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概念图 英语阅读教学 有意义学习 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01-02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通信手段更加先进,高速的网络使信息更新速度直线上升。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手段,在当今外语学习风潮中占据着大势。学会运用该门语言则是外语教学中的首要目标。近年来,在教学模式上的探索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卓有成就。但是,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高输入、低输出”的尴尬局面仍未得到较大改善。目前,初中阅读课堂中仍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孤立、烦琐和机械的词、句的讲解和训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在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抓好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能力训练?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笔者在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概念图,得知概念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概念图是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一种教学形式,它通过建构知识结构,组织信息及展示知识网络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的零散内容形成完整、有条理的融会与贯通。运用概念图可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拥有更清晰的思维能力。
一 研究方法
为探究运用概念图对阅读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笔者采用了半开放式访谈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从两大维度切入:(1)有意义学习的促进;(2)长时记忆的加深。问题设计如下所示:
1.教师
维度一:(1)概念图能让课程内容显得更加直观吗?(2)概念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吗?(3)概念图有助于学生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吗?维度二:(1)相比于普通教学模式,在阅读课中利用概念图,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如何?(2)学生对于概念图展现的文章关键词与结构的记忆时长大致多长?(3)概念图是否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并直观地再现知识?
2.学生
维度一:(1)概念图运用于阅读活动是否有利于你理清文章思路?(2)概念图有助于你将自己思想观点表达出来吗?(3)你会使用概念图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新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吗?维度二:(1)概念图是否有利于你提高背诵文本的效率?(2)你对于概念图展现的文章关键词与结构的记忆时长大致多长?(3)概念图是否有利于你记忆知识并直观再现知识?
经过受访者同意,笔者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了认真的记录。访谈结束后笔者对所获数据进行了仔细的比较研究,并将最终分析结果呈现在本文中。
二 概念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新知识必须和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相互作用,与已有的知识结构整合,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笔者对受访教师进行访谈后,针对维度一的问题,各位教师普遍反映:通过概念图进行阅读教学表达信息,这种直观图将思维过程明显化,借助直观图管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思考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运用不同形式的概念图,并将如何正确构建概念图融入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运用概念图对文本进行解读的意识。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指导和帮助,利用概念图作为学生学会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完成教师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的角色功能。当学生掌握这种阅读策略后,在没有老师提供概念图范例的情况下,他们也能通过绘制概念图将阅读内容表达出来。各位老师认为,掌握好概念图的运用有利于知识整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知识中获取更多、更高层次的信息。概念图帮助学生以可视化的形式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概念图,学生可以展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另外,从受访学生所述观点来看,学生在填写或绘制概念图时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通过运用概念图策略,他们不再被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主动地对所学知识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和表达。受访学生也表示概念图为自己重构认知图式提供了有效工具。在课堂中,教材等学习材料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和知识,同学和老师分享的信息,学生通过概念图对这些无序排列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有意义的学习就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无序排列的信息对于学习者就是无用的,有序排列的信息不仅能够增加学习者的知识,还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进行创新。
总体来说,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其优势在于使知识图式化、视觉化呈现。
2.加深学生长时记忆
人的记忆系统由3个存储器组成:感觉登录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当接收新知识时,若要形成大的知识体系,必须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进行有序地反复。概念图之所以能强有力地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是因为它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加以其丰富的色彩感,去帮助学生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将较小范围内的彼此相关的概念与命题扩大化。
经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得知,当教师下达背诵某语篇的任务时,学生根据概念图进行记忆和直接根据原文进行记忆所需时间有着较大差距。大家普遍表示,有了概念图辅助背诵,完成教学活动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如一学生提到,她根据老师建构的概念图背诵课文:How did kids spend the weekend?(Go for it!Book2 Unit9 Section B 3a)时,由于原本比较复杂有没有联系的数据在柱状图中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了,她在背诵过程中很快就可以把数据与相应的时间与事件对应起来,很快将文章信息记忆于心。她的记忆时间远比没有充分利用好老师提供的概念图的同学要短。而在背诵过程中,她脑子浮现的是整个文章的框架,对文章整体有了把握,关键信息自然不会遗忘,背诵过程中即便有个别语句出现问题也无大碍,最后她很出色地完成了背诵任务。
总体来说,相比普通教学模式,在阅读课中利用概念图,能够加速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并加深对文本的印象。通过概念图辅助,学生不但可以很好地记忆所学内容,而且通过自己建构概念图,可以使学生把左右脑都调动起来,不断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促进记忆的发生。
三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访谈对概念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得出的结论为概念图的作用主要为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和加深长时记忆。概念图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此种教育模式,在课堂中引入概念图这一概念,使学生对概念图有一定认识,并最终学会自主运用概念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在教学初期,教师应主要采取直接呈现的方式,随着学生对概念图的认识不断加深,应积极开展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建概念图,逐渐培养其运用概念图解读文本或整理所学知识这一意识,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各类知识的记忆。
参考文献
[1]陈彪.概念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 &Johnson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表面想象下的深层认知机制,隐喻的产生是通过映射(mapping)来突出源域(source)与目的域(target)的相似性而掩盖或者忽略两者的差异性[1]。以“MARRIAGE IS A JOURNEY”为例,在该结构性概念隐喻中,“JOURNEY”是源域,“MARRIAGE”是目的域,人们通过从JOURNEY到MARRIAGE的系统映射来理解MARRIGAE,如图1所示。
在该概念隐喻中,源域是JOURNEY,目的域是MARRIAGE。人们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之上发现marriage(婚姻)与journey(旅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如同旅行一样,婚姻需要结伴同行,婚姻中有欢乐有忧伤,婚姻有开始但不一定会结束。尽管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有不少差异性,但是就相似性而言,journey的各种显著结构特征被系统地映射到了marriage这一概念域上,因此就有了以下的表达:
①We just began our life-long journey into marriage.②Tom and Mary’s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二、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曹雯雯,2016)的教学环节包括确定最近发展区、提供支架、提供情景、合作探究、独立探究和效果评价等六个环节,如图2所示。在该教学模式中,课堂导入环节主要是基于学生对源域认知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师提供的“支架”对隐喻映射进行认知,帮助学生建构起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模式,为下一步理解目的域的相关表达打下基础。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课堂导入环节中应该遵循“内容上高于学生已有认知,形式上生动活泼,教学上提供‘支架’”三个原则,即课堂导入环节的学习目标为对隐喻映射的认知,通过设定一定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同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课堂导入环节包括3个教学步骤:1)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概念认知;2)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教师给予的一定“支架”引导,找到隐喻源域特征;3)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发现源域与目的域的相似性,对隐喻映射进行认知,建构隐喻映射模式。
三、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设计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2》(第二版)第三单元为例,整篇课文的建构基于概念隐喻“MARRIAGE IS AJOURNEY”,说明跨国婚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笔者基于大学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下课堂导入环节。
1.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依次提出问题:“What’syour most impressive journey?”“Why did you start thejourney?”“With whom did you enjoy the journey?”“Anything special during your journey?”和“How did thejourney end?”要求学生们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旅行及亲身感受。然后,教师提供电影《The Motorcycle Diaries》的预告片要求学生根据预告片的内容依次回答以上问题中的后四个问题。该步骤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唤起自身对“JOURNEY”的概念认知。
2. 寻找源域特征。首先,教师依次提出问题:“What are phases of a journey?”“What are essential partsof a journey?”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在多媒体课件上提供有关旅行同伴、风景、困境等图片,并在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问:“Can this be deleted?”或者“Can this phase be skipped?”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答案。该步骤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源域“JOURNEY”(旅行)的特征。
3.建构映射认知。教师播放《Little Fockers》的剪切合成之后的片段,包括Palm和Greg的婚礼、生活、争吵以及问题的解决,依次提出问题:“What’s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Palm and Greg?”“How was their life?”“Why do they become so nervous?”“Can you predict howwill be Palm and Greg’s family in the future?”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试图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列出旅行的特征和这些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旅行和婚姻之间的相似性。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例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旅行和婚姻之间的相似性,对概念隐喻“MARRIAGE ISA JOURNEY”的映射进行认知,并建构该隐喻的映射模式。
③Palm and Greg start their life-long journey intomarriage.
④Palm and Greg’s life go smoothly.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
自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课堂的教与学都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经过专家及教师的交流研讨后,发现很多教师在谈及备课、上课的话题时,依然感到困惑不解,面对新课堂还是无从下手,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若要使改革收到良好的效果,须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改革要求。
一、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随着阅读活动的不断增多,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教学大纲对此提出的要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首先,对小学低年级还处于自由玩耍而没有进入学习阶段的学生,不能过快地使其进入严肃的、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而是要逐步引进。教师要逐步摸索学生的心理状态,尽量为学生讲解一些具有故事性、神秘性的文章,通过精彩的故事,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好奇与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去阅读,这样阅读就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拓展的同时也获得快乐。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想象能力,这样,学生在现实中感受不到的愉快,便可以在想象中得以实现。这样的阅读效果会比按部就班地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所获得的阅读效果更好。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阅读,阅读完后,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探索。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认真去读,而是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害怕、厌烦读书,这样的教学只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让学生去读并且读后进行交流,则会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每个学生获得的乐趣都各不相同,都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必然会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喜欢阅读,并从阅读中获得兴趣。
二、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讲解课文时基本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首先解词,再由词到句,然后由句到段,最后是由段到篇。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忽视对课文总体的把握,反而将精力都置于字、词、段的解析中,这就使学生和教师走进了阅读误区,忽视了对文章总体的认识,导致优美的文章设置在教材中就显得毫无意义。当然,重视整体,也不能忽视了部分,毕竟在小学低年级,认字识词是其根本之所在。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同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再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侧重整篇的教学,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其适应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学习。
三、使阅读内容与儿童阅读心理特点相符合
2001年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不同阅读内容,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感情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现今,不少版本的语文课本都遵循这样的原则,对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改编,将生活故事、自然故事、民间故事、童话、寓言等以最生动形象的图画形式展示在课本上。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表明,儿童在一定的年龄时期对生动的彩色图画和故事性文章、童谣、寓言等特别感兴趣。学生可以将自己融入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情节变化和强烈感彩的文章中去。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单调、乏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学,要想突破这种思维定势,教师应摸索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思维取向和天性。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还生活在想象世界里,而多重题材的阅读,正是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童话故事等内容中,学生不仅可以无限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还可以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而这些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个性、人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四、延伸阅读
阅读要立足于课本,但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语文课本为核心,向外辐射,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的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享受生活。
综上所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必须遵循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改革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在课文安排方面要合理,难易适当;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合理结合,让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和意识;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书,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探索能力。改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低年级阅读的合理教学。
参考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和难点,如果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出现上述问题,则会出来课堂教学效果的低效或无效的状况,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促进教师的发展,走出这种低迷的状态,需要改进诸如教师教学观念残旧、教学内涵空泛,教学空间的封闭等现实情况。针对这些现状,要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做法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
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改进教学理念,做到更新观念,改变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策略
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是实施有效阅读的前提备件。教师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以往残旧的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这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实施有效阅读的必然选择做到从根本上要改变对教材的认识。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对教材作符合学生情况的再处理,重新组织教材,从而把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较为完美地结合起来。
其次,改革阅读教学方式,做到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示范性功效
针对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教师要着重注意引领学生重读书、重积累、重感悟、重语感培养、重情感培养、重探究、重课内外相结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程和学校;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呼唤综合型教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言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发挥语文应有的工具性做用,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教师要不断学会新的教学技能,以适应当前学生阅读量大,信息来源广泛的新特点。
第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重视提问题激发兴趣和指导正确的读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高年级 阅读教学 改革分析
阅读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与文学素养,达到一个综合能力的提升,就要加强对阅读的学习,所以,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甚至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伴随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进行,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保证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兴趣以后,才能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去学习,为阅读学习创造巨大的动力。随着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深入进行,就要从学生的乐趣入手,而且相关的改革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此可见,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突出这些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本着快乐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对于仍然处于童心未泯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避免使用过于拘谨、死板而又沉闷的规矩性应试教学,而是采用情趣引导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
例如:为学生创造自由阅读的空间,本着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原则,来保证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而不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跟着课内阅读步伐进行学习,要打破传统的照抄他人作品的现象,而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 改革原来的词、句、段、篇的分析思路,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表现为:从基础到高级,先学习生字、生词,其次是句子与段落、篇章,本着这样的顺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效率,然而,经过大量的学习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然而,他并不符合学生接受与认知语言的规律,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先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从这篇材料的创作过程,作者的写作情感——使学生暂时了解这篇文章的整体思想,也就是中心思想,使学生在整体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只要学生的整体方向感没有错,整个的阅读学习就问题不大,相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部分,如:字、词、句的学习,就会导致学生走向误区,使学生忽视文章的整体思想,对于文章的分析与理解十分不利。
例如:对于一些阅读题目,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就无从下手,这样就要降低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单纯掌握一些死板的知识也无济于事,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中就是强调的这一点,通过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从整体把握文章,能够达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有限锻炼,学生具备了语言能力,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行理解与推敲一些意思,进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提高。
三、科学选择阅读内容
教师作为学生阅读教学引导者,要积极注意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所在年龄段的认知水平,还有中高年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个性化认识,优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如:童话故事、寓言-----这些都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且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学到一些深刻道理,同时,童话故事通常都带有典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凝聚,学生在故事中可以尽情地张开想象的翅膀,获得思想上的新鲜体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的性格与人格的形成与塑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使他们在公共场合能够自由展示自己。
总之,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教师要顺应改革的发展要求,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学习,达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阅读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进而优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云凤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02).
[2]曲绍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0(04).
[3]杨维煌.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论丛.2009(11).
[4]黄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背离课标的表现及回归主旨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10(09).