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电工基础概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基本特点
就中职学生而言,《电工基础》这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主要为电压、电阻、电流、电功以及电功率五个电量概念,电和磁两个物理现象,三个基本的电子元件即电阻器、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电流电路以及交流电路基本电路。电路规律需要掌握的有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等。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是实践和理论结合紧密的电工学基础专业课程。电工基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理论素养,还需要具备实践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
2.传统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弊端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电工基础》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过于重视理论,不够重视实践知识。很多学生在开始对电工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比较能接受,但是随着实践要求的增多,再加上很多理论越来越枯燥和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又不能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电工基础》的积极性和兴趣,甚至厌倦这门课程,产生排斥心理。
二、中职《电工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1.《电工基础》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目标设计
教师要结合《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来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教师要把《电工基础》中的概念以及电路规律作为教学目标。在电工实验课的时候,教师要做好指导,由学生自己来操作,完成教学内容,并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对电路的相关理论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电工基础》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充分结合《电工基础》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实际,可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并掌握《电工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是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并要对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融合,确保内容的覆盖率;同时要突出对学生整体技能的培训。在进行课程的选择时,教师要做到坚持实用性的原则,要结合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电工基础》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组织模式的成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要根据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来达到教学效果。现以欧姆定律为例谈谈如何实现工学一体化的教学。
(1)建立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欧姆定律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的定义、符号以及单位,要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和操作电流表、万用表以及电压表,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图进行零件的组装。
(2)对学生进行分工共同实验
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来分工完成,先对学生分组,每组为五到六名学生。让两名学生准备实验内容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并要做好器材的检测。让两名同学来进行电路的组装、按照图来进行电子元件以及仪表的连接。剩下的同学做记录,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做好记录。在实验完成之后,让学生对实验的数据和过程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实验报告。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准备的材料进行检查和督促,做好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视,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实验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3.《电工基础》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
《电工基础》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效果,主要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在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后,教师在进行效果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不能只是看到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要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是否端正、对实验是否积极热情以及能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不能做到积极思考等。教师需要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素养的评价(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等)、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项目制作的熟练度、创新的理念以及合作学习等)。《电工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评价并不只是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不能只是看到教学成果的评价。
摘要:通过几年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在前人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经实践检验,该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电工基础》的基础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55-02
《电工基础》是电类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电路的组成及对电路的分析,内容广、概念多、抽象、计算烦琐、学习难度大。为此,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我从中职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因势利导,在前人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效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有“做”的机会的课堂,使教师的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提高了专业技能。
一、做中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加之部分教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确,照本宣科、照搬现成的教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而是硬灌知识,于是n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睡觉、顶撞老师等现象。《电工基础》本来就枯燥,乏味的教材,死板的讲授,只能使学生与《电工基础》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做中教,做中学”针对以上现象,正好可以做到因地制宜。教师引导学生做,正好把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应用到教学中来,显然要比单纯听课更有吸引力,有了感性上的认识,更容易理解知识。学生从做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转化为对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不用再因教师深奥的理论讲解和繁杂的公式推导感到枯燥乏力,克服了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建立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电容器的串、并联定义及特点”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串联、并联的概念及特点,难点是电路中各电容器之间的关系。我课前准备了一个万用表、几个电阻、几个电容、一个电源及若干导线。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试做把3个电容连接起来,看有几种接法,因为在这以前就掌握了电阻的串并联,学生很快就联出有串联、并联、混联三种接法,此时及时提出电容的串、并、混联概念。第二个学生任务是:在三个电阻串、并联电路中和三个电容串、并联电路中分别接入电源,测量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强度I、电路中每个电阻、电容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总电流I总、判断电路中的总电荷量Q总,电路中总电压U总、推算出总电阻R总与总电容C总。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找出电阻串、并联电路和电容串并联电路的类似之处,总结出电容串并联电路的定义及特点。但电容大小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直接得出了,需要教师用同学们学过的电阻大小的公式类比,引导学生推导出并联电容的大小等于各支路电容大小之和。教师通过学生的“做”,不但复习了电阻串并联、教授了电容串并联,还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在学习中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树立了学生自学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基于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低,在面对抽象复杂的电工理论知识时,常会提不起学习的热情。但若教师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中职学生喜欢动手的优点,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是抱着学一门技术(手艺)的目的来到学校学习的,因此教师更应该考虑从动手“做”入手,去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电工基础》作为一门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课程,要学好电工基础,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必不可少。在教学中巧妙的设计实验、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敏捷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我让学生在实验中独立对实验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和详细记载,引导学生从生动直观的现象中总结出抽象的结论。如在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实验中的具体做法:全班一台感应起电机,每组学生放一台静电计、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一个电介绝缘板、若干根导线,这些器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想知道东西如何用。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引起电容器电容大小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并请每组学生把想到的因素记录下来,在“做”中去验证。接下来教师先演示一遍(学生观察这些东西如何用,电路如何连接,观察静电计的指针转角如何变化。)实验,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验证自己想到的因素是不是真正改变了电容器电容的大小,是如何改变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查阅教科书、相互讨论及老师引导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正确使用了静电计和感应起电机,也弄清楚了哪些是改变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根据实验现象及其记录的数据,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哪些因素会改变电容的大小,以及是如何改变的。这个时候老师提出平行板电容大小的计算公式,学生才会记忆尤深,因为是自己动手“做”出来的,这样公式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中职学生的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对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见到整个实验的变化情况,这正迎合了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做中教,做中学”的模式克服了理论与实验“两层皮”的问题,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三、在做中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教学工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日常生活中总结经验,从具体实践中升华理论,让他们感受到创造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使想象力得到培养。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时候,由于我们既看不到也摸不着,无法直接感知它。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只能用语言描述给学生,学生只能记住标准答案,无法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磁场空间。为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我准备了下面这个实验:白纸一张(做背景)、透明的玻璃板一张、条形磁铁1只、铁屑若干。白纸上放上条形磁铁,透明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后放在条形磁铁上,轻轻敲击玻璃板,看看铁屑的分布变化情况。学生看到铁屑分布的变化后会觉得相当神奇,这时再引导学生:磁场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这里的铁屑的模拟也只是狭小平面的模拟,真正的磁场是存在于整个空间的,需要同学们自己想象。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就留下了一个形象的磁场空间,这也是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通过“做中学”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电工学是一门神奇的自然科学。
四、做中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论文关键词:中职机械类专业 电工电子课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论文摘 要:本文简述了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电工电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要求技术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知识与技能。电子电工技术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对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概念多、难理解、抽象、难记是电工电子学的主要特点。本文针对中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难度很大。
从师资方面说,电类专业教师大多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任务,机械类专业没有自己的电工电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计划,一般采用合班上课的办法,最多的时候一个教室要坐上百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课堂纪律差,教学效果不好。
(二)学生人数增加,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人数与日俱增,对目前中职教育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由于面向全国招生,各地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学生入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三)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在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电工电子课程是比较独立的。首先,专业课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基本是没有联系的;其次,报考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兴趣爱好也在机械方面,对电工电子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电类专业的教师既要带本专业的课程,又要带机械类的电工电子,而在授课方式上仍用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模式,没有摸索出一套灵活的授课教学方法。其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严重挫伤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课时比较少,考核方式落后。
电工电子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体系里面所占的课时比例比较少,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一般是包含在理论课时里面的,这使得电工电子实验课时所占比例就更少,有些课题甚至没有实验课。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以批阅实验报告作为主要成绩的标准,而不是直接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考核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实验设备缺乏,实验内容落后。
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成的,其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难以满足职校实践教学的需要。加上连年扩招,在校生人数剧增,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实验课程的需求。
(三)实验教师的缺乏,实验经费不足。
相比本科学校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职实验教师很少,很多实验由理论教师完成,因为这些做实验的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他们就没有充分的时间根据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开发出新的实验项目。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属于地方办学,决定了实验方面经费投入很少,很多耗材的购买不足。
三、教学方法探讨
(一)理论教学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对于繁琐深奥的理论都非常厌倦。在讲授电工电子的时候,既要尊重知识的逻辑系统性,又不能追求知识体系的完美性,强调必要的基础知识,剔除理论的推导。中职学生好动、好奇,我们应该根据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如借助生活实例的理论教学方法应用,从而使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直观、生动,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求知欲望。
2.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里面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解决这一些困难。例如,在讲解三极管放大作用的时候,教学的难点是电流的分配及放大作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的时候总是觉得难以接受和理解,如果学生看到的模拟电流在三极管输入回路是以微小的电流量流动,在输出回路中形成的是很大的电流量,电流的量的比例和电流的流动方向就一定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再来讲解分配和放大的问题就容易多了,变“抽象”为“形象”,其规律学生就能很快归纳和总结出来。
(二)实践教学方面。
1.实验内容应增强实用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获得过硬技术应用的能力,因此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实验课内容大多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加强理论学习的认识性而设置的。应突出电工电子在机械类专业的应用,如增加机床电气控制实验,减少电工基础的实验。
2.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传统的实验授课大多是教师先演示,然后由学生依照电路的连接,按照实验的步骤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体现电工电子的实用性,我们可设计一些题目,由学生自行完成,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报警电路、流水彩灯、门铃电路等。学生在排除故障和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能得到乐趣,而且能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建立兴趣小组和开放实验室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同学们普遍感兴趣的小实验,如电子钟表设计、收音机维修等,这样就可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施展空间,从而让他们调动周围同学的积极性。开放式实验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有所选择和侧重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从而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当然,我校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目前离全面开放的教学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如设备不足、师资短缺等,但建立全面开放的实验室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总之,机电不分家,机电一体化产品必将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电工电子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依赖于数学知识,又以物理为基础。但教学任务重、时间短都加大了这门课的学习难度。电工电子教学的改革无止境,还需要认真研究,深入讨论。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探索,用于实践,切实做好电工电子的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时展的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柳.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电子电工
在中职电子类专业基础课之中,电子电工课程因其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加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学生群体对此多有畏惧心理与抵触情绪,从而直接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在既定、有限的学时中做到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索取电子电工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操作,是当前形势下电子电工课程教学的一个关键性课题。理实一体化因其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性,可以较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技能,对于电子电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操作可行性。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从概念上来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结合国外双元制教学方法与我国教育研究机构根据自身职业教育的实际,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教学同步性,使得教室本身具有实训室与一般教室的双重特征。实践证明,该模式下教师可以更为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打破了传统的、抽象的知识灌输模式,让学生可以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去,真正做到“学”与“练”的统一,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要求,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促进教师的知识转型,使得教师可以按照职业教育的实践要求做到理论与技术的转化与统一,较好地推动了综合型职业教育教师群体的建设与发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兼备的高水平劳动者。近些年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社会紧缺的实用性人才。但光鲜的外表下,职业教育在长期的劳动力培养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多数中职教育机构在实践教学中依然遵循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经过职业教育后,难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一般都会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情况,难以及时适应社会工作的高负荷问题。电子与电工基础课程作为理论抽象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中所遵循的固有教学思路已无法适应实际的教学需要,也无法培育出优秀的电子与电工技术人员并满足社会工作的需求。由于理实一体化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操作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工作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束缚,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实际应用中,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笔者给出了以下几条中肯的建议。
首先,应当加强综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在引领学生前进方向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电工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实施,也需要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师作为该模式的支撑。学校应当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采取未雨绸缪的方式,重视电子与电工专业的教师培养与学生发展,及早制定教师的长期引进方案与能力培训计划。“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在对待教师人才的问题上也应开放胸襟,积极接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兼职讲师,协助学校的理实一体化建设,提升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
其次,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根据本学校的学生素养水平与本地区的电力系统工作需求,以教研组为基础单位,以统编教材为参考材料,以教师为改革主角,因地制宜地制定校本课程。在教学工作中,也应当摒弃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多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操作,在实验操作中教授电学的基础知识,逐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电工与电子教学,能够以主动的思考与训练提升自身的实践竞争力,为日后的就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下,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前的实际需要。电子与电工课程是一门抽象程度高、理论知识强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较大。理实一体化融合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较大的帮助,客观上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提升了其工作竞争力。虽然在实践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材要求与学生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研究者进行相应的修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成.谈实习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教育,2013,6(1).
关键词:电工基础;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目前,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知识技能更新滞后、课程设置老化等原因,该课程教学受学生欢迎程度越来越低,学生也越来越厌学了,教学效果一落千丈、收效不如人意,所以当下《电工基础》教学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尔・罗达斯有一心理学名言:“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这句话实际告诉我们:“教师是无法教会学生任何东西的,只能扮演教学过程中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角色”。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基础》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入门教学,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入门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上第一节课之前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拍录电能在生产实际过程中应用的视频、拍几张当地节日彩灯的照片、搜索当地最近安全用电的相关事例等。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图片、视频,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能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懂得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让学生感受到电的神奇同时又切实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社会确实需要我们去进行输配电线路的架设与维修、高低压电器设备的检修和安装、以及照明和机床等电路的安装与维修,让学生感到学习《电工基础》大有用武之地,把学习《电工基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大多数中职生因为初中物理基础差,对电学的学习可能存在恐惧心理,在教学中我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处处尊重学生,不歧视学困生,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潜意识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鼓励,激励他们主动地学习,并为他们创设各种让他们能亲身参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并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愉悦。除此之外,我在施教过程中都会把“微笑、尊重、宽容、民主、探究、合作”带进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满足学生情感要求。因此,我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欢迎,他们非常喜欢我,从而喜欢我所上的《电工基础》这门课程。
三、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往往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结合教材,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去寻根索源,掌握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例如,在讲授《怎样确定电源的端电压》这一内容时,我会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晚上周围邻居打开的灯越多,你家的电灯越亮还是越暗?深夜正当你认真学习而周围邻居都已息灯熟睡的时候,你家的电灯越亮还是越暗?为什么?”这个问题凭大家的直觉都会有正确的答案,但同学们大多数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会带着“晚上电灯越暗,深夜电灯越亮”这个正确答案继续探个究竟。
四、开展竞赛活动,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技能竞赛,取得了一些成绩。2010年三同学参加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工电子技能竞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荣获三等奖。每学期教研组都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比赛,如:电力拖动电路的设计和安装比赛、PLC设计比赛、现场抢修学校某一段照明电路(预先设计好故障)比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通过这一活动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也促进了理论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激发了学生要做得更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另外,展示我校历届技能比赛中学生优秀作品,如:多地控制照明电路、田地自动喷灌装置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控一下,体验电路的实用性,充分展示职业教育学以致用的培养宗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