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环境环境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钨业在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防治污染方面的做法及成效
(1)探采选矿环节。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公司树立了保护性开采的主导思想,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思路,科学开发矿产资源,坚决杜绝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被国土资源部评选为“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公司投入数亿元对这些矿山进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改造,兴建了淘锡坑钨矿废水和尾砂处理二合一工程、两大尾矿库及深加工工业区废水处理站和废水综合净化工程,通过积极实施井下低品位资源综合回收、精选厂、尾砂干排等重大技改和清洁生产项目,不仅解决了老国矿历史遗留的环境治理问题,而且实现了主矿种与伴生矿种的同步高效开发回收与综合利用,矿山采选废水和生活废水等三废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要求。2014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省共有9座矿山入选,公司下属淘锡坑钨矿、新安子钨锡矿两座矿山名列其中。
(2)冶炼环节。公司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通过运用“黑白钨精矿分解”、“离子交换新工艺”及“氨回收及脱氨转化”、“氨尾气回收利用的方法和系统”和“一种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废水的综合净化方法”等技术工艺和专利,使氨回收率大于95%,废水中砷、磷、氨氮、COD、PH值等污染因子稳定达标排放,生产每吨仲钨酸铵的碱单耗为800吨、用水量为70吨、氨氮排放指标为7-10mg/L,均大大优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应。
(3)深加工环节。由于深加工工厂主要污染物来源于钨冶炼过程,主要污染物有废水、废弃物、废渣、烟尘、噪声等。为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源,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深加工厂区进行环境整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首先进行汇集,使部分废水用于锅炉水膜除尘,使烟尘和二氧化硫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以废治废”的效果。
(4)废水中钨资源回收。为进一步回收废水中的钨资源,公司自主研发出《废水中低浓度钨回收技术》,2012年共回收WO325吨,使钨冶炼总回收率提高了0.3%。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
(5)废钨综合利用。利用废钨综合利用技术,不但可以处理仲钨酸铵和氧化钨废料,还可以处理氧化后的钨粉和碳化钨粉以及钨的硬质合金生产废料,从而进一步提高回收率,具有重大的工业价值,并实现了钨冶炼不合格品的清洁生产,可以使钨冶炼生产现场更好管理,此外,还可以降低不合格产品的回收成品,减少能耗。
(6)落实安全环保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安全和环保专门机构和管理制度,制定了安全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有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均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三同时”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近几年来,公司先后投资逾亿元对各矿山和深加工厂区进行环境整治,兴建了淘锡坑钨矿废水和尾砂处理二合一工程、新安子尾矿库、大余石雷尾矿库以及深加工工业区综合废水处理站和河道治理工程等,已实现矿山采选废水和公司冶炼废水中的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总铜、总铅、总锌、总镉、总砷和总镍等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要求,极大改善了企业周边环境,保护了职工和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公司本部深加工生产线则加强了防火、防爆智能监控、处置系统的建设,公司基础设施及安全环保设施日趋完善,一个和谐、快速发展的“钨业”业已成形。
(7)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矿山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研究,积极探索废石、尾矿、废水、废气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途径,成功实现对工艺中产生的氨混合气体和部分废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
(8)积极探索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一直以来,公司在加紧污染治理的同时,也逐步依靠科技,采用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了多项钨冶炼及深加工的新工艺、新装备。2008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白(黑)钨矿洁净高效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白钨矿高效、洁净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的工业化生产,采用该技术后,公司冶炼钨渣中的WO3含量由2.5%下降至1%以下,还减少了片碱用量和冶炼废水的排放量,同时,废水处理盐酸用量也相应减少,每年可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使公司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在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公司对钨冶炼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冶炼废水回用处理开展了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等三项的实验工作,为公司生产废水全部回收利用在技术可行性方面奠定了基础。
二、钨业在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防治污染方面的做法及成效
(1)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研发项目的投入,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优先保障。投资引进新型节能设备,建设废物、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2)在耗电量较大的粉末厂新建氢气回收系统、在耗电设备上研发出新型节能降耗产品。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温碳化炉”等节能产品获国家实用新型四项专利、两项省科技成果,在新建成投入生产的硬质合金厂大力推广使用节能减排设施、工艺技术。
(3)在废水方面,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对原有的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重金属废水处理和氨氮废水处理2套独立的处理系统。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采用氧化
+两级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多级吹脱+氨回收处理,2套处理设施在确保废水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同时,大大减少了重金属和氨氮的排放。
****市****区生态环境局
尊敬的*局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区生态环境工作作如下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我们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再不能等”的紧迫感、以“为民负责”的责任感,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认真查找问题。在原来已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省环科院相关专家对****区大气污染源把脉问诊;二是全面落实责任。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总体方案,和工业、道路、工地等7个子方案,全面细化和明确了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大气污染防治信息通报、综合督查、应急处置机制,每天通过工作群定时空气质量情况,发现数据异常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督促其立即整改,并将处置结果至工作群;四是加大督查问责。每天将督查情况在区政府大气污染防治警示栏上滚动显示,每周将督查情况以交办通知或督查通报形式下发至相关部门并报区级领导,对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影响的跟踪问责。目前已有 乡、 镇、交通运输局、交司等因渠华路维修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责任追究。
(二)狠抓水污染防治。一是抓好 河流域综合整治。对流域内部分沉积淤泥较多的河段进行清淤疏浚,通过绿化、硬化对河道岸线进行整治,进一步加快城乡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大力开展 河综合整治项目包装。二是狠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已对已有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规范化建设,对 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科学划定,同时强化对饮用水源地的环保执法力度。三是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村、****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范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三)狠抓环境问题整改。一是强力推进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严格督促相关部门加快问题整改进度,截至目前,****区134个中省环保督察问题已完成整改116个、整改完成率86.57%,还有18个问题尚在整改之中。二是认真开展自查问题整改。牵头开展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区大排查大整治发现问题63个,已完成整改29个,整改完成率46.03%。
(四)狠抓政策支持。一是积极向上开展对接,为****区环境总量争取指标,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指标,我区已上报的总量正等待认定;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包装争取。目前****河综合整治项目已由省环科院编制初稿,总投资2.8亿元,现正在完善送审;三是主动与“三线一单”编制单位进行对接协调,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四是积极与省厅对接****煤矿入河排污口规范化设置的相关事宜,省厅同意****区可先开展论证前期工作,待省厅职能划转后及时予以接件审批。
(五)狠抓机关和队伍建设。一是自机构改革以来,我们顺利完成了分家和办公地点调整等工作,改善了办公环境。二是清退临聘人员,加强人事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打造****环保铁军。三是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规范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我们正向****区委争取设立机关党委。四是以“两转一提一抓”活动为抓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每月组织召法纪学习和警示教育会,邀请区纪委领导对我局党风廉政建设授课指导,针对典型案例认真剖析,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紧绷廉政思想神经,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受1月份重污染天气影响,上半年,****区达标152天,超标29天,达标率84.0%,较去年同期下降0.2%;主要污染物PM10平均浓度为82.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2.9%,PM2.5平均浓度为48.1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6.4%。
(二)芦溪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一是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进度相对缓慢,导致雨水进入污水管网,中信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低;二是由于****河流域沿线居民生活生产污水直排,流域监测断面水质未能全面达标;三是****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急需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而二期工程建设又迟迟未启动。
(三)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进度滞后。一是****煤矿入河排污口规范化设置工作进度滞后;二是****污水处理厂尾水管网工程因多次流标,建设进度缓慢;三是****等辖区煤矿环境问题整治不彻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大力度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在省市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大气污染治理新技术;二是立即启动研究下半年重点大气污染企业错峰生产事宜;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各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督查力度。
关键词:废旧地膜;回收;农业生态环境;保障措施
引言
阿勒泰地区由于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推动阿勒泰地区的农业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所带来的弊端也暴露而出,其具体表现为残膜对出苗的抑制、土壤受到污染等问题。随之而言,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的重视,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先进回收技术、选用可降解地膜等方式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的进行。尽管,地膜回收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地膜回收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将对当前阿勒泰地区废旧地膜回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维护农业生态环境。
1废旧地膜残留所产生的危害
废旧地膜残留所产生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破坏土壤性质,残留在土壤中的废旧地膜会改变土壤空隙的排列,使得通透的连续性被切断,导致土壤的含水量有所降低的同时,还会导致土壤通透不畅、耕层水难以下渗等问题出现,破坏了土壤原来的结构,对土壤内的微生物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进而降低了耕地的质量;二是影响耕作的质量,一般而言,废旧的地膜更多残留在农田的浅耕层内且残留量较大,当废旧的地膜与梨锹发生缠绕时,会对整地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残膜碎片还会堵塞施肥机与播种机,会导致施肥与播种不均,对耕种作业产生不良影响;三是危害作物生长,残留于土壤中的废旧地膜,会使土壤的理化性状被破坏,对作物的出苗产生不良影响,此外,还会导致作物根系在生长的过程中因土壤条件不均衡而出现各种问题,导致作物产量的降低,使得农民的收入受到影响;四是生态环境的污染,部分残留的废旧地膜被废弃在土壤中、堆积在地面、飘散在空中、悬挂于枝头,对土壤、景观、水源以及大气等皆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光影响土壤质量降低产量,还会对村容村貌公共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实施废旧地膜回收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实施废旧地膜回收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性,废旧地膜的回收能够有效避免土壤含水量降低的问题出现,维护土壤的正常运作;二是维护农业生产的情节清洁;三是构建美好环境的需要,废旧地膜的回收能够有效避免残留地膜污染环境的问题出现,维护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3实施废旧地膜回收存在的问题
3.1废旧地膜回收能力不足
废旧地膜回收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项资金不足,地膜在回收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但是目前地膜回收工作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难以承担较大规模的废旧地膜回收,使得废旧地膜回收的能力呈现出不足的状态;二是废旧地膜回收缺乏在利用生产链条,目前而言,在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并不能很好的带动整个废旧地膜的回收与利用,进而呈现出回收能力弱的状态[1]。
3.2废旧地膜回收意识与手段较为落后
目前而言,阿勒泰地区还存在回收意识较为落后的问题,部分农民并未认识到废旧地膜回收的重要性,对于地膜的回收处理更多采用的是堆弃的方式,并不能满足现今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要求。此外,由于受到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农民采用的残膜回收手段较为传统,比较常用的是人工的方式,这种方式费事费力,并且效率较低,并不能满足废旧地膜回收的要求,更甚者会将残膜直接堆积焚烧,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同时,我地区主要覆膜作物都是玉米、食葵,油葵等高杆作物,残膜缠在枝干,难以分离,回收再利用率很低,也缺乏回收这类的机械,虽然随着废旧地膜回收活动的推广,引进了相关的回收设备,但还是效果不理想,回收率和再利用率很低。
3.3废旧地膜回收机制有待完善
这里的机制主要包括政策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首先是政策机制有待完善,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撑的范围相对较小,并不能够很好的激励到农民投身到废旧地膜回收工作之中;其次是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相关政策的施行免不了监督机制的监督施行,有待完善的背景下,不利于废旧地膜回收政策以及相关工作的规范化实施;最后是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由于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相关措施的推动力偏弱,再加之缺乏必要的专项管理部门,使得相关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对废旧地膜回收的治理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
4实施废旧地膜回收治理的优化建议
4.1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传播废旧地膜回收理念
针对于废旧地膜回收理念的树立,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与宣传工具,宣传积极回收废旧地膜,爱护生活环境的理念。其中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当加强宣传废旧地膜的危害性,从侧面让农民认识到回收废旧地膜的重要性;其次加强环保理念的宣传,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最后举办废旧地膜回收活动,促进农民清理废旧地膜积极性的提高,引导公民积极的参与到改善环境的活动之中。
4.2政府应强化制度管理,给予废旧地膜回收支持
为促进废旧地膜回收推广力度的提高,政府部门可以指定出适当的优惠政策,如土地利用、信贷支持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鼓励农民积极的参与到废旧地膜回收活动之中,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资金支持,给地膜生产企业或是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适当的补助与扶持,实现当地废旧地膜的再加工使用,促进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当完善监督机制,严格废旧地膜回收的工作流程与要求,并加强农业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废旧地膜回收的每一个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成效的提高。
4.3政府应当明确权责划分,推广科学使用地膜
废旧地膜回收是一项偏经济性的公益性事业,为切实的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展开,各级政府应当明确的做好相关部门的权责划分,确保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是在各方配合、积极联动的背景下顺利展开。其中科研部门应当抓紧废旧地膜防治的研究,推广科学使用地膜,明确废旧地膜的回收并不只是为了回收,而是为了回收再利用,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抓紧超薄地膜的排查,避免不易回收地膜的再次使用,必要时可以强制要求农民使用相对而言更易回收的地膜,加强执法力度,宣传《新疆农田地膜管理条例》,定期不定期对农资市场进行排查,对“三无”地膜进行严厉打击,鼓励农民对地膜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加强引导农民使用以农产品为原料而生产的生物地膜,不光对环境的污染性较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的费力。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保障制度;环境保护1.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地下水受污染问题
在进行矿山开采时,需要进行疏干排水工作,这样不仅会容易导致周围地下水位的下降,同时也容易出现地下水污染问题。尤其是对于重金属矿山开采来说,由于开采人员随意倾倒废弃物,这些重金属会随着河水或者雨水渗透到地下,从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严重时不利于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在排水过程中容易导致矿坑地下水位下降,从而破坏地表和地下水体系的完整性。
1.2矿山开采对植被的破坏
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当地的植被造成破坏,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保护,将不利于当地环境的发展。而且开采后的废渣、废石也会占用比较多土地,给矿山生态造成不良影响,正是因为植被的破坏,导致滑坡、泥石流的出现。我国作为一个煤矿大国,每年因为开采煤炭造成的植被破坏所占的比重较大,使得我国本来就紧张的生态环境质量更差,不利于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由于矿产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现象比较严重,矿山周围原有的耕地被大量破坏,居民房屋出现裂缝,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开采中,矿山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矿山植被的保护,做好植被恢复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因矿产开采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3矿坑处理不及时问题
采矿企业在进行管理时,应该要加强对废弃矿坑的处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满足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但是废弃矿坑的处理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就会就降低企业的利润。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矿山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没有及时对这些矿坑进行填埋处理,从而导致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比如地面的开裂、崩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时还会诱发地质灾害,给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也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矿山生态环境的配套保障机制构建
矿山生态环境质量会关系到周围居民的生存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质量。近些年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升,对矿山生态环境认识更加深刻,要想提高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就需要积极制定科学的生态恢复机制,不断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定,最终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但是,当前我国许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和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无法满足矿山生态保护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人员和部门应该加强对该机制的研究,提升我国矿山生态质量,为人民的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1形成系统性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内容进行全方位控制,需要能够从企业矿山环境状况着手,形成对应机制结构。在上述管理机制中矿山企业要控制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规范矿山管理制度:国家要对各项矿山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要在矿山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对矿山保护制度进行细化,用确保矿山管理制度与不同矿山企业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达到统筹控制需求。国家要依照矿山企业中常见的问题不断对矿山环境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确保形成高效的保障机制。
第二,形成内部环境目标评估程序及决策模式:矿山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自身要形成内部环境管理体制,要能够依照具体环境状况形成对应评价机制,对各项环境指标进行评价。企业要严格依照评估数据形成对应决策,从而提升矿山环境保护质量。
第三,形成外部控制体系及监督机构:矿山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矿山发展的重要性,要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到环境控制过程中。只有在这种状况下矿山环境保护质量才能够得到本质上提升。因此国家在矿山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矿山企业进行教育,要对矿山企业人员作出的承诺进行全面监督,观察矿山企业是否将矿山环境保护落实到了日常的工作中。
2.2形成规范性企业环境体系认证机制
企业环境体系认证机制主要通过对各项矿山环境进行控制认证达到矿山环境的评价和管理。当前国外在企业环境体系认证体制构建的过程中投入较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相关资料显示:国外32家企业中30家具有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环境管理体系,其环境管理均达到了ISO14001指标的认证,形成了非常好的矿业结构体制。
我国对企业环境体系认证机制构建重视程度不够,在体制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对应的环境保护机制,整体管理控制效益并不理想。因此在今后矿山环境保护发展过程中,国家需要引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制标准,通过该标准完成各项机制内容,从而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环境认证条例。与此同时,国家还要制定相关认证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引入其他国家先进环境控制机制,确保提升各项矿山环境指标监测及控制质量,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督力度,防止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出现违背环境保护体制的操作。
3.总结
矿山企业在进行矿山开发过程中要提高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制定出更加科学管理方案,同时国家也要积极制定出相应的生态环境恢复机制,不断完善其保障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国矿山生态环境质量,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良好保障,从而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艳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实施及保障措施研究[J].矿业快报,2008,08:18-20.
[2]黄德林,汪琳.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完善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5:216-220.
一、马营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1、马营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马营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是黑河和石羊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黑河干流东部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总面积2347平方公里,总人口 16.59万,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日照充足,干燥少雨的特点。区内年平均气温5.9度,年平均降水量19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695—2246毫米,具有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的显著特征。流域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9398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6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值,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经多次转化和重复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高达144%,余水下行至张掖汇入黑河。
马营河灌区是山丹县唯一的大型灌区,控制灌溉面积32.42万亩,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灌区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掠夺式粗放经营的短期行为也导致了人们对该流域生态的严重破坏,特别是山丹军马场,逐年开荒种地,破坏草原植被,与民争食,逐步蚕食包围水源涵养带,目前已扩展到了祁连山脚下,耕地面积已由80年代的3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0万亩,造成土壤严重沙化。据掌握,仅该地沙暴天气发生率就由70年代的每年5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年24次,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已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由于水域、植被的严重破坏,逐渐引发了气候演变——少雨、高温、多沙暴天气逐年增多。据统计,灌区泉眼湖泊由70年代的3511眼萎缩到目前的125眼,泉水溢出流量由70年代的1.8 立米/秒,减少到了目前的 0.8 立米/秒,导致部分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林木枯亡;李桥水库年拦蓄水量由80年代初的5500多万立米减少到现在的3800万立米,减少了1000多万立米;祁店水库从 1996年开始就无径流调节,只是为了维系1.37万东乐人民的生命,每年从李桥水库调剂300万立方米用于生计。
整个流域自下而上呈现出“沙化区向农业区推进,农业区向牧业区推进,牧业区向林草区推进,雪线向主峰推进”的生态恶化趋势,而且还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生态环境已越来越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支流生态环境的恶化必将威胁到黑河干流的生态环境。因此,马营河支流应与黑河干流的利用与保护同等重要,若支流开发利用程度过高,可能会破坏水文循环,也不能达到黑河流域乃至河西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2、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马营河属黑河水系,是山丹县境内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河道全长176公里,综贯山丹县全境,水资源总量9398万立米,而流域国民经济各部门现状需水总量为10900万立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严重超越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传统水利的观念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大水漫灌、串灌、明浇夜退的灌水陋习长期束缚着灌水方式的革命性突破和超越发展。以李桥水库为界,上下游在经济结构、用水习惯等方面差异极大,用水矛盾也很尖锐,上游水的浪费大的惊人,只有40%的水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
其二,马营河流域内河床下切,水利设施基础掏空,上下游左右岸水土流失区林分结构不合理,坡地径流的汇集,缺乏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的有效拦截,入河泥沙大量增加,加快了水库淤积,至目前李桥水库已淤积泥沙300万立米,严重影响到了水库的安全运行。
其三,水利工程建设滞后,流域水库上游缺乏控制性枢纽调蓄工程,工程配套差,渠系渗漏严重,有些村社仍然沿用土渠或天然河道输水,使大量水被渗漏、蒸发掉了,水量损失较大。
其四,农牧业结构不合理,粮经比例失调,高耗水作物和高耗水企业使水资源总量不足,打破了原有的水生态平衡,经济社会发展未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农村人口的迅速膨胀,新的城市消费群体对给水需求的增加,导致政府和职能部门在协调生产生活用水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山丹县解放初期有人口5.74万人,到现在已增加到20.21万人,增加了14.47万人,增长252%;而由于流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极强型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先天不足,从50—60年代政府号召农民开荒种地,到80年代至今的改革开放又使得到致富机会的农民更加过度地开垦草地、坡地,上游耕地面积越来越大,下游保灌面积却越来越小,东乐乡6.0万亩土地沙化,人均耕地不足0.5亩,昔日绿洲面临沙化的危机。以牺牲下游的生态系统来换取上游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
其五,河川径流逐年减少,地下水补给量也相应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一些湖泊、湿地消失,使下游地下水位下降最大达19米,井深发展到250米。祁家店水库出现库水倒灌现象,不得不从2000年开始把调水以来每年3月1日开始的轮期推迟为4月15日以后,以减少库水倒灌,保证下游的灌溉。
因此,不论是水资源的的浪费,水环境的恶化,还是区域人口、数量、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远远超出了现有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二、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
面对 不堪重负的水资源,面对有限的供水能力及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办法通过建设水市场来保护和重新合理配置现有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量水发展,以供定需,增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1、通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水运动,张贴节水标志和节水标语,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2、树立上下游、左右岸、全流域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团结治水,共同发展。
3、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病在下游,根在中上游,要坚决在上中游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禁止陡坡开荒,湖泉打井,先保护,后利用,再配置。
4、流域内打井要建立监理制度,合理布井,制定取水标准,改进水量计量手段,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防止过量开采地下水。
5、通过灌区改造,加大上中游节水工程的比重和力度,特别是上三坝灌区要搞好渠系配套,渠道防渗,配备量水设施,计量收费,节约用水,把节约的水量用在下游农田保灌和生态用水上,逐步增加科技对水利的贡献。
6、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夏扩秋,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减轻夏灌压力,减少水事纠纷,促进社会稳定。
7、在马营河河床沿岸、沿坡种草种树,营造绿色走廊,改善植被,恢复生态。
8、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从而大大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