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人事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化招聘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068-01

1 人事外包业务概述

人事外包也称人力资源外包(human resources outsourcing,简称HRO),是指企业根据需要将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HRM)业务中的非核心业务、低附加值或成就感低的业务外包出去,由第三方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机构代为管理和服务,以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高附加值业务和降低经营管理成本的一种业务形式。人事外包诞生伊始,就以其规模化社会运作,大大降低单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特别是把人力资源部经理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专注于发展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业务而备受企业青睐。

其实,任何一种业务模式和管理工具的价值和生命力,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综合国内外人事外包的发展状况,人事外包业务包括人员外包、人事事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三大类别。人员外包一般指劳务派遣,也称人才租赁。人事事务外包一般指人事业务,主要指围绕员工所产生的各种日常事务性工作外包,包括调动手续、档案管理、户籍关系挂靠,接转组织关系、转正定级、社会保险、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职称申报、职业资格评审等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是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所开展的各种职能管理活动,包括人才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福利等。

2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状态的变化

2.1 新媒体是低成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便捷和高效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广义的新媒体日益挺进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例如,手机短信、飞信等各类即时通讯平台、QQ、博客、微博、微信等等,可根据其特点应用于通知告示、网络会议、讨论工作、安排工作、传递资料、传播信息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做法,新媒体极大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负担,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管理工具。手机媒体、触摸媒体、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播客、数字广播、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影等新媒体,为企业宣传推广、电视广播会议、培训讲座、自我学习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2.2 低成本社会化招聘更加高效并促使各部门承担更多招聘工作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在职者,尤其是“80后”“90后”员工每天都有上社交网站的习惯。根据2011年JobVite社会化招聘网站统计数据,在使用社交媒体招聘的企业当中,有80%的使用LinkedIn,有50%和45%的企业分别使用Facebook和Twitter。根据2012年8月的《2011/2012世界工作报告》,85%的中国受访企业主相信社交媒体将成为招聘人才的重要手段。与LinkedIn社交网站类似的中国知名网站有优士、天际、美丽人生、若邻、人人、人和、红桃网等。所谓“社会化招聘”是指招聘者利用各类社交媒体(SNS社交网站、微博、论坛、QQ群、信息平台等)招聘信息,收集求职者信息,进行人才测评而开展招聘工作。与“专业网站招聘”离线人机交互不同的是,社会化招聘是招聘者通过社交平台和求职者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在线分享与交流。社会化招聘不单单是人机互动,还可以是人人互动;可以传播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还可以深入、真实地了解企业。企业对于求职者的了解不再局限于简历,其“人脉圈”的状况,是其职业经历和能力的良好佐证。不用依赖第三方,直接与中高层优质求职者沟通,节省了招聘费用,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社会化招聘平台是一个网络社区,其功能除了招聘以外,还可以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讨论、问题咨询、资源共享等,并且这个网络社区资源人才库还可以重复使用和扩容。在社交媒体关注了某人或加为好友后,对方发出的信息会送到你眼前,信息会被有选择性地主动传递,快捷而富有针对性。未来的优秀管理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执行业务往往是通过各部门管理者在本部门工作时加以落实的,作为实际使用人力资源的各部门管理者,对求职者有实际的录用权,因此,人力资源部通过社交媒体与求职者在交流过程中,迟早会引入用人部门的相关人员来回答本领域的专业问题,从而减轻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负担。

3 人事外包在基层员工特别是劳务派遣员工的招聘上保持较大优势

社会化招聘促使本公司各部门分担了更多的招聘工作,从而减轻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负担,也使企业招聘工作脱离人事外包成为可能。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新常态”下,“招工难”与“用工荒”的现象正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出现了技能人才和一线普工的“双短缺”现象,显现出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双高缺”状况。企业对于基层员工的招聘需求量很大,仅靠社会化招聘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大多数基层员工的招聘,还有部分中高层员工的招聘是要通过人事外包招聘业务、企业常规招聘等方式去完成,特别是劳务派遣员工的招聘工作,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人事外包的渠道去解决。另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设一个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社会化招聘公众账号相当困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宣传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中小企业虽然可以借助具有社会化招聘功能的知名社交平台去招聘,与聚集在知名社交平台上的潜在求职者进行真诚交流,但由于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加之社会人才“双短缺”现实,社会化招聘的效果也特别有限。因此,人事外包在基层员工特别是劳务派遣员工的招聘上保持较大优势,如果能将社会化招聘与人事外包、企业常规招聘等其他方式优势互补,招聘效果将更加突出。

4 结语

新媒体工具不断普及,极大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负担。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上对人事外包的依赖大幅度减少,但是据此判断人事外包儆谙ρ舨业还言过其实的。人事外包业务应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需求,调整其业务的社会定位,扬长避短,寻找新的外包业务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事外包业务取得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穆静.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

因特网的出现为人类开辟了新的更加广阔的信息空间。它的无国界性和使用的便利性,使它迅速地集聚了亿万以上的各种各样的用户。人们利用它发邮件、聊天、消息和广告、文件传输(FTP)、发表文章和各种作品、远程登录(Telnet)、购物、交流思想等,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据统计,1995年4月―1997年8月,因特网上的信息量增长了100倍。以后每100天翻一番。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因特网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广域网。因特网对已有的信息传播和管理方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它将无比丰富的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带给人类。如何让海量、无序的网络信息资源为人类服务,这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1 因特网的信息资源

1.1 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下面简称网络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包括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管理和传播的软硬件设备、人员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指网络信息内容。本文所论述的网络信息资源仅指狭义的概念。

从字面上讲,网络信息资源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地说就是指经数字格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加以利用的信息资源。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指放置在因特网上的信息内容集合。

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许多新的类型和特点,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复杂等。这给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下面从5个方面来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

1.2.1 内容丰富,数量大

网络住处资源内容十分广泛,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上至宇宙,下至地理,只要你想得到的内容,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中大多数是免费提供的。每天网络上的各种语言的信息不计其数,没有人可以全部浏览。

1.2.2 多媒体、多类型、多语种,传播范围广泛

网络信息丰富多彩:文本、数据、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应有尽有。宽带技术广泛使用后,从网络中下载音乐、找网络游戏、下载电影都轻而易举,人们能通过不同类型的载体来认识这个世界。此外,各种语种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获得,一条信息到网上只需数分钟便可以传到地球的其他地方,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

1.2.3 信息构成复杂,缺乏管理

因特网提供信息的机构数不胜数,信息的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信息格式不统一,质量上良莠不齐,没有“把关人”,缺乏必要的管理。网络上不仅有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也有许多垃圾信息、违法信息,缺乏必要的管理,对未成年人十分不利。所以,需要过滤、甄别、筛选,对未成人上网给予积极的引导。

1.2.4 交互性强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交互性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传统的媒介的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而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却是双向的、互动的。人们有了查询的意愿后,可以主动上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向网络输送信息或通过网络与别人合作一项工作。网络信息资源使不同国家的人真正凝聚在一起。

1.2.5 分散性和动态性

信息分散存放,纷繁无序,可随时修改,动态性和时效性强,尤其是新闻类的信息,可能过了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这条信息就经过时了,网络中信息更新或淘汰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媒体。

2 网络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赖于存在的因特网是一个松散、没有专门机构进行集中管理的网络, 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自由发展模式: 自由连接, 自由信息, 自由扩展, 自由增加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是自由发展造就了因特网, 从而也最终形成了网络信息资源, 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问题(有关内容已被广为讨论, 在此不再赘述)。为解决这些问题, 将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导向更合理的未来, 采取一定措施对网络参与者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与控制并辅于相关的技术手段势在必行。

2.1 网络法规的建立

利用法律的力量解决网络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信息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已成为全球呼声。信息法律通过规范网络活动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解决矛盾, 达到疏通信息渠道、保护信息产权、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交流的目的。以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为例, 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和极大的自由度, 给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困难, 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网络信息的正常交流。因此, 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受到各国关注。美国在《N II:行动计划》这一纲领性文件中十分强调网上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保护, 英国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委员会知识产权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以及台湾资策会制定的《多媒体节目著作权法修法建议》都是有代表性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这些法规明确了网络信息产权保护的范围及信息利用者的义务和规范, 促进了网络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2 建立健康的网络伦理

网络伦理指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守的道德标准。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伦理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一些专门的研究组织纷纷成立,并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有的机构或组织还制定了约束网络行为的“网络守则”。健康的网络伦理有助于人们正确回答诸如“应在网上何种信息”、“如何复制网上信息才是正当的”、“可否在网上窥探他人的隐私”等类的问题, 从而推动网络信息资源的健康发展。

2.3 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的使用是控制网络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如开发特殊的网络软件用于过滤或删除含有黄色、暴力、种族歧视等不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 利用防火墙、电子密钥等技术保护信息安全等。因特网在技术方面存有的缺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安全、利用及其它方面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但它本身是现代高技术的产物, 许多问题还得靠技术的手段加于解决。

3 网络信息资源的微观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微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把握需求,合理组织、协调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般由具体的政府部门、网络信息机构、公益性机构或企业等组织负责实施。

3.1 基层组织

网络信息资源整体上的混乱与无序并不说明它缺乏任何形式的组织, 而是说它已有的组织程度对满足各种信息需求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Internet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许多信息查询工具(或服务功能) , 它们对网络信息资源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组织手段。如A rch ie 可自动地查询FTP 服务器, 将其中的文件索引创建到单一的、可搜索的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就是A rch ie所能查到的所有服务器中文件目录数据的索引。用户只要给出希望查找的文件类型及文件名,A rch ie 服务器就会指出在那些FTP 服务器上存放着这样的文件。然而最神奇的还是WWW 系统, 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 能够将位于全世界Internet 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使用户能够在Internet 上查找已经建立的WWW 服务器站点(Site)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WWW 把各种类型的信息(静止图像、文本、声音和影像) 天衣无缝地集成起来, 并提供图形界面下的快速查找, 使用同样的图形用户界面可与Internet上的其它服务器对接。但是, 上述工具所提供的主要是方便地浏览网上信息的手段, 并不能提供从茫茫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迅速找到特定信息的方法。搜索引擎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信息查询工具, 它对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二次组织的作用。

3.2 搜索引擎的二次组织作用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 是一种在互联网产生后伴随着网上用户快速查询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能提供网上信息查询服务的系统, 即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其工作原理是以自动或人工的方式收集Internet 中的信息资源并提供一条检索途径。概言之就是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做一完整的集合、整理、分类, 从而便于用户能轻易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不同的搜索引擎可能会有不同的检索界面, 不同的侧重内容,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它们都有一个庞大的索引数据库。这个索引库是向用户提供检索结果的依据, 其中收集了因特网上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主页信息(网站和网页信息) , 包括该主页的主题、地址、包含于其中的被链文档的主题, 以及每个文档中出现的单词的频率、位置等等。为了获得这些索引信息, 每个检索工具都配备有自动检索程序(Robo ts 或Sp iders) , 随时都会顺着超文本之间的链接跟踪网上新加入的主页、节点, 为其建立索引, 并送回集中管理的索引数据库。可见, 搜索引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作用十分明显,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网上信息的控制, 在逻辑上序化和优化了网络信息资源, 为充分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

3.3 更高级的组织形式

目前的搜索引擎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是在建立资源索引时针对性不强, 面向大众的资源覆盖面广, 而面向科学技术的则相对非常少; 另外, 检索结果中包含大量相关性很小的内容, 用户必须花大量时间进行剔除, 检准率很低。搜索引擎所能达到的组织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针对学术性资源的专业性较强的深度信息需求。而且, 网络中的各种检索系统虽然功能十分强大而易于使用, 但它们对资源不具有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对网络信息资源更高级别的组织仍然需要图书情报机构在信息分类编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美国图书馆界的许多单位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 典型的做法是用机读编目格(MARC Fo rmat) 来组织和整理网络信息资源。

在我国, 一些图书馆和情报单位利用搜索引擎筛选网上信息资源, 在交通、军事、医学等领域建立了专业性的网络信息资源主题指南。

因此, 根据条件和需要, 对因特网上某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的资源重组, 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 是提高管理网络信息资源能力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曹树金,罗春荣.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王海波,汤珊红.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工作;启示

所谓的知识管理,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所进行的一种全新管理方式。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的集体智慧进行充分利用,从而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加强,使企业显性与隐性的知识得以共享的新的方法。一般来说,知识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知识库的建立、建立知识内部的环境、使员工加强知识方面的交流以及使知识为资产进行管理等。知识管理把知识经济时代所存在的合理特征进行了充分地体现,这些合理特征包括:柔性化、信息化、适应性以及创新性等。知识管理是在知识型企业中得以实现,并且得到进一步实践,而且取得了相应的成功,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世界范围之内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趋势。由于图书馆是知识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专门结构,因此,对于知识管理的经验,值得去研究与借鉴,对现有的工作进行积极改进,并且能够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一致。

一、知识管理包含的内涵

(一)目标及任务。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创新,这也是其直接的目标,而目标的实现,最终是为了使知识得到共享和交流,使员工的效率、技能素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得到提高,促进组织生存与竞争能力的发展。知识任务则是指要管理好智力资本,通过对集体的智慧的充分运用,使团体进一步提高其应变、创新能力。

(二)管理对象。知识管理的对象包括知识以及一切与知识有关的组织结构、技术以及各种资源。在这么多知识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管理对象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以及知识工作者。一般来说,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种,也就是指客观或者主观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容易进行整理、储存,也便于获得与共享等;隐性知识则是指潜在的知识,它集中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比较困难,更不容易进行共享和交流。因此,知识管理是对以上两种知识进行相互的转换,并且在这样的转换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得到创新。知识管理更强调人脑释放的潜能,并且把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作为管理的目标,然后再通过知识的充分交流、共享,进一步获得更多知识,并且能够对知识进行更有效的应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三)手段。知识管理的手段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通过对先进信息技术的采用,进一步构建知识管理的相关系统,使企业的知识、信息以及处理能力得到加强,能够满足最大限度的共享,为创新能力奠定知识基础,为其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先进组织的构架,对个人自身的发展进行充分尊重,使每个员工能够实现自我愿望,再采用激励机制,进一步保证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知识管理对图书馆工作带来的启示

知识管理的出现,使人们重新获得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因此,对很多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而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由于接触最多的就是知识信息,因此,有必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进行审视。事实上,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其实也是属于知识管理,并且是属于一种建立知识信息资源体系上的知识管理。时下,现有的知识管理理论、经验,对图书馆的业务以及行政管理,都能起到很好的启示,因此,在图书馆的行政管理中,要更加重视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且加强团队学习,努力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结构,在进行图书馆进行业务管理时,对知识组织进行深入研究,使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得以重组。

(一)提高员工的竞争能力。以往,图书馆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把重点放在提高员工的竞争力方面,虽然,员工积极参与培训,但这方面的培训却是把知识传输给员工个人,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使员工获得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却被忽视了。而采用知识管理所提倡的‘团队学习’,则可以对以往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弥补以前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之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知识的学习,因此,个人和组织将成为保证长久存在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而作为组织,会通过团队化的学习,使员工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并且使自身充满竞争力,而这种新型组织方式,必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并且成为图书馆组织管理最终的发展方向。

(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以后,智慧将成为最大的财富,而智力则将成为最大的资源。图书馆要得到繁荣发展,要通过人对其进行发展,通过对知识的运用,使图书馆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图书馆还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图书馆要把这个当作一个重要内容来抓。要开发人力资源,要最大程度地去调动人的积极性,并且使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使人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得到体现,并且产生最大效益。而这些,实际上和知识管理的任务能够保持一致。人力资源要得到开发,并且得到管理,首先要建立制度文化环境,这是因为,好的制度文化环境会促进人力资源的服务。作为图书馆,要把知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社会做进一步服务,首先要培养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文化,并且这样的图书馆文化要能得到交流和共享。因此,这种使共享知识得到鼓励的组织文化,同时也是知识管理的要求之一。因此,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的思想,必然会使图书馆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其相互之间能够得到交流,并且得到信任,对知识做进一步的共享、学习、开发,促进图书馆的向前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有必要调整自身的经营理念,通过对知识管理模式的运用,对图书馆的内部关系和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使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丰富多彩,并且改进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段宇锋.论知识管理与竟争情报[J].图书情报工作,2009,04.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府职能服务化 网上参政渠道 政府运作透明度 建设策略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遍应用,把人类带入信息化社会。建设电子政务,成为各国政府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和基本国策。政府作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的远远不止是这些信息环境巨大变化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是这种支撑平台转换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的任务,不仅要提出应用技术搭建技术平台的规则、方法和程序,更为重要的,也更具挑战性的是,要把技术的组装和应用引向建设新型政务平台,提出建设政务新环境,新平台的路线图和基本理念。

1 电子政务的概念和作用

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具有丰富的内涵,但由于它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有所不同,因此,它的概念内涵也有所不同。电子政务是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形式。从实践出发,我们把电子政务的概念概况为:电子政务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新型技术手段为平台,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它基本包括三层要义,第一,电子政务它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否则它是传统的政务而不是电子政务,第二,电子政务必须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相联系,否则他可能是电子商务,第三,电子政务就是要由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政务过程进行改造,而不是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政务过程进行简单的复制。

1.2 电子政务的作用

电子政务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服务化是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大方向,向公民提供信息服务是政府职能之一。像政府信息这样的国家资源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资源。最大量的公众信息被政府掌控着,同时,政府又是许多法规、规章、规范的制定者,凭借互联网强大的技术支持,政府能够为公众提供有关政治、经济、社会一切公共领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信息在网上是易于检索的。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政府可以开发网上服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向公众提供更迅速、更便捷、更周到的服务,政府服务平台从传统的办公室、窗口、柜台转向简单的网络平台。政府还掌握着80%以上的公共信息,政府往往与普通民众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往往会为政府腐败现象提供了条件。采用电子政务,便可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全天候互动式服务,使政务工作变得廉洁高效,减少社会腐败行现象的发生。

(2)扩大民众网上参政渠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电子政务拓宽了公民的网上参政渠道,通过民意调查,民众电子投票、电子邮件、电子选举等方式,公民进行利益诉求和表达,以影响政府的利益决策,政府倾听民意,作为决策的参考。实践证明,电子政务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新桥梁”。民众可以借此表达意见,以增加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政府能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更广泛的了解民众的意愿,有利于集思广益,进行正确的决策,让决策更多的体现民意。

(3)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开。政务公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是的一剂良药,公开还可以提高政府在民众中的可信度。因此政府机关应当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及时地向公众政务信息和接收群众意见,从而在民众和政府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告、公共信息,提供有关政策和重大事件披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公共管理、市政建设、医疗、就业、环保、物价、人事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让权力在“电子眼”下进行,在民众的电子平台上运作,是看的见、摸的着的“阳光工程”。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后,我们可以把某些工作交给机器来执行,载人操作机器的同时,也让机器管人,从而把人为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削减某些公职人员的机会。除此之外,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在联网运行之后,内部的决策过程就显得更加清晰透明,而且所有操作都记录在案,民众在这一过程中有据可查,这也大大控制了某些腐败行为的滋生。

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策略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策略问题,主要有三个观点:一个就是你们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首先要打消一种误解,电子政务没有经济效益,只有社会效益,不是的,电子政务有很大的经济效益,要注重效益、要防范风险,要给它提供体制保障。

2.1 注重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产出,重视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

这个效益表现在三个层面:建设中的经济效益、管理中经济效益、服务中的经济效益。我首来看一个宏观的数据,国家发改委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有很多专家进行了很多测算,对于网络信息化这块,他们做过一个测算,他们说,现在,中国每百人中接入互联网的主机,我们现在不到是1.9台,美国每百人中接入互联网的主机已经达到了62.5台,专家们测算说,再过7年,到2020年,我们大体上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小康社会的时候,中国每百人中接入互联网的数目有可能上升到3台,从这个数据来看,就感受到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差距了,到那时能拉动多大的产业发展呢?所以我们看到,电子政务的建设,要通过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一步拉动中国软硬件产业的发展。服务效益,从国外来讲它有一个评价指标,政府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网上服务以后,企业在政府的办事缩短了,企业在政府办事的成本降低了,这样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就有了竞争能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了,就是电子政务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这叫服务中产生的效益。

2.2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风险防范

(1)政府部门在缺乏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一哄而起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有可能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2)把电子政务建设看得过于简单,只关注国家的“硬投入”,而忽视行政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行政业务流程的整合。(3)对已经建立的行业或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在没有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急于再上新的项目,使未来的整合更加困难。(4)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重监管、轻服务,重视政府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忽视政府对企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5)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重基础设施建设,轻制度、规范建设以及对公务人员进行培训的倾向,有可能导致失败。这几方面的问题都是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有可能遇到的风险,所以我们不要看每年国家投入很多,这个资金投入得防线是非常大的,一旦用不起来,这个系统就瘫痪了,这个钱就浪费了,所以我们说领导信息化建设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