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底盘实训总结

底盘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底盘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底盘实训总结

底盘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改革;教学手段;考核模式

2.2.1提问式教学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首先提出了提问式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将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分数折算为期末考核的额外加分。每堂课分两个提问环节:温故提问环节和知新提问环节。学生得分分两大类:主动回答得分和点名回答得分。其中,主动回答教师提问的学生无论回答正确与否均有得分;点名回答的学生回答正确有加分,但得分稍低于主动回答错误的得分,而点名回答错误的学生将被扣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2.2分组讨论式教学法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是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讨论,选一名代表表述观点的方法。我们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尝试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针对每一个教学模块设计相应的汽车底盘故障,每个小组每次得到的题目是相同的,通过每个小组代表表述观点后,评出最优处理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社会需求接轨。

2.2.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部分:感性认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每个模块开始教学之前,将学生带到实习实训车间,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汽车底盘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作用,并操作实训设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感官上的认识。接着,将学生带回课堂对汽车底盘的各部分进行理论讲解。由于学生在脑海中已经存在汽车底盘模型,对于教师讲解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每个模块设有实践课程,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3教学手段的改革

我们改变了以往挂图、板书以及幻灯片放映的教学手段。理论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3D底盘构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课堂上则采用教师操作实训设备进行讲解演示。

2.3.1多媒体理论讲解

本环节将采用3D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底盘构造的各部分组成及工作过程。让学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到汽车底盘各部分的形状特点、构件间的链接关系,零部件间的装配顺序以及工作过程中各部分的运动过程。这样的教学手段大大降低了对学生空间想象思维的要求,提高了教学质量。

2.3.2实训演示

本环节安排在理论讲解之后,由实训教师向学生展示底盘各组成部分的拆装及故障诊断,每拆装下一个零部件便向学生讲解其在整体里的作用。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2.4考核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测》课程的考核模式以理论笔试为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以实践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考试模式。把实践考核作为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将期末的考核成绩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平时实践操作成绩、平时成绩、期末实践考核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其中,各部分比重如下:

①平时实践操作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20%。

②平时成绩(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等)作为课程成绩的20%。

③期末实践考核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30%。

④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30%。

通过这样的考核模式,达到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底盘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开课部门:汽车工程学院

课程代码:Qqczh

学分:4

学时:60(理论30 学时,理实一体 30学时)

授课时间:第5学期

授课对象: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B类课)

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汽车实训车间

二、课程定位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修理工职业升迁必须具备的能力。分析汽车常见故障原因,正确使用常用的检测设备与工具,制定合理的故障检测方法与手段,确定故障排除方法与维修步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基本要求,因此《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是对前期课程《电子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构造与检修》、《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和《汽车转向与悬架系统检修》等核心课程的综合与归纳,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的综合检测、分析判断、排除和修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熟练将前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对汽车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觖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X431、KT600、、GDS、博世综合故障诊断仪等智能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汽车的各种基本参数;

(2)会正确操作汽车性能检测线检测汽车各项性能参数;

(3)能利用经验诊断法诊断汽车常见故障;

(4)能应用检测数据对汽车技术性能做出正确判断;准确判定故障部位、确定故障排除和修理方法;

(5)能正确使用各种专用工具、量具。

2.知识目标

(1)掌握被检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

(2)熟练掌握各种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

(3)掌握常用检测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流程。

3.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喜爱汽车行业的兴趣;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3)培养安全和规范标准意识,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4)培养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行业岗位群的要求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求职的竞争力;

(5)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课程内容选取主要依据汽车机修岗位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参照国家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和有关国赛规程,遵循高职学生技能形成规律,以课程目标为基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汽车机修工职业能力培养,选取课程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系统化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意识,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汽车实训车间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按照突出汽车机修职业岗位情境性与科学性并重的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1)课程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流程和方法,掌握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步骤和排除过程,掌握常用检测设备和专用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为重点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总结归纳出汽车常见的十二类故障现象,以这十二类实际故障案例为典型任务,以常用检测设备为诊断手段,通过对故障的检测、分析和排除过程,设计制作十二个故障案例教学模块,使学生能通过有限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故障案例,尽快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故障的排除方法和技巧。

(2)教学方法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基于汽车机修岗位工作过程,以“六步”教学法为主贯穿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个学习单元内容特点,有针对性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和启发引导法。

仿真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故障检测。学生先在教学软件上进行仿真训练,熟悉检测方法,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检测,积累工作经验。

案例教学法,将汽车4S店汽车维修典型案例引入教学中。首先告知学生汽车故障现象,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确定故障可能出现的部位,最后与案例中故障出现的部位相比较,若一致,总结经验;若不一致,分析出错原因。

启发引导法,主要适用于故障的分析和判断。教师从故障现象开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检测方案,分析检测结果,确定故障部位,确定维修方案。

(3)教学组织

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采用教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制定诊断流程和检测、维修计划,分组讨论确定维修方案,并通过开放实训实施,最终完成常见故障排除的训练。

2.课时分配(总学时52)

学时分配原则:以汽车4S店机修项目工时为基数,考虑学生掌握所需知识与运用时间、技能掌握与技能提升时间、教学组织与考核所需时间,依据学习任务内容与难易程度分配教学任务学时及课程单元学时。

序号

课程单元

学习任务及教学要求

参考学时

1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诊断

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现象,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流程,发动机主要工作参数的检测方法。

4

发动机运转速度不稳故障诊断

发动机转速不稳的故障表现,发动机转速不稳的故障原因和诊断流程

4

发动机机油、燃油消耗增加故障诊断

发动机燃油、机油消耗过多的现象,掌握发动机燃油、机油消耗过多的故障原因及分析方法

4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诊断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现象,掌握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诊断步骤和原因分析

4

2

舒适性及安全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汽车行驶不稳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摆头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不良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不良故障诊断步骤,

4

汽车操纵不良故障诊断

转向操纵异常故障诊断过程,掌握制动系操纵异常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4

舒适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玻璃升降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中控门锁电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后视镜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

6

灯光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倒车灯不能正常工作故障诊断,制动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转向/警报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雾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大小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

8

3

汽车传动效率不足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无力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无力故障现象,汽车行驶无力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8

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

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现象,掌握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6

总计

52

3、课程单元描述

课程单元1

课程单元名称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课时数

16

学习

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综合故障的表现形式。

2.掌握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步骤。

3.掌握汽缸密封性的检查方法。

4.掌握单缸断火法检查工作不良缸的方法。

5.掌握跳火试验法检查点火系故障部位的方法。

6.掌握利用诊断仪检查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方法。

学习

内容

1.发动机密封性检测;

2.单缸断火法判断各缸工作性能的方法;

3.跳火试验法判断点火系故障部位;

4.发动机运转不稳的故障原因和诊断过程;

5.发动机不能启动或启动困难的故障原因和故障排除过程;

6.发动机机油、燃油消耗过大的故障原因和诊断流程;

7.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古杂会难过的分析过程;

8.熟练掌握利用解码器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的方法。

教学

方法

和建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汽缸压力表及接头、车用万用表、解码器,接线及接线夹、发动机性能检测仪。

学生已有基础

对熟悉汽车发动机各部分的结构,熟练掌握待检测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对发动机点火系、燃油供给系、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和冷却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有充分的了解。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悉发动机的构造,掌握发动机各部分的结构和功用,熟练掌握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对各部分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参数非常了解。

课程单元2

课程单元名称

舒适性及安全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课时数

22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分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车身抖动、摆头和直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排除方法。

2.掌握汽车转向操纵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及诊断过程。

3.掌握变速器操纵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修理方法。

4.掌握制动系操纵异常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排除、修理方法。

5.掌握灯光控制系统故障诊断过程和故障排除方法。

学习

内容

1.汽车起步抖动故障的原因和诊断流程;

2.汽车行驶中方向盘抖动(俗称摆头)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的分析过程;

3.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故障分析和排除过程。

4.灯光控制系统原理及检查步骤。

5.玻璃升降及中控锁的控制原理及故障检修方法。

教学方法和建议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实验实习车辆、频闪灯、四轮定位仪、钢卷尺、游隙检测仪、专用拆装工具。

学生已有基础

前期已学过《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故障检修》、《汽车行驶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转向与制动控制系统检修》等课程。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汽车的整体结构及底盘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尤其对万向传动装置、转向系统、悬架、四轮定位等要非常了解。会使用和操作游隙检测仪、四轮定位仪等。

课程单元3

课程单元名称

汽车传动效率不足故障诊断

课时数

14

学习

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

2.了解底盘主要技术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故障判定方法。

3.熟悉底盘主要部件的拆解和修理方法。

4.掌握传动系间隙的检查方法。

学习

内容

1.汽车行驶无力故障产生的原因;

2.汽车行驶中异响的故障原因和故障分析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和建议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对底盘的参数都要能实际检测,通过检测确定其性能的好坏,检测时建议对学生实行分组,对检测数据各组进行比较,确定所使用的方法和检测过程是否正确。

学生已有基础

前期已学习《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行驶控制系统检修》等课程。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各主要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底盘主要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流程。熟练使用底盘测功仪、游隙检测仪,会调整主减速器啮合间隙。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方式考核。

过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开放实训成绩构成;

结果考核在模块化课程结束后进行。

考核内容主要分为理论与技能考核两部分。

2.考核组织

理论考核部分由任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卷,实行“教考阅”分离;

技能考核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校企教师共同实施考核。

3.考核范围

理论考核包含常见故障的诊断流程的制定、检测设备及检测参数在故障分析中的应用,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检测与诊断。

技能考核以系统拆装、检修后运行效果、故障排除后系统性能参数与标准参数的差异等可检测内容为依据,设置考核项目。

4.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结果考核成绩50%;

过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20%+开放实训30%;

结果考核成绩=课程理论考核成绩50%+课程技能考核成绩50%。

六、教材

使用教材: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李勇主编。

参考教材:

[1]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孙志刚、董大伟编著

[2]《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2版,闵永军等主编

七、编制说明

编 制 人:李远武

编制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研究室

编制日期:2021年8月

底盘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96-02

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兴教学技术与策略的发展,“微课”成为新时期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优势上看,“微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学生认知生活习惯特征,并且具有可重复性、高针对性以及共享性,对传统教学辅助、现代探究式教学均具有关键作用。在我国以现代化技能人才为培养目的的中职教育发展进程中,“微课”更是具有研究与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移动电子端与网络通信的发展与普及背景下,教学被赋予了新的目的与方法,因此,教育范畴内凭借“微观基础教育模式”衍生出“微课”概念,激起了教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探讨。笔者认为,基于微观教学法的“微课”策略对中职学校“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而言具有较高的教学研究价值,如何充分发挥“微课”优势培养出现代化汽车领域技术人才,应引起现代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一、微观教学法与“微课”

微观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模式的范畴内概念,主要指教学围绕具体问题展开,通过直接、针对性的方式完成某部分知识点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微课”是在微观教学法基础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模式,现阶段以视频为主要格式,具有教学内容少、资源质量高、可视化以及主题突出等特征,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二、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故障诊断”是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中的重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汽车故障表现判断其故障部位的能力,是汽车维修技能形成的基础环节,通常以实训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经验性特征。但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教学仍存在部分问题,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1)“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仍将大部分精力置于理论教学上,企图使学生通过记忆“汽车故障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的;(2)无法兼顾不同学生在汽车故障知识体系中薄弱环节的特殊性,“一刀切”教学模式不利于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3)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具有较高灵活性的“汽车故障诊断”课程契合度下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普遍的“混沌”现象。

三、如何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课”

(一)“微课”导入,引发讨论

“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课程的基础应首先在于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以及车身等在内的模块结构;教师应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达到通过汽车表象进行具体故障部位判断的水准,并进一步通过具体故障部位的观察与测试完成故障原因、维修思路等方面的评估。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在实训课堂的导入环节可充分借助“微课”模式进行策略完善。实训课程的导入具有其特殊性,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前进行知识的充分提取,并在形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入思考模式;同时也应具备实训课程特有的实践优势。

例如,教师在实训课堂前呈现“一辆2012款卡罗拉轿车在长时间运行后,处于怠速状态,但出现了发动机过热,电动风扇停止情况”的故障微课案例,通过远程教育技术使学生在各个电脑端或手机端获取微课资源;在浏览微课资源的基础上,学生应完成故障原因的上报任务,例如,学生将“风扇电机故障损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以及“风扇保险丝熔断”等可能存在的故障因素上报;此时,学生多处于具体的故障知识回忆中,无法从整体上全面考虑各种故障可能性,教师可顺势展开课堂自由讨论活动,并及时参与总结,使学生在头脑风暴模式中快速思考。随后,教师通过远程操控各学生的电脑端,在微课的播放过程中使用阶段式解截屏的方式进行具体引导,使学生根据“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点”的思路进行各分支思考,以此规范学生的判断思路。“微课”导入的本质目的在于从“实践现象”入手开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从纯理论入手,符合实训课程的根本要求。

(二)基于微课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训

实训环节是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教师可利用“微课”模式完善传统实训课堂中“故障种类多、解决途径多、知识结构不明确”的缺陷,使“汽车故障诊断”的教学具有更高的针对性,使学生对汽车故障的判断更具体、全面。其中,教师可首先借助“微课”的可视化优势,进行“配套式”的微课设计。如,将“电机供电故障的案例”通过视频截取制作成合集,使学生从动态角度获取该故障发生时的具体表现,为其实践能力提供真实情境。在“真实案例”的微课资源基础上,制作包括“继电器检查与排除”“温度传感器检查与排除”“保险丝的检查与排除”等在内的故障判断类分支微课,使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拓扑式”的故障评判认知结构,由此提高实训课程的有效性。另外,在“学习式”的配套微课资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践中的技术水平,教师可开拓“探究式”的微课模式。例如,呈现“奇瑞出租型(49000km)急加速熄火,且行驶中发冲,故障灯正常”的微课视频案例,使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故障讨论分析,并在讨论过程中形成分析思路与解决方案。如“(1)使用专用诊断仪诊断,观察故障码输出以及怠速数据流参数;(2)加速踩刹车,判断刹车力度;(3)测加速状态下数据流,观察进气压力”的分析方案,以及“因进气压力异常,判断为压力传感器故障,采取更换绝对压力传感器的维修策略”的解决方案。总之,教师在利用“微课”完善实训教学时,要避免进入形式主义误区,只有遵循教学规律的优化才能真正发挥微课的本质价值。

(三)“微课”模式的复习体系

底盘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项目教学法 电视机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样一门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要使学生在做中学,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一、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须具备的条件

使项目教学法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中顺利开展并富有成效,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有配套的实训教材。在开展项目教学时,学校必须根据本校、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实际,开发校本教材,师资力量较薄弱的学校,起码要自编教学讲义。开发校本教材时,要注重教材的可操作性,教材内容除了传统电视机知识外,还要选取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知识,做到“市场有什么就学什么”。另外,校本教材必须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突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2、必须有足够的设备和场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是项目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实训室的建设,应以现有硬件设备为基础,根据项目内容及教学要求,建设电视机综合实验室,达到实现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专业综合技术的训练。3、配备一定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电路图、集成电路使用手册等。

二、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确定以后,就要制定项目教学实施方案。项目教学法一般经过以下五个阶段:明确任务―制定计划―教师示范―实施计划―评价总结。下面结合“长虹A3/A6机芯开关电源维修”的项目教学实践,谈谈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明确任务

这是项目教学法的导向阶段,由教师提出项目任务:长虹A3/A6机芯开关电源维修,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确定该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学习目标:1、了解开关电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判断是冷底盘还是热底盘。3、了解串联型开关电源和并联型开关电源的优缺点。4、掌握开关电源的维修方法。工作任务:1、区分主电源和副电源、交流输入及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保护电路。2、叙述稳压过程、过压保护过程、遥控开关机过程。3、学会检测、选择电子元器件如开关变压器、开关管、光电耦合器等。4、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关键点电压。5、学习假负载的应用与连接。6、开关电源故障检修。7、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二)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项目教学的关键在于项目计划的设计。项目确定后,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笔者让学生充分利用从各种渠道搜集的资料,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然后通过组内同学充分讨论和交流,取长补短,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使学生明确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和怎么做,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这一过程,学生以小组方式工作,分组的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其中主要的是以互补的形式为主,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要求。每组成员为5~6名,每组设立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落实项目的安排。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在组长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组员分工要求明确,各司其职,防止出现依赖思想。

(三)教师示范

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

(四)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阶段,此阶段教师一定要提示学生认真对待,注意安全。学生根据项目工作计划,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去完成项目。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自主的完成项目。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互相合作,互帮互学,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对于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学生尽量从教材和维修手册等资料中获得答案。但对于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必须作必要的讲解或提示。

(五)评价总结

评价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评价总结包括: 1、互评。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互相打分并展开讨论。谈心得体会、操作流程、步骤,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2、教师总结。学生在学习、操作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同学忽视安全事项、操作不规范等,教师在总结时要及时指出并提出具体要求。教师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价、总结中得到提高。评价以实施项目过程为主,不仅关注学生成绩,更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其效果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2、项目实施过程,也是学生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项目教学法中项目完成是项目小组团队工作的结果。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自己的一份项目任务,他们既要分工,又要密切配合、合作才能达到最终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4、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掌握了电视机维修的常识、技能和电视机原理,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达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5、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章节结构,完全按项目循序渐进组织教学,拉近了专业课程与具体生产实践的距离,学生完成了综合故障实训项目的全过程,就完成了从电路分析、故障判断、故障分析、仪器使用、器件选择、检测和故障排除的全过程,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黎明.项目教学方法[R].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07.

底盘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岗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5-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岗位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完成某项工作的基本条件。方法能力主要包括思维、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及继续学习、创新、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指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进入社会后适应社会能力、与同事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职业综合能力或关键能力。如果能够同时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那么在职业行动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岗位职业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或胜任某个工作岗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人的发展和创造的基础,没有岗位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低下,就不能达到某个工作岗位的要求,不能胜任该工作岗位。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是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可分为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它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汽车专业具有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如何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1.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课程比重。汽运专业主要是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综合应用能力强、满足市场需求的汽车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好实践教学环节。从市场所需的汽车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来看,该专业必需具有较扎实的电工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汽车专业的检测、维修及试验测试等方面系统的专门知识。然而我们的学生由于缺少实战机会,导致实战能力缺乏,动手能力较差,不能马上进入岗位角色。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通过到行业、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认真听取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1)实践教学及时调整,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实践教学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际工作与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作用;二是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践环节相统一,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校企合作企业是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学生不仅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综合实践实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校企合作企业的实习,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学生每一次去企业实习,不仅能直接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而且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

3.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贴近学生未来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一定的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某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经验,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具体体现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顶岗实习等方面。(1)建设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模拟仿真训练及基本技能训练,逐步形成一套环境真实、系统性强、仿真程度高、能满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此我院建立了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仿真实训室及汽车营销展厅等的专门技能训练;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与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汽车营销等汽车专业课分别进行为期整周的专业课程实训,以及小学期、“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汽车维修实践实训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同时还建设有综合实训室,不仅训练学生的专项能力而且同时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建设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与多家汽车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进入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习期间企业与学院共同管理好实习学生,为此建立了实习学生全程跟踪制度,在学生实习期间,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有专门的专业老师进行跟踪指导,并且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指导。学生通过与企业员工共同学习、工作,不仅从企业员工中学习实践经验,掌握实践本领,而且,学习企业文化,学习在学校学习中所学习不到的知识。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完成实习月志,将实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积累经验,建立踏上工作岗位,可以尽快的融入其中,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做好顶岗实习安排。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直接接触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售后服务等实际工作岗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结束,每位学生需写出实习心得,总结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案例,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能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4)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实践效果的重要途径。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实训实践环节来设计,该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评,学生在实践实训学习过程当中,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按时按量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任务,写出实习报告和心得感受,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总结经验,给自己测评打分;二是小组互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相互讨论、互相学习,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对各个成员的表现,小组成员采取评议的方式相互测评打分;三是实训指导教师综合考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工作态度、专业技术能力,完成任务及操作水平的情况综合测评打分。通过三方面的综合测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争取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有一个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

通过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汽车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J].今日科苑,2009,(20).

[2]张龙.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9).

[3]秦敬祥.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相关期刊更多

专用汽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

汽车维修技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邵阳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