种保护装置,坚持每天2h的强制保养,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输送机综合保护。(3)环节的重点为操作、维护、修理3个环节,必须遵章操作,定时检查保养,修理老化磨损的设备。严抓这3方面,矿井的生产次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

7、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竭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需要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所以业务技术的培训工作是机电管理的一项措施。培训的人员,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时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搞好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可以采取自培、委培、自考和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职工技能等级达标培训工程”,普及中级工等级培训,凡在岗的综采支架工、矿井维修电工、地面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通过集中学习、定向培养等形式,强化专业工种、要害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充分发挥首席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能驾驭新技术的机电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机电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逐步提高地方煤矿机电管理水平。

8、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认真考评机电工作质量

矿井机电工作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说是提高设备的维修质量,从而减少机电中的事故,保证正常的矿井生产秩序,不断提高机电管理的水平,使矿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每个矿井都要依据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思想。矿井机电管理的总目标是使设备安全经济合理运转,追求设备使用周期和费用最优化,使设备综合的效率达到最高。每个矿井都要根据设备维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技术条件、领导重视机电工作的程度,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逐渐达到最理想的工作状态。

煤矿电工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一个建设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是项目的管理者是否建立了一个健全、完善的施工项目管理体系,是否组建了一个团结一致、行动统一有效的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按企业的安排组建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为企业施工合同履约的负责人,并组建由安全、生产技术副经理、合同、预算、财务、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班组长等组成的管理控制体系。各岗位人员责任明晰,落实到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抓好施工过程的管理,确保履约施工合同是重点

对项目施工阶段的控制是施工项目最为关键的内容,施工过程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项目管理的难点。在此过程中,不但要做好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更要切实、全面细致的落实好施工组织设计(措施)的实施,严格依据相关法规、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标准要求抓好对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的监控。施工合同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合同进行跟踪与控制,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并将合同约定事项逐一落实,保证施工合同的顺利履行。

3及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相关签证和索赔是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施工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招投标开始,直到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是检验项目管理成效的关键性指标。施工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机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虽短,但各专业间的横向联系频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相关的工程签证和按照合同约定条件的索赔是履行合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能充分体现施工真实状况和过程的最有力证据,也是工程实际成本结算和合理收益的保障。

4加大工程结算力度,及时索要工程款能最大限度的保证

施工项目的施工效益由于机电工程施工主工期不长,而竣工结算又往往较复杂、周期长,施工过程中的疏忽都可能会导致结算拖延或预期收益的流失,所以工程施工中的结算和进度款项的及时索要是保证项目收益的有效方式。同时,这两项工作做的成效指数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指数高则能使企业最大化的利用现有资金利用率将生产运行自如,相反,可能会使企业陷入资金链的困境,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5及时总结

持续的对企业职工进行管理、技术培训,依托新技术提升企业活力是促进企业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由于近年来建筑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升温,导致了很多企业异常的发展、壮大,而机电工程项目也相对复杂,机电设备安装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那些经验贫乏的职工就显得力不从心。随着员工逐渐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加剧,企业各类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很多在岗职工未接受过真正意义上的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不能及时了解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新工艺、新设备,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这就要求企业要持续的对职工进行管理、技术培训,促其学习、掌握新工艺、新技术,不断的更新、提升其业务技能,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和施工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更好的干好在建项目。

6完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

受建设市场活跃的大环境影响,因企业用人机制不健全、激励手段单一等原因,致职工收入降低,许多人另求他路,导致企业流失了大量的人才,其中多数都是人力资本含量较高的管理人才、班组长、技术骨干,这是职工因市场的影响个人价值取向转变的有力证据。我们企业就像一个免费的社会培训机构,不断的引进又不断地输出人才,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很多企业在留人、激励方面也做了不少文章,如实行全员保勤奖,设立班组长津贴,评选首席员工等,但这些措施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不少问题。比尔•盖茨曾说:“激励不难,难的是持续激励”。新职工容易激励,工作几年之后再激励就困难。改革开放之初,企业家可以给职工讲革命传统,那时候职工还会听,而面对“80、90”后职工,需要思考新的激励方式。企业要留住人需要随着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持续不断的改进激励方式,让多数而非少数职工能切实感受到被激励的优越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能动性,为企业多做贡献。

7结语

煤矿电工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2011年,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指示精神,坚持“三个并重”原则,紧紧围绕“两型三化”矿井建设和“四大”主题活动,虚心学习兄弟矿井“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经验,借助培训体系贯标平台,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培训任务,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全年全矿“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完成264期1564人,完成计划的105.6%;安全内培完成28期4147人,完成计划的117.9%;岗前培训完成9人;党员政治培训完成7期405人,完成计划的112.5%;继续教育完成3期106人,完成计划的100%;技能鉴定内部培训完成7期498人,完成计划的622%;管理认证培训完成1期60人,完成计划的150%。进而达到了全员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学员满意率100%;“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教师持证上岗率100%,专职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100%。2011年我矿保持了济宁市、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和安全培训先进单位荣誉;首次获得鲁西煤监分局安全培训先进单位;“235”培训方式课题获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主要认识和体会

(一)改善条件、优化环境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关键环节。矿对培训基地按照“保四争三”的目标要求,不断增加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薄煤层炮采模拟试训基地,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保证四级安全培训机构建设全面推进、高位达标。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是搞好职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各项安全培训中,我们既遵循上级培训大纲要求,又突出我矿薄煤层炮采矿井特色,采取“235”方式与“6m”模式的全面结合,使各项安全技术培训适应了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起到了为安全生产、提高效益擂鼓助威、保驾护航的目的。

(三)领导重视、认识提高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力量源泉。今年,根据人员调整的实际,矿充实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职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使职教工作成为矿井总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力量源泉。

(四)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是搞好职工教育的组织保证。为保证职教工作的正常开展,重新聘任了20余名区队、科室业务技术骨干为安全技术培训兼职教师,使职教教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历达标,更加适应四、五级联动教学的需要。

(五)整章建制、严格考核是搞好职工教育的重要措施。矿重新修订了《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不断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各项安全培训“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同时,按照制度规定的条款,以严治学,教考分离,实行动态的准军事化管理,学员的自治能力、执行能力、服从能力明显提高。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我矿按照“实际实用、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我矿狠抓了职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使之逐步达到“模拟教学现场化、课堂教学电教化、考试考核立体化”的现代化办学要求。一是狠抓了职校现代化办学设备的购置,在原有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7.5万元新增计算机14台,教职员工达到了“一人一室一机”;投资4.5万元扩建了计算机教室,为全面实现“机考”奠定了可靠基础,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投资1.2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1口,实行集中控制,专职教师所有课程实现课件教学;投资1.8万元更换了学生桌椅60套,投资1万元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8套,投资10万元粉刷装修了全部校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三是投资近200万元建设的薄煤层炮采实训基地和安全展室已初具规模。四是投资1.8万元购置了铁质书架22架,投资1万元购置铁质档案橱10组,图书阅览室、档案资料室明显改观。今年以来,校舍建设投资规模为建矿32年来的首次,为正规办学创造了齐全、规范、舒适、优雅的条件。

2.培训体系规范运作

今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培训管理体系贯标要求,一是修改完善了本矿培训管理体系检查标准,认真组织了基层区队贯标运行情况内审,促进了基层区队业余规范化运作。二是教培中心利用自己设计的“每周一课”、“每日一题”备课记录、职工安全技术学习记录两个“一本通”,规范区队班组培训行为;利用办班资料“一清单”规范档案管理,使培训办班资料一目了然,防止了缺项漏查现象。三是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教培中心教师分工负责,每月下井或下现场2次,包保、督促、指导基层区队业余办学,认真开展论文评比、优质教案评选、学员评教、教师互评活动,教学质量大大提高。2011年,我矿组织教学课件评比2次,论文评比2次,对成绩优秀者分别给予了500、400、300、200元的奖励,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大大提高。四是在执行程序上,所有培训都按照“需求确认——设计策划——实施培训——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改进”程序,规范运作。如:今年初,通过岗位能力差距确认,发现部分电钳维修工、泵站司机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掌握不熟练,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就安排他们在机厂车间进行实物现场教学,解疑答难,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一个学习”先行一步

“一个学习”即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学习。根据上级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起到表率作用;支部书记例会每月1次,起到引导作用;矿党校举办庆祝建党87周年党史党建知识有奖学习竞赛活动,673名党员参赛,起到普及作用;第三、四季度,我矿先行一步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轮训班5期285人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以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外延为主题,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美德文化教育、合格员工教育贯穿其中,并将本矿安全生产、经济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做到了把目标讲明、任务讲清、问题讲透、措施讲通。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巩固,为矿井改革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又有了新的突破。

4.“两项培训”超额完成

“两项培训”即“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和全员安全换证培训。2011年,是我矿安全培训的“大年”。首先,落实了职工节后上岗安全培训,全矿2538人通过了岗前考试。其次,狠抓新工人安全知识强化培训,组织新工人安全脱产复训班4期,培训学员226人,为他们独立顶岗创造了条件。其三,为缓解工学矛盾,坚持有组织、有计划、长流水、不断线的培训方法,先后举办一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36人,生产班组长换证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321人,举办一般工种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435人,共办理各种安全资格证件998件。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正规进行,促进了我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升级和安全生产作好周期的持续延长,矿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到12月31日连续安全生产980天;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夺得煤业公司“五连冠”。

5.“三个推进”卓有成效

一是“四五级联动”培训初显成效。制定了《煤矿“四五级联动”培训实施办法》,按照典型示范、递次推进、培训一体、任务共担的原则,首先在采煤二区、掘进二区、机电工区进行了试点。教培中心发挥组织协调、监督考核职能,认真编制并实施内部培训计划和分解落实指令性培训计划;基层区队在选送人员参加各类内培、外委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和以师带徒“手指口述”形式的培训;所有培训都遵守“生产需要什么样的人员,我们就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井下干什么、我们教什么、考什么”的培训思路,确保职工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教培中心为12个井下生产区队设计了教师备课记录簿和职工学习记录簿两个“一本通”;创新了培训档案管理“一清单”。教培中心教师坚持每月2次的下井实习和生产区队的技术课督导,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持续攀升。二是技术比武开展正常。教培中心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区队班组和学习型职工”为抓手,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和智力结合型转变,以区队为单位组织了较小规模的电钳工、焊工、瓦斯检查工技术比武活动,选出技术能手13人。瓦斯检查工路庆斌在山东省青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4名的好成绩。三是继续教育步入正轨。为培养适应薄煤层炮采矿井专业技能人才,与职工大学联合办学举办的采矿、机电中专班,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今年年底106名生产区队班组长将完成学业,提高了生产骨干的学历水平。同时,紧跟集团公司“金蓝领”培训项目步伐,制定并实施了煤矿学历教育奖励办法,利用高、中级技能鉴定的途径,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鼓励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2011年,全矿600余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和鉴定,创出历史之最;50余名职工获得学历奖励;60余名职工踊跃报考成人高考,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6.“四个确保”顺利实现

一是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按照“学习先进、独立自主、创新求效”的原则,以培训管理体系运行为载体,继续完善了我矿“235”安全培训方式和“6m”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自建了适应我矿实际的安全检查员、瓦斯检查员、爆破员、小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井下电钳工等19个工种的考试题库,安全知识抽考全面实现了“机考”,使之更加体现标准化、制度化、正规化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了安全培训和考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培训任务全面完成。按照“统一标准、强制培训、分级管理、教考分离、考核发证”的原则,根据四级安全培训机构的权限,及时足额的将“三项岗位人员”输送到三级以上安全培训机构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率始终达到100%。同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四、五级联动培训。各生产区队充分利用周一安全活动日、周二技术课、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积极开展“手指口述”安全技术培训,将安全培训重点任务落实到基层。教培中心教师和区队兼职教师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职工表达、教师讲评、电化教学等“自助式”教学方法,激励学员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使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关单位按时开展“每季一评”,抽查基层区队业余办学情况,奖罚分明、奖罚对等,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撑。三是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在搞好教学管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职教硬件达标建设,四级机构三级配置,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设施、设备、场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增加了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四级安全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动态达标。四是考核监督全面到位。我们修订完善并认真实施了《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确保培训场所、设备、师资、计划、经费“五个落实”,严把入学、考勤、课时、教学、考核、发证“六个关口”,使安全培训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富有成效。按照矿培训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办法、评分标准,教培中心等单位每季对区队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奖惩。2011年我矿分别组织安全活动、技术课和“三违”人员“过三关”检查4次,培训管理体系贯标检查2次,安全培训情况抽考4次,按照以奖为主、奖罚对等的原则,进行了奖励和处罚。2011年,在职工培训方面,共奖励职工350多人次,奖励资金10万余元,处罚职工30余人次,处罚金额0.6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

煤矿电工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管理;立井施工;作用

0前言

随着业主对矿井建设工期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立井施工速度成为各施工单位的主要奋斗目标,而井筒施工过程中机电管理起了主导作用,重视机电管理,施工速度就会加快,安全就能可靠,效益就会显著提高。同时机电管理是一项业务要求较高又比较系统的工作。本文就近几年中施工的岱庄煤矿副井、葛亭主井等井筒的机电管理方面探讨机电管理的作用。

1施工设备的选择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选择施工设备以大设备、先进设备为主。选用较大型井架,使井口到二平台距离确保能使用伞钻。如岱庄副井使用永久井架,葛亭主井使用加高二台的Ⅳ型井架。净径5m以上井筒选用双绞车且至少有一台能提升伞钻,用3m3大吊桶。吊盘的设计考虑使用中心回转抓岩机,吊盘上、下间距考虑套壁时扎钢筋的距离,用整体下移模板砌表土段外壁及基岩段井壁,用组合小块模板套表土段内壁。地面用JS—500搅拌机拌料,用PLD—1200配料机配料、电脑计量,由专职搅拌机司机拌混凝土。混凝土经溜灰管下到吊盘上接灰盘,二次搅拌后再由分灰器分到大模板三个方向浇筑。用振动棒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

基岩段施工使用FJD—6A伞钻,导轨式凿岩机打眼,眼深3·5m以上,电磁雷管脚线6m,放一次炮够一段高,使用HZ—4或HZ—6中心回转抓岩机出矸石,出完矸石放一次座底炮,清理、松模板打混凝土。

选择以上施工设备和方法进行施工,我处在岱庄煤矿副井净径6.5m的井筒表土段施工中,月成井183·1m,质量全优,创出同井径全国最高记录。基岩段创出了月成井130·3m的华东地区新记录。在葛亭煤矿主井表土段施工中,月成井218·3m,质量全优,再创全国最高纪录。

2机电管理的作用

2·1使用新工艺、新设备

井口所有稳车采用集中控制,由井口打点工同时控制,缩短了工序转换时间。井筒照明用悬挂在吊盘下的高效投光灯,照度较高,维修量少。在吊盘上面设一个牢固信号箱,将照明用变压器、信号插座、动力开关及插座置于箱内,既集中又防水。吊盘上所有电缆穿钢管或用胶管保护,减少维修量。混凝土配料采用新型电脑编程配料机,提高了配料准确度,保证了混凝土质量。

2·2加强设备的维修

立井井筒施工期间,机电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井筒施工的安全与速度。在葛亭主井施工过程中,打破传统的三小班制把井口三小班维护改为一个班由两名班长统一调度。做到不分时间,不分问题大小,积极主动地抢时间、抢速度进行处理。问题不处理完人不离开工作岗位;设备运转不正常,不离开工作现场。平时做好易损件的准备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机电设备始终都处在良好状态下运行。同时设备的维修要做到见缝插针,尽可能少占用施工时间,可以利用施工队交接班及工序转换时进行检修,大型设备的检修时间则是利用设备的空闲时间进行。采用上述方法,葛亭主井在表土施工创全国记录中影响时间全月只有10多分钟。检修记录方面,针对井口的特点,记录本规定了班中巡检项目或定点检查部位,这样及时提醒了班中检修人员,避免了漏项。

混凝土搅拌过去让施工队人员开机,不会维修有脱节现象,结果搅拌机故障多影响施工。在岱庄、葛亭矿施工中,用机电人员开机,每次使用前加油、检查,使用后设备及时清理,故障能及时排除,做到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浇筑混凝土任务。

伞钻、抓岩机由专人负责,及时掌握所使用设备故障所在,使用前维修、检查,使用后及时保养,这样处理故障迅速,缩短了施工时间,对设备的维护管理也极为有利。

2·3加强机电施工的协调管理

在立井施工中,机电工作贯穿施工自始自终,甚至起主导作用,但机电、施工存在一些矛盾。工序衔接上,表土段挖够一段高,松刃脚、下钢筋、扎钢筋、松模板、模板操平找正、松吊盘、溜灰管、下灰。如改一下工序就会省一点时间,通常扎钢筋时间在40min到1.5h,在这段时间不需用中线应松吊盘、松灰管,接压风管。又如基岩段施工,眼打好了,装药的同时停掉井筒动力电,起吊盘、起风管、灰管、风筒。放炮前吊盘打点工应将吊盘照明灯拿上来,置于吊盘安全位置,放炮后开局扇,吹炮烟10min左右,下人松吊盘,松压风管等。每一道工序施工人员及机电人员应协调好,否则总时间上就会延长或检修工作量就会加大占用施工时间。

3对加强机电管理的认识

3·1加强机电职工的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要做好各项工作,除了必须要具有主观能动性以外,技术素质是关键。为了造成一支高素质的机电队伍,要高度重视对职工的培训工作,机电部门要配合岗位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举办学习班、技术比武等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各类机电职工的专业技能。要加强岗位培训,严格做到持证上岗。对关键岗位和关键设备的维护操作人员必须要进行重点专业培训。对未操作使用过的新型设备,也必须先由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培训学习后方可使用。同时,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时刻做到警钟长鸣。

3·2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满足施工需要

要满足企业高速、高效的生产经营需要,就必需拥有精良的施工技术装备。近几年来因资金紧张,设备陈旧老化、失修带病运转现象严重,已影响着企业装备和安全生产。随着施工任务的增多,设备装备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需加大设备投入,积极更新设备。可以通过自筹、贷款、集资等方式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逐步更新设备并重点倾向于生产急需的施工设备和大型主要设备。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对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加大设备安全性能投入,使设备在高效下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