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特色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87-02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要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就应该从各方面着手,提高阅读效率,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等等。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高年级语文学习的灵魂所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语文水平提高的根本。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内涵及意义
1.阅读的内容及理解。阅读的内容是很宽泛的,不同的人对于阅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朱绍禹认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的内容,那就是阅读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语文阅读的意义。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语文本身包罗万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多彩的阅读世界能够将学生塑造成为具有灵魂的个体,强调本身的独立性。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必经道路,同时也能够大大地增加他们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做人处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是百科式的教学,极大的阅读积累量必定会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
1.提高教师的学品和文品,塑造教师形象。教师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只有在老师真正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老师是教学的指南针,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深受老师的影响。所以说,老师一定要强化个人的阅读意识和能力,提高学品和文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对学生进行熏陶,引领他们走进阅读世界。语文的阅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这里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也就是说学生要走进名家诗意的灵魂,感受文本诗意的旋律,体会到作者的胸怀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阅读的熏陶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能力,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够提高水平,而不是通过教学就能够实现的,需要的正是一种“熏陶”的力量。比如六年级上册课文《唯一的听众》一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自己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而不是直接说明,让他们自己静下心来感受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体会这种发自生命深处的人与人的关怀,感受这种爱。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我们阅读文章也正是在感受这种虚无的东西。
3.阅读百家名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阅读百家名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是实现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的课文,不少都是出自于名家之手,比如《少年闰土》、《跨越百年的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桃花心木》、《草原》等,从客观上讲,这些名家的名作在无形之中为学生的阅读树立起标准化的规范,引导他们走向真善美的人生道路,这些佳作无论是文章的表达方式还是主要内容,或者是表现手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说在水平上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学生阅读这些名篇佳作,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这对于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感悟能力也会随之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是受益匪浅的。当然了,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个时候可以有目的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长篇的佳作,比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提高阅读水平。
4.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形成阅读积淀。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还要不断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各种各样的文章都应该来读一读,不断地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自身的阅读积淀。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的基本能力,各类的语文杂志,例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快乐童话》、《世界儿童》、《课外阅读》等,古今中外的文学类名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阅读。高年级阶段正是情感发育、悟性熏陶的重要时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不断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几乎是有利无害的,阅读带给他们的完全是正面的东西。提高阅读能力、拓宽阅读的知识面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
5.实行推荐阅读的教学方式,激发阅读热情。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作为老师要想尽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可以在班里举行推荐阅读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量来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号召全班来进行阅读,到活动结束的时候,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心得。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范围,比如国外名著《呼啸山庄》、《飘》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比语文成绩更加重要,成绩是一时的,但是阅读给学生的力量却是长久的。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自己不断地对阅读产生浓烈的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进行阅读,不仅仅丰富了知识,同时也荡涤了心灵,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所在,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重的意义,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增添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个人的修养。要实现小学语文的阅读特色化教学,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品和文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要善于启发性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引领他们走进阅读世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延伸阅读内容,形成良好的阅读积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只有讲究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才能够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为其一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炳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1).
[2]杨照国.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
[3]许玉梅.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深度挖掘 写作特色 课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55
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阅读与写作犹如一朵“两生花”,“绽放”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其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在教学实`中能够将二者有效的进行结合,那么就能将其化为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理想工具,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激发。就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全面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能够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课本中文章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从而从中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以便对写作能力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就要先培养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课文着手进行阅读,并将阅读的范围向着课外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的指导,并为学生筛选和推荐适当的课外读物,以求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学生向着积极正面的方向进行不断的引导。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年级不同,而为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目录,以便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及延伸,像寓言、童话、传统神话、人物传记等都可以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通过课文阅读培养起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再通过适量的课外阅读来进行强化巩固,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同时,教师要搞清楚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仅让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相关知识,还要搞清楚教学效果的评定并不只看学生的具体考试成绩如何,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来提高学习的能力,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独立自主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语文综合能力,以适应这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不断更新的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然,教师还要不忘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将写作教学融入其中,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度挖掘,以求找到教材中所蕴含的写作特色,以此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有效地促进。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以便寻求出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并促使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行激发
在让学生从小学语文课文阅读中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之前,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行全面的激发,让小学写作教学令学生避之不及的现象得以改善。在作文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定的写作要求或范围,再由学生来进行作文的写作,但是这期间就存在了一个问题,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各项经验的累积算不上丰富,因此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大多采取的是东拼西凑的模式来进行创作,这样得到的作文除了内容缺乏新颖和文章整体空洞无物外,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衔接松散的问题。更有甚者,为了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赏,直接去拿一些作文书来进行抄袭,根本不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这就更不用提学生的写作热情问题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进行内心情感的流露,将语文学习过程中看到或遇到的素材进行整合表达,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够内容丰富且充满真挚的情感。
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训练的进行必须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切勿单独进行训练。因为如果直接就来进行写作训练,而没有大量的有效阅读作为支撑是无法做到内容丰富及立意深刻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前,要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以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从而让学生的写作内容得到极为有效的扩充。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材经典课文进行深入挖掘
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师和普通院校相比应该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这是由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决定的。职业道德素养方面,教师要注重关爱学生,认真研究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充分理解他们学习紧、任务重、压力大而导致对语文课程依赖又独立、兴趣又轻视、努力又懈怠、尊重又怀疑的情绪变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教学就是服务的育人意识;知识素养方面,教师要注重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除了精通掌握博广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应该学习一些医学基本语言和医学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医古文、医学史、医学流派、西方医学、当代医学前沿问题等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素养方面,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积累教学经验,发表教研论文,探索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新策略和新技巧。
二、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特色内涵
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和语文教师的素质特点,决定了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在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方式上必须具备新的特色内涵。
1.独具一格的课程性质。医学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而非纯粹的文学专业训练。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是为了语文而教学,更不能是为了医学而语文。为了语文而教学违背了培养宗旨,为了医学而语文不如改成医古文。语文教学表现的不仅仅是审美,还表现着道德、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历史等诸多内容。语文是知识、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是学好其他所有课程的基本工具。医学院校的大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去学习、理解医学专业知识,需要通过语文去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因此,医学院校的语文教学应以实用为前提,通过对语文基本知识的系统阐述,让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熟悉常见应用文的格式和写法,把握最基本的语法规范,提高生活中口才交际的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
2.医学与人文:大学语文教学的“四个结合”。医学院校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医学与人文的相结合,培养较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结合重点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要与医德教育相结合,教育医学生如何立德做人;二是语文教学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教育医学生如何爱人(理解人、同情人、关怀人、感化人);三是语文教学要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医学生现在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四是语文教学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这一结合难度很大但又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挑战自我、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四个结合”是建构特色课堂,传播文化意蕴,丰富教学创意的理论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加速且学而难用,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漠视及其叛逆心理,社会各种思潮与不良诱惑以及语文学科在医学院校被边缘化等严重影响着大学语文教学的培养效果。因此,根据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切实把握语文课程的特色内涵,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技巧,成为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技巧
1.抓好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听说读写看译编背演比思”多管齐下。“听说读写看译编背演比思”是大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基本方式:可以师吟生听,潜思默记;可以师生齐诵,共醉其中;可以播放经典美文,师生边听边想;可以布置读书笔记和随笔作业,组织读书报告会,树榜立样,热情洋溢地赞美和鼓励;可以编排诗剧歌剧话剧,师生同台献艺;可以组织课堂文采大赛、佳作美文大赛、古文翻译大赛,使大学生敢于创新、乐于表现、轻松记忆;可以欣赏文学经典影片或纪录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等。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无论何种方式,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思”。语文教学的效果归根究底是由思维参与的力度决定的,阅读需要思维的渗透深化,写作需要思维加工转化,听力需要思维训练强化,说话更需逻辑思维基础上的语言规范化等等。大学生有所思有所忆能明理,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把中华文化潜移默化为自己所有,这亦是从医者需要的一种人文素质境界。
2.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的专门技巧。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医学生的语文教学更是与众不同,大学语文教师要在抓好“听说读写看译编背演比思”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些专门的技巧。例如学习诸葛亮、陶渊明、杜牧、苏轼等人的诗词歌赋,就可以采取文学评论、文学批判、文学总结的方式技巧引导大学生领悟古人鞠躬尽瘁、甘于奉献、正直诚信、不畏权贵、济苦怜贫、积极进取、不落世俗等优良品格,让他们自己总结出大医精诚、服务人民的医者精神,奠定未来从医生涯的职业道德基础。再比如,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大学语文教学提高效率和水平提供了条件。能否正确和恰当使用新技术亦成为检验语文教师教学技巧和理念的重要方面[3]。在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电脑、投影仪、网络等多媒体设备已经广泛采用。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表格、视音频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及其创作过程;可以借助文学小说、轶闻趣事介绍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朱丹溪、叶天士等名医名人;可以建设公共邮箱、QQ群、共用网络空间、贴吧等,集思广益讨论分享经典文学作品和学习心得体会;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教学平台,随时更新教学课件、教案、作业和课外阅读书目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新技术,并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就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新技术辅助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呈现载体丰富多彩,识记方法灵活多样。
(1)字理识字图。“字理”,即汉字的构字理据,是汉字的本质。本教材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安排一定数量的浅显的“字理”,从一册到八册共101组字理识字图。目的是以此为载体,渗透汉字的构字规律,有效地联系字义,区别字形,防止错别字的产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汉字内涵的博大,知道“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汉字的发展中蕴涵中华民族的智慧,增进民族自豪感。
(2)情境识字。二册18~19页动物世界(蛇、熊、狐狸等);二册44~45页鸟的乐园(猫头鹰、鸽子、丹顶鹤等);三册14~15页,水字大家族(湖泊、海浪、沙滩等);三册32~33页,昆虫世界(蜻蜓、蜜蜂、蚊子等)。通过创设快乐的生活情景,把认识事物与识字有机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情境认识事物,自主识字,相机发展语言。
(3)谜语识字。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活动,把识字寓于谜语之中,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盎然。如一册49页(一棵树上五个杈,不长叶来不开花。大人小孩全都有,吃饭劳动全靠它一谜底手)。
(4)韵文识字。一册10页,三册21页,四册36页,都是我们自编独创韵文。如一册10页我们所编写的韵文,“青山绿水 红花/小路 石桥 人家/沃土 良田 骏马/风景如画/看天边如火晚霞”,在韵味风格上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相似,词语相对独立,却又联系密切,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全文语言极为凝练,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恬静古朴的田园风光。韵文为学生学习生字提供了语言背景,依据韵文描绘景物的词语,认识事物、认读词语、识记生字。以短小精悍的韵文为载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识字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给学生自主识字搭建平台。
(1)本套教材一二册全文注音,从三册开始为既不是要求会认的字也不是要求会写的字注音。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条件。
(2)从二册开始陆续安排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教学生使用工具书,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3)一册50页安排认字交流,四册5页安排识字交流,为学生交流识字经验搭建平台,进而扩大学生的识字渠道,增加识字量。
(4)建立错别字纠察小队,进行错别字会诊,把课内识字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
由于我们遵循了汉字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学习汉字的规律,采取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措施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从而扩大了识字量,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写字
我们认为,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是育人的过程,写字不是简单的技术训练,而是进一步感悟汉字文化的过程,是学生感悟汉字之美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的过程。写字的设计把写字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使写字成为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1 大字呈现的方式。整套教材要求会写的字全部用大字呈现。以大字呈现有利于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同时便于教师指导。
2 独创虚宫归形格,简称“虚宫格”,已经申请国家专利。它集“田字格”“米字格”“四宫格”“金字格”“九宫格”“三宫米字格”等的优势于一身,用黄色衬底规定字在格中的位置,重视汉字结构,明确笔画的走向,确定笔画间的距离,确定独体字和合体字的比例与分界线,确定字的大小,确定“写字满格”的标准。这样的设计对儿童学习心理有积极影响,对儿童写好字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虚宫归形格规定三大类九种几何形体。三角,包括正三角、倒三角,方形,包括正方形、竖方形、横方形,梯形,包括上梯形、下梯形、左梯形、右梯形。学生掌握了这些,有利于促进学生写字时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3 以“小松鼠”形象点拨写字规律,以“典型字”呈现笔顺规则,以贯彻“三个一”的办法(三册9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如一册7页,提示“横平竖直”,一册45页,提示“上字上移,下字下移,横不压线”。
4 四年级下册19页练写行楷字。在前三年硬楷的基础上,四年级练写规范行楷字,解决了楷书练起来难,写起来慢的难题,提高书写速度,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与应用结合起来。通过练习规范的行楷字,让学生感悟汉字的形体美。
二、汉语家园
汉字家园从九册开始发展为汉语家园,虽然一字之差,实际上是反映了汉语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语言现象,积累各种语言材料,语言形式,从这里看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母语,增强民族自豪感。
九册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汉语言的丰富性。如:九册12页“神奇的‘打’字”,从字义人手,通过阅读《神奇的“打”字》,使学生理解“打”的不同含义,感悟汉语的丰富多彩。通过阅读《体育用语趣谈》引导学生体会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
十册通过阅读文章,学习待殊的语言材料,接触特殊的语言形式,阅读2页《第一场雪》认识谚语,阅读5页《橡树》进一步认识成语,阅读8页《虎猫对饮》认识歇后语。
十一册,阅读11页《贴春联》认识对联,阅读14页《对子歌二首》了解属对。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这些语言形式的结构,理解其意义,感悟其作用,最后达到搜集、积累并运用。
十二册,阅读15页《词语的变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词语家庭中的“新生儿”,看到时展的步伐。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校文化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101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以来,生命教育的意义逐渐被社会所认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生命教育就是对每个孩子的一份真爱、一份关注、一份尊重、一份赏识、一份等待、一份宽容,它努力培植的是对生命的敏感,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
一、生命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一)生命教育的理解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的原基点。黄克剑教授在他所提倡的“生命教育”理念中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21世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点与生命教育的实质是相契合的。生命教育是一种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它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为根本的目的”,它努力培植的是对生命的敏感,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是富有创造力的老师们展示自我才华和体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以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学校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尊重个性,必须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人的关切心,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生命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基于生命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目的就是努力构建校园的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格调高雅、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促使我校学生内心环境的构建与和谐发展,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形成我校以生命为基点的校园文化特质。
(一)生命教育特色育人环境的营造
首先是精神引领。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原点,也是终点。学校要致力于构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育人目标、校风、教风、学风等不同侧面对个体生命提出要求,引领师生领悟生命价值、走向崇高。学校要做的就是借构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系统为契机,严格要求广大师生言行,认真落实学校校训、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风、教风、学风等,用学校精神引领师生走上精彩的人生之路。
其次是环境育人。根据生命教育的理念,对学校的环境进行合理整治、规划与布置,努力把学校布置成既能体现人文关怀,又能起到熏陶感染作用的人性化的温馨家园,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安全、舒适的,以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进行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对学校的橱窗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进行设计,用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创新设计比赛作品以及有创意的不同主题的图案和作品,来美化校园的橱窗、走廊及班级的墙壁、板报,实现校园文化和特色项目的有机整合,使整个校园凸出鲜明的“生命教育”的特征。具体可分为:(1)楼层文化。(2)景观文化。(3)道路文化。给学校道路命名,寄予师生对走好人生之路的希望。(4)墙壁文化。名人谈生命的名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5)班级文化。制作班级个性名片,共同制定班风、学风,板报常换常新,教室外面的墙壁就是学生展示书画作品、优秀作文的舞台,让学生充分享受集体生活的自豪与乐趣。(6)办公室文化。彰显教师主人翁地位,让办公室成为一个个温馨的小家,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7)网络文化。打造校园的生命教育网站,建设生命教育对外交流的平台。(8)视听文化。
(二)生命教育特色课程文化的塑造
首先是开好国家课程,把生命教育渗透其中。国家课程的权威性、科学性、基础性不容置疑,挖掘和发现国家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因素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可丢失的宝贵资源,初中各学科都蕴含着大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宝贵内容。学科教学作为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在其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应成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最主要方式。
其次是开发校本课程,把生命教育课程专题化。为弥补学校生命教育零散、不成系统的不足,立足校本,我校根据实际,组织教师开发《初中学校生命教育读本》系列校本教材,初一至初三年级各一册,共三册。按了解生命现象、感悟生命价值、实现生命关照、绽放生命精彩四个层次设计,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侧重点不同,螺旋上升。学校每两个星期开设一节生命教育专题课,分认识我们的身体、感恩父母、学会合作、远离烟酒、学会自救、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专题系统,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生命专项教育,促使学校生命教育走向深入。
第三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活动,把生命教育融入活动之中。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为期一到两周的有鲜明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如观看生命教育专题影片、采访医护人员、参观烈士陵园、慰问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动植物养殖观察活动、防灾逃生演练、模拟紧急救助活动等等。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做到既发扬传统特色,又力求创新突破,做到师生广泛参与,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从而实现对健全生命的成全。
(三)凸显生命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打造
学校文化特色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校园内外互动渐进、积淀的过程。素质教育包括方方面面,学校文化也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各方面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中的许多亮点都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掘闪光点,并通过精心地经营和培育,使它们成为推动学校文化整体提升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