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我校通过每学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及竞赛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养成经常、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课外活动 兴趣 比赛
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也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体质。但是,由于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忽视体育课的重要性,给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学校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每名体育教师带领一个项目的体育活动,经过去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作一阐述,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研究目的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特长;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竞争意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条件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实施的保障。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把“育心”和“育体”一起抓,亲临体育训练和活动现场,更坚固了体育教师的事业心。
2.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熟练的体育技术、技能;具备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
3.学生需要。现在的学生需要通过体育比赛来表现自我,而学校的体育活动给他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他们有了发挥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
(二)实施竞赛
具体实施与操作主要有体育组负责进行,院系和体育委员协作配合。
1.体育竞赛前期工作
(1)下发“体育竞赛”规程。体育组提前半个月制定“体育竞赛”的规程,并下发给校级领导、院系和体育委员(附规程一份)。(2)召集各院系项目负责人抽签。利用中午时间,把所有比赛项目抽签完毕。(3)数据处理。把各班各项比赛抽签的结果,进行电脑处理,打印张贴和作记录用。(4)器材设置。添置一些比赛用球和相关器材,作为本次比赛专用器材,并专门保管。(5)裁判员的调配。裁判工作主要由体育组全面负责和担任。由于多项比赛、多个场地同时开始,因此,又另外聘请3-4名对裁判工作有一定经验的校内外教师担任。同时,在学生会体育部的调配下,确立几名学生裁判,配合教师的裁判工作,并进行集体培训。
2.体育竞赛中期工作
(1)比赛日程通知。写在准备好的大黑板上,以便让学生安排一切准备工作。(2)积分板安排。把每场比赛的时间、班级、项目、场次写在小黑板上,每个场地一块,并有学生裁判记分员作记录。(3)体育竞赛后期工作。①确立名次。根据比赛的结果,确定各项名次,打印成表,张贴公布。②发奖状。根据规程,写好各项比赛名次奖状,利用早操时间,全校宣布,并发奖。
(三)特点
1.兴趣大。学生对体育竞赛兴趣都很浓厚。2.项目多。包括田径、球类、身体素质训练等。3.场次多。整个学期赛程比赛场次多。4.运动队多。每个院系基本上都成立了4个以上运动队,确保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健身项目和目标,为终生体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5.比赛公正。全部比赛的裁判都由教师担任,完全体现了“严肃、公正、公平、准确”的原则。
(四)效果
1.校运动队的带头骨干作用,与这批运动员的存在分不开的。他们平时的刻苦锻炼,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既是组织者和主力队员,又是教练员。带动了全系、乃之全校的文体活动。也是他们体育特长的发挥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现。
2.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体育比赛,丰富了学校的群体活动,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终生体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消除了疲劳,提高了学习效率。据调查有86.50%的学生对“体育竞赛”是满意的,只有10.5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的态度。同时,有70.60%的学生表示体育活动能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顽强拼搏、激励竞争、勇敢果断、互帮互助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情操。
5.通过比赛教师的裁判经验和专业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挤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二)在征得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的同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操作者,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工作计划,并付之实施。
(三)科学、合理安排体育竞赛内容,让体育竞赛更系统化,科学化。
(四)要充分认识到“每天运动一小时”的深层意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能促进大脑因紧张学习引起的疲劳,得到较快速的消除,提高学习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钱振宇,王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氧耐力评定指标的合理性质疑[J].四川体育科学.2009.3(1):110-114.
【关键词】均值不等式;Cauchy不等式;Hlder不等式
有一道常见的数学竞赛试题:
原题 已知x,y,z>0,求证:xy+2yz[]x2+y2+z2≤5[]2.
分析 结合求证的分式的结构特点,通过对分母中的和式进行适当拆分,进而运用均值不等式可使问题得到解决.
证明 据均值不等式,得:x2+1[]5y2≥2[]5xy,4[]5y2+z2≥4[]5yz.
二式叠加,可得:x2+y2+z2≥2[]5(xy+2yz),易知,命题得证.
变式1 (2008年第五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求出最大的正实数λ,使得对于满足x2+y2+z2=1的任何实数x,y,z成立不等式:|λxy+yz|≤5[]2.
分析 容易发现本题与原题有许多相似点,因而可结合原题的解题思想进行研究.另外,需注意对绝对值号的适当处理.
变式2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假设体对角线AC1与棱AA1,AB,AD夹角分别为α,β,γ,求:cosαcosβ+cosβcosγ的最大值及此时α,β,γ的值.
分析 从本题的式子可以看出,与原题分式的分子式相似,另外结合长方体中有三角关系
cos2α+cos2β+cos2γ=1,进而可仿照原题进行求解.
推论1 若x,y,z,a,b>0,则有axy+byz[]x2+y2+z2≤a2+b2[]2.
变式3 xi>0,i=1,2,…,n,x21+x22+…+x2n=1,求x1(x2+x3+…+xn)的最大值.
分析 根据题目中的式子特点,很容易联想到Cauchy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但若不能结合问题综合考虑,则会导致如下错误:
错解 据均值不等式,得:x1(x2+…+xn)≤x1+(x2+…+xn)[]22=(x1+x2+…+xn)2[]4.
又由Cauchy不等式,有(x1+x2+…+xn)2≤n(x21+x22+…+x2n)=n,
从而,有x1(x2+…+xn)≤n[]4.故x1(x2+…+xn)max=n[]4.
错因 以上错解的主要原因在于仅仅联想到两个不等式的特点,而忽视了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
正解 据均值不等式,得:1[]n-1x21+x22≥2[]n-1x1x2,…,1[]n-1x21+x2n≥2[]n-1x1xn,
不等式叠加,可得:2[]n-1x1(x2+…+xn)≤x21+x22+…x2n,即:x1(x2+…+xn)≤n-1[]2,
当且仅当1[]n-1x21=x22=x23=…=x2n时取等号,结合x21+x22+…+x2n=1,可解得此时x1=2[]2,x2=x3=…=xn=2(n-1)[]2(n-1).故x1(x2+…+xn)max=n-1[]2.
推论2 若xi∈R+,i=1,2,…,n,则有
xi(a1x1+…+ai-1xi-1+ai+1xi+1+…+anxn)[]x21+x22+…+x2n≤a21+…+a2i-1+a2i+1+…+a2n[]2.
变式4 若xi∈R+,i=1,2,3,4,5,试求(x1+x2)(x3+x4+x5)[]x21+x22+x23+x24+x25的最大值.
分析 若仅仅考虑对和式x21+x22+x23+x24+x25进行拆分,显然很难奏效,可以考虑借助Cauchy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对其进行转化.只不过也很容易导致如下错误:
错解 由均值不等式,得:(x1+x2)(x3+x4+x5)≤(x1+x2)+(x3+x4+x5)[]22=(x1+x2+x3+x4+x5)2[]4.
又据Cauchy不等式,得:
(x1+x2+x3+x4+x5)2≤5(x21+x22+x23+x24+x25),
从而(x1+x2)(x3+x4+x5)≤5[]4(x21+x22+x23+x24+x25),
即(x1+x2)(x3+x4+x5)[]x21+x22+x23+x24+x25≤5[]4.
故(x1+x2)(x3+x4+x5)[]x21+x22+x23+x24+x25的最大值为5[]4.
错因 类似于变式3,问题仍在于Cauchy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的等号成立条件.可若把两个重要不等式反过来使用,则能实现解题目标.
正解 据Cauchy不等式,得:(x1+x2)2≤2(x21+x22),(x3+x4+x5)2≤3(x23+x24+x25).两式相乘,可得:
(x1+x2)2・(x3+x4+x5)2≤6(x21+x22)(x23+x24+x25).
又由均值不等式,得:
(x21+x22)(x23+x24+x25)≤(x21+x22)+(x23+x24+x25)[]22,
从而有(x1+x2)2(x3+x4+x5)2≤6(x21+x22)+(x23+x24+x25)[]22,
即:(x1+x2)(x3+x4+x5)≤6[]2(x21+x22+x23+x24+x25),
故(x1+x2)(x3+x4+x5)[]x21+x22+x23+x24+x25≤6[]2,
当且仅当x1=x2,x3=x4=x5,x21+x22=x23+x24+x25,
即当x1=x2=λ[]2,x3=x4=x5=λ[]3,(λ>0)时,(x1+x2)(x3+x4+x5)[]x21+x22+x23+x24+x25的最大值为6[]2.
推论3 若xi∈R+,i=1,2,…,n,m∈N,m>1,则有
(x11+…+x1i1)(x21+…+x2i2)・…・(xm1+…+xmim)[]xm1+xm+…+xmn≤(i1i2…im)1-1[]m[]m.
其中x11+…+x1i1,x21+…+x2i2,…,xm1+…+xmim是x1+x2+…+xn的一个分割.
证明 据Hlder不等式,得:
x11+…+x1i1≤(i1)1-1[]m(xm11+…+xm1i1)1[]m,
x21+…+x2i2≤(i2)1-1[]m(xm21+…+xm2i2)1[]m,…,xm1+…+xmim≤(im)1-1[]m(xmm1+…+xmmim)1[]m,
从而(x11+…+x1i1)(x21+…+x2i2)・…・(xm1+…+xmim)
≤(i1i2…im)1-1[]m[(xm11+…+xm1i1)・…・(xmm1+…+xmmim)]1[]m.
又由均值不等式,得:
(xm11+…+xm1i1)・…・(xmm1+…+xmmim)
≤(xm11+…+xm1i1)+…+(xmm1+…+xmmim)[]mm
=xm1+xm2+…+xmn[]mm.
进而(x11+…+x1i1)(x21+…+x2i2)・…・(xm1+…+xmim)≤(i1i2…im)1-1[]mxm1+xm2+…+xmn[]m,故(x11+…+x1i1)(x21+…+x2i2)・…・(xm1+…+xmim)[]xm1+xm+…+xmn≤(i1i2…im)1-1[]m[]m,
当且仅当x11=…=x1i1,…,xm1=…=xmim,xm11+…+xm1i1=…=xmm1+…+xmmim,
即当x11=…=x1i1=λ[]i1[]m1,x21=…=x2i2=λ[]i1[]m2,…,xm1=…=xmin=λ[]i1[]mm,(λ>0)时,推论3中的等号成立.
推论4 若xi,ai∈R+,i=1,2,…,n,m∈N,m>1,则有
(a11x11+…+a1i1x1i1)(a21x21+…+a2i2x2i2)・…・(am1xm1+…+amimxmim)[]xm1+xm+…+xmn≤am[]m-111+…+am[]m-11i1・…・am[]m-1m1+…+am[]m-1mim1-1[]m
[]m.
其中a11x11+…+a1i1x1i1,a21x21+…+a2i2x2i2,…,am1xm1+…+amimxmim是a1x1+a2x2+…+anxn的一个分割.
【关键词】绩效考核;管理;综合素质
近年来,公司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了“以能力为核心”,导向力量由重文凭、重证书、重指标转为重水平、重能力、重效果;实施模式由一刀切、灌输式转为模块化、差异化,运转环境由自成体系转为融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整体流程,建立起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培训工作新模式。
公司对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完善提升要求和争创“两个一流”排头兵的目标愿景,放眼于国际一流企业,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管理创新。将一线员工岗位竞赛结果应用到绩效考核管理中去,就是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创新的新实践。
1 专业管理目标描述
岗位竞赛是江苏公司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创新,是构建“职业鉴定为主体,岗位竞赛和技能竞赛为有效补充”的三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格局的重要一元,是对技能竞赛的“竞技体育”模式选拔培养拔尖人才的补充,着重在于营造“全民健身”的模式,让所有的一线员工都有机会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素质提升、能力呈现,实现职业发展和岗位成才。
将岗位竞赛与一线员工绩效考核相结合,构建了全面覆盖、上下衔接、统一规范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拓宽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以及公司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证。岗位竞赛的结果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员工的技能鉴定工作中的业绩举证、技能等级快速提升、技能动态考核等。
1.1 专业工作的理念
1.1.1 “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人才评价理念
一线员工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模式,就是将一线员工岗位竞赛结果应用到绩效考核管理中去,要立足于对“岗位工作业绩的客观评价”。通过科学设计工作业绩评价标准,并将积分管理系统与生产PMS、调度OMS和营销管理系统等有机融合,使积分结果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工作业绩。同时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易用化水平,减少维护工作量,使之成为准确掌握一线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关键业绩的有效工具。公司不进行横向排名评比,促使基层单位真正去关注员工的实际业绩,客观地维护岗位工作内容。系统自动统计、及时公示、方便查询功能的充分应用,确保员工工作业绩得到准确记录。充分体现“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人才评价理念。
1.1.2 全员练兵、整体提升的理念
技能竞赛、调考已经成为公司发现人才,营造竞争、进取氛围的重要手段。随着国网公司“三考”活动的不断推进,调考日益成为检验管理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公司按照国网公司全员考试的要求,结合专业队伍建设需要,同步开展专业调考。公司每年组织4-6个工种技能竞赛,每个工种4年轮回一次,虽然经过四级联动、层层培训,但是参加人数仍然相对有限,不能实现全员岗位练兵。另外,竞赛、调考是一种手段,提高员工岗位能力、干出工作业绩才是真正的目的。公司开展岗位竞赛就是为了构建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进一步激发一线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拓展员工岗位成才的通道,同时也为班组绩效考核提供量化的依据,这是公司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岗位竞赛新模式,使所有专业的员工全部投入到立足于岗位的业绩比赛中去,促使各单位深入开展全员培训,员工个人积极钻研业务技能,争做业绩贡献,抢活干,弥补了技能竞赛参与人员少的不足,确保全员练兵,整体提升一线技能人员工作技能。
1.1.3 立足岗位成才的理念
通过一线员工“工作积分制”考核体系与公司岗位竞赛管理办法相结合,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一线员工的真实业绩。将岗位竞赛的结果应用于员工的职业技能等级提升和年度绩效评价兑现,省市公司分层次表彰奖励,对省公司优胜选手直接授予相关工种技能等级证书和荣誉称号,定期总结表彰,让优秀员工在全公司展示,并对各级优胜选手进行物质奖励,增强了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动力。既调动了技能人员创造卓越的岗位工作业绩,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的积极性,又使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核心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拓展了职业发展的空间。
1.1.4 精细管理、主动提升的理念
一线员工绩效考核与工作业绩、竞赛成绩、创新成果相结合,将多项重复性工作进行了归并,简化、优化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工作目标。同时,公司岗位竞赛管理办法与“全员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相结合,实现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通过科学设置工作业绩评价方法,确定量化的评价标准,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精确的数据支撑,每一点疏漏都能及时地暴露出来,从而影响工作积分,从而促使员工更加关注工作质量,重视工作细节,主动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绩效,最终实现整个工作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
1.1.5 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的理念
公司发展、电网发展以及“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渴求人才,一线员工也渴望迅速成长成才,岗位业绩竞赛与绩效考核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开拓更加高效的人才开发和培养新途径,创造人才成长和成才的环境和通道,引领公司和电网发展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
1.2 专业工作的范围和目标
1.2.1 范围
公司系统各单位、各专业核心班组。主要涉及15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运行专业(市、县调控中心、调度班)、大检修专业(市、县公司生产工区,县域检修公司,营业部)、大营销专业(市、县公司营销班组,营业部)。
1.2.2 目标
岗位竞赛活动覆盖“大检修”、“大营销”、“大运行”专业各核心班组,业绩积分评价过程内嵌至生产业务流程中,结果真实,积分能够准确反映员工的关键技能业绩,公认度高,可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核心数据来源;最终建立公平、公正的岗位业绩评价制度和绩效管理体系,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一线员工业务素质,改善一线员工工作态度,企业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成效显著,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1.3 岗位竞赛工作的指标体系
一线员工中高级技师达到技能人员的6%以上,技师达到20%以上,双师达到8%以上。技师每年提升0.5%以上,双师每年提升0.25%以上。
1.3.1 岗位业绩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评价标准应以“工作要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 为纬度,覆盖一线各类工作,积分标准客观公正,优先体现创造性工作的价值,其次体现能力工作价值,最后体现数量型工作价值,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员工工作业绩,员工对标准的认同度应达到100%。
1.3.2 核心班组岗位竞赛参与率
考察核心班组员工参与岗位竞赛活动的人数比例,该指标反映是否实现了岗位竞赛全员覆盖的目标,以及各基层单位在此项工作中宣传是否到位、组织是否得力,员工参与积极性是否得到激发等。由于岗位竞赛积分结果将应用于一线班组技能动态考核、年度绩效考核等一系列工作,一线员工参与率应达到100%。
1.3.3 工作积分准确率
该指标反映岗位竞赛工作积分采集是否准确、及时,能否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积分情况,这体现了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也体现了也积极分采集系统和评价标准的客观准确性。工作积分准确率应达到100%。
1.3.4 岗位竞赛评价结果应用率
该指标反映岗位竞赛评价结果是否得到了全面利用,也是岗位竞赛是否起到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的表现。结果应用率应达到100%。
1.3.5 一线员工岗位竞赛绩效奖励比例
公司按照一线员工岗位竞赛结果,对占比25% 的优秀员工进行绩效嘉奖和物质奖励。
1.3.6 技能人员队伍素质结构年度提升比例
通过岗位竞赛和绩效考核工作的一体化管理,相互促进和支持,实现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工作积极主动性不断加强,工作业绩不断改善的目标。公司一线员工技能持证水平在实施岗位竞赛工作当年,高级技师达到技能人员的6%以上,技师达到20%以上,双师达到8%以上。以后,技师每年提升0.5%以上,双师每年提升0.25%以上。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一体化工作流程图
见附图1。
2.2 主要流程说明
2.2.1 开发技能人员绩效考核(岗位竞赛)系统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科研力量开发技能人员绩效考核(岗位竞赛)系统,各市公司积极配合,提供系统功能需求、运行模式、使用界面等信息,技能人员绩效考核(岗位竞赛)系统开发的内容包括:评价标准、岗位能力测评程序、系统软件集成等。
2.2.1.1 评价标准开发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评价标准开发工作,各基层单位按照分配的任务配合实施。按照简化、量化的原则,突出关键业绩和重点。通过建设指标计划库、工分评价库,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并努力实现定量指标的自动采集、定性指标评价纬度完善。指标计划库由公司标准评价要项和班组自定义要项组成,标准要项以国网公司、省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和岗位标准为基础,由公司统一设定,形成以公司战略为导向的指标体系,自定义要项由班组民主协商确定,涵盖班组日常管理、资料台帐等工作。工分评价库包括任务等级、工作角色、技术难度、风险程度、艰苦程度、电压等级等多个评价纬度,可准确界定每件工作的价值大小,消除评价工作的随意性。
2.2.1.2 岗位能力测评程序开发
人力资源部组织科研力量开发岗位能力测评程序。运维检修部、营销部、电力调控中心以及各生产营销工区等单位配合实施。员工可根据能力模型要求,从业绩记录中选取具体的工作实例,证明本人的技能水平,为技能鉴定企业评价环节和技能水平动态考核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评测工具。
2.2.1.3 系统集成
人力资源部组织科研力量开发岗位能力测评程序。依托ERP信息系统,将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信息系统以及技能员工能力评测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交互。在一线员工层面,开发工作业绩自动采集和积分自动计算程序。系统定时自动提取PMS系统中工作票、操作票数据,实现“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班组员工业绩积分的自动评价,大幅提高了一线员工的业绩评价效率。
2.2.2 班组定期评价,系统实时统计
市公司运维检修部、营销部、电力调控中心监督实施,各生产营销工区所属班组作为工作业绩量化考核的责任主体,负责“定量积分”;班组长安排员工的具体工作,并每天或定期对班组工作进行评价,准确录入班组员工的工作内容,系统实时统计员工的工作积分,并自动排序,提供查询功能。
2.2.3 工区和班组综合评价
年末,各生产营销工区班组长和上级主管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审核员工工作质量、工作成效,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进行综合打分,按照得分排序选拔优秀员工。
2.2.4 公司成立业绩测评小组
年末,公司按照专业成立5人业绩测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分管领导、工区负责人、本专业专家或高级技师、班组长等。确保既有了解员工工作 业绩和能力的领导,也有专业评价能力强的专家。
2.2.5 面试测评、择优推荐。
依据各单位从业人员规模,年底公司人资部结合上级分配名额,对优胜选手候选人推荐指标进行分配,业绩测评小组对本专业各班组工作积分领先的员工进行面试,员工需举证一年来的主要工作业绩,证明其技能水平,测评组通过提问,对其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潜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按名额要求推荐至省公司。
2.2.6 省公司考试、考核,提出建议名单。
对于各单位上报的推荐人选,省公司人力资源部按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要求统一开展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进行技能素质评定,按照1:2的比例提出各专业优胜选手建议名单,供双元制大比武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2.2.7 研究确定优胜选手
省公司双元制大比武领导小组根据各专业岗位能手的建议名单,结合专业需要和专业特点,按照《岗位竞赛管理办法》研究确定优胜人选,市、县公司分别评选市、县公司层面优胜选手。
2.2.8 绩效考核(岗位竞赛)结果应用
年底,公司对岗位业绩竞赛活动进行总结表彰,让脱颖而出的优秀员工在全公司得以展示。
公司制定奖励办法,对优胜选手直接授予相关工种技师资格证书和省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推荐参加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省“五一”创新能手评选,优胜选手技能水平快速提升、职业发展通道得到拓展。
员工工作积分与“岗位竞赛业绩积分”同步。作业项的积分项目、积分规则等与岗位竞赛业绩积分同步,通过提取和量化岗位工作中的关键要项,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积分体系。 作业项的工作数量、角色承担等与生产系统中的工作数据同步,通过对数据的直接统计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员工日常工作行为。 作业项的考核积分结果与岗位竞赛业绩积分结果同步,考核积分排序作为竞赛评选的重要依据。
绩效考核结果与技能水平动态考核工作结合。对于绩效考核中综合评价结果与技能水平动态考核结果对应。绩效考核不合格员工,其技能水平动态考核也不合格,并按照相应技能等级降级享受待遇。
员工在岗位竞赛过程中留下完整的工作业绩记录档案,将可以作为技能鉴定的工作业绩举证材料。
2.3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见附图1。
附图1 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一体化工作流程图
2.3.1 组织保障
省公司公司双元制大比武领导小组:负责提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审定岗位竞赛工作标准,负责根据各专业岗位能手的建议名单确定优胜选手。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岗位竞赛工作体系的建设及管理标准制度的制定;下达年度实施计划;负责岗位竞赛系统的管理,负责指导各基层单位开展岗位竞赛工作和系统应用;负责分配推荐名额,组织开展理论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进行技能素质评定,负责按照1:2的比例提出各专业优胜选手建议名单,负责岗位竞赛结果的应用。
市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省公司要求,组织开展本单位岗位竞赛工作,审核与确认员工岗位业绩积分,本单位积分标准,成立业绩测评小组,对本专业各班组工作积分领先的员工进行面试,对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潜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按名额要求推荐至上级公司。
县公司、工区班组:负责安排员工的日常工作,定期对班组工作进行评价,准确录入班组员工的工作内容,年末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审核员工工作质量、工作成效,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进行综合打分,按照得分排序选拔优秀员工。
2.4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和控制
公司加大对“一线员工绩效考核与岗位竞赛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及时发现解决系统问题,开辟网站专栏,宣传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工作信息,公示积分排名,加强过程管理。并着重从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核心班组岗位竞赛参与率:100%;
岗位竞赛业绩积分准确率:100%;
岗位竞赛评价结果应用率:100%;
一线员工岗位竞赛绩效奖励比例:25%
技能人员队伍素质结构年度提升比例:高级技师达到技能人员的6%以上,技师达到20%以上,双师达到8%以上。技师每年提升0.5%以上,双师每年提升0.25%以上。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为了准确把握岗位竞赛与员工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在实践中优化完善员工考核激励方式,不断丰富岗位竞赛内涵、优化竞赛的组织形式,把岗位竞赛活动打造成代表发展方向、体现苏电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实践,促使员工不断提升绩效水平,形成公司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公司采取网络大学问卷调研的形式,分“单位和人资部负责人”(简称“负责人”)、“专业部室和工区”(简称“部室工区”)、“生产一线班组长及班组成员”(简称“班组”)等三个层面,开展了全方位调研。并辅助以系统积分管理、参与情况随访、成效调查、阶段性总结汇报座谈、结果应用调查等,加强工作管理。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是公司的一项创新管理举措,它符合“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人才评价理念,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问题,体现在:
3.2.1员工参与主动性不足,全员绩效管理的文化氛围仍不够浓厚。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主动性不够,全员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推行仍需进一步深化。
3.2.2系统有待完善。各基层单位内部竞赛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竞赛管理办法有待继续完善,内部竞赛目标任务书或责任状等考核形式要更加规范。目前仅有生产、营销班组的工作积分制考核功能上线运行,而调度等其他专业班组和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模块功能仍在开发完善中,全员绩效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应用目前尚未具备条件,岗位竞赛的工作成果还需要进一步覆盖各专业核心班组,并向集体企业和农电单位推广。
3.2.3一线员工“工作积分制”考核体系应用以及岗位竞赛工作,需要人工定期进行信息维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组的工作量。还需要继续加强创新岗位竞赛模式,研究制定更科学的活动方案,按照合理的方法组织员工参加活动,确保真实反映一线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
3.2.4基层单位作为员工岗位业绩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和方式需要不断进行统一和规范。统一岗位竞赛评选标准、管理流程,强化监督制度,规范表彰奖励。加快推进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挂钩工作,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中去,减轻班组员工的负担,促进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绩效的提升
3.2.5不断加强岗位竞赛结果应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活动过程公正、结果公认。始终面向生产一线,注重解决安全生产、电网建设等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确保员工队伍技术得到完善、能力得到提高。加大表彰、晋升的数量,扩大奖励的力度和范围,确保取得突出的激励效果。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开展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活动情况的调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完善机制、凸显效果,把该项工作打造成代表发展方向、体现苏电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实践。
3.3.1 改进竞赛组织模式
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考核主体作用,即基层单位作为业绩量化考核的责任主体负责“定量积分”,公司作为技能素质评定的责任主体负责“定额评比”,实现“业绩考试”和“技能考试”双结合,促进岗位绩效、员工能力双提升。
3.3.2 不断加强岗位竞赛与员工绩效考核有机统一
与生产PMS、调度OMS和营销管理系统有机融合,全面优化改进积分管理系统,实现业绩积分与一线员工绩效考核并轨,减轻数据维护工作量,既实现了与专业管理有效结合,又为班组减负。充分运用个人绩效考核的结果,提高业绩积分的真实性,杜绝弄虚作假。继续推进一线员工绩效考核与岗位竞赛一体化管理,加强岗位竞赛管理办法宣贯和班组绩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积累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为绩效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稳步推进调度、通信等专业班组绩效考核上线工作,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实现班组绩效管理系统应用常态化。
3.3.3 不断完善考核标准体系
加快完善一线员工“工作积分制”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实现业绩积分评价过程内嵌至生产业务流程中,结果真实,无额外工作量,积分能够准确反映员工的关键技能业绩,公认度高,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核心数据来源;在对班组员工业绩大小和工作质量高低进行评价的同时,对他们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进行全面考核,使得考评的导向作用更强、考评维度更加全面、考评结果更加公正。按照突出关键业绩的原则,简化省公司统一的考评项目,同时允许各班组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充,使得考评体系更加科学。推进定量指标自动采集,完善定性指标评价机制。
3.3.4 扩大应用范围
今年将活动覆盖“大运行”、“大营销”、“大检修”专业所有核心班组,涉及13家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本部和7个分部,专业方向由4个扩展为8个,实现主要生产班组的全覆盖。下一步公司将积极开展信通、农电、物资等专业岗位竞赛方案的研究,力争活动尽快覆盖公司所有生产班组,从事电网工作的农电、集体等各类人员。
3.3.5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将岗位竞赛活动与“三考”工作,与技能水平动态考核工作、技能鉴定企业评价环节和班组评优评先相结合,建立完善省、市、县分层组织活动,逐级竞赛选拔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活动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扩大活动影响,体现活动价值。建立“一线员工绩效考核与岗位竞赛一体化管理”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培训宣贯,及时总结绩效管理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促进工作业绩持续提升。
作者简介:
董维辉(1973-),男,江苏睢宁人,武汉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为电力企业综合管理及人力资源专业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成就举世瞩目,我国职业教育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现代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把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新的战略重点,这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机遇[2]。但是,近几年来中职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困难。中职教育应转变办学思路,在享受国家政策优惠的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要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1],依靠自身的努力谋求事业的发展。这才是中职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出路。
1 行动导向内涵
所谓的“行动导向”,只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指导思想,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实质上是一种教学过程,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的和必要的学习,达到能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的目的。
2 理实一体情景仿真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2.1课程研究
《企业网搭建与应用》是近几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设的新增项目,是一门新兴课程,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创新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从2009年始至今连续举办五年了,五年来,随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发展,竞赛题型也随之由“应知”向“应会”过渡,贴近市场,面向企业,对接行业。尤其对中职这一块学生要求是技术型、应用型,而不是学术型,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同时,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量大,涉及相关领域信息多,知识更新速度快,对新技术敏感等特征。从近几年的技能竞赛赛项规程要求分析[5],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
1)工程现场问题分析和处理;
2)网络综合布线;
3)网络组建及设备的连接;
4)服务器配置及应用;
5)网络安全配置与防护。
可见,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规划、IP地址规划、设备配置与连接、服务的搭建与调试、故障排除和验证、应用的接入与测试、中英文技术文档阅读和应用、工程现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组织管理与团队协调、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等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依赖于传统实践教学并不适用于本课程教学。根据我多年大赛赛前培训经验积累,把行动导向、项目任务情景、项目分组、理实一体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本课程教学,其中以行动导向、理实一体为主,以项目任务驱动、项目分组为依托。这样从真正意义实现了专业和产业企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学生能力素质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1]。
2.2课程模块化项目化
参照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历年来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规程要求[5],结合该课程的特点[6],以及我校已有实训场所条件,本门课程规划几大的项目,几个项目之间相对既知识独立性,又项目体系的衔接性,以方便教学实践的实施。
2.3课程项目具体实施
结合对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研究,同时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建立网络设备的基本连接”这一项目为例,探讨行动导向、项目分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以及教学组织。
对于项目分组、任务驱动的核心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并非是将已有经验或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去寻求结果的学习过程,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实践操作过程中,使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的意识得以强化。
对于“建立网络设备的基本连接”的项目中,我是从如下几个任务实施的:
1)网络拓扑结构图的分析;
2)网络设备端口的认知;
3)网络跳线的制作;
4)线路的连接;
5)测试。
上述项目任务的工作流程以及项目任务的实施步骤,是在具体的理论准备基础上操作实验,可以用2个课时的时间来完成,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完整性和学生保持对课程的持久兴趣。
2.3.1 学生分组
教学选在网络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仿真墙,6套锐捷省赛标准设备。自然分成六组。分组后,让每一小组成员推选一名组长(项目经理)具体负责全组人员的分工,项目计划组织与实施。同时担当与教师沟通协调角色,以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3.2 明确任务
向每一个小组发放项目任务建设书,让每组成员都清楚项目任务内容,完成项目操作有哪些具体要求施工工艺、工作流程、测评参数等,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为项目实施准备必备的理论知识。
2.3.3 分析任务
由每组项目经理组织小组成员分析项目任务建设书,并预测本环节教学中所讲授哪些知识要点,总结出要做什么,怎么做,然后由项目经理与教师沟通把同组成员的疑问传达给教师,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也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有效的教学。
2.3.4 针对演示
教师通过与每组项目经理沟通之后所收集的信息,快速分析,把学生的共性问题作为本环节的主要教学内容,集中向学生进行面授演示,同时也要要求教师要有全局驾驭能力,要根据每组学生所完成的项目进度,及时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互相比较项目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更甚是通过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这也是比学会某一具体的知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2.3.5 项目评价
整个过程中,虽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仅充当了一个技术顾问角色,不参与到具体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去,但是教师的“角色”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各组项目实施进度加以监督与指导,灵活掌握课堂教学进度;其次,对各组任务实施情况给予客观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竞争意识与进取心;最后,教师对各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做一个总体性评价,对各组任务实施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同时也要让每组项目经理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以供教师对今后的教学项目适时调整。
2.3.6 综合应用
当完成一个环节任务之后,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各知识要求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从历年各省市的竞赛题中进行项目仿真演练,以巩固学习成果。
2.4 综合实践结果与分析
每个项目或者每个任务完成后,都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检验每次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课程学习的感受,实施具体任务的情况,对教师表现的满意度等,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其他内容的问卷。
但是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愿意学习但感觉吃力的学生占到了35.30%,这说明在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存在内容过深的问题,或者是讲课的时候方式不当,致使这部分学生感觉听课学习吃力;这是在以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极少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太差,或者学习习惯不好等等各种原因,不愿意学习。如何正确的引导教育这部分学生,也是以后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对教师授课情况调查表的统计汇总可以发现。对本次任务驱动教学“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达到了70%以上,对教师辅导情况的满意度达到了80%左右。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在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辅导的重要性,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对整个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满意度达到了86%,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的认可。
3 结束语
对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要深入的研究,又要领会它深层次的底蕴,而不是生硬的照搬各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课程内容,具体的学生层次,都需要做一些详细的研究论证,才能确定到底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军事与体育教学部,福建福州350016)
摘要:学校体育竞赛是体育系统中的一小部分,但却是影响广大青年的重要路径。本文从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进行价值分析,揭示体育竞赛在哪些方面或何种意义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认识学校体育竞赛本身固有的性质和规律出发,以学校体育竞赛活动自身具有的功能对学生主体的效用来分析学校体育竞赛的选择价值、规范价值、竞争价值、娱乐价值、审美价值。
关键词 :高校体育竞赛;学生;价值;特点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34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78—0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B类。
收稿日期:2014—08—25
作者简介:黄儒鸿(1983— ),男,福建闽侯人。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军事与体育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高校学生体育竞赛对于广大学生和大学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并能够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是学校努力追求的活动之一。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从许多方面体现出了体育的本质特点:以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体现其文化性;以丰富的活动和严谨的管理体现其教育性;以符合科学训练规律的手段和方式体现其科学性;以
学生
多种方式的参与和各种形式的观赏活动体现体育的社会性;以大强度、高密度的运动形式体现其活动性;以参与者的技术技能比较体现其竞争性。高校体育如果离开了体育竞赛,就失去了先导和魅力。[1]
一、高校体育竞赛的构成
高校体育竞赛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体育竞赛主体和体育竞赛客体。高校体育竞赛的主体是以个体形式和群体形式出现的主体人,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人员,是高校体育竞赛的主要构成因素。高校体育竞赛的客体是由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竞赛物质条件组成的。此外,场地、器材、设备等也是构成体育竞赛的必备条件。
二、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的发生
马克思指出:“人们积极地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个积极活动、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就是追求和创造价值的过程。价值的基本含义是指客体的属性同主体的需要、能力及其发展相适应、相一致。[2]各种价值都离不开人与相应对象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主客体之间存在着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是指:学生体育竞赛这一主体的特别运动形式,以体育竞赛活动本身的功能和属性,使主体的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对于主体的认定结果和对主体所产生的效应,是一种认知的存在形式。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的发生是高校学生出于生理、心理和环境的本能,对体育竞赛的需要和期望,同时,体育竞赛表现出满足学生这个主体的需要的可能性。
三、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
高校学生体育竞赛是采用公开的、共同认可的方式和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技术、体力、智力和心理水平,进行相互之间身体运动能力强弱比较的竞争活动。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以多种形式体现出其对于主体的价值,并具有自身的结构形式。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结构是一个基本构成框架,反映了学校体育竞赛价值的层次性,以高校学生体育竞赛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对于学生主体的效用来界定,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包括选择价值、规范价值、竞争价值、娱乐价值、审美价值。
(一)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选择价值
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选择价值是指体育竞赛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满足学生主体进行比较择优的需要。高校体育竞赛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大学生对体育竞赛的选择是自觉地按一定的价值目标和需要来进行的,选择过程就是择优的过程。学校通过比较的过程,对体育竞赛的信息进行析取,选取技能最佳和成绩最优者,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以满足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战胜自我、超越极限的价值需要。在大学校园中,这种对学生最具有直接性和挑战性的选择,体现了大学生能动性地追求完善生命的价值。[3]
(二)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规范价值
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规范价值是指体育竞赛的活动规律、规则满足了大学生追求公正和平等,规范体育竞赛活动行为的需要。在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规则性规范,这种规范对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时的行为进行了限制,充分倡导了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精神。从一般竞赛活动的习惯性限制,到一定范围的约定俗成,再到学校体育社团组织的特殊控制,以各种规则为代表的规范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大学生对公平和平等的追求。
(三)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竞争价值
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竞争价值是指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满足了大学生之间通过身体运动形式进行比较和争胜的需要。[4]学生体育竞赛的竞争价值体现在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认知和意识及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上。学生体育竞赛所表现的是一种公平竞争的目的和努力,学生体育竞赛在追求公平竞争的理想中,既倡导“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格言,更强调没有任何偏见,以此来实现校园和谐发展的竞争目标。
(四)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娱乐价值
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娱乐价值是指体育竞赛的活动形式和过程可以满足学生进行娱乐的需要。高校体育竞赛是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体育竞赛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越来越能体现出增强学生身心健康、营造大学校园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娱乐价值。
(五)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审美价值
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审美价值是指学生体育竞赛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在满足学生审美需要过程中的作用。学校体育竞赛的审美价值通过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创造活动,通过对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影响的认识以及对揭示和发展学生个性中最优秀方面的认识,体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自我认证。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审美价值可以美化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使校园生活更有情趣,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四、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的特点
(一)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的主体性
高校学生体育竞赛既是学生主体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学校主体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体育竞赛的价值不是指体育竞赛本身具有的价值,而是指体育竞赛对于大学生和学校的价值,具有明确的主体性:第一,在学校体育竞赛与学生所形成的价值关系中,体育竞赛的属性和功能有无价值或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正是学生的需要,才赋予了学校体育以价值功能;第二,学校体育竞赛是在学生的推动下,在游戏、教育、竞赛等活动中进行创造和改造的产物,所以,学校体育竞赛的存在和发展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等主体特征。
(二)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的客观性
高校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并不因为学生的需要和自主作用而失去其客观性。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的客观性表现为:第一,学校体育竞赛的属性和功能是实际存在的;第二,学生对于体育竞赛的需要是实际存在的;第三,学校体育的实践性证明了其价值的客观性。
(三)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的多维性
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的多维性是指学校体育活动对不同主体或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同一主体、同一主体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价值和多种价值的性质。[5]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的多维性主要包括:第一,高校学生体育竞赛对不同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第二,高校学生体育竞赛对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同一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第三,高校学生体育竞赛对于学生主体的不同方面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
参考文献]
[1]颜天民.竞技体育的意义——价值理论研究探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许宁在.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体育竞赛的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6(2).
[3]王蒲.运动竞赛方法体系的建构暨对抗性竞赛方法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