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经济学研究

环境经济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经济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经济学研究

环境经济学研究范文第1篇

 

环境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旨在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人类在经济发展中产生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研究如何利用经济手段解决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具有超过百年历史的经济学科相比,它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高校开设环境经济学课程。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环境管理环境中命令-控制型政策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不断显现,以及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完善,学术界和管理界逐渐认识到该学科对管理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环境经济学对环境政策制定的影响随之迅速扩大,它逐渐成为环境与资源管理的研究者、决策者和学习者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我国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尽管我国设置“环境经济学系”的高校不多,但是几乎所有设置环境科学系、经济学系及相关专业的高校都开设了环境经济学或者类似的课程。由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教学对学生经济学背景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而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不同于经济学或者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没有受过经济学的训练。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多、时间紧的特点也不允许他们做这样的知识准备。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环境经济学的教育和教学是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对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经济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1 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专业设置的相关课程有环境经济学概论、环境经济学基础、环境经济学导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考虑到环境与资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的环境问题是在自然资源利用中产生的,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而且在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中,自然资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只重视环境经济学的教育而忽略自然资源经济学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整个专业的教学体系中,由于总课时的限制,往往很难同时开设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两门课程。所以笔者认为,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出发,设置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基础课程为宜。

 

另外,大多数环境管理专业将环境经济学设为选修课,一些学生因害怕该课程难学而放弃这门课的学习。根据笔者了解,现在很多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因为没有经过环境经济学的基本训练而造成知识的欠缺,提出的一些政策或者政策建议有背经济学常识而被责难。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将本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

 

2 教学目标

 

如上文所分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不仅与经济学、环境学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与地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以及法学等学科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总之,其涉及知识面宽,内容广。尽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的自然科学的背景较好,但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知识比较欠缺。面对这样的学生背景和有限的计划学时,制定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和学生知识背景的条件下,必须考虑学生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课程的特殊性,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笔者本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研究经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应该定位于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经济学思维三个方面。具体为:(1)掌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评价方法,达到“入门”的目的;(2)掌握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掌握环境经济手段的经济学理论基础;(3)培养学生从经济的角度审视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习惯;(4)为相关的课程(如: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打下必备的基础。

 

3 教学内容

 

环境经济学包括了从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到环境和环境问题、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问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政策、绿色GDP核算(涉及宏观经济学知识),以及最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应用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国外高校这门课的课时为54学时(每周2次4课时),并且要求学生有微观经济学基础。即使对非经济学专业开设这门课,课时也为54学时。而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本课程只安排了36课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显然不可能涵盖环境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的背景来确定教学内容。我们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5个模块:

 

(1)导论。导论模块主要介绍当前主要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如污染、资源利用冲突、全球环境问题等),分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联系;由此导入什么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为什么需要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等问题。

 

(2)基本经济学概念和理论。这一模块主要是针对没有微观经济学背景的学生建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包括费用和效益、供给和需求、经济效率、外部性、公共物品、产权等,以及环境质量经济学。

 

(3)分析方法。这一模块主要介绍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两种最基本的也是应用最广的分析评价方法: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Benefit-cost Analysis)。在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部分,侧重向学生灌输这样一个理念:与其他财产一样,环境与资源是有价值的,必须将环境与资源的价值纳入决策过程之中。收益成本分析是将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得到的结果纳入到决策过程的有用框架。

 

(4)环境经济政策。这一模块主要介绍国内外现行的和拟议的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及其理论基础、这些手段优劣和对资源环境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今后在政策的制定和评价中的经济学思考。

 

(5)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这一模块主要介绍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在时间上最佳配置的理论。重点介绍渔业资源问题、管理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制定和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以上的5个模块,首先通过导论让学生对环境与自然经济学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从基本概念和理论入手,依次过渡到环境经济的分析评价方法、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与政策,自然资源利用及管理政策,从而将各章节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框架,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内在的逻辑规律。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下,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开发先进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变传统的黑板板书方式,建立以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为依托,课堂讲授课后练习、课堂演讲与讨论、现场教学以及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可以大大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根据笔者的经验,以下几种教学手段特别重要。

 

(1)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由于本课程具有文理渗透、交叉性质,初学者对一些经济学知识及其在解释环境科学问题上的运用理解较困难。因此,在讲授过程要尽可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基本概念、理论的叙述注重确切和深入浅出、对关键词的讲解力求准确透彻、对分析评价方法及有关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介绍尽量理论结合实际,并通过提问、启发、举例使同学们理解掌握每个知识点。在启发式教学时配以实际案例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如针对目前我国严重的雾霾问题,配合华北地区经济增长、人口增加、消费增加、重工业布局来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启发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来分析问题,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从而提出以成本更低的环境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强制关闭企业这样高成本的命令-控制性手段。

 

(2)多媒体课件。为了使课堂讲授更加明了、生动,并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时间,首先要完成与原版教材相对应的英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在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充分利用字体、颜色和动画等功能,并通过插入各种图表、与相关网站链接,力求达到条理清晰、突出重点、加深印象、扩大信息量的效果。由于学生在课前课后很容易通过互联网或email等方式获得多媒体课件,故上课时不必将精力用于记课堂笔记,从而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积极思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双语教学。英文教材、英文课件、中英文相结合的阅读材料和讲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和透彻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现有中文教材大都从英文教材翻译或者编译而来,无庸讳言,翻译和编译中存在很多晦涩和谬误之处。因此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效果要好于单语教学。而且学生在将来工作中要涉及到大量英文文献,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熟悉本学科的专业词汇,为学生将来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4)课堂讨论和现场调查。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除了具有鲜明的交叉性,应用性也是其一大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授课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定期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讨论,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师生平等参与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同时尽可能安排现场教学活动(包括观看有关录像),或结合教学组的在研课题组织学生参与现场调查。实践证明,这种生动活泼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同学们调动积极思维、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展示才华,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和对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同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论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由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它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探讨环境与资源问题,在资源与环境政策制定中起重要作用。无论从环境科学/环境管理专业办学定位或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本课程都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其定位应该是为完善环科科学/管理学生专业知识结构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总体轮廓和最主要的内容,掌握其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能力;针对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以包括5大模块:导论、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环境政策、资源管理;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要建立以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为依托,课堂讲授课后练习、课堂演讲与讨论、现场教学以及案例研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要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环境经济学研究范文第2篇

SPOCs虽然经过多年的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但目前很多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仍侧重于“回忆、理解和应用”这种“低阶认知”目标的培养,缺乏培养学习者“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认知”目标机制,尚未达到“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因此,建设适合教育现代化需求的新型教学环境是形势的必然。

1.智慧教学环境概述。根据课程与教学论的观点,课堂的含义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二是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三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这三个层次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其中,教室是一种物理环境,支撑课程的实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室环境,应该是一种可以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便利学习资源的获取、促进课堂交互的开展,具有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是一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室有机结合的产物。我们把这种教室称为“智慧教室”。把智慧教室延伸到智慧教学环境,不单是教学形态的变化,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简单理解,智慧教学环境是一种智能化的教学场所。智慧教学环境包括内容呈现、资源获取、及时互动、情境感知、环境管理五个维度。从本质上理解,智慧教学环境是一种信息化教学系统,它支持:校内的课内课外、校外的课内课外四个象限的教学,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三种人员对象,探究试、情景式与远程协作式三种场景环境,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与继教生多种层次的学习者,虚拟与现实、在线与录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直观上理解,智慧教学环境是一种能够识别学习者特征,感知学习情境,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能够自动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和测评学习成果的学习场所,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更好支持和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实际上智慧教学环境就是支持人、技术、环境和资源等维度之间的高互动的学习空间。智慧教学环境一般由教学资源、应用模块、云业务管理、服务器集群组与交互管理、基础设施、学习终端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资源包括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云平台”资源和校园网上的资源,学习终端包括PC机、笔记本、智能手机等。在智慧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交互的关系;教学资源是由老师与学习者共同构建与使用,是一种动态的组织,它保存在局域网中、“内网”的平台上、甚至保存在“云”上。

2.SPOCs环境。SPOCs(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小规模专属在线课程)是相对MOOCs而言的小规模专属在线课程。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课程规模较小,建设成本不高;学习人数有限制,满足一定条件的申请者经过筛选才能参与课程学习,保证学习者能得到老师充分的指导。二是学习者在线学习不是唯一途径,学生和教师还可以在实体课堂进行交流,能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可见,SPOCs具有智慧教学环境的特征、MOOCs在线与自主学习的优点,也弥补了传统课堂大班化与被动化学习的不足,对普通高校而言具有巨大的发展与应用空间。SPOCs环境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个体课程为单位,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由学习者及其辅助者(包括教师、辅导者、管理者等)共同构成的一种学习环境。学习者是该环境的主体,教师对课程进行严谨的设计,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与学习情境,能够满足学习者对课程进行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SPOCs环境具有对学习者的筛选功能,保证学习者的共同特征;对学习人数、用户行为等都进行严格的管理,保障学习者得到充分的师生交流机会;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既能跟踪学习者学习情况,也能保证学习评价的科学与公平[3]。SPOCs环境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界面层、业务层与数据层,该结构有利于环境功能扩展与资源数据的增加,维护也方便。环境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4]。图1SPOCs环境框架结构

二、基于私有云智慧教学环境

1.私有云SPOCs环境。我们知道,云计算是一种服务;云存储是从云计算的概念上延伸和发展而来的一个分支,是将存储资源放到网络上供存取的一种方案;私有云是相对于公有云来说的,其应用局限在一个区域。私有云SPOCs环境就是利用虚拟化、云存储及云计算技术来实现教学与资源共享的私有云服务系统。私有云服务系统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私有云SPOCs环境既有云服务系统的基本功能,缓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压力,也确保SPOCs小规模在线性与环境的智慧性。首先,利用开源云平台构建私有云SPOCs环境基础架构。在虚拟环境中,配置单点登录服务器,提供“一站式服务”,便于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减少无谓的频繁登录,减轻用户对多组用户名及密码的记忆负担,简化用户使用过程,提升用户体验;第二,在虚拟机集群中,部署基于HDFS的云计算平台,增强平台扩展性,有效整合零碎资源,延长旧设备使用寿命,极大地提高设备使用率;集中管理各项资源,拓宽资源共享渠道;同时,利用私有云业务调度、网络管理技术,提高系统整体负载能力,使设备性能得到更好地发挥;第三,通过私有云自身的节点管理、存储管理及容错技术,实现稳定可靠的资源管理;第四,利用云计算与中间件技术,打造能支持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云计算虚拟终端等多类型终端的高兼容课程平台,同时,提供移动二维码、移动APP等无线接入方式,提升课程的可移动学习性;最后,提高平台开放性与兼容性,使平台能更好地支持语音、影像互动功能,使学习者在开放、互动的环境中形成良好地学习体验。环境包括教学资源、互动交流、实验系统和教学平台等功能模块,可分别进行资源存取、问题讨论交流、操作实验与在线测试等操作,还可以统计学生在论坛上的发帖次数,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建立学习资料库,共享学习心得与学习资源;方便展示作品及反馈信息,有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环境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特点,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实时互动交流,从而实现虚拟化的教与学。环境中“师生”实际上都是主体,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的,都可以随时发起话题、发表见解。

2.私有云SPOCs智慧环境下课程混合学习。混合学习是将传统的面授教学与现代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混合学习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一种结合,是各种学习理论和方法的混合,是实地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的混合,也是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的混合。私有云SPOCs智慧环境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应用优势明显,其中《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多、面广,涵盖信息社会公民所需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其内容更新快、操作性强。该课程基于私有云SPOCs智慧环境进行混合学习,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效果很好。智慧教学环境强调具备充足的课程资源与良好的互动机制。在私有云SPOCs智慧环境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设计,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我们把《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划分为“计算机基础”、“网络和多媒体”、“办公自动化”与“程序与数据库”四个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四个模块,然后对各模块再按知识点细化为多个任务,对各任务制作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习题库等学习资源,供学习者自主地、有选择性进行学习。

在私有云SPOCs智慧环境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是学习的主流,打破班级式、封闭性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互动性的学习方式;环境中师生可以把大量的数据存储在“云”中,没有时空的限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拥有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如课程知识点小视频、实验系统操作练习问题包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电子资源。《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对该课程资源进行模块化管理,既方便教学资源的制作与组织,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碎片式或翻转式学习。学生可以在环境中充分利用所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各种操作任务资源,通过实验系统进行操作练习与在线测试,以随时检验学习效果,还可以方便地与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及时解决学习问题,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6]。

三、结语

环境经济学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开发经济环境;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

一、前言

现实环境对于科学研究往往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开放经济环境下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也与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经济环境下有所不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相关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开放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放经济环境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际市场的商品以及资本的转换速率明显提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结构等也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革。

十以来我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大力发展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传统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些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以耗费资源或者是污染环境作为代价,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政府和社会近些年来的努力,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岗位的主力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首创,因而发展的经验较为缺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时可结合自身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并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改革开放的成效和效率,达到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开放既指对外开放也可以指内部市场环境的开放,因而我国的开放经济环境也具有双重的含义。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政府的作用弱化市场的限制逐渐减少,开放的内部环境逐渐形成且日益深化。此外我国对外贸易的种类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产品贸易向产品服务贸易并重发展,对外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日益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系已经日益优化,市场规范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也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脚步,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我国已经融入国际经济的发展体系。

三、开放经济环境下应用经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落后

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也日益进步,但是目前应用经济学大部分还是采用以往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内容也无法与当前实际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理论应当是先于实践的,也就是说研究方法应当是较之现状更为进步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实践提供指导,但是这种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落后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有关的学者专家等应当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政府也应当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促进研究方法的进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二)研究体系的不完善

体系是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框架,体系的不完善进而导致了研究内容的片面性以及研究结果准确性出现偏差。目前很多学者在进行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是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以及表面,没有结合现实去挖掘其内涵,导致研究结果缺乏深度,难以让人信服,直接影响了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和进步。开放经济环境下各种思想、理论等不断涌现,市场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给应用经济学研究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因而针对目前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与社会现状不相适应的情况相关学者必须要加快调整。

四、开放经济环境下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调整的措施

(一)转变研究方法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计划经济体制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此后在不断地探索中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以及后续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完善过程中应用经济学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理论基础,因而开放环境下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也应当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符合马克思理论的要求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作为我国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研究方法落后的现状必须要加快调整,转变研究方法。

应用经济学中需要应用到应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知识。转变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首先要提高各个学科知识理论融合的成效,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恰当应用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要善于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提出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利用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后要将研究结构反馈给有关的经济管理部门作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同时可以将应用模型法应用到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用非线性方程代替传统的方程分析方式,从而提高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实现研究方法的转变和提升。

(二)构建新型研究体系

构建新型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体系可以提高研究内容的合理性以及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从而促进应用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学者较多采用定量实证分析法进行应用经济学的研究,但是开放环境下的市场构成更为多样,因而对于研究人员在进行实证调查时的操作规范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不规范的操作除了导致数据、样品的可信度难以保证,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也会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而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体系,规范研究人员行为的同时提高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我国实行全面开放的经济政策要明显晚于发达国家,因而开放环境下的相关经济理论也不够成熟和完善,也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国家的国情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因而相关学者必须要对应用经济学的模型进行完善和更新,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方法等多个方面,切实提高应用经济学研究模型的适用性和客观性。研究模型是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模型的组成和内容必须与研究体系相适应。

(三)多样性选择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建立

建立多样性选择同时采取实证研究方法是促进我国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措施。选择是在非单一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实现的,因而必须要提高研究方式的多样性,转变现有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先例,苏联及东欧国家早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理论体系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因而我国应当深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现状进行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经济理论的借鉴。

多样性选择就是要扩充原有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数量和范围,同时扩大研究内容的范围,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充分利用实证研究并促进其在我国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普及是目前研究方法转变的重点。传统应用经济学研究更为重视理论研究和规范研究,真正利用实证研究进行的试验、调查等并不常见,实证研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对于经济现象本身以及其过程的真实性的追求,因而实证研究的结果往往更具有真实性和参考性。规范研究更多的是注重价值标准的判定,但是由于个人对于经济活动参与程度、实际看法的不同极有可能导致研究理论的主观性。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为规范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环境经济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实验;环境保护

根据绿色化学实验的实施情况来看,其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化学实验给环境带来的伤害,以通过先进技术、设备等控制各种化学原料的使用量,从而逐步实现无污染化学实验,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绿色教育的目的。

一、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强环保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环保与节能已经成为重要改革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等有着极大作用。一般在实际进行各种化学实验之前,需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实验的认识,才能真正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最终达到环保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将环保观念渗透到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废弃物的排放量要尽量减少;二是,注重化学原料的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三是,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尽量减少污染和降低成本;四是,让使用过的原料再生,以重新利用;五是,在化学实验中,不能再用和不可回收的物料,不能继续使用。

二、增强环保意识,注重实验操作规范性

在环保理论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育,还要加强观念教育,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从绿色教育观点开始着手,从而提高环保意识教育的整体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操作各种化学实验时,需要注重其规范性,才能实现环保教育与绿色化学实验的完美结合,最终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化学实验的实践教学中。例如:在进行药品的去量时,不管是液体、固体,还是转移、过滤等,都必须防范药品洒落、挥发等情况,最终降低化学实验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由此可见,在严格按照化学实验的步骤进行操作时,让学生注重规范性,才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真正目的。

三、合理运用绿色化原料,降低化学污染

在各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量都在快速增长,给人类、社会、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合理运用绿色化原料,注重安全、无害原料的推广,并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对于降低化学实验带来的环境污染有着重要作用。例如:根据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合理制定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案,并选择最合适的实验药品,尽可能的减少原料用量,并注重废气物的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以达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又如:将天然气作为生成乙炔的绿色化原料,充分利用等离子体裂解方法来制作乙炔,不但能提高天然气的转化率,还能增加乙炔的生成量,对降低化学实验引起的环境污染有着重要影响。

四、不断优化实验,科学处理废弃物

在开展各种化学实验时,较多实验产物都是有一定毒性的有害物质,部分气体还会给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因此,在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推行绿色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化学实验的科学优化,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采用比较先进的实验方法,才能真正减少实验产物给人体、环境带来的伤害。例如:在进行磷、无机物硫的燃烧时,可以合理采用能防止毒气外泄的装置,尽量提高燃烧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从而减少有毒气体对环境、学生的危害。又如:在进行半微型、微型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环保和绿色,加强安全防范,有效控制药品的使用量,并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上述实验,对于降低化学实验给环境的污染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微型实验需要的药品量是常用药品量的几十分之一或几分之一,不但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还能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性,最终减少化学实验的成本,是绿色化学实验减量原则的充分体现,对于实现绿色教育、推动现代教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每个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全面掌握药品的性质、用途等,才能确保其用量的合理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最终达到科学处理废弃物的目的。例如:在进行碘的提取时,使用的原料是水、四氯化碳,其中,四氯化碳可以循环使用,而残夜可以保存下来,以成为升华实验的原料。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的情况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是绿色化学实验全面推广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绿色环保教育,将绿色和环保充分融合到一起,减少化学实验原料的浪费,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才能真正提高化学实验的环保性。

参考文献

[1]苗燕.浅谈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J].低碳世界,2014,07:1-2.

环境经济学研究范文第5篇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手绘往往存在误区,主要是画幅过大、透视不准、表现机械、追求写实、追求数量等,导致浪费了画材和宝贵时间。设计教学改革中应加强设计思维训练,开阔学生的眼界,严格要求,在设计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内容,使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环境设计专业;手绘误区;设计教学改革

笔者带领学生参与了一项羌族特色景观环境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环境设计专业一些学生的学习存在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使学生难以充分发挥设计能力,难以表达出设计意图。手绘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能力之一,手绘能力太弱会影响构思和设计表达。虽然如今手绘设计逐渐被数字时代的电脑设计超越,但是手绘仍然是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以及快速构思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手绘表现不好,主要是由平时思维习惯的影响导致的,一些学校的设计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

一、手绘误区

1.画幅过大

在有绘画类专业的院校,部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看到绘画类专业学生画画的画幅很大,就认为手绘效果图就要画大幅面才能体现出手绘水平,于是平时的练习或者某些设计课程的作业中手绘画幅都很大。动辄半开纸的手绘效果表现常常需要几天时间,如果是表现景观建筑群体或房间较多的室内空间,则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完成。这种大幅面的手绘效果图无论是练习还是设计表现,在当今用电脑设计制作效果图占据主流的情况下,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既浪费马克笔、纸张或其他绘画材料,又浪费宝贵的时间。如,这项羌族特色景观环境设计,对方要求在两个星期内完成项目,主要想看效果,室内外都要表现出一定数量的不同的效果图。由于几位学生电脑软件学得不好,无法用电脑完成整套方案,而笔者也没有太多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教会他们使用电脑软件,于是他们采用手绘的方式设计,最后没有按时完成。有过设计公司工作经历的人都知道,有时客户要求尽快看到设计方案或效果,如果设计师或设计人员十天半月才出个初步方案或设计方案,公司的生意往往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夺走。因为许多客户会同时找几家设计公司询问价格,设计方案快且效果不错、价钱合适的公司是很容易签单的。电脑制作施工图、效果图虽然准确而逼真、快速而标准,但也不是任何设计方案都能很快就完成,有些方案没有手绘来得快。有些设计师做室内设计在半小时内完成效果图,还有些设计师只用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手绘效果图给客户看。而他们设计的室内手绘效果图都不是半开纸、四开纸的大幅面,通常是16开纸或A4纸大小。可见,学生平时的手绘练习或手绘表现使用过大的画幅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学习的进步和今后的工作。如,有画一张半开纸手绘效果图的时间,可练习画好几张不同表现题材的效果图或构思更多草图,积累更多的设计素材或经验,亦可用节省的时间学习其他知识。

2.透视不准

有些学生受到“画效果图只要生动,透视正不正确没有关系”的误导,不重视画面的透视。虽然中国画注重散点透视,表现山水、建筑、人物很生动,但在当今的环境设计效果图表现中,散点透视的建筑或室内房间画面会让人感觉别扭,反而不生动。设计也是艺术,但是受制约的理性艺术,不是无拘无束的纯绘画艺术。当然,也有用中国画方式表现的景观效果图,但不是每种设计都可以用中国画这种方式和它的透视观念表达。如,室内环境设计效果图透视错误多就会显得真实感不强。透视不准确的效果图会使建筑或室内环境变形,普通人看到这种效果图都不会认可,方案便难以被采用。如,毕加索的油画《镜前的少女》没有按焦点透视处理画面,很抽象,虽然画面装饰性强,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可是一些普通人难以接受,搞不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即使从事美术或设计的人也并非都能欣赏这幅画。

3.表现机械

一些学生的景观环境设计效果图表现得机械呆板,天空中画了像金属表带一样的大片而生硬的云,十分影响画面效果,这主要是受到国内某些建筑快题效果图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室外景观环境设计效果图中天空留空白反而可以突出主题景观设计物,使画面变得生动有趣,给人以无限遐想。如果要画天空的云,只用色彩表现即可,或用简练的单线同样能表现出生动的云。某些室内或室外景观效果图中的人物形象粗犷夸张,头小如点,腿细如竹竿或细线,肩膀和上身过于宽阔。这种人物表现是模仿某些抽象刚硬的雕塑,会产生变形和扭曲的效果。有些学生按这种风格画效果图中的人物,影响了画面效果。不画反而没有这些影响,画面更干净,更利于突出表现的景观设计或室内设计效果。还有些学生在画手绘时下笔拘谨,放不开,线条也死板、机械,画面不生动。

4.追求写实

受绘画专业学生写实画面的影响,一些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认为手绘效果图画得越逼真越好。所以,有的学生为了刻画逼真的效果,花了很长时间不断在画面上叠加颜色,长时间深入细致地刻画画面。其实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一是太耗费时间,二是如果是用马克笔或水彩上色,不同颜色涂抹叠加次数多了会导致画面很脏,也会发灰。而设计专业的手绘主要是快速表达设计意图。写实画效果图要花费大量时间,学生一旦养成习惯,今后往往会不适应设计公司的工作节奏。

5.追求数量

在平时的手绘效果图练习中,有些人认为多练习就会提高手绘水平,一天画五六十张。实际上,错误的练习即使画得再多,效果也不理想,达不到通过练习提高、进步的目的。这种情况下过多的练习并不是好事,因为一直在延续前文所说的错误,不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只是在浪费宝贵时间。任何事情都是接触得越多、做得越多就越熟练或做得越好,同理,多画手绘也会提高表现速度与效果。但是,在这种数量要求下,要实现每一张都没有前面所谈的那些问题,实际上一天画这么多张画是不太可能的。当画画的时间很长时,人已经非常疲惫,注意力下降,精力不集中,兴趣也会下降,越往后画反而越不如起初的几张。所以,不要追求过多的数量,平时一天练习画几张精品即可,而且纸张不要太大,A3或A4纸大小足矣。

二、设计教学改革

1.设计教学中应加强设计思维训练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在课程内容讲完后,基本上是让学生做作业,对于具体怎样做得更好,学生似乎并不清楚,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训练。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设计思维训练。设计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很多,以手绘快速画构思草图或效果表现图是其中一种方法。手绘草图可以快速表现许多闪光的构想,从而为具体设计挑选出最佳初步方案。

2.开阔学生的眼界

做设计是不能闭门造车、故步自封的,要多外出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获得实践经验很重要。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要观看景观建筑、室内装饰陈设设计、家具、建材等,主要是通过观看真实的不同项目或其他院校的设计展,感悟其中的设计理念、所用材料与工艺以及不同风格和最新设计动态等。这就需要学校调整相关设计课,集中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将此作为设计教学的一部分内容。

3.严格要求

有些学生的作业质量较差,存在应付交差和懒惰的思想。还有一些学生的设计课作业从网上抄袭,没有创意,设计感不强。对质量不好、设计感不强的作业,应让学生重做,否则,学生将来从事设计工作会很难适应,因为设计公司或客户经常会对设计方案不满意,修改方案是常有的事。再者,这种不良习气不仅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做事不认真,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也会对后来入学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放松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要求,也是对教学和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即使对于那些以后不从事设计行业的学生,也必须严格要求他们按要求完成作业。

4.在设计课堂中介绍地方民族文化

地方高校教师在设计课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讲解当地民族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这对设计大有裨益。当地民族文化艺术中也有许多与设计相关的文化艺术,如,羌族的建筑外貌基本特点是石砌房屋与碉楼,屋顶有白色的石头,室内有不同的神位设置神龛,熟悉这些具体因素,所设计的羌族景观建筑才更合宜。又如,羌族的服饰图案表现的内容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都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羌族服饰图案也可以被运用于室内外装饰设计。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可以引入或介绍当地民族文化艺术。在手绘设计羌族景观项目时,一些学生设计的景观建筑物没有羌族的特色,视觉效果不太好,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熟悉羌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羌族的建筑与装饰图案。他们的手绘设计稿表现的建筑像现代汉族地区的建筑,室内效果设计也没有体现出羌族的文化元素。这些情况说明他们平时对羌族的建筑不够了解,或者画建筑速写时没有画过羌族的建筑。其实,在做羌族相关设计之前,学生可以收集羌族建筑与文化方面的资料,也可进行现场速写写生,熟悉其建筑艺术。如果他们之前获得过这方面的知识信息,就能做好与羌族文化相关的设计。地方院校有服务地方的使命,所以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讲解所在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三、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没认识到自己的手绘学习和表现的误区,设计表现能力便难以提高。要提高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必须指出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无论是建筑专业的学生,还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接受设计表现方面的严格训练,以适应市场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艺术修养。设计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要介绍当地民族文化艺术中与设计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开阔眼界。这样,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1]钟茂兰,范欣,范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卷——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